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省属高校 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设置与就业对接

省属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的专业需求运用动态式的设置方式,而不应是长期固化不变的课程设置模式。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随时调整和设置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创新课程,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省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建立多学科的文化素养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理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什么样的艺术设计知识和技能,我们就应为其需要设置创新课程,形成课程设置与就业的无缝对接,牢牢抓住就业市场中对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特殊需求的这块阵地。

根据近几年对部分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笔者发现目前一些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就业的衔接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课程设置不是根据社会对省属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的知识与技能需求来定,而是盲目追随名牌大学和国外发达国家设计学院的课程设置。课程的定位没有区分开名牌大学的精英教育与省属大学普通艺术设计教育的不同,没有把课程设置与就业挂钩,把精英型毕业生的高端就业市场与省属院校毕业生应用型广阔的社会需求市场混淆在一起,这样就失去了培养侧重点,造成大量的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在广阔的艺术设计就业市场里失去航向。

笔者根据近几年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跟踪调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就业对接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基本分为三类:一是部属高校和知名学校;二是省属本科高校;三是省属的高职学校。名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意思维课程多,侧重的是创意课程的训练,招生数量少,生源的专业基础强,师资水平高,科研实验条件好,学术交流多,培养的是精英型的创意设计人才,所以就业基本没问题。而省属高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定位是加大对学生的制图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对来讲设计创意训练的课时量就较少,培养定位是应用技能型的高职人才,这是一种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教学定位,所以高职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也能较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目前关键是部分省属本科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由于招生数量大,盲目借鉴名牌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和学术交流环境相对较弱,课程设置又没有找准省属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对接需要,致使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既没有得到用人单位像对待名牌高校毕业生那样的青睐,又不愿意到一般公司去做绘图员和设计助手,所以就出现了近几年部分省属高校艺术设计本科生就业时的“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出现这一情况,与省属本科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笔者认为,省属高校的课程设置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根据自己的生源素质和省属学校的特点来找准自己的课程设置定位。既不能使培养的学生出去以后只会给设计公司作图,成为制图员,也不能毕业后到设计单位只讲创意,一心只想做设计大师,而动手作图能力弱、工艺知识了解少,让设计公司指责为“眼高手低”。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目标应该很明确,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既有宏观设计创意能力,又能熟练掌握各种电脑制图软件,绘图技能强,在设计单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要指导学生在学校从“准设计师”向着毕业后成为名副其实的“设计师”稳步迈进,只有这样的毕业生才能在目前扩招后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增强就业的竞争能力。所以,课程设置应该以创意思维训练和应用技能为主要教学课程,通过设计创意思维方法训练和应用设计能力的严格教学,双管齐下、脑手训练并行,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与就业市场进行有效的对接。

二、课程设置应加大社会实际课题的设计训练。专业设计课程的设置应采取两种主要形式:一是直接参与社会设计投标,做实际设计课题;二是模拟实际设计投标的形式做课题设计。不能只在课堂上纸上谈兵,搞命题设计,而应收集大量的实际设计招标信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际课题设计。比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在参与实际设计项目过程中让学生多参观施工现场和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认识施工图设计的重要性,对设计中的节点和详图从构造和工艺过程上进行深入探讨,改变以往学生只在课堂上搞命题设计的单一内容和与设计师的设计思路相互脱节的现象。

