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会计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项目化课程;课程设计

笔者所在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采取“职业素质—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人文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会计业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使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性,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技术能力。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也是财经类其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围绕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内容,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随着我国会计改革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其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按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国家政策层面对职业技能教育的要求、社会及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和职业教育自身对职业技能培养的定位及其目标,我们对本课程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思考,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践,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1.课程设计理念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专业会计有一定认知,使学生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思想素养和专业素质,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好专业会计奠定基础。然而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甚至语言表述与以往学习过的课程迥异,尤其接触社会甚少的学生,对企业的运作、经营活动更是缺乏认识,从而导致学习困难入门难。

为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整个课程设计以突出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契机,以感性直观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重点突出和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将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通过实训转化为实际的会计核算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突出高职学生“重实践,强技能”的特色。因此, 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会计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2.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座谈、毕业生跟踪服务等调查的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要求,同时邀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及行业领导与课程组教师共同探讨会计工作的特性及培养会计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论+实训”的课程模式和“岗证课”三位一体的“双互、双层、双证”的教学体系:

(1)理论+实训的“1+1”课程模式,即在开设理论课的同时,同步开设实训课,在理论教学中边讲边练。理论与实训课的比例大致为1:1,所以成为“1+1”课程模式。

(2)“岗证课”三位一体,将岗位能力需求、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实现理论-实际-应用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3)“双互”体系,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结合、基本理论模块和基本技能模块互相融合的课程模式。“双层”体系,是指专项训练与综合实训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第一层次,在“理论+实训”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完成各项专项技能的训练;第二层次,理论课程学完后,集中进行会计综合实训。“双证”体系: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双证即毕业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教学内容采用模块教学,其模块结构包括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选用模块。其中:

(1)理论教学模块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方法、基本经济业务处理三个模块。

(2)实践教学模块包括相关的单项基础实训和集中的模拟实训。

(3)选用模块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有关可以自学和了解的内容做出选择,课堂上不具体讲授。如会计的发展史、会计法规、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与组织等。

在实训教学方案设计上,注重实施“三阶双轨、培养三能力”的实训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经过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个阶段,结合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会计电算化能力训练同步进行的三阶双轨模式;培养学生“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应用”三方面的会计专业能力。

3.教学内容设计

3.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选用模块构建,其知识模块内容是互相交叉渗透的。

选用模块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有关可以自学和了解的内容做出选择,课堂上不具体讲授。如会计的发展史、会计法规、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与组织等。

3.2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4.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空洞无物、满堂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是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目的。

4.1兴趣教学法

对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消磨智慧的“苦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直观图形情境,使学生对概念理解得更深刻;创设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会计的信念。风趣、通俗、幽默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会计的专业术语及难懂的会计理论。

4.2互动式教学法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推广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说课相结合,加强课堂讨论,采用互动教学及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充分参与,以提高其交流技巧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4.3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5.课程考核设计

考核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评价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按照课程的功能模块,将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具体方案是:

5.1理论考核

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以此作为理论考核成绩。

5.2技能考核内容

5.2.1平时考核内容

以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学习态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为主要内容,以教师平时记载为考核依据。

5.2.2分项目实训考核

即以理论教学中辅以的各实训项目作为考核内容

5.2.3综合实训考核

根据本课程所学内容,以某个小型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例(资料由任课教师提供),完成一个会计核算流程。

5.2.4书写实训报告

【参考文献】

会计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会计综合实训;教学设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129

1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现状

面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在课程设计方面不再单单只开设理论课程,更加强调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于是实践课时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逐渐增加。综合来看会计专业的实训课程大多分为两类:手工做账和电算化操作。前者是根据某企业一个时间段内的业务手工完成从记账凭证到账簿、报表一整套手工资料;后者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操作完成总账、固定资产和报表制作。这样的实训课程能够很好地对财务部门内部工作进行模拟,有助于学生对账务处理程序的把握,但是仍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学生缺乏对整个企业业务流程的了解,原始单据的来龙去脉学生不会去思考,例如增值税发票做账联从何而来、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单据如何传递,缺少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学生只会根据题目来做账,这是不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情况的;二是所有学生都是单独或者几人合作完成同样的一套账,答案统一,缺乏仿真和创新性,不利于锻炼学生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

