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供应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al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al system, each area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had beginning the resolution of electron. The department of land management as electrical development’s basic resource of our country has become the centre of today’s resolution. How to manage the land resource in the fastest 、earliest 、best 、efficient way has become the most concerning question in millions landsman’s heart.
Keywords: Electronic cadastral map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l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电子地籍图就是将地籍图矢量化之后形成的一系列的宗地图的总和,地籍图是以宗地为基本单位的图件,却具有宗地图所不具有的功能,通过对宗地图的矢量和汇总,将一个大范围地区的所有宗地图信息汇总于一张地形图之上,形成一系列完整的宗地信息库,也就是形成了完整的电子地籍图。
一、电子地籍图产生的原因
首先,电子地籍图的产生是信息大时代的推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致力于提高本国本行业的科技含量及电子技术水平的大环境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资源的土地,也不能再维持传统的管理方法,为适应新环境下的新要求、解决土地管理工作中新问题,土地信息的电子化已成为制约土地管理工作的瓶颈。土地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革刻不容缓。
其次,电子地籍图的产生是土地管理地籍工作的要求。随着山西各地开发程度的提高,闲置土地数量的减少,土地权属纠纷和侵权纠纷的数量成倍增长,土地纠纷案件中,权属纠纷占土地纠纷总数的七成以上,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利人为个人)的占土地纠纷总数的半数以上。由此可见,土地纠纷案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权属混乱,地籍登记与管理的工作中由于缺少快捷的查询方式,致使土地信息不能准确、及时汇总,登记部门的申请审核工作也形同虚设,因而导致多起同宗地重复登记发证、土地登记宗地地块重叠的土地纠纷的发生。
第三,电子地籍图的产生是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错误的根本途径。在日常的土地登记及地籍管理工作中,电子地籍图不仅能够缩短登记审查人员查找资料的时间,也可以将登记信息的资料最快速的以数字形式进行更新和保存,为核发证书和地籍管理工作的现势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数字化管理的宗地信息,不仅为日常地籍登记工作提供准确的现势性依据,而且也为地籍资料的查询和索引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在土地管理工作尤其是地籍管理工作中,电子地籍图渐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提高工作准确率和效率的关键。
另外,在原始宗地图与地籍图无法满足快速查询的要求的同时,国土资源信息的共享已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地球村观点的提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的公开查询等都对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产业化、电子化、共享化、高度信息化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电子地图的制作和编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地籍管理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民的合法权益息息相关,便成为数字化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电子地籍图是数字化地图的重要部分,也成为地籍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电子地籍图的编制及应用
(一)电子地籍图的编制
电子地籍图就是一个地区所有宗地的汇总信息,将土地登记的所有信息汇总到一张电子地图上,以便于能够及时的对辖区范围内的宗地信息进行有效的查询。
电子地籍图的编绘是以外业权属调查的结果,及权属调查的宗地草图为底图进行制作的;以全区的电子版标准分幅地形图或现状图为基础;通过配准等工序将宗地草图上反映的宗地信息准确及时的反映到地形图或现状图上。其中须注意的是:地形图或现状图的现势性对于宗地图的现势性和准确性的影响很大,即地形图和现状图的准确性对宗地展绘的准确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子地籍图的初始编绘一般由有技术能力和现势的电子地图数据资源的单位完成;为保证地籍图的现势性,国土部门应定期将土地登记申请及审核信息反馈给制图单位(间隔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一季一次),则可保证在更新后办理土地登记工作的准确性。
(二)电子地籍图的应用
1、电子地籍图在土地管理系统内的应用
