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印刷方案与技术措施

印刷方案与技术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印刷方案与技术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印刷方案与技术措施

印刷方案与技术措施范文第1篇

B2C模式是该模式的典型。如Overdrive公司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到公司网站上选择相应的电子图书,通过信用卡付费后,获得相应电子图书的阅读权,并在指定的设备上进行阅读。

2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面向图书馆和个人提供电子借阅服务,如Overdrive公司和Libwise公司。Overdrive公司在2002年推出面向图书馆的模式,并采用AdobeContentServer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系统;Libwise公司采用专利技术来支持复本控制模式。从我国电子图书出版来看,电子图书出版产业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方正阿帕比电子图书系统能够同时实现个人服务和图书馆服务,并按电子图书数量来销售电子书。鉴于方正集团该模式的优越性,很多出版方与其合作,出版的正版电子图书数量高达20多万种。

3更新电子图书出版模式的途径

3.1按需印刷

按需印刷模式是出版社按照用户所需的资料及其数量进行数码印刷、装订的出版模式。由于按需印刷在读者购买图书后由快印店进行印刷,因此此模式不仅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而且能够实现零库存、即时出版以及个性化印刷。按需印刷模式具有自身优势,也存在一些隐在问题。其一,电子图书文件保护。按需印刷是在互联网交易后,由快印店根据购买者要求进行印刷,因此,必须要求数码快印店必须在授权后进行拷贝,未经授权,不能进行随意拷贝,印刷数量必须符合规定或是要求,以便于实现出版社结算。其二,由于按需印刷涉及到接受订单、读者购买、网上交易、图书印刷等环节,其工作程序较多,因此,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使数码机能够直接输出装订好、且符合出版社要求的图书。

3.2即时发行

电子图书即时发行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其要求实现电子图书出版、版权保护、发行、网络销售以及信息服务各环节相链接。电子图书从策划到销售,直至读者阅读,需要经历多种工序,每种工序内部都存在不稳定因素,这就容易造成电子图书出版的版权受损,因此,要实现电子图书即时发行,首先要保证电子图书安全运行。

4电子图书出版的版权保护

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电子图书出版安全性是出版商重点关注的问题,实现版权保护,促使正版电子图书发行和运营,是出版业经营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法律、技术、协议等各种方式,来实现电子图书出版的版权维护。

4.1充分利用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实现电子图书版权维护的重要方式,如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要推行正版图书和保护创作、著作权,如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对数字化作品的出版版权进行规定;这些法律的规定和实施,为电子图书正版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4.2采用技术措施

技术保护是面向电子图书自身发展的重要方式,其不仅能够实现电子图书版权保护,而且能够维护电子图书安全性。现阶段主要采用许可认证、加密、数字水印等权限设置的方式实现版权保护。现代很多计算机公司以及相关研究机构都着力于开发数字权利保护系统,并提出了有效的实施方案,如微软的WMRM,苹果的iTunes等。

4.3开放许可授权协议

在20世纪90年代就采用许可授权协议的方式,进行电子图书版权保护,影响较大的项目有意大利的GNUtemberg,中国的OCW联盟,日本的AozoraBunko等。

5结语

印刷方案与技术措施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种粮增产增收为目标,突出技术集成、示范展示、辐射带动和服务保障,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促进高产创建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提高水稻生产单位面积产量,带动全县水稻生产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

全县以水稻为主,建立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1个,千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2个,百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3个,要求示范区产量明显提高;重点推广“五新”技术,每个示范区要建成“五新”技术展示区。培训核心农户500人次,编印资料0.5万份;高产创建示范区达到“六个100%”,即良种覆盖率100%,高优栽培技术入户率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100%,示范户培训率100%,单产达标率100%。

三、产量指标

创建目标:万亩示范区,单季稻亩产650公斤,双季稻两季亩产950公斤(其中早稻480公斤,晚稻470公斤)。千亩示范区、百亩示范方要高于这一产量指标,(示范区必需建立百亩以上再生稻高产示范方)。