2VBSE平台在实践教学中的意义

VBSE(Virtual Business Social Environment)即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是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把企业搬进校园”的理念研发的一种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平台,该平台真实还原商业社会的实际情况,以制造企业为核心,设置上下游企业的供应商、客户,并且设有银行、工商局、税务局等企业,通过对典型单位、部门和岗位的模拟,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身临其境地“工作”,综合锻炼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1VBSE完整展现企业工作环境,增加实践教学的仿真性

传统的会计实训课程仅仅考虑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对于企业其他部门的业务情况不做了解,忽略了企业整体的运作流程,造成毕业后实际工作与大学教育的脱节。VBSE平整地塑造了一个角色丰富的商业社会环境,涉及核心制造企业、供应商、客户、银行、税务局、工商局、社保局、会计师事务所和服务公司,把制造企业划分为7个部门18个岗位。除此之外,平台还配套了相应的办公配置、教学用具,例如单位印章、胸牌,各式业务单据就达一百多种,高度模拟真实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能更好地进入自己的角色,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增加实训课程的效果。

22VBSE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VBSE实训课堂上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身份开始向引导师转变,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这样的转变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吸引学生兴趣。整个课堂教学更趋向于职场上班模式,学生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通过团队对抗的方式形成竞争氛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各项业务,最终形成经营成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性。

23VBSE对知识进行多角度融合,利于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VBSE平台所授课程并不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而是对以往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跨专业融合,包括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经管类众多学科知识,一般开设在高年级,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经管类理论知识之后进行实训操作。就会计学专业而言财务部门是重点,但是实际工作中还需要与其他部门沟通协作,因此多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十分必要,例如企业招聘工作和员工应聘技巧的练习、生产计划的制订、合同的拟定等,都是日常工作中必须学会的技能,在实践课程中融入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是一项改革创新。

3基于VBSE平台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利用VBSE平台开设这样一门综合实训课程需要做系统设计,包括课程理念设计、课程具体内容、教学方法等。

31课程理念和目标的界定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必须考虑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点,以VBSE平台为基础,会计学专业在进行综合实训课程设计时坚持与企业联合育人的理念,分析企业不同职业岗位及其要求,针对这些职位岗位分解任务流程,做到有针对性地培养,使学生从行动中学会认知,在对抗中学会思考、在实践中学会协作,学生在“学”与“做”之间从知识、素质、心理等方面发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最终达到“专业理论+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四合一的课程目标。

32课程模块与项目设置

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以下5个模块和19个项目,如下表所示。

33教学方法革新――“三步法”

第一步:角色扮演法。通过情景模拟,根据不同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位,各司其职,培养团队责任感与职业成就感。

第二步:经营分析法。学生完成各个项目的过程其实就是经营所在公司的过程,需要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集思广益,分析每个任务流程,考虑各项财罩副辏精益求精。

第三步:咨询顾问法。教师向引导师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退出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鼓励的作用,学生可以用咨询的方式向教师求教,同时鼓励团队之间互相解答、共同探讨,营造良好的进步氛围。

34考核方法转变――“过程考核”

实训课程不再拘泥于以往试卷考核的方式,需要更加注重过程考核,根据学生在每个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加权计算得出分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在实训过程的热情。

4结论

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这一实战模拟平台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企业需求相对接,真正实现了校企联合育人的目标,对于高校深化会计实训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性意义,借助于这一平台,开设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高校可以对整个课程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使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做到毕业就上岗,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青,薛永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综合实训中的会计模拟探索[J].河北企业,2016(2):98-100