首先,土地管理系统中对电子地籍图应用最广泛的工作便是土地登记工作。土地登记工作中从土地申请到土地审核发证都离不开电子地籍图的帮助。传统的土地登记工作中地籍二底图作为土地登记工作的长期保存的原始资料,起着查询和历史缩影的作用,通过对地籍二底图的查询来审核土地登记申请的合法、合理性,来确保土地登记工作的准确,减少土地登记工作的失误,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电子地籍图作为电子版的地籍二底图,相对于原始地籍二底来说,查询更加快捷、方便,使地籍资料的查询时间大大缩短;查询时间的缩短将直接缩短土地登记申请与审核的时间,确保了土地确权工作的快速、准确。
其次,电子地籍图对国土资源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也起了较强的索引作用。电子地籍图对于土地使用中各项税费的征收起到了索引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土地各项税费的征收都以土地行政管理机关的登记为准,由各乡镇土地管理所下达征税及收费命令,于是在日税及收费管理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重复征收、漏收、少收甚至多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会造成国有财产的流失,而且不利于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利于农村的稳定。而电子地籍图在税费征收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规范土地各项使用税费的征收机制,而且可以将土地税费征收工作中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落到实处,做到群众监督,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另外,电子地籍图在国家土地储备、基本农田保护、土地规划与整理等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中也起了重要的参考信用。电子地籍图形成的快捷的宗地信息查询系统为不同位置、不同需要的土地提供完整的属性信息,为国家各项国土管理工作提供现势的、准确的数据,提高了国土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2、电子地籍图在其它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电子地籍图地国家其它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最主要体现在金融、房地产、公路、水利等建设行业。
在金融行业中,信贷业务与土地权属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信贷业务大部分是以不动产(即土地使用权或房地产)抵押为保障。而电子地籍图及其查询系统的产生将金融信贷业务规范化、透明化,规划了金融尤其是信贷工作人员的业务活动,是有效的减少金融机构信贷资本流失的途径之一。同时,土地权属信息的电子化和公开查询,也为信贷业务的审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房地产市场上,土地作为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它的各种属性与开发者的预期的差距将直接影响房地产的价格,而房地产价格又对土地市场有较强的反作用,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整体国民经济的动荡。因此,规范的土地市场是防止房地产市场动荡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电子地籍图的产生是土地市场公开化、透明化的重要举措,必将对规范房地产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土地工程管理;测绘技术;应用
土地规划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确保土地利用率可以更好的提高城市交通通畅度,并且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娱乐质量和居住条件。所以在一个城市中,对于土地工程进行合理的管理是必要的。在对于土地进行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引进测绘技术,更好的提高了土地测绘数据准确率,并且,测绘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技术,对于统计学、线性模式等专业都有涉及,提高了测绘质量,将其应用于土地工程管理工作中,确保了土地开发规范性。
1 常用的测绘技术
1.1 遥感技术(RS)及其优点
遥感技术在工程测绘的使用中,并不需要直接接触测绘对象,只需要在遥感平台进行操作就可以达到测绘的目的。只要确保测绘对象可以将电磁波反射到遥感平台,遥感平台就可以通过反射电磁波来分析出测绘对象的数据。当接收到电磁波后,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判别和计算,从而实现对于测绘对象的全面数据测量。
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可以测量的范围极广,并且可以有效地而较少测量时间,遥感技术所获取的图像分辨率也很高,对于测绘队形的数据分析准确性很高。其在天气、环境监测中应用很多。
1.2 GIS测绘技术及其优势
GIS测绘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测绘技术,对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都有应用。在测绘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空间数据采集的方式,对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建模等方面度有很大优势。并且GIS测绘技术更加适用于对于复杂数据的处理工作。
GIS测绘技术所测量的对象并不是实体,主要是对于地理空间定位、空间遥感以及空间图形等数据进行分析的技术,通过对于这些虚拟对象的分析过程,可以更好的对于测绘区域的内部空间信息进行了解,确定更加准确的规划结果。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应用于环境评估以及灾害评估等方面,对于提高城市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1.3 GPS测绘技术
