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的项目管理

高效的项目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的项目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效的项目管理

高效的项目管理范文第1篇

财务管理在高校师资培训项目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培训项目顺利运行的保障,能够有力推进项目的完成,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保证教学过程的实施,又能高效利用项目资金,将经费的使用效益最大化。加强项目财务管理,使其适应项目实施的需求,对财务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对培训项目的推动和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有助于决策者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控制。项目负责人根据财务管理信息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这对项目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项目负责人根据财务评价反馈机制,对项目实施的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控制,对于资金的使用,要合理、合法、透明,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对于资金过度增长的方面,要及时的控制比例,压缩开支。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资金用对地方,提高教学投入,保证培训的质量。

这样会有助于高校师资培训项目管理的精细化。科学的财务预算以及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严格资金的有效使用,有助于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加强和改善,将资金使用到每个需要的项目上。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理顺各种财务关系和每项资金使用,促进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高校师资培训项目财务管理。

(一)加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建设。

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训项目财务管理是对整个培训过程所作的综合性管理。重视财务管理是对培训工作的有力保障。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才能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改进。

否则会造成专款不能专用、资金浪费等不良情况。因此,只有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

1.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严格按照财务法规定履行职责,客观公正地搞好服务,并抵制不正当的违法行为和财务纠纷。

2.财务人员要具备处理复杂/thesis/List_1.html" title="经济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财务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同时,要具备较强的团结协作意识,正确融洽地处理好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内外的关系,树立财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3.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税务、法律、om/thesis/List_61.html" title="审计论文" target="_blank">审计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法律规定以及发达国家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充实业务,更新理念,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科学预算,严格资金的使用和控制。

  项目管理机构财务部门收到上级下达的文件后,根据要求,及时做好项目实施之前的预算,合理分配资金。同时,根据培训任务、费用支出、概算和有关财务标准等,编制项目管理费支出预算表,上报上级领导审批。开支预算批准后,项目组要严格执行。确实需调整的预算,再次按照原报批程序上报审批。管理费用支出预算总额不能超过文件规定的项目管理费用总额。财务部门可进一步量化、细化和优化经费开支,编制各分项经费明细预算,报上级行政部门审批后执行。

1.坚持科学预算。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前,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培训方案的设计等材料,按照各项费用支出门类、支出数额等,科学编制项目资金需求及分配预算。做好培训前的资金筹划工作,明确资金用途,提供清晰的思路。

做好预算工作,我们要做到:一是要做好预算审查。预算是培训经费管理的核心,也是项目管理机构财务活动的指示牌,调节和控制经费运行的目录表。在项目启动之前,培训实施单位将财务预算上报上级行政部门审核。审批经费预算时要看是否按照要求安排经费,各个类别的经费是否合理。二是把好借款控制关。借款即开支,为避免开支超额,要严格控制开支,必须严格控制借款。要按预算借款,这样才能保证经费预算的合理实施。要结合培训任务和进展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阶段用款计划,经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批准后,项目承办机构才可向上级财务部门借款。要做到既保证完成培训任务的资金需求,又不造成资金闲置。

2.严格资金控制。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有利于财务部门及时做好资金使用的调控,确保预算的合理支出。一是要做好审核报销。审核报销是控制费用使用和确保资金使用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审核,来确保培训项目资金流动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明确工作职责,要有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不能因为人情的关系,而迁就对方,更不能,造成资金流失。在审核过程中,要严格报销单的审核,不符合条件的不报销。建立请示制度和联签制度,根据支出金额的数量,申请上级领导资格审批。这样,形成层层审批的情况,防止一人武断造成决策失误给培训项目带来损失。二是做好检查考评。科学合理的预算考评制度是指导项目做好各项预算考评工作的行动指南。衡量预算执行情况如何,主要的评价标准是,每一项的花费是否超过预算,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收支是否平衡,执行预算的监督机制是否完善等。一方面,财务部门要做好阶段性的财务分析报告,先从自查做起;另一方面,上级财务部门要督查有力,不定期地进行分支部门的财务运转情况,看是否保证专款专用,是否各个类别的经费未超过预算。我们也可以将

信息管理系统先进技术把项目预算考评纳入进来,这样便于我们统筹经费使用,而且有利于我们在制度上将流程和控制环节加以优化,将预算考评数据建立专门的数据库,整合所在单位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评价与反馈。

