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腰椎膨出的运动

腰椎膨出的运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腰椎膨出的运动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72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例,年龄28~54岁,男43例,女29例,均有椎间盘突出或(和)膨出,其中L4/L5和L5/S1突出(左或右)或膨出者32例;L5/S1突出或膨出者20例;L4/L5突出或膨出者14例;L3/L4突出者6例。中医辨证分型属寒湿腰痛型39例,属肾虚腰痛型33例。

2 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缓解疼痛、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是治疗的当务之急,笔者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单种治疗方法如针刺、艾灸、水针、拔罐、牵引、推拿、理疗等进行有机的组合,针对不同的个体、病症的寒热虚实属性有选择地综合2~3种治疗方法,旨在解除患者病痛。

患者腰痛重着,痛连臀腘,遇冷痛加,得温则痛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而缓,此属寒湿腰痛。因寒湿之邪留着腰府,使经络气血不畅故疼痛。寒、湿为阴邪,性重着粘滞,故腰部重着不爽。阴雨天气、腰部受凉,则寒湿之邪愈盛,故腰痛再发,舌苔白腻,脉沉而缓,系寒湿内盛之象。治以祛寒利湿,舒通经络。取穴以足太阳、督脉经为主,针法为捻转泻法。

患者腰痛酸软,双膝无力,遇劳则甚,反复发作,手足欠温、少腹拘急,或五心烦热、健忘耳鸣,舌淡或嫩红,脉沉细无力。此属肾虚劳损型。因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为作强之官,肾充则轻劲多力,虚则腰膝酸软而无力,遇劳则重伤肾气,故腰痛有加,阳气不足,则经气不行,故手足不温、少腹拘急、腰背亦有冷感,阳虚则舌淡,脉沉而无力;久病阴亏则津液不足,虚火上炎,故五心烦热,口干舌燥,髓海不足,则健忘耳鸣,阴虚不足,故舌嫩红而脉沉细。治以调理肾气,舒通经络。穴取足少阴、太阳、督脉经为主,针用捻转 补法,疼痛部位用平补平泻手法。

针灸取穴原则为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相结合。局部选取病变椎间盘和其上下一椎的华佗夹脊穴,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由CT提示。

患者疼痛剧烈、俯卧、仰卧均有困难,可暂缓牵引,先行针灸、推拿或理疗等;如压痛点明显,可“阿是穴”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1~2ml,隔日1次注射,同时结合其他疗法,一般治疗2~3次,药物的持久作用及良性调节作用,可明显见效。如有急性闪挫伤史,有腘窝青紫色静脉可见,即行三棱针委中放血疗法,每收奇效。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所有病例都经X线和CT检查而确诊。在部分病例有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退行性改变、生理弧度的改变。全部病例均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再结合中医望闻问切辨证分析而确定治法。治疗7次为1个疗 程,疗程间隔休息2天,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没全程治疗者不作统计。

3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无阳性体征,半年以上未复发)62例,占86.11%;好转(疼痛基本消失,但劳累等偶感不适)8例,占11.11%;无效(症状稍减或无改变)2例,占2.78%;总有效率为97.22%。

转贴于 4 讨论

许多学者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其病因病机,较为认可的学说有三种:(1)机械压迫学说,即椎间盘的纤维环或(和)髓核突出或膨出,对神经根产生机械性的压迫作用,继而发生神经根炎症和水肿,组胺、缓激肽、5-HT等致痛物质渗出,刺激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出现腰腿痛等神经功能障碍。(2)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突出椎间盘髓核的蛋白多糖和β蛋白质对神经根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性,同时,大量的“H”物质的释放,神经根又无束膜化学屏障,故致化学性神经根炎。(3)椎间盘自身免疫学说,椎间盘髓核组织是体内最大的、无血管的封闭组织,当椎间盘病变时,髓核突出,在修复过程中新生的血管长入髓核组织,髓核与机体免疫机制发生接触,髓核中的多糖蛋白和β蛋白质成为抗原,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所以,神经根的炎症水肿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1]。

