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可靠性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高水电厂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有利于电能的稳定输入和电厂的正常运行。本文从分析当前水电厂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现状入手,从元器件原则、防护等多个角度谈了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对策。
【关键词】水电厂 电气自动化设备 可靠性
近年来,生活用电量有了大幅度地攀升,电厂作为电能输出终端,供电压力日益增大,水电厂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就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谓电气自动化指的是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机器设备,从而减少机械设备的人员配备,实现设备在无人或者少人状态运行,且保证生产流程的完整顺利进行。电气自动化有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工作可靠性的增加,对于保证电能质量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水电厂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
电气自动化设备是电厂正常运行的根本,因此,其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直接关系电能的稳定输出。提高电子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就可以有效减少故障发生次数,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质量和安全性。设备的可靠性是设备质量的核心,是电厂在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屹立不败的法宝,因此,提高水电厂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势在必行。
2 水电厂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现状分析
2.1 恶劣工作环境的影响
恶劣的工作环境是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要想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就要克服不利环境因素对设备的影响。对于水电厂电气自动化设备来说,不利的环境因素主要分为环境因素,机械作用力因素,电磁干扰因素三种。环境因素一般是指温度、湿度、大气污染等因素,这些都可能侵蚀设备结构,造成设备电气性能下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机械作用力因素一般指的是电气设备在不同系统中可能遭受到机械力的影响,常见的机械作用力包括机器的冲击、震荡等等,这些作用力会对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时导致设备变形、导致设备元器件参数变化;电磁干扰因素指的是电气设备可能会收到其他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波的影响,可能导致噪声输出,工作稳定性状态被打破。
2.2 操作维护欠妥当的影响
电气自动化设备虽然依托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极大地解脱了劳动力,但是任何设备都离不开操作人员,操作环节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设计复杂,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操作人员要想熟悉掌握设备用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新到岗的操作人员如果没有经过严格操作培训就可能因为操作不当损坏设备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营。而且设备需要定期的检测维护和保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否则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都会大幅下降。
2.3 设备元器件的良莠不齐导致可靠患
目前,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生产方面,缺少统一的标准,生产厂家众多,但是资质良莠不齐,元器件质量也千差万别。质量参差不齐是目前导致水电厂电子自动化设备可靠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电气设备元器件生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为了赢得市场,采用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生产,置元器件质量于不顾,导致水电厂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指标偏低。
3 提高水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措施分析
提高可靠性,是要建立在对控制设备结构特点和元器件特性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提高系统可靠性:
3.1 加强元器件质量把关
要想提高设备可靠性,首先要从生产过程着手,从元器件的采购着手。要尽可能地减少设备中的零部件和品种,慎重选择厂家,要在质量过关的前提下选择尽可能装配简易、成本低、与设备条件相匹配的原件,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维修费用和工人开支。
3.2 保护设施的应用
外部环境会对设备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想提高设备可靠性就要严格控制外部的气候条件,屏蔽电磁干扰等因素。比如,可以根据设备的性能和工作环境选择可靠性的材料,这样就可以增加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都应具有一系列应用环境的保护设施,譬如散热保护设施、气候保护设施、湿度保护设施、电磁干扰保护设施、污染防护设施、防腐设施等,通常元器件的安装都采用灌封、浸渍等措施保护电子元器件不受到腐蚀和潮湿空气的影响。这需要针对设备的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自我保护设置应该根据设备具体的应用环境采取保护,不可使用统一的保护设置,因为环境和环境之间有所差异,譬如设备在南方使用应做好防潮、通风等保护设置,在北方使用则要做好御寒、抗干燥等的保护设置,如果应用相反则对设备的可靠性带来严重的灾难。
3.2 设计过程控制
根据产品的性能和要求条件,具体分析产品的功能设计和相关参数,根据使用条件和性能正确制定设计方案。同时要根据产品的使用情况进一步确定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类型,设计的原则要遵循经济、实用为主,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元件和相关设备装置,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的操作和使用功能完善,对于维修的设计也要遵循简易、便捷的思想,更加设身处地为用户考虑。
3.3 控制设备的散热防护
温度是影响水电厂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最重要因素。电子设备工作时 ,其功率损失一般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出来 ,尤其是如变压管、电子管等一些耗散功率较大的元器件。所以 ,若设备的散热技术不过关时 ,控制设备工作中所产生的热能就难以散发 ,进而影响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效率。
3.4 加强人员培训
水电厂电气自动化设备设计较为复杂,因此,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作为厂方,要定时组织操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要让操作人员熟悉了解设备性能和设备的使用方法,还要培养和锻炼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对事故的急智。另外,自动化设备也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操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设备维护的责任感,将设备的保养维护落到实处。
4 结论
水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提升,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要从设计、使用、维护多个渠道着手实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推动我国水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卫国.关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测试方法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0(13).