评价和反馈机制是高校师资培训财务管理制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财务报告资料和信息确保准确完整,而且要公正、公开、透明。建立严格科学的评价制度,对年度预算考核和项目绩效评估进行分析和评价,将分析的结果和绩效相结合,进而对培训项目绩效目标进行反馈和修正,使得财务制度不断地完善。健全监督机制,运行合法资产,对资产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审计部门要不定时对项目财务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将其加以改进和完善。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四)加强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

财务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是社会信息化发展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的传统基础管理朝着档案信息化方向迈进,提高档案的信息化现代化程度。首先,利用网络平台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建立档案信息化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电子档案资源共享,提高财务办公效率。其次,加强档案数据库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数据库是档案储备的有效途径,将传统档案电子化,加快信息流通,提高效率。三是搞好档案业务数据建设,加强档案网站建设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加强管理,推动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方便各部门从网上查档和了解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财务管理和高校培训项目服务。

高效的项目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基建 前期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70-02

学校的基本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受益时间长,并且对高校今后的定位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的基建工程是高等教育事业硬件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学校所有的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等,是为学校师生提供生活、教学、活动场所的基础工程。因此,它的工程管理及质量状况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效用的充分发挥,而且也关系到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

1 目前国内高校基建的基本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招生人数的大幅度增长,各高校对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生活住宿条件以及重点学科的建设方面都增加了大量的投资,高校校园建设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

根据各省市和各高校的自身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建设的形式和规模也不同。有的省市在周边地区兴建大学城,有的高校规划建设新校区,有的则立足老校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和转换。这样,使很多高校原先校园狭小、拥挤、功能交叉的现状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大量的教学楼、宿舍楼及科研用房的建成,为高校扩大招生、改善办学条件和引进国内外人才提供了巨大的硬件保障,也为今后数十年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高等学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办学硬件条件的建设上,通过采取超常规发展的筹资思路和举措,拨、贷、筹并举,克服了制约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资源投入瓶颈,高等学校的校舍建设面积实现了与扩招规模相同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造新的教学楼、实验楼、重点学科实验室、体育运动场馆、图书馆、食堂、教工住宅、青年教师公寓,以及相配套的景观、园林绿化、修建道路、供电、供水及供气的设施改造工程也在普遍开展起来。这些工程的建设将对高校的长期发展以及师生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产生深远的影响。伴随着大量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建造,高校将面临资金筹措、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的繁重任务和压力。

2 加强基建项目前期管理(如图1)

2.1 严格执行基建程序,重点确保建设工程的前期质量

建设工程的程序,是国家控制建设投资,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决策,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制度保证。高等学校在新校区建设中,依据新校区总体规划布局,逐年实施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基建计划。新的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在立项阶段,首先取得工程项目规划选址意向书和选址红线,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报省一级发改委立项审查,由省发改委召集城建规划、消防、环保、卫生、市政园林等职能部门进行项目初审,汇总初审意见,取得立项批准文件。它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环节。上述这些环节除了施工和竣工验收外,都在建设工程的前期阶段。因此,前期工作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它的投资效益。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作和报批过程又称为立项阶段。高校基建管理部门作为主要参与者、组织者,负责组织各有关单位正确贯彻立项的目的要求,提供准确的原始资料,会同各部门做出选址、造价估算、工期估算等,提出准确的符合实际的立项报告。该报告不仅要使上级主管部门能够批准,还要求在执行过程中不会因为原始资料不准,技术要求不明确而使工程量、工期、造价发生重大失准,以至造成经济损失。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又称为设计阶段。该阶段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制蓝图的过程。一项好的工程有好的外观造型,好的施工质量固然重要,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或勉强可以使用,不久就拆拆改改,显然不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甚至造成投资失败。根本原因是设计不合理或者说不科学。在设计阶段,根据立项文件内容,委托有资质的环境评价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委托建筑设计院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通过社会公示后,经省发改委和市规划局确认后,进入施工图设计。