临床表现以单侧或双侧腰痛或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患者腰椎间隙棘突旁有深在压痛,按压痛点可引起或加剧下肢放射性疼痛,故压痛点的位置有定位意义。随着CT、MRI技术的发展可以应证临床诊断。

造成腰臀部劳损的原因是腰臀部是支持整个躯干并使之运动的结构,承担人体重2/3的重量,脊柱倾斜、侧弯、前凸、后倾的运动,为使之稳定,则腰肌发挥代偿性改变,一旦原有的生理结构(尤其指椎间盘)被破坏,继而引起机械性、化学性或自身免疫反应,腰肌劳损、棘间韧带损伤、腰椎间盘突出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早期为创伤性炎症反应,后期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粘连、纤维化或瘢痕。炎症反应期因致痛物质对伤害感受器的致痛性刺激引起疼痛。瘢痕期则刺激、压迫神经末梢和小血管,造成组织缺血致各种疼痛症状发生。疼痛可产生持续的肌紧张,肌肉痉挛可以牵拉筋膜而发生病变;感觉神经由浅入深,必须通过筋膜,肌肉痉挛时,筋膜肌肉间发生相对位移,而软组织劳损后期又并发瘢痕与粘连,故这种位移可刺激压迫感觉神经而引起疼痛和放射痛,并形成压痛点。压痛点多位于肌肉牵拉的压力集中区,与肌肉牵拉密切相关。腰背筋膜遮于诸肌肉表面,在腰部分为后、中、前叶三层。后叶内侧附于腰骶各棘间韧带;中叶内侧面起于腰椎横突尖,上附于腰筋膜后韧带,下附于骶腰韧带;前叶在腰方肌前面,上附于并加强外侧腰肋韧带,并与横膈点的纤维融合。

由于直立行走和脊柱“S”型弯曲,使得颈腰椎受力较大,受力较大部位是形成骨质增生的主要原因;胸腔和盆腔形成“圆腔”型较稳定的结构,所以在临床上以颈腰椎病变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一般指25~30岁以后),骨质和椎间盘的有机质成分和水分会逐渐减少、无机质成分逐渐增多,椎间盘“水垫样”作用功能减弱,更加增加了脊椎骨的负担。

形态上的改变在影像学检查时就能反应,而内部结构上的改变是不能完全反应的。这正是影像学检查只能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原因,临床症状的诊断意义是尤其重要的。人体骨量的多少、骨能承受负荷的多少以及骨的有机质成分与无机质成分的比例是决定颈腰椎承受力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肌肉力量的强弱、肌腱及韧带的韧性强度亦是影响颈腰椎骨承重的重要因素之一。骨性的改变是没有办法阻止的,适当的负重有助于防止骨性的退变,而增加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强度通过锻炼就能达到,这从很大程度上能抵消骨性的变化。

寒湿腰痛的特点是腰部重痛,酸麻,舌苔白腻,脉沉紧;而肾虚腰痛起病较缓,隐隐作痛,绵绵不已,常伴有肾阳虚证或肾阴虚证。现代检查提示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生理弧度改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或左右前后不等宽,腰部肌肉、筋膜、韧带、骨膜的劳损与“腰突症”往往密切相关,互为因果。腰椎间盘正常的“水垫样”生理功能被打破,髓核随纤维环的突出而突出,如纤维环受到较强外力而破损,则髓核中胶质样物质将流出,从而引起“神经根炎症”而致疼痛。治疗并非能改变骨质增生及骨关节,而是使局部达到了新的平衡。综合几种疗法在功效上互为补充,能更有效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增加病损组织的血氧供应,改善循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配合适量运动也是必需的,从少负重的床上活动到双手撑于桌面锻炼下肢和腰部,逐渐增加运动量。必要时可使用腰围和支具。平时注意锻炼,锻炼要持之以恒,锻炼能增加肌肉的累受性,同时又可控制和减轻体重,对本病的发生可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2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独活寄生汤;腰背肌锻炼

