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中的创新

管理学中的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中的创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学中的创新

管理学中的创新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管理 创新

        一、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现状的主要弊端

        、只关注“好生”,而忽略了“问题生”,导致了学生思想分化

        一些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管理中对部分的“问题生”从没有正眼看过,在心中就肯定了这些学生是“无可救药”,尽管有时这些学生也会有进步的表现,但由于老师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不管这些“问题学生”做得再好,最终还是成了被教师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让这些得不到认同的学生越来越感到自卑,进而玩世不恭。

        、激进式管理,缺乏分析中职学生实际

        分析现在中职学生的素质现状可以看出:现在的中职生自我为中心过于突出,无法将个人与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行为选择更趋实际;心理素质不稳定、不健康,以一种敌对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不愿意诚恳地接受学校的教育,逆反心理严重,行为反复性大。这一点作为管理者我们都很清楚。但是有很多学校的管理者没有考虑到与之相适应的现状管理。往往在管理上多施以激进式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管教中职学生,不但没有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学生越来越激进的心理反感。当这种逆反心理发生作用时,结果往往会无功而返,同时也打击了管理者的积极性。

        、学生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中职学生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但自尊心又特别的强。一些中职学校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总认为这些中职学生朽木难雕,没有出息,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学生的自信心,诱发学生心理不平衡的心理因素。对这些问题学生,学校以批评教育为主,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管理者理念的创新

        、管理过程重视“以人为本”,以情感柔化

        中职学生,往往认为自己“非社会宠儿”,难成大器,而自我菲薄、自暴自弃。因此,需要用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灵,管理者不能一再强调管理的成果,而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关注呵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中职学校的管理者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操作的先导,实行情感渗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把爱渗透到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和角落,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他们的心声。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励、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启迪自尊,恢复自信,进而引导他们从理智上升华情感,信念,确立人生追求。

        、模糊评价,团队管理

        “模糊评价,团队管理。”笔者认为就是把传统管理中对学生个人的详细评价转化为对各个小团队的评价,淡化学生个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督促和帮助。这样做是为了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荣誉感、自豪感,让“好学生”带动“差生”,增强“差生”的自信心。即使是后进生也应扬长避短,发现其“闪光点”,实行“焦点访谈”,恰到好处地委以重任。形成一个人人有职有责,个个参与管理,全体团结拼搏的良好氛围,也起到“鲶鱼效应”的作用。

        三、将对中职学生的管理融入课堂、融入日常生活

     &nb

   

sp;  、基础课上注入思想道德教育,专业课注入职业道德

        管理学生不能凌驾于课堂之外,而是要把对学生的管理和学习相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不管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说服教育、激励鼓动等手段,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其核心是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心动力,即通过调动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好奇心,上进心,荣誉感,自我实现等心理因素以达到学生、教师的和谐统一。如上《思想道德课》的集体主义精神时,教师就可告诉学生: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他同别人的相处中,对外,要使别人有所获得;对内,还要使自己有所获得。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己”;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这就是“外得于人”。一个人越是自觉地、真诚地、经常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献身,他的道德就越高尚,他的思想境界就越崇高。他越是能够为他人作贡献,使他人有所得,他自己的道德情操就越高尚,心灵就越纯洁。经过这样的洗礼,中职学生的头脑就会慢慢清醒,能够更多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

   、学生管理形成学校文化

        笔者认为一个学校就像一个人一样,是有思想、有性格、有精神的,它的思想、性格和精神的形成依赖于学校文化的建设。没有学校文化,一个学校就没有灵魂和生命,就没有灵气和活力。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育人。学生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在教育上,而是要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设计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开展百态纷呈、学生喜闻乐见的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生活。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各式各样的技能比赛。丰富活跃的学校文化,能给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创造丰厚的滋生土壤,提供学生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能促使学生的思想、行为、性格各方面都主动地、自发地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四、管理者要用情感感化、激励学生

        、肯定优点,包容缺点,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如:电影《放牛般的春天》中,“马修”用音乐改变了一群有问题的少年。重要的是马修有一个爱心,他承认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使学生因自己的进步而有了足够的信心。我们的中职学生也是一样,他们同样也有一颗脆弱的心,在学习中、生活中他们很渴望得到认同。笔者在做班主任期间,每周都在班级开展各项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人获奖,每个人都能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给了他们信心,从而使得班级每个人都认清了自己的优点,不再感觉到自己作为中职生是可悲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中职学校的管理者要学会去鼓励学生,认可他们每一点点的进步、每一点点的成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亮点,使其看到希望和方向。从而让学生形成了自我学习、自主管理的主体。

        、重视学生改变的过程,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不能一蹴而就,对复杂的学生进行改变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学生改变的进程中,作为管理者要关注、在乎学生的每一个改变,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管理者的倾听能让学生感到自己讲的话有价值,从而使师生之间达到更好的沟通,相互之间重新认识。而且倾听让管理者可以发现学生思想的出发点和弱点,了解是什么让他们固持己见,这就为管理者说服学生提供了契机。这种鼓励又是相互的,管理者的意见已经充分考虑了他们的需要和见解。因此,学生会解除戒备和紧张心理,开始认真倾听管理者的讲话,这样学生也会更愿意接受管理者的意见。

