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原理

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原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原理

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原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压杆稳定;欧拉公式;力学原理

材料力学中的“压杆稳定”问题指的是,细长杆件在轴向压力的作用下,不易保持直线平衡状态的现象。细长压杆丧失直线平衡状态时的临界压力比发生强度破坏时的压力小得多。早期人们对这一问题没有深入认识,1907年在修建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上的魁北克大桥时,悬臂桁架中受压最大的下弦杆失去稳定,致使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倒塌。这引起了工程设计人员对稳定性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由于高强材料的普遍使用,杆件的截面尺寸越来越小,稳定性问题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一、细长压杆临界力计算公式

从式中可以看出,要想提高压杆稳定性(即增大Fcr),就需要:(1)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增大截面惯性半径;(2)减小杆的计算长度;(3)增强杆端约束。由于细长压杆在生活中常见,故容易在生活中发现一些压杆稳定的实例,下面就以施工临时脚手架、竹子、抗倒伏水稻、小麦为例说明压杆稳定在生活中的应用[1]。

(一)施工临时脚手架

当今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施工临时脚手架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设施,它是用连接扣件把空心钢管连接在一起形成的一种临时结构,可以供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也可放置临时工具设备。脚手架失稳是施工现场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由于事发前无任何预兆,常常导致施工现场人员不能及时疏散逃生,往往造成数名甚至数十名施工人员伤亡,同时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故采取措施阻止这类事故发生是极其必要的。根据欧拉公式,我们可以采用增加竖杆间横向联系并控制横向杆件的垂直距离,以及在竖杆底部增加扫地杆,以此控制竖杆的长度,即相当于减少压杆的计算长度ι,以达到防止压杆失稳的目的。

(二)竹子的结构

竹子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在城市里种植起到了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也是非常体现力学美感的一种植物。竹子的结构非常符合压杆稳定方面的知识。在不改变横截面面积的前提下,空心圆截面的惯性矩远大于实心圆截面的惯性矩,因此空心的竹子质量轻,临界压力大;竹子每隔一段就生出一个硬节来,这相当于增加了多个中间约束,硬节的出现大大增强了竹的稳定性。这就是竹子能生长至很高的高度,并且可以在风雪中挺拔不折的重要原因[2]。

(三)抗倒伏水稻、小麦

所谓“抗倒伏”就是指直立生长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遇到风、雨、涝等恶劣环境时能够保持直立生长的能力。农作物如果成片发生歪斜,甚至全株匍匐在地,产量和质量会大幅度降低,灌浆后可造成减产10%~40%,还会给收割带来困难。运用压杆失稳原理进行分析,麦穗或稻穗可以看作是加在细长杆上的竖向荷载,在作物成熟期重量会接近茎秆的临界压力,在很小的水平力作用下,植物的茎杆就有可能发生过度弯曲而折断[3]。因此,优良的水稻、小麦抗倒伏品种应该具有防失稳的力学特征。通常这些特征包括:植株矮化、粗壮、基部节间短、根须发达,这都是抗倒伏作物具有的性状,这些性状可以减少压杆总长、增加横截面惯性矩、减小每节杆计算长度、加强植株与土壤的联系,故现在市场上的许多“矮抗”品种,都是具备了这些性状的优良品种[4]。

只要掌握了“压杆稳定”问题的力学原理,就可用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如施工脚手架增加横向联系的原因,以及植物在进化和培育过程中体现的能保持直立状态的力学特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工程中,不仅压杆有稳定问题,其它类型的构件如梁、拱、板、壳、薄壁结构等也有稳定问题。它们的临界力计算较复杂,但其基本原理和方法与压杆失稳相类似。

参考文献

[1]张家祥.力学与美学[J].力学与实践,1995(1):78-80.

[2]陈道宽.论机械基础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国机械,2014(8):272-272.

[3]陈晓光,王振林,彭佃亮,等.种植密度与喷施多效唑对冬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6):1465-1470.

