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工程的项目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
1.前言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主要是采用数据库、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式处理、加工、存储、收集信息,确保能够促进管理效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并使管理成本有所降低[1]。现今,工程项目建设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项目管理,并且获得较为快速的发展,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具体的发展工作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及时找到相关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能够使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得到实现。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2.1没有全面重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由于相关部门、工程业主等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没有足够的认识、足够的重视程度,在建设通讯基础设备、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支持没有足够的力度,造成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建设与策划时缺少一定的深度。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部分业主均逐渐了解到采用项目管理化能够加快企业自身的发展。由于企业在具体的操作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数企业在应用项目管理软件方面没有加大投入力度,认为前期投入过高,同时在短时间的应用中没有获得理想中的利润,会使企业的经济负担有所增加。部分中小企业在应用项目管理软件时,人才和资金同样是较大的影响因素。
2.2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使用范围与深度存在差别
现今,大部分的企业在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深度与应用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倘若企业有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那么在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应用上则有着较为明显的成效。但较多的企业以及工程项目在应用项目管理软件时,在多方面受到约束,不仅是来自人员以及硬件方面,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识、项目管理基础、项目管理水平、应用项目管理软件等方面均会对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成功的应用项目管理软件,促进项目管理信息化得到快速的发展,企业管理理念与技术全面结合是关键因素。
2.3没有固定的数据库以及数据标准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没有固定的数据库以及数据标准,造成有着较低的集成度,对开发信息技术造成一定的阻碍[2]。由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中没有全面形成数据标准系统,在公共基础编码方面没有一致的数据,因为不相同的软件开发企业在对软件进行开发时有着不同的数据接口,导致系统中出现的资料、信息、数据等没有统一标准,流程管理工作经常发生脱节的情况,造成企业相关部门无法真正全面了解工程项目管理信息。
2.4信息化管理基础建设没有足够的投入
企业没有完善的外部配套环境,主要是因为项目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在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中没有全面构建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所有的参建单位应该属于整体,但部分工程项目的参建单位没有构成整体,在项目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没有做到相互协作等,常常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中断的情况,造成信息失真、扭曲、滞后等,没有加大信息化管理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会造成信息流出现中断的情况。
3.加快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发展的相关对策
3.1重视普及与推广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
项目信息化建设的推广工作主要需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从业人员不信任或者抵触软件与计算机的心理全面消除,这就要求行业组织和企业相关部门将自身的作用全面发挥。企业部门应该构建相关信息化工作人员的标准规范工作,这样不但促进开发高水平软件,对全面推广软件也有着较大的帮助。其次,重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其中包含操作技能、计算机知识、管理知识、工程概况等相关培训工作,确保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能够相互进行良好的沟通,确保开发的信息化软件能够符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
3.2构建以信息为基础的工作程序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工作流程是以事务为重点,将这种类型的工作流程全面改变,构建以信息作为主要重点的工作流程,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改变流程时,应该确保工程项目的参建单位均是在相同的流程下进行工作,并且重视参建单位在项目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沟通工作。另外,应该做好多方利用、全面保护、全面修改、全面存储、全面收集基础数据的工作,可以通过构建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资料库、数据库提供给参建单位共同使用等方式,防止出现重复收集数据的情况,从根本上降低成本。
3.3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推行
倘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标准和管理模式呈现不相符的情况,则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推广项目管理信息化。所以,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全面推行对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项目标准化管理主要是企业拥有的软件与管理模式互相适应,同时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全面执行,例如财务体系、控制进度依据、分解工作结构方式等工作。另外,企业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项目管理信息化知识库,使项目管理信息化得到完善[3]。
3.4将因特网、局域网等共享信息的平台全面推广
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内部信息在交流时主要是采用局域网来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在进行外部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电子化业务来往时是通过因特网实现的。目前,工程项目相关主管部门已将网上职称申报、网上项目经理申报、网上年检资质以及网上资质申报等相关业务全面开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主要是以因特网作为平台基础,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网上链接与数据库全面构建,确保网上采购材料、网上会议、网上查询、网上投标等工作得到全面实现。在工程项目具体建设过程中,可将因特网平台作为项目信息管理的主要系统,做好专项技术软件的开发工作,以确保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全面发展得到实现。
3.5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
现今,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工作中,信息化软件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例如在控制工程项目进度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将相互制约关系、机动时间以及关键工作全面显示,通过合理的调整、优化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多变的情况得到适应。在控制质量的工作中,信息化管理有结果较为可靠、处理时间较短等基本优势。在控制工艺的工作中应用信息化,能够将工程项目建设的的相关计算与设计等工作全面规范化,获得理想的效果。
4.结束语
由于目前社会经济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全球化对工程项目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要想在社会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应该把市场当成导向,全面增强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同时通过合理的措施创新工程项目管理,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确保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中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玲.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J].中外建筑,2010,7(12):192-193.