[2] 叶干洲.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15).
[3] 张伟林,宋修臣.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7).
[关键词]元器件,可靠性,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S2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074-01
随着科技的进步,装备可靠性需求提高,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功能日益增多,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电子元器件――特别是军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装备设计和装备承制单位只负责设计、选用、采购和使用电子元器件,但在使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发生电子元器件失效问题越来越多,造成损失重大,成为当前多个行业和可靠性工程中非常突出的问题[1]。因此,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要。
1.电子元器件设计质量控制
电子元器件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装备电子元器件的固有可靠性。
1.1电子元器件的需求确认
按照研制任务和系统的可靠性分配要求,先确定电子设备的构成体系和功能及技术指标,然后确定电子元器件集成方案和需求原则。
电子设备的构成体系决定了集成度方案和电子元器件的功能类型。按照装备需求的不同,电子设备设计采用类别较多,如晶体管和中小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高大规模集成电路、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超高速集成电路、微波/毫米波MIMIC电路、电子显示系统、智能化微系统等等。电子设备的技术指标要求还包括了系统和分系统之间的体积、质量、成本、适用性、后期服务和容错技术以及电路可靠性设计(安全设计、RF设计、EMC设计、PCB设计)等等。
电子设备构成体系确定后,应选定元器件集成方案,并进行论证。论证方法包括变换方法计算、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进行比较、对照以往经验评价、模拟或试验验证等。集成方案确定后,应确定关键元器件并对其进行论证。
最后应对关键元器件和其他拟采用元器件的技术性能先进性、成熟性、适用性进行综合论证。
1.2电子元器件选用
电子元器件包括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滤波器、熔断器、电连接器、继电器、磁性元器件、频率元器件、接插件、晶振、光耦、光电子器件、开关元件、电线电缆、电控机械器件、数字IC、电源模块,等等[2]。
在众多型号、规格情况下,应根据产品实现的功能要求、环境条件和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要求以及确定的电子元器件质量等级、应用等级进行元器件选用。
选用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1、对元器件所处位置进行使用条件下边界环境应力计算分析,确定元器件极限,按降额设计技术,选用元器件的技术标准应满足装备要求,包括技术性能指标、质量等级等;
2、设计时,优先选用国产元器件,尽量选用通用、常用、已用、技术成熟的标准元器件,优先选用有兼容管脚替代品的元器件,不选择淘汰品种和按规定禁用的元器件;
3、最大限度的压缩元器件品种、规格和承制单位。
1.3电子元器件设计质量控制方法
按照GJB9001B-2009标准7.3.1设计和开发策划“对元器件等外购器材的选用、采购、监制、验收、筛选、复验以及失效分析等活动进行策划”要求,在设计阶段应对电子元器件进行质量控制,以方便后续的采购和使用。
在方案阶段至工程样机初期,应编制电子元器件大纲与控制方案,拟定元器件选择和控制准则,建立元器件优选目录,提出关键元器件控制办法,制定元器件集成配置方案,制定元器件采购控制规范等等[3]。
在工程样机阶段,应编制元器件测试、筛选、复验准则,制定元器件组装集成规范,进行可靠性预计和分析,对失效元器件进行失效分析和验证,制定元器件应用和防护准则,确定检查筛选等级和补充筛选准则。此外,还应针对样机选用的元器件和整机开展可靠性应用设计,如降额设计、环境防护设计(防潮、防霉、防盐雾等)、热设计、抗辐射设计、应力保护设计、抗干扰设计、容差与漂移设计,等等。然后针对阶段中元器件信息,完善元器件大纲和多项规范、准则,对元器件――特别是关键元器件选用方案、特性指标不断修订,进行充分测试验证,进行动态管理和信息数据统计。
在设计定型阶段,应将系统的技术设计和参数进行固化,编制电子元器件试验大纲、电子设备试验大纲,制定元器件选用、采购、验收、测试、后期服务规范。此时,应固化采购厂家、元器件型号规格和质量等级、生产技术要求、验收程序、验收环境、测试条件和测试项目、后期服务的程序和要求等等,并组织进行专项评审。
在各阶段的信息统计过程中,应注意元器件的制造工艺水平和质量等级,关注其质量特性,根据可靠性指标和部件功能及技术要求,确定和优化最佳选用方案和集成方案。如线绕电阻的电感量大,纸介电容的漏电流大,瓷片电容的耐温变率和耐震动的水平低,TVS耐浪涌电流小但反应时间快,磁环的效果取决与材料的装配等。
2.电子元器件的检测质量控制
2.1物理检测
物理检测是对采购或接收的电子元器件进行的入厂复验,一般是进行常温测试和外观检查。
用10倍或以上的放大镜/显微镜、热像仪,对元器件的外形、引线、材料、封装标识、镀层质量、芯片工艺质量、内部结构质量等进行检查,看有无缺陷,确认产品记录标识和工艺水平。
还可以用X射线和颗粒碰撞噪声测试筛选,检查引线开路、短路和内部金属多余物及内腔形状和体积等,检测是否存在生产缺陷。
2.2可靠性筛选
可靠性筛选是将存在潜在缺陷的“早期失效”元器件诱发其失效并剔除,因此需对元器件进行100%筛选。元器件的固有可靠性由设计、制造工艺水平和本身属性决定,可靠性筛选已不能改变其固有可靠性,只是通过筛选来提高产品使用可靠性,筛选也不能改变元器件质量等级。
2.3寿命筛选