[4]韩笑.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原理范文第2篇

摘要:如何在机械基础课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一直是从事本门课程教学工作的难题,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总结“整部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机械基础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整部结合

一、机械基础课教学中的困难

1.课程特点方面

机械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实用性强,涉及面广,它的知识涉及物理、数学、公差与配合等多学科知识,其内容零散,系统性较差,概念抽象,原理枯燥,历来的教学课堂都比较沉闷。

2.学生基础方面

技工学校的学生大部分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自觉性差,纪律性差。加之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机械零件、机械设备缺乏感性认识,在学习中难以理解本课程的知识内容。

3.教学条件方面

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相对缺乏,很多学校的教师还仅仅是依靠一本教材、一本练习,加上一张嘴和粉笔就开展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致使一些学生产生怕学或弃学的情绪。

二、“整部结合”的教学方法

目前,技工院校使用的《机械基础》教材大多数版本都是把各种传动机构从机械中抽离出来单独研究,教师很多时候也是照本宣科。如:在讲授带传动内容时,教材内容在开篇时就是简单讲述带传动机构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办公机械以及各种新型机械装备中,至于应用带传动的机器是怎样工作的?带传动在机器中是如何起到传动效果的等等情况都没有详尽提及。如此一来,学生即使把带传动知识内容掌握了,但对于带传动在具体机器的工作情况却没有什么感性认识。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讲授知识时没有很好地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电梯与蜗杆传动)。学生因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自然不能把知识回归到实际应用中来。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整部结合”的教学方法。“整”是指教者将各种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结合生活学识或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去充实教学素材。“部”即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如:齿轮传动机构、凸轮机构等。“整部结合”注重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多媒体工具深入浅出讲授课程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在课堂的专注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的做法是:在讲解机构工作原理前,教师先通过视频或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现相关的一个或几个具体实例,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调动他们的思维。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对即将讲授的内容接受能力较强,因而非常适合回到课本内容详细讲解理论知识。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的特点,教师在讲授完机构的一个小节或几个知识点内容后,应重新调出具体实例,详细描述该内容在实例中的具体工作情况。在整个机构的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教师再把机构的原理在实例中如何运行,如何与其他部件协作发挥作用串联起来,让学生能轻易把机构原理回归到现实生活。即使某些知识点在课堂内不能完全消化,但当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碰到相关的实例时也能联想起该机构的工作原理。

三、“整部结合”教学方法的实例运用

1.带传动机构实例运用

以生活实例中的建筑用夯土机(图1)为“整”,讲授带传动机构这一“部”。建筑用夯土机结构简单,通过两级带传动使带有偏心块的带轮回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夯头以较大的冲击力夯实土壤。

整部结合法的具体运用过程是:向学生讲解完建筑用夯土机这一整体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后,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实例的工作视频,当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时就回归带传动机构部分的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内容的讲解;授课过程中随时留意学生的专注程度,发现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时,就穿插讲授该知识点在夯土机中的工作情况,待学生的兴趣再被提起时再讲授下一个知识点。

2.曲柄摇杆机构实例运用

曲柄摇杆机构是平面连杆机构中的一种基本类型,由一些刚性构件用转动副或移动副相互连接而成,能够实现某些较为复杂的平面运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动力的传递或改变运动形式。由于该机构的三个构件是同时运动的,且相互制约,因而其运动形式较为复杂,学生较难通过想象掌握其运动原理,更无从了解机构在生活实例中的应用情况。

在讲授曲柄摇杆机构这一部件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颚式破碎机(图2),通过形象而具体的整体运作描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颚式破碎机由电动机驱动皮带和皮带轮,通过偏心轴使动颚上下运动,当动颚上升时肘板和动颚间夹角变大,从而推动动颚板向定颚板接近,与此同时物料被挤压、搓、碾等运动多重破碎;当动颚下行时,肘板和动颚间夹角变小,动颚板在拉杆、弹簧的作用下离开定颚板,此时已破碎物料从破碎腔下口排出,随着电动机连续转动破碎机动颚做周期性的压碎和排料,实现批量生产。

在讲解曲柄连杆机构这一“部分”前,教师可先播放颚式破碎机这一“整体”的工作视频(图3),让学生对曲柄连杆机构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在播放工作视频时,教师运用“整部结合”法讲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与原理,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实例与生活贴近,工作视频直观,整体与部分的运动情况明了,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这时就可以把教学的重心转回到曲柄摇杆机构这一知识内容上来,具体讲述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何与其他部件配合,如图4所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对曲柄连杆机构的接受能力,还让学生较容易将曲柄连杆机构这一理性认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感性认识,同时消除学生对颚式破碎机的神秘感,解决了实际与理论脱离的问题。