GPS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应用GPS技术进行测绘工作,可以实现对于检测对象的三维监控,对于建立三维模型优势极高。现有的GPS测绘技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地面控制、用户接受和空间监测三个部分。空中监测系统主要是应用卫星来对于检测对象进行全天候监控和三维画面收集工作;地面控制主要是对于实现对于检测对象地面的控制工作;用户接受系统由接收机和接收天线等部分组成,主要是为了将空间监测获取的信息传输给用户,来进行分析工作。
相较于其他的测绘技术,GPS测绘技术在检测时间上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实现全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止的监控,并且数据测量的精度很高,覆盖面也很广,技术使用更加简单,并且检测准确率很高,应用GPS测绘技术进行测绘更加简单、便捷。现在主要应用于航天器定位、地理位置测绘等工作中,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多,增加城市土地利用率迫在眉睫,只有对于城市土地进行更好的规划,才能在人们生产生活中不造成影响,更加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对于环境也能更好的减轻压力。所以如果可以在土地工程管理中更好的利用测绘技术,对于土地信息进行收集,就可以更好的完成土地规划工作,确保土地利用率,保证土地开发的合理性。
2 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 绘测技术在土地更新调查中应用
土地更新调查是指在现有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实现对土地实际利用和更新情况的客观调查,土地更新调查以土地实际调查为基础,并以测绘技术为手段。土地更新调查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土地利用与更新的实时数据库,从而实现土地更新数据和土地利用图像的一致的土地管理目标。随着全新测绘技术的应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就开始呈现全新的特征,其基本调查流程如下:首先利用遥感技术获得土地影像资料,并据此制定全新的土地图件;其次对土地进行实地考察,全面评估土地影像数据,实现对土地影像数据的分析和综合;最后是建立土地的实时更新调查监管系统。在这个过程中,GPS实现地理空间的准确定位,GIS技术实现对获取的地理信息的准确分析和处理。
2.2 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前的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土地规划设计是重点工作。土地规划设计过程设计各种各样的土地信息,包括土地的位置、土地的质量及价值等。因此在进行土地规划设计中,必须做好相关信息的搜集工作,并及时分析整理搜集到的土地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土地规划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更能保证土地规划设计工作的准确性,为今后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做好准备。利用GIS可以建立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再利用GIS实现对搜集到的土地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情况,建立土地规划设计数据库,做好土地的规划设计工作。
2.3 绘测技术在土地勘测与界定中的应用
在土地勘测与界定工作中,绘测技术根据土地征收、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的实际需求,对土地进行准确的勘测和界定,测出土地的使用范围和使用位置。根据当前国家土地勘测和界定的工作流程,土地勘测工作分为四步,即土地外业测量、土地外业调查、土地内业整理及土地资料归档。在具体的土地勘测和界定工作中,利用GPS技术进行土地外业测量,实现对土地的准确定位,并将监测获得的数据传送至数据流动站,最终实现土地位置的三维定位。另外,在具体的土地勘测和界定工作中,通过GIS技术和其他数据库技术的相互结合,可以提高土地勘测和界定的准确性,促进土地勘测和界定工作的发展。
2.4 测绘技术动态监控应用
在我国的土地资源测绘过程中,测绘技术实现了对土地使用的动态监控,提高了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效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测绘技术通过GPS、GIS及RS集成技术对土地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对我国土地资源走势进行精确把握,提高了土地资源管理效果。测绘技术在动态监控的过程中,通过使用GPS密度定位技术,提高了对土地资源测绘的准确度和可靠度,将土地资源信息化处理,对土地资源进行透视管理和可视化图像分析。测绘技术将土地数据资源进行及时更新,进行动态图像把握,使我国当前的土地资源管理效果大幅提高。
3 结论
测绘技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且在提高管理质量上起到了很好地作用。土地规划的方式发生了变革,测绘数据准确性的提高,提高了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并且对于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也进行了加强。虽然测绘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还不成熟,但是相信随着其在土地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发展也会越来越好,会成为土地工程管理工作发展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莉莉.土地规划与管理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3(23).
