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辣椒;早春;大棚;栽培技术;安徽砀山

中图分类号S64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136-02

辣椒为茄科辣椒属一年生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明代时传入我国,在我国各地栽培普遍,南北方均有种植。随着保护地栽培技术的发展,栽培形式多样化,周年可进行多茬栽培生产,是果菜类中重要的蔬菜之一。大棚栽培辣椒在砀山县有近30年的历史,栽培面积达3 333.33 hm2。

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虫能力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辣椒品种。通常选用早熟品种。砀山县主栽品种有灯笼型的砀椒三号、尖椒型的101等。

2种子处理

用1%次氯酸钠浸种5~10 min,可杀死早疫、炭疽、枯萎等多种病菌。用10%磷酸三钠浸种15 min或1%高锰酸钾浸种30 min,可钝化病毒。用55~60 ℃热水浸种15 min,可杀死附着在种皮及种皮下的病菌和病毒。用温水浸种6~8 h,捞出于28~30 ℃条件下催芽,4~5 d露白时播种。

3育苗

3.1播期

为力争早熟,要尽可能定植大苗,最好在定植时幼苗已经现蕾,株高20 cm左右,叶片10~12片,茎粗0.4~0.5 cm。根据砀山县气候条件,一般大棚可于10月上旬育苗,2月上旬定植。一般情况下,苗龄大约120 d。

3.2播种及苗期管理

晴天上午播种,播种量25~30 g/m2,覆土厚度1 cm。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维持白天温度25~30 ℃、夜间温度15~18 ℃,1周可出苗。出苗后覆厚0.5 cm的细土2次,促进保墒。分2次间苗,保持苗距约2 cm。出苗后降温,白天、夜间温度分别保持22~24、12~14 ℃。1周后正常管理,白天、夜间温度分别保持25~30、14~18 ℃。

3.3分苗

当幼苗长至4~5片真叶时分苗。在砀山县1月前后分苗。常采用单株分苗法,以保证密度、减轻病毒病发生。分苗容器以营养钵为好[1-2]。分苗后保持白天温度26~30 ℃、夜间温度15~18 ℃,以促进缓苗。辣椒苗期长,分苗前可不追肥,但分苗后要选用0.3%磷酸二氢钾,或0.2%磷酸二铵,或0.2%尿素加1%葡萄糖,进行2~3次叶面追肥。

辣椒育苗期以保温为主,但要避免高温引起徒长。定植前通风降温,白天、夜间温度分别保持为20、10~12 ℃,促进炼苗[3]。移栽前2~3 d,为防治病害,于苗床喷施稀释240倍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百菌清、多菌灵等药物1次。

4定植

辣椒的安全定植期为棚内10 cm地温稳定在12 ℃以上,砀山县一般以2月5日左右为宜。在定植前15 d扣棚,扣棚后深翻土地,充分晒土,提高地温,施优质圈肥75~105 t/hm2、复合肥450~750 kg/hm2,施后整地做畦或做垄。除去营养钵按株距栽下,深度以不埋子叶为宜。辣椒早春定植时,外界气温低,宜选择晴天上午定植,点水为好。定根水要足。也可开沟浇水,水稳苗栽植。

4.1平畦栽植

行距50~60 cm,穴距30 cm,栽植密度约6万穴/hm2。

4.2单垄栽植

共有2种方式,即等垄距和不等垄距。前者垄距为50~60 cm,穴距为30 cm,栽植密度为6万穴/hm2;后者小垄距为40 cm,大垄距为60 cm,穴距为30 cm,栽植密度为6.6万穴/hm2。

5定植后管理

5.1温度管理

辣椒定植后为促进缓苗,应保持较高温度。10 d内不通风,维持白天温度22~32 ℃、夜间温度15 ℃以上,1周后新根发生,新叶开始生长。缓苗后开始通风,晴天中午棚内气温达到30 ℃时通风,下午降到26 ℃时关闭风口。白天、夜间棚温分别保持为25~30、15~18 ℃。

缓苗后可浇水1次,进入蹲苗期。此时要降低温度,白天温度不超过30 ℃。夜间温度15~20 ℃。蹲苗期一般不浇水、不施肥,但要中耕,目的是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部生长,为以后的开花、坐果打下良好基础。约15 d后,门椒坐住,约核桃大小时,浇1次大水,同时施肥,蹲苗结束[4]。

当外界气温已稳定在15 ℃以上时,可昼夜通风。夏季高温季节,可将大棚四周棚膜卷起、保留顶部棚膜,以加大通风量、遮荫防雨。行间还可覆盖稻草降温。

5.2中耕培土

为提高地温,定植后3~4 d开始中耕。前期多松土,少浇水,对于未盖地膜的,需松土3~4次,植株坐果后,平畦栽培的需培土2次,培成10~15 cm的小垄,以加深土层、稳固植株,但早春不宜培土过早,否则会影响缓苗[5]。