会计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31-04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形成较为真实的场景感,把自己放在体验者的位置感受知识。情境教学法非常适合会计专业使用,其原因是会计初学者应该把自己放在企业中,作为各项经济业务的亲历者,以会计人员的视角观看企业的经济业务,而事实是:会计专业初学者常常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以第三者的视角观看企业的经济业务,这种做法导致学生会计主体不明确,入门需要很长的适应期。近年来,受到职业教育的普遍关注,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项目教学具有目标性强,任务连续、形成显性情境成果等特点,这种方法一般不应用于会计教学中,因为会计教学中难以形成显性情境成果。笔者在会计情境教学中尝试选择把二者结合运用,即:先创设企业情境,让学生作为企业员工参与企业运行,避免学生将自己定位为旁观者,明确会计主体;然后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情境教学,用明确的任务驱动学生环环相扣完成情境操作;最后学生在企业运行中填写的各种单据形成会计的核算资料,学生对这些会计核算资料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形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种情境设计将《基础会计》中的主要经济业务全部贯穿起来,形成连续核算,同时将《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主要内容贯穿起来,让学生明确看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在仿真企业经济业务中、真实财务核算环境中,完成真实会计核算,掌握并理解会计核算原理,初步形成会计思维。

一、《基础会计》课程目标分析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第一门课,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把握专业技术,具备履行会计岗位的工作能力,引导学生认同职业角色。纵观课程的四个任务,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认同职业角色是本课程的重中之重,应摆在首要位置。学生在学习中逐渐认同会计这个职业角色,学习动力就会内化,课程的其他三个任务自然水到渠成。反之,如果学生没有认同职业,坐在课堂上心猿意马,课程的其他三项任务也很难达成。那么如何让学生认同职业角色呢?笔者认为:学生学会,学得有趣,学得有收获,学得很明白,最终学生感觉凭自己的能力可以驾驭这个职业,就是学生认同职业角色的过程和落脚点。

二、情境教学设计思路

《基础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将教学内容与会计岗位职业情境交融,在教学中设计精炼的企业情境,让学生在企业情境中学习知识,在企业会计岗位中运用专业知识,逐渐适应会计工作和岗位情境,学会在企业会计岗位上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能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学会运用专业知识,巩固职业认同感,树立胜任会计工作的信心。

笔者根据这一思路,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会计情境项目,将企业经营过程嵌入课程中,模拟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环节,创设企业情境开展会计项目教学,让学生作为企业中的一名员工,一边学习会计知识,一边在模拟企业情境中开展工作,运用专业知识,理解企业传递信息载体――原始凭证背后代表的经济意义,理解“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的运动”这句话的实质意义。

三、情境教学设计原则

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贯穿了企业资金运转的全过程,对这三个环节知识点的把握是《基础会计》课程的核心内容。笔者按照企业资金运动轨迹设计会计情境项目,设置一个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运动的轨迹,学习用会计的语言描述企业物流、资金流的运行。在项目教学设计中,遵循简洁的原则,不追求各个环节面面俱到。经济业务过分复杂,让学生陷入细节中,被纷繁的旁枝末节拖累,反而看不到企业运行的主线。本文中的项目教学设计重在教会学生会计思维的视角和方法,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不是某个具体的经济业务。

四、情境教学框架设计

笔者依据企业供、产、销运行线路,采用模拟企业经营的思路,设计了三个典型业务项目,各情境项目的教学目标及设计如表1所示。三个情境教学设计任务分解如下:

任务一:采购员的一天

任务目标:学生在采购业务情境下履行采购申请,采购付款,材料入库三个流程。

任务角色:教师扮演供货商和总经理,学生3人一组,分别扮演采购员、会计、仓管员。

脚本设计:采购员小李接到生产部的采购通知单,生产部张部长需要一批汽车零件。采购部多方联系比较后,认为红海有限公司的汽车零件物美价廉,决定去红海公司进货。

活动一:小李填写了一份进货申请单,这批材料一共需要支付117 000元。其中材料价款100 000元,材料增值税17 000元。

活动二:小李找总经理签字。

活动三:小李来到财务部,会计开出转账支票。(会计练习转账支票的填写、传递)