四、实施地点

(一)在大干镇大干村(2200亩)、仙潭村(600亩)、白石村(400亩、来布村(600亩)和埔上镇埔上村(500亩)、张墩村(150亩)、河墩村(2500亩)、土丰村(2500)、大布村(700亩)等一线两个乡镇建立万亩高产示范区,面积10150亩。

(二)在双溪街道余墩、溪兰(1000亩)、埔上镇河墩村(1000亩)等建二个千亩示范区。

(三)在大干镇仙潭村,埔上镇张墩、埔上村,建立百亩攻关方。

(四)其它乡镇选中1~2片,面积100亩以上的作为水稻高产创建“五新”技术展示区(见表4)。

五、实施内容

各示范区要融合展示“五新”成果,按照统一育秧、统一施肥配方、统一技术指导培训、统一病虫专业化防治、统一机械操作的“五统一”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推广主导品种。宜优673、宜优99、宜香2292、甬优9号、扬两优6号、丰优559、特优175、Ⅱ优963、Ⅱ优航2号、准两优527、Ⅱ优125、天优3301等。

(二)推广高产技术。水稻主要推广强化超高产栽培、精确定量栽培、旱育稀植、抛秧、机插秧和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等技术。

(三)加强病虫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示范区病虫害监测与预报,重点关注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普矮病、稻飞虱、稻瘿蚊、螟虫等,制定防控预案,示范区要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利用已组建的机防专业队伍,实行专业化统一防治,全面提高创建区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示范区全面推广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指导卡全部入户,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效率。

(五)推进机械化生产。大力推广农机作业,特别是水稻机插、机收,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实行统一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农事操作,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六)建立“五新”展示田。各乡镇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交通便捷的田块,建立50亩以上“五新”技术集中展示区,集中展示该示范作物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旱育秧、抛秧、再生稻、直播稻)、安全高效新农药、高产节本新肥料、水稻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并统一建立标识牌(见表1),便于农民观摩学习,让农民直观地了解“五新”技术成果,更好地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七)做好种植效益分析。各乡镇要开展种植效益的定点调查、分析。分别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内和邻近的非示范区各选择种植面积、土壤肥力、文化素质、劳力数量相近的10个农户,开展成本核算调查(调查具体内容见表2、3),分析经济效益,为依靠科技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提供翔实可靠数据。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抓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成立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组成的“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技站,负责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指挥、协调、督导,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小组,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保证人员到位、物质到位、措施到位,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明确工作任务。要根据部、省粮油高产创建有关要求,制定当年度的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集成推广关键技术,强化宣传培训工作,落实示范片地点,做到方案早制定、工作早谋划、物质早准备、田块早预留,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工作督导,确保技术措施到位。为了实施好该项目,成立以县农业局副局长魏仲华为组长,县农技站、种子管理站、植保站、土肥站的四位高级农艺师为组员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该项目各项技术措施的制订、培训、实施,实行专家分片包干负责制。整合良种示范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等项目,向高产创建示范区倾斜。

为了确保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取得成效,在技术措施上主要抓了“六统一”:即品种组合统一布局——选用高产优质组合;种子统一播种时间——确保安全齐穗;秧苗统一管理——确保培育壮秧;测土平衡配方施肥——统一施肥方案;推广湿润灌溉——统一灌水、烤田;加强病虫测报——病虫害统一防治。

(四)注重示范带动。示范区建设要以“主导品种展示、技术集成示范、科技培训宣传、田间技术指导”为重点,做到“村有百亩示范方、乡有千亩示范片、县有万亩示范区”,逐步实现由村到乡整体推进,逐步扩大创建规模,辐射推动大面积生产发展。同时利用高产创建示范区,组织农技人员、示范农户及周边农户对“五新”技术集中展示区进行现场观摩,交流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辐射带动面上生产。

