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工程技术培训

电子工程技术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工程技术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工程技术培训

电子工程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疗器械 区域 网络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在医院现代建设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得以引进和使用,为使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正常使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有一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包括:电子、光学、计算机、机械、通讯知识的高层次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做保障才能得以实现,但就目前国内各级医院中,特别是中小型医院内,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且知识面较为单一,综合资质差,虽然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得以引进使用,但由于缺少一些必要的技术保障,仪器设备往往故障率高,使用率低,影响医疗设备取得良好的效益。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各级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仍处在各自为政、自行维修,以及请厂商公司帮助维修为主要形式。

医院之间相互协作维修的情况还很少见,这不仅限制了维修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阻碍了维修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了维修费用延长维修时间,也影响了医院医疗设备使用率和效益的发挥,这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1.医院的医疗设备多是由集电子、光学、机械、计算机等多科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并且朝着精密、高效、集成化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且越来越复杂。当前,许多医院是受到重医轻技以及人员编制的限制,医学工程人员明显配备不足,有些基层医院基本没有专职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由于人员不足,这就使得维修人员需要面面俱到,而无法对一些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做到精通设备结构而进行快速维修。

2.尽管各家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复杂,但往往数量有限,一些大型设备可能仅有一台或几台,一般医院的维修人员往往得不到技术培训,有些大型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可能会得到大型设备的维修技术培训。但由于设备数量少,接触设备维修的机会也很少,维修经验得不到积累,技术水平也得不到提高和发挥,使得维修技术荒废,而一些中小型医院由于无相应维修人员或维修人员得不到技术培训,机器一旦出现故障,有时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故障,也得不到及时维修,甚至要用高昂的费用请厂家和公司维修,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资金,严重影响了仪器的应用效率。

电子工程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摘要: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就专业群的构建、实训配套建设、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等内容阐述了专业群的建设,并提出专业群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空调工程技术;特色专业;专业群;建设

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在规模上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发展规模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一,为了适应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设置热门专业时没有顾及办学条件,导致职业岗位针对性不强,课程设置主线不突出,各专业间联系不密切,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其二,高职教育培养的周期较长,产生了对社会需求预测不准或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对应,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不衔接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寻求适应我国国情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资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质量的提高,重视内涵的专业群建设。所谓专业群,是指与行业中的职业群相对应,有共同资源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关联基础的相近专业。从这些专业内部来看,由于具有共同的职业基础、资源、技术和社会基础,其内部存在共同的课程基础,如存在共同的基础理论课程、共同的技术课程,甚至存在共同的核心课程,并有大体相同的社会联系。专业群涵盖的是同一学科体系的专业,或是不同学科体系的专业。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链,因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基本的实践性教学。

借助特色专业优势,加强专业群建设

加强专业群的建设是解决高职教育发展内在需求的切入点。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的行业、新的工种、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需要不断地更新与调整,然而专业设置需要一定的资源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关系基础。一所学校长期举办某些类型的专业,必然有很多该专业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师资队伍和各种相关专业的资源,这些资源条件反映了学校本身的行业基础,即良好的设备、技术、人力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

我校作为全国内贸系统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牵头学校,浙江省制冷学会中央空调技术协作委员会牵头单位,浙江制冷学报主办单位之一,担负着浙江省各级制冷空调工、技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考核鉴定工作,拥有一流的师资,建有1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两个校内中央空调运行维护管理实体实训基地,拥有校外稳固的实训基地19个,与海尔集团合作成立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海尔服务中心,与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技术培训基地,成立了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了“利益与情感”、“互惠和互赢”的校企合作教学机制。依托空调工程技术特色专业现有的较大的社会影响及强势行业基础、一流的师资、先进的校内外实训条件来建设我系高水平的专业群,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依托“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优势,合理构建优势专业群

作为一种复合型专业,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涵盖了机械制造、控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内容,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应用性等特征。这些特征要求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不仅要培养掌握制冷空调技术的人才,而且要培养掌握多种技术或综合技术的人才,不仅要培养具有单一学科专业背景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跨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及大量的经验技术,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一如既往地发展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其他相关专业。2001年,我院设置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近年来,应用电子技术在各种应用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专业发展势头迅猛,前景十分广阔。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拥有共同的基础课程以及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知识,同时还具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核心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如表1所示。

有空调工程技术强势专业的师资、实训以及良好的行业背景为基础,应用电子专业发展较快。五年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在专业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学院的重点专业。与此同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设立和发展使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电子技术及制冷空调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加强了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践证明,近几年来的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有了显著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空调工程技术为龙头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随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发展的逐渐成熟,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我院在省级重点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及院级重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上陆续创办了“楼宇自动化控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各专业在专业建设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以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机电类专业为支撑的多学科专业群,建立了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学科专业体系,以学科专业群的建设带动了新学科专业的发展,支撑了传统专业的改革。

