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小学的特点

农村小学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小学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小学的特点

农村小学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澳大利亚;农村;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55-04

当前,澳大利亚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水平世界领先,[1]并且澳大利亚虽属于发达国家,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同样经历了城乡教育差距由大到小的渐进过程,这正为我国目前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诉求提供了借鉴机会。

一、澳大利亚“农村”之界定

研究澳大利亚农村教育,首先有必要对澳大利亚“农村”做以界定。在澳大利亚,不同的组织和政府部门采用了不同的地理分类标准,且各种分类也不是单纯划分为“城市”、“农村”两类。主要分类标准有:澳大利亚标准地理分类(Australian Standard Geographical Classification,ASGC)、澳大利亚偏远性/服务可及性指标(Accessib-

ility/Remoteness Index of Australia,ARIA)、邮政编码或地方政府领域(Postcodes or Local Government Areas)以及就业、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部部长议会制定的地理地段分类(MCEETYA Geographical Location Classificatio-

n,MGLC)。

通过研究发现,前两种分类在澳大利亚农村教育研究文献中是最常采用的。其中,ASGC按照一定区域内人口规模为标准,将人口规模大于、等于1,000的地区称为城市,小于1,000的地区称为农村;[2]ARIA依据接受各类社会服务的路线距离为标准划分,将接受服务距离超过5.92公里的地区称为边远地区。[3]通过研读文献可知,澳大利亚学者凡是研究农村问题通常将ASGC的农村和ARIA的边远地区一并研究。因此,本文中我所指的“农村教育”与澳学者所说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rural and remote education)是同一的,而“农村”即指人口规模小于1,000及接受服务距离超过5.92公里的地区。

二、澳大利亚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有2/3的人口居住在大城市,但高度的城市化并没有阻碍澳大利亚成为一个农牧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国。澳大利亚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很小,仅约占总人口的2%左右,这就突显了其高效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据统计,澳大利亚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4.2万澳元/人,比美国高51%,比英国高155%,比其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20%。[4]澳洲如此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离不开良好的农业人口素质支持。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整体的基本素质。因此,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离不开其成功且颇具特色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一)学校类型上呈现多样性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距离和很低的人口密度成为满足农村适龄学生教育需求的最大挑战。澳最早的农村教育始于短期性单师学校(one teacher schools),后经流动教师形式一直到建立长期性的农村学校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5]经过历史沉淀,澳大利亚各州逐渐形成了符合自身教育教学需要的农村学校类型,呈现多样性特点。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澳大利亚学校类型可划分为不同种类: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有英语学校、双语学校;有多民族混合校、土著人学校;有男女混合校、男校、女校;有正规学校、非正规学校等等。在澳大利亚农村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几种学校类型是:

1. 微型学校。这类学校一般位于只有几户人家的农村地区,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一个年级只有几个学生甚至某些年级没有学生。学校只有几名教师和兼职的代课教师。虽然学校小,但办公室、教室、图书馆、运动场、计算机等设备齐全。条件不比正常学校差。以新南威尔士州的澳特福德小学(Otford Public School)为例,这所学校只有两个正式教师(其中1个兼校长)、2个临时教师、43个学生,共分三个年级(幼儿园、一年级、二年级),有三个学生教室、图书室、教师工作室,此外,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用具和体育器材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6]

农村小学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字:现代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进入新时期,小学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更为关键。小学语文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思想性的学科,通过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当前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资源不够完善,给小学语文的创新性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农村和城市的教学差异也依然存在。下面本文就结合农村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实现现代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几点具体的措施。

一 结合农村实际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新型的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老师只是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引者,而真正占据主体地位的还是学生自身。因此说在现代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需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并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囊括了很多知识,其中语文教学更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例子加以解释。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就要采取“走出去”的方法,让学生去自然和生活中去寻找和语文知识相关的内容。在农村,虽然没有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设备,但是接近自然,很多书中讲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农村的小学生很容易能够理解,这样就有效的缓解了学生对知识吸收的压力。同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尽量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入手进行引导性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例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农村小学生还具有活泼好动和好奇的特点,针对这一心理特征,老师在教学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这种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教学时创造一种“学与玩”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他们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现代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性首先表现为老师激发引导、学生探究、得到满足与乐趣、学习动机产生、学习效果提升的整个新型教学过程。