关键词:智能化信息化范围管理进度管理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的头20年,是智能化、信息化从小到大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全世界历史上建设的高峰期,与2010年我公司参加浙江省某地市高档小区的智能化信息化系统集成设计工程,并得标。正值公司内部设计部门引入项目管理方式进行设计项目的管理。2011年9月,此项目施工结束并通过验收,标志着项目的基本结束。在此项目中,我作为项目经理全程参与,历时一年半,颇有一番感受。
项目背景:浙江省某地高档小区智能化信息化系统集成项目
项目时间要求:2010年2月开始,2011年8月底完成,历时18个月。
项目目标:在2011年8月前,完成小区建筑群共18幢建筑单体的智能化信息化系统集成并交付竣工图纸及决算,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验收,并达到省级奖项标准。
项目总结:通过在此项目中运用项目管理方法,使本项目得到了比较顺利的实施,较高质量地达到了项目目标。虽然在项目中,客户需求几次发生变更,项目交付的目标时间也几次延迟,人员也发生一些变动,但由于各方在项目过程中的积极合作,加上项目进程的明晰、可控,使项目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与好评,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整个项目。
一、范围管理
影响项目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用户的参与、清晰的项目任务、明确定需求说明、以及正确定计划工作,这些都是项目范围涉及的内容。项目工作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是由“范围管理”来决定的。项目范围管理的主要过程有启动、范围计划、范围定义、范围核实、范围变更控制等,在本项目过程中,我们应用范围管理的方法如下:
(一)、启动阶段的范围管理
1、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确认项目存在并对项目经理进行授权。
本项目中标后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因为经验工作态度等优点,我被确定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所有跟进。在项目中标,得到合同后,公司的销售总监,销售副总裁,召开一次项目启动会议。会议上副总裁正式宣布我为项目经理,并对项目目标,公司管理层的对本项目的期望,各方面的关系,涉及人员的初步职责分工做了明确。
2、分步实施的原则
由于项目前期的需求基于投标方式的限制,所有需求都是基于来自建设方的招标文件和来自建筑设计院的初步设计图纸,需求可以说是非常不明确。同时由于实施初期用户对项目需求的认识不够,容易使整个实施过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将整个实施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作深化设计,集中精力保证园区整体智能化信息化设计的框架完成,并经过相关专家的评审。第二阶段在总结前期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按照每个建筑单体进行深化设计施工,最后由项目经理进行整合、竣工、验收。
3、项目团队组建
在2010年7月份,公司开始探索在承接的项目中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并对部门组织结构进行了改组,设立了专业设计人员和项目审核监管(由主任工程师及部门经理级别担任)三层结构。将原部门组织结构从职能型结构转换为矩阵结构,加强项目经理的权力和对客户的响应。考虑到项目工作量很大,时间紧迫,我即对原项目团队进行充实调整,增加了1名专业设计和1名项目审核人员
4、需求分析调研
项目需求分析是明确项目范围的基础,为了保证用户需求分析的全面,准确。在向用户进行需求分析调研时,我们首先制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计划,明确规定需求调研时间,用户参加人员,调研方法、内容,实施人员;同时要求实施人员依据项目背景资料及以前其他项目的实施经验做好需求调研准备,认真编制需求分析问卷,以避免在调研中过程遗漏相关内容;在调研过程中实施人员积极对用户进行启发,使用户能有条理,系统地描述需求,并在调研中详细记录调研问题的答案。为了避免今后扯皮,我们在整理用户需求的基础,补充了《设计任务书》。
5、初步的项目干系人分析
由于项目涉及的单位和人员比较多,为了沟通方便,我们对各个干系人的信息,职责和联系方式作成表格,见下表:
涉及的各方名称 项目中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主要人员职位 联系方式
某开发商 投资方 略 略
物业管理公司 今后将作为小区的使用者
建筑设计院 建筑群的建筑功能、电气等设计,为本项目提供设计的基础信息
公司设计部门 具体负责实施本项目的设计工作
公司销售总监 客户关系维持及业务联系
公司销售副总裁 高层客户关系维持及业务联系
(二)、计划阶段的范围管理
准确的范围定义是项目范围管理的基础,在计划阶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保证项目范围的准确定义。
1、制定范围计划
在进行业务调查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定义系统范围。在执行过程中,我们首先制定范围说明书。在范围说明书中明确定义项目范围,各阶段的交付物,并对相应功能进行细致描述,避免在理解上双方发生歧义。
2、范围定义
在范围说明书的基础上,我们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按照系统的不同组成划分了WBS。范围细化至每个特定的工作包,使得分解后的任务可管理,可定量检查,使项目设计和审核人员有章可循,同时便于项目经理在不同阶段有效控制中间成果同时不至于陷入到项目细节中去。
(三)、执行过程中的范围管理
1、定期例会,及时沟通
为了保证在项目过程中对重要问题及时做出决策,对项目的范围、成果和进度及时通报,我们建立了项目团队例会制度。通过项目例会制度,能够不断对项目范围及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避免了在项目实施后期范围变更的巨大风险。
2、阶段交付物确认
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我们提供了以下交付物由用户确认,在上一阶段交付物确认后,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
项目阶段 交付物 接收和评审
项目计划阶段 项目调研报告 某开发商
项目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方案、整体系统图纸和设计概算 建筑设计院
项目深化设计阶段 深化设计方案、每个建筑单体的施工图纸和细化的设计预算 某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及行业专家
项目施工阶段 施工过程环节 某开发商
项目收尾阶段 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 某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及行业专家