做好设计分阶段的工作,选择好的设计单位和起草好的设计委托书是关键。好的设计单位应当是各专业设计人员齐全、有高校设计经验的规划设计部门。设计委托书是建设单位提供给设计院的对委托项目的具体使用要求、技术条件、面积造价控制标准、装修标准等一系列条件的书面文件,它与一并提供给设计单位的勘探资料等一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设计委托书应具体、详细、准确,要在认真听取使用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用文字逐条准确描述。既要考虑发展要求及使用功能的可扩展性,又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使设计人员无从下手或者在设计时留下较大的余地造成浪费。技术要求要准确,不可盲目提高标准。委托书要恰当地考虑在造价允许的情况下的通用性、艺术性,还要有长远打算,即先进性。

这些要求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设计人员的水平问题,作为管理方应该用比较严密的书面文字形式对设计人员提出约束,以确保投资的合理性和投资效益。设计开始以后也不可坐等出图,要和设计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解答设计人员对使用功能提出的各种询问,必要时组织使用人员与设计人员直接座谈讨论,使设计人员深入了解使用方的意图和要求,避免施工过程中甚至于竣工后的修改。另外,对初步设计及施工图审查把关不严,往往偏重于建筑外观造型和使用功能指标上,对结构设计是否经济实用却很少过问,造成有些工程华而不实,浪费投资。开工前的招标投标工作也是提高工程前期质量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主要包括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以及重要仪器设备、材料的采购等。

建筑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设项目进入前期报批阶段。建设单位报请规划、消防、环保、卫生等政府职能部门对施工图专项审核,核发专项审核意见书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城建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节能审查,建设配套费的核定,质监、安监审核等相关手续,核发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需经规划部门现场定位放线,准确无误,符合开工条件后,方可开工建设。

由此可见,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为建设工程所规定的一系列规范化程序,履行各种法律法规为建设单位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是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的前提。

2.2 重视基建队伍建设,着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前期管理队伍

高校作为建设项目的主体,既是资金的拥有者,又是建设项目的所有者。近年来,国家推选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各种建设行为的中介服务机构,例如招标、造价咨询、工程咨询等,也都采用不同的形式为建设单位提供各种服务。但按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原则,建设方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承担全部责任,这里既有决策问题,也有管理和技术问题。另一方面,高校的基建管理从原来的单纯由学校全面包办转变为全面落实监理和社会中介服务后,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从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看,监理行业和中介咨询机构无论从数量到服务质量,整体上远不能完全满足建设工程的需要,行业行为的诚信度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还有个过程。设计、施工行业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不管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机构如何改革和变化,当前高校保持一支精干高效的基建前期管理队伍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基建前期管理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对基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仅要求前期管理者具有规划、建筑、土建、水电、安装、装饰、造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前期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他们应该是建设领域的某一方面的专家,又是技术和管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为学校把关,实现建设目标。这样一支队伍是学校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学校有了这样一支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基建前期管理队伍,不仅有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建筑法规,实施各项强制性规范。例如设计方案的评审、施工图会审、施工组织方案的审查、重大技术方案评审和监理规划的评审,组织招标评标工作,协调处理好设计、施工、监理以及材料供应商等各方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而且也有能力排除当前建筑市场客观存在的各种不规范行为的消极影响,维护学校利益。例如施工过程中的签证的把关,招标过程中入围队伍的选择,建材供应商的选择等,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加强项目前期投资控制管理

(l)在项目前期管理工作中,应该在加强与使用单位协商基础上,尽早完成拟建项目的功能分析,就建设标准和档次、材料和设备的市场价格进行收集,全面、客观地确定使用功能和建设标准,为项目的现场管理提供总控框架,尽可能减少变更,然而,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大,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多方获取市场上类似工程的投资情况,逐步建立材料库和常用材料厂家的信息库,将各个项目已使用的材料价格和厂家信息进行汇总,以便确定合理的建设标准,减少实施过程中的投资标准发生变化。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越深入,项目施工实施过程中的三大控制目标,尤其是投资控制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2)前期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项目前期设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对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工作,是对投资总额具体化的过程,项目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投资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同样也决定项目建成后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所以,设计阶段是实现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①强调设计的经济性,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②对施工图设计严格把关;③优化项目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④加强施工图审查工作。

3 结语

高校基本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发展是高校基本建设的主题,科学发展观赋予发展以新的内涵。确定新的发展思路,选择新的发展战略,遵循市场规律、教育规律和建筑规律,实现基本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建设者的历史任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 吴亚平.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07(8).

