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管理学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管理学也是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财政学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运用基本原理指导现实中的实践,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管理学还是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但从这门课程的课程内容来看,一般学校还在沿用传统管理学教材的理论框架,偏重于理论讲授,而案例和现场实践教学很少或是没有;从教学方法来看,多仍然以口授加板书为主,基本都是教师从头讲到尾;从考核方法来看,目前,大部分院校教师课程考核方法主要是较大比例的考试成绩加上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主要是出勤、听课态度加上作业或笔记。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为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对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展开研究。

1.改革教学模式,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管理学课程虽然是一门和实践有密切关系的课程。但一般学校的教学内容都偏重于理论教学,很少涉及到运用部分。为了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

(1)通过课堂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消化理论知识的能力

如在每一节教学内容前,先导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然后通过所选案例的关键词或中心思想引出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最后让学生再根据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案例。这种在课堂上用鲜活具体的实际案例把管理的理论形象化地表示出来的授课方式,可以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到管理的实践环境。

(2)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

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和一些大企业搞联谊活动,并组织学生参与企业调查、企业咨询等实践活动,或到各类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现场进行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与企业调查、企业咨询实践,或者邀请企业家来校举办管理学讲座,并面对面和学生交谈。

(3)构建实验体系,模拟管理实践情景

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和实践有密切关系的课程。但由于条件的限制,管理学很难通过真正的企业管理实践去体会。因此,探讨管理学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改进管理教育的模式。如用友公司的ERP沙盘模拟电子化与手工结合的训练软件,以及最早产生在国外的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的竞赛应用的软件等等都是专供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模拟管理实践和实战演练。通过模拟演练使管理学基础这门课更具有生动性、启发性、趣味性、可操作性。

(4)开展创新实践教学,动员学生充分参与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

如借助学生会的“经济管理学会”等学术团体,组织学生参加优秀管理学小论文和案例的评选活动;指定专业教师担任技术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论文大赛、全国大学生沙盘大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2.以综合运用能力为考核内容,按照过程重于结果的原则,构建过程考核体系

为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在改革考核内容的基础上,改期末突击并一次考试定终身带来的知识与能力掌握不扎实的弊端,改革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内容可按照平时作业(习题、案例分析)、单元模块、实习报告和学期综合进行考核,并分块加总确定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在实训中或实习前,首先确定好实习企业,教师将实践课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在实习前通过网络资源对该企业及企业所处的行业做深入的了解,以便实习结束后能完成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的撰写,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培养,提升教师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其理论,还要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因此,管理学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求教师的学术性,而且要求教师的工程实践性。

高校的管理学任课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普遍存在着社会实践经验缺乏、专业实践技能薄弱、知识与技术能力相脱离的现象。因此,教师亲自参与了管理实践,就能克服远离实践、“纸上谈兵”的弊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现实。如教师到企业中兼任相应管理工作职务,通过参与生产实践与企业管理,就会对现代生产管理模式、企业理念,团队协作意识等管理学的理论有比较具体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学术特长,参与企业的一些研究项目,为企业进行咨询服务,这样既能够较全面地熟悉整个行业的运作,把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也在贡献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参与生产管理咨询服务,可以紧密跟踪行业的发展,把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因此,只有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参与管理,才能深刻体会管理的精髓,这对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把实际生产中的案例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去教学,突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了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对于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有极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吴菁.挂职锻炼是高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J].人力资源管理,2011(5).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2篇

文章主要借助大学生创业平台,依托学生就业岗位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学基础课程重新进行整体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就业和创业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和通用管理能力。通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双提升的课程改革实践,最终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管理学;工作过程;教学

管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应定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创新的实践考核体系,发挥其高职高专经济管理基础课的作用。

1管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

管理学基础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着重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要营造企业情境和氛围;二是要以培养基层管理者为重点;三是要在满足基本理论修养的同时,突出实用管理技能培养。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学生摆进课堂教学内容中来,依照他们进入企业、成为基层管理者、了解企业运行特征、进行管理实践操作这样一条主线,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对于刚入大学校门、理论理念与实践经验均缺乏的学生来说,管理学基础的学习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基于工作过程设置教学情景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将真实工作情景引入课堂,通过互动、参与的实践模拟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教学模式的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接近性,教学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所创设的情景是与具体实际工作情境接近的。(2)诱发性,项目情境中创设问题的深度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3)合作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工作,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情境中的任务,共同克服情境中出现的困难。(4)层次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创设情境时会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假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有梯度,考虑好任务的衔接与过渡。