(四)、范围变更管理
变更的管理是项目范围管理的重要组成之一,项目的范围计划不出现任何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范围变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用户要求增加子系统功能等。因此我们在项目管理体系中应该包含一套正式的变更程序。为了防止项目范围的无效蔓延,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我们双方讨论规定对用户的范围变更请求,一律通过书面变更申请提出并确认,即使建设方和用户口头提出,我方也帮助重新出变更申请单,重述需求及变更导致的工作范围,预算变化等,经双方审核后,视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
同时,在每次和客户的沟通过程,会议等,对每次会晤都作出纪要,甚至包括我方的设计人员与对方的个别沟通,凡是涉及到有需求更改的,都要有书面的纪要,然后对这些进行汇总。分发给相关的人员,如果要进行范围的变更,必须要发变更申请单,经过批准才进行变更。当然,有的变更仅仅涉及到进度的变化和设备采购和施工的预算,则无需进行范围的变更。
二、进度管理
进度要求往往是项目中客户需求最明确和最敏感的部分,通常关系到客户的重要利益。在实际项目中我们也意识到,管理好进度的关键是合理安排好工作,并有计划地利用工作时间,尤其是最主要的工作和最关键的问题。另外,为了应付风险及意外事件,需要在项目进度计划中留有时间余量。因此,在项目中:首先我们认为适当可行的进度计划是保证进度的必要条件。
根据前期制订的WBS,我们对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明确了各个阶段所包含的具体活动,并根据活动顺序与活动历时绘制了PDM图。有了PDM图,我们利用Project2000软件,结合项目资源状况,又制订出项目的进度计划,并利用资源平衡原则更合理的分配各个资源在项目中的活动安排,保证每个项目活动都能有充足的资源分配且不会有资源过于紧张导致进度拖延的情况。
为了保证项目进度的履行,项目团队还制订出在不同阶段发生需求、设计变更或不可预见事件的发生造成进度计划不能正常执行情况的进度变更流程,来及时修正为最为可行的新项目进度计划。
其次,我们还认识到设计项目的主要成本来自于人力的投入,而进度拖延,必然导致项目成本的成倍提高;而单纯的保证进度,忽视项目设计质量又会带来大量返工,同样是进度的损失,从而增加项目成本。所以说保障项目进度,人力投入是一方面原因,更应该从提高工作效率入手,进而缩短项目工期。
三、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在系统集成项目中显得格外突出。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在项目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心得。
(一)、质量计划编制
为确保项目质量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质量计划编制,它也是实现高效质量管理的基础,它为项目的执行提供了基本的质量标准和考核规范,并对质量管理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在本项目中,我们着重在下面的两项工作:
1、全面的质量管理计划
从项目的需求调研阶段,就要求对项目提供质量管理的保证,只有质量管理计划贯穿整个项目过程,才能够真正的达到“错误发现最早”的目的。
2、执行计划的灵活调整
由于智能化信息化系统集成项目包含的子系统很多,相应地,对涉及到的每个系统产品的质量要求,相关的标准和准则都应被设计团队了解并确保在项目设计中被满足。本项目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质量管理要点就是在整个设计方案中对整个系统的质量要求的平衡,即子系统和系统整体质量的平衡。在特殊的情况下,由于需求情况不够细化,针对可能的需求扩展及其引起的质量要求改变,提供一个以上的中间解决方案供建设方及客户确认是十分必要的。
(二)、质量保证方法
质量保证包括与满足一个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有关的所有活动,它的另一个目标是不断地质量改进。
1、规范的文档和图纸模板
在计划、初步设计、深化设计等各阶段,我们都通过规范统一的文档和图纸模板,从而规范项目交付物的格式,同时也方便项目中的沟通,保证各子系统信息真正的完整性、一致性。
2、高效的沟通方式
包括例会、周报、项目校对审核记录单、会议纪要等,同时对项目团队内部的沟通以及与客户的沟通也通过例会/周报、纪要的方式,把各个接口进行统一的规划,尽量保证交流的通畅和准确性。
(三)、项目质量管理的实施控制
有了良好的质量保证措施,就需要对实施进行有力的控制,才能够真正的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对于工程项目,最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就是评审制度,各个阶段的评审,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设计方案和图纸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自校,互校,阶段性工作完成即交给设计院进行审定审核输出。初步设计阶段和深化设计阶段结束都要把交付物交给行业专家评审,才能决定是否进入下一环节。
总之,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确实给项目工作带来了改观,项目工作的有序化有目共睹。虽然在实践中还感觉到很有很多的工具和技术还用的不熟练,随着实践的深入和对项目管理的不断加深理解,一定能够在项目中用好“项目管理”这个利器的。随着不断学习与调整,智能化、信息化工程行业也将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探讨》(中国建筑教育)
关键字:建筑工程项目;项目管理特征;信息化管理
一、现状分析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
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2007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为11.9%,全年增幅预计不低于10%。而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看,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总体保持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大。根据中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
