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原理力的分析

机械原理力的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原理力的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原理力的分析

机械原理力的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基于动能的机械设计节能方法证明

人们以往对系统动能变化率对输入功率的影响研究,主要对机器工作过程中经过“起动-工作(匀速)-减速”3个阶段中的第1和第3阶段进行分析。虽然也对不匀速的第2阶段进行分析研究,但主要是针对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如何调节,为提高使用寿命、工作精度进行研究,很少涉及到功率问题。所以,还应对系统动能的变化率对输入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机器系统结构复杂,在其内部所有运动件均按设计要求作各自的运动(平动、转动和平面运动等),故该系统动能T可表示为:

(1)

式中:Ici为转动惯量;ωi为角速度;mi为质量;vci为速度。

对式(1)求导,可得系统动能变化率为:

(2)

式中:εi为角加速度;αci为加速度。分析式(1)可得出如下结论:

短时间内,系统动能在最大范围内变化,或系统动能在制动过程中没有得到回收或转换而白白浪费等,均是系统动能变化率引起输入的功率较高和能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若系统动能为常量,则系统动能的变化率所需输入的功率为0,与速度的大小无关。

为了便于分析,将系统动能表示为由多个用周期函数表示的动能的叠加组合,计算式为:

(3)

则系统动能变化率又可表示为

(4)

式中:ω为基频;b0为待定常数;t为时间;Bji为幅值;φjib为相位角。

分析可得如下结论:系统动能的变化率的大小取决于系统动能变化的最大幅值B和变化时间t,在相同时间内最大幅值B越小,则系统动能的变化率越小;系统动能变化的最大幅值由机器内各部件的动能的初相位决定;当系统动能的变化率呈周期性变化,在设计时既要满足提高使用寿命、工作精度,还要达到节能要求,此时,可配置一个相同系统动能的变化率呈周期性变化机构,2个系统动能的初相位相差π角度。

综上所述,归纳如下:①引起系统动能变化率较高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为,短时间内系统动能在最大范围内变化;②系统动能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没有得到回收或转换。基于动能的机械设计节能方法,在设计机械系统时,只要使系统的动能为常量,或在最小范围内变化;若机器系统动能的变化率呈周期性变化,还可再设计一个与原周期变化相同的机构,使2个系统动能的初相位相差π角度;对于制动频繁的机器或工作装置,应设计一套将能量(动能、势能)储存或转换系统;则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输入的功率将会降低和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系统的动能为常量和在最小范围内变化的必充条件是,各动能2个相邻的初始相位角的之差为π或在π附近。

2、降低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NSF措施的论证

机器在工作过程中的输出力,针对不同的工作对象便以不同的形式表示,如车辆的输出力,包括行驶阻力、坡道阻力、惯性阻力等;刨床的输出力为刨刀的削力;振动机械的输出力还包括激振力;液压机械的输出力为推力或扭矩(与油压和流量有关)等。由此分析可得出,机器输出力是由不同形式的力组成的。

除了重力外,其他输出力在少数情况为常量,在多数工作状态为变量,若将其中某一输出力Fsi与其速度vsi的乘积可表示为某输出力消耗功率NSFi,或将其输出扭矩Msi与其角速度ωsi的乘积可表示为某输出力消耗功率NSF。则输出力消耗功率NSF可表示为:

(5)

根据机器检测的数据结果,式(5)中每个输出力Fsi、Msi的工作速度,仍然以周期性的变化显示。根据周期函数的性质,周期函数无论是与常数还是其他任意函数的乘积,其结果为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2种。所以机器系统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NSF可以看作为多个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的合成。现将其以多个周期函数合成表示为:

(6)

式中:ω为基频;c0为待定常数;Cji为幅值;φjic为相位角。

分析结果可得:以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表示的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所需匹配的平均功率较大;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的变化与每个输出力Fsi、Msi和其工作速度vsi、ωsi有关;当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则每个输出力Fsi、Msi或系统动能必然在较大范围内变化。若要将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降低,则以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表示的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应在较小范围内变化,其充分必要条件是每个输出力Fsi、Msi的工作速度vsi、ωsi的乘积所表示的周期函数或非周期函数的相位应相差π。

