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事管理制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阶段,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患者选择医院时,最为关注的就是医院知名度,因此加剧了各级医院间关于人才方面的竞争,各级医院为提升知名度都在招贤纳士,而广泛的招聘使得医院在人事管理方面的问题逐渐突出,因此,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迫切需要改革,以此来保证医院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关键词:
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当今社会各领域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医院也是如此。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医护水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各级医院亟需招聘有识之士,以此来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在此种状态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人事管理认识不足、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所以医院的人事管理人员和领导应该大力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以此来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本文就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其重要作用做简要的分析。
一、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管理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制度中,其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医院职工的考核录用、职称晋升、劳动工资、干部调配等人事调动问题,一律依据条款制度进行管理,而在新时期出现了新型的人事管理形势,使得管理部门的职能得到拓展,涉及到的管理内容更加丰富,但是有些人事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并未真正理解人事管理对于医院的重要作用,因此造成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出现放弃管理、任其发展的现象。
(二)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影响下,新时期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在管理方面依然延用传统模式,未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第一,医院内部设置的组织机构繁多,造成管理重叠,出现人浮于事、责任范围不明确的现象,使管理成本增加。第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传统意义上实行计划配置,而现阶段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忽视了市场经济的作用,使得投入的人力资源成为经济行为的一种,并未起到实际的作用。第三,由于医院一直延用计划经济的模式对人事进行管理,把人力资源认为是单纯的劳动力,只重视行政管理,而忽略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管理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承办医院,即政府出资购置医疗设备,并进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医护人员的工资也由政府负责,但是在新时期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后,政府在医院中投入的资金已经不能支撑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同时新时期的医院人事管理改革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如果医院依然延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那么将会造成需求和用人之间脱节,医院职工付出不能收到相应的回报,进而失去应有的工作热情。
二、针对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
在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时期,人事管理部门及医院领导应认清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大力推进医院人事管理的改革。而改革的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效果,因此,医院领导和人事管理的相关负责人应就医院的发展状态、所处环境、医疗水平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系统、客观的总结和评价,找出医院人事改革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进而制定出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将以人为本作为人事改革的核心,明确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
(二)推行绩效工资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医院的人事管理改革,应将传统的定编定岗转变为绩效工资制,即针对不同的科室实行二次管理、二次核算,实行科室绩效与个人绩效相结合、多劳多得的工资制,并将服务态度、岗位职责、工作强度、技术含量、医德医风等内容融入绩效考核中。在医院人事改革中,医技、行政人员应首当其中,强化服务意识,做好表率。除此之外,对于人事管理改革应实行垂直管理的方式,使门诊医生也得到效益工资,实现患者的及时准确收治,根据医院科室考核,自主发放绩效工资,使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三)引入竞争机制
在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实现人才的有效利用。例如:在中层干部的选择时,可以按照平等竞争、公平公开的原则,开展全院范围内的竞聘上岗,通过自我推荐、组织推荐、竞争演讲、医护人员评价、医院领导考察、结果公示、院内监督等程序对竞聘人员进行层层选拔,使医院职工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在中层干部确定之后,对院内各位职工制定双向选择方式,一方面职工自由选择科室,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自由选择科室职工,使职工的流动得以实现,人才的合理化利用,使每一位职工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
(四)控制支出
在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以精简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控制支出以促进医院发展。医院中集中了许多高学历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因此改革的过程中,应以实事求是为标准,推行减员增效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绝非强制裁员,而是引入竞争机制,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让每位职工从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除此之外,在人事管理改革中,应将医生作为改革的重点,制定三级医生责任制,使其指挥、主导、决策等作用充分发挥,提升医疗组战斗力和协作能力。
(五)提高职工素质
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除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以外,对内部职工的培训也非常重要。对职工的培训需要根据其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培训计划,使职工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培训的内容包括医护专业知识、技能、服务态度等。只有不断提升医院职工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其潜力得到激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
(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由于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内容就是对职工实际能力的关注,因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改革别重视职工的主动性,使不同类型职工的利益分配得到了理顺,从而创造了和谐和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促使职工完成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并对处于核心位置的职工施以压力,如果不进取则面临淘汰的危险,进而激发了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使分配不公的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
由于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分配方式主张公正、公开、公平,因此为医院职工提供了相对开放式的竞争空间。作为医院的工作人员,必须保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同时为患者提供和谐的就医环境,才能使患者充分信任,从而实现双赢。
(三)使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理顺
随着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在医院中,医生的主导地位得到明确。在新时期,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生和护士,因此只有医生具备精湛的医术、护士具备优质护理能力,才能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都是为患者服务,那么护士配合医生的工作为患者服务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理顺,提升了医院整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结语
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需要各级医院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可以从明确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推行绩效工资制、引入竞争机制、控制支出、提高职工素质等方面着手,落实改革新措,使医院职工感受到医护工作的责任感和急迫感,同时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分配不公的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理顺,从而提高了医院的医护水平和医疗水,实现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陈秀莲 单位: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郑慧,徐霞.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探析[J].西部中医药,2014(10).