关键词:预应力;张拉;地下室
本文中主要以某工程的施工为例,在开展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地下室预应力施工以混凝土的浇筑为主要对象,并且对其进行板、梁的施工控制,其中预应力筋通常都选用直径为15.3mm的最为适合,并且同时配有高压油泵以及液压挤压机等相关的施工设备,在一切准备得当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工程的施工建设,对此,本文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加以讨论,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放大这一施工工艺的优势以及劣势,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为今后的工程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重要的施工经验加以总结,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以及进一步的反思。
1 施工难点
该地下室工程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有粘结的预应力梁加以重视,这是施工中的第一个难点。经常会受到外界因素或是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漏浆的问题,造型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所选用的波纹管接头长度不足造成的,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其进行缠裹的处理,并使用胶带将其包扎好,尤其是要重视接头处的处理,这是防止渗漏的关键,所以对接头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接头管的长度约为250mm,包裹在波纹管的外部,施工人员的施工技巧在这一环节中也具有直接影响。
如果出现了漏浆的现象,那么就要做到及时的处理,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的部件为能够进行张拉的梁,并且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进行严格控制,重点是检查排气孔的设置,是否能够顺畅的从排气孔排出气体,然后对漏浆的位置进行清洗,保证表面的清洁程度。在完成混凝土浇筑的两个小时后,拉动张拉方式的预应力筋,每拉动一次的时间间隔为半小时,随着时间的延续,由最初的半个小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延长,直至每隔一小时再抽动一次。
对于有粘结梁的排气孔,在对其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如果是单跨梁,那么在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在锚固端加以固定,并且同时设置排气孔以及泌水管,泌水管主要是用来作为备用,如果是多跨梁,那么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跨度的最高点进行设置,同样是设置一个排气孔进行排气,同时设置一个备用的泌水管,将排水管与备用泌水管超出梁面的部分使用胶带进行绑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异物出现在排气管中的可能性,这样就可以防止异物堵塞排气管,灌浆的质量也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在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因为设置了混凝土后浇带,所以在后浇带的施工中,需要对其进行补浇,使预应力梁能够达到理想的张拉效果,同时,在波纹管以及预应力筋的保护上,施工人员也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这两个部件是经常容易出现损坏的部分,如果不能加强对其的施工保护,就极容易对施工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使得跨张拉能够有效的进行,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对上述的几点问题加以重视,是保护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工程质量全方位提升的基础环节。
2 预应力混凝土板、梁施工
2.1 预应力板、梁施工流程
在对预应力混凝土板、梁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遵循以下几个施工步骤展开的。首先进行放线以及编束的施工,这是一般工程施工中必经的一个环节,然后对梁板底模进行支设,同时对梁底进行起拱处理,对其标高进行严格的校正,以此降低误差的产生。随着施工的进行,要将钢筋绑扎在一起,对板下的预应力梁也是如此,在此基础上,将预应力梁的具置标注出来,以方便施工以及对钢筋的绑扎,波纹管的敷设以及固定工序是在钢筋绑扎完成之后进行的,其后还要进行对张拉端的固定以及梁板的安装工序等,这是一个系统的施工过程,任何一个施工环节都不允许出现差错,否则就会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所以施工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施工的管理以及对关键部分的控制,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的施工效果。
2.2 预应力筋铺放施工工艺
对模板支撑系统的要求:模板和支撑要有较大的刚度和有效合理的传力系统,支设牢靠;梁张拉前必须拆除梁侧模,因此梁侧模的设置及其支撑应满足提前拆除梁侧模的要求。
准备端模: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在合端模前在预应力筋穿出位置处打孔,留孔尺寸同锚垫板尺寸。
架立筋制作:根据本工程预应力筋索形图中曲形失高的要求施工,梁定位架立筋采用X10钢筋点焊于梁箍筋上,问距不大于1000mm。无粘结钢绞线采用“几”字形支架钢筋焊接于板底非预应力钢筋上,无粘结钢筋穿入相应的位置,无粘结钢铰线走向应平行,防止互相扭绞,然后将其理顺,使之平顺、流畅、过渡白然,最后用扎丝绑扎于支架上。如怀疑无粘结钢绞线有破损的可能时,应及时检查用水密性胶带进行修补。
预应力筋的铺放工作:在梁钢筋骨架及板面非预应力底筋绑扎完毕后,再进行梁、板预应力筋的铺放工作。在梁端部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体系选配,并按施工图纸要求定位预埋,如带有灌浆孔的喇叭管、垫板、穴模及附件等。安装锚垫板时,应保证标高轴线位置正确,要求垫板与钢绞线垂直,垫板位置同设计曲线重合,固定在柱或梁上。焊接支架钢筋,其位置及高度见施工详图。将波纹管安装就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铺放,波纹管可直接绑扎在支架钢筋上。其中反弯点要求严格控制,垂直偏差不超过10mm,水平偏差不超过20mm,其他各点应当平滑连接,白然过渡,保证尺寸和曲线形状;波纹管、喇叭管定位要准确。横向位置一定要沿中心线或对称于中心线,不准打S弯。连接接头的管径应比波纹管管道直径大一号尺寸,接头管长不低于25cm,两端分别全部拧入接头内,用胶带将接口密封好,在各接头处都要用胶带密封,不得漏浆。在铺放中和铺放后及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严禁碰扁或损坏波纹管,严禁在波纹管上用气焊。预应力梁在铺完波纹管后即将预应力筋穿入波纹管中。排气孔设置:单跨梁在锚固端设置一个排气孔和一个备用泌水管。多跨梁还应在每跨的支座处加放泌水管。露出梁面的排气孔和泌水管端头用胶带仔细缠裹好,防止异物掉入排气管内造成堵塞。
结束语
在今后的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对地下室预应力混凝土板、梁的施工工艺加以重视,以此实现更加稳定与安全的施工效果,为工程的发展与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鸿.关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探讨[J].建筑安全,2008(2).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管理; 途径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我国经济发展倡导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强化绿色供应链管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国外发展的经济相比,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也相对落后,要获得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就要积极克服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管理的发展。