【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61-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好发于中青年人,其中男性较女性多,这与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有关[1]。随着生活水平的变化,长时间使用电脑或因压力过大长期伏案学习、工作,加之坐姿不良,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对于初次发病且症状较轻的青壮年患者,应以积极的保守治疗为主。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我科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并结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同期共收治60例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18岁~40岁,平均年龄29岁。该60例病例均为初次发病,症状以腰背部疼痛为主,其中26例偶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阳性,相关辅助检查X线可见腰椎生理前凸不同程度的减少或消失,CT或MRI确诊有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其中膨出者29例,突出者22例,膨出并突出者9例,所有病例病变部位在腰3/4者17例,在腰4/5者23例,在腰5/骶1者20例。随机将60例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29.3±4.7)岁,其中腰椎间盘膨出者14例,突出者10例,膨出并突出者6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0.1±4.3)岁,其中腰椎间盘膨出者15例,突出者12例,膨出并突出者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有无下肢症状及病变分型、部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一个疗程(14天)内同时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治疗,方药基本组成为:独活15g,寄生12g,秦艽12g,细辛6g,杜仲9g,牛膝9g,芍药9g,防风9g,当归9g,熟地黄9g,川芎9g,肉桂6g,茯苓6g,人参6g,甘草6g,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薏苡仁、泽泻以祛湿消肿;气滞血瘀者,可去地黄、防风,酌加桃仁、红花、丹参、木香以行气活血化瘀;肝肾不亏兼外感热毒者,可减杜仲、牛膝,酌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每日一剂,分两次早晚服用,连续服用14天,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辨证调整用药。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嘱患者在腰背部疼痛减轻的情况下坚持行“飞燕点水式”腰背肌锻炼,具体方法为:俯卧,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上离开床面,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如此重复,15次为一遍,每天做两遍,早晚各一遍。如无不适感可每遍增加2次,每日递增,但注意运动量的增加以锻炼后不感疲劳和疼痛加重为宜,如果锻炼后出现上述不适感应立即减回原来次数或暂时停止锻炼,休息1~2天后再行练习。嘱观察组患者停药后继续坚持每日腰背肌锻炼。随时观察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并随访6个月。

1.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腰背部疼痛消失,无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双下肢活动及感觉正常,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显效:腰背部疼痛较治疗前明显缓解,但仍略感疼痛不适,无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双下肢活动及感觉正常,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有效:腰背部仍感疼痛,较治疗前有所减轻,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及麻木感较前缓解,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无效:腰背部疼痛无缓解,较治疗前基本相同,仍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或者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复发:在疗程结束被治愈的病例中,若干时间后治疗前症状再次出现,即又感腰背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再次阳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0.0%、20.0%、16.7%、13.3%,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治愈16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3.3%、23.3%、16.7%、6.7%,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P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CT影像诊断;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74-2

人体组织退行性变在椎间盘发生较早,髓核脱水后椎间盘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张力,由于外伤或多次反复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受损伤征象。下面我们以事实为根据,对影像检查出来或没有检查出来的“椎间盘突出”与临床检查作些阐述,说明医生只能以CT影像做诊断的参考,椎间盘突出CT影像诊断治疗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以更好地治疗。

一注意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

在临床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当患者前来就诊时,医生看到是颈或腰疼痛患者就会出影像检查单让患者做CT检查,医生把CT检查作为诊断的唯一手段。殊不知,医生存在着很大的认识误区,这将为疾病的治疗留下不良影响。下面以两个病倒来说明。

病案一:某男,42岁,2008年8月10日是因腰痛来我院住院治疗。我查入院病历,其述如下:

入院情况:腰痛,活动受限;椎生理性曲度变直,腰椎及病侧压痛(+),腰背肌痉挛,双下肢肌力感觉,运动正常。

CT检查:腰4/5椎间盘膨出3mm,压迫硬脊膜囊。

肌电图示:左右腓总神经、左胫神经、右胫神经轻――中度损伤。

诊断:1、间盘突出症,2、肌慢性劳损,3.腰椎退行性变。

从以上病历可以看出,医生在接收病人时没有进行临床检查,“cT检查:腰4/5椎间盘膨出3mm,压迫硬脊膜囊”只能说明腰椎的一个现象,说明只是腰痛,就此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该患者住院治疗近一月腰仍然疼痛,后经我接手后首先做临床检查,其结果如下:

