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训活动互动

培训活动互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训活动互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训活动互动

培训活动互动范文第1篇

在攀延项目的过程里,让我深感无论对任何事情,只要树立确定的目标,才能有追求成绩

的推动力,一心一意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不断努力,成功当然就是必然的结果。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的来临,我们应该把困难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与磨练。就象这次培训活动中,当我走在摇晃在空中的吊桥时,心里想到更多的是如何调节当时的心态来控制自己的意志与情绪,从而改变周围环境对我的影响。不管这次的吊桥我能不能走过、不管遇到的困难我能不能战胜,但是在这过程当中,我所累积的经验和信心将是我这一生当中最可贵的财富!我认为,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要坚强、勇敢地去面对、去挑战,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有些困难看似很难,其实不然,许多害怕的事情,难就难在走出第一步,第一步所需要的决心、勇气和力量,超过了事情顺利进行中的一切作为。如果有消极的心态,自我设限,将会使人遇事总是望而却步;殊不知,一旦开始去做了,实际上只是一步之差。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拿出足够的勇气去尝试,勇敢地走出这一步!也只有在这一过程的锻炼中,才能看到希望与可能、才能发现真正的自我;也只有勇于冒险求胜,才能在勇冒风险的过程中,使自己平静的心境中增添了令人激励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不断地向我提出挑战,不断地使我恢复活力,让我走过了我人生道路当中的第一座独木桥……

培训活动互动范文第2篇

保定市前进小学刘丽芹

在这寒意犹存,春天临近的日子里,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我有幸参加了互联网+基于实践情景下的“研训教”一体化线上线下混合式国培活动。本次线下开班典礼教育专家学者和我区骨干教师,教研员和教学领导在复兴路小学报告厅齐聚一堂,聆听国培各位专家学者们为学员们带来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盛宴,他们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化时代最新教学技术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了各位国培学员。对一线教师和教学领导干部今后的课堂教育工作实践等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可谓一场春日里的及时雨。我们在忙碌中快乐着,在学习中收获着,在交流中感动着,培训不仅全面而且细致,形式多样,感谢专家的讲座使我的头脑增添了不少的教育理论,促进了我对教学的反思,回顾自己20年的教学生涯,感触颇多,现把我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思想灵魂、教育理念得到了洗礼。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热爱教育、懂得教育,还要善于实施教育,善于将崇高的教育信仰与教育理想满怀深情地落实到坚实平易的教育实践之中,善于将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遵循与把握体现在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教育生活之中。所谓“善教”,无疑应当追求上乘的教学境界。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是一个以人育人的过程,是一个引导个体生命觉醒并迈上自我成长之路的过程。在这让人“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一位善教的教师,无疑是一位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是一位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教师,是一位向往和追寻教育终极价值的教师。

二、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经过专家精辟的讲解和同仁的讨论,我不仅从理论的高度了解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小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分段了解、分析、探究。“国培”专家各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谈起,理论结合实例,既注重“言传”,又注重“身教”;让我们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学段、内容的特征;为我们在信息快迅速交替的今天,走在时代前沿,接受最新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深入文本探究,科学“备课”,有效施教指明了方向。同时,在有效教学方面,我也学习到了一些技巧和策略,比如教学目标的确立问题,课堂问题的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的评价等。当然,有效教学还必须懂得如何规范教学行为,比如懂得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何进行课堂拓展、如何总结课堂所学等等。