3基于工作过程的管理学基础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管理学基础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设计按照“模块化、任务化、训练化”原则进行,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课程变成一个管理业务流程,学生从认识管理入手,从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开始,一直到制定决策、有效执行、合理控制的整个过程都参与其中,逐步形成管理思维,有效提高管理综合素质。其主要内容:(1)创设实践模拟情境,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积极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根据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设定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并根据课程内容所关联到的工作过程来创设教学情景。例如,创办你的企业,市场调查,环境分析,制定创业计划书,制定招聘计划,实施招聘活动安排等,通过这些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提出问题并进行引导,在创设了情境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提出思考问题,思考问题的开放性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有助于学生在回答时给出更多信息,从而扩充信息容量。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良好的实践条件有助于学生提供更加完整和深度的答案。(3)实践模拟,在实训室创设的场景中,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知识的强化或技能的训练。例如,在创办你的企业中,每个创业小组需要从事企业管理的所有活动,从市场分析,确定项目,企业组织,企业运营与规划等。至于每个小组的内部分工,有小组成员自己确定,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运营,采购与生产管理人员各司其职,教师不参与角色的分配与任命。但是对于某一项活动将是如下环节:前期准备,课堂公开进行展示,各小组和教师点评总结。

4总结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已经从习惯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转变到现在的主动学习的学做思一体的方式,当然这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与此同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高职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技能,对教师的双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康军.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意义及措施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2,41(5):166-167.

[2]魏金萍.提高管理学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56-57.

[3]谢明.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管理类专业课程开发[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4).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3篇

班主任是初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班主任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从教育层面上来说,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标,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发展中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应清楚认识到自己采取的管理方式会对学生行为有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应该做到认真反思、积极改进管理办法,用正确的方式给学生以引导和管理。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管理方式;学生行为;影响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初中阶段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和组织领导者,负责班级内所有学生在学习、思想、心理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工作,是初中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核心角色。但对于班级的管理问题,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而对学生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下面就初中班主任管理方式对学生行为的影响问题展开进一步探讨。

1变革时代的班级特性分析

1.1师生关系处于重构状态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教育似乎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且儿童和成人间的边界也不再清晰,童年时代仿佛正在逐渐消逝,儿童生活的环境更加开放和不确定,班级这个最基本的学校教育组织也因为其无法预测的偶发性,班级生活变得具有选择性和危险性[1]。班级内每个学生个体生活背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和信念,在不可预知的班级生活中,学生摆脱了社会和家长、教师等成人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日渐增强,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师不再享有绝对的权威性,构建起新的师生关系。

1.2班级组织具有不确定性这里说的不确定性是指具有无序性、随机性、差异性和模糊性及不确定性,这些特征是一种无法对其做出准确预测的状态,班级作为一个集体组织,是一个时刻处于矛盾、分化、整合的动态系统。在现代组织理论中,将组织看作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且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旦社会环境发生变动,组织就会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使两者处于平衡状态。同时认为组织本身也属于一个系统,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且组织本身会维持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协调性和适应性。班级组织在现代组织理论中被认为具有制度型组织和文化型组织中刻板和弥散的缺点及一些不确定性。比如,不稳定的班级结构、差异化的班级成员、随机的班级生活、模糊的班级目标等。

1.3班级建设问题处于呈现非线性班集体建设与班级建设等同的这种线性观念在变革时期受到了挑战,以往将高水平班集体的建设为班级建设终极目标、将班级建设重点放在制度规范上的这种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脱离教育本质的。因此,在新时期,班级的管理和建设应该兼顾“事”和“人”,相互促进[2]。

1.4班级环境具有开放性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态度、情感、认知方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时展和教育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和班级内部,同时,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网络又让学生的班级环境呈现出一种开放性。从学生个体发展来看,其与班级内、外部环境以及班级中其他个体间有着紧密联系;从班级组织来看,班级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规则、秩序,同时与其他班级外部的组织或系统间存在一定联系。