足拇指背伸试验:阴性,双。

双腿直腿抬高试验:80度。

加强试验:阴性。

双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

腰肌二侧叩击:痛甚。

腰椎:稍偏右侧弯,前俯痛受限,起坐疼痛。

诊断:腰肌损伤。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

椎间盘会随年龄流失水分,失去避震功能,退化性椎间盘或突出的椎间盘产生疼痛;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退化到其1/3的部分被拉长或小撕裂,椎间盘碎片会移动至邻近的神经;脊椎管内会因椎间盘碎片的存在,造成对神经根压力产生疼痛(坐骨神经痛),疼痛会延伸至小腿、足部。

病案二:某女,53岁,2009年7月始觉颈部感到不适,时有疼痛感,11月23日来我院就医,作颈部CT检查,结果如下:

CT影像所见:颈3/4、4/5、6/7椎间盘均突出2mm,脊膜囊受压。

诊断意见:1、颈3/4、4/5、6/7椎间盘,2、颈椎病。

就CT影像报告看,该患者颈部症状应该很严重,三个椎间盘突出并压迫脊膜囊,是明显的颈椎病。但临床检查却与此不同:

临床检查:左右旋颈部正常,后仰背胛与肩部有沉重感且时时有加重,低头颈部有紧拽感;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双侧。

临床诊断:颈肌型颈肌综合症。

总结以上两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类似病例若只按影像报告作为诊断依据而不进行临床检查进行诊断,将会出现“误诊”,所以,CT影像查出椎间盘突出时,一定要作临床检查,鉴别诊断所有症状是否由椎间盘突出所致,特别颈部颈肌综合症与颈椎病更要鉴别诊断,区别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是现象,突出症,是椎间盘突出产生的压迫神经的症状,腰下一侧或双侧产生酸、麻、胀、痛等病征。

二注意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大小与突出多少的关系

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治过程中,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有一个认识,即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大小与突出多少成正比,突出3mm的比突出1mm的严重,突出5mm的要比突出3mm的严重。其实是不成正比的,正确认识这种关系,对病痛的治疗是极为有利的。

病案三:某男,56岁,2007年始腰痛,并伴右大腿疼痛,连咳嗽和打喷嚏时亦疼。2007年10月来我院做CT检查。

CT检查结果:腰椎骶化,腰5骨质增生,L5/S1间隙基本消失,L4/5椎间膨大。L5/S1椎间盘向后右后突出,约0.8cm硬膜囊受压,右侧神经根受压,骨窗观察L3-S1椎体及椎小关节骨质未见异常。

CT诊断为:1、L4/5椎间盘稍膨隆;2、L5/S1椎间盘向右后突出。

病案四:某女,48岁,2009年5月9日因腰腿痛来我院就诊,作CT检查。

检查结果:腰3/4、4/5椎间盘向后膨出约3mm,脊膜囊受压;腰5骶1椎间盘向后膨出约4mm,脊膜囊受压,黄韧带无明显增厚,腰椎椎管无明显狭窄,腰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

诊断意见:腰3/4、4/5、腰5骶1椎间盘膨出。

经治疗月余腰痛不见消失,坐久起身腰部不能立即伸直,左侧髋关节部疼痛,上下楼更明显。

我为其做了临床检查。

检查结果:腰3/4椎间盘膨出症(偏左)。

比较此二安全,我们会发现,如果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大小与突出多少成正比,病案四要比病案三严重。因为病案四按影像看应该腰5骶1椎间盘压迫的症状要大得多,突出4mm是比较严重的。而临床上却案例三却表现的为重点,原因是约0.8cm硬膜囊受压,右侧神经根受压,那就会产生疼痛。压迫神经根的疼痛大与小,不仅与椎间盘突出与否有关,还与腰部肌肉功能失调严重性有关。在治疗中,医生要充分注意到这一问题,同时要提醒患者,不要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给进一步治疗带来不利影响。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4篇