[2]黄继红.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之我见[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
[3]刘一宏.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26).
【关键词】人事管理;事业单位;发展
人事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给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碍。因此分析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中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 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中的问题
1.1 对人事管理的投入不足
首先在人事管理中,很多员工存在专业技能上的障碍,加之职工的年龄普遍偏大,使人事不能得到合理的组合,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事业单位中老龄化人员的增多又会控制年轻人的进入,使知识得不到更新,同时由于没有较大竞争,淘汰机制不足,能力差,造成事业单位人员的流动和配置明显不足。其次对于人事管理所需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在事业单位管理系统中缺少,部分人事管理工作岗位往往是由本单位的其它部门兼职,因此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隐藏了诸多问题。例如缺乏人事管理的安全意识与特定流程,加之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对于人事管理概念模糊,且并未真正掌握人事材料收集、整理、w档、装订等流程,人事管理队伍素质整体偏低。
1.2 没有健全的人才选拔机制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质量一般受选用人才方面的控制,并且这种灰色现象也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人事的业务素质,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完成了现代化事业单位管理的改制,但也有部分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上没有任何明显的改变,一些不良习惯依然存在,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竞聘上岗。其次在职务升迁方面也存在制度上的弊端,很多职务升降和职称评定都不是公开、公平的进行,致使一些真正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没有用武之地,造成人才的浪费和流失。
2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走出困境的对策
2.1 明确人事管理理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已成为事业单位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事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认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性。首先事业单位需认识到只有系统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才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人事管理也必须随着事业单位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使其时刻处于动态管理中。例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需依据事业单位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为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以保障事业单位发展阶段性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事业单位需为人事管理提供管理平台,只有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存在问题、面临机遇及挑战等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对人事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走势有前瞻性的预测,使其从日常繁琐的人事管理工作中跳出来,以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最后人事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规划时,需将事业单位的战略发展方针作为制定依据,并以事业单位发展的远景规划目标为管理方向,同时对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进行调整和创新,以满足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对人事的实际需求。
2.2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目的是开发和管理事业单位人事资源,发挥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因此事业单位需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满足员工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首先事业单位可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保持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稳定性。激励机制的内容包括:在为事业单位员工办理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之外,为员工办理各种商业保险,以保障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可采取股权奖励的措施,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事业单位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让员工感受到来自事业单位的人文关怀,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其次事业单位需为员工做好职业生涯的设计,并为其个人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如国外进修、院校深造和定期培训等,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增强事业单位人事资源的优势。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不仅可使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中取得显著效果,降低引进人才的成本,还可增加员工对事业单位的忠诚度,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发展。
2.3 建立系统人事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需要有系统的管理体系作为保障,只有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下,才能提高人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一方面,事业单位人事的管理制度需解决定位问题和系统性问题,而人事管理制度的准确定位主要体现在管理内容和管理目标方面,即事业单位需在人才招聘、员工考核、奖惩机制和薪酬待遇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标准和目标,以利于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人事管理制度的系统性主要是将各项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各部门之间做好配合协作,从而使管理制度形成完整体系,发挥其在管理中的最大作用。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制定人事管理制度时,需做到以人为本,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状况,结合员工的行为表现与心理需求完善制度内容,尽可能满足事业单位员工在工作时间、薪酬、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2.4 人本理念的运用
人事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事业单位领导与员工需强化责任心,提高自身建设,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品行,促进主体与个体的结合。首先应鼓励员工与事业单位共同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合理有效地配置员工的工作岗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要善于发现并培养员工的长处,使其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实施奉献和奖金挂钩的奖惩制度。其次组织构架要灵活有弹性,为员工提供更多提高技能的机会,同时完善员工的成长机制,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人尽其长,通过人本理念的管理方式,促使员工自觉地为事业单位奉献,实现知识共享,增强员工对事业单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得事业单位更有向心力,更好的完成人本理念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的目标。
3 总结
总之,事业单位要想不断提高人事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自身的长远发展,就需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现代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使其符合时代特色,以此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俊艳.人事管理在事业单位的探索研究[J].中小事业单位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0).
