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胶印印刷方法

胶印印刷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胶印印刷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胶印印刷方法

胶印印刷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胶印印刷压力;油墨转移;联系;油墨黏度

在实际印刷过程中,会对油墨转移造成实际影响的因素有许多种,贯穿于印刷的各个过程,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印刷材质、印版、印刷机型号参数、印刷速率、压力以及油墨粘度等。对于胶印印刷而言,主要的印刷材质为纸张。不同纸张所具有的印刷适性和油墨转移过程存在直接的联系,对于纸张,其基本性质方面会对印刷油墨转移造成影响的主要为吸墨度与平滑度。

一、油墨黏度

油墨是否可以在印刷机上稳定的转移,与油墨自身性质有着很大的联系。如果所选油墨具有相对较高的流变性,则它可以在印刷机中顺利的完成传递、转移以分配等一系列过程,最终良好的转移到纸张上。黏度是衡量流体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黏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抗拒流体自由流动的作用力,是由于分子间较大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相对作用力,会使分子运动受到阻碍,即为限制流体进行流动的内部阻力[1]。油墨在转移时,其会与纸张等承印物快速分离,所以油墨的黏度应得到准确的控制,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转移。通常情况下,在印刷时,随印刷速度的增加,为确保印刷质量,油墨的黏度需相应的降低。承印物材质的不同对于油墨粘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若纸张表面强度不一,在印刷速度一致的前提下,可适应的油墨黏度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表面强度相对较低的印刷纸,应选用黏度值较低的油墨;相反,应选用黏度值较高的油墨[2]。

二、胶印印刷

(一)胶印印刷

胶印印刷实际上就是平版印刷。这种印刷方式主要是借助滚筒型胶质印版斯将附着在表面上的油墨转移到纸面等承印材料上。由于胶面相对平整,不存在花纹,故印刷出的图案与文字也是较为平整的,缺乏立体感,不具备较强的防伪造性。胶印印刷油墨消耗量少,模具也十分简单,与凹版印刷相比,成本较低。

(二)无水胶印

无水胶印的基本原理为:由铝板、基层、感光层、硅胶层以及覆盖层等结构组成。在曝光之后,印版可见光区域上的硅胶层会产生架桥变化,完成光交联。而无法见光区域上的硅胶层会受到显影液的影响而被去除,露出硅胶层下方的感光层。由于感光层具有一定亲墨性,并且硅胶层不能附着油墨,以此即可实现油墨的指向性附着。

在无水胶印的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控制印刷车间的环境温度,最佳印刷温度范围为:23-25℃,温度过低会使油墨发生凝固,温度过高则可能发生糊版事故。除此之外,如印版起赃,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去污。

(三)金银墨印刷

进行四色胶印时,需要选用中硬包衬,同时将调子短与油墨层放置到金银墨的相同机组中,使用时同时增加油墨量。

运用单色胶印法的特点:干燥速度快、印品质量高、视觉效果好。可选用中性及软性包衬,配合国内研发的胶皮布,加之硬度较好的卡纸,印刷压力适度增加会得到更好的印刷效果。但是,运用此法完成的半成品不能放置太长时间,否则会出现晶化反应,影响后续印刷。润版过程中不能使用红药水,否则会出现氧化,可选用立德粉代替红药水,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选用酒精。

三、油墨转移过程

油墨转移是进行印刷的常规过程,也是印刷的关键环节。在压印过程中,橡皮布上附着的油墨会自动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会始终附着在橡皮布上,另外一部分则会移动到承印物上,最后通过固化、干燥等一系列环节完成印刷全过程。

纸张与油墨的内部结构都是对称分子,当分子之前的距离逐渐缩小时,稳定的偶极之间由于受到相互作用力(吸引、排斥),使得分子在内部空间中按照异极毗邻的方式进行排列,首先产生一定取向力,进而转变成诱导力或色散力。分子之间具有的二次结合力会促使油墨分子附着在承印物上,随二次结合力的增大,油墨附着的效果就越高[3]。此外,纸张主要是由各类纤维交织而成,其表面会存在一定孔隙,由于油墨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使得油墨转移至纸张上时会出现较为较为显著的机械抛锚效果,有利于油墨分子附着。由此可见,油墨在承印物上的转移和附着,不仅需要依靠二次结合力,还需得到机械抛锚效应的支持。如纸张的实际平滑度较高,则油墨转移主要依靠二次结合力完成;相反,若纸张表面较为粗糙,则更多的是依靠机械抛锚小效应。纸张的构成成分大多为无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比表面能。由于纸张属于高能表面,所以在油墨转移过程中,可以明显降低纸张表面的实际自由能,进而构成一个稳定的体系,因此油墨分子可以十分牢固的附着[4]。