病例一:李文英,女,65岁,住深圳清水河,贵州彝族人。主诉:腰以下至小腿区域节段性、花癍状麻木疼痛十年余,半身以下常有冷感。麻木庝痛区与正常感觉区呈前后束带状围绕周身,一圈麻痛区间隔一圈正常区,间距约3-5cm,西医学称“斑马痛”,祖国医学典籍称“蛇缠身”。生活能自理,行走,运动均正常,能进行一般劳动。2008年3月来我院疼痛门诊咨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情绪低落,腰椎L3/4 、L4/5 、L5/S1椎旁轻度压痛,无坐骨神经放射痛。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4”字试验(—)。神经系统:各项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胸、腰以下皮肤感觉无异感,无感觉减退或过敏,会阴区也无异常发现。辅助检查:主要阳性发现:腰椎X线正侧位片显示腰椎L3/L4、L4/5、L5/S1椎体骨质疏松伴增生;腰椎CT,MRI示:L4/5,L5/S1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轻度膨出;B超示:右肾区两个1.5*1.8cm小囊肿。其余均无特殊发现,三大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均正常。肝、胆、胰、脾、子宫、膀胱、附件、输卵管B超均(—),颈胸椎脊髓MRI扫描均无特殊异常发现。临床诊断:腰痛查因?腰椎间盘突膨出症?肾囊肿(泌尿外科无手术指征)。

治疗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辅以针灸、中医药综合试验性治疗。

具体方法:第一天行硬膜外阻滞镇痛术:硬膜外类固醇复合镇痛液注射,按正规椎管内穿刺操作程序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注药。类固醇复合镇痛液配方:得保松(复方倍池米松注射液2+5mg 商品名得宝松,生产厂家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2毫克/毫升、1毫克/支),国药准字(J20080062))1ml+维生素B12500ug+2%利多长因2~3ml+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行L4/L5间隙硬膜外腔穿刺注射,注射完毕观察15-20分钟,无不良反应可返回病房。每周一次。

第二天开始辅助针灸治疗:以双侧腰椎旁华陀夹脊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辅穴: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昆仑、地王会等,以平补平泻手法,以中等刺激为度,加电针刺激仪,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灯照射。1次/天,每次留针30min,6天一疗程。

中药汤头:患者:腰痛脚弱,身半以下常有冷感,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以双侧尺脉明显。汤头选金贵肾气丸±:黄芪30g,桂枝10g,熟地30g,山药15g,山芋肉15g,茯苓30g,泽泻30g,丹皮10g,黄精25g,首乌25g,丹参30g,元胡索20g,田七10(打),藏红花10g,灸甘草10g,续断10g,金狗脊10g,羊藿10g。每日一剂分两次,饭后服,6天一疗程。

上述综合治疗每周一疗程,该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带中药出院,随防一个月病人感觉良好,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二年未复发。

病例二:夏爱莲,女,54岁,深圳罗湖区某机关退休干部。主诉:不明原因下腹痛反复发作3年余,腹痛发作有奇特规律性:每天下午4点钟以后开始发作,下腹部剧烈庝痛伴恶心、大汗,难以忍受,持续1小时后,未经任何处理可自动缓解,庝痛部位不固定,一天之内其他时间均正常。患者已绝经,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无冠心病病史。3年来经多方医治无效。2007年4月怀疑为慢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但术后症状无改善。2007年12月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怀疑为妇科疾病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子宫、输卵管、卵巢均正常,肝、胆、胰、脾、膀胱也正常,阑尾已切除、腹腔、盆腔腹膜光滑无异常,手术后症状仍无任何改善。之后又前往广东省中医院就诊某名老中医吃中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改善仍不明显。

2008年6月来我院疼痛门诊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轻度肥胖,腹软、无压痛,无包块扪及;妇科会诊(一);双下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侧直腿抬高试验(一);加强试验(一);双“4”字试验(一)。腰椎L4/5、 L5/S1椎旁有轻压痛,无远处放射痛;双侧腹沟区内侧中点有可疑深压痛,局部无红、肿、热,未扪及包块。辅助检查:主要阳性发现:腰椎X线片示:腰椎L3/4、L4/5椎体肥大伴增生,腰椎MRI、CT示:L3/4,L4/5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伴轻度膨出,脊髓MRI扫描无异常发现。其余各项检查无特殊阳性发现。临床诊断:下腹痛查因?

