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土保持规划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土保持规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土保持规划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水土保持

自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使得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使得很多植被被破坏、水土资源流失、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出来。这些问题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阻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为了生态平衡与人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使得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土保持规划研究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课题。

1水利工程管理

水利工程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服务的一项工程,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合理利用以及调节水土资源。水利工程建成后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使水利工程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也是验证水利工程是否可用、是否安全的一个过程。因此,水利工程管理就是要通过管理手段来保持工程建筑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使水利工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控制、调节、流通以及使用水资源,充分利用其来进行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渔业以及环保等工作。水利工程管理的中心内容是指,对水利工程的护理、保养、维护以及更新工程设备,运用水利工程管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1]。2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工作一直是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工作,也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核心,同时也是山区人们生存及山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水土保持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国土整治,使水土资源和生物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使农、林、牧及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土壤的侵蚀情况,结合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运用水土保持理论、生态学理论及经济规律理论,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进行总体部署,以及制定实施安排的工作计划,就是水土保持规则。3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水土保持规划3.1水土保持规划的类型水土保持规划从工作层面上可分为,水土保持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其他规划中的水土保持专业规划[2]。从规划的地域上可分为,全国性或大区域、地方性或中大区域规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详见图1。(1)全国性或大区域、大江大河水土保持综合规划。比如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东北黑土地水土保持综合规划等,这种全国性或大区域的水土保持综合规划一般必须由国家批准,并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必要的修改。(2)全国性或大域、大江大河水土保持专项规划。比如全国水土流失预防监督规划、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以及黄土高原工程建设规划等,这种全国性的专项规划一般由国家或部门批准,且一般为近期实施的规划。(3)省、市、县或中大区域综合规划或专项规划。这类规划面积一般在2000km2以上,比如省、市、县的某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等,这类规划一般为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跨省的需国家批准。(4)国家大型综合规划中的水土保持专业规划。比如全国生态建设规划、水资源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以及防洪规划等有关水土保持专业方面的规划。

2规划阶段的规划深度和重点

2.1规划期与规划水平年

省级以上规划期为10~20年,地、县级规划期为5~10年。规划可根据实际需求划分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并以近期为重点。

2.2规划的深度和重点

规划阶段要对规划区域进行综合调查,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规划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原因以及规律,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另外,还要制定规划实施进度,近期安排以及所需的资金,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经济效益。规划阶段的重点是研究、讨论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标、任务,根据类型区提出防治措施,并选择最优的方案进行实施。

3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和重点

水利工程设计阶段主要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

3.1项目建议书阶段

项目建议书是根据规划确定近期实施的项目,一般不超过5~10年,设计水平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于建设周期比较长的项目,可分期进行编制项目建议书,并确定现状水平年、近期设计水平年和远期设计水平年。项目建议书阶段应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等情况,初步确定建设目标,涉及工程地质问题的要了解影响地质条件和地质问题,初步确定总体方案,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典型设计,对于大中型拦沙坝等治理工程要进行重点论证,推算工程,初步拟定组织形式、进度安排等。其工作重点是优选建设项目,论证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拟定建设规模、布局、估算投资并进行评价。

3.2可行性研究阶段

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范围与项目建议书相近,建设期一般不超过10年。它是在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确定目标、规模,明确重点建设小流域,对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应明确建设规模。明确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查明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水土流失基本情况,提出水土保持分区,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小流域进行措施设计,并推算措施数量。估算工程量,基本确定组织形式、施工方法和要求,初步确定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基本确定技术支持方案,估算工程投资,提出筹措资金的方案,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对提出的融资方案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其工作重点是阐述分析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可行性,确定项目范围、地点、数量,对防治总体布局方案进行比选。推算出各类型区的防治措施和工作量,初步确定技术支持、建设方案、投资估算。