四、胶印印刷压力与油墨转移关系

稳定且充足的印刷压力是确保印刷质量的关键前提。但印刷压力并不是越大越好,应根据所选印刷方法和要求进行准确的控制。如果印刷压力过大,将会使承印物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印迹粗重以及糊版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印刷图文的质量,并且还会加速印版耗损,使其耐力持续下降[5]。如果压力过小,印版和胶皮布无法很好的接触,将会出现印迹变浅,甚至漏印,影响图文质量。

成功转移至纸张上的油墨量和印版总油墨量的比值为油墨转移率,用f表示,单位为%。在印刷速度保持不变且纸张性质、油墨黏度等条件稳定的情形之下,可通过改变印刷压力观察油墨转移率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由图1可知,AB段曲线上升趋势缓慢,由于压力较小,包衬压缩不充分,使得印版与纸张无法充分接触,印刷效果差;BC段曲线油墨转移率和印刷压力之间几乎呈线性关系,随油墨转移率的不断增大,印刷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到达C点时,油墨转移率达到最大值,此时若保持印刷压力即可得到最佳质量的印刷品;CD段曲线趋于平直,代表印刷压力增大不会使油墨转移率出现太大的变化;到达D点时,印刷品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点扩大情况,并且随压力增大还会带来磨损、滑动等问题。由此可见,在实际印刷时,想要保持最佳油墨转移率,确保印刷质量,应将印刷压力控制在Pc左右。

五、总结

综上,通过对油墨黏度、胶印印刷以及油墨转移过程的分析,引出印刷压力与油墨转移之间的关系,由上述曲线得知,印刷压力最佳取值范围在Pc到PD之间,为实际印刷操作找到最合适的印刷压力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智川,陈正伟.柔版印刷转移规律的探讨[J].包装工程,2013,26(05):58-59.

[2] 董明达,王城.纸张油墨的印刷适性[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10):25-26.

[3] 吴宗岳.纸张油墨印刷学[M].台北:徐氏基金会出版,2013,(11):11-15.

胶印印刷方法范文第2篇

1.印刷质量管理的现状印刷品质量由印刷品接近原稿的程度、印张与样品的接近程度、同批印刷品的合格率和同批印刷品之间的一致程度决定。而在现代印刷业生产管理中,越来越注重过程质量的控制,这个“质量”并不单指印刷品的质量,更强调印刷服务的质量,即广义的“全面质量”。数码印刷从诞生至今,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数码印刷以惊人的速度在国内外发展,印刷的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但是目前国内外数码印刷标准化建设滞后,缺乏相关的质量标准和工艺标准。数码印刷产品良莠不齐,各个生产厂家评价数码印刷都具有自己的评价标准。数码印刷工艺的技术种类较多,难于用一个类别来概括它。

2.数码印刷逐步发展在国内外印刷业,数码印刷的诞生和应用是印刷行业的一次巨变,它渗透和改变了传统的印刷领域,对推动印刷技术的变革和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十一世纪是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数码技术在印刷工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数字化网络与印刷的结合给个性化印刷及按需生产带来了生机,印刷与IT行业的接轨成为未来印刷业发展的主流。伴随数码印刷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幅度提升了数码印刷的印刷效率,数码印刷工艺的承印材料也更加广泛,数码印刷工艺下的一些印刷品已可以同胶印质量相媲美。印刷工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增长点是数码印刷,这一点在这几年的印刷市场上已经得到证实。

