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专业职业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应用电子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不同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它不是通过一堂课可以教会,也不是通过一次测试可以衡量。职业素质的提高是无形的,它的养成比传统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困难得多。其实培养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融合在学生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中的。
一、职业素质的启蒙和引导
刚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大多数都是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并没有很清楚的认识,他们中有的人是觉得应用电子专业很新鲜,甚至有的人只是觉得专业的名字好听就选择就读了。如果这样来开始日后的学习,学习没有正确的动力和方向,很显然是不会持久的。这时应当为这些刚进大选校园的学生进行相关的专业教育。《职业素质修炼》课程是针对大一新生的一门独特的应用电子专业的职业素质意识培养课程。这门课程改变了过去上课不是知识讲授就是技能训练的模式,它运用体验式教学法,以学生的自我学习训练为主。一般将学生按10人左右分成若干团队,通过故事启发、游戏活动、团队展示表演、即兴演讲、主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到感悟,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每次课推出一个关于职业素质的主题,并以此为中心收集素材、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适时作提炼总结。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感悟知识、培养能力。
这门课程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多少理论和知识,更注重学生学会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敬业、责任、创新、规范、服从等职业意识,具有良好职业习惯和沟通能力。对学生的考核不是一次考试定,而是考虑职业素质培养的特点,根据平时学生每一次的考勤、仪表、课堂参与情况以及表现而定。
二、课内教学的要求和渗透
应用电子专业职业素质的养成关键要靠校内教学的课堂。学生在文化课上能学到知识,这是提高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必须条件。学生在专业课上能接触到更多应用电子专业的行业常识,这些能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融入职场。学生在技能课上训练的专业技能可以让学生更顺利的走上实地工作岗位。
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应知应会能力,而且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较高的职业素养,是学生在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基本素养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2)正直诚信,有责任感;(3)自我管理,不断进取;(4)有全局观念和团队精神;(5)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力充沛;(6)开拓创新能力。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近一半的比例。校内实验实训室既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又是按培养目标完成职业技能训练的基本保证,因此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课内教学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上。对课堂的要求,教学的组织等过程也可以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
三、课外活动的锻炼和提高
高职院校除了课内教学以外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职业素质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内教学也是远远不够的。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电子行业各岗位的技能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另外,应该鼓励学生成立电子产品制作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相关协会,积极开展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等。
高职院校在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学中一般都安排有校外的实习实训环节,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学生与电子行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做好职业素质的培养工作。
在校外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了行业的要求、企业的要求、岗位的要求,他能结合自身的实际,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自觉进行职业素质修炼,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四、专业导师的感染和熏陶
除了对普通教师的要求以外,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文明形象。电子行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教师首先要具备。因为学生职业素质、职业习惯的养成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用职业化的言谈举止、职业能力塑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以此去教育、影响和改造学生。教师的身体力行,会给学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更加有利于应用电子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
高校中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机会不多,有时难以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专业教师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的校外实习也应该进行跟踪指导;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指导其充当教学助手,既提高效率又锻炼了学生;另外,在学生社会调查、论文撰写、假期社会实践等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现代社会的网络发展飞快,也要更多的利用这种便捷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以上各种机会,能使专业教师更多的和学生直接接触,也能更好的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培养对工作的热情、服务的意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自我情绪的控制等职业素质。
关键词:职业素养;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IAOXUE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高程可以顺利有效地完成。综上所述,对于新课型的研究和尝试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首先我们必须确定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从宏观的角度思考英语学习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把课型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和形式,不断创新,开发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不再是空中楼阁,不再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应该是每一位教育者的最大心愿。素养是个人与外界作合理而有效的沟通或互动所需具备的条件。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笔者认为,职业素养是指特定的人群在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在包括人文知识、科学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活动领悟力、生产服务流程、工艺原理、行业规则、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与涵养锻炼的工夫,以及在上述方面已达到的水平。新晨
一般来说,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尊严、职业技能、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能力等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