3.3初步设计阶段

水土保持初步设计阶段在多数情况下与施工图设计阶段合并进行,而且是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来进一步确定各条小流域或小片区、单项工程做出的具体设计,初步设计一般要能够指导实施施工。因此,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水平年要根据小流域治理进度安排的情况而进行确定,每条小流域或每个项目的建设期一般都不会超过5年。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工作范围由可行性研究的区域范围细化到具体的小流域,建设目标也要量化,防治方案、总体布局以及措施配置等要落实到地块(工点)。初步设计阶段要对项目建设任务和规模进行复核,查明小流域内自然、经济条件、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要确定工程设计标准及工程布置,做出相应的设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要根据立地条件进行选定树种、草种并进行典型设计,封育治理措施要根据立地条件和植被类型分别做出典型设计,编制初步设计概念,明确筹措资金方案,分析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工作重点是各种措施的典型设计、单项设计和专项设计,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核实投资概算等[3]。

4结语

水资源的可持续循环是水利工程的重要内容,所以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也是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水利工程的合理建设和水土保持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关乎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对水土保持进行合理的规划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做好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不仅有利于我国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清,张利.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1,6.

[2]王海洪.在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研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

水土保持规划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57文献标志码: A

1 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

城市水土保持是从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出发,采取与城市功能分区相配套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预防和治理城市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水土资源 , 改善与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协调持续发展。城市水土保持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所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的防治、城市环境的绿化美化,还包括对广大郊区原有侵蚀环境的整治。具体包括:监督和防治城镇 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监督和防治广大郊区农业开发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 失;治理原残留的“自然流失区 ”;城镇沿河岸 ( 海、湖、库) 防护林的建设;水源保护区的水源保护林建设 (包括 林相改造) ;城镇固体 垃圾的处理;城市化开发中的排水问题;城镇开发中有关水土资源保护的绿化美化问题。

2我国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现行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类资源和土地开发迅速发展,城镇建设开发项目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下简称《水土保持法》)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没有原则性管理规定,建设项目申报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在法律责任中没有强制性措施,导致监督管理缺位或严重滞后,引发水土流失危害,生态环境劣化、内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许多违法行为在法律责任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处罚措施,对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处罚标准太低,一些较严重的水土流失违法行为达不到惩治目的,而且对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监督管理对象的范围确定太小,给监督管理对象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

2.2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

部分地方政府尚未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甚至一些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地区的地方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也极不重视,没有把水土保持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重经济利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重建设轻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没有能得到全面控制。出现“一边治理、一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现象。一些开发建设项目,未按规定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尽管一些工程在设计方案中有水土保持方案,竣工后的水土保持设施也完备,但缺乏完整的行政审批手续。少数行政职能部门也未能在立项审批过程中按法定履行把关。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未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水土流失状态未能得到根本遏制。

2.3“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普遍得到贯彻落实,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仍十分突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力度还远远不够。

我国生态环境受到较严重破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不合理农业结构所致。以黄土高原历史治革为例,自先秦时期以来,重谷物生产的"垦草"思想一直占据着黄土高原,加之广种薄收、倒山种植生产方式在该地区沿袭,致使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随着单一谷物农业系统的发展愈演愈烈。据遥感调查,1989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46.5万k,其中水蚀面积为34.52万k,风蚀面积11.98万k;1999年水土流失面积41.11万k,其中水蚀面积35.05万k,风蚀面积6.06万k。从两次遥感调查对比看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经十年治理,治理面积增长7.11万k。近期在采矿、交通、冶金、建材等生产建设开发中,不重视水土流失防治,在开发建设中也出现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现象。例如晋陕蒙煤炭开发区,大量的废弃土石和矿渣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淤塞、泥沙下泄,严惩危害黄河下游的安全。一些地方出现一方治理多方破坏、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

2.4水土保持的基础性工作还非常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现代化水平不高,水土保持行业自身在理念上也有不符合自然规律、不适应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地方。