三、目标与方向。

培训活动互动范文第3篇

传统培训方式面临尴尬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虽然乡村干部的来源和知识水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民选村官培训仍然停留在采用满堂灌、以会代训等单一的方式上。施教者往往不顾接受者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分对象、不讲方法、不问结果地一味灌输书本上现成的政策和理论知识。总以为政策讲得越全越好,理论提得越玄越好,大一二三加小一二三的讲义越多越好,国内外参考资料越厚越好。全然忽视了培训的目的是将民主的方法教给农民,培训的对象是急需解实践之惑的农民民主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在推进基层民主工作的实践中,云南省民政厅从事基层政权工作的同志们迫切感到,必须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改革的重点是改革参与者的头脑。民选村官虽然是村民投票选出的,但当选者只是乡村民主的受益者,而并非天生的乡村民主的领导者。所以,第一步急需解决的,是要改变他们头脑中潜移默化的传统集权制和计划经济思考惯性思维。而解决认识惯性问题,就必须遵循认识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或者说先从学选举入手。民主选举不等于村民自治,但是,从选举到自治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长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较长过程。在乡村政治改革的初级阶段,村民自治的中心是民主选举,村民民主选举的中心是完善民主程序。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但对民选村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既然培训的目的是培养民主的参与者与推进者,培训的对象是实践的对象,那幺培训的“重点”、“入手”和“中心”对对象来讲,首要的就应该是学习操作,获得一种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处理和解决农村事务的工作能力。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云南省民政厅借鉴国外先进的成人培训方式,在2001年3月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58名村主任的培训中大胆创新,一改往日传统的培训方式,首次进行了互动式培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并立即引起了省内外乃至国外有关方面的注意。

令人耳目一新的“互动式”

所谓互动式培训,就是通过教员的引导和与学员共同分析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等互动式活动,为学员创造一个知识、经验共享的学习环境,使学员由被动听讲变成全过程的主动参与。互动式培训的主要程序有这样几点:

1.建立小组(旨在创造一个亲和、宽松、自由发表个人意见的民主氛围)

为使每一个学员都能主动地并有较多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先将学员分成30至40人不等的大组,即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班;再将各大组分为多个4人或6人的小组(也可分为多个2人或3人小组),并确定各自的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组时,可以将共性较多的人分为一组,也可以将差异突出的人分为一组,这应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不同阶段的需要灵活掌握。共性较多的人在一起便于概括和达成共识,而差异较大的人在一起则便于在观点上相互碰撞,以使讨论更加深入。各个小组成员又都以圆桌形式围拢在一起,自由而有机地分布在教室之中。

2.互相介绍、制定学习守则(旨在使学员了解共同议定的权威意义)

为给培训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和基础,使教员与学员及学员之间有个初步的了解,首先引导各组学员对各自的姓名、籍贯、习惯、爱好、工作简历及对培训班的期望等情况作个简要介绍。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教员有意识地引导学员共同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纪律,诸如“守时、关闭呼机手机、不抽烟”等,并由大组长整理成为全组的守则,大家通过后签上字,贴在教室门口共同遵守,以使培训能够在一个健康而有序的环境中开展。

3.根据培训内容,展开培训(旨在模拟决策实践中使学员学会民主程序)

做好以上准备工作,教员即可引导学员渐渐地进入培训主题。按照教材每一章节的要求和提示,学员先在小组中对培训的有关内容和案例(如村委会选举或村民自治)等进行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推荐一人在大组中将本小组的观点陈述出来,教员负责对各小组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并且不断启发和引导学员补充没有涉及的内容,将学员获得的新认识和提出的新构想进行引申和理论提高,最后一起得出大家共同认可的、全面正确的结论。

整个培训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的“老师”和“学生”,没有固定、单一的教学形式;惟一不变的就是围绕培训主题尽可能地使学员互动起来,全面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自由辩论,案例分析,模拟训练,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排序,打分,填表、图,以及根据培训需要和条件即兴创造的其它形式。在培训中,教员仅仅起到引导、启发和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教员的引导和启发,使学员在讨论、辩论、模拟等活动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积极建构自己的新认识。在这种互动式学习、讨论、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提高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评估与总结(旨在使学员体会每一个人的选票对政策改变的作用)

在培训内容完成之后,将事先制作好的问卷调查表发放给每一位学员,对此次培训的每一个环节———从培训地点选择到住宿伙食标准、从教材章节内容设置到培训活动方式、从每一案例分析到现场模拟训练,都进行评估并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培训组织者和教员在对调查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再对培训的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对调查表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反馈,使此次培训的内容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同时也为以后的培训积累经验。

互动培训初显成效

1.经过一年多的互动式培训,初步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培训观念,把培训客体变成了培训主体,人人都是先生,人人又都是学生,增强了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用民主的方法,培训民主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通过培训,使每一个人都经受了一次民主的实践和洗礼。