        五、启发学生自我管理,给学生尽情发展的空间

管理学中的创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管理;农村小学;有效途径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各国对于人才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我国的发展规划中,教育领域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差距,与之相对应的在教育领域,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农村的小学教育,作为义务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很容易受到忽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导致小学教育观念较为弱化,忽视学生的发展,这对学生的日后整体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好农村小学的教育管理,就要从创新管理的角度出发,促进其发展。

一、农村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细数我国的发展历史,有多少事件正是由于我们没有进行创新而遭受了惨痛的代价,因此,在农村小学的管理中,要以创新为核心。在提出相关策略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农村小学管理中存在怎样的问题,然后才能以此为出发点对症下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农村小学管理中,师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且教学条件也无法得到改善,与此同时,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教师的管理观念也不恰当,无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优势与劣势,而在农村小学管理中,教师过于看重成绩优异的学生,忽视成绩差的学生,采用了不合理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不能得到均衡发展,也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新视角下实现农村小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了解农村小学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之后,如何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实现更好的管理,本文就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简单探讨:

(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做好管理活动

小学处于学生学习生涯打基础的时期,成绩固然是学习的主要目标,毕竟我国的教育仍然采取以分数划分来决定自己未来的机制,但是在小学时期,学生压力还不是很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首先,从外部的条件来说,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育设备条件,当然这一情况的实现也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有利于良好管理的实现。其次,从内部因素来说,学校管理层人员要树立创新意识,以人为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开展好管理活动,为农村小学的良好管理奠定基础。

(二)做好教师指导功能,进行优化管理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农村小学要想实现良好管理,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从教师入手。首先,教师要转变课堂管理观念,由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良好的课堂必然要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能总是用老师的威严、严肃的态度去镇压学生,而是要多采用竞赛、激励等不同形式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教学效果到达理想的状态。其次,教要采用合理的课堂管理方式,以往一些惩罚手段,比如,罚抄、罚站等处罚形式,最好都放弃,毕竟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可以通过激励和兴趣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注意力自然能够迅速集中,因此,教师在管理时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加以培养、鼓励、强化,达到有效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三)制定规章制度,实现有效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发展需要有规章制度。为此,一是要结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出发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比如,为保证教师实施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将奖励竞争机制列入规章制度中发挥评价的作用,对管理成果好的教师给予高度的评价,以及一定的奖励,激发教师管理的积极性,而对于管理差的教师也要给予警示,相互之间形成督促,更好地为学校的管理作出贡献。二是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领导,促进教师能力提升、水平提高,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农村小学的有效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且也能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在分析小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方面的对策,以此来实现农村小学的有效性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娟娟,张翔.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与规避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5(32).

[2]高敏.农村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调查研究[J].教师,2015(15).

管理学中的创新范文第3篇

在化学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趣味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探究和发现,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创新技能,为培育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紧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化学源于生产实践,又要为生产实践服务。因此,化学教学只有密切与生产、生活相联系,树立应用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例如,在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内容时,我联系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几种灭火情况,要求学生根据灭火原理思考以下问题:木材燃烧、通电电线燃烧、柴油燃烧这三种情况采用的灭火方法是否相同?为什么?应分别采用什么有效措施及运用什么原理来灭火。由于这些问题是由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引入的,所以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的成就感不断增加,以此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此可见,在化学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来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都要把与科技有关的问题置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处理,使学生能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理解社会。

二、加强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面临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急需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化学和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和渗透、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积极培育喜欢质疑,敢于创新,新疑独特,善于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优秀人才。

例如,在学习“氧气能供给呼吸”内容时,我结合生物学科中呼吸的意义及其表达式“有机物(储藏能量)+氧气 === 二氧化碳+水+能量”的内容,让学生思考问题:①为什么说呼吸属于化学变化?②在呼吸过程中氧气有哪些重要作用?③为什么说人体每天排泄的水量会比饮入的水量多?学生通过对以上问题思考、回答,不但掌握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实质(分解有机物,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必需的能量),并且还了解氧气通过呼吸作用还能促进排泄。

由此可见,加强学科知识交叉渗透,实施STS教学和综合理科教学,可提高学生对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的意识和自觉性,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化学教师通过学科渗透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思维过程中,问题情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思维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主线来组织、来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内容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对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上的差异以及碳元素化合价的不同,接着提出两个问题: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是相似还是截然不同?②一氧化碳较稳定还是二氧化碳较稳定?学生经过讨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时我告诉学生,究竟谁是谁非,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了一些实验:①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一氧化碳;②将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③将一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④将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差异和相互转化的关系。经过这样的分析、推理、验证,得出结论,获得的知识难以忘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主动探索知识,总结规律。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设置疑问,注意在关键处设疑,在重难点处设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使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权,同时组织学生相互设疑、相互探讨、相互启发、相互辩论,勇于发表不同见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改进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最有效的科学手段。因此,化学教师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善于开动脑筋,勇于改革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具体情况,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为教学服务,为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服务。