水土保持的系统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科学技术指导作用乏力;水土保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缓慢;城市化与建设项目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日渐严重。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刚刚起步,尚缺乏技术标准和治理经验,取土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弃渣弃土造成的松散堆积物治理技术薄弱,标准偏低,严重影响了当地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也直接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投资环境。全国虽然有100多个不同层次的水土保持科研站(所),但普遍存在研究力量分散、仪器设备落后、高层次人才缺乏、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难以取得区域性的重大突破。

3 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

3.1加强宣传及增强全民水土保持意识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工作 ,通过 宣传 水土保持科普知识 和相关法律法规 , 使全社会关注水土保持,重视水土保持和积极 参与水土保 持。 首先要开展形式 多样 的城市水土保持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传 媒工具,向各级领 导和广大 群众进行宣传,提高全民对城市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 和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感 ,营造一个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 设氛 围, 同时也为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创造 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 要逐步完善相关 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城 市水 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城市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配套文件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贯彻 实施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3.2切实做好城市水土保持的预防监督工作

水土流失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市开发建设活动不合理 。 只有加强城市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 认真贯彻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 ,督促开发建设项 目 业主认 真履行水土流失防 治义务,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确定水土流失 防治方案和措施 , 按“谁建设,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 ” 的原则 ,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划 分到建设单位,只要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就能从源头上遏制城市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 协调和领导,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职权,立足本职,加大水土流失的预防和监督力度, 搞好协调,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快速稳步发展 。

3.3科学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城市水土保持规划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目标、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对象、内容等,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防洪、城市水资源保护等基地建设相结合, 按照现代化的生态城市建设, 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 根据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城市水土保持功能分区和城市功能区划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高度协调统一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地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合理确定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 施体系。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应 以规范开发建设为主,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相结合,同城市功能分区相结合,同城市防洪、水资源保护和绿化美化相结合,分区防治和总体 部署相结合,城区防治与郊区防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突出源头治理,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防治措施体系上,应坚持法制措施、管理措施与治理措施相结合,以法制措施为主导,以工程措施为依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先分类示范后全面推广,先治严重水土流失区, 后治一般水土流失区, 先重点后一般 ,整体推进, 协调发展 。应根据不同的开 发建设 目标采取 相应 的水土保持措施, 开展针对性的试验 ,建立水土流失监 测网络。如在工业园区、 商业贸易区、 经济开发区、 文化娱乐区 、 生活居住区等, 根据不 同的开发建设目标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同时城 区的水土保 持措施与城市 水系布局、河道整治、排洪工程结合,提高水系绿化指数和城市雨洪调蓄能力,减轻因水土流失而产生的洪涝灾害和城市水源污染 。

水土保持规划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而城市作为行政、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就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面积不断增加,城市水土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一、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危害

城市水土流失不同于一般的水土流失,它的出现是城市化进程控制不得当造成的,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1)主要成因不是自然因素而是人为因素。城市化必然会加大土地开发规模、增加建设活动,导致原有的地貌结构、植被等遭受破坏,进而造成地表、坡面出现大面积,这种情况若是遇到大雨天气,很容易出现土体移动,沙石流失等;(2)后果更为严重。首先,根据城市测定数据显示,城市水土流失的土壤侵蚀模数高达数万t至数十万t,由此可知土体流失量大;其次,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更为严重,城市居民分布较为集中,若是城市一处出现土体移动必然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带来巨大的威胁;(3)治理难度大大增加。城市与乡村明显的不同在于整体规划,涉及的部门较多,如城建、水利等,若出现城市水土流失,必然会要求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提出治理措施,并为此做出努力。