为了适应这种迅速发展的形势,当前建筑业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也更加迅速顺利进行。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经济效益、技术手段和工程应用等三个方面,对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发挥起了巨大的作用使建筑施工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我国建筑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并首先表现在各大设计院坚定不移地推行计算机画图。从20世纪末起,我国政府部门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北京、上海及各省省会城市现己不同程度的普及了电子政务。但是,全国建筑业的发展很不平衡。设计院虽己普遍实现计算机画图,但仍多停留在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上,校核、审批图纸仍延用传统手段;大多数工程施工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更低,仍停留在手工画、写的方式;上级主管部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也较慢。目前,我国建筑业在技术、管理、效率、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严重制约其发展。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及劳力密集的行业。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根据欧美国家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工程设计人员每天约有35%左右的工作时间花费在查阅图纸资料及交流协调上;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多达50%的工作时间用
来搜查必要的信息和信息交流,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上述调查统计还显示:远程管理和文件传输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0%左右。我国工程量堪称世界之冠,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图纸,快速进行组织、归档、分类、查询、检索,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灵活地组织管理技术文档,共享设计信息资源,快速、准确地协同设计与施工,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当务之急。为了和国际接轨,建筑业迫切需要采用先进科技、强化科学管理和加速信息化。
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
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工作涉及部门、专业多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
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3)合作性性强
项目管理工作必然要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4)各种信息交流量大
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联系。于是,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可是,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则绝大部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动,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例如,专业预算员使用概预算软件编制施工概预算,生产计划员使用网络计划软件安排施工进度,技术资料员使用AutocAD图形软件绘制竣工图纸等等。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改善。一方面,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各参与人单机独户式的工作方式,必然导致数据信息在参与人群体中得不到共享。频繁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重复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如出一辙。此外,由于各软件使用的数据标准不尽相同,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得不到保证,从而为用于决策的综合信息难以提取。
可见,建筑施工单位应用计算机技术,并不是做得不好,而是做得不够。应该看到,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首先,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
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三、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应用
3.1 准备工作
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之前,首先针对工程项日本身的基本内容,系统的实施人员和相关业务的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利用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能够准确的用施工工序的逻辑关系反映项目实施过程;(2)理解网络计划中如工期等时间参数及其含义;(3)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标明关键路径与关键作业;(4)结合现场施工经验,理解进度、资源、费用的相互关系;(5)结合目标工程,了解目标管理与网络计划技术结合对项目实施动态跟踪控制的方法。
3.2 管理层次的划分
施工企业总部管理层采用工程组形式管理工程,进行。分头管理、统一协调。各工程之间人、材、机项目协调调度,充分利用资源,在工程组层面进行分析统计。
公司总部管理层该层可以认为是工程项目的业主监理、总承包商。公司工程技术处和信息中心总体规划,由各业务处室包括财务、物资、经营计划、档案、质量、安全部门等部门参与。主要负责工程进度、成本、合同、安全、质量、协调等信息的控制和管理,及时掌握公司所有工程的进度、资金使用、物资到货、安全、质量、成本等信息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项目部管理层该层是施工现场管理层。主要负责工程进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实际的进度控制、资源加载、安全、质量、工作联系等信息的提供。并且负责向公司总部定期上报具体工程施工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的报表。
