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质量检验

农产品质量检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质量检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产品质量检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筹建;措施

近年来,广西利用项目支持机会,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新建了实验室,购置了一批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引进、培训和锻炼了高素质的检测技术队伍,检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顺利通过农业部部级质检中心审查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较好地完成了提升实验室能力建设的任务。现将其筹建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商榷。

1措施

1.1科学布局,精心装修

要建设好一个实验室,必须从实验用房开始设计、规划,保证建设效果满足使用要求[1]。按照实验室建设国家标准,派出了考察组到国内实验室建设、运行一流的单位学习、取经,在综合了多家实验室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整理出实验室的功能和分区要求与大楼设计方充分沟通,确定实验室的初步规划。综合大楼基建完成后,属于实验室的7、8、9楼内部分隔开始施工,按照检测区域、管理区域分开的原则,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保证光线、通风、排气达到了理想状态的出发点,实验室采用玻璃窗开放式分隔,设置色谱室、天平室、样品室、标准溶液室、前处理室等20多个功能不同的分区,达到了设置规划要求。

实验室内部装修:一是水电通讯布置。根据功能分区估算用电功率并考虑安全系数,实验室电路分照明、空调、大功率仪器设备、一般仪器设备、通风排风等分别考虑安装,3条独立接地系统;独立排污系统,建立三级净化排污管路。二是实验室设备招标安装。公开征求装修方案。三是通风排气系统。采用无级变速全自动控制玻璃钢风机,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动调节抽风功率大小,达到节能减耗的效果。四是安全防范设施。配备了发电设备和蓄水装置,根据不同类型的隐患配置了干粉、二氧化碳和沙箱、石棉布等消防器材,满足实验室各种应急需要。五是环境监控维持设施。在天平室、标准溶液室等需要进行环境监控的功能区配备温湿度计、抽湿机和空调,以保证质量检验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1.2采购仪器设备,确保硬件过硬

仪器设备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建设方案,中心陆续购置了气质联机GCMS-QP2010、PE AA 800原子吸收仪、AFS830原子荧光光谱仪、GC7890N气相色谱、Waters1525液相色谱、Gilson XLi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等50多台套各类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适合开展农药残留、金属元素、农药产品等检测任务。所有重要设备均采用政府采购专家评标的办法来把关,确保购置的设备满足先进、精密和质量稳定可靠的采购要求。仪器设备到位后,按照实验室的管理要求,逐台按照采购技术指标检查验收,并邀请计量检定部门上门检定或测试,全部合格后分别建立档案,制订操作规程、期间核查、维护保养等文件,然后移交检测室管理并办理启用手续。

1.3加强学习,增强本领

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派出人员参加转基因检测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质量检测技术、元素检测技术、色谱光谱仪器使用维护技术、质量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验收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实验室每年制定人员培训和考核计划,每3年制订中长期培训计划,建立人员技术档案,完善技术人员管理方式[2]。在引进和配备人员方面,根据岗位需要的学历、专业技术经历、职称和工作经验,陆续引进了4名硕士研究生充实检测技术队伍,整个实验室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达到7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80%。为了确保各岗位技术人员能够胜任工作,成立技术考核小组,由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方案,并按要求开展质量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化知识、质量体系文件等方面的培训和考试、实验技术操作考核。技术考核小组根据考评结果,书面向农业部质量办公室申请给每位成员办理了工作证和上岗证,内部办理上岗聘用手续。为了加快实验室认证认可筹建进度,派出多名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内审知识培训和考取证书,同时还派人参加资质认定评审员培训。

1.4编制文件,完善管理

管理体系文件是实验室依法参加认证认可,保证质量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构建体系和编写文件中,采取统一领导、理顺关系、分步编写、边写边改的方式逐步完善,直至通过认证认可现场评审。一是体系文件编制和宣贯。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查认可细则》,参考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人员编制了《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规范了上墙管理制度和仪器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针对各个层次体系文件,在领导的组织下,开展了宣贯培训,讨论并修订了《质量管理手册》,补充完善了记录表格、仪器期间核查、质量监督、质量监控等文件,使各岗位人员理解并执行。二是档案管理。在计量认证档案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人员、培训考核、仪器设备、报告和原始记录、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质量监督、体系运行等各类档案,编制了档案目录,并由专人管理,启用了借阅、复制、领用制度,对受控文件、资料加强了管理。三是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依据《质量管理手册》等体系文件要求,在试运行期间开展了1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和1次管理评审。在内部审核当中,发现12个基本符合项,开出了不符合工作单和观察项报告,内审总结会上将所有基本符合项整改要求落实到人;在管理评审中,会议对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和方针的适宜性做出客观评价,对质量体系与实验室内外在变化的适应性做出评价,并对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予以评价。经过内审和管理评审,初步建立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机制,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得到不断的改进,促进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服务的承诺。