1.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下,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一般来讲,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式[1]。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经济模式,也是人们工业文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的进步。追求能源的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创新技术等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内容。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模式,主要是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和资源效率,它来源于传统的供应链,但又比传统的供应链先进,将“绿色”和“环保意识”引入整个供应链,使企业能够达到绿色制造的目的。绿色供应链以强大的理论和供应链的管理技术为基础,会涉及多个供应商、生产厂。主要的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的获取、加工等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具有极高的资源效率。
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管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领域有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智能电网等,绿色供应链管理则一直将绿色理念和环保意识融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在企业的生产中实施绿色采购、绿色包装等一系列的绿色供应管理,使绿色供应链能够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消耗降[2]。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是为了应对现阶段的气候变化,保证能源的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具有以下特点。
2.1优化能源利用,寻找绿色能源。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低碳经济,而我国社会的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资源的配置出现错位,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关注能源的优化,以及充分利用,努力寻求低碳能源,而低碳能源是指高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一些能源,具体包括可再生的能源、核能以及部分的清洁煤,而可再生能源又包括太阳能、风力能生物质能等。
2.2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创新能源技术与减排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制度的创新,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控制碳的排放量,保持生态平衡[3]。基于这样的发展,无论发展怎样的技术能源,都必须以低碳技术为主。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关注技术的创新,将技术创新作为改善环境、控制能源消耗的关键。
3.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现代社会中的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在全新的理念中,从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开始,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在低碳经济下寻求企业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完善内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低碳经济下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的领导用发展的眼光来统筹企业管理。要做好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就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采用合理的方法对个部门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协调平衡混合部门的发展,在公平的基础上注重效率的不断要提高。要让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成为企业发展的优势[4]。
另外,要积极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筹建企业的信息传输网络,对基础性的网络信息设计进行优化,利用企业的信息化网络推动各个企业之间信息的传播,利用信息化的建设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大量的一手资料,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2政府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规。绿色供应链的管理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在有效的管理下加强监管,对相关的法规进行完善。首先对绿色环保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让企业具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对于宣传的内容,一方面要宣传市场营销的理念,也要向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培养其绿色消费的意识。为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除此之外,要完善政府监管的体系,从各个方面听取意见,接受舆论的监督。其次,要制定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的惩罚,为绿色发展模式的运用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另外,也可以建立产品质量检测的监督体系,与法律法规相结合,共同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3.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技术。要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就要进行绿色生产,达到节能、减污、降耗的目标。根据生产的过程,制定防治污染的具体措施,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将传统产业进行升级,使具体的运输方式也能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的目的。另外,也要积极建设综合运输系统,对交通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优化运输的路线,采用一些低排放的运输方式。要鼓励发展,并使用具有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新型的运输方式,发展货运信息的服务网络,提高运输效率[5]。这些技术创新,都是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措施。
3.4加强企业合作,促进低碳生产。在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中,不同的企业主体之间会有不同的利益,但是可以进行积极的战略合作,将各个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连接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在供应、生产、运输、销售等领域普及环保意识,能积极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利用这样的企业合作平台,使不同的企业共享技术创新的信息和成果,促进低碳生产。
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倡导低碳经济发展,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应用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低碳经济下进行绿色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发展低碳科技的意识,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优化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完善内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政府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规;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技术;加强企业合作,促进低碳生产,共同推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钱宇.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途径[J].中国水运,2010,03:24-25.