高效的项目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化管理;民办高校;团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159-03

团学工作,一般是指在大中专院校,共青团的工作和学生会工作,简称“团学工作”。团就是共青团,团委、团总支,学就是校学生会和院系学生会。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团学工作,在民办高校的稳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团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我国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其快速发展的需求。项目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重视,并已经较多地被运用到其他工作领域。本文试图以项目化管理为切入点,将现代管理方法运用到高校团学工作中,以期能够对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创新提供一点借鉴。

一、项目管理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快速发展,项目化管理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诸多管理部门所应用。所谓的项目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项目的管理者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条件,运用系统的方法与观点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过程。在项目化管理中,项目管理者为了要努力实现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目标,必须对项目从决策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满足项目参与者或受到项目活动影响者的需要和预期。项目化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方法的新热点,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具体的项目整合相关的人力、物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相互合作。目标是对项目的可行性、有效性及相关性等多方面进行宏观把握,注重过程控制,通过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项目验收和评价等程序,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体系。项目管理具有一次性、独特性、目标的确定性、活动的整体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成果的不可挽回性等特点。

团学工作中引入项目化管理,主要是期望把与团学工作有关的一些活动当做项目进行设计,通过、申报、批准、运作、检查、验收、总结评比等程序,建立项目规划、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考核评估的完整体系,以促进团学工作更加高效地运转。通过项目化管理,引进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目标管理,规范组织行为,通过项目设计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民办高校团学活动中引入组织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现状

1.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多数民办高校建校历史不长,在团学工作建设方面缺乏经验,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有的存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有的将制度流于形式,有的照搬公办院校的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在实践中贯彻和执行力度不够,工作效率低下。管理职能部门权责不明确,缺乏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分管共青团的工作人员和分管学生会的工作人员配合不协调,存在人员配备不合理、多重管理或无人管理的情况,在活动的开展方面缺乏统一的思想指导,缺乏规范性。

2.团学活动资源缺乏,缺乏创新性

很多民办高校对团学工作不够重视,社团活动经费和活动场所都非常有限,开展一些大型的团学活动只能努力节约开支和找企业资助,在团学规模和影响力方面都存在较大影响。由于资源有限,很多好的创意和计划都不能完全付诸实践,也影响到了团学干部和干事的积极性,致使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活动形式化、雷同化,难以形成本校的品牌活动。

3.奖惩制度不健全,工作积极性不强

民办院校的团学工作大多没有健全的奖惩机制,加之民办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校的文化氛围都不是很强,在这样的环境下,民办高校的团学工作缺乏自主支持,很多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成员的热情,开展起来受到很多阻力。共青团干部和学生会干部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奖惩,存在一部分干部从早忙到晚最后没有得到学校肯定,一部分干部整天不做事照样稳坐干部职位的情况,极大地消弱了整个团队的积极性。

(二)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特点

1.团学工作具有一次性、临时性的特点

高校团学工作多数通过团学活动得以展开,这里的团学活动有学院统一开展的,也有各个系部自己独立开展的,另外还存在一部分几个系部或单位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举办的。有些活动可能是举办一次以后都不会再举办的,也有可能是每年举行的例行活动,无论是哪一种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开展的一次性或者临时性活动。

2.团学工作的开展具有独特性和整体性

民办高校团学工作与高校其他管理工作相比,在指导思想、运作模式、管理方式、人员架构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团学相关工作在操作过程中,不同的工作在开展的时间区间,经费的使用,活动内容的设计,人员的配备和权责的划分上都会有所不同。另外,每项工作都必须是完整的,从计划到结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进行详细设计,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后续环节的效果。

3.团学工作目标具有明确性

高校每项团学工作的开展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高质量完成该目标。为了在特定的时间内实现工作目标,团学工作负责人要在工作实施以前进行周密系统的计划,并要监督整个工作过程,使项目组成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实现工作目标

目前民办院校团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符合民办院校特点的科学管理方式来完善相关管理,提高工作水平,这就使得人们把眼光投向了项目化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方式。而同时由于团学工作本身又符合了项目化管理一次性、独特性、目标的确定性、活动的整体性等特点,这就为民办高校团学工作中引入项目化管理提供了可能。所以综合这两种情况来看,在民办高校中引入项目化管理十分必要。