城市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恶化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的工业发展能够有效提高该城市的经济效益,然而煤炭、炼焦等企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政府为了城市的形象,还得在生态环境建设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显得得不偿失;(2)搅乱了城市气候变化。城市的开发促使城市地面采用了不透水的材料铺就而成,增加了地表径流和地面的热辐射。值得关注的是工厂、电器等在污染环境的同时,其排出的热量无法得到缓解、综合,导致城市气温相对于周边环境还高得多;(3)堵塞交通、污染城市。城市的建设活动没有做好后期处理工作,导致地面出现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一旦遇到大雨天气,必然会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堵塞管道、污染路面,降低城市水利工程效益和城市防洪能力,进而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安全。还有,城市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从短期看,影响了城市市容景观,从长远考虑,影响了外资环境,阻挡了外资的引入,从而阻碍和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对于水保方案的申报不及时,通常情况下,都是先开工,然后再进行水保方案申报,而且这种现象达到一半以上。虽然说,水保方案申报率高,但是由于土石方开挖过程才是水保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这对工程施工的动态监测的进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效果。例如:某工程开工后,其基坑开挖基本上已经结束,大部分的土方开挖工作基本完成,这时,才向当地的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其水保方案,其申报工作严重的滞后性,使得政府部门无法有效对水保工作重点、难点进行监管,进而影响到政府对其后期动态监测的进行。

2.2 水保措施实施率不高

一些建设单位在拿到批文后,就将水保方案搁置一边,在其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将水保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可以说,水保方案形同虚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我国水保工作无法从被动的局面中走出来。

2.3 水保专项验收率极低

根据有关数据分析,目前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率普遍偏低。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缺乏对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的开展建设;二是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缺乏进一步的贯彻落实,宣传和信息工作不到位;三是缺乏强制性执行的政策和文件。

三、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目前,政府已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城市规划中,并组织水务、土地、林业、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全面勘察,确立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目标。通过实施封育保护、封禁治理等措施,对水土流失的治理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水土流失大幅度减少,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3.1 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水保意识

水保部门要搞好水土保持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国家水土保持政策、法规,增强全民城市水保意识,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城市社会经济建设规划中,切实将水土保持工作落实到位。

3.2 制定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加强管理和监督

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现状制定出适应城市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规划,以指导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必须对规划范围内的水土资源的承受能力进行充分考虑,避免造成区域范围内的水土资源的失衡。搞好城市水土保持规划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同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相结合;二是同城市基层设施建设、城市开发相结合;三是同生态环境建设、旅游、观光、休闲相结合;四是同城市发展、城郊经济发展相结合。在制定城市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水保生态监管体系,实施“开发一片、建设一片、保护一片”的方针。城市水土保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切实将水土保持工作落到实处。

3.3 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要做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各个城市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对开发区的建设要进行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对市场水系应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以提高城市雨洪调蓄能力;对城市郊区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各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城市以开展水系整治为重点,提高城市防洪抗灾能力;有的城市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和开发区建设中的水土流失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危害;有的城市将城郊开发同小流域治理相结合,为市民提供一个观光、休闲的活动场所。

3.4 搞好园林绿化,建立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在防止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城市中,最重要的治本措施就是大搞植树造林,实行绿色覆盖。对城市弃渣堆积区、贫瘠废弃地宜种植适应能力强、根系发达、成活率高的树种、草种;对城市边缘的废弃地应栽植适宜的树种或草种,进行绿化保护,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对城市裸地、空闲地、工程开发恢复地应及时植树种草,使城市具有足够的公共绿地和生态用地;对城市的交通道路、住宅区以及广场公园进行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对城市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沿海林带、环城林带以及荒山荒坡造林,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3.5 配套建设城市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城市水土流失的治理,必须采取配套的水利工程措施来进行综合防治。常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一般包括:拦渣、护坡、防洪排水、防风固沙等。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应根据具体清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城市基建的劈山、挖基工程,要建设挡土墙以防出现山体、土壤滑坡坍塌现象;对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山沟以及流域,宜梯次建设谷坊、闸坝,以便拦蓄下泄的沙石;对正在施工的项目区应设置排水沟渠,及时排除路面积水,以防出现洪涝和淤积现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在我国的发展时期较短,因此,在日常的研究中,必须借鉴国外的经验、总结,不断吸收国外的、适应我国环境的精华,在实际遇到困难时,可及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水土保持规划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南水北调;水土保持;植树;策略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南水北调可以解决北方缺水问题,使得北方地下水可以再利用,从而有利于湿地、生态、物种多样性的保持。但不可否认,南水北调仍存在很多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调水量多少的问题也在一直困扰着工作者:调水量太少,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南方水量不足影响各方面的发展,而且如果在调水时水土保持不好,同时,南水北调除过极少地方是在地下穿过,大部分是明渠开挖,大量的土石方的堆存等问题,会带来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研究人员积极探索一些有效策略。