活动四:小李来到红海公司,受到销售部经理热情的接待,小李顺利采购到汽车零件,交付了货款,取得了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采购员练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填写和联次传递)

会计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设计这一中心问题,即要贯彻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网络课程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的网络教育模式,提高教师、学生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中开展教学实践的能力,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双提高。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企业会计 教学设计

一、高职院校建筑企业会计网络课程研究意义

网络环境的发展与完善,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其中网络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无论是从手段和形式上,还是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上,都具有许多优越性,突出表现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所提供的巨大信息容量等方面。这势必会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单方面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替代,教学方法也将朝着网络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方向发展,这些都给传统会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生机。

1.高职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性质要求与教学模式。建筑企业会计课程不仅是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自2007年以来,我们按照浙江省教育厅精品课程建设的规范和要求,设计开发了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探索该课程基于网络环境下“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施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教师、学生适应网络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能力,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高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建筑企业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建筑企业会计是会计行业中较为特殊的一个领域。他不同于工业会计、商业会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筑企业会计实行公司委派制。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这种核算形式有利于资金、劳动力、生产工具等生产要素的合理调配,避免了机构的臃肿,又能使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各级施工单位管理的积极性,加强现场管理和会计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独特,要求单独计算每项工程的成本。由于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生产的单件性特点,每件产品的大小、规格、设计千差万别,每项工程的开工日期、竣工日期、施工工期长短等也交错参差,因此,遵循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必须按每项工程从开工至竣工分别归集生产成本,并充分估计售后服务的复杂性,便于将每项工程的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收入进行对比分析、考核和控制。

第三,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独特。由于建筑产品具有建设周期长、造价高等特点,占用资金量大,有时还需要垫支工程款,因而建筑产品除特殊约定以外,一般都是按已完工程量,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分次收取和结算工程价款,在竣工后再作竣工决算。同时,由于施工周期长,建筑企业一般每月要根据工程的完工进度,按完工百分比法分别计算和确认各期的结算收入和工程施工费用,以确定各期的经营成果。

由于建筑企业会计的特殊性,网络环境下的“建筑企业会计”的教学资料和技术建设内容不同于常见的财务会计网络环境课程建设,因此,这一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发研究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和领先性。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目的实现过程的预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前导和定向的功能,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网络课程开发建设的好坏。建筑企业会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总体上要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以学生为主体,并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分化执行中的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设计的目标。首先,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设计突出以“学”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次,本课程是应用于高职课程教学的,所以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上岗后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总之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的网络教育模式,鼓励个人强项智能的充分发展。

2.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作为高职网络建筑企业会计课程,其教学设计应把“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作为设计导向,通过对网络媒体和网络课程特点的分析,对本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设计成果如下:(1)教学目标的设计:建筑企业会计网络课程是培养高职人才的教学课程,不是培养研究、设计型人才,反映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就要求从“知识目标”转变到“能力目标”上来。本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设置体现“五会”,即会建账,会填凭证,会登账,会编报告,会整理档案,学生以“五会”目标作为衡量其是否具备建筑企业会计职业能力以及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2)教学内容的设计:建筑企业会计课程内容不再是传统的直线式组织教科书,而是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针对高职建筑经济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设置不同的学习模块,使学生能够按照各自的需求选择知识模块进行学习,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知识结构,以满足他们不同的能力需求。(3)教学策略的设计:学生的学习风格互不相同,课程内容的认知层次也深浅不一,建筑企业会计网络课程需要研发出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教与学指导策略(主要针对教师和辅导者)等。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增进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清醒认识、对学习方法的灵活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自主调控。(4)教学评价的设计:除了上述各方面内容的设计以外,合理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也是本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评价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对学生参与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给予积极有效的评价,可以鼓励或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做出进一步的学习设计、指导和建议;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修正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转贴于