三、民办高校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的策略

(一)民办高校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思路

民办高校团学工作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项目化管理,在实施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各高校自身的特色,不能生搬硬套。因此,在高校团学工作中实施项目化管理,首先应该对本校的团学工作有清晰地了解,对过去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深入调查。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目前团学工作的外在环境,对于团学工作的对象变化也要有较多的理解,尽量充分调动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管理对象的积极性。在项目实施完后,要及时对项目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每一个的项目实施都要做到有计划、有监督、有反馈,确保将项目化管理落到实处,确实推动团学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

(二)民办高校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科学完善的项目化管理体系

民办高校团学工作中引入项目化管理的方式首先要建立新的科学管理体系。目前在部分高校中较多采用的是四级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明确了项目化管理各个层次的责任与协调关系,调动了从团学干部到团员青年参与项目化管理的积极性。本文也极力推荐采用四级管理体系,具体建议如下:

(1)第一级设立项目化管理委员会

项目化管理委员会是指导团学活动项目开展的最高指导机构和专家委员会,由学校主管团学工作的领导组成。该级是决策领导层,其职能是确定项目发展的方向和项目总资金、协调各二级院(系)职能部门关系、审定项目管理技术人员的成员组成,是行使决策和监督权的机构。

(2)第二级设立院项目化管理办公室

项目化管理办公室是高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具体执行和管理机构,一般由院团委书记及主管院团委工作的相关人员组成。该办公室专门负责团学工作文件的制定,团学活动项目的开展,对学校开展的所有团学活动资源进行整合和协调,对项目进行规划、修改和审批,对全院项目进出库和项目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督以及处理项目化管理中的各种事务性工作。

(3)第三级设立系项目化管理办公室

系部项目化管理办公室主要由主管学生工作的系部办公室主任和分团委书记组成。该部门主要是在院项目化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本单位的团学工作。该办公室负责指导本单位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制度的制定、通知的传达、政策的宣传、项目的立项和本系部学生团学活动的具体开展,并及时与院项目化管理部门保持沟通,相互协调。

(4)第四级设立学生项目化管理办公室

该办公室主要由院团委副书记或者院学生会主席担任办公室主任,其他各系部团委副书记或者系学生会主席作为成员组成。该部门为学生团学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和第一负责人,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下,上传下达,积极开展项目运作的各项工作。由于该办公室都是由学生组成,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学生中的问题及一些新的、好的便于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对学生团学活动项目开展的成效和反映能够最快最直接地获取大量信息,是以上三级机构重要的信息来源和开展活动的群众基础。

2.完善项目化管理的制度

确立了项目化管理的管理体系,还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根据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特点,需要制定出项目分类管理制度、项目过程监督制度、项目激励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

(1)项目分类管理制度

高校团学活动项目涉及的范围和类别较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之间可能开展的项目都不一样,对于不同的项目要采取分类归档,分类管理的方式。目前高校的团学活动大致可以从以下三各方面考虑,进行分类管理:一类是学校的品牌特色活动项目,这类项目活动数目有限,但是对学校整体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称为A类项目;一类是学校每年的例行团学活动,这类活动项目较第一类活动要多,都在每年的特定时间举办,我们称为B类项目;一类是学院每年一些新的、临时性的活动,有些可能举办一次就再也不举办,我们称为C类项目。学校的团学工作要根据不同类别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对于A类项目,要重点考虑其活动的独创性、品牌性和特色性,B类项目主要考虑其活动的可持续性、先进性和实践性,C类项目则突出考虑项目形式的新颖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式的群众性。

(2)项目过程的监控制度

民办高校的团学工作管理程序主要包括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监督、验收、总结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又要设立相应的监控管理制度,以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如在项目的申报阶段,项目负责人要监控招投标程序的公正公平性;在立项阶段,项目负责人应该监控所选项目的实施意义、预期目标及活动方案的完善情况等。在整个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不同级的负责人要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监控整个过程,如果发现项目的发展远离了项目目标,要及时进行调整。

(3)激励制度

如果管理缺乏了相应的激励制度,就很难保证有高效的团队工作。高校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必须建立严格的项目激励制度,根据不同类别的项目进行制定相应的评优细则,从项目的整体完成情况、项目覆盖面、项目投入、项目总结、项目成效等方面综合考虑,对优秀的活动项目进行评比表彰。对于非常优秀的项目负责人和团体要进行物质或者精神的奖励,而对于一些没有多大影响或者没有多大意义的活动项目采取消减开支或者取消申报资格的措施,以达到激励先进,提高团学工作质量的效果。