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开设的专业必需与社会岗位相对应,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满足社会岗位的技能、知识、素养要求。但是,一些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仍倾向于大众化、学科型,与社会岗位对口率不高,学生就业岗位不明确。那么,职业技术学校采取什么样的专业培养模式才能使学生掌握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技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使企事业单位能招聘到需要的人才,对学校的培养水平满意呢?笔者对职业技术学校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制定了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步骤,具体实践方法以及实践实例。实践证明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是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步骤
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总的来说是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同进行的人才培养,它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校充分了解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即专业对应岗位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技能、知识、素养要求。如果学校单独盲目制定培养目标,最终学校培养的人才将无法满足社会要求,企事业单位进行二次培养。学校只有充分了解了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才能培养出学生自己满意,教师满意,学校满意,企事业单位满意的人才。
2.学校严格以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为专业培养方向。如果职业技术学校采用大众型、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将违背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的,结果只能是闭门造车,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职业技术学校只有针对社会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准确、精确、高效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3.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在场地、设备、人力资源上是互补的,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师资、实践设备、实践场地等;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人员服务等。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人才是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的共赢,学校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企事业单位招聘到了优秀人才。
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步骤如下:
(1)通过社会调查掌握专业对应的社会岗位,以及相应岗位需要的技能、知识、素养要求。这是实现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基础,只有很好地实现了这一步,才能去继续完成后面的步骤。
(2)根据社会岗位的要求制定岗位型的专业培养方案。这是实现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的指导方向。只有很好地实现了这一步,才能正确指导具体的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如培养目标、技能要求、知识要求、素养要求、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
(3)根据专业培养方案,通过岗位型的专业培养方法培养人才。这一步是实现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落脚点,需要学校及教师一方面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进行创新思维,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1]
二、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
1.掌握社会岗位要求。(1)对可能需要相关人才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并收集企事业单位名单。(2)走访企事业单位,通过对人事部门的人员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的调查,掌握相关岗位设置,以及岗位要求,其中岗位要求除了技能要求,还必须包含知识要求、素养要求,要填写岗位设置及要求表。(3)根据走访调查结果,召集行业专业人士进行研讨,确定培养专业对应的岗位及岗位要求。
2.制定岗位型的专业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即,专业培养的学生对应的社会岗位是什么,就业的行业有哪些。(2)技能、知识、素养要求,即,培养的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知识和素养。(3)教学方式及安排,即,为了达到培养目标,课程、实训、实习的教学方式及安排。
3.采用岗位型的专业教学方法。(1)工作过程教学方法。根据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工作过程,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学习,即,用工作过程串联起需要掌握的技能、知识、素养等。[2](2)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共同培养学生。如,企业参观、企业人员讲座、顶岗实习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增强工作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道德。[3]
三、实践举例
1.掌握社会岗位要求。(1)对有可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如互联网、金融、电子、电器、贸易、旅游等,并收集周边企事业单位信息。(2)走访相应企事业单位,通过对人事部门的人员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的调查,填写岗位调查表,掌握相关岗位设置,以及岗位要求。其中岗位要求除了技能要求,还必须包含知识要求、素养要求。例如,笔者制作的岗位调查包含如下等问题:①贵单位的主营业务是什么?②贵单位有哪些与计算机相关的岗位,分别承担哪些主要工作?分别有哪些知识与技能要求?有哪些人文与素质要求?薪金分别是多少?③上述岗位中,您认为应届毕业生缺乏的技能主要有哪些?缺乏的素养主要有哪些?(3)根据走访调查结果,召集行业专业人士进行研讨,确定了《电子商务》专业对应的社会岗位是“电子商务师”,其岗位要求简介如下。技能要求:①能进行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建设,包括可行性分析与设计、平台建设等。②能进行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系统管理,包括系统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培训与指导等。③能进行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运营,包括网络采购、网络营销、客户服务、电子商务物流等。④能进行企事业单位商务网站评估,包括电子商务建设评估,电子商务应用评估等。知识要求:①企业信息化、商务网站及相关软硬件知识;②电子商务系统安全、交易安全知识;③岗位培训计划编写知识;④招标采购与网络采购流程知识;⑤网络营销策略与方法知识;⑥物流方案模型设计方法知识。素养要求:①敬业精神;②吃苦耐劳;③善于与人沟通;④善于文档写作与演讲;⑤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2.采用岗位型的专业教学方法。(1)工作过程教学方法。根据电子商务师的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让学生了解岗位工作过程,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学习相关技能、知识和素养,即,用工作过程串联起需要掌握的技能、知识、素养等。例如,《电子商务》专业的第一门课程是《建构中小企业商务网》,该课程的设置源自于电子商务师岗位的一个工作过程,通过这门工作过程课程,可以融入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建设、管理等技能,企业信息化、商务网站、相关软硬件等知识,与人沟通、文档写作与演讲、团队协作等素养。(2)采用企业参观、企业人员讲座、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共同培养方式。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每个学期都组织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如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企业、家电企业的信息化部门等。每个学期邀请企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每个学期至少一个月让学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工作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道德。
四、结束语
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了解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以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并且与企事业单位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方法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实践证明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是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龚汉东.工学结合中校企合作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5).
