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公园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生态公园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 城市生态公园 生态 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伴随着近年来各国的城市复兴,探索棕地的清洁、利用和再开发途径 [1],使城市棕地重获新生,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唐山作为沿海重工业城市,煤炭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整个城市的发展,采煤沉陷区是影响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1、用地情况

1.1区位分析

唐山南湖生态公园位于距离市中心向南仅1公里的重要地段,是唐山南湖生态城四大主题功能区之一。它东起唐柏路,西至学院路,北至北新道,南至205国道,总用地面积约29k㎡。[1]

1.2自然特征

1976年,唐山地区发生里氏7.8级地震,造成南湖采空区多处塌陷,地表大面积沉降,严重影响城市建设。考虑到日后还可能出现沉降,南湖地区没有开展灾后恢复重建。之后的20多年,伴随着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塌陷区成为了杂草丛生,垃圾成山,污水横流的城市废墟地,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发展,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大量土地资源无法利用,南湖地区成为了典型的城市棕地。

1.3景观评价

规划区内拥有多种地形地貌和景观资源,即使在全国范围内,有些资源也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其中有利因素包括:采沉区独特地形、生态游憩区、工业文明等人文资源;不利因素包括:污染源、周边区域带来的交通压力、人们行为的介入对场地的影响。因此,南湖生态公园的发展建设紧密围绕“生态修复”与“合理利用”两大主题。规划确定对公园特别是其生态涵养区进行明确的保护控制,同时要有适宜的事件和难忘的活动注入,以提升公园的内在价值和独特魅力。

2、规划目标及设计原则

2007年,中国设施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完成了《南湖生态城核心区综合规划》,确定南湖生态公园是构建城市结构的公共核心,以采沉区生态修复、工业文明、抗震精神、现代艺术与文化创意为主要特色,以政务、休闲、运动、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型综合景区。

规划定位:休闲度假胜地、文化创意园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来推动城市发展,更新城市结构。

设计原则:①精彩的城市生活,公共生活系统化的布局、城市功能的混合开发、滨水空间的多元化发展;②科学的实施手段,建立和谐的生态系统、采用先进的生态技术、达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③工业废弃地段的更新,景观再造、文脉重组、城市新区的开发。

3、规划设计

3.1规划思想

图1 总平面图

1.凤凰大厦2.内湖3.文化宫4.祥云岛5.南湖明珠6.梧竹嘉苑植物园7.游乐园8.龙珠台9.濯羽滩10.国宾馆11.昂宿山12.外湖13.莲花池14.湿地博物馆15.水生植物观赏区16.荷风四面17.望海寺18.鸟岛

南湖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尊重并延续总体规划中“凤凰涅槃”的设计理念,对山体、水系、湿地等原有的自然要素主要采用保留、恢复、重建的方法进行建设,并将人工元素镶嵌其中,形成自然与人工有机结合的生态景观格局(图1)。设计通过展现地块本身的自然和文化特色,塑造一个绿色、生态、开放的城市空间。

3.2功能分区

公园因现状唐胥路的存在,形成了南北两个园区。园区北部已经基本稳定,不再沉降。规划定位为以大型自然山水景观为主,兼具休闲娱乐和活动功能,同时在北园设置园区的服务设施;园区南部因为持续地质沉降等因素的影响,规划位为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为主,不进行大范围的人工干预。规划结构分为六大功能区:①小南湖景观功能区②园博园功能区③历史文化功能区④旅游和城市活动功能区⑤体育功能区⑥生态功能区。

4、设计对策

4.1、生态恢复

在公园设计中,采用一系列低成本、高产出、因地制宜的技术措施,处理场地内粉煤灰,软弱地基,水土流失等问题。

4.1.1粉煤灰利用

作为城市工业垃圾填埋场,场地内存在大量粉煤灰,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将粉煤灰加工成粉煤灰砖、粉煤灰水泥、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等,用于建设场地基础和堆砌公园地形,实现低成本、高产出。

4.1.2软弱地基改造

由于场地中局部土壤含水量过高并且存在粉煤灰,污泥等杂质,土壤的承载能力较弱,针对软弱地基的问题,设计就地取材,将场地内存在的承载力较强的植物枝干制成木桩,嵌入土壤,增强承载力,改善软弱基础。

