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 英语教学

在英语学习当中,语言学家们也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语言的学习不止存在于语言形式的学习,而且也通过语言来研究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得益于语言,语言之中也蕴含着文化。 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必然会对语言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障碍。

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所主张的:“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 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由于中西文化各自的社会遗传性致使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差异在思维模式上的体现

语言是思维的轨迹,其承载着文化。语言不同,文化必然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培养出的人的思维方式也必然存在着差异。而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性概念,习惯上从整体去看待事物,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而不会对事物内部的各种联系加以分析,更不会把事物分成个体来看待,因此中国人会有“天人合一”的说法。而西方人则不同,西方文化强调事物的个体性,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组成世界的各部分是可以分离、可以划分的,所以西方人会有“天人分离”的思想。由于对个体的强调,西方文化中体现出的是征服而东方文化则持顺从态度。西方人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人类可以驾驭和征服自然;东方人则认为人与大自然是一体,人应与自然合作,与自然和谐共存。

二、 文化差异在待人接物上的表现

中国人看重人情、宗族、同门、师生方面的情谊,思考问题不会单纯从一个方面去考虑,而是喜欢从整体、长远去考虑,往往使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西方人可能相对想得比较简单些,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码归一码。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某中国人在国外开车违章,被警察拦住,要求处罚,于是,该人根据自己在国内的经验,开始求情说好话,希望警察能网开一面,并表示“下不为例”,警察也始终在微笑着听他说话,不置可否。该人看警察没有表示反对,以为事情就这样过了,很开心地开车走了,几个月后,该人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才知道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人家对他微笑,只是职业的要求,而该怎么办,警察绝对不会给你“下不为例”的机会的。

三、 文化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结构,中西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对相同词汇的不同理解上。

词汇隐含的文化意义往往随着文化、 时间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变化,同一词汇由于不同的文化环境而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一提到“老”在中文里更多的是表达尊敬的意义,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奶奶等。对于年龄大的人我们尊称为老先生,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

四、文化差异在价值取向上的体现

在价值取向上,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凡事以个人为中心,尤其当人取得成就时,从来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兴奋,会以各种方式进行炫耀,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认为谦虚使人进步,西方人则变现为骄傲是自我价值的真正体现。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解。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西文化差异 ESL课堂 影响

引言

二十世纪以来,全世界的ESL教学工作者和专家们把理论与教学系统中各种因素优化组合之后,提出了主要的语言教学法流派有情景法英语教学、功能法英语教学和交际法英语教学。三者各有独特之处,情景法英语教学中新的语言点通过情景进行教学;功能法英语教学按功能类别组织教学内容;交际法英语教学中一切活动围绕交际。然而理论终归是理论,在实践中,总会有令人不觉理想之处,因此如今的广大ESL教师们甚至纷纷觉得是否应该回归到最原始的语法翻译法,即用母语讲解各类语法词组等新生语言要素,以便学生完全地理解和牢记;或则语言教学流派互相争论,各执己说都有。不过笔者却无意参与其中,只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探讨一下ESL课堂会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不管怎样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的实际操作不能不考虑到教学对象ESL学生的内在本质原因,ESL老师们必须考虑到学生群体与所学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背景差异,而文化差异对人的影响是如影相随、无处不在的。近年来国内对于该方面的探究还是大有人在,如刘芳(2010)的文化差异在英语课堂中的影响就谈到了具体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会引起的理解误差;张巧(2010)的浅谈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就谈到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董一潼、廖正刚(2011)的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就谈到英语教学中学生会遇到的瓶颈问题往往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如此等等都谈到了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受到的重视。然而笔者与一些网络国际友人交流的时候无不感到遗憾的是中国人在英语教学中投入世界上最多的人力物力,却始终无法让自己的子民可以顺利地与英语国家的公民交流沟通,客观上这一点足可以让中国周边国家诸如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传为笑谈,抛开历史上这些国家曾经是英语国家的殖民地不谈,大概也与他们国民所受到的来自于殖民国家的文化熏陶是分不开的,这让笔者试图重新认识为什么绝大部分中国学生在ESL课堂就是“死不开口”、“过于敏感”、“泛泛而谈”、“流于形式”呢·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孔子说:“因材施教。”我们是否应该在引进和运用西方ESL的各类教学法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到中国学生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差异呢·本文想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关系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价值观差异