1.5开展方法研究,提高检测能力

实验室首次认证认可申请项目375项,其中农产品85项、农药产品类177项、农药残留参数类77项、元素类34项,其他类2项,比原计量认证项目多了2个专业198个项目。针对申请要求,结合已有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特点,收集了国内最新制订实行的新标准、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所有申请产品、参数的技术练兵试验操作[3]。为了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减少人员之间的差异,加强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在实验室内部开展了多次人员之间、仪器之间和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针对农药残留检测,还组织了区内多家检测单位开展了1次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试验,比对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在已参加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元素能力验证试验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结语

一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成功筹建实验室的根本保障[4]。为了筹建实验室成立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筹建工作,制定了筹建工作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上档次、上规模实验室做了充分保障。二是资金投入是必备条件。项目开始实施后,自治区农业厅决定在此基础上实施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2个项目增加投资约2 000万元,为采购先进的仪器设备提供了资金支持。三是制定与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样重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开展工作的依据,把文件内容宣贯到位使每一位员工明白自身的职责是执行有力的途径。重制订轻宣贯往往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形同虚设,最终严重影响质量目标的实现。四是技术队伍建设是筹建成败的关键。除引进、聘用必要的技术人才外,还加强技术练兵,充分利用比对、能力验证等技术手段来检验实验室和人员的技术水平。

3参考文献

[1] 赵光华,胡京枝,董小海.浅谈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3):42-43.

[2] 柯家骥,翁瑞泉,林淼.检测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探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7(5):56-58.

农产品质量检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

食物作为人类生存的根本,在社会生产生活进行过程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自古以来农产品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现阶段,我国食品市场在注重食物保健性的同时更加强调食物以及农产品的安全。这里的安全不仅包括数量供应满足需求,同时也包括农产品的无毒无害性。

1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控制

所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就是指在农产品中不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可以说农产品质量对消费者健康安全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加大对农产品污染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力度,并制定改进控制措施。

1.1完善生产供给体系

作为农产品生产主体———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加大对添加剂、高毒高残留农药等问题的控制力度,以有效的防范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的发生。另外还应当构建以粮食与农产品生产能力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体系,并对农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保障社会供给以及农产品安全。同时强化农民安全生产积极性,加大对水资源、农产品科技技术以及生态环境等保护的研究力度,构建完善且安全的农产品供给体系,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1.2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完善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做好专业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在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防范农产品质量问题。另外还应当不断的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平台建设。例如地方政府部门应当担负着这一重要的社会责任,加大对检测平台等的资金投入,做到农产品信息的公开性,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而作为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应当加强对专业检测知识的学习力度,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安全监管力度,实现检测资源的最佳化配置,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提供基础,进而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2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2.1经典检测技术

2.1.1气相色谱法

作为一种分离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应用主要是利用分析物质在不同相的分配系统不同而实现分离的,同时通过检测设备的应用也可以用电信号来替代分析物质浓度,并由记录仪进行记录。通常情况下,检测器主要以氢烟电离检测器、氮磷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等为主。该方法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以气体为载体,主要在具有一定挥发性农药特质的检测中使用。另外气相色谱法具有灵敏性高、分离度高、稳定性高以及分离效率快等特点,应用范围广泛。

2.1.2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也比较频繁,主要适用于极性强、分子量大的离子型农药,尤其是在沸点高、稳定性差、分子量大、气化难、易受热分解等农药检测中应用较多。究其原因是气相色谱分析法在进行受热易分解或者是失去活性物质检测分析过程中应用受到限制,且不符合气相色谱检测分析原理。

2.1.3色质联用法

气相和液相同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色谱分离效率高、质谱检测结果准确等优势,通过互补来完成对物质定性或者是定量检测的目的,因此在农药代谢物、降解物以及多残留等方面检测应用较为广泛。但是经实践验证发现,检测过程操作有相当大的难度,必须使用一些价格较高的仪器来完成,且流程复杂,通常情况主要在最后确认工作阶段使用,在常规试验中使用的比较少。