人事管理需要有良好职业素养、时间观念强、有较强的工作计划、总结、反馈、复盘与执行力;具有亲和力,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工作仔细认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事管理的职责,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事管理的职责1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统筹/规划人力资源的战略部署。
2、负责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含招聘、绩效、培训、薪酬及员工发展等体系的全面建设),制定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负责提供有关人力资源战略、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建议,完善相关的各项制度。
4、负责公司各个部门的招聘、培训和发展、薪酬、绩效管理、员工福利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5、负责拟定公司各项相关行政管理制度、修订、监督及推行。
6、负责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内涵,丰富员工精神生活,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团队凝聚力。
7、负责制定用工风险预防措施,及时处理公司人力资源、劳务用工、员工关系、法律事务涉外等问题。
对公司证照、资质年审的及时申报,保障公司经营过程的合规性。
8、负责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人事管理的职责21、建立和完善办公室行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监督、执行与追踪。
2、全面负责公司的人事、行政、后勤等工作;
3、负责招聘、入职、离职、劳动关系、社保等工作;
4、负责组织和策划公司年会及其它文娱活动;
5、各部门的管理、监督,协助总经理做好公司各项管理工作。
人事管理的职责31.协助部门经理建立健全人事管理系统;
2.协助部门经理修订、人事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执行、监督、管理及追踪;
3.负责制定、组织、协调下属实施招聘工作,为公司及时提供专业人才;
4.负责组织、实施各项培训工作,定期做好培训汇总及分析;
5.协助部门经理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协助组织绩效分析会议,定期汇总绩效考核数据,确保考核标准的严格执行;
6.负责组织编制、修改各《部门职能》和各岗位《职务说明书》;
7.负责公司新员工入职前的资信调查工作及入职后的入职引导工作;
8.负责做好公司员工劳动纪律管理工作;负责办理考勤、奖惩、差假、调动等管理工作;
9.负责员工福利、社会保险、公积金等工作的综合管理;
10.协助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听取员工合理化建议,协助组织处理员工投诉和劳动争议;
11.负责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包括公司庆典、年会安排、会务组织、文体活动安排等,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活跃员工业余生活;协助公司接待、公关管理工作,促进对外合作的友好往来;
12.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人事管理的职责41.完善公司的招聘流程,招聘平台的甄选;
2.根据公司现有组织架构、发展目标和用人需求,给予合理有效的人才配置建议,制定招聘计划;
3.负责公司所有岗位的招聘工作,对人才甄选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4.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分析和评估公司现有人力资源;
5.负责员工备调、转正、转岗、离职面谈,以及员工内部关系的疏通与协调工作,把握员工动向;
6.协助制定员工岗位培训方案,并跟进培训结果;
7.其他人事岗位工作。
人事管理的职责51)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拟定人力资源计划
2)对各部门实行定岗定编,完善各岗位工作说明书
3)制订人力资源部各种规章制度
4)制度年度、月度培训计划,负责员工和管理层技能提升计划
5)制度绩效考核、薪级评定、员工激励措施方案
人事管理的职责61、根据公司的发展和经营业务,全面统筹规划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
2、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包含招聘、绩效、培训、薪酬及员工发展等体系的全面建设),制定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协调和指导本部门和各用人部门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等工作的进行,确保公司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
4、及时处理公司管理过程中的重大人力资源和行政类问题
5、负责与劳动人事、政府行政部门保持良好的联系,及时获得相关政策支持
人事管理的职责71、负责检查、监督和执行公司、工厂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工厂人员的招聘、培训、薪资、绩效考核的执行;
3、严格抓好行政后勤管理(厂容、厂区环境、宿舍、保安等)工作;
4、负责做好行政费用的预算和使用情况统计汇总,提出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建议;
5、负责外联工作(环保、消防、安监、劳监)等;
6、建立管理维护好人事行政各种档案文件资料;
7、协助组织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做好客户来访接待工作;
(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各高校发展历史与背景不同,在新建本科院校中,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突出。笔者通过对省内外几所新建本科院校的调研发现,高校目前基本教育规模人员为专业技术人员(教学科研人员、教学辅助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等。多数高校近几年都经历了转制或合并,建立了以综合大学为主体的高等教育格局,使得目前人才数量储备明显不足,层次有待提高。如在教学科研人员中,部分教师只能进行一般课程开设和知识的传授,缺乏大师级的领军人物;在管理人员中,部分管理者只能进行一般的日常工作运转,缺乏现代管理思想、管理能力及较高的整体素质。这种人力资源结构比例上的失调妨碍了学校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限制了学校发展。
(二)教职工缺乏积极性
作为事业编制单位,用人理念和用人机制较为陈旧,岗位职责权限划分不清,如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工作运转、岗位责任等界定不明,教育教学工作运行整体效率低下,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行政管理人员对行政岗位认同度低,工作能力提高缓慢,妨碍了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偏重于教师科研水平,教师授课水平低下,教学质量不升反降,影响了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运行过多依赖于政府,缺少自
高校具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组织性质,运行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投入,学校应该怎么运行和发展过多听从于政府,以迎合政府需求和官员意志,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学校实际发展需要,缺少应有的自。现行高等教育财政预算和科研经费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人事管理。
(二)人事改革受制于上层体制,缺乏灵活性