综上所述,归纳如下:①引起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较高的原因为,短时间内输出力Fsi、Msi或系统动能在最大范围内变化;②降低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NSF的措施,在设计机械系统时,只要使以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表示的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应在较小范围内变化,则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输入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将会降低;在最小范围内变化的充要条件是每个周期函数相邻的初始相位角之差为π或在πrad附近;针对某输出力和工作速度的乘积所表示的周期函数就是机器系统的周期函数,还想取得更佳的节能效果,应再附加一个相同周期函数机构,2个相同周期函数机构初相位应相差π。

3、降低无用功率NR措施的论证

机器在将能量传送到工作装置和作用,并与工作对象(或介质)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摩擦发热、发声、以及弹性、塑性变形等,要损耗掉一部分功率,即无用功率。虽然其量与机器的传动方式、制造精度、条件等有关,但对损耗功率的发声、弹性、塑性变形现象进行动力学分析,可知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件运动过程中的惯性作用使其受力不均匀、变化较大。从能量分析可得出,部件受力不均匀、变化较大的原因是,系统的动能或势能在较大范围内变化。

动摩擦因数不仅与接触物体的材料和表面有关,而且与接触物体间相对滑动的速度大小有关,动摩擦因数随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若系统的动能或势能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即使部件的接触表面的摩擦因数不变,但接触表面的正压力则呈周期变化,所以摩擦力与摩擦力损耗功率呈周期变化。同时鉴于机器发声、弹性变形也基本都是周期性的,故无用功率NR可用周期函数表示为:

(7)

式中:ω为基频;d0为待定常数;t为时间;Dji为幅值;φj为相位角。

分析以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表示的无用功率,可得:当以周期函数表示的无用功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所需匹配的平均功率较大;当无用功率的变化主要与每个无用输出力Fsi、Msi的工作速度vsi、ωsi有关,若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则无用输出力Fsi、Msi或系统动能必然在较大范围内变化。

引起无用功率较高的原因是,短时间内以周期函数表示的无用功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降低无用功率NR措施:在设计机械系统时,只要使以周期函数表示的无用功率在较小范围内变化,则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输入无用功率将会降低。

4、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的归纳整理

将基于动能的机械设计节能方法,降低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的措施,降低无用功率的措施归纳为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在设计机械系统时,只要使系统动能为常量,或使其能量在最小范围内变化;只要使以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表示的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无用功率在较小范围内变化;调整系统动能变化率、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无用功率3个函数初相位,使输入功率函数幅值在最小范围内变化;若机器或工作装置使输入功率函数幅值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应再配置一个与输入功率相同周期函数的工作装置,使新的合成输入功率函数幅值在较小范围内变化,或直接配置一套能量储存或转换系统;则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输入功率将会降低,系统能量将得到充分利用。

结束语

总之,在机械设计中,遵循节能的基本原理,将其应用到其中,才能够真正的促进我国机械设计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保证我国机械制造业在技术上不断获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机械原理力的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设备;机械可靠性;可靠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85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机械设备的可靠性现状

我国机械工业底子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大型成套设备和精密自动化设备不能自行设计制造。产品可靠性差、能耗高,有效寿命多数只相当先进国家相应产品的1/3~1/2。万元产值的能耗及钢材消耗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我国1988年机电产品出口额仅占世界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0.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机械工业的进步。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出口额不断增大。但困扰我国机械产品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产品的可靠性差。主要表现:目前国民经济和产业化所需装备近2/3依赖进口;机械制造业典型产品的技术来源57%依靠国外;仪表、气液元件、低压电器等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低于国外同类产品一至两个数量级;拖拉机和工程机械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是国外的1/2~1/3,甚至1/10;国产越野车的无故障里程在380~800km,而进口车却为28 000km;国产仪表和日本仪表在同样工作条件下,故障率是9:1。诸多类似的事例导致用户提出“宁愿牺牲先进性,也要保证可靠性”的要求,许多用户抱怨国产机电产品是买得起,修不起。由于可靠性问题,加剧了机电产品出口出不去,进口挡不住的局面。可靠性严重制约了我国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到我国机械工业的声誉。