(五)加强培训,技术指导到户。为了让农户切实掌握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高农户的科学种田水平,县技术指导小组将针对性地编写并印发“杂交稻优质高产示范片综合栽培技术”“水稻直播技术”“粮食高产创建主推技术”等技术资料,把技术方案分别印刷成册和墙报,供农户查阅和张贴,在不同的生产季节,运用培训班的形式,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特别注重对种粮大户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确保技术方案的顺利实施。

印刷方案与技术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 外墙 涂料 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外墙涂料对建筑物具有装饰和保护作用,与传统的外墙饰面材料如外墙面砖、马赛克等相比,具有节能、环保、色彩丰富、易于更新等特点,所以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许多省市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文件,限制或淘汰使用外墙面砖。建设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应加强质量控制,生产企业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施工企业也应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涂装质量。

一、建筑涂料的概述、作用及分类

1、建筑涂料的概述

建筑涂料与其他饰面材料相比具有重量轻、色彩鲜明、附着能力强、施工简单、维修方便、质感丰富及耐水、保色、耐污染、耐老化等特点, 是目前建筑涂料生产量大, 应用广的建筑材料之一, 其品类繁多, 色泽多样, 所以选择正确合理的建筑涂料, 是建筑装饰中重要的环节。主要表现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光面涂层。无光泽涂层与有光泽涂层。二是立体感或质感涂层。砂粒状涂层、纹状涂层、拉毛状涂层、凸出图案涂层、山状涂层。三是复层点彩涂层。多色彩平面涂层、多色彩凹凸涂层。四是印花装饰。花样印刷贴印涂层、纹印刷贴印涂层。

2、建筑涂料的作用

一是保护作用。建筑涂料通过印刷, 滚涂或喷涂等施工方法后, 涂饰在建筑物表面形成连续的膜层, 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 具有耐磨、耐候、耐化学侵蚀及抗污染等功能, 可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二是装饰作用。三是改善建筑物的特殊要求。合理使用各种特殊涂料的性能, 可以满足特殊建筑物的实际要求, 达到多功能的目的。

3、建筑涂料的分类( 见表1)

所以定义清楚一种涂料产品的性质, 需要利用上述不同分类方法组合而成。如水性丙烯酸、单组分、复层中涂、弹性、外墙防水涂料。

二、外墙涂料施工

1、基层处理

由于外墙涂料的强度低, 使用外墙涂料的建筑物外墙强度基本由基层强度决定。基层防裂措施差, 容易使涂膜出现裂纹甚至脱落, 对于一般的外墙, 使用强度较高的砌块(如粘土、页岩和混凝土砌块) , 强度较高的防水砂浆并满贴钢丝网抹灰能有效地预防裂纹的出现。另外, 大面积的墙体应设构造柱或构造梁, 柱与砌块之间设拉结钢筋以增加墙体的整体性。对于使用涂刷施工的薄涂料来说, 基层的平整度影响着涂料完工后的装饰效果和保护性能, 对于孔洞、裂缝、空鼓、气泡等一定要先处理: 大的孔洞裂缝凿开V 字形后用合成树脂砂浆填充; 气泡清理后用灰浆或防水材料封闭。混凝土结构有破损的地方也一定要先修补完后才能进行外墙涂料的施工。处理完后再刮腻子及打磨。对于钢结构或外墙上的五金件,要先进行防锈处理如涂刷防锈漆。由于现浇混凝土属于高碱性的物质, 涂料遇碱则容易出现褪色、发花, 严重的影响附着力而出现脱落。另外涂料对基层含水率也有一定要求, 如溶剂型涂料由于涂膜致密, 要求基层含水率< 6 % , 否则容易起泡甚至脱落。所以基层施工完夏季两周冬季四周后,涂刷封闭底漆, 然后才能进行涂料的施工。