三、加大学生课外电脑设计软件的学习训练,是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另一个重要的选修课程和教学内容,也是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面试中的重要设计表现手段。目前,大量的设计公司所需要的是既具备很好的创意能力也具有较强的电脑设计能力的本科毕业生,这也是省属高校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时所面临的一个具体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第一年基本是美术基础和专业设计基础训练,后三年的专业设计课程重点是设置艺术设计专业主干课程及其毕业设计环节。因为课时所限,新的设计软件层出不穷,老的设计软件不断升级,所以电脑软件课程就不可能更多地作为必修课来设置,应作为选修课让学生灵活地安排时间加大对电脑软件设计的学习,学业导师要以课外作业的形式来要求学生选修大量的软件设计课程,认真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熟练运用设计软件的要求,作业成绩要占一定的评分比例,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所选修的电脑训练课程和课堂上的设计思维训练课程同等重要。对于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学生,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电脑绘图的技能,就不能完美地表达出自己的设计创意和设计概念,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设计师,就不能在众多的毕业生中得到满意的就业岗位。如果这个教学要求不反复地给学生进行灌输,很可能有很多的学生会在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上成为一个只会和甲方大谈设计创意而不能熟练绘图的“瘸腿”设计师。

四、要加大实习课时间的比例。加大学生的实地参观和考察的课时量,应是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参观和考察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提高审美观和设计品位,加强对艺术设计的理性和感性认识;二是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考察和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不懂材料和技术工艺,设计就只是“无效设计”。所以在课程设置时,应加大实习的课时量,虽然实习课挤掉了一些课堂作业时间,但从整体的教学效果看,实习所得到的知识在提高艺术设计水平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五、建立毕业设计、毕业答辩、毕业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环节。毕业环节应由指导教师、就业导师、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组成导师组,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课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从一开始的选题定位就要与社会企业挂钩,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和设计项目,要选对社会“有用”的课题,而不要做概念性的“无效”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答辩环节能否通过,要看企业负责人是否认为该学生的毕业设计合格。毕业设计的展览要与人才招聘同时进行,要给毕业生和企业的招聘人员搭建一个面对面交流、沟通并达成意向的平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打通毕业设计课程与社会企业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架起一座通向就业的顺畅之桥。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表现技法;教学设计;艺术设计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exploration of expression techniques course

in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Wang Taopeng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commerce, Beijing, 101101, China

Abstract: Expression techniques course is a required courses, we should do something to make the course more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and social.

Key words: expression techniques; instructional design; art and design

表现技法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专业需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该课程目前的教学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情况,本文从教学实际经验出发,提出相关见解。

1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现状

1.1 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院校

艺术设计专业在艺术类院校、艺术传媒院校、工艺设计院校、高职艺术专业院校均有开设,而在该专业的教学课程中,表现技法课程的安排必不可少,可见开设表现技法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国部分开设艺术设计专业院校的统计见表1。

资料来源:百度网省略

1.2 表现技法课程内容设置情况

表现技法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手绘造型能力,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有利于更好地表达设计内容和主题。从教学目的、内容、要求等方面分析其课程要求(见表2)。

表2 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1.3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面对的主要问题

1.3.1 学生素描、色彩等绘画基础能力薄弱

表现技法课程最终要求能够表现立体效果图,因此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能力要求比较高,而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大多数艺术基础能力薄弱。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要求学生加强基础绘画训练和学习,并充分利用课上和课后的时间,加大作业量,督促学生进行基础绘画课程的训练。

1.3.2 学生对表现技法课程的实用性不理解

由于表现技法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并且表现技法课程的手绘效果图大多与实际设计项目相互联系。因此,对基础绘画能力薄弱、对实际设计项目不理解的学生,无法准确表达设计内容,进而无法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无法真正理解课程内容,最终形成厌烦情绪。

2 解决表现技法课程人才培养问题的途径

2.1 加强基础绘画课程训练

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的训练,可以解决很多相关问题,如表现技法、设计手法、色彩搭配和应用、创作思维的开拓等,因此,不应该忽视美术基础课程的训练。美术基础课程训练固然比较枯燥,但可以采用相对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临摹大师的作品、观摩各种形式的美术展览和艺术设计展览、参加相关艺术设计比赛等。以下所示内容为对应美术基础教学方法等的改进(见表3)。

表3 加强美术基础课程训练的教学方法

2.2 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表现技法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2.2.1 引入项目的教学方法