(4)资金管理制度

民办高校团学活动管理中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项目资金的预算、审批、统计、发放工作,应该制定出明确的团学活动经费使用规定。对于不同类别的活动项目应该实行不同标准的资金预算,对于A类活动项目,可以加大活动资金的支付额度,而对于那些在评比中处于最后位置的活动项目适当降低经费额度。在发放活动经费的程序上也应该有相应的规定,如团学活动在资金的前期拨付中只审批与主题活动相关的费用,应仅作为启动资金,如无特殊原因,下发不超过审批资金的50%,积极鼓励其对外联系,争取社会资源的多方支持。在资金后期拨付中,如活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视不同情况,则剩余50%资金不予拨付,甚至收回等。

目前民办高校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实施和运作过程中都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不断研究,反复实践,都将逐渐完善,到时候民办高校的团学工作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吕哲峰.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研究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

[2]张永民.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项目化管理[J].机械职业教育,2011,(4).

[3]高职院校社团项目化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教育探究,2009,12(4).

[4]孙凯.基于项目化管理创新高校学生会运作模式[J].教研探索,2008,(6).

[5]李宏国,赵金华,盛义保,宋之帅.高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高效的项目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项目 风险管理

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性是由于横向科研项目的独特性、制约性等特性所造成的。因为一个横向科研项目的独特性就意味横向科研项目是市场新技术、新工艺或者技术更新等地方是以前尚未碰到过的事情,所以就会有没有认识清楚的规律,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横向科研项目中就包括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数,从而使得横向科研项目具有风险性的特点。由于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性使得科研项目管理与日常运营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同时这也造成了在横向科研科研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变得十分重要,并且成了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成败关键。

在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引进风险管理的技术,就是要对所制定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主动控制,预防在横向科研项目开展当中所遇到风险和干预因素,保证所定目标的实现。虽然对横向科研项目进行风险管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进行风险的计划编制、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监控以及风险的处置等工作,都要占用有限的资源和人力,但是非常必要。

一、横向科研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属性,这些属性是由各种数据和信息加以描述的,横向科研项目也一样。科研工作人员通过现在掌握的科学及时水平和对横向科研项目的要求信息,预见未来要达到的结果。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事物及其特性的能力有限,所以在认识深度与广度两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对世界上许多事物属性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处理事情的方法上有各自的习惯和经验。横向科研项目也不例外。对于横向科研项目认识上的这种局限性,从根本上说是人们获取数据和信息的能力有限性和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无限性这一对矛盾造成的,这使得人们无法获得项目的完备信息,从而不能准确的预见项目的未来发展变化,造成项目的风险。

造成项目风险的原因除了人们自身的主观认识能力和信息的滞后性等原因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项目和项目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因为横向科研项目的开发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影响内外部条件的因素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市场需求信息的变化,在研发当中所需技术的变化以及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横向科研项目的资金到位情况、科研中作者的可延长新能力、采购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对项目的最后结果产生影响。而在项目的外部,项目投资人的利益、项目的时间计划、科研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对项目结果的认可程度等都会对项目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项目的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以后,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横向科研项目的原有计划,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其内外环境的各种发展与变化所带来的项目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横向科研项目计划和进程,而这种项目的不确定性也是项目出风险的一个重要因。

信息的滞后是造成风险的因素之一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看,造成事物信息不完备的客观原因是信息本身的滞后性。理论上所有事物的属性都可以由数据加以描述的,但是这些数据只有在事物发生以后才能获得,然后再由人们加工处理后才能产生对于决策有支持作用。因此一个事物的信息总是在事物发生之后生成数据并经过再加工以后才能产生的,所以任何事件的信息总会比它本身有一个滞后,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信息本身的滞后性。横向科研项目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该事件在以前是没有的,它的本身是一种新生事物,他是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它本身的实际数据尚未发生,所以在决策中所使用的信息都是根据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做出的推断,推断的依据只是理论的依据,这就导致了信息的不完备,造成了很多的风险隐患。只有随着横向科研项目开发过程中,科研工作者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入,取得完整的数据,信息的完备性程度也会不断提高,直到项目完成时人们才能获得完备的项目信息。这种信息的滞后性也是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