[2] 刘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式教学探讨[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1).
电子商务双师型教师应以“能力”为重心,拥有的知识以及技能,与电子商务相关。从形式上一定有“两证”,学历证以及相关资格证书,要拥有到企业观察学习、实践、培训、指导工作的机会的能力和经验。精神层面应体现电子商务的职业素质和修养。具体表现在:
1.热爱电子商务教育。踊跃探索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构建电子商务实践的体系,有确切的电子商务思想,要持续的实践学习,不断的反思总结。
2.要可以与市场吻合,专注于关心电子商务界之最新动向。可以认识到现在正处在一个很活跃的时期,一个传统业务迈向电子商务的过渡时期,可以预测出电子商务人才可提供的市场需求。
3.拥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以及巩固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有能体现出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如电子商务师(国家劳动部职业鉴定中心认证)、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应用(阿里巴巴商务网站认证)等。
4.有校企合作项目。定期到相关企业学习、实习、指导,有企业实践经验。
5.有电子商务教学能力。在教育中呈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显示出巩固的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以及技术水准,主动钻研和实践课程变革。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修养。
6.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老师”和“技师”,两者单一的重叠并非“双师型”,往往是两者有机的综合在理论、职业修为、能力各方面,而各方面表现在课题钻研,项目合作,开发校本,个人成绩归纳等。
7.学校与企业协作,教师与学生授学,钻研课题等方面有社交能力,沟通组织能力。例如擅长组织学生创业活动,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呈现了适应,以及创造能力,展现了优良的职业修为。
二、实现电子商务双师型教师的方法
(一)在教学工作中实践专业技能电子商务教师面对的教学工作,要敢于因材施教,联合教育方针,对于不同情况制定出教学以及专业技能实习。笔者是一名电子商务教师,是从教计算机转来的。在电子商务教学中,众多的商务知识通过自学以来,结合国家劳动部的电子商务专业评定标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实践。首先,要熟悉了在线购物、在线支付还有电子商务运作流程,而后注册了本人的域名于中国数据网,还试验创建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商对客服务,主营丝制品和外贸服装。运营网站几个月后,电子商务的趣味充盈在我的生活中,而且很快的挣回当初的成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把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当作教学重点,持续强化课程的变革。在“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胜利,经过一个完全的商业网站创建将技术掌握以及素养升华为一体。在“电子交易”,角色扮演法被运用的很成功,不仅使学生摹拟真正的角色电子业务的历程,而且体会其中的趣味和兴致,在“物流基础”,策划了一场“商品包装”竞赛,用商务考察,讲座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物流概念,把学生的创新思想激起,电子商务教学使笔者觉得趣味无处不在。实习教育到处都是,指导教师以及课程设计是非常首要的。而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课程设计里的职业素质的修养,中心主题为“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七种人才素质”的讲演,李开复谈到:“二十一世纪是集信息同享、公平竞争以及持续转变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期中人才素质是——积极主动、标新实践、高EQ合作、跨范畴协作、高效沟通、热爱工作、达观向上。”此见解是非常正确的,而这类素养须值得电子商务老师拥有,而后在教育工作上呈现出这类素养。
(二)参加职业资格评定和技能比赛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员、电子商务师、高级电子商务师此四种级别是电子商务认证里具有象征性的职业资格凭证。他的教学材料的使用,培训系列,考察形式都非常完美。另外全世界有名的电子业务平台——Alibaba,其推行了专业技能评定认证,比如Alibaba电子商务应用员、Alibaba电子商务应用专家、Alibaba电子商务应用大师等几个等级资格证,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电子商务认证如网络国际贸易方向认证,网络营销方向认证、搜索引擎方向认证等。以上认证各有特色。教学体系也曰臻完善,培养方向更加实务,实用和个性。在一定程度体现了电子商务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电子商务竞赛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全国电子商务大赛2014全国大赛是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理论知识比赛、创意比赛,创业比赛、模拟大赛四个竞赛,如此的竞赛项目设立,从专业学习电子商务角度看来,应说挺完善,很合理。参与专业技术评定的比赛,不能单方面重在得奖,拿名次,参与是一次非常有用的进修以及实习的形式。本年苏州市教育局举行电子商务高级工培养训练,面向全市中职电商类老师举行培养,为了使师资水平上升,这是最佳证明。
一、中高职分段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调研,对比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效果,从培养目标、职业面向、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等6个方面梳理、归纳了传统的中高职分段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定位方面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验、维修、电子产品的营销等工作,能够在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岗位上发挥才能,具备职业发展基础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调研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发现,其主要面向岗位是电子产品的装配、线上电子模块的简单调试、检验、电子设备的操作、电子产品的销售,很少有学生能从事电子产品整机的调试,维修也只能是家用电器方面的小型产品的维修、产品检验也是产线上产品外观检验并找出有瑕疵的产品,很明显,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定位有些过高,定位不准确。而高职院校又常常忽略了中职生源的职业基础,在培养目标定位时会与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交叉重叠。