一、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的含义就是防止水土的流失,保护和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以此来达到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从而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以下的重要性:首先,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良好的水土保持可以拦截梯田和水库的径流,从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多雨的季节,也可以预防洪灾,从而发挥了抗洪能力,在干旱的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其次,良好的水土保持在降低水土流失的同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些排灌沟渠等可以拦泥拽沙,进而加大蓄水量,以此达到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减少淤泥,提高其使用的寿命。再次,良好的水土保持可以降低泥石流滑坡的发生,减少泥石流滑坡对水利工程损坏率。另外,还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1)水土流失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森林过度采伐,森林覆盖率降低,在进行南水北调时,水土保持工作很难展开,水土流失现象就频繁出现,这给人类和环境都带来了很大影响。最直观的就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这将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若是严重的话还会威胁到人畜的生命安全;其次便是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资源紧缺,特别是在农村,村民们饮水基本上全靠地表水,一般是直接从河道引水或引山泉水,可是近年树木被大量砍伐,森林保水的能力已经下降了,河水经常发生断流,再加上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技术还不过关,这就加重了人们饮水的负担;最后,水土流失会带来生态环境上的破坏,很多动植物都失去了水源,物种会在逐渐恶劣的环境中消失,过去的青山绿水将不复存在,水的自净能力也随之降低,会导致水体污染。

(2)造成恶性循环

在水土流失问题的影响下,很多地区逐渐迈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中。

同时,这种恶性循环正在不断扩大其影响范围,造成更严重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国家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逐步认识,相应的法律法规已经相继出台。

比如1982年颁布的《水土保持条例》、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及2010年重新修订并通过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

除此以外,国家也加大了在保持水土方面的经济投入,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对丘陵区、山区以及风沙区的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检查力度。

在这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要想彻底改善我国水土流失这一严重问题,仍需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继续予以加强。

三、南水北调工程中水土保持的有效策略

(1)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

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是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环节。在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中,应站在水利工程战略发展的角度,注重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注重南水北调渠道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平衡,利用渠道开挖土方造田造林。需要注意的是,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规划、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在综合分析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治理水土流失的薄弱环节,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2)选择合适的水土保持策略

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面临水土流失的情况也存在差异性,导致水土流失程度的多样性。为提高水利工程防治水土流失的能力,需根据水土流失的情况,确定水土保持的策略方案,水土保持策略确定时,需要重点考虑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生态环境的优势。规划水土保持策略中的两个影响因素,即工程因素、生物因素,其属于水土防治中方案确定的指导因素,综合考虑两项因素对水土保持的影响,采用融合式的方法,推进水土防治的协调发展,促使水土保持在因地制宜的约束下,实现相互促进,体现水土保持策略的优质性。

(3)植树造林

森林对于水土保持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在南水北调的过程中,如果大自然对水土保持做出了贡献,水土流失现象便可从根源上得到解决。这就要求政府要增加在退耕还林上的投入,呼吁百姓们一同植树造林,加大植被的覆盖率,从而增强涵养水的能力。可以采取造林、封山、禁牧、禁伐等措施,以法律进行约束,减少植被的损坏率,人人都应该对森林进行保护,承担起监管森林资源的责任。此外人口增多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人们的需求越大,就会增加耕地和对土地的压力,所以在进行水土保持时还应控制区域内人口的增长,以减少森林的损害,减轻人对于环境的压力,从而增强环境自身所具有的的水土保持能力。在规划水土保持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人口、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制订出合理的规划,以达到对森林、草地的可持续利用。而对于大众,要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还应定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山林中的植株,只有政府和群众齐心协力,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使南水北调工程更好的实施。