3.数码印刷要求科学高效的准确管理数码印刷是指利用数码技术对文件、资料进行个性化处理,利用印前系统将图文信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字印刷机上印刷出产品的一种印刷技术。数码印刷过程是从计算机直接到印品或纸张的过程,取消了制版、传统打样等步骤,即直接把数字文件或页面转换成印刷品的过程。由于国内外数码印刷标准化建设滞后,缺乏相关的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标准。数码印刷工艺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完全可以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基本规律进行探索。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顺应印刷行业数字化的发展潮流,我们可以参照胶版印刷工艺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分析数码印刷工艺质量控制的相关参数,以实现对其科学高效地控制。

二、数码印刷质量控制的趋势

1.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总趋势伴随着工业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印刷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细化、数据化、规范化地控制复杂的图像复制过程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先进的工艺、科学的管理、精细的检测是印刷品高质量的重要保障。我们通常说的数据化就是利用科学的控制方法测定数据,记录后分析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而规范化就是通过反复实验收集大量的数据,分析提炼出印刷品生产的规律,按照规律指导印刷品生产。由于彩色印刷品是通过多种油墨叠印形成,所以对彩色印刷品质量控制的关键就在于对油墨密度与网点变化的控制,必须贯穿于制版和印刷整个过程。使用密度计与控制条可以有效检测晒版、打样及印刷生产过程,实现对彩色印刷品的准确测量与科学监控。本世纪以来印刷行业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数字印刷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印刷行业的生产效率,整个生产过程及配套已日趋成熟,具体表现为印刷工作流程自动化,印刷材料质量不断提高,印刷设备越来越先进,辅助技术也不断进步。印刷技术的成熟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及使用成本。目前印刷市场利用高速喷墨、电子照相及碳粉等新兴产品逐步成为主流,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多样化的电子发送接收技术使传统的文件传输模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数字印刷极大地提高了印刷品的个性化。2014年数字印刷行业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喷墨印刷,数字技术加快了向标签与包装业的渗透。

2.喷墨印刷的影响力扩大2008年到2014年喷墨印刷一直就是印刷行业的发展重点,它逐步渗透到了印刷行业的每个角落,截至2015年喷墨印刷已经应用到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3D打印、文件制作、标签印制、包装生产、个性化印刷及装潢装饰等各个领域。3D打印是在喷射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不同的是3D打印机喷射出的不是油墨而是各种材料,特别是集中应用于包装设计中的模型生产。数字印刷以往都是喷射在纸张或塑料布上,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逐渐成熟,许多企业已经将数字印刷用在墙壁、陶瓷、金属、布匹、石材、木板及玻璃的印刷上,形成了许多非文档类的打印产品,如瓦楞纸盒、折叠纸箱等。从发展趋势来看高速喷墨技术将进一步快速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从事大批量印刷生产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喷墨技术的应用,喷墨技术是胶印机及激光打印机无法比拟的。目前喷墨技术被大量的应用在标签印刷、彩色文件及大幅面印刷上,但缺点是在杂志、书籍、报纸等普通商业印刷时由于耗材及承印物价格较贵而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三、数码印刷质量管理的策略

1.印刷质量管理的体制(1)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印刷质量进行宏观调控。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印刷行业进行宏观调控,有效监管印刷企业的生产销售,保证了印刷产品的质量。一方面完善了抽查监督机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强化监督抽查工作的精准性,经常性地突击抽查印刷企业的产品质量,强化对刷企业产品的常规监管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反馈检查结果和处理结果。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督检测中心统一领导指挥地方检测站按照统一质量标准,监督抽查国内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印刷产品,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质量监管网络。另一方面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印刷产品的质量标准,已经成为印刷产品的质量国家标准,对印刷产品的质量的方方面面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印刷企业遵照标准严格执行。(2)出版社要严把质量关出版社在多个环节会影响到印刷产品的质量,出版社印前对纸张、油墨等材料的指定就已经开始影响到印刷产品的质量,出版社还要制定标准来验收质量,印刷厂主要承担印装任务。如果出版社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排版文件并选定高质量的油墨和纸张等材料,就能较好地保证印刷产品的质量。一方面要强化出版过程的质量管控,目前印刷数字化技术已较为成熟,许多图片制作、文字录入都由出版社来承担。出版社已成为图书制作与印刷两个重要工序的中间环节,出版社不仅要对图书制作进行审核和管理,按照印刷工艺要求制作图书,还要监督和检查印刷厂印制质量,督促印刷厂按工期完成印制。出版社强化上下两个环节的管理、配合和协调,是印制高质量图书的重要保证。第二方面要及时更新验收标准。随着市场对出版印刷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印刷生产,包括材料设备优质化、出版信息网络化、色彩多元高效化、包装精美艺术化,印刷技术快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第三方面要保持色彩一致。保持色彩一致要求从原稿至印刷产品经历的每道工序都要保持色彩相同,出版社必须与印刷厂采用相同的色彩工艺参数,最好是将图片的扫描和制版工作后移到印刷厂去完成,同时出版社应调整图书制作相应的工作流程。