1.低调与张扬:中国人一般都主张低调,内敛和谦虚,中庸之道,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曾说:满招损,谦受益,所以中国人一般避免锋芒可能给自己带来的麻烦;而西方人比较崇尚独立、自主和个人奋斗,以及个性的张扬,比如克林顿当年就是班上最出风头的一个,他们喜欢表露自己的成功和自信。因此笔者在中国的ESL课堂上就曾经见过这样的怪现象:某些学生本来是很积极活跃的,突然之间就沉默寡言起来,无外乎是受到周围同学的“舆论压力”;有些学生明明就某问题很有见地,可是他们站起来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偷偷看看四周同学的反应,一个细微的眼神都能让他感到自己是否应该更加收敛一点,不要讲的太多。

2.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人非常重视群体归属感,愿意牺牲个人的利益来成就集体,对于群体有明确的划分:“圈外”与“圈内”,人们往往根据是否属于自己的“小团体”来区分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而西方人比较推崇个人自由,认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集体是自己信心和荣誉的源泉,集体应该在有必要的时候为个体利益让步,个体的成绩最终属于集体。因此,他们把自我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崇尚为争取个人自由而奋斗。如是笔者又常常发现另外一些怪现象:每个小组会为了老师一些并不重要的课堂评判争执不休,本来很沉默的学生如果在小组的需要下也会“拼出吃奶的力气”,结结巴巴几句,一个班级的整体氛围沉闷,那个班上几乎全是哑巴,不过他们在各自的作业本上却会有不俗的表现,因为在作业本上他们有表现个体的自由。学生虽然是个体的,可是笔者基本上觉得他们都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很少有学生能够标新立异地提出看法,他们更愿意一次次地把自己“不合流”的想法生吞下去,烂在肚子里。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1.思考问题逻辑顺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比方说地址从国家、省、市、县、乡、村等顺序;大小发言都首先谈国际大环境,然后国内大局,再是各地方的不同。而西方人则恰好相反,他们是由小到大,由点到面,西方人的地址写法是从街区、大道、行政区域、市到州。国外的论文往往会从某个很小的点来证实该理论,因此来自中国的投稿在他们看来往往有点显得“假大空”。如是,笔者发现那些慷慨激昂的学生往往有些泛泛而谈,不着边际,那些“显得小家子气”的学生不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感觉气势上就先输了,对于大的概念学生都可以说上几句,对于概念中存在的微型要素,学生往往甚至找不到其在课本中所在的位置。

2.直接性与间接性:这点在中西方语言表达上差异尤为显著。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在表达自己的时候往往顾及别人的感受而采取绕弯子的策略,有时候甚至干脆沉默,唐突和直接的表达方式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而西方则不同,他们更倾向于直接的表达出问题要点以便更快得以解决。在他们看来,很多时候可以更积极明确地抢先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以便体现出该观点的价值,在表达的时候,一二三四五,条理清晰易于理解。然而在笔者的课堂上,学生扭扭捏捏或则顾左右而言他的现象时有出现,也会“说了半天不知所云”,而实际上这种发言根本就是浪费时间,往往一个小组很难发现发言思路清晰,语言组织能力符合英语逻辑的优秀学生,或则他们选择用小条子要点提示的方式。

三、社会关系的差异

等级和权力意识:因为漫长的封建制度的历史原因,更因为儒家文化的孔孟之道的深刻影响,“三纲五常”,中国人对权力十分迷恋和遵从,等级观念也十分严重:“师道有尊卑。”而西方人认为“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尤其是美国文化里面从来就强调通过个人努力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功,更对门地和等级观念进行了无情批判。在教育领域,学生更是可以挑战所谓的“师道尊严”,苏格拉底式的民主课堂主张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主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根本就不会考虑到老师在教室里必须有绝对的权威。然而笔者发现几乎没有“胆大妄为”的学生会在中国的ESL课堂上挑战老师的讲义,如果偶尔有个别的同学提出异议,周围的反应是要么对之狠狠瞪眼睛以维护师尊,要么是窃笑。这种奇怪的现象还会滋生另一结果,那就是在学生座谈会上学生无的放矢,提出来的意见光怪陆离,一点也不顾及师尊的存在。这种奇怪的权力观念让中国的ESL课堂的师道尊严就是一种畸形的虚设,阻碍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大大促进了学生对于权力本位主义的微妙理解接受并且善于运用。这一点让笔者很是痛心,因为学生有可能成长为既没有东方的礼仪之美,又毫无西方的民主思辨意识的无能之辈,这才是跨文化语言教育的最大悲哀。