施工队管理层该层提供施工现场实时数据。施工部门根据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并负责将本日、本周的施工情况进行上报。
3.3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及审查
项目进度管理人员将工程分为4级进度计划,进行控制与管理:
(1)里程碑进度计划,此计划由业主建设单位根据项目总体安排确定;
(2)由业主或建设单位编制的指导性计划及各承包商的总进度计划合并的总控制计划;
(3)公司总部各部门编制的详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上一级级控制计划编制。反映公司总部对项目内容的整体安排,此计划要报监理批准,为3级总体目标控制计划。
(4)项目部编制的具体指导施工的进度计划,根据第3级进度计划编制。反映项目部对具体施工方案的安排。此计划要报公司总部批准。各级计划相互依存,各级进度计划工序与工作分解结构编码对应。
关键词: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管理者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发展施工工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信息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项目管理工作的成效,甚至会影响项目建设的成败。因此,在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必须重视信息管理工作,掌握信息管理方法,建立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工程项目信息过程控制程序,对项目信息管理过程进行控制,从而确保工程项目各项目标的圆满实现。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和信息管理概述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工作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专业、多渠道,工程信息量大,来源广泛,形式多样,有文字图形信息,如:勘察、设计图纸、合同、原始记录、统计报(图表) 等;有语言信息,如:口头指令、作指示、汇报、工作检查、介绍情况、谈判、建议、讨论等;其他,包括通过网络、电话、电传、计算机、录像、录音等现代化手段收集处理的信息。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收集、处理和应用各种信息。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处理信息的工作量非常大,必须借助计算机系统才能实现。利用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管理,首先必须建立统一的信息分类和编码,即对项目信息内容进
行分析,建立信息分类体系。常用的信息分类标准有:1) 按照建设工程的目标划分,如:投资控制信息、进度控制信息、质量控制信息、合同管理信息。2) 按照项目信息的来源划分,如:项目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有关单位发生的信息。3) 按照信息的层次划分,如,策划或称战略性信息、管理型信息、业务性信息。
信息管理是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传递与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信息管理
的目的就是通过有组织的信息流通,使决策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应的信息。为了达到信息管理的目的,就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分类;掌握和正确运用信息管理的手段(如计算机);掌握信息流程的不同环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2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信息管理流程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贯穿建设工程全过程,衔接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各参建单位,其基本环
节有: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整理、检索、分发和储存。
2.1 信息的收集
以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信息收集为例,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信息包括施工准备期、施工期、竣工保修期3 个子阶段的信息。
2.1.1 施工准备期信息收集
施工准备期是指从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到项目开工这个阶段,是信息收集的关键阶段,本阶段
的信息来源较多、较杂,而且参建各方相互了解不够,信息渠道没有建立,收集有一定困难。本
阶段应着重设计工程信息合理的流程,确定合理的信息源,规范各方的信息行为,建立统一有序
的信息管理制度。
这阶段应收集的主要工程数据和信息如下。
1) 勘察设计文件及有关资料。工程勘察文件通常提供以下信息:
①工程技术勘测调查情况。收集建设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料,如河流、潮汐、地形、地貌、水
文、地质、气象等资料。
② 经济勘察调查情况。主要收集工程建设地区的原材料、燃料来源,水电供应和交通运输条件,劳力来源,数量和工资标准等资料。
2) 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施工总平面图、各施工对象的施工平面图和剖面图、安装施工详图、各种专门工程的施工图以及各种设备和材料的明细表等,以及依据施工图设计所提出的预算。
3) 招标投标合同文件及其相关资料。
在招投标过程中及在决标以后,招、投标文件及其他一些文件将形成一套对工程项目起制约作用的合同文件,这些文件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法规,是项目管理人所必须熟练掌握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投标邀请书、投标须知、投标书及其附件、工程报价表及其附件、中标通知、合同双方签署的合同协议书、履约保函、合同条款、技术规范、招标图纸、业主单位在招标期内发生的所有补充通知、承包人在投标期补充的所有书面文件、承包人在投标时随同投标书一起递送的资料与附图、在商谈合同时双方签字确认的补充文件。在招投标文件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如招标人(业主) 所提供的材料供应、设备供应、水电供应、施工道路、临时房屋、征地情况、通讯条件等等。投标人(承包人) 所投人的人力、机械方面的情况、工期保证、质量保证、资金保证、施工措施、安全保证,等等。
项目建设施工前期除以上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各种文件资料外,上级关于项目的有关指示、有