2、涂料施工

建筑外墙涂料的施工方法十分丰富, 能创造出不同的装饰效果。常见的有: 刷涂、滚涂、喷涂、抹涂等。

(l) 刷涂: 一般刷涂的施工简则是先上后下,从左到右, 先斜后直, 先难后易。要求纵横涂刷,力度均匀, 不能有露底并尽量不留下刷痕。需要注意的是门窗边和不同颜色的交界处, 为了避免互相污染应先用小刷将交接处的涂料涂刷, 再涂刷大面积的墙面, 这就是先难后易的原则。

(2) 滚涂: 需要注意滚涂时方向与刷涂相反,应从下到上再W 字型来回滚涂, 保证辊筒宽度的l/ 3 重叠, 再横向滚涂。从下到上是为了避免涂膜出现流坠的现象。滚涂时用力应随着涂料的减少而增加以保证涂膜的均匀性。另外辊筒的涂料剩下1/ 2 时就要重新浸料。

(3) 喷涂: 喷涂施工前应先将门窗等部位用保护纸保护起来, 并在施工面做遮挡以防涂料四溅。喷枪与墙面应保留一段距离(5 0 ~ 7 0 c m ) , 这就要求搭设脚手架时预留足够的空间。另外喷涂时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十分的重要, 大风、雨天不宜进行喷涂施工。涂料的施工对施工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涂料有其不同的性质, 也有着不同的最佳成膜条件, 如合成树脂乳胶漆的成膜温度要求大于5 ℃ , 而溶剂型涂料要求在相对湿度< 85 % 时施工。以溶剂型涂料为例, 当温度太高、湿度太低时,有机溶剂挥发过快, 涂膜干燥太快容易出现涂膜不均匀、施工痕迹明显的现象; 而温度太低、湿度太大时有机溶剂挥发慢, 涂膜干燥慢则容易受污染。可见, 在施工前一定要详细了解使用涂料的各种性能及最佳成膜条件, 在有利的环境下施工能有效的保证外墙涂料工程的质量。

另外, 外墙涂料施工还要注意施工安全防护。如溶剂型涂料由于使用有机溶剂, 施工现场的通风、消防措施要做足。工人要带眼镜和口罩。另外擦洗涂料用的布等属易燃品用完后要集中处理。涂料及清洗剂等的储存要有专人管理。外墙涂料施工一般在外脚手架上进行, 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高空作业的防护应加强。

三、注意气象的影响。

1、气温的影响

不要在气温5℃以下和下雨前后施工;早晚和中午的温差太大, 以及夜间冷透了面, 到了中午也未暖过来的壁面不能施工, 否则会引起密实不良, 故需充分注意。在积了水的基面上不能施工。

2、风的影响

当风速达5m /m in 以上时, 应停止施工, 特别在低气温时更应注意。由于风的原因壁面的温度会降得比气温还低,为了控制风带来的影响, 应注意遮上蓬布。

3、雨的影响

涂布的材料如果在还没有完全干燥的时候淋雨, 涂料会被冲走。不仅施工时应注意气象情况, 施工完后也应该注意气象情况。在施工前如果下了雨, 基面里留有水分, 使含水率变高, 不可强行施工。下雨前, 将每日即将要施工的基面部分用蓬布盖好, 以不误连续施工。绝对不能在含水率超过规定标准的基面上施工, 不按操作规程施工, 会引起涂膜剥离。

4、结露的影响

即使白天是晴天, 晚上也会结露, 到了早上基面的表层有一层露珠。此时强行施工, 会引起涂膜与基面的密实性不良, 应等基面完全干燥后再施工。

5、湿度的影响

湿度高的时候施工, 干燥速度会减慢, 应注意通风。湿度超过30%时应停止施工。

四、建筑外墙涂料施工中的环保与安全问题

1、环保问题

外墙涂料成份中含有苯等化学有害物质,对环境及施工人员存在一定的污染。在选用外墙涂料时应该首选绿色环保的无毒涂料,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佩戴好防护用具:胶皮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尽量减少涂料对人体的损害。