培训活动互动范文第4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远程培训已经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并也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模式。借助于网络的远程培训,打通了时空的阻隔,整合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低成本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省时、便捷、可交互、可选择、可重复,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同与喜爱。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远程培训学员以自主学习为主,采用课程视频浏览、提交作业、上传资源、查阅和评论同学作业和资源的方式,完成培训任务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这种个体性学习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为主要案例,结合其他远程培训的案例,分析与反思存在的问题,探讨建设学习社区来改善与解决远程培训的方法。

2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的一些问题

2.1 学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问题

学员自觉学习和主动完成学习是教师远程培训中最难管理、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大,分身无术难以保证完成各阶段性学习任务等成人学习的客观因素。还有学员本身没有被培训的意愿,迫于上级部门的行政压力参加学习,因此对培训采取抵触情绪。

其次是因为一些网络培训项目,片面追求通过率,好大喜功,通过率门槛过低,致使学员在敷衍了事后就能轻易过关,使学员获得了负面的网络学习经验,从而弱化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

2.2 学困学员的有效指导和帮扶问题

由于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是人人参与的全员培训,因此各年龄层次的学员都有,有些学校教师队伍年龄偏大。以武汉市武昌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项目培训为例,教师年龄分布见表1。

由表1数据可见,40岁以上的教师占50.81%,年龄较大的学员占比较大。这些学员信息技术能力较差,视力老化不能久视视屏,行动较慢,学习吃力。如何让这部分学员跟上进度,对他们进行有效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并让他们学有收获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2.3 区域管理员专业素质和指导精力的不够问题

远程培训的经验和结果表明,培训质量与助学导师、班主任(辅导教师)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例关系。要保证高质量的培训成绩,就必须要求辅导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全时段地与学员保持高频率的交流,随时随地解决问题、促进学员有效学习。而班主任(辅导教师)多为临时指派,是在其原有本职工作没有减少的情况下管理远程培训,此外教师培训受众规模庞大(如近千人的班级),辅导员精力有限,往往不能实时有效地辅导学员学习。事实表明,要达到好的培训效果,远程培训班级规模越小越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要增加辅导教师的人数、降低师生比。

此外,远程培训指导不仅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也是一种人际交往,一方面要帮助学员解决网络问题,专业学习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掌握学员的学习心理,不断帮助和激励学员学习,不断提醒学员学习和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辅导员需要专业学习和岗位实践认证。美国的在线远程教育证书中有一项就是“远程教学”资格的认证,一般需要数月的系统化培训才能获得上岗资格。可见助学导师的自身素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培训的质量。

2.4 学习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学习问题

线上学习时,学员看视频,在视频下方发帖评论,评论海量的同期同学的作业,这类单调和没有跟进的互动,是一种断裂的、没有回馈的低效互动,可想而知其质量和效果往往不能保证。而在远程培训学习活动中,师生可以有效互动,是促进学员进一步学习,提高学员学习动机水平的关键因素。因为教学互动可以改变学习者行为,并引领学习者逐渐达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互动,重点关注的是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来帮助学习者构建有意义的学习。但由于指导教师的专业限制和执业水平,以及时间精力的保障问题,学习的交流和互动经常会落空。所以,适当安排视频讲座,让教师与学员同步在线互动或交流,将会大大提升学员的知识建构和有效学习效率。

2.5 应用性能力的学习和实践提升问题

在整个远程培训学习过程中,是人机互动的学习模式,缺乏同伴交流、研讨、反思乃至层层递进的互动和交流,以及知识和技能构建的主动学习,更没有岗位实践、反思、修订再实践的磨练过程,何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的只是将参培教师作为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这不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化模式。

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遵循教师专业的发展规律,需求良策。教师专业发展是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并通过个体学习、实践反思,再次构建,不断改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形成个人的教学主张,即“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实践的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家引领,离不开同伴互助,更无法脱离教学实践后的自我反思。远程培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该顺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创建能够起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作用的学习社区。