(二)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方面
在目前的中职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较多,文化基础课程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实践教学,不太注重理论教学;在教学效果上,关注学生熟练操作能力,忽视对原理的透彻理解;在能力素质培养上,关注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往往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而高职教育需要更系统、深层次的理论学习,注重对电子类职业人才的系统化培养,致力于培养出技术技能型电子人才。中职教育的这些问题,导致中职毕业生在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方面较强,但是综合素质能力却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继续学习的要求。另一方面,中职职业能力往往要求过高,这些过高的职业能力要求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导致有很多学生达不到学校提出的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产生了消极自卑心理,影响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效果。最后,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学习职业课程,而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经验的积攒,贯穿在一系列职业活动中养成,因此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通过设计一系列职业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养。
(三)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方面
在目前的中、高职课程体系中,缺乏广泛有效的沟通,中高职课程设置重复度高,存在重叠现象,专业技能也没有系统设计和持续提升,如中高职均开设了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等课程,没有体现中高职教育的层次性以及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院校之间还没有形成可以推广应用的统一课程标准,使得中、高职阶段课程目标定位不清,课程内容重复,甚至出现脱节现象。课程的重复设置,对学校来说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对学生而言是学习精力的浪费。
(四)职业资格证书方面
传统的分段培养中高职同时设置了电子设备装接工(中级)或无线电调试工(中级),技能证书重复现象明显。中高职衔接培养学生主要是依据岗位综合技能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中职阶段重点是中级工的培养,主要获得无线电调试工(中级)或电子设备装接工(中级)等职业资格证书,根据设定的工作导向,适当进行技能培训。高职学生重点在高级工的培养,主要获得无线电调试工(高级)或电子设备装接工(高级),加入了企业管理、自主创业知识与课程,拓宽高职学生的视野。在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时,将无线电调试工或电子设备装接工职业资格证书中、高级工分阶段取得,使两个阶段职业资格要求既独立,又有延续和层次性,避免了中高职职业资格证书的简单重复,提高培养效率。
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与路径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要从学生的成长角度、适应产业对人才要求的角度入手,统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衔接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结构上的衔接、课程内容上的衔接、专业技能的衔接、专业素养的衔接、专业资格证书的衔接、学生心智发展的衔接等。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既尊重中高等职业教育相对独立的特点,又注重二者有机衔接;既以行业企业技能需求为导向,又遵循中高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中、高职的课程内容衔接应当是为了积累经验的重复。技能的衔接,特别是高技能,是以经验积累为基础才能获得。中高职衔要做到职业资格的衔接,职业资格证书从中级工到高级工、从高级工到技师获取需要2~3年的实践经历,中、高职衔接之后,在中职阶段学生获得中级工职业资格,进入高中学习两年后可以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更能满足电子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就业为导向,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课程专家、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共同开展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通过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构建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能很好解决传统分段培养模式中课程前后脱节、交叉重叠问题。
根据调研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所面向的主要岗位(群)进行梳理、归纳,理清中高职岗位提升的路径和关系,如图1所示。中高职衔接教育培养的中职毕业生主要面向的岗位群是电子生产设备操作工、电子产品装配工、产线上的调试工和质检员、销售员,具有中级职业资格技能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并且在职业拓展上,具备升入高职院校进一步学习的能力。高职学生主要面向的岗位群是电子设备、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调试工、工艺管理员、质检员、售后技术支持、设计助理、项目助理等,在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能胜任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生产及设备管理,产品辅助设计、质量控制和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技能水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一体化培养过程中,学生从组装岗位提升到调试、维修岗位,提升到研发岗位、从电子产品模块的调试、维修、检验提升到整机的调试、维修、检验、从电子产品简单销售到售后维修、技术支持,岗位工作任务复杂度、难度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培养目标在层次上具有明显的阶梯区分,在协调发展上有着承上启下继续发展的特点。一体化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同时促进了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电子产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要求。