四、小结

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原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振动;应用;简谐;危害

0 引言

我们把一个物理量在其平衡点附近往复的运动或是这个物体经过它的平衡点所做的一种来回循环的运动称之为机械振动。也将其说成是物体上的某一物理量或是整个物体沿着直线或非直线来回的颤动,有特定的规则和时间。有时为了浅显易懂,我们将它称之为简称为振动。机械振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许多年前,荷兰的科学家研究成功了的单摆机械钟就是机械振动的典型应用。直到20世纪初叶,人们的研究目标开始改变,偏向于研究避免共振的项目上。其实在机械振动中,共振始终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都会遇到诸多的振动源,例如风动工具,小汽车,轮船和自行车等。规定振动量便是用来衡量振动强弱的一种物理量,物体由于外力的作用产生振动致使其偏离原来的位置,机车不断的增加速度减小速度及加速度都可以看做是产生振动的原因。由于以上的原因,就会导致一些零件产生振动,一旦加大振动量,就会使振动的零件受损,这会大大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严重会使整个机器停止运作或是导致事故发生。例如,机床上的由于主动轴的振动就会使它的精确度降低,这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振动的分类较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划分。其中最为熟知的两类是按照原因和振动的规律的划分的。按照产生的原进行分类为:自激振动、受迫振动、自由振动。按照振动的规律进行分类为:简谐振动、随机振动。

1 简谐振动

振动的形式很多,简谐振动是其中的一种形式。简谐振动的定义为将自变量定义为时间的正弦函数或者定义为余弦函数,它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振动形式。当然也是一种比较最简单的振动。这种简谐振动的主要特点有往复性、周期性、对称性。我们熟知的古式钟摆的左右摇动便属于简谐振动,比较经典的是弹簧拉一个小球上下或是左右的摆动,还有就是单摆的运动也属于简谐振动。

2 共振

影响机械振动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为振动频率、加速度、振幅。众所周知的来自于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撬起整个地球”。而当代的来自于美国的发明家特土拉说过,只要是给我一个共振器,我就能使地球分为两半。特土拉先前做过一个实验,就是在未完全完成的钢结构架的楼房顶上,把一个小物体(赋予它共振)放在这些未完全完成的楼顶钢梁上,之后特土拉触动了按钮,接下来钢梁便发生振动,逐渐的振动延伸至整撞楼房。该案例足以证明共振的破坏性。还有一个日常中经常发生的就是,装满货物的货车驶过一座桥梁时,车的振动和桥的固有频率一致,这样会使桥的振动逐渐加强,当多辆车同时驶过时,车给桥的压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样便会发生共振,最后造成桥的全线崩塌。如此,得知共振有时候是在破坏着人们的生活。前一个例子说明的是共振器本身的特点,也就是它能自己发出各种频率的波,当它所发出的波被物体接受时(说明物体的固有的波与共振器发出的波相同),就会产生共振的波,当共振的波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就会产生使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振动同时也在危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对于一个生病的人,振动的频率对其有很大的影响。从事与振动有关的工作者,更容易患有振动相关的病症,如此需谨记要尽量远离振动,不要等到发生病症之后再做相应的措施。

3 振动危害的控制

机械振动不利的方面可以通过人为干预使其减小,而且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甚至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机械振动产生的危害。当一个物体的固有频率与外界对它的作用力的频率相差很大的时候,机械振动就可以被有效的避免或者消除。生活中有很多减少机械振动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经常去电影院看电影,经常去礼堂或者演播室参观或参加节目,细心的话可以看到这些地方的墙上都有一层厚厚的像泡沫一样的,他们可不仅仅是装饰品,更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吸收声音的频率,使电影院、礼堂、演播室这些地方不会轻易发生共振。长时间从事机械操作的工人,可能要经常接触振动的工器具,这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必须佩戴有衬垫的泡沫无指手套来降低机械振动对身体的危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减轻振动危害的方法越来越多。消声器就是一种人们近年发明出来的用于消除噪音的产品,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噪音,人们的的喧闹声,汽车的鸣笛声等等混合在一起严重影响着人类生活的环境,消声器被发明出来就是为了消除这些噪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它的原理就同无声手枪一样,从枪口喷出的高压气体具有很强的冲击波,这些冲击波经过若干气室后被不断吸收,当再次到达枪口时气体所具有的冲击波已经很小,噪声也就变得非常小了。