2班主任管理方式的类型及其对学生影响

2.1专制型把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中心、强调班主任权威性是专制型班主任管理方式最大的特征,持有此种管理理念的班主任认为自己具有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绝对性权利,基本不会采纳学生的意见或建议,总是处在支配学生的位置上[3]。实行专制型管理方式的班主任自身有很强的原则性,会制定严格、统一的管理制度、采取强硬的态度和管理手段来管理学生,不会允许学生挑战其权威性,总的来说就是在管理学生、班级上独断专行,主要依赖于制度和管理,而非知识和人格魅力。此种管理方式下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权,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甚至因为对班主任、对这种管理方式的对抗而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

2.2放任型放任型管理方式没有明确的管理中心,班主任既不把自己放在首要领导位置,也不看重学生的利益,基本是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管理学生和班级,被动、敷衍地接受和完成教学任务,对班级荣誉、学生利益不以为意,很少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导致此种管理方式下的学生对教师有距离感,不认可、不信服,既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学生身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2.3民主型以学生作为管理重点的班主任会在管理学生和班级的时候采取民主的管理方式,更尊重学生的意愿,善于且乐于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遇到问题时会与学生一同协商解决[4]。此种管理方式下,学生犯错是被允许和理解的,会在日常班级学习、生活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能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在班级和学习中主体地位,体会到班级学习和班级生活的快乐,在民主、平等、和谐、轻松、被尊重的环境下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3结束语

不断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不仅对教材、教学理念、目标、方式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也对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初中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授学生知识的责任,还担负着对学生人格、品德等多方面的培养责任,因此,初中班主任应切实认识到自己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对学生行为的影响作用,积极调整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切实保障初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辉.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管理方式的探讨[J].教育界,2012,(23):40.

[2]黄现严.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189.

[3]周锦虹.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2):82-83.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行政管理专业;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公共关系学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应该说,在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公共关系学本身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学。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种情况,一方面,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很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它的学科地位还不够高,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制约发展的因素太多,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根据对此现象的分析,笔者产生了三个疑问:一是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毕竟,如果只谈意义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未免过于抽象,研究成果也会流于形式,缺乏价值。二是在现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公共关系学本身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充分地了解现实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案。三是如果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是本文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之最终目的。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鼓励教材多样化,不仅采用书本教材,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案例讨论,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会等情景模拟[5]。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晓峰.把“公共关系学”课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人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2]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3]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5篇

论延安精神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延安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创刊及改版

延安市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内容分析及其对当代社会结构的启示

基层党建工作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以河庄坪物业处为例

地方党报应有全球视野、世界眼光和平民情怀

媒介视域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发展现状研究——以《南方周末》与《中国青年报》为例

教育公平视角下对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思考

延安大学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之我见

关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思考

浅谈营造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良好环境

基于管理学人性假设的有效课堂教学思考——以延安大学为例

新学员队列训练方法有效性探析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安康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培训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二语词汇知识结构框架研究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新思考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

老子“自然”观对现世的启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

进一步发展延安乡村旅游业有助解决“三农问题”

论新时期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

对教学载体道德性的反思

论教育法的价值在教育法体系中的地位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学业落后学生的研究

大学生依恋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

浅谈“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基于当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心态探微

幼儿园告状行为的案例探析

3~6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

如何理解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互融

身心和谐:人生意义的追寻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基于临界点税率的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筹划研究

构建基于内部控制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论会计学与统计学的相互关系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及其经验

延安时期秧歌运动概观

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浅思

执政理念中的系统方法论探析

从传统发展观到和谐发展观

弘扬传统节日礼仪文化彰显西安当代城市价值

运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三农”问题

对延安市退耕还林(草)成果巩固的思考

探微我国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

企业网络的特征、价值分析——与企业、市场之比较

我国高等教育分流依据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分析

浅谈西部大开发与教育滞后问题

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毕业生求职面试应注意的自身潜在影响因素

电大分校建设管理县教学点的认识和实践

浅论唐宣宗

《孔雀东南飞》反封建意义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