关项目的政府批准文件等,均是十分重要的文件。
2.1.2 施工实施期信息收集
施工实施期,信息来源相对固定,主要是施工过程随时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关键是各方在信
息分类和编码上要统一,实现信息管理的标准化、代码化和规范化。这阶段的信息收集应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业主提供的信息。业主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者,在施工中要按照合同文件规定提供相应的条件,并要不时表达对工程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下达某些指令。因此,信息管理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应及时收集业主提供的信息。当业主负责某些材料的供应时,需收集提供材料的品种、数量、价格、材质证明、提货地点、提货方式和运输方式等信息。
业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各种有关工程进度、质量、投资、合同等方面的意见和看法,项目管理人应及时收集,同时也应及时收集业主的上级单位对工程建设的各种意见和指令。
2) 承包人提供的信息。承包人在施工中,现场所发生的各种情况均包含了大量的内容,承包人自身必须掌握和收集这些内容。项目管理人在现场也必须掌握和收集。经收集和整理后,汇集成丰富的信息资料。
承包人在施工中必须经常向有关单位,包括项目管理单位、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
及其他有关单位发出某些文件,报告或传达一定的信息内容。如报送施工组织设计,报送各种计划、单位工程施工措施、月支付申请表、各种工程项目自检报告、质量问题报告、有关的意见等。
3) 项目管理人的项目管理人的记录,主要包括工程施工历史记录、工程质量记录、工程计量和工程款记录、竣工记录以及形成的各种报告和图表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项目管理日记,管理日记是对项目管理工作的各项活动、决定问题、施工环境状态等的全面记录,是项目管理工作的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不夸张地说管理工作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可以从管理日记中反映。
管理日记可以用来在任何时间对工程进行评估,或作为判断依据,解决各种纠纷和索赔,为
设计人员及验收人员提供详实的资料。
2.1.3 竣工保修期信息收集
竣工保修期的信息是建立在施工期日常信息积累的基础上的。传统模式的项目信息管理不重视信息的收集和规范化,数据和信息不能及时收集整理,往往采取事后补添或做假数据应付了事。现代项目管理要求数据同步反映,适时记录,真实体现施工过程,做到积累在平时,竣工时只是汇总和总结。
2.2 信息的加工、整理和存储
1) 信息的加工是把从建设各方得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鉴别、选择、核对、合并、计算、汇总,生成不同形式的数据和信息,提供给各类管理人员使用。信息加工时要按照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层进行加工,信息加工时一般按照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组织在一起,每一个工程又按照安全、进度、质量和造价4 个方面分别组织。
2) 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加工、整理,是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项目管理人除应注意各种原始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外,还要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按其加工整理的深浅可分为如下几个类别:第1 类为对资料和数据进行简单整理和筛选;第2 类是对信息进行分析,概括能产生辅助决策的信息;第3 类是通过统计推断可以产生决策的信息。
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当时收集的信息,经加工整理后,所作的决策或决定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依据进度控制信息,对施工进度状况的意见和指示。每月、每季度都要对工程进度进行分析对比并做出综合评价,包括当月整个工程各方面实际完成量,实际完成数量与合同规定的计划数量之间的比较。如果某一部分拖后,应分析其原因、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如何解决的意见。
②依据质量控制信息,对工程质量情况的意见和指示。应当系统地将当月施工中的各种质量
情况,包括现场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施工中出现的重大事故,对各种情况、问题、事故的处
理等情况,除在月报、季报中进行阶段性的归纳和评价外,如有必要可进行专门的定期情况报告。
③依据投资控制信息,对工程结算情况的意见和指示。工程价款结算一般按月进行,要对投
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作一些短期预测,以便对业主在组织资金方面
提出咨询意见。
④依据合同管理信息,对索赔的处理意见。在工程施工中,由于业主的原因或客观条件使承
包人遭受损失,承包人提出索赔要求;或由于承包人违约使工程遭受损失,业主提出索赔要求。
项目管理人应当对索赔提出处理意见。
3) 信息的存储是将信息保留起来备用。对有价值的原始资料、数据及经过加工整理的信息,
要长期积累以备查阅。信息储存的设备主要有3种:纸、胶卷和计算机存储器。
用纸存储信息是传统的方式,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用纸存储信息的缺点越来越明显。纸的最大弱点就是信息传送、检索和统计极为不便。用计算机存储器存储信息的优点是信息的检索、分类汇总等统计工作极为方便,况且用计算机存储器存储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因此,应尽量采
用计算机数据库或其他微缩系统,以节省存储时间、空间和费用。
2.3 工程项目信息的检索和传递
无论是存入档案库还是存入计算机存储器的信息、资料,为了查找的方便,在入库前都要拟定一套科学的查找方法和手段,作好编目分类工作。健全的检索系统可以使报表、文件、资料、人事和技术档案既保存完好,又查找方便。否则会使资料杂乱无章,无法利用。
信息的传递是指信息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如纸张、软盘、磁带等) 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传递。通过传递,形成各种信息流。畅通的信息流,将利用报表、图表、文字、记录、电讯、各种收发、会议、审批及计算机等传递手段,不断地将项目管理信息输送到使用者手中,成为他们工作的依据。
2.4 工程项目信息的使用