三、网络环境下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环境教学的特点和教学设计的内容,我们探索研究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主题选择—小组分工—任务完成—展示与评价”自主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以网络资源为支撑,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建筑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规律和方法。

1.“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自主协作学习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适用高职建筑经济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项技能模块内容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创设,利用网络资源导入案例,提出专项技能的任务;第二环节: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第三环节:学生小组结合案例进行操作,分析讨论形成成果,上传到评论区;第四环节: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评价操作成果;第五环节:教师归纳总结知识点、专项技能的操作方法;第六环节:作业布置,在线测试;第七环节:教师观察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在第一和第二这两个环节之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选择是否设置教师重点讲授环节;第二环节学生可浏览教学网站上的文字教案、课件、资源网站的资源、学生作品等素材;第三环节教师重点观察讨论中反映出的学生理解性的错误与不足,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第四环节教师针对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培养学生具备建筑企业会计专项实务操作能力;第七环节教师观察在线测试结果,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

2.“主题选择—小组分工—任务完成—展示与评价”自主协作学习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适用高职建筑经济管理的综合技能实训模块内容课堂教学。包括以下六个环节:第一环节:综合技能实训主题介绍,操作方法指导;第二环节:小组选题,操作方案设计、分工;第三环节:利用网络资源分组操作,完成综合实训任务;第四环节:操作成果上传展示;第五环节:学生自我评价。第六环节:教师评价总结。其中,第一环节将综合技能实训模块的课题内容介绍给学生,供学生选择;第二环节小组可在老师提供的课题中选择,也可以依据教师的指导自选另外课题;第三环节学生角色分工操作,教师全程跟踪观察,及时指导;第五环节各小组成员预评价,课堂评价时,小组发言人简单介绍综合技能实训成果,接受指导老师、其他组同学提问、质疑和评价。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采取组织、启发、引导等教学策略,旨在着重体现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扮演好课程专家、资源引导者和任务咨询者等多种角色。据此完善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建筑企业会计自主协作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

四、网络环境下建筑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我院建筑企业会计的网络课程建设曾获得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教师软件评比二等奖,网络资源库的建立为网络教学提供了资源保证,网络课程从其教学设计角度来讲,已经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教学目标,为“以网络资源为支撑,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做出了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实践尝试,取得的具体实际效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进度提出问题、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各取所需,真正实现了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2.提高教学效率。网络课程通过各种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媒体素材综合、灵活地运用,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活动更灵活、教学评价更及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会计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课程建设,总体构想是,课程建设广博化、实务化、动态化;具体改革分三步,即注重课程开发,做好课程设计,优化课程结构。人类正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传统的适应工业经济时代需要的会计教育模式正面临着外部环境巨大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会计教育与过去相比,明显滞后,无法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我们在会计教育实践性教学目标、思维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供同仁参考。

一、实践性教学目标实践性教学目标,从学的方面来看,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个体性和互动性。学生尽管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性教学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主体性来讲,实践性教学是为强化理论教学内容而设置的,实践性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的环境,一个让学生亲手设计的场所,在这里,可以使学生对第一课堂所学的内容有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可以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新思维,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个体性来讲,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能力,能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早期参加教师的调研工作。就互动性来讲,实践性教学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沟通起来,赋予教材以广阔的现实背景,及时将社会信息和学生日常生活信息加工成教学内容,丰富、补充现有教材,特别是将现代科技信息和重大时事有机地融入知识系统之中,提高教材的“开放度”,沟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成果,互相渗透与补充,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创设师生之间多向互动为主的教学情境,克服了单向交换,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愉快体验、互相合作与创造的过程。