4.1.3水土流失防治

为防止基础沉降,湖水侵蚀等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利用场地内植物枝桠的柔韧性,结合石笼工艺编织成网,不仅柔韧性强,而且能够很好的适应各种地形,放置于湖滨,以保持水土、固定河床。此外,采用低干扰的材料固岸,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其多空的网状结构还可以为各种小型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实现因地制宜,变废为宝。

4.2水体景观设计

通过对采煤沉降和地震塌陷形成的水坑和沟渠进行生态分析,疏浚并整合,形成南湖生态公园主体270h㎡的湖面。来自唐山市西郊的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成为南湖主要的补水水源。为了净化了水质,水体景观设计引入荷花,芦苇、菖蒲等适宜唐山地区生长的湿地植物,还吸引水禽和其他动物到此栖息[2],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

4.3植物配置

保留塌陷区的全部树木,开发成南湖地区的原始景观,减少了景观建设成本,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场地景观的观赏性。此外,在植物设计中坚持多样化原则,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采取立体种植手段,追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实行低成本、高效益的植物造景为主,形成林地、灌木丛、草地、湿地等不同生境结构,对应不同的动植物群落,形成不同的景观区域,各个区域都保持其独特的自然风貌。

4.4景观小品设计

利用南湖地区原有的自然条件,经过大规模的人工恢复和改造,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现有“桃花潭”、“龙泉湾”“含烟渡”等九湖,还有“邀月岛”、“香茗岛”“ 翔翎岛”等五岛以及音乐喷泉、莲花池、凤凰台等120多个景点。

“凤凰台”,曾经是积攒了震后24年的50米高的垃圾山,设计对沼气、渗滤液进行了收集和处理,各种污染物达到了“零排放”。同时将垃圾山整体封闭,覆盖土壤、大量栽植地被植物,减少雨水对坡体的冲刷[3],绿化面积达13万㎡。经过一系列的环保处理,最终形成了全园的标志性景观—— “凤凰台”,“凤凰台”占地116.71㎡,建筑面积88.36㎡,高度15.83m。是全园的点睛之笔。

4.5建筑设计

公园内建筑采用抗震木结构为主,提高了使用的舒适度,减少建设污染,也把资源消耗降到了最低。其中南湖展馆采用钢结构作为主体,方便拆改,可循环使用,内部地面、墙面、顶棚都采用复合木板,保留原来的颜色和质地,呼应公园内其他木结构建筑,同时做到生态环保[4]。

5、总结

好玩南湖、生态南湖、神奇南湖、文化南湖是唐山南湖生态公园的建设目标,目前也成了南湖生态公园的游览特色。唐山南湖生态公园为公众提供了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是唐山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周边景观地产开发,带动区域旅游,甚至起到更新城市结构的重要作用[5]。

参考文献:

[1]张金伟,常江.城市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7(11):40-49.

[2]赵美玲,成克武,张铁,等.唐山南湖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 6020- 6022.

[3]袁栋.唐山南湖公园湿地生态景观植物配置与美化设计[J].现代园林,2011(1):44-48.

生态公园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cultural life level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o the city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However the city as a people to survive the space, the ecological maintenance increasingly attention by people. This paper ecological park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discussed, and thus to make urban park landscape planning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work.

Key words: the city park;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建设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日益需要经常性的休闲健身活动来平衡身心,享受自然生态的环境,懂得养生和保持健康的体魄。建设生态城市已经为世人认可并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途径,因此重新审视之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公园的定义及分类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的生活领域,同时兼具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城市基础设施[1]。行业标准CJJ/T 91-2002 J 217-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定义公园:“公园是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和内容,将其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5类。

二、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

2.1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其核心概念框架有:1)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和景观要素的异质性;2)景观研究的尺度性;3)景观结构的镶嵌性;4)生态流的空间聚集与扩散;5)景观的自然性与文化性;6)景观演化的不可逆性与人类主导性;7)景观价值的多重性[3]。

2.2园林美学理论

园林美学是将美学的研究成果及原理运用到园林的研究上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园林美学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的再现。中国园林不仅形式优美,而且富有神韵,有特殊的意境,强调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与统一。

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应以园林美学作为景观营造的基本理论和依据。科学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因地制宜,形成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的景观体系,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园景观环境。