引入项目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表现技法的实用价值,如果有真实的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项目的整个设计流程,或者了解流程,可以让学生进行前期效果图的绘制,并进行反复筛选,最终挑选出客户满意的效果图;即使没有真实的项目,也可以通过启用假想项目、参加相关设计效果图比赛等形式。总之,相对真实的项目导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多方面受益。

2.2.2 手绘效果图内容应紧密贴合专业需求

针对不同专业,表现技法课程分为多种,如环境设计表现技法、服装设计表现技法、室内设计表现技法、工业产品设计表现技法、平面表现技法、动漫造型表现技法等,紧密贴合专业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避免学生盲目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

2.2.3 多种表现材料的综合应用

手绘表现技法的绘画材料较多,水粉、水彩、彩色铅笔、油画棒、色粉笔、综合材料等,都可以成为表现技法的工具材料,锻炼学生对各种工具材料的应用,并加强综合应用,使表现效果呈现出多样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工具材料与专业联系紧密,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到专业学习的状态中,加强对专业的了解。

2.2.4 深入实际工作环境

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和情况下,深入企业对应岗位进行观摩和学习,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表现技法课程的意义,并且加深对专业的了解,也可以给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能够让学生进行短期岗位实习,将会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3 结束语

表现技法课程的学习,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和实践,美术基础课程的辅助、实践课程的检验,最终必将有利于表现技法课程的学习;而对基础类课程的学习,也必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专业化发展。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中国画课程;必要性

一、中国画艺术为艺术设计提供民族文化资源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老祖宗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瑰宝。尤其是对于我们现代的艺术设计来说,这些文化宝藏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这样的文化根基与现代的艺术设计是不能脱离的,因为艺术设计不单单是通过某种艺术手法或者设计软件制作出来的视觉传达语言,而是从这些艺术设计作品中传达一种具有民族特质和鲜明个性的文化。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兴起,我国艺术类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的扩大,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分析现状,不难得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不高,相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对我国传统的文化了解也不是特别的深。从而造成一种人文修养和民族文化的欠缺。在一次国际设计大赛中一位外国评委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学生的设计作品不管从设计水平上还是从设计理念上各方面都不比外国学生的差,可是将它们的作品放在一起就看不出那些作品是中国学生设计的了”。也就是说中国学生的设计作品缺乏中国本土的文化特色。怎样让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去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中国画的学习课程,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国画,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几千年来历代画家呕心沥血为我们创造出来这门具有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并且置于世界艺术之林闪闪发光,我们不能让它在我们的手中失传,应将其发扬光大。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中国画不单单只要掌握这个画种和相关的一些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它的精髓,充分的将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比如:造型、笔墨、构图、色彩等等,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将中国画里的元素和艺术设计相联系起来,丰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们的表现手法,从而为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形状就是一枚“中国印章”的形式,将中国画中所特有的印章艺术、现代的艺术设计和体育运动相互结合,在运用艺术的夸张变形等手法,使这一会徽极其具有民族色彩。如果我们对类似中国画这样的传统民族艺术了解不多,或者是不曾学习过,那么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少了一种启迪他们进行艺术设计创作的灵感。所以说中国画富含几千年的民族文化资源,更是值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

二、中国画艺术的大量技法可供艺术设计使用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法国著名画家杨西斯当时任职第戎美术学院院长,当他看到林风眠的创作作品时对他的作品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当时留学法国的林风眠每天呆在画室沉迷于西方绘画,恰恰忽略了中国的传统绘画。杨西斯就鼓励他,要从中国传统的绘画中汲取营养吸收优秀的元素,将东西方的绘画艺术相互融合,这时林风眠豁然开朗,从此认真钻研中国传统绘画,并通过使用西方绘画的形式和技法,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在现在的艺术设计中,也可以使用中国画所特有的表现形式,大量的技法都可以运用到设计当中,例如水墨的运用,中国写意画的水墨特征是非常明显的,这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以及它所具有的审美特征,非常适合表现一些动画角色。比如在水墨剪纸片《鹬蚌相争》中,作者十分巧妙的将剪纸艺术和中国写意画的水墨特殊效果相互融合起来,这样使得原本硬朗的曲线变的十分的柔和,原本质地坚硬的轮廓却出现了细微的毛边。这种巧妙大胆的艺术手法,使得整个设计风格独特,并且给人一种虚实相生,变幻无穷的韵味。整个片子在国际设计大赛中先后五次拿了大奖。

