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利用工程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工程管理;测绘技术;应用

土地规划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确保土地利用率可以更好的提高城市交通通畅度,并且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娱乐质量和居住条件。所以在一个城市中,对于土地工程进行合理的管理是必要的。在对于土地进行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引进测绘技术,更好的提高了土地测绘数据准确率,并且,测绘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技术,对于统计学、线性模式等专业都有涉及,提高了测绘质量,将其应用于土地工程管理工作中,确保了土地开发规范性。

1 常用的测绘技术

1.1 遥感技术(RS)及其优点

遥感技术在工程测绘的使用中,并不需要直接接触测绘对象,只需要在遥感平台进行操作就可以达到测绘的目的。只要确保测绘对象可以将电磁波反射到遥感平台,遥感平台就可以通过反射电磁波来分析出测绘对象的数据。当接收到电磁波后,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判别和计算,从而实现对于测绘对象的全面数据测量。

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可以测量的范围极广,并且可以有效地而较少测量时间,遥感技术所获取的图像分辨率也很高,对于测绘队形的数据分析准确性很高。其在天气、环境监测中应用很多。

1.2 GIS测绘技术及其优势

GIS测绘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测绘技术,对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都有应用。在测绘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空间数据采集的方式,对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建模等方面度有很大优势。并且GIS测绘技术更加适用于对于复杂数据的处理工作。

GIS测绘技术所测量的对象并不是实体,主要是对于地理空间定位、空间遥感以及空间图形等数据进行分析的技术,通过对于这些虚拟对象的分析过程,可以更好的对于测绘区域的内部空间信息进行了解,确定更加准确的规划结果。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应用于环境评估以及灾害评估等方面,对于提高城市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1.3 GPS测绘技术

GPS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应用GPS技术进行测绘工作,可以实现对于检测对象的三维监控,对于建立三维模型优势极高。现有的GPS测绘技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地面控制、用户接受和空间监测三个部分。空中监测系统主要是应用卫星来对于检测对象进行全天候监控和三维画面收集工作;地面控制主要是对于实现对于检测对象地面的控制工作;用户接受系统由接收机和接收天线等部分组成,主要是为了将空间监测获取的信息传输给用户,来进行分析工作。

相较于其他的测绘技术,GPS测绘技术在检测时间上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实现全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止的监控,并且数据测量的精度很高,覆盖面也很广,技术使用更加简单,并且检测准确率很高,应用GPS测绘技术进行测绘更加简单、便捷。现在主要应用于航天器定位、地理位置测绘等工作中,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多,增加城市土地利用率迫在眉睫,只有对于城市土地进行更好的规划,才能在人们生产生活中不造成影响,更加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对于环境也能更好的减轻压力。所以如果可以在土地工程管理中更好的利用测绘技术,对于土地信息进行收集,就可以更好的完成土地规划工作,确保土地利用率,保证土地开发的合理性。

2 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 绘测技术在土地更新调查中应用

土地更新调查是指在现有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实现对土地实际利用和更新情况的客观调查,土地更新调查以土地实际调查为基础,并以测绘技术为手段。土地更新调查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土地利用与更新的实时数据库,从而实现土地更新数据和土地利用图像的一致的土地管理目标。随着全新测绘技术的应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就开始呈现全新的特征,其基本调查流程如下:首先利用遥感技术获得土地影像资料,并据此制定全新的土地图件;其次对土地进行实地考察,全面评估土地影像数据,实现对土地影像数据的分析和综合;最后是建立土地的实时更新调查监管系统。在这个过程中,GPS实现地理空间的准确定位,GIS技术实现对获取的地理信息的准确分析和处理。

2.2 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前的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土地规划设计是重点工作。土地规划设计过程设计各种各样的土地信息,包括土地的位置、土地的质量及价值等。因此在进行土地规划设计中,必须做好相关信息的搜集工作,并及时分析整理搜集到的土地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土地规划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更能保证土地规划设计工作的准确性,为今后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做好准备。利用GIS可以建立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再利用GIS实现对搜集到的土地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情况,建立土地规划设计数据库,做好土地的规划设计工作。

2.3 绘测技术在土地勘测与界定中的应用

在土地勘测与界定工作中,绘测技术根据土地征收、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的实际需求,对土地进行准确的勘测和界定,测出土地的使用范围和使用位置。根据当前国家土地勘测和界定的工作流程,土地勘测工作分为四步,即土地外业测量、土地外业调查、土地内业整理及土地资料归档。在具体的土地勘测和界定工作中,利用GPS技术进行土地外业测量,实现对土地的准确定位,并将监测获得的数据传送至数据流动站,最终实现土地位置的三维定位。另外,在具体的土地勘测和界定工作中,通过GIS技术和其他数据库技术的相互结合,可以提高土地勘测和界定的准确性,促进土地勘测和界定工作的发展。