2.3人本主义理论

服务于人们休闲的公园绿地景观规划就好比服装设计一样,必须根据使用者的特点来进行。它直接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的地位、作用及价值的学说。

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需要纳入广大人们群众的力量来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才能使规划真正体现民众的意图,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本着以人为本、为人们服务的规划宗旨,科学合理地配置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这也是实现公园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4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需求的能力;既要保证适度的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又要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从而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相协调,实现持续共进和有序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实质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让公园景观能自我延续,持续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当前于城市公园景观研究的最大问题。文中研究的具体对象———城市公园不单只是城市景观的生态载体,同时也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

三、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的原则

3.1地方性原则

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这些自然过程包括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将这些因素结合到设计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设计应就地取材,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树种适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低,因此应尽量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地方性原则也是一种适应性原理,自然景观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人为地设计必须适合其原有状态,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带来的负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3.2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应当注重保持其发展的整体性,景观规划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以城市的空间目标与生态目标为依据,考虑公园建设在什么位置、建设成什么性质和多大的规模,采用适宜的景观规划方式,从宏观上真正发挥城市公园景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空间的作用。

3.3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创造公园景观,应充分认识到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思想,保证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和人与环境景观的融合协调,强调人在公园的主体地位。人是公园空间的主体,任何景观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营造优美的环境。

四、我国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4.1片面强调景观美学,忽视人的行为活动

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强调的是形式性、展示性,把公园从城市中分割开来,城市公园绿地真正意义上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憩、活动、交流的场所。经常在公园内看到写着请勿践踏草坪的标志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对人的行为的忽视。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规划设计方案将大块草坪分割成为若干小块,在某一时段内只对游人开放其中的一块或几块,这既养护草坪的生物机能,增加草坪的可接触性,同时也缓解了公园内人流组织的压力。

4.2忽视残障群体、老龄群体的行为活动需求

城市公园使用者构成包括老年人、儿童、女性、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但公园中较少有体现满足这些特殊社会群体行为活动需求的特性,缺乏老年人适宜的活动场所和相关的体育设施。轻视无障碍设计,缺乏必要便利残疾人的游览设施,如残疾人坡道、导盲设施等,如一些公园中只有部分地段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另外的许多地方残障人士轮椅都难以进入。城市公园应当更加细致地考虑不同类型游人的需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公园应继续深化对老年人的关怀。公园规划中要考虑老年人集体活动的场所,以及方便老年人与儿童活动的场地设施。公园景观规划中也要考虑残障人士的需要。残疾人在市民中的比例并不高,但却是最需要关心与社会理解的群体,在拥挤的城市中,他们比健全的人更需要接触自然。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专门设有残疾人公园,在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还缺乏这一方面的设施,应当为残障人士设置无障碍系统、专门的残疾人景区和场地。

4.3以人为本原则的迷失

城市公园景观要求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活动特征,使公众参与到公园景观规划和建造过程当中,而这种“以人为本”的原则却在渐渐地迷失。现在许多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忽视了公众的行为活动需求,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强调视觉上的审美效果。如现在一些公园在入口处布置广场,宏伟气派,而游人只能坐在花坛边缘闲聊与交流。

4.4公园景观规划不够深入

公园景观规划者往往注重运用一些常规的规划设计手法,如轴线、对景、框景等,而忽视了公园的本地文化内涵,导致公园景观环境缺乏个性和特色。公园配套设施不足也是另外一个方面。游客在公园中常见的问题是公厕布置过少、分布不合理,座椅、果皮箱和电话亭等配套服务设施形式陈旧,数量不够,垃圾箱分布不合理、形象缺乏艺术性。

五、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环境条件的干扰。因此,城市公园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不单从生态、绿地建设方面考虑而且涉及面更广,更应发掘城市的内在景观、人文渊源等元素,对城市在生态、社会人文、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充分展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特色。

参考文献:

[1]CJJ/T 85-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

[2]CJJ/T 91-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S].