4 振动的应用

因为振动这一学科属于一种交叉类型的学科,以至于再许多方面都有其应用之处。它不仅在医疗和机械中有其相关应用,而且在土木工程领域及铸造领域也有相应的应用。我们知道以前在建设一套楼房时,需要我们用比较粗糙的办法给地基进行打桩,也就是耗费体力用锤子进行地基打桩。现在科技发达了不再用那么原始的办法,现在采用振动打桩技术,给桩体一个振动波,如此产生振动波的桩体把相同频率的波传递给大地,致使土地产生振动,土层松动,土层在这种振动波的作用下摩擦力减少,如此,桩体便非常容易的打进土层之下了。 我们知道振动还可以制使物料处于运动的模式,其有利于气流的通过,为热交换的形成创造了充足的条件。分选及混合型的振动机器也是大致的道理。在医学上同样也存在诸多的应用振动的例子。例如,现在存在的一款化妆品叫做美伊美,众多女性都特别喜欢,经研究发现它的按摩机原理就是由振动原理实现的,该机器有不同的工作频率,一种是柔波的速度,另一种是快速柔波的速度。它就是通过快速微震表面达到深层洁面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按摩脸部,抚平皱纹。

【参考文献】

[1]宋天齐,张严.有机玻璃框架隔震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11):795-798.

[2]郑安杰.机械振动的各种应用[D].06机制.

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原理范文第4篇

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汽车行业急需具有汽车专业知识的人才。作为汽车行业后市场工作者培养的职业院校,也急需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学生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汽车工业不仅要求我们学生要懂得汽车构造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懂得汽车的维护、维修和检测,要求他们能从理论上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要能在实践中保障汽车的正常运行。越来越多的学生想进入这一行业从而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首先是要懂得汽车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次就是要懂得汽车的专业知识,包括检测、维修和保养。学习者必须学习关于汽车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的维修、维护及检测。对于想进入汽车行业的学习者,多是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在理论上先要巩固和加强。本本门课重在培养学生汽车机械基础知识。

2教法以及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读零件图和装配图时,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课前教师搜集一些生产上用过的典型零、部件或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实物图和图纸,让学生研究其工作原理、折装过程、装配关系、加工工艺、尺寸标注和表达方法,然后将这些原理应用到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的理解、应变能力还在培养之中,如果教师只讲述不演示,他们很难领会,不一定全能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把一些具体的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这样他们就能比较快地接受。例如在讲汽车常用四杆机构时,可以做四杆机构的模型,同时演示三种基本机构,同时学生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给学生演示实际的运动过程,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再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高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授液压原理时以液压千斤为任务开始讲授,促使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校不仅学习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会怎样学习。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基础知识的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也应该是基础课向专业课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奠基。学校的经历对一个人来说毕竟是短暂的,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而已,目前汽车技术日新月异,出了校门不是可保持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老师教学生最终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独立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这门课来说怎样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呢?首先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其次是针对不同机械实践内容结合生活中案例,引导他们主动去分析问题,得出原理,从而掌握知识并能应用,最后基础课与相关专业课的联系纽带,传统的“填鸭式”已过时,学生自觉的学习行动成为本课程教学探索的重点。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加快和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学会学习打下基础,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单元一,我们以讲练结合为主,由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也可以由教师边讲边画做示范,然后布置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完成练习册相应的知识,同时学生在画图训练时,教师在旁边做指导,对没有掌握画图方法的同学随时集中辅导,学生学习积极性会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提高。