(4)突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

突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在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中也必不可少。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建设队伍来完成,突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发挥水土保持工作中人的作用,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树立良好水保形象使人员力量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工作作为坚实的后盾。具体说来,水利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强化作风建设,强化水土保持意识,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高办事效率、狠抓落实、厉行勤俭节约和廉洁自律等方面作出符合实际的具体规定。二是要强化岗位目标责任制建设。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水土保持工作责任制度,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人员各尽其责,有章可循。

(5)降低水土防治的破坏性

水土防治虽然有利于强化水土流失的结构,但是也有可能影响周围的水土结构。因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范围比较大,自然会增加水土流失的破坏性,工程人员实行水土防治时,需要着重考虑防治过程中的破坏性,以免水土防治影响工程内的水土结构,工程人员可以在防治的基础上,实行强化保护,严格保护水利工程内水土结构的整体性,预先规避具有破坏性的因素,规避其对水土结构的干扰。由此,建设单位将降低水土防治的破坏性作为重点防治内容,提高水土防治的效益。

(6)完善水土防治的生态性

生态性是水土防治的重点部分,属于水土流失控制的重要标准。水土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生态性,需遵循水土防治的生态原则,最大程度的选择绿化的措施,既可以保护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水土结构,又可以优化水土结构中的生态性,有利于水土结构的绿色化发展,为水土治理提供优质的基础。生态原则在水土防治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生态环境也具有调节控制的能力,利于提升水利工程中水土防治水平。

(7)加大水土保持的监测

水源区水土流失是否严重,不仅会影响当地的居民,还关系到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进程,南方的水是否能在不影响南方发展的前提下引入北方,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水土保持工作是否完成得好。所以,政府和施工人员都应对水土保持的各方面工作进行监管,在实施南水北调时,工作人员首先要对水源区的地理环境、植被覆盖率、水涵养情况有一个了解,重点监督有开矿、森林采伐、土石开挖、弃土废渣堆放等现象的区域,如果遇到了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要根据国家指定的要求,找到相应的治理措施。对于政府而言,在开展南水北调工作时,应该考虑到大局,根据南水北调中工程的要求,严格管理水土保持工作,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水保机构,各部门相互团结,共同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笔者建议国家将水源区的水土保持列为重要研究项目,召集先进人士共同研究水土保持的相关问题,提出具体的考核标准,来检测水土流失是否严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对社会的影响是极大的,它不但会带来生态上的破坏,而且还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收益,可见南水北调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工程建设中,要将水土保持并预防水土流失工作放在首位,只有这样,工程建设中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参考文献

[1]宋炜,郑良勇,孔令法,周明军.南水北调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01:340-342.

[2]张秦岭.关于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8,06:1-4.

[3]董志峰.在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J].科技传播,2012,21:94+99.

水土保持规划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目标;建议

1 目前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健全的规划体系及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建国至今我国没有进行过全国性的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水土保持规划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形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对一批重点工程规划和水土保持专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了,然而在国家层面上没有统揽全局的战略性的规划,没有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没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对水土保持发展的指导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尤其是全国亟待制定水土保持规划,以便有效指导水土保持规划。

1.2 部分地区编制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不切实际

在规划与建设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首先要集中治理,量力而行,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其次,规划的规模过大或摊子铺得过大,向国家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是其着眼点;再次,规划的实施缺乏持久性,一个领导一种打算,一届政府一个战略,保障边疆实施的政策制约缺乏。一些现有的生态环境建设技术和水土保持措施,因直接的经济利益在短期内无法获取而使农民难以接受。政府就应该一方面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加强农民经济和利益提高,另外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意识的宣传教育,把长远经济效益与近期利益统一在一起。