生态公园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I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124-02

1 引言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但生态环境也不断在恶化。一些干旱、雾霾天气、温室效应等极端的气候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这也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在城市当中,城市的生态公园占有很大的绿地面积,而这片绿色面积也能够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 生态设计的概念

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并且能够同生态过程相协调的任何设计形式都被称之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要尊重生物的多样性,有效避免人类破坏性地使用自然资源,以保持水和营养的循坏,生态系统以及人居环境的健康得以改善。生态设计来源于传统设计,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的设计,详细情况见表1。

3 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

从一定角度上来讲,城市生态公园并不是一种新创造的公园类型,而是在城市的发展当中,在发现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的学科知识,在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发展起来的。城市生态公园同传统城市公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生态的效益,详细见表2。

4 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

4.1 保留现存植物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专业测评植物的生长状况,在设计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之前,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要尽可能地保留现存的植物,并在此基础上,测评现有植物的种类以及健康状况;其次,要避免物种的入侵,研究证明,一些入侵的物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损伤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系统;最后,要保留现存的植物,并重视保护现存的植物,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构建更美观的生态环境公园的植物景观,以及将生态和美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一定要充分保护公园的植物,使其能够健康的生长。

4.2 节省经济成本

在建设城市生态公园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消耗大量的物力。因此在进行建设的时候,要遵循经济节约发展的原则,使得城市建设能够实现良性发展。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建设的工作:首先,要尽可能地选用一些原生态的植物,而且要是当地的,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在原生态的植物环境下,更容易在后期对植物进行维护,使得成本得以降低;其次,在构建生态公园的时候,要尽量选用一些效益植物,选用效益植物能够使得自然的产值得以实现,有较好的经济性;最后,在移植大树的时候,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效防止大树死亡,以及使得养护管理的费用得到降低,所以需要在大树移植时应用移植和技术以及恢复营养液。

4.3 景观生态美

在对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除了需要协调统一植物的形态,还要在形式方面将均衡的逻辑联系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植物的和谐性体现出来。与此同时,自然环境和生物的活力也能够将生态系统的生态美体现出来。因此,在对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做到和谐统一的形式,而且在对城市生态公园进行建设的时候,作为城市的居民也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中去,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态美。

5 生态公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5.1 设计林下空间

在对城市生态公园进行植物的设计时,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当地的植物来进行搭配和设计。这样除了能够将植物的成活率提高,还能够减少设计的成本。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那些随处可见树木,一定要设计好林下的空间,在一般情形下,主要的基调可以选用一些地被植物,并以各个种类植物为协调,然后进行搭配当作设计的理念,在配置的时候,可以选用地被以及宿根花类花卉。从生态公园的角度来看,除了一些像道路、花坛边以及广场等建筑,其他的空间主要选用绿色的基调。因此可以将一些有观赏性质的草本植物和地被植物充分利用起来,将绿色的覆盖时间延长,使得绿色空间的覆盖率得以扩大,能有效地改善单调的林下空间的,使得整个公园都能够呈现出厚重和浓郁的绿色基调[1]。

5.2 景观设计

构建生态公园的最主要的颜色就是绿色,但是为了使得游客对美观性的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在绿色基调的基础上合适地添加一些有观赏性质的花卉,使得生态公园的更具美观性。比如将一些比较容易管护的,同时也抗旱的花卉放在园林当中一些重要的部位上,这样能够让公园有更丰富的景观。同时,在实行这样的设计的时候,要在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安排花卉,像亭子、行人休息处、广场、湖边等地方。并且要按照一年四季的需求,来对不同颜色的花卉以及品种进行选择。在种植方面,可以采取一些应季的花卉品种同不宿根花卉进行相互补充,这样能够确保在公园里,游客能够有长时间进行观赏的花卉。这样除了能够使得居民的观赏需求得以满足,还能烘托公园的整个生态景观[2]。

5.3 园林道路

连接整个园林和景区的主要元素就是道路,而且道路也是人们必须要经过的地方。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对道路绿地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这样才能有效的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在一般情形下,园林道路中两旁的植物,一般起到的作用就是给游客观赏和遮阳。因此,在选择树木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选用一些高大型的,比如垂柳、国槐、白蜡作为树种。而对于搭配的选择,可以选择合欢和泡桐。这样能够形成巨大的植物屏障,也能够使得公园的林冠线得以丰富,同时,也使得人们获得隐私的心理。另外,在对树种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不要选一些会落果的植物,这样才能防止落果时给行人造成伤害。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景观树以供人们观赏,比如,黑松和龙柏。总之,要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将自然大气的景观风格营造出来,使得人们的观赏性需求得以满足[3~5]。

6 结语

社会不断在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在提高,但生态环境也在恶化,因此急需对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设计,设计当中,要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进行分析,并采取一些针对性的策略,让植物具备一定的观赏性以及实用性,从而将生态景观设计的整体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苏红利.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以惠农渠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1):142~143.