3重基础并优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中机械识图部分的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知识、投影作图、机械图样的表达和机械图样的识读,在教学中,不是泛泛的把书本知识从头到尾讲。机械识图部分的教学侧重点应在“技”而不在“理”,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装配图是本部分教学的目的,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为读图服务,需要对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以“够用”和“必需”为原则,以投影理论为线索,国家标准规定贯穿始终,再附以各种绘图、看图所规定的表达、标注方法加以强化说明,一定要避开一些难度大、学起来困难的机械专业学生才掌握的制图部分,比如相贯线是在加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没有必要准确画出,可用简化画法代替。此外尺寸标注也是制图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没有加工实践经验,对标注认识不到,就应该将尺寸标注的教学从“标注”转移到“识读”上来。本门课所能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筛选,以便在有限的学时内保证汽车机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本门课程教学使用课本是经过征选之后选定的认为较为理想的教材,但其中仍然有内容在合并之后的取舍上,例如:单元一是机械制图,但合并之后改为机械识图,这是由于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机械系的需要绘制机械图样的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看懂图纸,读懂图纸语言,掌握图纸技术要求,但不会画图能读懂图,就像认汉字只认识不会写,这样的层面还是有些矛盾。实践教学过程中单元一知识也没有仅让学生看图而不画图,而是采用边教学边演示边练习的学习过程,教学效果良好。另外,在单元二机构运动简图和示意图章节应增加各元件及运动副符号,包括空间运动副;在平面四杆机构处应先详细阐述其三大基本类型后再举其在汽车上的运用;汽车配气机构应改为凸轮机构,因为汽车配气机构采用的是凸轮机构,还应先讲凸轮机构再讲汽车配气机构。

4创新能力培养

指导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是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再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指导和点评。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复杂性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同时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和掌握的牢靠性。

5总结

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原理范文第5篇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引领学生在模型世界中进行探究呢?我们不妨可以尝试通过“拼拆模型——扮演模型——制作模型——模拟模型”等过程,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科学模型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对模型建构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

一、拼拆模型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各种常见的模型向学生解释各种科学问题和现象。然而仅仅让学生去观察模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对模型进行一定的拼拆和组装,才能直观、具体的给学生解释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

如在教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时,教学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皮肤以及肌肉触摸身上的骨骼,初步形成骨骼的概念,从而认识骨骼的特点并了解骨骼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人体骨骼的分布、组成和作用比较模糊,只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缺乏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认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出示人体骨骼的模型,让学生先通过观察的方式,对人体骨骼的数量、组成、大小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拼接或组装人体骨骼模型,在组装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由感知认识走向理性认识。这样学生通过对人体骨骼模型的观察和拼接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骨骼的知识,认识骨骼对人体的作用。

二、扮演模型

在科学教学中,模型不仅仅能够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来扮演模型,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理解有关物体各部分之间的运动和连接情况,使复杂、抽象的科学概念显性化和形象化。如在教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人体的司令部》单元时,让学生模拟演示“人体司令部”的工作过程,通过让学生扮演模型,体会和理解大脑指挥中心的作用,而不是让学生去生搬硬套一些晦涩生僻的学术名词和概念,从而建立起以感性认识为主的整体思路。在教学中让小组每人扮演一个角色,分别扮演大脑、感觉器官、输入神经、输出神经、运动器官,以表演“拍打蚊子”的场景,形象化地反映出大脑是如何指挥人体工作的:感觉器官感觉到蚊子叮咬后,迅速把信息通过输入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作出判断后通过输出神经下达命令给运动神经去拍打蚊子。学生边表演时边自己编制台词,如感觉器官说:“我感到脚痒了”。输入神经说:“大脑,有情况”。大脑发出紧急命令:“是蚊子咬我,你赶快通知”。输出神经说:“我去通知运动神经拍打蚊子”。运动器官说:“知道了,我去拍打蚊子”。在这个扮演模型的活动中,使学生经历用模型解释现象的基本过程,对人脑的工作流程有了一个清晰和完整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制作模型

让学生学会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乐于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我们科学的教学目的之一。如在教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神奇的机械》单元时,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有关机械的简单作用和部件构造,知道利用一些机械能够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并对一些常见的机械,如:杠杆、斜面、轮轴、滑轮和一些传动装置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他们的热情越来越高,探究欲望也越来越强烈,迫切想能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于是在单元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安排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利用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制作、加工和组合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动手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如何利用这些机械。在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趁势进行“才艺大比拼”,让学生尽情展示自我的才智,加深学生对机械知识的理解。

四、模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