3 教师远程培训学习社区的构建

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社区应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行为特征。要顺利地展开学习过程,就要创建覆盖全部学习者的网状结构的学习社区。

3.1 三级构架网状联系

三级网状社区管理和构建分为两大类:行政类和专业类。行政类是由区级管理员――学校管理员――教研组组长创建的行政管理小组;专业类是由区级各学科教研员组成的学科学习社区――各学科教研员的学习社区――各学科学员的学科工作坊。形成以行政分类作经线,以学科分类作纬线的双向网状管理系统。

这种网状的学习社区可在线上运行,也可在线下开放。线上运行时,行政管理小组主要关注学员的考勤、学习状态,帮助解决一般性的学习问题,如培训启动时遇到的网页的操作难题等。专业类学科工作坊关注的是专业课程学习效果、活动的发动和学员参与的情况。行政管理小组和专业类学科工作坊均保证线上随时有人关注和施以援手。线下开放时,行政管理小组可以根据学习进程安排学习活动,如培训前的集中注册和熟悉学习界面、学习中的传授学习经验和介绍解决问题的小妙招;而专业类学科工作坊则提供学习探究的课题和指导。如学科微课制作以及解决制作难题方法,微课课堂运用中的教学策略等。这种线上和线下、行政与专业的相互协作,相互协调,在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学困生的帮扶和指导方面、专业应用能力提高和区域管理员指导不到位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形成了制度和组织的保障,造就了双向运行相互策应协同完成学习目标的有效模式。

3.2 多元互动取长补短

处于三级网状学习社区的学员,可与区级管理员、学校管理员、教研组长进行对话和互动交流,还可以与学科教研员、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其他同伴进行切磋。这样既有助于学习导向和督导的管理员跟进,又有助于参培教师和学科教育类专家、教学研究者与功底浓厚的学科教师,以及有较好信息技术背景和经验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组合搭配。这样形成了多元化的全方位指导和互动,无论是回帖子,还是参与交流,都有一定频度与深度。

这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指向更加明确,互动更加及时,交流更加顺畅。这种多元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在促进学习,构建知识结构、改变行动策略上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学习和帮助,学区内同伴交流、研讨、反思乃至层层递进的互动和交流,促成教师知识和技能构建,以及自我反思的视角形成并将其引向深度发展,多元互动中相互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

3.3 结合工作有效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实践的改善。远程培训应该结合工作实践才会导致有效学习,而学习社区为教师专业实践性的改善提供助力,无论是专业引领还是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都是学习社区的构建的主要目的。线上的学科工作坊、线下的教研活动,还有区级教研员和网站聘请的专家团队,为教师学以致用的实践活动诊断把脉,学习社区的话题研讨为教师实践运用提供教学思路,而教师的个人学习工作室,更是记载了教师自我反思的学习轨迹。在三级学习社区的多元互动中,教师持续性的学习和实践运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重建,使得教师的专业实践不断改善,从而使教师有着明智的专业实践行动,并且是基于深入思考后的实践行动。

4 远程培训学习社区实施初步效果

学习社区的建设和运行是与培训过程的展开息息相关的。在远程培训启动前,首先筹备组建区级管理的学习社区。这是一支以学校继教管理者为主要成员,通过工作会议、QQ群实时联系的社区,组建后的第一次管理团队培训会,达成了两项培训目标。其一,学校远程培训学习社区的创建目标,要求学校组建学习社区,并对社区组建和实施提出具体的要求;其二是远程培训登录注册、考核和学习要求,形成区域培训目标的共识。

远程培训的启动都是在学校学习社区下展开的,由于行政分类和以学科分类的双向网状管理系统的有效实施,培训的参训率和学习率都达到了100%。经过一个多月的先期运行后,基于各学校的行政社区和学科工作坊运行的过程和效果,可以发现和找出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在网络学情会后和第三个学段学习开始前,区级的学习社区举行了第二次培训会,请区级学科教研员和学校管理者参培。培训会上,学习成绩领先的学校管理者,介绍了学校行政社区和学科工作坊开展活动的先进经验,传授了提升成绩的学习方法。学科教研员提出学区运行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学习要求。培训会上管理者和学科辅导员集思广益,解疑答难,实现了培训目标,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活动互动范文第5篇