[2] 田慧丽.基于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浅析[J].企业研究,2013,02:13-14.
[3] 崔立民.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2,19:120-121.
南方电网110千伏某变电站工程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站区总用地面积299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256.7平方米。站区为一矩形,围墙东西宽42.22米,南北长73.95米。 本站的核心建筑配电装置楼为:四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高为25.30米。首层主要为10kV高压配电室;二层为电容器室、工具间、气瓶间等;三层为主控室及蓄电池室、备品室等;四层主要为110kV配电装置室。本工程建筑物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其他附属构筑物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及天然基础。
。
2、溶洞、土洞加固处理原理及工艺流程
根据溶土洞的洞内无充填或呈半充填为流塑或软塑状土体充填状态,即使是洞内无充填的土洞及溶洞,特别是土洞,其洞内液体多呈泥浆状,浆体比重较大,具较大的悬浮力,直接填料法难以施工。因此,应根据钻探结果及结合设计要求,进行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段进行加固处理。
(一)、钻孔排查溶洞范围施工
1、钻孔排查:为进一步查明土、溶洞的分布范围及洞体的范围和溶洞的平面位置,以原勘察发现的溶洞、土洞的钻孔为中心基点,按2m×2m方格网向外括展布点施钻孔,排查找出地基下面的溶土洞的分布范围。钻孔查排的钻孔径Φ110mm,每个钻孔完成后孔内埋设Φ90PVC-U塑料管。
3、钻孔采用工程地质勘探机钻Φ110成孔,钻孔采用泥浆护壁,施工作业中上层砂层穿透时形成砂漏,泥浆护壁以达到成孔目的,减少砂层中砂的流失。
5、钻孔应穿过溶洞至达溶洞底部岩层面,从面测量溶洞的深度以及溶洞内是否原有沉积物或沉积物的厚度。
6、完成钻孔后,即进行埋设Φ90PVC-U塑料管,要求管顶高于原地面约50cm,管底部伸至溶洞顶面下约50cm,并对塑料管进行固定于钻孔地面上,做好防止掉管措施。
7、钻孔时出现孔内泥浆流失时,应随即补充泥浆。泥浆采用自来水加入泥粉制成,视钻孔成孔情况参入适量泥粉以达到泥浆的浓度满足使用的要求。
8、若当溶洞沿伸至红线以外还有时,钻孔止于红线外2m布钻孔。当钻孔排查未发现溶土洞时,则对该钻孔采用水泥浆灌注后封孔。
(二)、土洞、溶洞内压力泵送灌注混凝土施工
A.处理方法:
1、对无填充和半填充流塑状粘土的大土洞先填充低标号砼,以堵土洞区的主要漏水通道和大土洞,再进行后续的袖阀管注浆工艺。溶洞处理方法与土洞相同。
2、高压灌注砼即用砼输送泵将砼(水泥、粉煤灰、砂、石粉、水的比例为1:0.55:4.05:4.14:1.09)由钻孔通过钢导管直接注入土(溶)洞中的施工工艺。无填充的土(溶)洞洞高大于2.0m时,砼导管伸至距洞底1.0m处,洞高小于2.0m时,砼导管伸至距洞顶下0.5m。
3、钻孔孔径Φ168,然后预埋高压灌注砼钢管Φ125*6钢管作为砼导管。钻孔按设计图纸平面所示要求布置,共七个灌区29个钻孔,成孔时采用循环水加泥粉泥浆护壁钻进。孔深至洞体底板,灌注砼采用混凝土输送泵,灌注砼压力6~10MPa。
4、每孔的灌注量在10MPa左右的压力下,注不进为止,同时保证地面不生产裂缝及抬升(灌注时地面隆起最大量不得超过2cm)。
5、由于土(溶)洞的分布及形态十分复杂,施工时必须详细查清其分布范围、形态及充填情况。
6、灌注混凝土时,在洞顶附近难以填充密实,可能形成空腔,在后续的排气管注浆及袖阀管注浆时应把空隙和软土灌至密实,同时详细记录注浆情况。
7、泵送混凝土结束后,及时将注浆孔(灌注砼孔)用低标号砼自下而上填充封堵。
B.施工工艺
1、 出气孔施工