治疗方法:病情诊断不明确,取得病人同意,给予硬膜外阻滞镇痛辅以针灸中药综合试验性治疗,以观疗效。

具体治疗方法:硬膜外阻滞镇痛同上(病例一)。针灸治疗:主穴:建里、下脘、气海、关元、中极、提托穴、子宫穴、双三角灸穴、双天枢穴、双大横穴、归来穴;辅穴取: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留针30分钟,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灯照射。1次/天,每次留针30min,6天一疗程。

中药方剂:患者脉沉、迟、紧,舌质暗、紫、舌体肥大,舌边有齿痕,舌苔淡白。汤头选少腹逐瘀汤±。当归10g,川芎10g,元胡索20g,赤芍10g,熟地20g,入香5g,没药5g,蒲黄10g,炮姜10g,炒五灵脂10g,肉桂3g,小茴香10粒,黄芪30g,田七10(打),灸甘草10g,每日一剂分二次,饭后服,5-6日一疗程。

上述综合治疗每7天为一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病人自觉症状缓解70%,第二疗程结束后病人自觉症状减少85%-90%,该患者坚持治疗三个疗程,主诉症状已基本缓解,腹痛未再发作,出院后又坚持服中药一个月,随访二年病人全愈未再复发。

讨论:以上两例病人实属庝痛科疑难杂症,虽然具体疼痛部位和表现方式不同,但有共同特点,主诉症状重,客观阳性体征少,仅有腰椎两侧轻压痛,腰椎X线片提示:腰椎退行性变及骨质增生,MRI及CT示:腰椎间盘轻度膨出。无其余特征性阳性体征,无椎间突出症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不明确,依据不足。进一步行脊髓MRI扫描排除椎管内占位性疾病、脊髓空洞症及脊髓侧索硬化症等罕见疾病。这种不典型疼痛的临床现象在疼痛学上多归类于神经病理性庝痛之类。其病因病理机制不明,有研究表明[1]:椎间盘退变后纤维环损伤,引起周围炎症反应,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如IL-IB和TVF-a等[2],趋化炎性细胞,有沿神经分布的肉芽组织条带广泛增生,累及相应节段脊神经根,导致不同程度的脊神经根炎症水肿。早期临床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不典型临床表现:第一例患者表现为腰以下区域节段性“斑马样”麻痛可能多累及脊神经后根的感觉神经;第二例患者表现为规律性下腹痛伴恶心、大汗,可能多累及植物神经系统,这只是合理的推测,无任何依据。

治疗方面,因为病情诊断不明,取得病人同意后进行实验性治疗,但出乎意料治疗后获得满意疗效,究其治疗原理可能是:激素类药物注入硬膜外腔有抗炎、抗过敏、止痛作用,能阻断疼痛的神经传导,解除血管痉挛,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并可打断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减轻炎症病变对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维生素类,尤其维生素B12,在神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能维持中枢及周围神经髓鞘纤维的正常功能。其次:针灸治疗疼痛有肯定的作用,韩济生教授在研究针刺镇痛过程中指出,针刺引起神经细胞释放内啡肽,发挥与吗啡类似的止痛作用,而神经附近有动脉脉伴行,针刺直接作用于神经根,使神经周围的血管扩张,局部血流循环加速,炎症渗出及水肿得到改善。所以针灸具有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功能,从而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解除组织痉挛、水肿,达到治疗目的,再辅以电针及TDP灯照射,其疗效更佳[3]。再辅加中药汤头,八纲辩证论治,调节阴阳平衡,活血化瘀止痛,疗效相加。通过临床观察,硬膜外阻滞镇痛辅以针灸、中医药综合治疗这种与脊神经分布有关的神经病理性顽固性疼痛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上述病历,临床少见,予以报道,供同行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陈金栋,彭宝淦,高春华等.炎症与腰椎间盘退变[J].颈腰痛杂志.2010.31(6):460-462.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民航; 腰椎病;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7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309-01