2、安全问题

外墙涂料施工安全问题(特别是高层建筑)一直是施工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经常看到施工人员坐在吊板上,像蜘蛛人一样在空中荡来荡去,危险性极高。因此,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安全措施);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中应采用双绳,即单独设置安全绳。双绳应分别固定并派专人检查防护;安全带要采用突然降落时会立即紧箍的速插式安全带;安全带要绑在安全绳上。加强日常三级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不留隐患。

结论

近年来, 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国策, 对于提供建筑材料及结构应给予高度重视,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的, 社会发展为建筑涂料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建筑涂料的技术经济性能优势,提高现有涂料品种的性能, 研发新型品种的功能性建筑涂料, 以期促进建筑涂料的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印刷方案与技术措施范文第4篇

一、总则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光电录入、分级处理”的原则,在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以普查表为直接处理对象,采取国家、省、地市分级数据处理模式进行。各级普查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负责完成本级数据处理工作任务,按规定的时间、数据格式和要求上报(接收)普查数据。

二、数据处理工作任务及工作步骤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任务是: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以下简称“普查表短表”)及封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以下简称“普查表长表”)及封面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以下简称“死亡表”)及封面的所有信息录入、编辑、审核、上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汇总、资料开发以及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整个数据处理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在2010年11月15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做好普查数据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有关数据处理的各类标准;研制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工作试点;数据处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数据处理设备采购及工作环境准备等。

第二阶段为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组织完成地市级人口普查表的光电录入、图像存储工作;组织完成光电录入数据的加载、审核、校正和上报等工作。

第三阶段为数据加工汇总阶段,在2011年12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完成人口普查汇编资料的分类汇总和排版制表工作,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第四阶段为人口普查数据库建设阶段,在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根据需求进行人口普查数据库建设工作。

三、数据处理工作模式

数据处理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光电录入、分级处理”的原则组织实施,在地市级集中组织光电录入,国家、省、地市三级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地市的统一组织下,将数据处理的光电录入工作延伸到县区级进行,但县区必须保证充足的数据处理人员和必备的数据处理环境。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要求:统一技术环境标准,统一数据处理标准,统一数据处理软件,统一组织数据上报。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一)对普查表短表和封面、普查表长表和封面、死亡表和封面的所有信息全部采用光电录入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并生成以县为单位的普查表图像文件和数据文件。

(二)对光电录入的数据进行编辑、审核、错误修正后,生成净化后的数据文件。

(三)将光电数据、净化数据、普查表图像文件,按要求分批逐级上报。

(四)国家、省、地市按要求对数据进行汇总。县区级由地市级汇总后反馈数据。有条件的县区,也可自行完成普查数据汇总工作。

(五)国家、省级要建立人口普查数据库,有条件的地市也可以考虑人口普查数据库的建设。

四、数据处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下设数据处理组,负责组织指导数据处理工作。各省、地市人口普查办公室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本级的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组,下级数据处理组在上级数据处理组的指导下,在本级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级数据处理工作。各级数据处理组要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数据处理工作各项任务责任到人。

各级普查机构数据处理组的主要工作:

(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制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数据处理标准和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技术标准。

2、组织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编写操作手册。

3、组织国家级数据处理试点。

4、组织数据处理设备的采购、验收和检查。

5、组织光电录入、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关技术的培训。

6、负责对省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7、负责对上报普查数据进行检查验收。

8、完成国家级数据汇总。

9、建立人口普查数据库。

10、组织完成数据处理工作的总结、评比。

(二)省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认真贯彻执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补充制定本地区的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

2、组织本级和下级普查机构数据处理培训、数据处理环境准备。

3、组织本地区的数据处理试点工作。

4、负责下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及时反映和解决数据处理中的问题。

5、负责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检查验收。

6、将本级审核通过的数据,按照国家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报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7、完成本级数据汇总。