横向科研项目属于科技创新,科研工作者希望能成功的进行科研创新,取得科研成果并发表学术论文,取得事业的成就并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横向科研项目创新系统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

因素,在这些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其创新活动最终可能出现三种结果:一是创新活动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或者接近预期目标;二是创新活动失败,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并且损失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创新活动的大量投资也无法收回;三是科研创新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仅使投入与收益基本持平。还有横向科研项目在合同签订时没有明确该成果的责权的约定,做成日后成该成果的产权纠纷,陷入长时间的口水战,甚至动用法律途径解决产权纠纷,做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科研开发周期的估算是否准确,有的在竞标当中,为了击败竞争对手,取得横向科研项目采用压低预算成本,或者因为考虑不周,把有些内容没有考虑到,遗漏了这部风内容等情况,造成所需费用的预算偏低,影响了横向科研项目的进度。

二、横向科研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者识别风险来源、确定风险发生条件、描述风险特征、评价风险影响的过程。风险识别需要确定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风险来源、风险事件、风险征兆。

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来源一般来自技术风险,对所需的技术或者现有的技术对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他们设计的是新技术、新领域、新工艺的要求,这个要求在以前还没有出现,解决这些问题是建立在科学的推理或推断的情况下做出的科学化的理论推断。而解决这些问题是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或者理论基础下对新生事物的研究开发,现有技术的支持力度也决定了风险的存在和发生;质量风险:技术需求方与开发方队新产品、新工艺质量的约定,技术开发放在实现产品或工艺时,影响质量体系的因素很多,其质量最终检验达到双方约定,则为成功的案例,负责将会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做成很大的风险;过程风险是指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这包括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管理风险是指在技术开发当中参与管理方法、管理形式、对资源的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内部成员的沟通能力、成员之间的技术协作、团队成员学术互补性、计费的到位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还有组织机构风险以及市场需求变化引起需求方对产品技术要求的变更等方面的风险。

风险识别后要把结果整理出来,为风险分析的其余步骤和风险管理做好准备。

三、横向科研项目风险估计

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估计是对风险存在及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损失的范围和程度进行衡量和估计。横向科研项目是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创新,属于新生事物,对于他来讲,可以借鉴的经验比较少,在技术和工艺等方面,研究人员对它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技术分析和相关人员收集的一些数据,这些都对该项目的研发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人事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有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就要对它存在风险作出理性的分析和估计。风险事件分为确定型事件和不确定型事件。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判断是根据历史资料确定风险事件概率的分布,根据以前相似的实验数据和收集的资料数据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利用理论概率分布情况作出判断。要估计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并且要估计出可能对横向科研项目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作出估计。通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做成的损失程度,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预测风险发生的次数以及其发生的后果,作为决策的依据。

四、横向科研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规划是指规划和设计如何进行横向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该过程包括定义该横向科研项目的组织,团队成员风险管理的行动方案,管理和沟通方式,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确定风险判断的依据等内容。风险管理规划是横向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横向科研项目是一项科学研究,是一项细致而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需要制定详细规划和风险预判,从而制定一份详细分线管理规划,预防风险的发生,或者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任何横向科研项目都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工程,牵扯到各方面的问题,在明确了该项目的目标后,需要用到的设备,科研团队成员的职责、对风险的认识和预防能力、分项目的完成情况及对其他成员进度的影响、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局渠道和方式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等非常多的方面,它需要我们处理好整个项目过程中各个细节,具有很高的集成性。因为在整个开发研制的进程中,一个很小的失误都可能对整个横向科

高效的项目管理范文第5篇

一、项目经费绩效管理解析

(一)绩效管理的内涵。绩效理论源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绩效是指一个组织的成员完成某项任务,以及完成该项任务的效率与效能。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组织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绩效视域下的项目经费管理就是以绩效为目标,对项目经费预算安排以及项目经费使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管理活动。

(二)项目经费的界定。高校项目经费是指为完成高校事业发展目标,由财政专项资金或高校非税资金安排,在基本支出以外的具有指定用途的专用经费。项目经费按照支出性质分为专项公用类项目和发展建设类项目两大类。专项公用类项目,是指为履行职能,完成工作任务,而用于商品和服务支出的特定项目。发展建设类项目,是指为完成事业发展目标,一次性或阶段性发生的属于基本支出外的建设项目。