2.4 测绘技术动态监控应用

在我国的土地资源测绘过程中,测绘技术实现了对土地使用的动态监控,提高了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效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测绘技术通过GPS、GIS及RS集成技术对土地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对我国土地资源走势进行精确把握,提高了土地资源管理效果。测绘技术在动态监控的过程中,通过使用GPS密度定位技术,提高了对土地资源测绘的准确度和可靠度,将土地资源信息化处理,对土地资源进行透视管理和可视化图像分析。测绘技术将土地数据资源进行及时更新,进行动态图像把握,使我国当前的土地资源管理效果大幅提高。

3 结论

测绘技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且在提高管理质量上起到了很好地作用。土地规划的方式发生了变革,测绘数据准确性的提高,提高了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并且对于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也进行了加强。虽然测绘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还不成熟,但是相信随着其在土地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发展也会越来越好,会成为土地工程管理工作发展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莉莉.土地规划与管理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3(23).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是一项惠农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因此,土地整理工程项目建设方必须充分认识土地整理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应确定科学的规划设计,并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把握质量,切实加强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工程质量,确保这项工程真正能惠民。针对目前一些地方在土地整理施工项目监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本人站在项目管理者的角度就如何应用事前、事中、事后动态控制原理,切实加强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的管理。

土地整理施工质量控制应贯彻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一、事前控制

土地整理工程事前质量控制,即在正式在土地整治工程施工前进行的事前主动质量控制,通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制定施工方案、设置质量管理点,落实质量责任,分析可能导致质量目标偏离的各种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由此看来,事前控制是土地整理工程质量控制的前提和基础。项目业主委派的现场管理者对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事前控制主要是积极参与图纸会审,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和业绩,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方案,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仪器和检测设备,制定必要的针对性的管理细则,实行技术交底工作等。

1.应认真熟悉施工图纸。项目业主管理方自己不仅要认真审查图纸,还要督促施工单位对图纸进行认真审查和研究,应在开工前认真了解土地整理工程特点及工程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将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为正式参与项目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应认真审定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审定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技术的实施是否立足规范及标准。所需的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的配置与进度计划是否协调。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可靠,体系是否健全。安全保证措施是否全面、可靠,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责任制。

3.应认真熟悉施工单位状况。对施工单位过去的工程业绩,所承建的土地整理工程的质量情况、信誉程度、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一线施工人员,特别要熟悉掌握班组长的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情况。

4.应认真检查机械机具等施工准备情况。如配备的搅拌机、平板振动器、切割机、压路机、挖掘机、铲车、运输车、水准仪等施工机械和测量设备的型号、性能参数等是否符合规定,在机械设备及检测仪器配置时是否立足高效的机械化作业及现代化的检测手段,是否能为该工程的质量、工期提供强有力的设备和检测保证。

5.应督促监理单位认真制定质量监理目标。督促监理单位针对工程项目特点制定施工监理规划,做到控制目标明确、控制措施有效,工作程序合理,工作制度健全,对监理实施工作有实质性指导作用。

二、事中控制

土地整理工程事前质量控制,即在土地整理工程施工质量形成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动态控制,对质量活动的行为进行约束,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控制。

由此看来,事中控制是土地整理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在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1.事中控制的主要制度

坚持进场材料报验制度,坚持隐蔽工程报验制度,坚持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制度,坚持工序交接制度是土地整治工程事中质量控制的基本制度。特别是土地整治工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和报验制度是监理工作控制的重点。

(1)认真执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隐蔽工程是指“过程的施工质量不能通过其后产品检验和实验测定,施工后无法测量或只能用破坏性测量的特殊过程和部位”。土地整治工程中的隐蔽工程主要有:如基础开挖、管道安装等工序或部位,在施工管理中,没有施工监理和业主三方的现场记录表,没有下一步工序同意通知书,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严格实行报验制度。未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进行工程质量初验。

2.事中控制的主要方法

管理人员应实行旁站和现场巡视等主要手段和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事中质量控制。

(1)“旁站”是指“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在土地整治工程中需旁站的部位和工序有:砼浇灌、基坑开挖、涵洞(管)布设,回填土等。