从教的方面来看,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技能知识。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导趣、导向、导疑、导法、导馈五个方面。导趣,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兴趣;导向,即揭示实验目标、引导方向;导疑,即通过实验激发疑问、引发思维;导法,即指导学习实验操作方法、授以技能;导馈,即课间观察检查实验结果、及时反馈、予以纠正。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组合。由于实践性教学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要求会计教育工作者随时跟踪会计市场就业结构的变化,不断完善实践性教学,使会计教育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中顺势而为,占据主动。

二、实践性教学思维方式据有关调查及本人的观察与体验,传统的会计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忽略实践性教学环节,整个教育过程沿用的是简单的、直线的、单因素的机械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这种教学思维方式只限于教材内容,往往只注重讲授技能的正面操作处理与直接结果,完全忽略了其负面效应与间接影响的讲授;第二,这种教学思维方式只注重结果,忽略方法、技能的形成背景与过程;第三,这种教学思维方式,只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技能操作的方法,忽略方法的原理与运用背景。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创造性,走上工作岗位后,只能解决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问题,遇到新问题就不知所措。而作为会计教育,其内容、方法的时效性都很强,复杂性与变化性表现也相当突出,客观上要求培养的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做,更重要的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实践性思维方式。

1.实践性教学思维方式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实践性教学,始终贯彻系统论的基本思维,将与特定技能操作问题有关的方方面面层层展开,进行深入的挖掘,避免“就技能论技能”、“就问题论问题”的单因素思维局限。给学生提供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一种同时从逻辑上、整体上、时间上综合分析问题的思路,也就是展示某项技能、某个特定问题的关系图,必要时,还应教会学生找出关系后面的关系。例如,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对利润事项的讲授,从逻辑方面展开,它与收入、成本、税金等计量因素有直接关联;从整体角度观察,宏观与微观的经济政策、市场随机因素与或有事项、计量的与非计量的事项、同行业的发展动态等因素对其有重大影响;从时间发展过程分析,任意时期的利润与其前后期的利润都有必然的联系。这些关系是与利润有关的最基本的关系,在基本关系的背后,还有许多出更深层次的关系,比如,影响利润的收入因素与销量、销价等有关,而销量又与产品质量、销售策略等有关,等等。

2.实践性教学思维方式是一种动态性的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决定了在会计教育实践性教学中,应始终贯彻不断变革的动态思维,注重其社会生产背景的讲授,紧跟市场环境的变化实施教学。要求学生不受现有职业技能的限制,学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设想,并且尝试着从这些问题和设想中引出理想的境界。例如,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关于权责发生制问题的讲授,可以同时从问题正向变动、反向变动、关联变动等若干角度运用动态思维。从正向变动角度考虑,尽管我国目前会计准则规定使用这种基础,但是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有可能改用收付实现制。从反向变动角度考虑,这种会计处理基础与客观实际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这种会计处理基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按实际成本计价,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价变动相当频繁,且与实际成本有很大差别,因此,采用这种基础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大多数是过时了的信息,满足不了企业投资各方的需要。从关联变动角度考虑,这种基础与国家的经济背景,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密切相关。在计划经济时代,市场价格变动不大,按照这种基础提供的会计资料能反映客观实际,基本上能满足企业相关各方的需要。而在市场经济时代,这种处理基础就显得有些不适应。

3.实践性思维方式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开放性思维是相对封闭性而言的,思考问题时,封闭性思维习惯于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中寻求自以为是的方案,并且更乐于驾轻就熟,接受过去所谓成功的办法。运用开放性思维思考问题,是把实践对象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来考虑,注重研究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认识实践对象及其发展规律。职业技能与市场环境息息相关,在网络时代,迫切需要运用开放性思维构建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在实践性教学中,思维的开放,首先是指对客观实际的开放,也就是思维要跟上客观实际的发展和变化,当事物向前发展了,不固守原有的认识结论,而要进行新的认识,以市场对会计技能的需要为核心展开教学;其次,是指对各种理论、观点的开放,了解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吸收、借鉴其合理的因素和成分。这样,思维的发散性才能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发挥,实践性教学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实践性思维方式是一种液化性的思维方式液化性思维是指无固定形态,能以柔性来紧贴现实的硬性,随形就势,富于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灵活度偏小的刚性思维,思维过分定型化和凝固化,液化思维倡导变通。由于网络环境下,社会生产职业变动频繁、不确定性强、科技含量比重大,为了及时捕捉这些信息,使实践性教学更贴近实际,必须学会液化思维。