(三)项目经费管理原则。全局性原则:立项要按高校整体规划、布局展开。重要性原则:立项要围绕当年的中心工作,确保重点项目的实施。完整性原则:立项申报要完整,既要考虑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也要考虑配套服务。绩效性原则:立项的项目要有明确的预期绩效目标,体现资金的使用效能。

二、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申报不充分,预算安排不科学。作为项目经费的申报主体,首先应明确申报项目经费的目的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促进高校事业发展。但是现实中,不做充分的市场调研,只重争取资金,盲目上项目;忽略项目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论证,致使项目与学校事业的发展规划符合度不高。

项目经费在申报时都需明确申请经费项目范围、项目的起始时间和计划完成的时间等一系列资料,并据此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以保证日后的项目执行中有据可依。但大部分项目经费的预算数额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预算申报是一套,预算执行又是一套,结果就是执行率偏底、支出范围偏差。

(二)项目评审轻论证,经费分配不合理。项目申报预算经费时考虑到在项目评审时肯定会将部分经费核减,会在申报时人为地根据以往的核减比例进行上调。在这样的背景下申报的项目经费,评审部门通常不会进行实际的项目调查研究而是根据经验或其他方式评审并将预算数额控制在下达数额上。经费的分配评审存在很强的随意性和领导主观偏袒性。

项目申报单位为多获取项目经费,会对同一项目从不同的职能部门申报经费,或相互关联的项目从不同的单位重复上报预算,从而造成类似项目重复多次申报;而新的项目却无法申报,使得有限的经费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甚至各部门之间由此造成利益之争。项目经费管理中“缺位”状态致使在项目经费项目申报过程中不能进行全校统一的规划和统筹协调。

(三)项目实施不及时,经费支出不真实。项目经费预算和批复的时间间隔较长,造成项目不能及时实施,项目经费执行率低下。同时,高校的基本支出存在着入不敷出的情况,高校自身无法在项目经费和基本支出之间进行调剂,“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因而,出于平衡经费的目的,有些高校会混淆各种项目经费,挪用或挤占项目经费。

项目经费的预算未详细列示资金开支范围,从而在实际执行中,一些部门会扩大项目经费的支出范围,出现改变项目经费用途等钻空子的现象,严重损害了项目经费使用的专用性原则。财务部门只能对票据的合理合法性进行监督,但往往无法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有效监控。.

(四)项目评价不完善,考核机制不健全。财政部门组织的绩效考评所涉及的项目只占项目经费很少的一部分。高校完成绩效评价目的是为完成财政任务。同时,从评价指标上来看,目前高校项目经费使用效果的评价指标非常有限,高校自身开展项目绩效评价也就缺乏相应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考核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项目经费实施效果效率低下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对项目经费的绩效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价的高校几乎不存在,而且面对财政部门组织的绩效考评工作,也是抱着应付的态度,绩效考评的结果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

三、加强项目经费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项目经费管理体制。完善的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是高校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加强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同时应将项目经费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经济责任制范围之内,并根据职责履行情况制定奖惩措施,规范项目立项、预算申报、经费审批、经费支出和验收评估等项目经费管理流程。

项目预算批准后,财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项目经费指标控制体系。首先,项目申报单位应对项目经费支出内容进行分解,明细各项费用支出计划、支出科目和预计支出金额;其次,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按申报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归口管理,并将项目分开设立专户核算,以方便项目开展过程中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再次,按支出科目及预计支出金额录入财务管理系统并设置警戒线,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项目经费的支出进行控制。

(二)强化项目经费监督机制。在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中,高校应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监督作用。审计部门应定期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并将审计结果及时上报,保持内部审计独立性。审计部门不仅应在项目结题审签方面发挥作用,更应该在整个项目经费的执行过程中作更多的开展审计监督。

信息化管理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将项目经费使用数据与校园网络平台对接,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开发和运用信息化管理方式使部门负责人、财务人员、单位领导对项目共同开展监督,随时了解和掌握项目经费的执行进度和列支范围,对执行不合理、支出不规范的项目进行及时干预,同时学校相关人员也可以监督会计人员是否正确核算项目经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