5.3肥水管理

前期少浇水,以提高地温。缓苗从门椒开始,每隔10~15 d浇水1次,盛果期约隔10 d浇水1次,忌大水漫灌。早春栽培除基肥外,在对椒、四门斗椒、门椒坐果后各追肥1次。有机肥和化肥交替使用。门椒坐住:施尿素150 kg/hm2+二铵150 kg/hm2+钾肥75 kg/hm2;四门斗椒坐住:施复合肥(N∶P∶K=15∶15∶15)300 kg/hm2。

6结果期管理

6.1温度管理

辣椒结果期的适宜温度是20~28 ℃,气温低于15 ℃时生长极其缓慢,授粉、受精不良,容易落花、落果。温度降到10 ℃以下时不开花,花粉大量死亡,导致落花,坐住的果也不易膨大。辣椒忌炎热,当温度升到35 ℃以上时,花粉变态或不孕,因不能受精而落花,所以维持适宜温度至关重要。大棚辣椒在生育期间,5―6月是光合能力最强的时期,叶片迅速扩大,此时保持适宜温度至关重要。同时,随着天气的转暖,要注意通风,加大通风量[6]。

6.2光照、湿度管理

为了改善光照条件,要保持薄膜表面清洁,经常冲洗,除去灰尘,提高阳光透过率。辣椒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0%~70%。大棚辣椒忌湿度过高,通风是降低相对湿度的主要措施。因此,在早春的晴天中午气温较高时,要适当通风,但通风时间不要过长,以免温度降低过大而使植株受伤害。

浇水之后要通风排湿。在浇水后密闭大棚,使温度迅速升高,使部分地表水分蒸发。此时,空气湿度很大,突然打开放风口,排出湿气。逾10 min后密闭放风口,使温度升高。地表水分蒸发约1 h后,再打开放风口,排出湿气。如此2~3次后,即可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排湿结束要注意观察叶片表面,尽量不要有水膜,水膜存在时间越长,病害就越严重。

6.3植株调整

在辣椒营养生长期分化出的叶片,作为同化器官对果实的形成和植株的健壮生长十分重要。定植后20 d内,植株自上而下会陆续产生侧枝,如果任其生长,会使辣椒株型不整,严重时会影响门椒、对椒的开花和坐果。一般来说,当辣椒开花时,就要将门椒以下的侧枝连同主干上的叶片一起摘除,对于株型较小的辣椒,以后一般不再整枝打杈。但当辣椒封垄以后,由于辣椒株型较大,枝条较脆,为了操作方便和便于通风透光,可用塑料绳吊枝。对于过细的侧枝和下部老叶可剪除,以节省养分,利于通风透光。

及时抹掉门椒以下的侧枝,结果期打掉植株下部的老叶、病叶。四门斗椒坐住后,隔行剪去上部保留的1~2片叶,促进抽枝结果。炎热季节,植株生长茂密时,注意剪去多余枝条或已结过果的枝条,并疏去病叶、病果。

6.4保花保果

除防止高低温、控制湿度外,还可选用激素处理。可用20~30 mg/L防落素喷花;也可用20~30 mg/kg 2,4-D涂抹花柄,不要重复涂抹。药剂处理时间选在10:00以前,10:00以后由于温度升高,浓度过高会发生药害。

此外,辣椒生长中后期温度高,光照强,易患病毒病、日烧病等病害[6-7],可用遮阳网遮阴,以降温1~3 ℃、减轻病害,提高后期产量和品质,延长生长期。

7采收

采收标准:开花后35~40 d,果实长大,果肉变厚,果皮变硬有光泽,果色变深且变红前[8-9]。

8参考文献

[1] 张华勇.大棚辣椒―苦瓜―莴笋高效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1(7):26-27.

[2] 陈树宏,张丽,张建明,等.秋延后大棚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1(3):9-10.

[3] 齐金玲.大棚辣椒秋延后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1(5):20-21.

[4] 方玉兵.有机辣椒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4):171-172.

[5] 李晓佳.日光温室越冬辣椒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11(4):8.

[6] 高峰,高姝,刘影.辣椒病毒病和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J].吉林蔬菜,2011(4):44-45.

[7] 闫新武,金明霞.辣椒疫病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J].吉林蔬菜,2011(4):47-48.

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范文第2篇

摘要介绍了濮椒一号的特征特性,并从栽培季节、播前准备、播种、培育壮苗、选地定植、前期管理、盛果期管理、后期管理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与该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辣椒;濮椒一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濮椒一号是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湖南省地方品种中选出的优良自交系047-3-3为母本,以国外引进的黄金椒经多代自交纯化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黄-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1代杂种。早春露地栽培产量47.55 t/hm2左右,大棚栽培产量67.50 t/hm2左右。为探讨与濮椒一号相配套的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笔者于2007—2008年在濮阳市农科所试验场对濮椒一号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濮椒一号品种于2003年配组,早熟,始花节位8~10节,春露地栽培从定植至始收45 d左右;生长势强,连续坐果性好,果实长羊角形,青熟果黄绿色,果面光滑顺直且光亮度高,果长20~25 cm,横径3.3 cm,果肉厚0.28 cm;味辣,商品性好;单果重60~80 g;对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均表现高抗,是一个保护地和露地兼用的优良品种,适于在河南、山东、河北、山西、湖北、安徽等地种植。