目前全社会统筹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实行,养老、医疗、就业、住房等待遇仍然固化在单位内部,加之户籍、档案等制度改革滞后,真正意义上的人员退出机制事实上还难以建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受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行体制和政策的制约,教职工和学校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用人终身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目标仍未实现,许多人在评上职称或提升职务后就安于现状,缺乏工作上的开拓与创新,影响了高校的管理质量和效率。
(三)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规范性
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高校的制度难免经历逐步健全与完善的过程。体现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集中表现在岗位设置不合理,人才引进制度不健全,聘任工作流程不规范,分配方案不合理等方面,致使人事管理工作不到位,教职工权利救济渠道不通畅,人事争议频发。
(四)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缺乏激励性
高校一般将教职工分为行政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岗位两大类进行考核。行政管理人员考核内容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年度评优评先存在轮流坐庄,考核变成了填表签字手续,不能正确考评出绩效高低;教师考核评价对师德方面的考核比重相对较小,对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奖励不及时,教学事故惩罚不到位,造成考核结果使用不够,难以真正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高校人事管理改革方向及建议
推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建立新的人事管理理念,强化岗位管理,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提高人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多方面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高校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一)去行政化,简政放权
1.政府方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这是处理大学与政府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应当减少政府干预,为高校简政放权。上级单位仅发挥服务、咨询、调查职能,将机构设置、专业设置、招生、人才引进等职责由高校自主决策。高校人事管理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实行人员编制备案管理,也就是学校可以在法定原则和编制标准确定的合理区间,自主确定用人规模或编制数额,报政府部门备案。
2.学校层面。
在现代大学制度下,应当实现校、院二级管理,将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使二级学院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拥有较大的决策权。在人事管理工作中,高校人事部门应由集权管理转向分权管理,由事务性管理转向服务性管理。根据“谁引进、谁负责”的原则,由院系承担教师引进及聘任工作,组织对引进人员学术水平、学科背景的考察,而人事部门严把入口审批关,最后由各院系与人事部门共同承担引进的责任与风险。
(二)全员聘任,岗位管理
《纲要》明确提出“要进行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的前提下,打破教职工身份的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制是高校未来发展的趋势,应当把聘用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教职工与学校通过签订聘用合同,保证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等,使教职工把自己与学校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保证了教职工潜能的充分发挥,促进教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时也为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优化人员配置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高校人事部门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战略发展需要对专业技术岗、管理岗、行政岗和工勤岗等不同类型的岗位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工作岗位说明书和岗位任职资格。通过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重点确定岗位工资等,通过公开竞聘,将适合的人聘任到合适的岗位,确保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
(三)精细管理,分层考核
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是推进高校人事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没有分类就没有管理,在分类基础上才能实现组织目标与岗位职责的内在统一,才能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高校办学特点,仍将各类人员的精细分类和科学管理分为两大模块,即管理人员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进行具体分析,以便于结合岗位管理根据岗位职责,按照不同考核标准,严格考核。
1.推行管理人员职员制。
近年来,高校纷纷将职员制度纳入人事改革,初步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职员制度,普遍实行的职员制是“三等十级制”,侧重以行政职务对应职员等级。深化职员制度改革,要在理顺与各类专业技术系列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职员成长规律,畅通职员职业发展通道和空间,规范任职和考核评价标准。
2.专业技术岗位分类管理。
施行教职员岗位聘用制是规范高校专业技术岗位管理的突破口,一些高校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率先按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所拥有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将教师职称分为教学型职称和科研型职称等类型,如中南大学在改革中将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岗、教学为主岗、科研为主岗、社会服务岗四类,充分体现对教育规律的尊重,获得了教师的普遍认可。
(四)优化分配,激发活力
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分配体制的改革。创新高校薪酬分配方式,要结合岗位聘任制,将教职工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及实际贡献直接挂钩,研究设计出能激发各类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管理制度,实施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薪资分配办法,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功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在制定奖励制度方面,要把握人才的高层次需求,使分配向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倾斜,强化竞争和激励机制。如对重大办学成果加大奖励力度,激发科研活力,充分发挥优秀拔尖人才在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畅通诉求,加强监督