引言:民航飞行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人群,飞行人员的健康状况不但直接影响到航空公司及飞行员自身的利益,更关乎航空运输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关注民航飞行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1]。由于民航飞行人员工作性质、工作强度、环境因素等影响,其腰椎相关疾病发生几率较高[2],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处12例民航飞行人员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为某航空公司自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册飞行员89人中因腰椎疾病而住院治疗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腰椎疾病发病率在13.5%。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5~54岁,平均年龄(39.4±5.9)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患者4例,腰肌劳损患者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患者2例。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及外科体检、X线片、CT检查确诊。

1.2 治疗方法 本组12例患者均采用1种或多种保守治疗方法,其中推拿按摩疗法6例,腰椎牵引治疗5例,超短波疗法2例,医疗健腰操8例。每天治疗1次(多种疗法联合使用可先后进行。每天1组),10天1疗程,重症者可给予2疗程治疗。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有轻微异常感,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2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经过1~2周治疗8例痊愈(66.7%),4例好转(33.3%),治愈率为100%。治疗时间在5天~13天,平均(7.2±1.8)天。

3 讨论

3.1 致病原因 腰椎位于腰部正中,承受人体上半身重量,活动幅度较大,肌肉组织结构复杂,为全身活动的中心,腰椎由于受力较大,活动范围较广,在较大的工作强度和其他外界刺激下发生病变疼痛,将严重影响全身运动,在民航飞行人员中发生不但直接影响到航空公司及飞行员自身的利益,更关乎航空运输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民航飞行人员腰椎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主要为:1.工作性质[3]:民航飞行人员需要较长时间的坐位工作,腰椎关节得不到活动,且长时间受压迫,导致腰椎间盘受挤压,腰肌长时间紧张,腰椎间盘突出(膨出)、腰肌劳损的发生几率较高,另外这种大肌群的长期紧张也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过度疲劳,脊椎的稳定性下降。2.工作强度:民航飞行人员需要较长的时间连续工作,大多数人4天飞行时间平均在40小时左右,每月总计飞行时间在100小时左右,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强度大,长时间飞行状态和坐位工作状态易导致腰椎疾病的发生。3.工作环境:民航飞行人员工作环境多在高空,民航客机机舱较为狭窄,湿冷刺激、飞行动力环境容易造成腰椎的损伤,另外高空辐射、缺氧环境容易导致骨骼钙质吸收和流失的现象[4]。4.身体情况:民航飞行人员中超重和肥胖人较多,超重导致腰椎受压增大,椎体稳定性下降,长期久坐易导致腰椎病变的发生[5]。

3.2 防治方法 针对以上民航飞行人员致病原因,笔者认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做到以下几点防治措施:1.提高民航飞行人员的保健意识,注意日常的腰背肌锻炼,增强平时体育活动锻炼,并避免外伤发生。2.大力推广腰椎保健操在飞行人员中的普及,加大对腰椎疾病的健康宣教,提高飞行人员自我保健的能力。3.根据飞行人员的高矮胖瘦、体重等指标适当调整飞行计划及座椅的舒适度,减少高危人群的飞行时间。4.定期组织飞行人员进行体检,对于高危人群及已发现腰椎疾病患者给予充分的疗养,及早治疗,以确保民航飞行人员早日恢复腰椎健康。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民航飞行人员腰椎疾病状况、原因及主要治疗方法、结果,可以看出,民航飞行人员为腰椎病的易发人群,其主要发病原因包括工作性质,工作强度,体质状况,环境原因等,给予积极的预防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

参考文献

[1] 张咏,肖琴,宁春.康复疗法治疗飞行人员脊柱相关疾病264例[J].保健医学杂志,2005,7(3):167.

[2] Woodward M,Lam TH,Barzi F,et a1.Smoking,quitting,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wornerl ang meIl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m[J].Int J Epidemiol,2005,34(1):1036-1045.

[3] 张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人员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