结语

ESL课堂从来就是一个挑战,因为似乎永远有发现不完的新问题,似乎永远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结果。当然,作为一名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指导老师,笔者越来越意识到:文化差异如影相随,无处不在。我们是否应该放慢探寻引进和运用最新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脚步,而从本质上去探究语言教学中的本体——ESL学生所存在的文化差异对他们外语学习的影响呢·因为那才是真正主宰他们课堂的思维和行动的核心所在,至于探寻如何克服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则无疑需要广大奋战在中国ESL课堂同仁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芳.文化差异在英语课堂中的影响(职业与高等教育版)[J].广西教育,2010(10).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且是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大的障碍便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这是因为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英汉两个民族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范,即所谓的文化差异。实践证明,仅仅学好英语语法规则和词汇意义,是不能顺利完成交际活动的。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隔阂、障碍、误解也随之在交际中不断突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中西文化间的主要差异

1.1价值取向差异

中西方的价值取向有天壤之别。中国人推崇社团和集体价值,强调社会群体的统一和认同,是一种社团价值至上的价值取向。而西方文化则是个人价值至上。它强调个人的存在价值,推崇个人主义,崇拜个人奋斗。每个人体现个性化的自我,自由抒发内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约束。如,一个老人行动不便,你上前帮助,在中国会被认为是尊老的表现、有礼貌,但在西方,他会认为你是轻视他的能力把他当作受帮助的“弱者”,因此显得很生气。由此也可看出,西方人较强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与这一价值取向有内在的联系。

1.2风俗习惯的差异

风俗习惯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地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1.3思维方式的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从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在所有的定势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2.文化差异在交际中常见的某些表现

2.1餐饮习俗方面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2.2客套语方面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2.3隐私方面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情况等,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3.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3.1培养跨文化意识

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形式及意义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不错,但在具体语境中进行交际时,却难以开口或语不达意,从而造成难堪,甚至误解。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教学中应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应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有意识地展现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比如:中西节日的异同,饮食文化的差异,日常问候用语等。

3.2改进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音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或是利用因特网,从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3.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刊、杂志、电影等,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学生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些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着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避免文化冲突,使交流能顺利进行。本文论述了中美文化的主要差异,分析了导致中美文化差异的渊源。旨在说明:了解中美两种文化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东西方文化,更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儒家思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人们的交往日益增加,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以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例如,英语中的Blue Room ,如果不了解这是指美国白宫中总统接见至亲好友的那个粉刷成天蓝色的房间, 你就不可能准确地把它翻译成“内客厅”。这种由于不了解对方文化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误解与损失,简直不胜枚举。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美两国有着迥异的文化特征。

    一、中美文化的差异

    1.中国文化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 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形成了神秘而古朴的东方文化。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深深植根于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中国文化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方方面面,是一种由善到美,带有浓厚的人化色彩的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哲学观,刚健有为的进取观,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崇礼重德的伦理观。其特点是相对内敛、温和、沉稳。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认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的。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和社会负责。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作出必要的牺牲以保全集体利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尤其是在人与人交往时都必然要受到各自的地位和角色的制约,否则就是失礼。例如,晚辈见到长辈或下级见到上级时要主动先打招呼,以表示尊重。交谈时,职位高或年长者常是谈话的主导一方,另一方则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谦卑举止。

    2.美国文化

    而相对历时较短的美国文化,是一个受到众多文化影响的多元文化,其文化特性受到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殖民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其他众多移民文化的影响。早期的清教主义思想居统治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本土宗教萌发并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要素。美国社会是比较开放的社会,其国民热切希望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亦即“美国梦”的文化特性也非常显着。

    此外,美国文化特性中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美国人认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在美国,父子、师生、不同职位的人并无尊卑之别。平等观念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领域,他们的行为、工作、娱乐、语言、政治等无不体现平等观念,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无不受这种观念的制约。在美国文化中,人与人交往时较少拘礼。熟人相见,不论辈分与地位,一律以平等的 “你好”(hello)表示问候。

    二、中美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任何—个民族的文化形成最初时期都深受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位置的影响,是自然环境给文化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框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选择不同的生存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滋生于人类生活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地域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文化具有地域性、超地域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化,其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文化注重群体主义,而不主张突出个人。其历史文化传统强调群体意识,重视集体的作用,注重互相帮助,相互依靠,注重人际间的和谐。中国又是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以来,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需要用伦理之说来教导人们忠于国君(家长),恪守本分,谨守礼数,平安相处,以利于巩固其政治统治,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传统的思想规则、方法延续至今,为大家所认同,变成了集体的意识,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儒家文化的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受其影响的文化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基础。儒家伦理历来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这是造成中国文化中等级观念较强的根本原因。