8、负责建立本级的人口普查数据库。

(三)地市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认真贯彻执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和上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相关要求,落实普查数据处理所需要的人员和数据处理环境。

2、组织完成人口普查表的光电录入、图像存储、数据加载和审核编辑等工作。

3、将普查表的数据文件、图像文件按照规定的格式、内容要求和时间,报送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

4、完成普查数据汇总。

5、负责向县区级反馈普查资料。

五、人口普查数据的上报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必须按照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时间上报普查数据。

(一)数据报送的有关规定

1、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在报送普查数据文件、普查表图像文件的同时,还需要以文字和报表形式报送以下资料:

(1)由本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人签字批准并加盖公章的上报资料清单及说明。

(2)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规定的数据检查表。

2、数据报送要安排专人负责。在规定的报送期过后20天内,下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必须安排有关人员值班,及时解决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对上报数据提出的查询问题。一般应在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提出查询后三日内予以明确的答复。

3、在规定的上报期后,未经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的同意,下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不得自行更改已上报的数据或重新上报数据。

4、数据报送的方式:数据文件以网络方式报送,图像文件以磁带方式报送,相关信息文件通过网络和传真方式报送。

(二)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数据的时间

1、原则上地市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于2011年1月15日前,向本省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普查表短表的原始光电数据;2011年2月15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短表数据;2011年4月10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数据;2011年4月20日前报送普查表图像文件。各省普查办也可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对地市数据的上报时间另行规定。

2、省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向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数据:2011年1月20日前报送普查表短表的原始光电数据;2011年2月20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短表数据;2011年4月15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数据;2011年4月25日前报送普查表图像文件。

六、安全与保密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以统计信息网络为依托进行,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的安全是保障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顺利进行和数据安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据处理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系统已在公安部门登记备案,各地必须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应按照所报备的相应等级的要求执行。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所用计算机要保证专机专用,安装补丁管理和防病毒系统,严防计算机病毒的侵袭。各级数据处理人员都要遵守普查保密规定,对经手的普查资料严格保密。

七、数据处理工作的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数据处理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要把好质量关。

(一)普查表印刷与填写

普查表印刷与填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光电录入。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严把印刷、填写质量关,做好普查表的印刷和填写的检查工作,确保进入光电录入环节的普查表印刷质量合格、填写符合规范。

(二)普查表包装、运送和交接

在普查表的包装、运送和交接时,应严格遵守《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包装、运送和管理工作细则》的规定,严格普查表交接手续,明确责任,确保普查表完整无损。

(三)光电录入

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组织流程和工作流程进行,以保证普查表的“不错、不乱、不重、不漏”。

(四)数据转换

光电录入后的普查数据需要加载到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人员应对加载情况进行记录检查,确保加载数据不重不漏。

要严格按照数据编审规则进行数据审核,对发现的错误,由同级或下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专业人员进行认真核实订正,并做好记录。

(六)数据上报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严格按照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规定的格式、内容、时间报送数据,报送的数据要完整,手续要齐全。

(七)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是普查数据处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保证软件的安全、稳定、可靠、易用,数据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补丁下发。

八、数据处理工作环境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根据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印发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数据处理环境要求》(国人普办字[2009]5号)的通知要求,结合本方案,做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环境的准备工作。

(一)数据处理系统环境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统一组织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统一规定数据处理各类标准、软件运行环境,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做好本级的数据处理系统的运行环境准备和集成工作,确保统一下发的数据处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数据处理系统分为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可分开部署在两台服务器上,也可以在同一服务器上部署。