二、可靠性设计理论的基本任务

可靠性设计理论的基本任务,是在可靠性物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可靠性试验及可靠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可供实际设计计算用的物理数学模型和方法,以便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能规定其可靠性指标,或估计、预测机器及其主要零、部件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的工作能力状态或寿命,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所需要的可靠度。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是以应力-强度分布干涉理论为基础的。

三、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原理分析

可靠性是一门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广泛,是一门综合了系统工程、管理工程、价值工程、人机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产品检测技术以及概率、统计、运筹、物理等多种学科成果的应用科学。可靠度也叫可靠性,指的是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它包括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当以概率来度量时,称可靠度。

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产品的可靠度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对产品而言,可靠度越高就越好。可靠度高的产品,可以长时间工作;从专业术语上来说,就是产品的可靠度高,产品就可以无障碍工作的时间就越长。

机械结构的可靠性仿真算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大致分为两类:解析方法和抽样方法。解析方法通过寻找和优化设计验算点计算功能函数的可靠指标,进一步计算机构的失效概率。解析方法主要包括:一次二阶矩法、二次二阶矩法、响应面法等;抽样方法通过随机变量的抽样计算结构的失效概率,抽样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蒙特卡洛法、半径重要度抽样、自适应重要度抽样等。

在确定功能函数的基础上,多次调整不同的变量分布类型、变量的统计特征,选择不同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可以是零件的可靠度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整个组件级、系统级的可靠度。对于同一系统进行不同情况的可靠度分析,可以得到系统可靠性的提升,满足设计的要求。

可靠度函数可用关于时间t的函数表示,可表示为R(t)=p(T>t),其中,t为规定的时间,T表示产品的寿命。由可靠度的定义可知,R(t)描述了产品在(0,t)时间内安好的概率,且R(0)=1,R(+∞)=0。下面是一些可靠性常用的分布:

指数分布:浴盒曲线对应的指数分布为F(t)=1-e- t;如何得到这一分布?

设产品在t时间内总的失效率F(t),则:

在t时刻产品的存活率R(t)=1-F(t);

在t时刻的失效为t时间的是效率的导数、即f(t)/F’(t);

在t时刻的失效率为t时刻的失效比t时刻的存活率,即f(t)/R(t)。

根据浴盆曲线,当产品在稳定失效阶段时任意时刻的失效率为λ。

综上,即得到等式:λ=f(t)/R(t)/(1-F(t));

解此微分方程得到一个特解:F(t)=1-e-t;

所以R(t)e-t,这就是指数分布:

威布尔分布:与指数分布相比,只是变量λ不一样。威布尔分布的F(t)=e^(-t/a)^b;当b=1时,F(t)=e^(-t/a)^b,这也就是指数分布;从威布尔分布来看看其他参数;

R(t)=1-F(t)=e^(-t/a)^b;

F(t)=F(t)=(b/t)*(t/a)^b*e^(-t/a)^b;

失效率=f(t)=F(t)/R(t)=(b/t)*(t/a)^b;

对数正态分布:顾名思义,说明产品在t时间内的失效率与t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也就是说F(t)与ln(t)成正态分布。标准表达式为:F(t)=Φ((lnt-ln(T50))/δ);

根据各种分布,都可以方便地求出产品MTBF。

要求出的MTBF就必须找到样品的失效时间,这样我们必须取出一定的样品做特定的测试、记录样品的失效时间,然后计算产品的MTBF。

有时候,我们常基于概念进行可靠性设计与分析。于是就涉及到了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分布类型选择

机械产品可靠性定量分析理论根据产品基本变量存在随机分散特性,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计算机械产品在使用期内满足规定功能的概率。一般情况下,影响产品可靠性因素有所承受的外载荷、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材料的物理特性、工艺方法和使用环境等。

随机变量统计特性参数选择

一般来讲,各类型统计变量的统计特性参数选择都应来源于试验数据,但是存在一些共性;泊松比的离散程度较小,其变异系数仅为0.01~0.03左右,机械零部件寿命的变异系数均是小于1的数值,使用指数分布描述机械零部件的寿命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对于产品整机寿命,在第一次大修前的变异系数较小,而经过大修后的整机,其寿命的变异系数加大;原来材料的机械强度是接卸设计的基础,一般原材料机械强度的变异系数屈指都比较小。