[2]张莹莹.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略谈[J].农业与技术,2016,36(14):205,219.

[3]刘 宇,王海洋,韩浩章,等.鸿恩寺公园景观林规划区生态适宜性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3):5952~5955.

生态公园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业生态;循环产业链;综合代谢系统;绿色生产方式

1 基于自循环思想的分区规划

高度专业化分工是现代工业社会存在的事实基础之一。规模化生产要求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通盘考虑成本组成,在政策环境、物流配套、技术资源互补方面作出最优决策。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及其合作设计机构同样认识到了企业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因此生态工业园区成为近年来沿海地区政府重点推介培植的规划概念,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它被定义为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一个具备成熟规划思路的生态工业园区必然是能源利用率较高、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协同体,其内部人流、物流、能源流、信息流均衡分布循环,人作为使用者及生产者在其中工作居住时,能够清晰而全面地感受到设计者为追求低能耗高效率的运转模式所投入的思索及心血。

企业在市场生态系统中必然存在投入与产出,展现出作为有机体的种种特征。企业间的资源交换及贸易行为导致了海量资源的流动。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得奖主科斯(Coase, R.H)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产品或服务从一个单位转移到另一个单位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和代价称为交易成本。容易发现,市场不完善会导致交易成本升高。例如在信息革命到来之前,企业通过市场自由竞争,形成各自为政的单元,从宏观角度看也形成了数以亿计的交易费用,此费用亦与交易场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成正比。空间距离形成物流成本,时间距离形成风险成本。企业在工业生态学角度中也可看作是经济人的一种,经济人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存在自利倾向。故而将自利从个体扩大到以园区为单位的协同体,就形成了以自循环为特征的生态工业园区。从产业链扁平化分布的角度去看待规划设计,将同一行业上下游企业有意识地配置在工业园区接近区域,令其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则企业作为市场中的微观个体将会自动形成共存秩序,产品和原料、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流向充沛,依靠“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市场资源的分配。以上设想强调了企业在一个自组织体系中的主观能动性,我国沿海地区的行业竞争环境相对较为成熟,这意味着企业比较容易在优化设计的园区规划下获得良性的生存空间。

2 建立综合代谢系统有利于生态工业园区高效运行

无可否认,生态工业园区必须执行产出物品及服务的职能,从而也必然会输出生产性副产品及废水、废气等边缘性物质,同时园区又是大批基层一线劳动者长期居留生活的场所,因此在前期规划设计中及时全面周到地考虑生产废料的回收利用与劳动者身心健康的保障是生态工业园区区别于之前几类开发区的重要特性。沿海地区人口往往相对稠密,工业园区规模日新月异,人群集中,所以在建筑概念设计时便应当将人员快速疏散和厂房通风纳入首要考虑。另外在园区内设置安全防灾系统也十分必要。如果园区设置在山地或者丘陵间抑或湖边,亦可因地制宜,适当规划园区内部的开放式绿地,一方面可供园区内员工业余休闲游憩之用,另一方面若发生险情,也可作为员工紧急避难地点。不可忽视的是,在园区内设置足够的绿化带及花池也能够对工业污染起到一定阻挡和净化的防护作用。除此之外,设计规划者在配置园区内企业制造生产方向时亦可有意识地将产废互补消化的企业配置在相邻地块,令其交换产品与废料投入二次生产,这样做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原料供给问题,又在环境保护层面减少了污染的总体绝对值。生态工业园区的综合代谢系统能够将负面输出以及内部耗损减少到相对较低的程度,增进园区平稳运行的社会效益。 此外,生态工业园区的能源配给设计也应当体现绿色生产之思路。例如在园区照明系统配置中,不妨根据园区厂房或研发建筑的屋顶及立面特性安装光伏设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备夜晚景观照明之用。园区路灯也可安装太阳能电池供电,公园绿地内也可考虑设置太阳能景观灯具,将绿色循环能源的设计思路贯彻到园区规划设计的每一个细微环节。工业生产,节能为上。重复高效利用能源,积少成多,是生态园区建设的突出优点之一。