(二)计算机设备环境

1.地市级环境

(1)网络要求:千兆以上的局域网、带宽10MB以上的与省连接的广域网,实现网络管理、病毒防治及补丁更新等功能。

(2)独立的光电扫描工作机房,具备不间断UPS保障。

(3)每25万户~30万户配套1台光电扫描仪,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调配。

(4)每台光电扫描仪配套6台以上的专用数据处理PC机。

(5)每台人普图像管理专用服务器支持2台光电扫描仪。

(6)2台专用PC服务器用于数据处理。

(7)建立2TB以上容量的存储管理系统,用于图像管理。

2.省级数据处理环境

(1)省级编审汇总系统需要两台专用的小型机服务器。将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开部署,支持三层架构的数据处理软件有效运行。

(2)准备一套与地市光电录入系统相同的环境,用于光电磁带的接收与验证,以及技术支持和服务等。

(3)8T以上容量的存储管理系统。

(4)存储介质等耗材配套。

九、技术培训

数据处理技术培训采取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办法。国家负责培训省级数据处理骨干;各省组织省级及以下单位的数据处理人员的培训。培训教材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编写印发,并下发电子版教材。

主要培训内容:

(一)光电扫描软件培训;

(二)光电扫描仪技术培训;

(三)数据处理软件应用及师资培训;

(四)存储与图像技术培训;

(五)小型机系统培训;

(六)数据库技术培训;

(七)应用服务器管理技术培训。

十、数据处理经费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做好数据处理经费保障,以确保数据处理任务的完成。数据处理工作经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利旧经费,如:二农普光电扫描仪维修和维护费;

(二)计算机及设备补充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三)数据处理消耗品费;

(四)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购置费;

(五)数据处理试点费;

(六)数据处理培训费;

(七)外聘数据处理人员工资及劳务费;

(八)人口普查工作中使用的网站建设费和网络运行费;

(九)人口普查数据库开发、运行管理以及数据存储介质管理费;

(十)数据处理工作方案、软件使用手册、培训教材等资料印刷费;

(十一)办公、差旅、会议、电讯、宣传、交通工具等办公费;

(十二)其它不可预见费用。

十一、计划及进度安排

(一)2010年6月20日前下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

(二)2010年7月31日前分别完成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试点版的研制,并完成试点工作。

(三)2010年8月31日前完成数据处理综合试点和培训版软件,并下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实施细则》和培训教材。

(四)2010年10月下旬完成数据处理各项培训。

(五)2010年11月10日前下发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正式版。

(六)2010年11月20日前完成地市级光电录入和数据编审汇总环境的准备。

(七)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省级、国家级数据处理环境的准备。

(八)2011年1月15日完成地市级普查表短表的光电录入。

(九)2011年1月20日前报送的普查表短表的原始光电数据到国家。

(十)2011年2月20日前报送编审后的普查表短表数据到国家。

(十一)2011年3月25日前完成普查表短表的国家级数据审核及汇总。

(十二)2011年3月31日前完成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的光电录入。

(十三)2011年4月15日前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数据报送到国家,2011年4月25日前报送普查表图像文件。

(十四)2011年5月30日前完成国家级普查表的图像归档。

(十五)2011年6月30日前完成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的国家级数据审核及汇总。

印刷方案与技术措施范文第5篇

一、总则

(一)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县,采取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择优扶持的办法,是农业基本建设计划管理的一项改革。这对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和群众的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各基地县和有关部门,一定要管好用好这笔专项基金,保证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二)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择优建设、缺啥补啥的原则,统筹安排小型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农业技术改造、推广等重点建设项目,以提高整个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定增产,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粮。

(三)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基地县的建设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经济责任制,并指定专人负责。农经委要牵头做好制订规划、安排资金、审批项目、督促检查等综合协调工作;正常工作按业务分工,由农业、水利、财政部门各负其责。

二、建设项目

(四)兴建和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指大中型排灌区骨干工程的支渠以下(不包括支渠)的配套工程和县属排灌工程。排灌站、机电井建设及设备更新改造、机械清淤;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渠道防渗、管道灌溉等节水节能技术措施。上述项目所属材料、设备费及技工工资补助,可在“专项资金”中列支。