故障树分析法(FTA)能形象的显示出产生系统故障的外在与内在原因以及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为设计、管理、维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形象的的基础资料。这对提高产品的可靠度与改进产品设计都是很有帮助的。对于简单故障树,可以用直观的方法,即按照故障树结构及逻辑的性质求最小割集。但对于复杂故障树就要利用系统的方法求最小割集。

故障树中各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影响程度不同。从故障树结构分析,个基本事件的重要度或嘉定个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相等,分析个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发生的影响程度,叫结构重要度。结构重要度分析是分析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的影响程度,为改进系统安排全性提供信息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本文在回顾机械产品可靠性定性分析和定量设计分析方法后,探讨了一些简单的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分析的方法,明确了设计分析方法流程,并提出了基于可靠性产品的参数设计方法,为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对零件进行可靠性设计分析,并且对零件的具体参数实施基于可靠性的参数设计,为可靠性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ANSYS10.0有限元分析自学手册》 邓凡平.人民有点出版社。

机械原理力的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起重机械 事故原因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H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016-02

文章根据起重机械实际作业的情况,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1 起重机械事故

1.1 失落事故

起重机械作业过程中,吊载吊具或者其他重物在空中坠落会威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这类事故称为失落事故。失落事故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1)脱绳事故,起重机械吊载重物时,重物从吊载绳索上脱落,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失的发生。脱绳事故发生的原因存在3个方面,一是在用绳索固定重物时,使用的方法不对,没有绑牢;二是吊载重物时,重心没有调整好,导致重物脱绳;三是吊载重物时,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导致重物脱绳。(2)脱钩事故,重物、吊装绳或者吊具从吊钩上脱落导致的重物失落事故。脱钩事故的发生一般是因为护钩装置故障或者缺失、吊装方法不正确以及吊钩开口过大导致脱钩。(3)断绳事故,即吊装用绳在吊装过程中断裂,导致重物失落。起升绳的断裂一般是因为起吊重物质量过大,超过绳索的最大承重或者是起升限位开关失灵导致过卷,将起升绳拉断。吊装绳的断裂大多是因为吊装角度过大或者吊装绳规格不符合标准。(4)吊钩破裂事故,吊钩破裂的原因可能是材质差或者磨损过于严重本应报废却仍然使用。

1.2 挤伤事故

起重机械作业过程中,挤压碰撞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吊物在吊载移动过程中出现摆动,对附件工作人员造成挤压碰撞。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失误,导致机械运行时速度变化太快,使吊物在惯性的作用下发生摆动;二是指挥人员失误,选择的吊载方案不合理,导致吊物发生摆动,对附近工作人员造成挤压碰撞。(2)吊物摆放时出现倾倒的情况,碰到附近的工作人员。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吊物的旋转方式不对,相关工作人员在操作时没有进行安全防护,也有可能是工作现场管理出现问题,导致吊物发生倾倒。(3)有关工作人员在指挥或检修起重机械时被挤压碰撞。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指挥人员在工作时所站位置不对,与机械或重物发生碰撞,检修人员遭到挤压碰撞则是因为安全防护没有做好,机械操作人员启动机械时发生挤压碰撞。(4)巡检人员或维修人员被挤压碰撞。一般来说,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在机械操作室中,与外面的巡检人员或维修人员的沟通难以到位,这很可能导致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对他们的出现不能及时发现,进而在操作机械过程中发生挤压碰撞。

1.3 触电事故

在起重机械作业时,可能发生的触电事故有以下4种。(1)起重机械操作人员误碰滑触线,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机械操作室位置设置不合理,与滑触线处于同侧很容易发生误碰;二是起重机械靠近滑触线的一侧没有做好防护,缺乏隔离装置。(2)起重机械在作业过程中与附近的高压输电线发生触碰。这一方面是因为起重机械在作业时没有加装隔离装置,也没有采取其他有效的防护措施;另一方面是因为指挥出现失误,导致机械操作出现错误,与高压输电线发生触碰。(3)电气设施漏电。这种事故的发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起重机械电气设施的检修不到位;二是机械操作室没有做好安全隔离。(4)起升绳触碰滑触线。起升绳具有导电性,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合标准,很容易导致吊物发生摆动,起升绳随之摆动,发生触电;同时,起重机械的触电防护措施也没有做好。