根据前面的土(溶)洞钻孔查孔及地质资料反映,本工程地质下的土溶洞有无充填、半充填、流塑全填充、软-硬塑全填充几种类型。在砼灌注土溶洞的过程中,土溶洞内的空气(可能有水及充填物)必须利用出气孔排出来,才能保证混凝土灌输的顺利进行。对于前期已钻孔排查溶洞土洞范围埋设的φ91PVC管尽可能利用作为砼灌注出气孔,如果没有可利用出气孔或灌注砼的土溶洞没有出气孔,须在土溶洞位置重新布置2~3个出气孔。出气孔施工利用地质钻机(孔径110mm)参考地质勘察资料钻孔至溶(土)洞底,孔内埋设φ91PVC管至溶(土)洞顶并伸出地面约50cm。如下图所示:
2、 灌注孔施工
单层溶洞或土洞:在距离出气孔500mm左右位置钻灌注孔,采用地质钻机钻孔成孔,钻孔直径168mm,成孔后孔内埋设φ125钢管(即用于砼泵送管),对于无填充的土(溶)洞洞高大于2.0m时,砼导管伸至距洞底1.0m处,洞高小于2.0m时,砼导管伸至距洞顶下0.5m。
串珠状土溶洞:在距离出气孔500mm左右位置钻灌注孔,采用地质钻机钻孔成孔,钻孔直径168mm,采用φ150钢套管在土层及砂层护壁(φ150钢套管尽可能拨出重复利用),钻到底层溶洞,成孔后孔内埋设φ125钢管(即用于砼泵送管)至底层溶洞内200mm。对于串珠状多层溶洞,每一层溶洞都必须有2~3个排气孔,采用同一个填充孔,由下往上逐层灌的顺序,即灌完一层后提升泵送砼钢管(φ125钢管)至上一层溶洞,逐层往上灌注直至灌完顶层土溶洞。
3、灌注混凝土施工
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灌注混凝土(砼按图纸要求配比现场搅拌)。混凝土要有较好的流动性,坍落度为180~220mm。输送泵管与土溶洞灌注钢管制作专用的可靠接驳,在输送泵接驳安装等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灌混凝土施工。当输送泵压力值达到设计要求后(泵送不进砼止、压力10Mpa),结束混凝土灌注施工。对于埋设进入土溶洞内的φ125钢管,现场配置一台大型挖土机(P200),尽可能将套管拨出重复利用。对于结束压力灌注砼后,应进行观察钢管内的砼下沉情况,及时进行补浆。
(三)、袖阀管压力注浆施工
1、袖阀管压力注浆原理
袖阀管注浆施工工艺目前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注浆工艺,其适应性较强,对砂层、粉土、淤泥等均能达到较好的注浆加固效果。能进行定深、定量、分序、分
段、间歇、重复注浆,集中了劈裂注浆法、压(挤)密注浆法与渗入注浆法的优点,其适用于处理顶板与填充物之间的空隙小于0.1m的土洞和溶洞。
2、袖阀管压力注浆的作用
在本工程中,袖阀管压力注浆的主要作用是:
(1)对体积小于0.5m3的溶(土)洞进行灌注处理;
(2)对已经灌注混凝土的溶(土)洞底部的流塑或软塑进行挤压渗透,提高该层的强度;
(3)对已经灌注混凝土的溶(土)洞的顶部空隙进行补充,填满因混凝土收缩下沉或混凝土灌注时排气不良的局部位置。
五、后续处理和效果
(一)处理要求
1、袖阀管注浆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测。
2、由于地基下土溶洞的复杂情况,当检测未达到设计强度、未注满有空洞地段,按设计要求,利用检测孔安装袖阀管补注双液浆,一天后再次检测,直到合格为止。
(二)处理效果
处理工作完成后,经过检测单位根据注浆体情况及设计要求,结合钻进情况、野外鉴别、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综合判断注浆情况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1、灌注饱满程度:当出现掉钻、钻具自由下落时,说明仍有洞体存在,判定为浆液未注满。未出现该情况时,判定为浆液已注满。
2、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低标号砼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2MPa。当钻取的砼芯样为块状时,锤击声稍脆为满足设计要求,否则为不满足设计要求。当钻取的砼芯样为短柱状、柱状时,采取芯样进行抗压试验,强度大于0.2MPa为满足设计要求,否则为不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