按寿命试验的性质分为存储寿命试验和工作寿命试验,前者是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存放试验,后者是在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下对产品进行试验。按照应力水平分为正常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前者是施加规定的额定应力,后者施加超过额定应力的应力。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工作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我们经常使用的有高温储存筛选、低温储存筛选、功率老练筛选等。
2.4高应力筛选
该筛选是抽样对元器件施加苛刻的应力和条件要求,暴露其在设计、工艺、材料、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或薄弱环节,分析和鉴别其可靠性,它对样品具有一定的破坏性。筛选试验有高温电老化、高温存储、高低温冲击、机械振动等,筛选后的元器件不能归批。
3.结束语
根据目前科技发展和装备质量控制需要,各单位应成立元器件管理机构和人员,并组织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根据装备研制生产、采购使用的需要,应集中配置必要的元器件筛选手段和筛选环境,仪器、设备要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定,合格后使用。除对元器件进行选择、采购、监制、验收、筛选、保管、评审、使用、失效分析外,还应加强元器件信息管理和不合格元器件的处理以及记录控制,以确实加强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增照.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设计、分析和控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 孙 磊.质量管理实战全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关键词:可靠性研究 过程控制 机床早期故障 FMECA和FTA分析
1.研究目的与目标
数控机床能否稳定地发挥其功能与性能,关键取决于其可靠性。公司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影响了公司替代进口的战略实现,因此研究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是十分必要的。
在数控机床的全生命周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寻找产品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弱点,反馈给设计、制造、装配、采购及销售部门,共同提出可靠性增长对策与改进方案,最终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水平。
2.研究思路与方法
可靠性工程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以及使用各阶段。选择加工中心作为研究对象,在设计阶段实施可靠性分析,在制造阶段实施生产过程可靠性控制,在使用阶段根据故障与维修数据进行可靠性统计分析与评估。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的总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可靠性分析主要进行FMECA和FTA分析,找出产品的薄弱环节和潜在故障。生产过程可靠性控制重点做好关键配套件、外购件的质量优选和可靠性保证技术以及关键工序和装配过程的可靠性保证技术。生产过程可靠性控制采用PFMECA分析工具。在使用维护阶段,对加工中心的故障与维修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完成故障原因、故障部位及故障模式的统计分析。
3.开展的工作
3.1 加工中心FMECA分析
根据加工中心的功能结构,将其划分为10个子系统,然后对各子系统进行了FMECA分析,并给出了分析结论,如下图所示。
3.2 加工中心FTA分析
对加工中心各子系统进行了故障树分析。根据刀库功能结构及FMECA分析结果可知,刀库子系统是故障多发部位,所以重点对其进行了FTA分析,分析结论如下图。
3.3 数控机床早期故障试验规范的制定
经组织讨论,大家认为早期故障排除十分重要,我们联合制定一套数控机床早期故障试验规范。在查阅了有关机床早期故障试验的相关资料,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份比较详细的、综合性较强的数控机床早期故障试验规范。
3.4 数控机床故障分类办法的制定
目前在记录原始维修或故障数据方面还存在故障现象描述不详细、故障原因界定模糊、故障发生部位和故障发生时间均未记录。针对此问题,我们专门制定了如何正确记录数控机床故障数据的方法,重点对故障原因、故障部位、故障模式分类提出了详细办法。
3.5 加工中心故障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及建议
经过对去年技服单中的加工中心早期故障记录整理和统计分析,发现装配质量(24%)、外购件(22%)、使用不当(19%)、技术培训(27%)是造成加工中心早期故障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对技服中提供的911条加工中心整机故障数据按故障原因进行分类,发现装配质量(23%)、外购件(28%)、使用不当(18%)、技术培训(23%)是造成加工中心整机故障的四大主要原因,与造成加工中心早期故障的主要原因完全一致。
提出公司应在数控机床装配制造工艺方面全面深入地开展制造工艺的可靠性研究,从根本上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水平。
对早期故障和整机故障按故障部位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刀库子系统是立加故障高发部位(与FMECA和FTA分析结果完全一致),约占总故障的1/3,公司应该从刀库订货、安装调试、技术培训几个方面开展可靠性工作,不断减少刀库子系统的故障数量。
3.5.1 卧式加工中心液压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MCH63卧式加工中心的回转式交换工作台在转位后即将停止时发生抖动现象。原因是当转台即将到位时,油路切断,马达两腔被液压锁封闭。此时受惯性作用,转台仍继续旋转,马达成为一个“液压泵”。接着,当马达瞬间停止转动,但回油口的高压油又会把马达反向推回去,这种情况会反复几次,直到进油口和回油口的压力趋于平衡后才稳定下来。