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信息,为决策服务。处理好的信息,要按照需要和要求编印成各类报表和文件,以供管理工作使用。信息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质量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而提高。存储于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数据,已成为信息资源,可为各个部门所共享。因此,利用计算机做好信息的加工储存工作,是更好地使用信息的前提。
3项目信息管理者
1) 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工作的全权代表,负责领导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项目经理须对信息的正确、有效、及时和完整负领导责任;
2) 专职信息管理员,负责信息管理的总体工作,统筹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传递和应用等一系列工作。信息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分类;掌握和正确运用信息管理的手段(如计算机辅助信息管理系统);掌握信息流程的不同环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其基本任务主要包括:①组织项目基本情况信息的收集、分类和编码,形成系统化。②制定项目报告及各种资料的规定,如资料的格式、内容、结构要求。③按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的工作过程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控制好项目信息流。
4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及其管理过程,不但是物质生产过程,而且是信息的生产、处理、传递及应用过程。虽然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复杂,但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可把纷繁的工程建设过程归纳为2 个主要过程:一是信息过程,1 是物质过程。项目实施策划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等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处理、传递及应用信息,这些阶段的主要工作成果就是信息,所以,这些阶段都属于信息过程。缓捅嗉考施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图施工,其主要工作成果是建设完成的工程项目实体,但施工阶段的物质生产过程却始终伴随着信息过程,它一方面需要施工之前的信息过程产生的信息,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产生着新信息。因此,施工阶段实际上是物质过程和信息过程的高度融合。
信息是生产管理的依据,是决策的基础,是组织生产管理要素之间联系的主要内容,是工作
过程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工程建设的生产活动及过程的确是主要依赖信息的。在传统建设模式
中,设计与施工分离的生产过程,落后的信息处理和传递手段等客观上造成了过程与过程之间信
息传递的屏障、单位与单位之间信息沟通的障碍。从项目管理的角度,传统工程建设组织中存在的信息沟通障碍及主要问题如下。
1) 组织沟通设计只重纵向传递,缺乏横向沟通渠道。沟通路线长、层次多,信息传递手段落后,方式单调。
2) 信息管理混乱,缺少统一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中传递延误、有效内容短缺或内容扭曲。信息管理和沟通的成本过高。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破坏了生产组织的有效性,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是造成建设过程中的变更、返工、拖延、浪费、争议、索赔甚至诉讼等问题的重要原因,最终导致工程建设成本增加,
工期拖延,质量下降,甚至可能由此造成项目建设的失败。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处理项目信息的人机系统。通过收集、储存及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
的数据和信息,辅助工程项目的决策和管理人员进行规划、决策和检查,实施对项目投资、进度
和质量等目标的最优控制。
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实现信息的系统管理以及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其基本作用包括:利用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集中存储管理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并随时查询或更新;利用计算机准确、快速地完成工程项目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处理,方便、迅速地生成各种控制报表,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支持。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工作包括:建立统一的项目信息编码体系,如项目编码、各单位的组织编码、投资控制编码、进度控制编码、质量控制编码、合同管理编码等;对信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报表进行规范统一,形成规范的信息目录清单;建立完善的项目信息流程,明确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关系;建立基础数据管理制度,保证基础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地按统一格式输入信息系统。
5结语
关键词: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
Abstract: Project the natur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scientific method, including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database and other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torage, processing, treatment, and to assist decision-making in order to improve management in project management through the full uselevel, reducing management costs,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jects.