2.2常用快速检测方法

2.2.1酶抑制方法

酶抑制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会引入其他的干扰物质对检测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不需要进行去除杂质的操作,检测所需时间段,使用的仪器设备也比较简单常见,因而在现场定性和半定量检测中应当较为广泛,但是应当注意的是酶抑制法只能用于有机磷以及氨基甲酸酯类的农药检测,适用检测方位较窄。

2.2.2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包括的种类较多,但是尤以酶联免疫法应用最为广泛。酶联免疫法应用过程中是根据化学物质在动物体能所产生的免疫抗体特性来进行农产品残留检测的,且该方法使用的农药残留范围比较广泛。

2.2.3化学法

作为化学法———速测灵法依据的是催化化学反应来完成农药残留检测的,其中主要针对甲胺磷或者是硫磷毒性气体等有机磷进行检测。该方法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操作简单,投入成本减少,检测速度快。其具体原理为: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而有机磷农药在金属离子催化作用下被分解为磷酸和醇,这些水解产物会与显色剂产生反应,如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3结论

农产品质量检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产品检测 实验室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21-01

我国是世界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产品更是我国主要食用及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要求也必然较高[1]。然而,随着近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使得人们对负责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实验室提出了关注和质疑,国家也高度重视,并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同时投入了大量的科技人员及资金,打造规范的农产品检测机构。在这样的背景及要求下,当前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必须要努力探索自身内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运用最佳有效措施对当前问题进行解决,这才是生产发展的正确方向。

1 当前我国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现状

1.1 内部质量管理相关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相关体制不健全,导致检测人员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对工人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造成检测结果存在漏洞或者错误的情况,给农产品检测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带来影响,严重影响了对农产品检测结果的判断[2]。

1.2 检测设备和技术较为落后

农产品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主要就是依靠技术设备的优势,而当前我国对于该方面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政府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受企业管理者及实际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的影响,造成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检测质量和结果的情况发生,没能及时更新检测技术;同时,采用的检测设备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农产品检测的有效性要求,所得数据常常出现错误或者漏洞,影响整体检测结果;另外,设备使用期间不注重保养和维护,造成零件老化或损毁,降低了设备检测的精准性及使用寿命,严重阻碍了检测工作的长远发展[3]。

1.3 检测人员综合职业道德素质及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一直以来,在农产品检测方面,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程度都稍显不足,造成现有检测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及知识结构更新不足,实验室检测队伍的专业水平受限,无法满足当前新技术和设备的数量操作及使用,很难确定并把控检测实验的重难点;同时,一些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容易受到利益诱惑,导致检测过程未按标准规定严格进行,致使检测结果有误,不合格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2 提高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实验室内部相关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的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农产品检测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制定具有明确质量目标、方针以及质量控制的科学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升。例如,首先,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存在不足等有足够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管理体系;其次,增健高水平农产品安全及质量检测机构,合理分配检测工作,适当调控各地区之间的检测部门分布等,提高农产品检测的范围和能力等等;最后,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标准,让实验室检测工作有章可循,促进农产品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2.2 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升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模式

当前农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对检测技术、设备及模式的要求也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充分引进现代化设备技术手段,能够更好的确保检测的质量以及效率,提高检测数据结果的可信度。例如,转基因种子检测试纸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快速检测辨别是否为准基因物质,而且成本较低,大大减少了检测成本支出,扩大检测范围。而利用这些节省出的资金,实验室就可以引进更多灵敏度高、特异性高以及无损化和自动化技术设备,推动实验室检测的进一步发展。

2.3 加强培养检测人员质量安全意识

作为实验室农产品检测质量关键因素,人的参与式不可避免的。所以,为了提高实验室内部管理的质量,必须加强对相关检测工作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培养和提升。例如,组织相关质量安全培训,让检测工作人员了解当前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他们责任意识的提升;实行“新旧互带”或“高带低”等合作模式,促进工作人员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将质量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当中,用实际条件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

2.4 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制,促进全员参与

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制,促进全员参与到内部质量提升工作中,提高农产品检测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定期组织开展相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会议,鼓励各代表积极提供建议或意见,共同努力参与到内部质量管理工作中,提高工作人员的主体意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制定明确的职能规划及标准要求,让监督工作能够有理有据,有章可循;设置必要的奖惩政策,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及质量监督积极性,严惩思想意识停滞不前及工作积极性不足的害群之马。

结语

综上所述,食物安全自古以来广受人们关注,农产品质量检测与人们的生活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从国家到检测机构必须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为了切实提高农产品检测的科学性,实验室内部必须加强管理,积极引进现代化先进设备技术,完善管理制度,培养并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及专业水平,运用权威的检测方法,科学控制耗材及实验试剂,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为农产品质量提供客观准确的检测数据,促进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及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昝伟,刘培.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6,(13):57.