除了以上3种事故外,起重机械机体倾翻或毁坏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但相对比较少。一般是因为起重机械结构设计不科学,或者部件使用过久存在疲劳破坏,起重机械作业前支撑工作不到位也有可能造成机体的倾翻。

2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2.1 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

在起重机械作业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素质是能够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措施之一。(1)起重机械的一切运作都是在操作人员的控制下,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并且只有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获得工作资格。而且,在操作人员进行交接时,要对起重机械的制动器、吊钩以及其他重要的在外的部件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在操作起重机械时,启动机械要响铃示警;操作机械移动路线与人接近时,也要进行响铃示警;如果有人发出紧急停车信号,操作人员必须立刻执行,不论发出信号的是谁;如果起重机械在操作过程中断电,应当立刻把所有操作手柄置零,恢复电力后,也要经过检查再确定是否恢复工作。(2)起重机械的检修人员要做好检修工作,定期对起重机械的相关部件进行维护检查,例如检查起吊用绳的状况、检查吊钩和其他吊具的状况,一旦发现不符合作业标准的部件,必须立刻更换。(3)起重机械的指挥人员在指挥起重机械作业前,要对现场进行全面观察,掌握现场情况,结合具体的作业需求,合理设置吊载路线。

2.2 加强对起重机械的检验和监管

起重机械属于特殊设备,在投入使用后,必须进行定期的检验,负责检验工作的部门必须取得相应的检验资格,检验人员也必须有足够的工作能力。定期检验能够向起重机械管理人员及时地反馈设备的状况,让使用起重机械的企业单位能够更加重视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如果检验部门发现起重机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对于整改的进度,检验部门要进行实时监察,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必须在确定整改完成或没有隐患后,才能让起重机械重新投入使用。这不但能够有效保证起重机械处于正常状态,保障作业的安全性,还能加强起重C械的保养维护工作,有利于设备的长久使用,提高经济效益。

2.3 针对触电事故的安全防护管理

对于触电事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1)要控制操作电压处于安全范围内。在电压低于50 V的情况下,即使发生触电也不会严重损害触电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起重机械作业中,应当控制操作电压处于安全电压之下,一般可以是36 V或42 V。(2)做好绝缘措施。起重机械电气系统中,会采用绝缘材料进行保护,然而随着起重机械的运行,湿度、温度、机械损伤等各方面因素会导致绝缘材料电阻的降低,还有可能出现局部绝缘材料老化,发生击穿漏电。因此,检修人员要做好检查,定时对起重机械电气系统进行绝缘性检查,预防漏电情况的发生。(3)做好屏蔽防护。起重机械上难免会有必须在外的电器,对于这些电器,必须采取屏蔽防护措施,例如设置防护栏以及防护网。(4)起重机械的电气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根据标准,确保配电安全的合理距离。(5)做好接地和接零措施。电气系统如果出现漏电的情况,起重机械上的金属结构很可能带有电压,如果接地和接零措施做好,就能够有效避免人员接触起重机械发生的触电事故。(6)做好漏电触电防护。在起重机械上应当设置绝缘站台,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要穿着绝缘性强的专用鞋,防止触电漏电事故的发生。

目前,大量的工程施工都需要起重机械,起重机械在建设施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受到相关企业单位的高度重视。相关企业单位必须做好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起重机械的状态良好,提高工作效率,以减少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修春松,余水翠.起重机械事故原因分析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4):33-34.