重视实训配套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确保专业群建设的优势

由于专业群拥有共同的技术、技能基础,拥有共同的课程,在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上也必然有大量的设备是共用的,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实训项目是共同的。因此,围绕专业群建设可以大幅度降低实验实训设备等各个方面的投入,降低专业建设的成本和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这是专业群建设的优势之一。如果只推出系列专业,而没有系列实验、实训室与之配套,专业群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在进行专业群建设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实训体系的配套建设。表2为以“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示例的校内共享型实验、实训室一览表。大量实验、实训室的共享,提高了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使我院能够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相关的实训室,进行系列化建设,形成完整的实训体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和实训环境,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得到实际训练,从而形成实践教学的优势。

由于专业相对集中,理论和技术技能基础相同,需要的实验实训设施相近,必然形成师资队伍专业群落,形成某类专业建设的良好师资队伍。我院在进行专业群建设时,充分发挥专业群建设的优势,按照专业的合理布局,调整师资的知识、能力结构,使相近或相关专业的教师相互兼容,以便在专业教学上灵活调用。例如,有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强大的师资支持,楼宇自动控制专业空调工程系统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使空调工程技术有关自控方面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得以实现。应用电子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则在专业教学上互为支撑、相互补充。

专业群的建设聚集了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具有滚动发展的功能,依靠原有的专业师资和实训基础,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调整专业方向或往相近相关的专业渐进拓展,保证了教学质量。

问题与探索

专业群建设必须解决两个难点问题:一是如何进行专业设置,二是如何抓好适应专业群发展的教学设施基础配套。

在专业设置上,要按照社会的需求及自身的特色设置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要围绕产教结合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把专业设置变成连接产业调整的纽带。按照“产业就是专业,专业就是职业,职业就是就业,就业就是立业”的办学理念,在新专业论证和开办中,做到“四个不办”:没有社会需求的专业不办;没有企业依托的专业不办;没有企业家和专家指导的专业不办;没有形成自身优势的专业不办。充分发挥专业群建设的优势,合理设置专业。

在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要重视整体设计的职业性、应用技术的前瞻性及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基地适用专业范围广、通用性强、能够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提高基地教学设施的利用率,低投入、高产出,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专业群建设是高职发展的内在需求,我院以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促进和带动了“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楼宇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保持和加强了空调工程技术的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体现了各专业建设的优势,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了各专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梅亚明.高校专业群的集约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6,(17).

[2]周杏鹏,等.注重整体优化 突出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

电子工程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矿产资源是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矿工程的进步也非常迅速,相关技术也逐渐步入成熟,国家与社会对于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尽管如此,但是采矿工程中仍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技术问题与安全问题。不但直接全身各种工程安全问题,还可能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但等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提高采矿工程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

关键词:

采矿工程;工程技术问题;安全生产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矿产等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传统的开采模式中有设备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对于资源的开采水平较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频频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以及经济损失,不利于行业的进步。针对这一系列情况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措施是保证采矿工程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键。

1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采矿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我国采矿工程当前面临着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尤其是由于工程规模各不相同,很多小矿井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仍然选择使用落后的技术设备开采,不但开采效率低下、还可能诱发一系列安全问题。技术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采矿工程中,很多技术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知识教育,作业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判断,对于矿井的了解情况不足;第二是设备的问题,矿井中电气设备及器械应当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但是工程现场对于这一政策的落实程度不够,设备工具的磨损现象严重,无法保证生产效率及安全。

1.2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采矿工程的组成环节众多,安全问题是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地下矿井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在井下作业,其安全问题非常突出。主要体现为:设备的使用安全,采矿工程需要通过自动化设备协助完成,井下需要完善的配电系统。但是多个设备共同运行的情况下出现短路的可能性较高,严重的可能造成火灾或其他事故;瓦斯气体是威胁人员安全的重要问题,矿井开采过程中瓦斯涌出,如果通风情况较差可能直接造成瓦斯重度。严重的情况下,瓦斯发生大量聚集还有可能引发爆炸等事故。

2采矿工程问题的解决措施

2.1提高采矿工程技术水平

提高采矿工程技术水平的措施主要有:首先,提高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加强对现有员工的技术培训,给予他们机会进行学习,培养技术骨干,促进员工接受新的知识和理念。并对技术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建立相关的奖惩机制。积极招揽人才,针对新的员工,提高技术工种入门的门槛,为企业研发新的技术手段。第二,矿区应当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例如交通环境改善等。