农产品质量检验范文第4篇

你们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给同行们做农产品品牌建设演讲。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品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

有利于提升农业效益;

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

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xx县始终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注册农产品商标21个,基本上涵盖了全县名优特色农产品的各个类别,其中陕西省著名商标5个,宝鸡市知名商标3个;

全县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6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0个;

“宝x布尔”牌腊羊肉、“麒康”牌小杂粮、“长x农林”牌核桃油及蜜蜂、“秦丰久香”牌核桃、“麒宝香”牌蜂蜜等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2016年1月,省农业厅通过xx县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评。

品牌的建立使当地资源禀赋得到了充分发挥。xx县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自然资源丰富,农产品量大质优,其中布尔羊肉、核桃、蜂蜜、优质玉米和小杂粮等享誉省内外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中国布尔羊之乡和全省烤烟种植基地县、核桃基地县、秦川肉牛基地县。按照“强果、兴牧、扩菜、优粮、做响休闲农业”发展思路,全县“东部苹果西部菜,中部畜牧+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东部塬区建成万亩矮砧苹果示范基地2万亩,西部建设万亩高山蔬菜基地示范带5万亩,建成高山蔬菜基地4个;

核桃栽培面积累计达到30万亩;

烤烟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

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5个,家庭牧场30个,适度规模养殖场46个,全县百箱以上中蜂标准化养殖场29个。

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全县累计龙头企业14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户,市级3户;

全县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24个,其中:国家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6个,市级优秀社10个,十佳社4个。全县认定家庭农场74户,建成适度规模养殖38户、家庭畜牧场81个、标准化养殖场40个、中蜂养殖场36个。全县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32个,其中:省级园区3个、市级园区10个。201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6.03万吨,蔬菜总产量4.2万吨,核桃总产量5830吨,烤烟总产量1390吨,全年肉类总产量4477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6亿元,增长4.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804元,增长9.5%。

加强质量监管,标准化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建设基础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不断完善,扎实做好“三绿文章”,大力实施“三品”工程,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突出无公害,主打绿色牌,实施标准化生产,狠抓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上水平,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产品。近年来,xx县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先后制订蔬菜、小杂粮和布尔羊等生产技术规范标准12个,并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使全县农产品质量和效益逐年得到提高。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规范“三品一标”包换标识。特别是在1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推行农业生产记录制度、包装标识制度和质量抽查检测制度,开展生产过程和产后加工、包装全过程监管,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8年,完成速测样本5279个,配合上级抽检样品24个,送检样品40个,检测合格率100%。

多渠道开展宣传推介,品牌形象稳步提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通过新闻媒体组织宣传推介农特产品,依托农村电子商务全县推进,品牌农产品全部入驻农村电商进行推广销售,每年组织参加各类农特产品展销会,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宝鸡雅各布尔肉羊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惠x”牌肉品成功跻身2010年上海世博会并取得了供货资格,冷鲜布尔羊肉产品被确定为特许商品,荣获上海世博会“行业十大创新品牌”称号。陕西长x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长x农林”牌核桃在第七届世界核桃会上荣获“中国优良核桃品种”奖,生产的“长x农林”牌蜂蜜荣获第二十四届杨凌农业高新成果博览会“后稷奖”;

农产品质量检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913.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27

重庆市已经构建了2个部级农业环境以及农产品安全质量相关检测机构,11个市级农产品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相关检测机构和9个区县级农产品相应质量安全检测站,可以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比较全面的数据资料,可是质量安全管理效率依然有待提升。

1 体系建设研究具体内容

站在系统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建设来说,其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下列方面。

1.1 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理论

深入分析并且考察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应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主体和该系统运作所具有的复杂性,详细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所处研究背景、产生的意义以及价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应管理体系的具体理论研究,重点是调查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管理对象[1]。

1.2 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依据重庆市农产品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构建现状、产生的问题、问题出现根源和有效解决方法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并且提出合理处理问题的对策以及措施。尤其对于不法分子造成的投机取巧、产品弄虚作假、刻意哄抬价格以及鱼目混珠等现象,应该采取有效的打击手段和相应制度性管理措施。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应措施