[2] 姚柳辉.起重机械事故原因及对策探析[J].江西建材,2016

机械原理力的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后出血 原因 护理 对策

Postpartum hemorrhage reason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measure

Gong Jinling

Abstract:Postpartum hemorrhage is the childbirth time serious complication,occupies our country parturient woman cause of death first place,gets up gets sick suddenly also the oncoming force fierceness.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was reduces the parturient woman mortality rate the important aspect,this article the reason and the correlation countermeasure which produced to postpartum hemorrhage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Keywords:Postpartum hemorrhage Reason Nursing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86-01

1 前言

产后出血为产科常见并发症,大量快速的产后出血严重威胁着产妇生命安全,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产后出血患者约为2000万,每年有超过125000例孕产妇死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也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山区、农村孕产妇死亡率较高,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产后出血,可减轻对产妇健康的不良影响。

2 产后出血的概念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结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3 原因分析

产后出血的病因可分为:宫缩乏力,较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类。

3.1 产后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不管何种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最终均可导致宫缩乏力性出血。正常阴道分娩过程中大约有5%会出现宫缩乏力,常见因素有:由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分娩过程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导致子宫肌肉松弛,收缩不好;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妇贫血、妊高征或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3.2 较产道裂伤:一方面是因为急产、胎儿过大,软产道组织弹性差,产力过强;另一方面接生者手法不当,会阴侧切过小,或因产妇用力过猛,胎儿娩出时引起会阴裂伤。

3.3 胎盘因素: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胎膜残留。

3.4 凝血功能障碍属于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主要是血小板减少、严重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因子缺乏等易引起产后出血。

4 治疗方法

4.1 加强宫缩是治疗宫缩乏力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具体措施包括:按摩子宫、注射宫缩剂、填塞宫腔、结扎盆腔血管等。①按摩子宫最简单、实用,是基层医院进行促子宫收缩的常用方法,需注意的是,按压一定要有效,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②在按摩的同时,要配合应用宫缩剂。可肌注或静脉缓慢推注约缩宫素10U,继以肌注或静脉推注麦角新碱0.2mg(有心脏病者填用)。然后将催产素10~30U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以维持子宫处于良好的收缩状态。③通过如上处理,多能使子宫收缩而迅速止血,若仍不能奏效可采取纱条填塞宫腔止血,将约2cm宽的纱条紧塞于宫腔,纱布条必须自宫底开始自内而外填塞,应塞紧。④盆腔动脉结扎。盆腔动脉结扎包括子宫动脉结扎和髂内动脉结扎。结扎血管止血,按摩失败或按摩半小时仍不能使子宫收缩恢复时,可实行经阴道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法。

4.2 软产道裂伤止血的有效措施是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在良好照明和麻醉止痛下,充分暴露产道,仔细检查,争取一次缝合成功,胎儿娩出后仔细检查软产道,特别是宫颈,有裂伤及时缝合,注意缝合时第一针应超过裂伤顶端0.5cm,防止断裂血管漏扎引起阴道壁、会阴血肿。发现阴道壁、会阴血肿时,及时切开缝合,注意结扎出血点,必要时阴道内填塞纱布或冰敷。

4.3 胎盘因素治疗的关键是及早诊断和尽快去除此因素的存在。小块胎盘碎片或胎膜残留,一般不会立即引起产后大出血,往往发生产褥期出血。若检查发现胎盘有缺损,应行宫腔探查,用纱布裹住手指,擦拭宫腔四周或在缩宫素静脉滴注下,助手用腹部扶住宫底,术者用大刮匙轻轻搔刮。如徒手剥离胎盘困难,估计有植入可能时,则不应盲目暴力挖取。

4.4 凝血功能障碍若于妊娠早期,则应在内科医师协同处理下,尽早施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于妊娠中、晚期始发现者,应协同内科医师积极治疗,争取去除病因或使病情明显好转。分娩期则应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出血稍多即作处理,应迅速补充血容量,清除体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输新鲜血,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补充耗损的凝血因子,积极准备做好抗休克及纠正酸中毒等抢救工作。

5 护理对策

5.1 产前护理。加强孕妇的保健工作,发现暂不能、不宜或不愿生育者应认真进行避孕宣教,避免或减少人工流产术,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重视产前检查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定期孕检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并且做好孕妇的宣教工作,使其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调整其心理状态,对具有产后出血因素的孕妇,如巨大儿,有过子宫手术史,应提前入院,并且做好输液输血的准备。