解决办法:借鉴液压挖掘机上转台采用的缓冲和防反转装置,可以在液压锁后加装缓冲阀和防反转阀;只装一对缓冲阀(溢流阀)也能起到减小转台抖动的效果,虽然效果差一些,但方便,且成本低;还可以装一对过载溢流阀达到交换台缓冲的目的,过载溢流比普通溢流阀结构复杂。
3.5.2 车削加工中心液压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SL50车削中心液压尾座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缓慢后退现象,更换电磁换向阀后解决了后退问题,但带来了新的问题,即不工作时尾座顶针会缓慢前移。经分析可知,以前用的电磁换向阀阀是正确的,出现尾座后退的原因是液控单向阀泄漏或液压缸泄漏。实测发现液控单向阀的反向密封性不好,存在泄漏。
解决办法更换密封性能更好的液控单向阀;采用蓄能器加压力继电器的保压回路。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永和路1号
邮编:226011 电话:0513-81110540 传真:0513-85512271
作者:赵建杰
【关键词】印制板组件手工焊接质量 影响因素 防范技巧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电子产品的推新换代,电子产品运行的可靠性有着比原来越高的要求,而印制板组件作为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印制板组件焊接质量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子产品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当前元器件也在趋向于微型化和高密度组装性发展,并对焊点有了更高的要求,最终实现对电子产品可靠性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印制板组件手工焊接质量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着重探讨了其具体防范措施。
1 印制板组件手工焊接质量影响因素
印制板组件在实际的装配中,往往要有着较好的焊点,同时在产品的使用周期中,更要保证机械和电气性能处于有效的范围。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封装更新换代加快,由原来的直插式改为平贴式,电子发展已朝向小型化、微型化发展,而手工焊接、手工返修是印制板焊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而手工焊接难度也随之增加,在焊接当中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元器件或引起焊接不良。对于不良的焊点,主要表现有虚焊、拉尖、桥接等现象。其中虚焊是最难发现、最难检验、最难排查的,虚焊造成的后果是信号时有时无,噪声增加,电路不正常等“软故障"。出现虚焊,必须对影响产品性能及参数的元器件一一进行排查,最终确定虚焊的元器件。
总之,手工焊接与自动焊接相比,所需设备简单,主要是烙铁,但焊接质量及一致性较难控制。所以印制板组件手工焊接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有焊接面氧化或有杂质、元器件管脚氧化物未去除干净、焊接温度及时间掌握不当、焊接结束后焊锡尚未凝固时焊接元件移动、焊接方法不当、操作者责任心不强等因素。这不仅仅和电路板的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同时和印制板组件装焊工艺以及操作者的技能水平也有着一定的关联,因此在提高印制板组件手工焊接质量的同时,更要制定出合理正确的装焊工艺,也要求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和相关的质量意识全面提高。
2 印制板组件手工焊接的防范技巧
电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保证的前提,则要做好印制板组件手工焊接的质量控制,关于印制板组件手工焊接的防范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设计人员做好焊盘设计、贴装元器件焊盘设计并对元器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2)工艺人员正确处理印制板组件装焊工艺。
首先做好印制板装配前的合理处理,装焊之前就要对印制板进行去潮处理,要求50℃土2℃烘0.5小时,80℃±2℃烘0.5小时,115℃±5℃烘3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后使用或存放在干燥柜内。如无干燥柜,烘干后48小时内安排完成生产。
印制板组件在实际的装焊过程中,在选用合适的焊接工具的前提下,一般选用控温电烙铁及智能电烙铁,就要对焊接的温度以及焊接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焊接时间要求每个焊点应在所规定的时间内进行(3s∽5s的时间)焊接,印制板上每一焊点的重焊次数不能超过3次(对拆卸器件除外)。对多层印制板焊接温度参考选择290∽310℃;双面印制板焊接温度参考选择270∽290℃;对贴片元器件的焊接温度参考选择250∽260℃,焊接同时对器件主体用酒精棉球进行散热;注意上述温度是焊接时烙铁头对被焊件使焊锡良好流动的温度。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不同的元器件焊接温度及焊接操作方法都有具体的要求。在印制板组件焊接过程中,不仅仅要严格的依据于相关的工艺要求,同时也要依据于实际的步骤实现全面的焊接,进而提高印制板组件焊点的可靠性。注意印制板组件装焊必须在防静电区进行,还要有防静电措施。要求操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帽、鞋等防静电措施,在操作中对接触有静敏器件的印制板还应佩戴接地良好的防静电腕带。做到以上要求后,可预防及减少焊接缺陷。焊接结束后,要求焊点的焊锡应双面透过,并且焊点无孔隙、焊瘤、尖端、气泡,表面应光滑、明亮、具有金属光泽、无毛刺、无虚焊现象。