学生的动作技能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多补充实验,增加实验量。只要能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就应该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我们可以把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实验、把简单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学生亲自做实验比教师演示给自己看,观察到的现象更清晰,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例如,“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用金属镁、锌、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等实验,实验结束后要做简要的小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更应创造机会让学生施展才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每次实验都应激发学生可以不限于教材中的药品、器材,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独立见解的实验设计,并允许学生可按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操作、编写实验报告,使学生尝试创新探究的乐趣,主动训练创新技能。

管理学中的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创新管理 教育管理 重要性

一、创新管理概述

创新的含义一般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或者是创造革新。在英文中还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变更和改造。综合各种研究和各个领域对创新的定义,创新的意义可以归纳为:创新是一种开发新事物的过程,是运用知识和相关信息创造和引进某种有用的新事物的过程,是对一个组织或相关环境的新变化的接受。

没有创新,便没有现代学校教育的质量。而创新现代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是创新管理。虽然创新管理最早是在经济学领域提出的理论,用于企业的管理,但是把它用于学校的教育管理中也是同样适用的。学校创新管理有三种的不同含义:一是对创新活动的管理,二是管理要创新,三是创新型管理。本文着重讨论的是最后一种含义,即学校管理者创造性地驾驭学校管理体系,以新的更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总称。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对学校管理进行创造性变革,是指学校领导者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采用新措施手段,对管理要素进行扩展更新和优化组合,形成新的管理格局,产生新的管理效果,更好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创新型管理的前提和结果必然是管理创新,同时这种管理的内容理应包括对创新的管理。创新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既继承了校本管理的精髓,又结合知识经济的特点有所创新。

目前的学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着弊端,学校管理缺少一种开发机制,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封闭性的教学,与外部少有往来,并且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传统管理模式,教师们处于被动状态,以至于缺少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学校教育管理往往只是看中校长与行政人员的作用,而忽视了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对于创新管理的积极作用,只注重硬件的高投入而忽视软件建设,这些都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创新管理的障碍。

学校管理者应站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确定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学校发展的目标。跳出圈子来看学校改革,努力克服学校管理中的思维定势,确立整合观、融合观、结合观三种改革观念。此外还要创新学校的管理观念,没有创新的学校管理是落后的管理,是没有生命力的管理,即使是那些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管理经验的学校,也不能墨守陈规。学校管理不能迷信模式,学校管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校管理要以人为先,以人为本。

二、创新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

创新管理是学校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希望所在,是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对中国来说,学校的创新管理,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教育创新能否办好,首先取决于学校的创新管理。学校的创新管理,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创新管理能够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共处、做事。创新管理不只是一个创新链,更是一个创新系统,不仅重视对教职员工的物质激励,更重视对教职员工的精神激励,不仅体现了竞争性优势,更体现了合作性优势,创新管理不只关注眼前利益,更关注未来利益。

创新管理的实质内涵是各个创新要素和各个创新维度的协同。作为集科技资源、知识、人才为一体的高等学校也同样应该实施创新管理,现在各大高校的教育已由过去的单一化培养学生变成了多元化培养全面人才的地方,从简单到复杂,高校教育也不再是封闭性的,与社会的关系日趋密切。高等教育的质量高低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创新管理恰好适应了当今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

教育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创新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创新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树立危机意识,加强责任感,树立“不创新,就灭亡”的观念,统筹兼顾,减少短期行为,以高度的责任感搞好学校的管理。创新管理还有利于教育家的形成,学校创新管理有利于形成一支教育家阶层,进而推动学校健康地向前发展。并且还是对学校自身能力的一种释放,创新管理的基本属性就是管理的创造性,更加有利于学校发展特色化。对学校管理目标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和管理环境的创新均有很大的帮助。

创新管理能够促使学校实行法制型管理,做到依法治校;实行学习型管理,做到学以致用;进行制度性管理,做到按章办事;实行人本化管理,做到以人为本;使学校做到魅力性管理、以德服人;进行活动型管理,做到寓管于乐;真正实现创新型管理,做到与时俱进;做到反思型管理,严于自剖;促使学校进行开放式管理,做到博采众长。

创新管理机制不仅能够避免或降低教育创新的风险,还是推进教育创新的关键。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创新管理对民族发展、国家发展、经济发展及教育的发展都有巨大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建构不仅给社会创新,还给学校教育创新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三、结束语

通过对学校教育创新管理的探讨,可以看到高等学校要想突破现有的管理上的僵化、滞后的状态,就必须建立起高校创新管理体系,然而这确实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对创新管理的持续研究。总之,学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是知识社会中学校管理的新方向与新模式。学校是在与社会的相互促进中成长壮大的。学校要适应社会现实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管理中更强调快速反应、机动灵活、超前领先和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许庆瑞,郑刚,陈劲.全面创新管理[J].管理学报,2006,(3).

管理学中的创新范文第5篇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从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 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竞争合作的班风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持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能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