在推进人事管理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充分维护教职工的知情权,及时公布新制定的人事规范,建立健全教职工权益保障制度和诉求表达渠道,保证高校不同类型人员的权益在学校的政策制定中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教代会对人事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如学校人才引进与培养、干部选拔与聘用、岗位聘任与考核、职称评审、奖励与处分等制度的建立,一定要通过教代会的审议通过,充分实现教职工的民主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及监督权,真正尊重教职工的民利,建立起高校和谐的人事管理关系,预防和减少人事争议。
四、总结
关键词: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
新疆畜牧科学院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科研事业单位,职工多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对逐步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性
1.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作为事业单位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现在人事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考核、培训教育的基础和依据。人员的聘用要以岗位需要为前提,合同管理要以岗位职责为依据,岗位考核要以完成岗位职责任务为标准,工资待遇要根据岗位等级而确定。因此,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迫切需要加快完成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2.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实施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目的是要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我院的基本管理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用人制度,从而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建立一套符合我院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的权责明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督有力的人事管理制度。
3.是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原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文件中明确规定,在按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之前,专业技术人员暂时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岗位工资,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并经核准后,再按确定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首次岗位设置完成后,聘用人员岗位等级发生变动,根据聘用人员岗位的调整变化情况来兑现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保证人员岗位、聘用和工资待遇之间的相互衔接,建立了长效的联动机制。可见,要尽快地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以确保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开展岗位设置工作的做法
1.做好岗位设置方案的制定工作。我院包括院机关共有10个下属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各个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的人员实际,独立制定岗位设置方案。依据相关的政策规定,设定本单位的岗位总量、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以及各岗位内部不同等级的数量及结构比例。各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正式上报政府部门之前,都广泛听取了职工的意见,集体讨论通过,增强了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透明度。
2.做好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我院各单位根据政府人事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进行岗位设置,将岗位类别等级细化到每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并制定具体工作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任职条件以及实施岗位聘用的具体程序和办法。我院这次全员岗位设置方案批复后,专业技术岗位为75.8%,高级岗占到了40.4%。
3.做好岗位聘用工作。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时,我院有条件的单位通过竞争上岗或根据业绩打分来聘用人员,明确岗位等级,不具备条件的单位,都以人员平稳过渡为前提,原则上将现有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按其现任职务、职称级别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及时签订聘用合同,做好认定工作。
三、岗位设置工作的思考
第一,工资制度落后,无法适应岗位设置的需要。岗位设置的目的是做到按需设岗,工资按照岗位不同而不同,而不再是以前的跟人走。聘任到低一级的岗位时,工资也应随之相应改变。但是现今的工资制度只有升上去的制度,并没有相应降下来的制度,对于一些工作表现差、不积极的人员仍然享受原有的级别,并不能做到低聘,这就给岗位设置工作带来了不便。
第二,岗位设置工作的实施,充分考虑到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的不同特点,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在岗位设置工作中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岗位设置工作是一项新型的人事制度改革,我院每个单位的在册人员可以按照现职务、职称聘任到相应的岗位等级,享受相应的岗位工资。但对一些退休的人员尤其是能进入到二级岗位的老专家来说,未赶上岗位设置,甚至有些专家退休时间与距首聘时间就差2个月,这对他们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损失。
四、建议
岗位首聘完成后,对岗位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下一步的工作必须要在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事业单位设置管理工作。因为推行形式上的事业单位改革很容易,要改变事业单位人员的身份观念、等级意识,真正实现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并不简单,有时候就会走“换汤不换药”路子。因此只有着力观念上的转变,才能促进改革力度加大,只有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制度,才能照章办事,更好地对岗位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