三、中国画课程的学习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在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整体的素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迫在眉睫,其中中国画课程的教学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中国画是我国的国粹,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一种绘画风格,在整个世界的绘画领域中是自成体系的独立画种。其中蕴含着东方艺术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美学特征。通过学习中国画可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对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以及想象力。学习中国画首要了解的就是构图,传统国画的构图是有一定的章法的,在艺术设计中把现代的设计思想和西方的构图意识以及我们民族的构图传统结合起来,一定会使学生在设计中思路更加宽广,可供选择的余地更大,这样学生们所创造出来的设计作品将会既具有现代感又具有民族精神。再者,就是中国画讲求的是用线造型,因为线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线有曲直,方圆,长短,粗细,浓淡干湿的各种变化。运用线描的不同变化可以表现物象不同的质感,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画面的韵律和节奏,甚至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学习和欣赏中国画线描所蕴含的美感和它所独有的表现力,从而可以丰富学生们在艺术设计中对线的独特认识,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去。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通过学习国画特有的构图和线条,使得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一定的强化,并且还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想象和联想是艺术设计离不开的两大法宝,通过国画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们对线的认识和运用,在他们制作效果图的时候将运国画中线条所具备的特性运用其中,那么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设计作品就会具备意想不到的设计美感。国画的学习不仅仅从技法上理论上进行教学,最主要的还在于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国画强调的是画品照人品,各方面的学识修养要蕴含其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国画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增强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国画的教学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修养和素质。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增强了他们的竞争力和社会的适应力。

四、艺术设计专业增设中国画课程的依据

在艺术设计专业增设中国画课程,是作为学科专业基础课来设立的,隶属专业必修课的范畴。对于绘画专业学生的中国画教学以往是通过临摹写生强化学生们对技法的学习。而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中国画课程教学就要有别于绘画专业中国画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国画课程的时间上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有一套适合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们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安排。要想使学生们对中国画更直接的认识,那就有必要掌握一定的中国画技法和规律。着重将课程的中心放在中国画理论的讲授、欣赏观摩、操作创作几个环节,课时可设置48个学时,3个学分,虽然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非常重要。通过这些年来全国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中国画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例如: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都开设有中国画课程的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而坚定了我们一定要坚持将这项教学改革的道路走下去,使得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使中国画的课程教学在非绘画专业领域所产生的意义和效果加大,实用性增强,并将中国画这门古老的民族艺术在艺术设计领域充分的开发利用。把中国画这门本土的文化艺术瑰宝在艺术设计专业有限的教学课堂空间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晓霞.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学习国画[J].美术之友,2005(6).

[2]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李和畅.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中国传统意境创造[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2).

[4]陈红.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绘画艺术元素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项目化课程;服装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6-0040-04

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依托“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理念,让学生在大量的模拟、仿真乃至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学习和实践,而这类课程的一个典型形式就是项目化课程。

高职艺术设计类项目化课程,要求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通过将企业项目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在以真实项目承接者的身份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对应岗位的职业能力。本文以服装设计专业的设计类课程为例,展开对此类课程如何设计与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一、项目化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

在课程设计之前,首先要选定一家设立有设计开发部的校企合作服装企业,最好是品牌服装企业,这样的企业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开发程序较正规,便于与教学周期和教学内容相匹配。可以将合作企业真实的新季产品开发项目直接植入课程内容,按照企业一个完整的品牌服装开发流程和开发要件,将课程内容设计成品牌服装企划方案制作、新季产品款式开发、品牌产品推广方案设计等三个模块。这样的内容模块对设计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归纳,在课程推进的各阶段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依托真实项目开发流程对学生设计能力进行真实训练,是对职业能力很好的培养。同时,在共同开发课程的过程中,企业真正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实施环节,也促进了校企间的深度合作。