2.印刷质量管理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为印刷质量专门制定了ISO12647印刷过程控制标准,标准涵盖了纸张、油墨、测量与视觉观察等标准,按照工艺方法又可分为数字印刷、柔印、凹印、胶印、网印标准。ISO12647各项具体标准确定了各类印刷工艺或环节参数的最小值,明确了各工艺或环节的技术参数及检验要求。ISO12647标准第一部分是网目调分色样张、加工过程控制、参数及测量条件;第二部分是平版胶印;第三部分是冷固型胶版印刷;第四部分是出版凹版印刷;第五部分是丝网印刷;第六部分是柔性版印刷;第七部分是数码印刷及打样、数字数据的样张制作;第八部分是数字印刷。ISO12647标准中的印刷技术、样张制作、网目调分色及加工过程控制等标准综合了全球多个国家的数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目前已成为印刷行业通用的标准。不同国家印刷企业都能按统一标准设定设备,印刷企业可以将测量数据用于制作ICC色彩描述文件,并利用测量数据生成和色彩匹配的样张。

胶印印刷方法范文第3篇

柔版数字制版系统发展历程

1.数字制版系统的萌芽

历史已经证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推出的激光烧蚀黑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柔印产品的质量,能够印刷出更小的高光网点、更长的阶调范围、更深的反白以及更细的线条。尽管最初价格昂贵,但是柔印行业还是几乎立即开始了从传统制版向数字制版的转变:软包装和标签印刷领域最先使用数字印版,折叠纸盒、瓦楞包装印刷领域紧随其后。在北美,估计目前有超过80%的柔版制版采用数字制版方式。

各种与胶片相关的成像、冲洗以及处理过程全部被淘汰,用于打样及制版的补偿曲线和分色片已成为过去。制版人员不再担心因抽真空不足造成的网点粘连以及由灰尘引起的印版浪费。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简洁性保证了数字印版的高质量以及稳定性,从而缩小了柔印与胶印、凹印印刷质量的差距。

尽管柔版制版的数字化进程已将包装行业带入到一个更高的质量水平,但与此同时这也让包装买家与印刷企业看到,柔版数字制版技术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譬如高光和细节再现能否进一步提高,我们能否得到更高的加网线数,能否提高实地密度或者提升印刷均匀性,能否在得到这些改善的同时仍然保持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简便性和稳定性?面对这些问题,供应商们进行了大量研发工作。

2.工作流程的改进

2008年,杜邦推出了纯氮气制版流程杜邦?Cyrel?DigiCorr。这是一款改良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数字柔版的主曝光在一个没有氧气的环境中完成,以获得平顶数字网点,非常适合瓦楞包装印刷领域的需求。随后,市场上出现了柯达Flexcel系统,其也是制作平顶数字网点的一种方法,使用底片复合膜系统制版,而非传统的基于数字印版的激光烧蚀黑膜。

最初,无论是通过纯氮气曝光环境系统还是底片复合膜系统制版所获得的平顶网点,除了适用于瓦楞包装印刷领域外,本身没表现出显著的优点。然而,这些“无氧”工作流程却可以做到图像载体(激光烧蚀黑膜或者底片复合膜)与印版之间达到真实的1∶1复制,因此,当其与一些加网技术或改进的成像技术混合使用时,就能很好地保证印刷品质。