1.3 宏观管理办度不够,水土保持意识有待提高

我国政府对有关水保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发实施了很多,然而因宣传不够等原因,经常发生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因水土保持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技术性,涉及面有极为广泛,碰到较多问题,常常导致对水土流失的途径、条件、后果及防治手段等有不同的认识看法,带给水土保持执法工作一定难度;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不顺、各种手段综而不合,也是存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政出多门,管理体制不顺,各项治理方法脱节,搞林业的对沟道工程不关注,搞工程的对坡面植被建设不重视,使治理的综合效益大大降低。

2 实现水土保持发展的目标

2.1 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治理开发不同生态类型区,应按照其生物气候特征、经济社会状况、地貌类型等条件,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例如在风沙交错的沙土区,具有较高的土壤沙粒含量,风蚀严重,结构性差,易沙化,梯田埂高的情况下容易垮埂,在该区应同等对待梯田建设与水土保持耕作法;而对于相对较轻的水土流失的其它地区和高塬沟壑区,利用基本农田建设,在保障粮食自给有余或自给的条件下,进一步覆被林草。另外因地制宜要积极发挥市场、技术、资源、经济等区域比较优势,对本地优势农产品积极发展,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和农业主导产品。

2.2 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在一起

通过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建立社会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使生存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提升全社会成员的素质,使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与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得以满足。生态建设之中以水土保持为核心,积极开展富民增收,把植被恢复作为突破口,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推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增加就业,以开发代替产业,对人力资源大力开发,积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投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调整农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

我国农业生产日益突出其结构性矛盾,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无法满足。退耕还草还林并不仅仅由粮食决定,在无钱有粮的条件下实施全面退耕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国家除了以粮代赈实施资金和粮食投入、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之外,还应努力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考虑国际,面向全国,产足本地。既要对农产品市场的现实需要予以适应,又要对未来的、潜在的市场需求趋势进行研究和预测,使社会对农产品的数量多层次、优质化、多样化和动态发展的需求获得满.

3 实现水土保持发展的建议

3.1 综合治理与水土保持要协调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基础性研究方面,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等地区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发生过程、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初步掌握了我国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规律、方式、类型、面积等,在综合分析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前提上,初步建立了小流域侵蚀产沙预报和不同地区的坡面模型。在研究应用的过程中,实验推广了以改变高效利用水土资源和小地形为主的各种耕作方法:开展以增加地面覆盖、恢复植被为中心的种草造林技术,以拦蓄泥沙、减少径流为重点的水保工程手段。随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水土保持工作正发生积极的转变,由防御性治理向开发性转变,并慢慢向产业化迈进。小流域在水土流失控制的条件下,与地方优势相结合积极开展不同种类的项目进行建设与研究,不断深入发展这些项目也将促进水土保持产业化的节奏,使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得到有效的推动。

3.2 生态优先,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退耕还草还林是对生态环境恶化扭转的重点,然而怎样具体实施却值得研究。我们认为,对于陡坡地25°以上的,并非退耕后不再种粮就完事了,而是要重视退耕后对水土保持林灌草的生态用地进行积极营造,就是在一定阶段内不再通过任何方式进行采伐和收获。所以,对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必须进一步完善,对其补偿力度进一步加大。前一阶段限内在四荒拍卖中,部分地方翻耕牧荒坡地改种药材、经济林果,甚至种粮食,实际上是变天然植被为生产用地,对其后果应充分考虑。至于利用坡地25°以下退耕后的问题,则应按照实际情况分别处置,生态保护为主的原则应同样遵循。对于特别困难、地少人多的少数地方,为保证保护生态环境和群众生活,移民搬迁工程的办法则应考虑采取,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高峰.加快水土保持科技发展 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J].水利天地,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