印制板组件装焊过程中,更要提高装配的可靠性,做好图纸设计以及工艺的合理设计,将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质量意识显著提高。图纸设计中,就要对专业的设计团队加以采取,对正确的工艺流程加以确定,并做好生产手段的准备情况。操作人员在对电子装配工作从事之前,充分的掌握电子知识以及相关的焊接原理,同时也要对电子装配的相关标准以及一些工艺规范更加全面的掌握,加强自己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将焊接操作的技艺水平显著提高。
总而言之,在电子产品装配中不断涌进的新元器件中,更要结合现代化电子知识以及焊接原理,并做好操作人员装配水平的提高,定期的进行培训,并对新的元器件的装配方法和装配技巧熟练掌握。
3 结束语
现如今,印制板组件手工焊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时印制板组件手工焊接又是一项相对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作,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不可避免的受到任一环节的影响。而做好印制板组件手工焊接质量的控制,就要做好工艺的合理设计,严格的按照图纸设计以及规范的工艺,并将自身的操作水平全面提高,进而对印制板组件装配的可靠性加以保障。
参考文献
[1]奚慧.印制板组件手工焊接问题探讨[J].现代雷达,2014(05):92-94.
[2]陈莲英,闫林涛.手工焊接印制板装配工艺及检测方法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4(06):188.
[3]王红敏,程婕.手工焊接中焊点工艺及质量控制[J].电子世界,2014(14):454-455.
1.1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在我国的档案中,通常是以不同的载体进行存储的,如纸、图片、声音、图像、视频等,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对这些载体的档案统一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和转换工作,同时还要保证所形成的电子档案具有真实、有效和完整性,还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行,许多重要的文件都要求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网中,这样在这些重要文件上网前,则需要按统一的要求进行文件格式上的转换,从而保证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同时对于那些没有传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网中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档,则需要其形成部门进行编目的整理,并通过网络技术向档案部门进行传输。
1.2采取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三结合的方法电子档案需要经历形成、归档和信息管理等三个过程,形成部门完成了对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所以其对电子文件的形成规律和历史联系都较为了解,所以其可以做为电子文件归档案时的主要责任者。档案部门熟悉归档文件的原则和方法,可以从全局出发,做好把关和统筹安排工作。信息管理部门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其不仅仅是电子档案的形成单位,同时还是设计和维护信息管理网络的技术部门,在电子文件的归档案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三个部门对在电子文件归档过程中相互渗透,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同时又集中成一体,从而完成电子文档归档的全过程,并保证电子文档的质量的可靠性。
1.3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作为一名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的对现行文件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把归档的电子文件设置为只读文件,这样就能有效的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从而掌握原始文件的结构和重新组合过程中的缘由,从而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和原始性,这样电子文件可以与纸质文件一样具有原始不可复制性,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4稳定档案队伍,提高业务素质.目前我国档案人员中缺乏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需要对档案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从而提高其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对不同岗位人员知识更新的学习,使其更好的应用新技术和新知识,同时在档案行业中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为档案使用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5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实行资源共享.档案工作要围绕部门的工作重点、关注的热点来组织信息,提供信息。随着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形成了网络化、数据化的时代。档案系统如何认识“网络化管理”和“数据化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共建的目的。对此,开展现代化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推广要慎重。
2、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