(二)课程时段与进度的设计

对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来说,产学结合以往最难实现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研发工作的时间点与学校课程时间点之间的矛盾。从上面讲到的课程内容可以看出,品牌服装公司的新季开发项目需要相当的综合专业能力。因此,一般应放在学生大学二年级开展,这时的学生已经在校学习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另外,根据服装产品开发规律,服装企业的新季产品开发通常分春夏、秋冬两季,分别在3月、9月左右即开始着手准备设计方案,集中开发的时间一般为2至3个月。因此,校方在进行设计类的项目化课程时段与进度设计时一定要将开课时间尽量安排得与企业开发时段同步。在突出项目真实性的同时,这对于解决校企产学研结合的时间矛盾也是一种途径,更为项目的分段和总体验收节点提供阶段依据。

(三)课程教学师资的设计

在服装产品开发类的项目引进之后,组建合理的师资团队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想把这类课程讲授好,除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双师型”教师必不可少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设计开发人员的介入。由企业设计总监或设计主管亲自布置开发任务、讲解开发要求并参与课程各阶段成果的验收,将真实的职业标准和开发流程带入课堂,学生会有更深刻的项目真实感。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企业人员往往在授课时间、授课技能、课程管理等方面会稍显不足。因此,“一课双师制”的校企教师共同授课形式可以形成很好的资源互补,成为项目化教学师资设计的最佳选择之一。

(四)课程组织的设计

教学组织往往是决定课程实施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项目化课程组织也是一个涉及师资科学利用、学生合理调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按“三分原则”进行服装设计类项目化课程组织的设计。

1.项目分解。因为完成的是一个规模不小的真实项目,既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学习新知和综合训练岗位能力的目的,又要保证提供项目企业的项目工期和项目质量,这就需要授课过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企业项目推进的规律。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服装产品开发项目按课程内容的三个模块进行子项目拆分,再将不同模块设置成若干个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推动整体项目有序进行。

2.教师分工。在“双师”甚至“多师”授课的过程中,只有师资工作任务分配得合理了,才能实现这一授课方式的优势。按照这样的思路,该课程的教学组织可以设计成:各阶段任务的布置、预期目标由企业教师提出;系统跟进子项目、传授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技术技巧、组织学生团队配合等由校方教师完成;各阶任务的验收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承担。企业教师由于时间受限,采取时间点授课的方式,即项目初期布置任务、中期检查反馈、结尾验收等几个节点由企业教师负责,其他课程时间由校方教师负责跟进。

3.学生分组。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将学生分成3至4人一组的项目组,学生轮流在各个子项目中担任组长和组员,以小组研讨、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各阶段任务。这样,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教师的身份转换成了设计总监,项目组长的身份转换成了设计主管,而项目组员的身份转换成了设计师。

(五)课程考核的设计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项目化教学设计要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岗位能力要求等相适应,因此,其考核设计就要求突出“三个结合”,即教学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教学与实践实训的结合、教学与社会用人需求的结合。那就需要考核学生将设计思维转化为设计实物甚至是进入市场的商品这一核心内容,为学生的适岗、创业能力培养夯实基础。

(六)后续课程的设计

较普通高等教育来说,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需要进行三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项目化课程可直接衔接后续的顶岗实习,即被企业选中开发产品的学生,可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后续的顶岗实习。

二、项目化课程的实施

(一)制定教学任务书

针对前面的课程设计,在授课之前,校企双方教师应就课程目标、实施意见共同商讨,针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任务的分解,理清各阶段的子目标、标准及达成手段。图1为笔者在为服装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授课中为某品牌服装企业真实开发产品实施项目化课程所设计的一个教学任务书。在任务书中,应明确课程的内容、目标、组织形式、“双师”分工、课程考核等各环节的安排,这是产品开发类项目化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保障。