5.2 产时护理。需处理好三个产程,防止滞产、急产。第一产程要避免产妇过度疲劳,注意饮食及休息,认真观察宫缩、胎儿及先露下降情况,防止产程延长,难产等情况发生。第二产程要指导产妇适时用腹压,正确接生,认真保护会阴,掌握会阴切开指征,预防胎儿出来过快引起会阴撕裂伤。第三产程要测量产后出血量,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检查软产道,按摩子宫,对有产后出血倾向者,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查明出血原因后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5.3 产后护理。产后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尤其产后2小时内,是关键时期,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和阴道出血量;督促产妇4h内排空膀胱,以防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鼓励并指导产妇尽早哺乳,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十分常见,且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提高防治产后出血水平仍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降低孕期病死率的主要措施。规范产前检查、治疗产前相关的疾病、做好产时监测、识别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正确处理各产程、规范操作技术等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机械原理力的分析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6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响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68例产后出血患者经有效抢救和护理后,出血症状均得到了显著缓解,未出现失血性休克、感染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产前保健教育工作,预防高危因素,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产程,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抢救工作,以有效控制出血,降低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产妇两h内失血量常规400毫升或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在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中居首位[1]。因此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对于效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和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进一步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68例产后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产后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6.7±2.2)岁,初产妇56例,经产妇12例,阴道自然分娩49例,剖宫产19例,出血量为500~2500mL,平均(962.4±74.2)mL。

2出血原因

2.1宫缩乏力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本组68例患者中因宫缩乏力造成的产后出血有37例,占54.4%。造成子宫收缩乏力的主要原可能是手术时麻醉剂或镇静剂使用不当,产妇有疤痕子宫或者子宫肌 纤维先天发育不良,产程后期进行剖宫产造成子宫下段菲薄长造成肌纤维收缩不足[2],产程过长或难产,使产妇过度疲劳,体力衰竭,子宫过度膨胀或因分娩次数过多过密,导致子宫纤维过度伸有关。

2.2胎盘因素

本组因胎盘因素造成的产后子宫出血共有18例,占26.5%,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剥离不全、胎盘胎膜滞留会导致产后子宫出血。因胎盘部分剥离、部分未剥离,而导致子宫收缩不良,血窦不能关闭而引起子宫出血[3]。

2.3 软产道损伤

本组因软产道损伤造成的产后子宫出血共有11例,占16.2%,主要原因为软产道有炎性反应,黏膜弹性差,慢性出血未及时发现。当阴道壁发生血肿时,会阴裂伤缝合时血管未结扎或留有死腔[4],对会阴的保护不够而引起。同时,子宫收缩过强、宫口未完全扩张也是导致产后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

2.4凝血功能障碍

本组因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产后子宫出血的患者有2例,占2.9%。主要原因为产妇合并严重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患者的凝血机制较差,均可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

3护理

3.1加强孕期教育

加强对产妇孕期的健康保健教育是降低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在孕期加强对孕妇进行有关孕期、产时、产后保健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孕产妇对产后出血相关预防知识的知晓率,警惕产后出血的风险。指导孕妇按时、规范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5]。

3.2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同时仔细观察膀胱是否充盈,若膀胱过度充盈可诱发子宫收缩,从而导致出血。注意监测胎心音及宫缩情况,定时进行指诊,以了解宫口开大和胎先露下降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出血量、颜色及性状,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3.3对症护理

患者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给予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把积血排出,并给予I0U缩宫素肌内注射,若止血效果不理想者,可给予使用宫腔填塞纱条或结扎盆腔血管进行止血。因胎盘因素所造成的出血,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的完整性,对胎盘植入者,应及时做好切除子宫的准备[6]。软产道损伤引起的出血,应配合医师重新检查、结扎血管、清除血块、缝合止血,同时注意补充血容量。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应立即做好各项抽血化验工作,快速备血,为患者输入血液。

4结果

本组68例产后出血患者经有效抢救和护理后,出血症状均得到了显著缓解,未出现失血性休克、感染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5讨论

产后出血临床发病急,风险大,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判断,以便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同时,应做好产前保健教育工作,预防高危因素,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产程,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抢救工作,以有效控制出血,降低患者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郭惠赟. 255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97-98.

[2]李晓丽.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17):120-121.

[3]刘晓丽.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66-67.

[4]呼延芳梅.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2,33(17):3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