Keywords: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28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进度、质量、合同、计量、财务、物资材料、风险、图纸文档等诸多方面的工作。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整合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等内容,及时地为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外界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本质,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充分利用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在内的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以便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一、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1、涉及面广。工程项目管理涉及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等多方,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关键。
3、信息流量大。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用途多、渠道多、形式多。由于建设工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信息定义和归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有些信息还需要在业主、承包商和监理方中周转。因此不容易通过很简单的方式把所有的信息反映到一个平台中去,也不容易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各种信息的效用。对工程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通过实行信息的共享和互访,为项目参与方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二、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不仅意味着利用信息技术替代手工方式的信息处理作业,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科学手段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处理、应用并辅助决策,以提高项目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企业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平台,可实现办公管理高效率。平台大大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度,减少传统管理模式下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每位员工在自己的授权范围内实现网上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如:公告通知、文件的收发、网上签报审批、资料上传归档等信息管理,使员工能够及时查询到有关的信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办公效率。
2、企业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平台,可实现信息的及时采集、存储和分析。项目管理部可及时采集每天的各种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信息,并对各项目管理环节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检查,以提高对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
3、企业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平台,可建立资源、信息库,包括常用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商的信息,工程技术规范、标准,法律法规等,可方便员工及时查阅。
4、企业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平台,可对项目管理的工程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各个项目管理部可将每天采集的各种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信息通过网络汇集到系统平台上,既方便了项目管理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又满足了企业领导对所监管项目的远程监控管理。尤其是在企业承接的项目遍布全国多个省市时,远程管理的优势就显得非常突出。
三、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主要因素
1、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模式,而不是计算机技术。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如:成本、质量、进度、合同、物资材料等,对于这些信息的快速处理需要项目各部门的协作,打破原来的部门堡垒。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在国内基本上没有成功的经验,另外由于国情的差别我们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企业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只能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观念。
2、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由于信息技术是十分专业的领域,发展又非常迅猛,新概念和技术层出不穷,非信息领域的人员往往难以把握。不同部门只是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提出模糊的需求。由于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部门之间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需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提出整体的框架,在整体的框架之下解决各部门的具体需求。如达不成对整体框架的共识,部门之间就会存在很多分歧,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很难推进。
3、人员素质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模式,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对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起来就很困难,对很多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就难以适应。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措施
项目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离不开成熟的信息技术、稳定的硬件运行环境,更需要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1、企业对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准确定位
项目管理企业要建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应对企业进行准确定位。确定本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需求、建设模式、系统平台和范围。
2、企业领导要带头推广、坚持使用
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并带头推广、坚持使用,这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现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领导带头坚持使用,那么系统就会迅速地应用起来。如果企业领导不使用,推广起来也就很困难。事实上,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如办公管理功能可实现网上签报审批,不管企业领导出差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通过网络,轻点鼠标即可进行远程签报审批。另外,企业领导还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多个项目实时监控,及时掌握项目的执行情况。
3、编制信息管理手册和工作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管理制度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建立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和统一信息编码体系,规范收集、录入、审核、加工、传输和信息的工作流程,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
4、设置专职的系统管理员
设置一名专职的系统管理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往往是基于互联网的,所以系统管理员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应对系统集成、软硬件设备维护等较为熟悉。信息系统的初始建立也十分关键,首先要保证正确安装和配置,同时要为企业的每位员工根据角色分配不同的权限。根据企业管理的规定,建立各种审批流程等,并能根据系统运行情况不断调整。还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定期检查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系统管理员还应能够根据信息系统的运行及企业业务的发展,提出对系统的改进意见。
5、全员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
信息化管理系统启动前,应通过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就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基本知识技能、预期效果等进行全员培训和知识普及,帮助全体员工尽快形成对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共识,明确自己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员工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