教研模式的转型也算是当今教育的一项创新性决策。教研工作转型能使学科优秀教师参与到全市的教研活动中来,实现教研从单研向群究的过渡;能打破教研部门和基层学校的空间界限,实现教研从机关向基层的延伸;能让基层学校上下联动,协同合作,资源共享,实现偶遇与联姻的拓展。教研工作转型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而在这一过程中,微信平台的出现和使用,成为了教研转型的助力武器。

社会正迈入“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教育也迈入一个网络教研的新时代――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微教研……一个又一个时尚的名词相继出世。“微时代”和网络时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微信的华丽出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型交流和获取知识方式的同时,我在思考该项新兴的技术能否在教育研究领域派上大用场,会不会给教育领域带来或大或小的变革。基于这些想法,我进行了运用微信平台创新教研模式的探索,并收获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微信成为教研中快捷的交流平台

大庆教师进修学院小学英语教研部以教研创新为突破点,尝试开通了“大庆小学英语”(订阅号EnglishDQ)公共微信服务平台,该平台已经成为除qq群组、网络教研之外的又一个新型的基于手机的移动互联信息交流平台。线上网络教研,线下微信互动,使我们整个教研体系更立体,教研形式更多样,教研内容更丰富,教研对象更广泛。通过微信平台我们可以将小学英语教研活动的过程、亮点和场面,以近乎现场直播的效果随时随地到全市相关教师的手机里,取得快捷、高效、便利的效果。通过微信平台我们可以快递教育资讯,传播教研信息,建立互动平台,分享心得经验,从而助力大庆市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在研培活动中,为了保障我们的培训质量更符合广大教师的需求,使小学英语教研的发展更具开放性、针对性和可持续性,我们也会适时地问“需”于教师。例如开学前期,我们会在微信平台上发这样一条信息“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各位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在并肩行走,您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服务内容,您对教材培训有什么困惑或是建议吗?我们期待您的回复。”这样一个小小的信息,却是一次有效互动的发端,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实现订单式的教研培训活动。

二、微信成为教师培训的创新平台

以往的研培活动中,有很多弊端,培训时间短,很多问题不能一一及时对症解决,教师们有很多问题在培训中和培训后无法与教研员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会上的互动的环节,由于人员过多、老师们自身各种顾虑等等,致使培训现场当面沟通效果不佳。为此,我尝试了在教师培训中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培训前,我们先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培训内容的订单征集,然后将会议流程及授课者的教案和ppt课件上传到平台上。进场时,教师们只要对着二维码进行扫描,就能瞬间进入到微信平台,方便教师培训时或培训后进行个性化学习与咨询。不但避免了印发教案纸张的浪费,又可以实现现场的实时互动,答疑解问,实现研培形式的现代化。对于想提问但是打字不快的老师,可以建议老师们用手机拍下写在纸上的问题并发送到“微信群组”中,也可会后语音留言,实现与培训教师和听课教师的良好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微信教研让教师们乐于教研,也在教研中受益。与传统教研形式相比,微信教研可以变被动接受于主动参与。教师们听课后围绕各自的听课情况,积极开展“微信互动评议”活动,评议形式灵活多样,或点赞,或吐槽,或质疑,或解疑,或分享相关资料……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异常激烈,气氛融洽,同时实现资源共享。

三、微信成为教研成果的展示平台

据调查,很多老师的职业倦怠都是从缺少关注开始的,而这种缺少关注主要源于缺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所以,我们打算把大庆小学英语微信平台作为小学英语学科教研活动的一个展示推广窗口,及时有效地发送各学校的学科动态,把老师们的优秀课例、视频进行宣传推广。同时,每个人在朋友圈内的点赞、转发,对学校、老师本身也是一种宣传、评价和促进。我们也会把一些前沿的教育信息、教学理念、优秀微课程等在此平台上,使微信教研超越时空约束,让教师敢于教研,乐于教研;让教研活动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能容各种教研话题;让教师工作有热度,有浓度,有力度,能纳各种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