二 应用兴趣教学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开展兴趣教学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核心则是教学双方对于教学活动的情感以及态度,因此兴趣教学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师生双方能够以热情的姿态对待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

首先需要教师创设课堂情境,用轻松活泼的情调或者是疑问的情感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兴趣教学法的创新之处还在于该方法能够实现竞争,使学生在积极的竞争中增强自信,获得新知。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这符合学生的特性,也能够因竞争调动积极性。竞争中的小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兴趣提升,学习的质量也会相应的提升。最后,兴趣教学法的创新之处还表现在引导学生苦中作乐。兴趣教学法的提出是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讲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痛苦转化为快乐,并且在兴趣教学中伴随着游戏教学和表演教学等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达到教学的目标,甚至是超越教学目标中的规定。

三 打破教育定式,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思维

创新教学方法要打破传统的教育定式,将教学的中心从课本转移,力求逐渐的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积极思考,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变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积极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还需要让小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自身的想法会得到老师的重视,这样能够满足其学习的心理,对今后的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还能够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熟悉他们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模式,从而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方法实现更好的创新。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方法的巧妙性,要采取恰当的措施使其走出思维误区,而又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不能够忽视的是,在目前的状态下,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要达到这样一种层次还有一定的难度,为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宣传这种创新教学方法和创新思维方式,改变他们传统的保守的教学观念。

创造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的精神,是小学生由自己的好奇心、探索精神以及求知欲望而演变来的,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抹杀小学生的这种天性,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鼓励大胆创作,鼓励形式不同的创作,努力的去培养他们的这种创造思维,这也是当前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关键环节。

结束语:创新是当前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现代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创新,通过创新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关键是要在稳定的基础下实现,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措施,希望对今后的农村小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高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程·小学,2010年第9期

[2] 黄芳菊 洽谈农村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策略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年第6期

[3] 孔祥林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第05期

农村小学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管理效率;管理办法;有效途径

学生是学校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农村小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学生的管理。要提高农村小学的管理效率,促进农村小学健康发展,不能单一地从学校入手,应该结合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

一、重视师资力量建设

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然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由于教师资源短缺,部分农村小学一个老师要同时教授不同的课程,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水平。所以要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就要不断地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学校要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学校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行为,从而推进学校的管理工作。

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交流

要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不能只是单一地从学校入手。教师应该与家庭联合起来,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状况,更可以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建议,从而根据家长的建议,对学校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总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

所以,学校可以通过建立长期的家校沟通制度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家长会,家长会不仅可以使家长详细了解学生情况,还可以使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以便辅助学校开展管理工作。尤其是农村小学会存在一部分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的管理,教师更应该多与家长沟通,以便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教师和家长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家长和教师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容易开展,进而提高农村小学的管理效率。

三、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要依靠学校和老师的管理,更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明确自身对学校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墙,将文化墙按不同板块分配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年级特点,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标语。这些学生自己设计的标语,可以对学生起到有效约束作用,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教师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培养一支执行力较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开展管理工作,还可以辅助教师开展管理工作,从而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目前,大多数农村学校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学校的管理制度,是规范学校师生的重要参考,也是学校问题的解决办法。所以,要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就要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并且,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丰富制度,避免管理制度单一的问题,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更符合学校的发展,真正发挥制度本身的作用。

奖惩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与学生关系较为密切的一项制度。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奖惩制度的管理作用,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受到奖励的学生会再接再厉,做得更好,其他学生也会努力向他们看齐。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也要进行相应的合理的处罚,警告本人的同时也会对其他学生起到警告作用。并且这种奖惩制度不仅仅针对学生,对于教师也要实施奖惩制度。对于对学校管理工作有贡献的教师要给予合理的奖励,激励教师继续努力,双管齐下,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