(2)管理人员运用现场巡视来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规范工艺施工,使每道工序施工均满足施工规范标准,对砌筑完毕的每个单元工程进行破坏性的检查均满足规范要求,对不合格的部位于及时督促返工整改,经复查达到合格为准。

(3)奖惩措施: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监理合同约定的奖惩措施,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对未尽到职责的监理人员进行扣罚。

3.事中控制的重点部位或工序

(1)土地平整项目:应重点注意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挖方和填方的边坡坡度及加固、平面的中线位置、填方的基底处理和分层压实程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有无局部沉陷或过湿的地段;填方的土料、基底的土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定的规定。

(2)坡改梯项目:应重点把握地埂高度、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便民路、便民梯、渠道、便民桥、机械收割的进出道路是否便民、是否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工程措施与周围环境是否匹配,严格控制工程整体形象。

(3)山坪塘项目:应重点检查防渗、防漏、防垮塌工艺是否到位;施工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抓住蓄水季节蓄水;放水口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出水口的高程是否与放水渠道高程匹配; 外形是否美观;清除的淤泥是否放在坝后;基础尺寸,是否根据实际情况由三方共同确定。

(4)灌溉工程项目:应加强地基与基础渠身主体的质量控制,重点看沟槽开挖尺寸、地基承载力、垫层材质、混凝土的配合比、伸缩缝的留和填缝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看压顶混凝土是否有裂缝、孔洞等现象,表面是否平整,渠身两侧是否回填夯实。

(5)道路工程项目:应控制好土方路基、石方路基、混凝土路面和泥结碎石路面几个重点项目。重点检查土方路基的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等情况的处理,以及填筑填石路堤地表清理,石块安放方法、边部码砌和基底压实情况;路基填料和厚度、平整度、混凝土的配合比、路面宽度、纵断高程、横坡边坡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路面曲线是否平滑,错车道、回车道是否低于设计要求尺寸数据,接缝、断缝施工是否及时,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养护是否到位。

三、事后控制

土地整治工程事后质量控制,以使不合格的工序或最终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

由此看来,事后控制是对事后质量进行把关,是对质量控制的进一步完善,是事前和事中控制不可或缺的补充。土地整理工程项目事后质量控制应重点是发现施工质量方面的缺陷,并通过分析提出施工质量改进的措施、保持质量处于受控的状态。

1.抓好质量问题的处理。督促验收有关单位严格按照《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的规定,对各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对施工单位未按规范施工或验收时发现的质量问题,管理人员必须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直至质量达到合格为止。

2.抓好工程的养护。土地整治工程处于农村,人畜多,因此,特别要注意砼工程完成后,应禁止车辆人畜进入,同时,24小时后必须进行浇水养护,如遇自然条件的限制,有些施工段无水源,应采取塑料薄膜覆盖法进行养护。还有泥结碎石路面面层碾压成型后,应立即进行保湿养生,要经常洒水不能使表面干燥,并设置路障及明显标志,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3.抓好工程资料的保管。工程交接验收时,督促监理人员按照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收集现场检测的数据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检查记录等有关资料和文件移交,以有益于工程后期的维护。

参考文献:

[1]周庆九.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有机结合谈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的电气

质量控制,《福建建材》- 2011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喷灌系统;卷盘式喷灌;土地整理工程

1 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林甸县宏伟乡、东兴乡和林甸镇境内,涉及5个行政村,总面积556.25公顷。该项目区地表水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年平均降水量417 mm,多集中在6、7、8三个月,本县光热资源较丰富:≥10℃的有效积温2667.5℃,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807小时,日照率63%,总辐射热量集中在夏季,其中4—10月总热量为72千卡/cm2,占全年总热量70%左右,干旱季节因缺少水源,无法灌溉。

项目区没有可供灌溉的地表水源,农田灌溉主要是开采地下水,该区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储存量可达1-4亿立方米,经项目区地下水平衡分析和计算,邻近区域侧向迳流补给量达258.97万m3/年,灌溉需水可开采量为120万m3/年,作物需水量65.47万m3/年,供需平衡有余。

项目区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主要受地质、地貌、水文气象诸因素的影响。第四系上更新统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还有北部、引嫩输水渠的渗漏补给,蒸发是主要排泄途径,因此孔隙水以垂直排泄为主,故形成矿化度较高的HCO3-Ca-Mg型水。