    美国文化则为地道的滨海商业文化,希腊、罗马是这种文化的发源地,地处海滨及近海各岛屿。众多的岛屿使人际往来不如平原方便,故强调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形成了今天的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包括个人的作用,个人的独立性,自主选择,注重自立和独立;重视突出个人,追求个体差异。美国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充分享受个人的权力与自由。美国文化从一开始,就继承了欧洲文化(西方文化),而****观念正是西方思想传统的产物。****最早见于1628年英国议会向国王提出的权力请愿书,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天赋****”并使其理论化。1776 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则用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美国文化强调****,因而等级观念淡薄。

    三、结语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其间必然存在着文化差异,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东西方文化差异不可改变, 但可以相互了解。中西两种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多种文化相互斗争、融合与发展的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要进入西方社会,开拓西方市场就必须熟悉西方文化,了解差异的根源,以求知己知彼。因此,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和美国的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我们和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往来。跨文化交际研究帮助我们把本民族文化置于全球大环境中,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比, 这样不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 同时也在研究中发现本民族文化需要健康发展,不仅可以拓宽视野,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池振航。英美习俗与社交礼仪[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1997.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 高级英语 洋为中用 跨文化交际

一、高级英语中跨文化教学现状

近年来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已是英语教学中不争的共识。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提高意识”而非“认同采纳”。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高级英语》除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外,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分析鉴别能力。因此,《高级英语》课程需要注重教学中双向文化认知的导入,创设中西文化的课堂交流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高级英语教学阶段除了对基础阶段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进行巩固和提高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文化意识、特别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因为高级英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技能和知识.而运用语言知识需要对一定的目标语的社会文化,包含历史文化、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内容的融会贯通。

二、高级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障碍

(一)英语教育考试导向及其要求。

刘润清先生在(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一文中不无忧虑地指出.“目前英语的教与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的目的,这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各种英语考试多半是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考查,这样.英语教学的过程免不了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对其语言所蕴藏的文化却往往忽略。而高级英语教育更是如此。

由于高级英语的语言知识量非常丰富,能力要求绝大多数也停留在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学生没有太多涉猎到文化的内容,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影响不大。2004年修改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加大了对于文化内容的考核,虽然考察的基本上都是常识性的内容,但由于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师生文化意识淡薄,课堂文化元素难寻,跨文化教学的路依旧艰辛。因此,认真研究跨文化教学,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真正提高高级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受我国多年应试教育及高校扩招引起的综合教学水平降低的影响。很多年轻高级英语教师本身就缺乏渊博的中外历史、社会文化知识,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不重视,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意教那些考试要求的内容而忽略一定的文化社会背景。这些状况应该引起英语教师的反思。所以,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人才呼唤有较高的语言素质和较强的文化素养的教师。

三、高级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的措施

虽然高级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有诸多障碍和困难,但这不是不进行跨文化教学的理由。不管教初级英语还是高级英语,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学,而且要持之以恒,因为“语言学习者不可能一下子摆脱自己固有的文化而轻易获得另一种文化” (Byram,1994)。那么如何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挖掘教材,顺势拓展。

现行的张汉熙编AdvancedEnglish及杨立民编Con.tempo.r~-’yCollegeEnglish等教材有一个特点是“文化渗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深挖其文化元素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增加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肯尼迪的就职演说时就可以围绕美国总统选举、任期等内容展开,并可以对比中美两国元首等内容,让学生将相关知识铭记于心。又如“VirginiaWoolf’的“Professionsdorwomen”中有关于英国人不愿吃鸡腿的习惯——吃鸡腿等于“sacriifce”,中国学生对此不理解。这种不解源于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

(二)词汇教学,彰显文化。

语言中受文化影响最大的是词汇。PeterTrudgill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一个社会所用语言中的词汇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主要差别。”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传说或典故。了解这些词背后的文化,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如在学动物名称时可以介绍宠物习俗。任何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因此宠物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例如中英两国的人对狗有不同的传统看法。中国人一般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常用狗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诸如“狗仗人势、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但是英国人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例如luckydog。喻指“幸运的人”;bigdog,喻指“大亨、要人、保镖”等。词汇富含文化,只要教师勤于探究和积累,通过词汇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各种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会更加佩服老师知识的渊博。总之,这是教学相长的好事。

(三)灵活教学,渗透文化。

高级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创造新颖、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课堂上的客体(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自然地体会到英语语言的特点,教师再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征,归纳出英语的特点与文化背景的联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实质的认识和文化的理解,最终提高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更准确、更恰当、更丰富地运用英语的能力。另外,高级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也是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就是反复训练,频繁练习。教师授课时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一定的英语新闻、时事等内容,既可以拓宽学生文化知识面,又可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地道语言表达:让学生课后大量阅读一些英语原版剧本、著作、英语报刊杂志等,收听、收视英语节目,定期参加英语角活动等,增加学习英语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