最近的测试和市场反馈表明,或许还有其他两个领域能受益于平顶网点。有些标签印刷企业发现平顶网点配合水性油墨使用时,可减少印品上的墨杠;此外,一些折叠纸盒印刷企业还提到使用平顶网点印刷廉价卡纸时,实地更为平服。但目前这些反馈仅是初步的,未得到全面验证,仅供相关企业在考虑工作流程功能时作参考。

如今,北美柔印市场所有主要的版材供应商都有其各自的平顶网点工作流程。杜邦 Cyrel DigiCorr已经发展到Cyrel DigiFlow(氮气薄版技术):这是一款改进的与绝大多数印版规格、制版系统以及印刷设备兼容的氮气曝光系统;柯达也在持续不断地改进其Flexcel系统;麦德美(MacDermid)推出了改进后的复合薄膜LUX系统,该系统能使用基于黑膜的普通数字版材在无氧环境下制版;富林特(Flint)则推出了NExT曝光装置,使用高强度曝光装置“抑制”氧气效应,来制作平顶网点。除了柯达Flexcel系统外,目前的平顶网点解决方案都可使用标准的基于黑膜的数字柔版,而且在市场上都有销售。

3.突破成像界限

分辨率、加网技术以及为客户定制的加网程序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印品质量,因此激光雕刻机供应商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提升印品质量,开发新技术,以保持竞争优势。

日本网屏将其柔印激光雕刻设备系列产品的分辨率,从行业标准的2400/2540dpi提高到4800dpi,之后更推出了运用AM/FM混合加网技术的Flexo Dot软件,从而提高了高光区域的网点稳定性。

艾司科也推出了可选配4000dpi分辨率的雕刻设备,同时了HD Flexo产品,该产品的软件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高光再现范围和实地密度。HD Flexo可在高光部分生成规则的“支撑”网点,从而保证了最佳的网点稳定性和印刷适性。在传统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中,HD Flexo使用圆顶网点配合混合加网方式,在150lpi及以上线数有更佳表现。

为了增强实地密度,艾司科和柯达再次升级在传统版时代就有的一种技术――实地加网。实地加网的理念是在印版的实地部分雕刻出细小的网点,在成品印版表面生成具有像凹印网穴一样的细小网点,因此实地密度更高,同时也减少了针孔现象。柯达的实地加网技术被称为“DigiCap”,其可与柯达Flexcel 系统兼容。艾司科则将其最新实地加网技术称为“Pixel+”,可与杜邦DuPont DigiFlow、麦德美LUX和富林特NExT配套使用。

柔印版材的发展

在传统印版的世界中,橡皮版一直是柔印油墨转移率的参考标准,直至多层柔版的出现。多层柔版具有粗糙的表面,可以承载更多的油墨,其印刷出的实地密度与使用橡皮版印刷的实地密度相近。杜邦PLS、杜邦EXL和麦德美EPIC就都是多层传统柔版。

当柔印走向数字化后,多层柔版技术风光不再。制版过程中的氧气效应会降低印版表面磨砂层的作用,且易产生随机纹理,进而降低数字印版的一致性。几年以来,麦德美Digital EPIC是市面上仅有的多层数码印版。

drupa2012上,杜邦又推出了系列高性能的数字柔版――Cyrel 溶剂型版材DSP和Cyrel FAST热敏版材DFP。这些经过表面改良的印版保持了数字柔性版一贯的高分辨率与重复性,同时兼有传统多层柔版的诸多优势,可用于标准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既不需要特别的加网程序,也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制版设备,就可以得到最佳的性能。

图1所示为全新多层柔版(如DSP和DFP)的磨砂表面,该种版材能表现出比传统多层柔版更精细的高光部分,且网点增大更小,几乎没有边缘重影问题。图2所示为采用图1中的印版印刷出的产品(右图)与普通数字印版印刷出的产品(左图)的对照。由图2可以明显看出,全新多层柔版(如DSP和DFP)可以明显提高实地密度,减少针孔现象。

柔印是一个系统工程

当您准备购入数字化工作流程、制版系统以及柔印版材时,您会立即意识到市场上的产品组合非常多。没有任何一家制版公司能够投资所有的组合方案,也没有任何印刷企业能够在印刷机上测试所有的组合。那么,哪一种选择最适合您呢?