2.2解决采矿工程中的安全问题

采矿人员的安全是企业在资源开采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核心问题,企业员工应当将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安全生产保障建设。企业不能够将短期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员工的妊娠安全,创造长期的经济效益。在改善作业环节的同时为员工提供相关的防护用具,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进行矿产资源开采之前,制定针对性的语境方案,调查以往发生的问题分别进行改进,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负责人应当对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监督,加强对细节的探查,以免由于疏漏造成事故的发生。针对安全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及时调整技术力量,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3促使工程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当合理开发和利用。因此,在开采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布局,提高资源的开采率。这要求相关单位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为区域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此外,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可能对大气、水体和地表造成污染。注重生态保护也是采矿工程中的要点,资源的形成周期漫长,对周边环境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减少对现存资源的破坏是确保采矿工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主要途径。采矿工程和自然缓解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为对地面植被的破坏,制备减少、土壤得不到保护也会发生荒漠化,不利于地区的发展。此外,采矿之后的问题也应当引发重视,对堆积的废弃物、地下空洞进行处理,以免在地震等灾害现象发生之后坍塌。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加快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对当前的生产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经济进步。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采矿工程中普遍存在技术与安全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应当以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核心,在遵守法律规范的同时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从而改善采矿工程现状,促进行业的发展。

作者:宋文杰 单位: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灵露矿

参考文献:

[1]尚文,王超,伊龙等.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问题探析和应对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3):857-857.

电子工程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资源共享

汽车维修业伴随着汽车制造业的诞生而诞生,并一直伴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成长。汽车维修业已成为交通运输业必不可少的服务性支柱与保证。汽车科技和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汽车维修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同样也给汽车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带来压力与挑战。汽车结构中大量引进电子技术,引起了汽车性能划时代的变革。传统的维修技术对当代汽车的维修已束手无策。时代在召唤新型汽车维修技术――新的检测方法和手段,新的维修方式和工具,新的维修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的出现。时代也在召唤着新型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一、汽车维修企业模式的变革

1,从垄断走向公平的市场竞争

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基本上以国营修理厂为主,占总修理量的70%。20世纪80年代中期,街边小修理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由于它们修理价格低、服务快捷,分流了不少修理和维护业务。之后1984年-1989年,国营汽修企业几乎到了无事可做的地步。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营汽修行业随着市场和体制的变化开始调整,并逐步走出困境。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供销体制,使汽车修理企业不能进入汽车流通领域,是销售和服务分离的运营模式。到目前众多4S店的兴起,销售、维修、配件和信息服务一条龙,企业经营模式在不断变化。

2,经营规模的变化

经营规模有大有小,由大而全、小而全向专业化、市场化、一体化发展。

二、我国汽车维修技术的人才现状

日新月异的汽车新技术,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对现代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是:有相当的文化基础,懂专业英语,懂汽车构造及工作原理,会操作电脑、懂电子技术,能够借助检测仪器和设备进行汽车故障诊断。现代维修企业需要两个层次的人才:一是借助汽车检测诊断设备进行汽车检测诊断的汽车“医生”,即汽车维修工程师,需要从有大中专文化的员工中(经过专业培训)获得;二是有经验的能熟练进行零件拆卸、更换的汽车“护士”,即汽车修理工,从现有的工人中(经过培训)获得。两种人才互相补充,形成现代维修企业技术人才的最佳组合,这种有机的结合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汽车维修界目前的人员素质令人担忧,他们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市场需求的挑战。全国30多万家大小维修企业,从业人员大约200多万,而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受过中等或高等教育的工程技术人员却不足3%,特别是一些个体修理厂更为严重。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约2000万辆,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近年来技术人员短缺,特别是高级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短缺一直困扰着维修界,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已成为汽车维修企业的当务之急。

三、缓解我国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短缺的对策

(一)加强对人才的技术培训

良好的专业技术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可靠保证,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是企业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汽车技术日新月异,依靠师傅带徒弟这一方式来进行技术传授远远不够。原来汽车修理厂以国产车维修为主,车型单一,维修难度相对不高,这种传统的传授方式基本上能满足当时的需要,但不能适应现代汽车修理业的发展。为此,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培训。