5.实践性思维方式是一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知识创新周期的加快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就业结构,在以变应变的心态下,人们更多地从未来目标出发考虑当前的各种问题,面向未来已成为人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特点,这就是前瞻性思维,运用这种思维考虑问题,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围绕人的需要设计职业,针对设计的职业展开实践性教学,注重可能实现的未来,而不仅仅囿于现在已有的现实。从实践性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市场就业结构对于实践性教学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实践性教学应从未来会计职业对学生的要求着眼,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会计职业岗位的需要。

三、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多年来,我国的会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市场的需求相差较远,教育界与实务界严重脱离,实践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凭自己的感觉来进行课程建设,妨碍了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此,本人在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总体课程建设缺乏科学性。一方面课程之间存在重复现象,另一方面,市场急需的会计技能课程欠缺,基础技能课程过于单薄,运用范围窄小,不利于学生会计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二是课程建设内容缺乏灵活性。注重操作技能与步骤,忽略基本原理,大体处于技能+说明状态。技能知识内容陈旧滞后,与市场实际需要脱节,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脱节。三是课程设置缺乏适应性。教学中选用课程的随意性很大,往往是老师想教什么课就开设什么课,而不是根据市场需要的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

(二)实践性教育课程建设改革的目标与构想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改革的目标是努力实现从纯技能操作课程向素质教育课程转变。素质教育课程注重的是学员技能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及其综合运用性,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操作规程与要求。为了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体现实践性教学重原理、重运用、重素质的要求,应注意理论与操作知识的兼容及各种相关技能间的合理交叉与渗透,加大基本原理与技能相关知识的课程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解、分析、适应能力和信息沟通、技能操作技巧,提高综合素质。具体构想包括课程改革原则以及程序与内容两个方面。

1.实践性教学课程改革的原则总的来讲,实践性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建设广博化、实务化、动态化。广博化要求课程建设涵盖面宽,系统性强,课程设计时应注意相关技能课程之间的结合,避免重复、脱节;课程建设要将某项技能需要掌握的知识、方法、途径、组织实施的方式,以及测试评价纳入一个系统进行全面地思考。实务化要求课程建设直观性好、操作性强,一方面,应大量增加会计技能有效利用的案例、实验、报告、经验等,将课程内容与当代社会实践沟通起来,赋予课程以广阔的市场现实背景,提高课程的开放度。另一方面,应打破以传统学科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建立以会计岗位群的职责任务、技术技能分析运用、预测市场需求等为依据的课程设计思想,把会计界的现实需求与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动态化要求课程建设灵活性好、及时性强,一方面应明确某个特定时期、某一门技能课程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和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应注意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并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不断修改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使课程建设基本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实践性教学课程改革的程序与内容首先,应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分析,课程建设、课程开发要从社会生产发展目标出发,广泛展开对会计市场职业特征、职业岗位群具体工作任务、专项能力的分析,为搞好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奠定基调。其次,做好课程分析设计工作,一方面,根据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改革的总体目标,把已经具体化的社会需求的知识、技术、技能列出相应的模块,划分理论与实践环节,确定逻辑顺序。另一方面,根据模块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践性教学方式方法,确定选编教材、有关参考资料、实验所需的设施与设备、考核测试标准与方法等。第三,优化课程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中较优的课程结构应包括现代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技能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技能实务运用、专业技能研究开发课程四类课程群体。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