表1所示为不同印刷条件下可能的制版组合方案,其中列举了不同应用领域中性能良好的组合,对同一印刷参数,也给出了不同的制版组合方案,其可作为印刷企业的选购指南。此外,印刷企业还要与印前合作伙伴以及设备供应商密切合作,以保证获得最新的信息。

胶印印刷方法范文第4篇

一、现代印染技术与针织艺术的发展及现状

1.现代印染技术的发展

自18世纪工业革命发展以来,我国的印染技术在纺织业得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服装设计中随着滚筒印花实验的成功,促使印刷业中精细线条以及绘画的风格可以通过一些自动化的模式逐渐建立而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服装设计中逐渐出现了新型的设计技术,筛网印刷、电脑印染等新兴的印染技术使我国服装设计的发展到达了一个相对较为繁盛的时代。因此,在现阶段的发展阶段,人们面临的不在是服装生产规模的问题,而是怎样利用先进的艺术手段促进我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从而使服装设计与艺术体系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发展模式。在第二次世界战争之后,印染艺术在挪威逐渐发展起来,从而形成一种不断创新的艺术形式,在这种发展的过程中挪威逐渐涌现出大批的青年艺术家。但是在印染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当属日本,日本的印染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展主导地位,而这种地位的形成不仅仅是在艺术的创造中保持着优良的传统,更是由于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创作形式并没有摒弃传统的艺术形式,虽然日本的印染技术发展与中国相比相对较晚,但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

2.现代服装设计行业的主要现状

在传统服装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技术的发展并没有给服装设计行业带来突破性的改革。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技术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消费者更注重服装的特色化设计。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网络化的销售模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这种销售的模式使服装设计的视觉效果变得尤为重要。所以,在现代化服装设计的发展形式中,服装设计师逐渐开始关注针织的艺术效果,而针织服装的主要特点就是其面料具有很好的垂体效果,可以让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视觉感受。因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更多强调的是舒适性、时尚性的功能,所以逐渐出现了横机针织、手编针织等技术,从而将服装业的发展推向了更高的发展趋势。因此,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新颖的设计才能满足人们追求的目的,所以更多的设计师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逐渐将设计的视角转向针织技术的发展,在面料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关注其舒适感和悬垂性之外,对于针织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通过不同的设计理念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1.设计风格的艺术可以引发时代感

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不同时期的服装设计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这些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得服装设计的发展趋于多样化。然而,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服装的面料也与印染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服装面料要有不同的印染技术作为服装设计的基础。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印染技术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风格,例如,古典的艺术形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相对较为简便的艺术设计形式,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时代感,从而引起艺术上的共鸣。例如,通过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可以产生幸福的感觉,在艺术印染的过程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在印染技术与服装设计相互融合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凸显时代的背景,因此,设计师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与时代的背景相融合,在作品设计完成之后,会在视觉上吸引人们,从而达到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

2.设计师在印染技术的融合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当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对于不同面料的在加工要充分的融入自己的创作情感,这就要求设计师熟练的掌握设计的方法以及基本材料的应用,及时的掌握新的发展工艺,通过适当是设计理念合理地进行创作,通过对不同素材的充分理解,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使设计的作品更充分的表达设计的理念,在最大的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主要需求。因此,就要求设计师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面料的了解,选择适当的印染艺术,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创作的作品给人以丰富的情感。对于某些作品,虽说设计师也不知道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依靠自己对艺术形式的感知程度以及创作中产生的灵感,从而激发自己的创作意识。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设计师直觉的产生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依靠自己的审美意识,通过创作素材的激发,使设计师形成全新的创作理念,通过印染技术在服装的创作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将创作的素材与之结合,将各种分离的素材进行整合,创造出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而且,服装的色彩表达与服装的面料有很大的联系,根据不同的肌理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所以,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要首先考虑到设计的主要理念,以及印染技术的主要方式,从而选择合适的面料,使整个设计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色彩的对比以及面料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从而使印染技术与服装设计充分的融合,达到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三、现代印染技术在针织服装中的技术应用