中更新统孔隙承压水,由于水位埋藏较深,上覆有较厚粘土、粉质粘土层,与上更新统孔隙潜水基本没有水利联系,故不能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孔隙潜水的垂向补给;下更新统孔隙承压水与中更新统孔隙承压水之间亦有稳定粘土、粉质粘土层相隔,其水力联系甚微,所以中、下更新统孔隙承压水主要接受东北方向上游地区地下水迳流的侧向补给,该孔隙承压水为低矿化淡水,完全适宜灌溉。按综合危害系数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均为好水、较好水,PH值为7.2-7.8,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本项目区主要可供灌溉水源的含水层是第四系中更新统林甸组孔隙承压含水层和第四系下更新统泰康组孔隙承压含水层。

2 喷灌工程设计

2.1喷灌设计保证率

根据《喷灌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喷灌的灌溉保证率要高于地面灌的灌溉保证率。确定本项目区灌溉保证率P=90%。

2.2喷灌设计参数的确定

2.2.1设计灌水定额的确定

耕地种植作物为大豆和玉米,分别为70%、30%。参照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用水定额》,灌溉定额为78.4m3/亩,临界期灌水定额为19.6 m3/亩,灌水毛定额为24.5 m3/亩,喷灌水的综合利用系数取η=0.8。

2.2.2灌水周期计算

设计灌水周期是指在连续无雨情况下,某种作物耗水旺盛时期的允许最大灌水间隔时间,按下

式计算:

式中:T—灌水周期,d

m—灌水定额,mm

η—喷灌水的综合利用系数

大田作物取最大耗水量E=4mm/d,经计算确定灌水周期=7d。

2.2.3机组的选择

由于种植作物为大豆、玉米,属高杆作物,区域内地势较为平坦,由旱田的需水量以及井的出水量选用卷盘式卷管喷灌机,其型号为JP65/220型绞盘式卷管喷灌机。

其主要技术参数如:

PE管长度为220m

喷头型号:PYC50

喷头工作压力(mPa/cm2)0.4-0.6

喷头喷水量41.1m3/h

PE管直径和壁厚75×8mm

喷头射程40-74m

降水深度10-50mm

喷灌深度

喷灌均匀度系数>0.7

入水口工作压力0.6-0.8mPa/cm2

有效喷洒宽度65m

工作长度为220m

每个作业点喷洒面积21亩

总控制面积260亩

配套功率18.5KW

2.1.4田间布置

井位布置在田块中心,输水干管可移动,沿田块中心布置长220m,每隔65m设给水栓,PE输水管长度为220m,机组喷洒距离为220m,作业方向为输水干管两侧,为一次喷洒面积。田间工程布置见卷盘式喷灌系统田间布置图。

2.1.5确定工作制度

喷洒一个作业面所需时间:t

t=喷洒长度L/喷头机回收速度V

根据机组特点,可根据作物需要在0.18-0.9m/min之间

今选取V=45m/h

故t=L/440/45=9.8小时

每天工作9.0小时,其喷灌面积:为65×45×9.0=39.50亩

旱田的灌水周期为7天,一台机组可控制7×39.50=276.0亩,接近于本地块240~270亩的面积,故选取型号合理。在设计灌水周期内可满足要求。本次工程规划516.27公顷旱田,均实施旱田节水灌溉,单机控制面积为17.0公顷,共需购置30套JP65/220型绞盘式卷管喷灌机,但由于一次投入资金较多,该设备可连续作业,可见购19套可满足轮灌作业要求。

3 综合效益评价

3.1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建设,将原来的荒草地和未利用地变为高产稳产的农田,项目区内粮食生产由低到高,年均增加优质粮食485.81吨,年均收入78.31万元,其中:种植林木年均可实现收入1.55万元,从长远看,整理后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增强了农业生产后劲,保证了粮食生产,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效益可观。

3.2社会效益

本区土地整理有很高的社会效益,通过土地整理可增加耕地71.11公顷,防护林5.17公顷,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均为高产稳产农田,这对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实现林甸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起到了保证作用。项目通过土地整理可吸纳、安排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效地减轻就业压力,对社会安定团结具有明显作用。

3.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内荒草地遍布,已耕地常受洪涝和干旱灾害,农业生产遭受很大损失。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项目建成后,旱田达516.27公顷,规划防护林5.17公顷,项目区全部实现绿化,人均绿地面积大为增加。使区域内的洪涝和干旱灾害得到根本治理,达到涝能排、旱能灌的标准田块,恢复了区域内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间。由此可见,此项目完成后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 天.节水灌溉技术手册[M].河南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2] 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3] 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范文第4篇