(二)交替授课、弹性课时

按照上面提到过的师资教学任务分配设计,为了解决企业师资方的时间受限问题,在该教师时间节点授课时间外,为有效监控项目推进效果,可利用网络教学等形式进行时间点外的授课与辅导,达到课时分配的柔性化。企业教师对于学校的前导及后续课程知识链接比较模糊,因此,校方教师在企业教师来校授课节点之外的其他课程时间内,要有意识地针对企方提出的项目,系统讲授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并指导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学以致用。例如,企方在课上提出下一季企划案的设计思想和要求,并下达在两周内完成企划方案的阶段任务。在接下来的授课中,校方教师就需要针对这一内容进行服装商品企划、版式设计等相应知识的讲授或知识串联,使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企划方案的制作,并在规定的时间点内交由校企双方教师联合验收。这对校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考验,同时也可提升其“双师”素质。

(三)作业形式向产品转化

服装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作业通常以实物作品的形式展现。在经过企业综合考核后,作业中优胜者的作品会出现在企业的新品定货会中,以产品形式接受市场的检验。这样,考核方就不仅仅是学校、企业,而转化为市场价值的考量。对于在校生来说,这不仅是对课业成绩的检验,更是对于职业能力的综合评定。

三、项目化课程教学反思

(一)初步形成了“三双、五化、多手段检验”的课程设计思路

第一,运用了“双师引导、双线教学、双场地实训”的课程实施思路。构建了校内、外双向联动的共同培养局面。

第二,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课时分配灵活化、授课时间弹性化、授课方式多样化、作业形式产品化”的课程实施尝试。

第三,采用了调研报告、开发方案、产品画册、产品实物等多种形式的检验方法,集中展现了学生综合的专业能力。

(二)初步形成了“基于过程的动态考核,基于结果的项目验收,基于销量的市场检验”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使课程的验收不仅仅局限于校内或某位教师,而是来源于产品进入市场的销量,在更具说服力的同时,也成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最好检验方法。这样的变革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设计类专业教学成果考核局限性的难题。

(三)初步探索了校企产学结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校企长效合作的基础是要找到共同的利益点,项目化教学在共同培养人这一根本目标之上,又结合了共建师资、共建实训环境等相关的密切合作,使校方受益的同时,企业也可以得到产品销售利润,不失为一种好的合作方式。

(四)对以往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尝试性解决

第一,动态教学计划的尝试,在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进度不对接的问题上有了一定突破。

第二,在课程中引入网络远程教学的教学手段,在解决企业教师授课时间受限的问题上有一定效果。

第三,学校与企业教师交替授课的安排,为实践依据与实践方式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可能。

第四,在作业―作品―产品的阶段成果的逐一考核中,最终市场的检验成为成品转化的考核标准,使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实用化。

第五,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在向职业能力转化,学生能够凭实力到企业实习直至就业,校企合作在此过程中真正深化。

四、对课程的思考

(一)可以进行“工学结合、专业融合、校企联合”的产学共建尝试

高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可以尝试在共建项目化课程的基础上,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进一步实行工学结合的高职高专教学模式;在成果建设上,实行相近专业的有效融合,比如可结合服装设计与鞋类设计、家居设计等专业的特点,形成作业到作品的成果呈现;再与合作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进行课程开发、联合开发新季产品,形成作品到产品的系统转化。

(二)可以在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搭建有效的师资建设平台

学校与企业在教学、项目推进中形成深度融合,分工协作,搭建教学、实践交叉组合的师资建设平台,在双赢的局面下,提高企业与教师双方素质,为可持续的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活力。校企双方在合作成熟的基础上,可以慢慢发展到共同承接社会培训工作,扩大校企双方的社会影响。