技术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础理论知识及维护设备使用培训;2,典型车型的维修培训;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汽车维护人员非常重要,其目的是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利用维修资料解决修车实际问题。在进口车日益增多,汽车维修资料大多为外文的情况下,基础知识培训还要加强外语学习,使维修人员掌握汽车常用词汇、缩略语、元件名称、故障码含义和阅读电路图等,以适应现代维修的需要。典型车型的维修培训是维修人员针对代表性车型的熟练性培训,让维修人员对该类车型各个系统有较全面的了解,以迅速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是对修理工较高层次的综合培训,培养维修人员利用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上自己的实际经验熟练应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汽车维修资料,分析故障原因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只有对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才能使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除了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培训外,还应将培训重点放在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上。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要了解现在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动向和汽车维修行业改革的现状,了解国内外大中型汽车维修企业的全新管理模式和经验,掌握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全新观念、全新方法、新模式和新作业标准,掌握现代维修企业电脑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熟悉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检测诊断设备的购置、使用和管理。掌握汽车维修的新知识、新观念。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可以为现代维修企业培养一批真正具有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知识,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并能独立担任现代汽车维修厂企业管理和技术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

1,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技术信息共享

汽车维修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维修企业不断地接触新车型,每天都会遇到新故障,能够接触行业最先进的技术,这就为学院的教学提供了最实用的教学案例。校企联合将理论教学与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可以一边在教室和实验室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巧;一边到工厂加以实践,使自己所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印证,而一线的修理作业和服务项目又对专业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就不至于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是落后的、过时的。在现在汽车行业,几乎每个月都有几种新车型问世,每天都有新技术出现。只有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才不至于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落伍、技能过时。

2,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入力资源共享

学生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面对不断发展的汽车行业,教师凭借原有的知识、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需要,教师要到企业一线,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设施来进行培训。采用“教师轮岗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即每一位教师在进行授课、实习的同时,应轮流到企业进行理论、技能技术的培训、一线的修理作业和技术难题的公关,修理工艺的改良等工作。这样可使教师的理论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企业遇到的难题也有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指导。同时,作为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把一些理论、技能水平高、思想品德好的人才输送到企业,也能够为企业增添新鲜血液,提高企业总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还能减轻学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学院还可以把企业在理论、技能上(哪怕是某一方面)优秀的技术人员请到学校任教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授课,这样学生能学到实实在在的、学校教师无法讲到的知识。周而复始,不断地在企业和学校之间进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轮调,就能极大地促进和提高“教师”和“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双师型”队伍。这样不仅能提高学院教师的水平、学院的办学实力,还能使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壮大。

3,企业与院校之间的设备共享

电子工程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1.1实验室建设

因为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应整合校内校外优质资源,大力推进校企联合实验室、企业实训实习基地等的建设,使实验教学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进一步丰富实验教学体系,改善实验教学环境,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一体化平台建设,形成物联网专业人才从校园至企业的无缝对接;依据物联网及其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及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物联网实验室应该分成四个层次:基础型实验室、专业型实验室、创新型实验室、岗位实验室。1基础实验室包括软件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等.2专业实验室包括RFID实验室、无线网络技术实验室、传感网络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等.3创新实验室主要包括智能家居创新应用和地方行业创新应用两大类。4岗位实训室,岗位实训室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相关行业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岗位方向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师、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网络应用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等核心职业岗位以及物联网设备技术支持与营销等相关职业岗位。

1.2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从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多样化发展的适应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出发,各门实验课程的授课教师对本门实验课程中各个实验项目进行认真研究,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准确认定。结合物联网工程类实验教学的特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选择实验项目,仍然保留部分传统的手工操作实验技术,如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等传统实验和实训项目,让学生通过传统的操作方式完成,便于教师在教学中以手把手的方式进行辅导。同时积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更新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实现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模拟操作和网络化管理的实验环境。目前,实验教学中心大多数专业实验项目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或模拟操作,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进行,各专业课程的演示实验也均可以多媒体技术、电子幻灯、电子显示屏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

1.3实验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包括课程梯队建设、教师进修与培养建设、教师科研与教学能力培养建设。教学队伍教学建设措施如下:1加强教学梯队的建设,注重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2以老带新,老教师指导年轻新教师。改善其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技能。3不断引进高级人才和IT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提升专业教学师资。4依托校企同盟,建立引进与派出双向培养机制,快速提升校内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

1.4学生创新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物联网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资源,通过建立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培养体系,优化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开放和激励机制,促进各专业实验室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放,鼓励老师科学研究与项目开发开放,组织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各类学科科技竞赛,构筑“参研、立项、创新”一体化的自主性创新实践新平台;充分利用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等中心资源,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在承担校内本科培养的工程实践教学和综合创新训练的同时,将实现校内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资源共享,并逐步建设成为地方企事业单位物联网人才的实践培训基地,为开展面向社会的物联网技术培训提供综合性、创新性训练支撑;努力开拓和建设适应大学生综合实践和工程创新的新平台,逐渐形成“中心、企业、社会”共建共享的多元化运行机制。

2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