其在海滨大道南段二期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PC桩的成功应用为今后高速公

路地基处理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高速公路地基处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

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概述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指采用离心成型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分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PC桩)和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桩)。本文所述PC桩是指离心混凝土强度低于C80且不低于C60的管桩。PC桩按桩身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或其抗弯性能分为A型、AB型、B型和C型,其抗弯性能依次增强。管桩桩尖分为十字型桩尖(用a表示)和开口型桩尖(用b表示)。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受港澳地区的影响,我国华南尤其是广东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得到迅速推广。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和各类工程建设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水利和港口码头等工程建设中,尤其以工业与民用建筑用量最大。海滨大道南段二期工程作为沿海高速的组成部分和滨海新区骨架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区南北向交通大动脉。在本工程中第一次大规模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地基处理,取得良好效果,其具体桩型为PC-C400(95)-La型管桩,即C型、外径为400mm、壁厚95mm的十字型桩尖PC桩。

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的优点

天津高速公路的常规软基深层地基处理以水泥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等加固土桩为主。海滨大道南段二期工程大规模采用PC桩进行地基处理是天津高速公路的首次尝试与创新,与加固土桩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规格一致,质量可靠。PC桩均按国标、地标或各相关图集采用工厂预制的生产方式,产品出厂前经过检测,质量能得到保证。

(2)施工方便快速,制约因素少。PC桩一般采用锤击法或静压法施工,受地空物影响较小,可在狭窄的空间施工。

(3)污染小。相对加固土桩而言,PC桩施工不会产生水泥浆液等污染;如果PC桩采用静压法施工,还能减小噪音污染。

(4)对周围地基扰动小。加固土桩施工时对周围地基扰动影响较大,如果周围的管线和桥台等构筑物被挤偏移位,将会造成质量事故。PC桩为空心桩,壁厚相对于管径来说小很多,施工时对地基扰动影响小。

(5)成桩质量好。加固土桩往往受土质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成桩强度和桩长难以得到保证。PC桩由于是预制产品,质量完全能得到保证。

(6)检测周期短。加固土桩一般施工完成后28天方能进行质量检测。PC桩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

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工程应用

海滨大道南段二期工程大规模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进行地基处理。该工程范围内多为虾池及水塘,天然地基承载力约为70~90KPa。地表以下多为软土和天然含水量大的黏土,压缩系数约为0.91~1.08,属于高压缩性软弱土,地质条件较差。根据地基处理部位不同,PC桩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

(1)桥头地基处理。本工程桥头填土高度均大于4.5m,根据地质资料计算分析,为满足路基稳定和工后沉降要求,须采取地基深层处理。桥头地基处理PC桩采用正三角形布桩,主路基的投影范围内施打长桩,路基边坡投影范围内施打短桩;同时主路基投影范围内的桩长沿远离桥头纵向分三个区间逐级递减。桩长和桩距须根据地质资料计算分析后确定,桩长应穿透软弱土层到达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边坡短桩还应穿透最不利破裂面2m以上。PC桩顶设置C25混凝土托板,尺寸为:1.0×1.0×0.3m,内设Φ10@10×10钢筋网;在托板下设置400×400×4mm钢板。托板上设置50cm厚碎石褥垫层,并在碎石褥垫层中部铺设一层土工格栅。桩和桩间同受力,协调应力应变,形成良好的复合地基。桥头地基处理横断面示意图详见图1,设置托板的PC桩大样图详见图2。

图1桥头地基处理横断面示意图图2设置托板的PC桩大样图

(2)老路加宽地基处理。本工程有近15Km为利用现状海防路进行拼接加宽。现状海防路两侧多为虾池及水塘,加宽段路基填土高度大于4m的段落占了较大比重,采取浅层换填的地基处理方式难以保证路基稳定和原有路基与加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增大值不大于0.5%的要求。现状海防路通车近十年,已基本或绝大部分完成了地基固结沉降,路基加宽范围内的软土地基处理宜采用深层地基处理。本工程老路加宽段落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填土高度分别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和PC桩深层地基处理。采用PC桩段落,PC桩为正三角形布桩,主路基的投影范围内施打长桩,路基边坡投影范围内施打短桩,桩长和桩距须根据地质资料计算分析后确定。PC桩顶同上设置C25混凝土托板、50cm碎石褥垫层和土工格栅。老路加宽地基处理横断面示意图详见图3。