农村小学的管理效率是影响农村小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发展农村小学的关键。当前农村小学在管理上面临着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立足于学校的现状,应用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解决办法。通过完善学校制度、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等方式,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促进农村小学发展。

农村小学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思维能力

一、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思维方面的问题

既然是农村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就有必要谈一谈农村小学生的基本特点,农村小学的学习环境不如城镇学校优良,而且教学设施也不如城镇学校优良,甚至很多教育设施缺乏,比如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所以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视野、知识面都有一定不同。这些不同会导致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不同。

由于农村学生的课外活动还有做家务,参加生产劳动,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好。农村学生在平时参加生产劳动,参加家务活动中,对身体的练习可以更多,从而身体得到练习,身体的锻炼可以带动身体的健康,大脑也会受体育锻炼的影响而生长良好,大脑的物质基础就可以得到保证。

而且通过这些活动,农村学生可以更多地认识“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所以农村学生的思维内容会更多围绕在这些内容,从而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一些思维方面的问题,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我们现在可以列举出农村小学生的一些问题:环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认识内容对思维能力的影响;身体素质对思维能力的影响。

针对农村学生的环境更多是接触日常生活,就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对环境的思考,比如看到青菜可以想到青菜是从播种、发芽、施肥等而来,还可以想到青菜的颜色,和青菜相关的其他事物,青菜的英文说法。这些都是农村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所以就应该培养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其他特点可以采取相应的其他的培养方法。并不拘泥于某种培养方法。

农村小学的特点范文第5篇

【摘 要】在农村小学开设并上好数学活动课,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它能给学生创造开阔的空间,打破课堂教学的框框,利用丰富多彩

>> 论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 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几点感悟 论小学活动课的设计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探讨 我看农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初探 数学活动课如何进入农村小学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 如何开展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 小学数学活动课实施刍论 论小学数学活动课与教学课的区别 农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浅析农村小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有效途径 论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性 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尝试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 论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基本方法 关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初步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论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效率 论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效率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宋庆祥")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农村小学开设并上好数学活动课,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它能给学生创造开阔的空间,打破课堂教学的框框,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向实践、生活、社会学习知识,既增加知识和眼界,也提高了鉴别和欣赏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参与中认真思考,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小学活动课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 在我们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概念尚模糊,认为数学活动课就是数学课外活动,而且由于条件限制,许多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注重学生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更无从谈起。这些都说明,在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活动课是迫切需要的,对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将起到重要的影响。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设数学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平常事务的习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因操作性强,内容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深受小学生喜爱,有着其它课型无法替代的优势。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数学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充分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图形和变换”之后,就安排了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剪一剪”。这个实践活动紧接在“平移和旋转”后,它的内容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教材上只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分别是剪出四个排成一行手相连和四个围成一圈手相连的小人。这样的一个学习内容如果只是让学生按教材的安排来完成两个剪纸活动,那么数学课就会变成了一节美术课。但是,我想教材之所以把这部分的内容放在数学书里,必定还是想要体现出它的“数学味”来。 二、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认真思考 数学活动课的特点中其中一点是富有思考性的,也就是说活动的内容通过引导,让学生认真思考,乐学而思、思学而会学,使学到的知识能贯通,而不是非知半解。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三、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主动地、独创性地发现新规律,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具体表现在学生解答某个数学问题时,具有别人尚未发现且不同于常规的思考方法和途径,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有所突破,在未知领域中有所创新。这样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课上。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V=SH1/3,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装沙子),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1/3SH。在应用中出示了一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它一些学科而言,显得单调、粗糙。然而,数学本身蕴含着特殊的美,只不过没有被一些老师重视而未被发掘,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原本单调的内容置于情境之中。来自生活的情境生动有趣,美妙无穷,必然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总之,数学活动课,是教师结合学生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区别于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 参考文献: [1]马东梅.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新课程学习.2012年03期 [2].让小学数学活动课“动”起来.江西教育.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