(三)持续进行探索,开辟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项目化教学的成果转化除了市场价值之外,其社会价值的体现既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在教改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校方应起到主导作用,可结合教学、项目的实施经验,积累相关素材和案例,积极准备编写、出版相关教材,在分享经验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社会反馈,形成教育成果在社会上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校企双方还可集合成员的智力资源进一步拓展产学研究,促进科技和创业教育的成果转化。

从本文所讲的整个服装设计专业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可以看出,在课程推进中基本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正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三对接”要求。这也再次说明了真正落实职业教育理念归根结底还是在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高职教育工作者为此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综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突显其职业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最终目标。服装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并非是对学生某一技能的单一锻炼,而是对其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因此,项目化教学是高职课程贴近国家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产物,符合市场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反过来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其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有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高职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3-01).[2014-07-29].http:///zwgk/index.htm.

[2]徐锋.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EB/OL].(2011-08-08).[2014-07-29].http://cmki/kcms/detail.

[3]刘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EB/OL].(2010-03-20).[2014-07-29].http:///KCMS/detail/detail.

[4]明兰,廖建军.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EB/OL].(2014-02-28).[2014-07-29].http:///KCMS/detail/detail.

[5]王金英.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研究[EB/OL].(2010-04-15).[2014-07-29].http:///KCMS/detail/detail.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室内装潢设计专业 高职高专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34-01

0.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与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职高专在专业教学若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其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各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

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作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学生基础水平差、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课程教学方法定位不够准确以及缺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等等,这对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因而,对该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改革,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以下笔者将就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提几点意见与建议。

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在对高职高专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时,应当依据专业的调整与更新,对其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这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点[1]。就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而言,在对其课程进行设置时,应当依据现今专业的发展,对其实际的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例如在“色彩构成”基础课程中,可依据专业变化与时展,对其课程内容予以调整,增加一些有关光和色彩之间的关系、家居色彩以及娱乐空间色彩表现等方面的内容;在“平面构成”基础课程内,可适当添加一些有关三居室平面图点线面的表现方式、室内背景墙面的分割和比例、书架的构成和表现等方面的内容。上述中所提及的一些内容,都是室内装潢设计专业学生到高年级之后所必须学习的内容,学校在学生低年级时就让其提前涉及这些内容,可以为其今后专业设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往教学中所采用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发展为新时期教学的必然趋势[2]。例如在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时,采取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即让专业学生亲身参与到工程项目中,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完成课程任务的整个过程,就是参加工程实践的过程,通过参与实践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且还能强化教师与学生彼此间的互动、交流,进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如信息处理能力、项目协调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的培养极为有利。

3.加强课程实践和交流

交流促进学习,沟通使人进步,在室内装潢设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交流与沟通是极为重要的,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可以实现自身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期间,可展开多元化的交流,如加强院校和院校之间、院校和设计单位之间的交流,可以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推进专业本身的发展与建设,能够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换信息,且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以确保专业设计教学理念的更新,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此外,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能够构建开放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运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在诸多方面(如专业课程、师资力量等)开展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3]。

不论是学习哪个专业,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进入社会、走向市场,投入实践运用。德国,其设计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十分有名的,他们在设计教育中,往往将“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创造参与设计实践工作的机会”摆在第一位,且始终坚持并相信: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能力等,是由客户、企业以及社会来判定的。在我国,企业在对设计专业人才进行招聘时,往往都会要求一点,即拥有两到三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这种做法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质疑。对此,高职高专院校的设计专业教育,应当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由纯粹的知识传授向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培养方向上转变。在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当注重实用性与社会性,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具体运用办法与手段的指导,推进专业学生智能结构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应当站在时代与社会的高度上,对专业动态变迁进行分析与研究,大力开展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引进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专业设计人员,以构建强大的专业师资团队;除此之外,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市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例如“设计实践”、“设计实务”、“设计见习”等等,以此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室内装潢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是高职高专院校艺术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然而,一些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更新思想观念,强化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对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与效率,为社会培养具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范亚华.对中职装潢设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