3 举例:某光电产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思路概述

此园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中产业用房与行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比约为7∶1。多个模数化体块组成的生产及行政管理建筑由高至低层层递进成梯田状,大面积的绿化渗透其中,为城市天际线制造了一个有力的绿色焦点。连续统一的基座由折坡相连,与环境融为一体,折线蜿蜒其中,使光与电形成一种抽象的类比。绿色台地也是本项目的一大特色。利用三层大面积绿化屋面和折坡,围合园区中心园林,创造出一个向城市自由开放的多层次大尺度台地景观。

本工业园区采用了多种有效生态节能措施,如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泵系统,雨水回收及水体循环系统,中心庭院设置的水池可同时兼作景观水体和消防水池之用,一举两得。

为了促进园区物流人流的高效循环运转,设计确定了人行优先,人车分流,社会人员与内部人员分流,办公车辆与货运车辆分流的组织原则。园区内部的居民生活区需要建设足够的公共交通设施、人流集散点、停车场以及步行街;在生产区域和厂房周边内应当建立便捷的运输线路、设置足够停车位。同时也应确保生活区和生产区之间覆盖全天全园区的公共交通网络,以便配合物资和人力随时调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融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工业区块功能规划于一体,是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环境保护等多种因素的理性决策行为。二十一世纪初叶,我国沿海地区必将面临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面向低碳绿色经济这一未来发展的方向,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6.

[2]陈勇俊.循环型社会与生态城市建设[EB/OL].环境法研究网,2009-04-21.

生态公园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社会经济需求与生态系统健康需求这二者关系方面,似应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生态水利工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现在的水利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吸收生态学理论及方法,促进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用以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及设计理论,形成水利工程学新的学科分支——生态水利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3.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建立河流地貌数据库和生物资源数据库。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调查的有力工具。关键的工作步骤是在以上两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必要时建立某种数学模型。河流环境因子包括河流河势、蜿蜒度、横断面形状及材料、流速、水位、水质、水温、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水文周期变化等。研究的内容包括:调查单个生物因子的基本需求,评估各种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对于“关键种”或标志性生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和评估。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识别那些对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地貌学设计和生物栖息地的设计。

3.3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传统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像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终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同,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一半。

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是对于自然河流实施控制。而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要求工程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界的动机,树立新的工程理念。因为依靠人力和技术控制自然界是不可能的。人们要善于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设计这个宝贵财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地球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每一条河流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

自设计理论的适用性还取决于具体条件。包括水量、水质、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态因子,也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生产力、群落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在利用自设计理论时,需要注意充分利用乡土种。引进外来物种时要持慎重态度,防止生物入侵。

3.4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景观则是指生态学中的景观尺度。景观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为什么在景观的大尺度上进行河流修复规划?首先,水

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又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形成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正负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

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其次,必须重视水域生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基本生存条件。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再者,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随时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一条河流的生态修复活动不可能是孤立的,还需要与相邻的流域的生态修复活动进行协调。最后,河流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河流生态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河流生态修复是靠时间做工作的。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20a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3.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

意识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以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确定性设计方法,而是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是按照“设计—执行(包括管理)—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是参照比较方法,一种是与自身河流系统的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比较,一种是与自然条件类似但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比较。

在反馈调整式设计过程中,提倡科学家、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对话、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提倡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03,(7):1~5.

[2]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3,(1):1~6.

[3]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2003,(11):1~7.

[4]Mitsch W.J.,Jorgensen S E..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systemRestoration[M].Published by John Wiley&Sons,Inc.,Hoboken,NewJersey,2004:134~137.

[5]董哲仁.荷兰围垦区生态重建的启示[J].中国水利,2003,(11A):45~47.

[6]O’Neill R.V.,D.L.DeAngelis,J.B.Waide,et al.A Hierarchical Con-cept of Ecosystem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NJ.1986:153.

[7]Gosselink J.G.Landscape Conservation in a forested Wetland Water-shed[J].Bioscience,1990,40:58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