图3老路加宽地基处理横断面示意图

(3)边坡稳定地基处理。本工程K15+800~K15+841.492段落位于一取土坑,从坑底算起填土高度约为7.5m。经计算分析工后沉降能满足规范要求,但路基边坡稳定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本着保证质量安全经济的原则,在路基边坡投影范围内施打PC桩进行边坡稳定加固,桩顶不设置托板。桩长和桩距须根据地质条件计算分析后确定。本工程桩长取20m,桩距取1.4m,正三角形布桩,辅以路基加筋,共同提高路基稳定性。边坡稳定地基处理横断面示意图详见图4。

图4边坡稳定地基处理横断面示意图

此外,PC桩还应用于海滨大道南段二期工程的涵洞和通道的深层地基处理,在此不一一赘述。

4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施工质量检测

4.1PC桩质量标准按表1规定检查。

表1PC桩质量标准

4.2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以下方法:

(1)工程桩桩身完整性检测验收采用低应变法。

(2)低应变法检测桩身数不应小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小于10根。

(3)低应变反射方法宜在管桩侧壁的不同方向分别进行敲击、接收试验,并对比其信号的一致性。

(4)当检测发现桩身完整性不满足相应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扩大检测。

4.3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1)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小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工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小于2根。

(2)PC桩采用正三角形布桩,不同桩长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见表2。

表2PC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

结束语:

海滨大道南段二期工程深层地基处理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超过57万m。该工程经过不足两年的建设期已于2010年12月交工投入使用,目前路基使用状况良好,PC桩地基处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工程是天津第一条大规模使用PC桩的高速公路,希望对其他工程有借鉴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2]DB 29-110-2004,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57-1

0 引言

四川省专项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项目,自2005年7月开始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增有效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1],针对基层具体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项目施工管理的处理措施方法,提高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

1 专项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分析和关键处理措施

1.1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是项目施工顺利的首要任务。安全问题包括劳动保护、安全技术两个方面。在具体项目施工中以政策、规程、条例、制度等形式规范操作或管理行为,使施工人员的劳动安全与身体健康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另外对“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进行管理,应用工程技术做好预防伤亡事故,减轻或消除对施工人员的威胁,使项目工程能够顺利推进。

1.2 项目施工的环境管理

土地整理项目本身是一项生态工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环境管理尤为重要,在施工中对施工场地造成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影响必须进行管理和加以限制,将环境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管理:(1)在施工中,采取工程手段加以规避或减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2)在施工后消除或减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3 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

1.3.1 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土地整理项目质量控制贯穿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安装,竣工验收各阶段之中,难点在于基层施工管理,能够采取的主要措施为:(1)施工人员素质是影响质量的主体。因此,健全管理措施、规范参与工程的各类人员的工程相关行为是质量控制的首要切入点。(2)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应严格落实建筑材料的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验)制度。(3)机械设备是施工生产的手段,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4)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的重要因素。(5)重视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及周边环境等施工环境建设,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的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2]。

1.3.2 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PDCA方法(计划-实施-¬检查-处置法)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计划应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2],该方法在具体项目施工过程中采取积极减少或彻底排除停工、窝工、干扰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施工中的质量现状,根据施工计划可进行合理处置。

1.4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项目的成本管理能够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关键要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因此项目的现场管理人员应了解施工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管理措施,掌握施工成本控制和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和方法,及时办理工程变更、控制[3]。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偏差以及及时采取纠偏措施节约资源,从项目管理的角度,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订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原则。全面控制原则是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保障,包括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两个方面。全员控制既对施工参与人员的控制,使他们能够积极的节约施工所需的人、财、物;全程控制既对施工整个过程的控制,使工程能够尽可能的排除扰动因素对施工过程的影响。

目标控制原则是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设定应切实可行的目标,具体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与业绩、奖金挂钩,奖罚分明。

动态控制原则是成本控制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的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动态比较,检查有无偏离,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如果工程实际值与目标值无偏离,则项目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5 项目施工的进度管理

项目施工的进度管理可分客观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受实施持续时间(即工程工期要求)、实施地点、实施季节气候制约,这是项目实施中很难改变的;主观因素既实施人员。在部分客观条件无法人为改变的情况下,提高施工的效率,抓紧施工时间并加强施工人员的协调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

2 总结

面向基层的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繁琐复杂的过程,相信随着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步骤逐步完善和规范,将逐渐形成一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程序化的、标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基层管理标准。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专项土地整理――专项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7]50号.

[2] 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3.

[3] 仲景冰.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