三、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架
由于各个学校所处的区域不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特点不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也不能完全相同,这都给中高职衔接培养带来困扰。为了使专业人才培养既能很好的衔接又能适应不同的地域经济发展需求,笔者提出了构建“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课程体系。技术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本专业技术领域通用的知识与技能,专业方向课程结合技术应用行业领域而设置,培养的是专项技能。技术平台课程相对稳定,为学生奠定职业知识与技能基础,方向课程的设置相对灵活,可以根据服务的行业岗位技术需求设置或开发课程。这种课程体系结构既能较好地体现专业的相对稳定,以满足进行专业建设与积累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建设与管理等建设,使培养的学生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同时各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制订方向课程模块,有利于不同区域就业需求、不同办学基础条件和相近专业的“衔接贯通”要求。
四、课程设置与衔接
通过以上专业的岗位分析,确定所需职业能力,并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结合中高职不同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采用一体化设计的思想,设置课程。
文化基础课程中数学和物理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为实现中高职课程基础知识体系衔接通畅,应加强该两门课程的对接,同时高职阶段增加英语视听实训课程,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专业课程设置了“电工电子、电子测量与维修、电子工艺、智能电子、电子产品装调与设计”5个核心课程模块,实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分工与衔接。通过对典型电路的分析、仿真测试等提高电子技术相关知识与应用,既避免了专业基础课程的重复,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职阶段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单片机设计简单电子产品并拓展至MSP430单片机的应用。
实践教学体系由理实一体化课程、单项技能训练、校内综合实训、校外实习等教学环节组成,递进式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术技能部分,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为主,并完成高级职业技能考核,获取高级工证。专业技能课程部分以制作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将电子焊接组装、分析电路、调试电路等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工学交替,高职培养阶段新增了两个月的专业认知与专业实习,安排在高职的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假期进行,累计达两个月,共计两学分。最后是毕业设计、毕业综合实习和顶岗实践。通过编写实训衔接课程的教学文件,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指导,从而实现中高职实践环节的无缝衔接和职业能力的循序提升。
图3专业课程设置衔接图
图3专业课程设置衔接图下载原图
在专业能力培养之外,在中高职衔接培养过程中,融会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中职阶段侧重于培养电子产品生产人员基本素质,包括基础知识积淀,培养职业素质和基本职业技能,而高职段侧重应用电子技术知识学习和生产管理、创新创业等能力的培育。除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外,高职阶段增大了选修学分的比例,开设了个性化课程模块,见图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个性化课程,让学生根据个人的不同的发展方向,在专业提升、交叉拓展、跨类复合、就业创业、科技创新、学历提升、国际化素养等课程组中进行选修,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五、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实施措施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阶段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规划、整体设计、协同开发、共同实施的教学建设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贯通,由于课程体系要在中职、高职两个不同的学校实施,因此要保障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必须加强中高职衔接的体制机制建设。首先要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中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3+3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分段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制订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开发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为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教材与资源建设以及教学实施与评价改革提供指导性文件。制定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分段培养、连贯教育的基础性管理制度,界定清楚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要建立教师定期业务交流机制,统筹协调衔接分段培养工作。建立一体化的质量监控机制,检查与督导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实施过程,确保分段培养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设立专项研究经费,支持开展分段培养的制度研究、校企合作与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等分段培养工作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