比较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以及国外有效体系,找出我国具体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2]。结合重庆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构建实际情况,分析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2 明确体系建设具体指导思想以及目标

通过过去的不断实践,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以及标准化体系具体框架已经基本上形成,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的体制建设带来了基础以及前提条件,可是依据实践效果可知,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运行管理比较落后、缺乏检测能力以及人员素质水平较低等。

2.1 指导思想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来说,不仅应该保证生产质量,还需要严格的监管,检验检测方法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主要支撑[3]。针对农产品具体质检体系的构建以及管理,一定要遵循公益这一原则,采取依法推进以及规范建设手段提升体系运行管理实际水平,依据科学规划、有效布局、公正为民以及技术优先方针,显著提升这一质量监管体系所具有的服务能力。

2.2 构建目标

应该科学有效地推进农产品合理质检体系的构建,对运行保障、项目以及机构管理和团队建设进行不断的强化,增强技术能力,保证检测结果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为当地农业发展以及农产品安全提供服务,大力推行合法资质的有效认定,提高体系运行管理水平,构建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具体市场准人体系、科学质量检测体系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监管体系等。

3 建议

3.1 建立差异化分层次具体质量安全体系构建政策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体系慢慢产生了一种分层次发展趋势,对于基础性以及高端性农产品来说,其采取的生产方式、实际消费方式以及销售方式均具有非常大的差别[4]。所以,需要依据其不同特征建立差异化具体支持政策。生产基础性农产品的时候,为了确保其质量安全,当地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建设支持无公害相应农产品生产基地,并且对农民合作社里面的治理结构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合作社规范化以及标准化发展保持一致,大力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以及农超对接。在生产相应高端性农产品的时候,当地政府要将引导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制定发展规划,奖励那些创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的企业,并且提供一定投融资支持,比如财政投资参股、贷款担保以及J款贴息等。

3.2 制定可行性比较高的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规划

当地政府必须基于目前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衔接的条件下,结合本地土壤、水质以及空气环境条件与农产业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绿色无公害农业有效发展 [5]。选择条件比较适宜的位置规划发展相应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打破行政区划开展规划工作,大力扶持本地规划区里面的龙头企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正确引导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里面的农户把那些承包地利用租赁以及入股方式移交给龙头企业,从而有效提高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所具有的规范化以及集约化程度。

3.3 建立农产品产业链具体整合机制

整合农产品整个生产、加工以及销售过程能够对农产品安全质量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建立农户、农业合作社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整个产业链具体整合机制,必须对合作社以及村级集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大力支持以及鼓励跨区域、复合型以及多功能合作社的有效发展。针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可以将龙头企业当做主体,开展产业链整合工作[6]。主动引进实力比较强的龙头企业来有效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业链,并且支持企业在农产品产业链前端有效控制品种,在其中端有效控制生产以及加工过程,在其后端有效控制产品销售市场,保证农产品从生产环节一直至销售环节都足够安全。

3.4 不断提高农产品相应质量安全技术

不断提升公益性农技具体推广服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所具有的服务能力以及服务强度,构建专门满足生产者实际需求的合理农技服务机制。大力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对相应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有效改造升级以及科研攻关工作,对绿色农产品生产以及认证技术规范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其更加细化,促进其和国际标准相符。

3.5 对管理体系构建中政府合理购买服务机制进行探索

应该选择达到标准要求的相应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并且签订农产品质量相应委托检验检测具体协议,委托其有效检测某一片区里面的农产品质量。当地政府应该提供检测需要的机器设备以及技术指标,严格监管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产生的行为,并且支持中介机构以及第3方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追溯系统进行研究。其中前期让当地政府出资委托相应企业追溯其中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到后期的时候就引导和别的企业之间的商业合作,并提供有效质量追溯服务。

4 结束语

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给人民健康带来保障,是使我国社会以及经济实现和谐稳定发展目标的关键。所以,我国各个地区应该结合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际情况,构建可靠性比较强的管理以及检测体系,并且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此来让绿色农产品生产以及认证技术规范,尽量和国际标准接轨。

参考文献

[1]张冬青.RFID技术在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和困境[J].学术交流,2011(5):130-132.

[2]王可山,李秉龙.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现状、问题与建议[J].调研世界,2010(6):7-9,13.

[3]周宁生,苏生平,冯咏芳,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创建之我见[J].上海蔬菜,2011(5):9-10.

[4]戴萍,卢伟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和对策[J].北京农业,2014(36):291-292.

[5]李晓峰,康薇.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12,6(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