1.扎染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阶段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受传统因素的影响精致的手工工艺可以形成一种优雅的艺术形式。由于,手工作品体现着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手工作品体现着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在一些高端的服装设计领域,设计者们在展示自己创造力的同时都会保留原有的手工创作的形式,而一些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吸引着大多的设计师对其进行艺术的创作。其中的扎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主要的纹样是小圆菊或者是蝴蝶花,这种印花技术主要是采用平针串扎的形式,在缝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针与针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整个过程结束之后将线抽紧打结,然后在进行染色最后就形成了小圆的图案。而扎染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遵循环保的设计原理,通过亲近自然的设计理念保证扎染技术的自然性,从而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这种扎染技术的应用会在CAD制图的过程中得到更好地体现,通过制图的设计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2.现代印染技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反底印艺术

在现代印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反底印的技术形式逐渐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在这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会显示出一种相对较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一些相关的艺术设计中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将印花通过斑驳的艺术形式显现出来。而设计是在设计过程中将艺术形式不均匀的呈现出来,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肌理表现形式,但是这种图案的渗透方式在很到的程度上都会受到时间及温度的限制,使每一件服装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形式,才会彰显独一无二的手工魅力。在2008年DeboraSinibaldi的春夏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就融合了这种艺术手法,通过压皱印染的手法,使染色中凹陷的部位并没有染上颜色,从而形成了一种条状的斑驳状态的肌理纹络。

3.现代印染技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数码印染及雕印印花艺术

由于人们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手绘的艺术形式给予更多的发展方向。其中,数码艺术的印花形式逐渐凸显出来,通过数字化图形的应用实现了技术上的创新,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印染的模板储存在电脑之中,在设计师设计的过程中将图案进行优化,在进行程序编程,从而使整个印花技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发展形式,而对于雕印印花的艺术形式而言,这是一种成本相对较高的印花工艺形式,它主要是指在深色的底布上进行色拔。其中色拔主要是指在经过一些染色的针织衣物上,通过一些还原剂的作用时使深色的底布露出具有白色的花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雕印印花的过程中纹样细节可以表现的十分明显,从而避免了颜色渗透的问题。

4.现代印染技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烂花、植绒等艺术

现代的印染技术在针织服装的设计过程中,烂花、胶印、缩绒和植绒的艺术形式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烂花的服装设计理念是改变服装织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烂花的设计原理中我们可以参考真丝烂花绡的相关设计工艺,除去花版中的多余纤维的腐蚀成分,从而使没有被除去的部分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一种轻透飘逸的服装设计的效果。胶印,主要是指通过一种胶质物品将图案印制到服装上,从而形成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强缩绒的主要制作原理是通过一些化工技术,通过化工注射试剂作用于针织衣物的织片中,从而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原来的织片组织变得更为紧密。在这个过程中,将百分之百纯度的羊毛做了强缩效果的处理,处理完成之后其原本的厚度增加了一半,在2007年Prada的冬季成衣的服装设计中,就有效的运用了相关的技术手法,从而使服装出现了一种龟裂的艺术效果。植绒是利用高压静电的工艺方法,将植绒技术与印花技术合二为一,而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手法进行了一次试验,将服装的纹样部位通过运用植绒的技术手法,在设计结束之后发现设计的部位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变化,从而在视觉上产生了一种很好的视觉效果。四、现代化印染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影响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阶段的印染技术中逐渐增添了新的元素,为传统的设计理念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产生了一些复合性的艺术设计理念。其中,复合性的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将不同种类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合成一种表现手法,从而达到一种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在某种意义上讲,如果说服装的材质可以将针织制品带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服装设计中印染技术的发展则会将服装设计专业推向另一个高度。因此,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新工艺的引进以及与传统工艺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新工艺形式,使我国现代化印染技术与服装设计相互融合,为整个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设计师设计作品的过程中融入多种艺术元素,通过不同材质、不同设计理念以及不同设计方法的组合,使艺术设计达到一种新的设计效果,与此同时,设计师可以将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全新的方式总结出来。在如今的设计领域,服装设计的手法已经不局限于传统设计中的针法,而是通过多种设计的整合,促使印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传统手工的艺术表达过程中,其发展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主要表现在色彩的鲜明、装饰效果丰富等,这些传统的表现手法是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表现形式。

结束语:

相关期刊更多

印刷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印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今日印刷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