(五)改造中低产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县级和县以下事造改为位单业中低产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可添置必需的仪器设备和小型化验室(每县一般二十平方米左右)。

(六)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建设良种繁育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晒场、种子精选加工设施、种子检验的仪器及良种储存设施等,逐步形成良种繁育体系。为鼓励种子部门积极经营、示范、推广当地农民尚未种植过的粮食优良新品种,经省、地(市)农业和财政部门批准,可酌情给予“新良种示范推广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两年。

(七)增加智力投资,推广农业、水利、农机先进技术。技术培训的重点放在乡一级,以培训与粮食生产直接相关的适用技术为主。县级负责培训乡农业、水利、农机技术员,乡负责培训农民技术员。培训所需的资料印刷、设备购置和师资补助费等,可在“专项资金”中列支。

(八)搞好县级农业、水利、农机等单位普及新技术的服务工作。用于县级农业服务单位为普及农业、水利、农机新技术经营有关生产资料所需的周转金应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内,由基地县的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并办理借款手续,到期收回,继续作为普及新技术经营有关生产资料的资金。

三、项目管理

(九)基地县建设实行项目的目标管理。一九九o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要求达到三千二百五十万吨,基地县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要由现在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二增长到百分之六十左右。“七五”期间,每个基地县平均每年应增产粮食约一点五万吨。

(十)坚持按项目投资,实行项目管理。粮食基地县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五年规划、分期实施计划和项目概算、年度资金预算,由地(市)汇总上报,经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建设办公室审核批准后实施。项目完成后,要及时组织验收。发现质量不合格的,应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十一)建立经济责任制,实行投资和效益挂钩。为便于检查监督和明确责、权、利,坚持按项目投资,按项目检查效果。各基地县在上报的建设方案中,要明确提出各级投资额、粮食增产量,并层层签订协议,明确其承担的经济责任。协议书的条款,由双方按本办法所规定的原则商定。

四、资金的使用原则

(十二)建立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是中央为发展粮食生产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凡是使用这项资金的地方和单位,都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粮食生产的要求,保证把资金直接用于改善生产条件,改进技术措施,增加粮食产量,增强粮食生产后劲。不能搞无生产效益的重复建设。已有的仪器设备和设施应充分利用。要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地区、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

(十三)各级财政不得将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抵顶“农口”的基建投资、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正常事业费,并不得因此减少应正常增加的上述资金。

(十四)充分发挥多方面集资搞建设的积极性,国家、集体、农户一起上。纯属农户收益,其财力又可以承担的项目,一般应组织农户自建;集体可以联办的项目,一般应由集体联办或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建设,以便集中专项资金投放于全局性、长效性的建设项目。全部资金采取分年度投资、年度内集中使用的办法,建一处成一处,缩短建设周期,尽快取得成效。

(十五)要按有关规定划分基本建设投资与事业费的界限,无论农业和水利,凡按规定应由基本建设投资安排的项目,必须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安排,不能挤占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

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的价格补贴,不得用于事业单位人员机构的开支,不得用于发展乡镇企业和其他多种经营,不得用于购置汽车、电视录像等设备,不得盖楼堂馆所,不得用于修建办公室、宿舍等非生产性建筑设施。

五、资金管理

(十六)建设资金采取国家、省、地、(市)、县四级联合投资分级负担的办法,各级配套资金的数额按省政府豫政[1986]74号文件执行,地(市)县应安排的资金实行先存后用,确保落实兑现。凡地(市)、县配套资金安排不足的,年终决算时按比例扣回省(含中央)拨款或抵顶下年度拨款指标。

(十七)要将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并按支农资金用途列入有关科目,除在地方财政总预算中反映外,还要单独编报预算。年终应按预算编报程序和计算口径,及时编报支出决算,并附经济成果说明,年终结余(包括待分配指标)结转下年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