2栽培技术

2.1栽培季节

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及定植期。中原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10月中旬育苗,2月中旬定植;大小拱棚栽培,阳畦10月中旬育苗,温室12月上旬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露地栽培,1月中下旬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秋延后栽培,7月上中旬育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

2.2播前准备

配制营养土时,土壤和有机肥要打碎过筛,然后混合均匀,一般土肥比为6∶4。配制好的营养土铺在畦内或装入营养钵中待用。有条件的也可用穴盘和基质育苗。播种前先晒种6~8 h,再将辣椒种子置于55 ℃温水中,水量以浸没种子为度,不断搅拌直到水温降至30 ℃为止,浸泡4~8 h使种子吸足水分后,沥干水分,然后用湿润的纱布包好放在25~30 ℃的环境中催芽3~5 d,有60%~70%种子发芽时即可播种。

2.3播种

播种应选晴天进行。播种前,播种床内要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在苗床上撒1层过筛的细土作底土,然后撒上已催芽的种子。播种一定要均匀,不能过密,在充分利用育苗床的前提下,以适当稀播为原则。播种后覆盖0.5~1.0 cm厚的过筛细土,覆土要均匀、厚度一致[1-2]。

2.4培育壮苗

苗床的温度和湿度管理是培育壮苗的关键。生长健壮的幼苗应该下胚轴短粗,子叶肥大,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播种至种子发芽出土时期应维持较高的温度。可在播种床地面上覆盖地膜或塑料薄膜,待80%出苗再揭膜。晚间盖草帘保温,白天温度控制在30 ℃左右,夜间18~20 ℃;当幼苗出齐、子叶基部展开后,应适当降低温度防止形成高脚苗。当幼苗生长到3片真叶时要分苗1次。分苗前1 d,幼苗要浇起苗水,或直接分于直径为10 cm营养钵中。缓苗期即分苗后约1周内,应保持较高的温度以利于缓苗,白天25~30 ℃,夜间20 ℃。旺盛生长期,温度要适当降低,白天气温20~25 ℃,地温16~18 ℃,夜间气温15 ℃。炼苗期,要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定植前10~15 d逐步降温至白天15~20 ℃、夜间5~10 ℃,在幼苗不受冻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逐步降低夜温。同时,白天逐步揭开覆盖物,逐渐加大通风量,定植前3~5 d夜间去除覆盖物,使幼苗处于与露地相一致的环境下。

2.5选地定植

应选择地势高燥、耕性良好、能排能灌、3年内未种植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辣椒生长期较长,底肥中应以肥效持久的有机肥为主,同时有机肥与无机肥应配合均衡施用。施肥需要在定植前7~10 d完成,一般施优质农家肥75 t/hm2、过磷酸钙1 500 kg/hm2、尿素600 kg/hm2、硫酸钾450 kg/hm2作底肥。底肥应撒施均匀,然后深耕25 cm,反复耙耧平。晚霜过后10 cm地温稳定到15 ℃以上时选择晴天定植。行株距60 cm×50 cm,然后浇定植水,水不可过大,否则地温低,通气差,缓苗慢[3-4]。

2.6前期管理

定植至初果期是辣椒田间管理的前期,此时地温低,各项管理措施以提高地温为主,即“小水勤浇,多次中耕,蹲苗壮秧”。具体操作是:浇完定植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增加通气,提高地温。之后浇缓苗水,水量不宜太大,以免降低地温影响缓苗。土壤发白时,抓紧中耕松土,经过中耕的幼苗转绿快,发根多,叶片数和单叶面积增加都比较显著。缓苗水后5~6 d,再浇第2次水,之后进行1次“近根处浅,远根处深”的中耕。中耕后要蹲苗15 d左右,以防止秧苗徒长;蹲苗结束后浇第3水,随之浅中耕,转入第2次蹲苗,时间15 d左右。第2次蹲苗15 d后,辣椒长势旺盛,田间出现封垄现象,果实也开始迅速生长,此时必须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一般施尿素300~450 kg/hm2、草木灰1 500 kg/hm2、饼肥750 kg/hm2。追肥后向根部培土10~13 cm,以保护根系,防止植株倒伏。

2.7盛果期管理

辣椒进入盛果期管理的重点是壮秧促果。主要措施有:及时采收门椒和对椒,以防坠秧,使植株生长和结果均衡发展。进入盛果期一般正值高温天气,此时需要5~7 d浇水1次,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浇水时追化肥150~225 kg/hm2,并再次向根部培土,形成高垄,为雨季排水打下基础。此时还要喷施叶面肥和防病毒病药剂,补充营养,预防病毒病。

2.8后期管理

雨季的高温高湿对辣椒生长非常不利,常导致植株营养失调、叶片黄化脱落或落花落果。这一时期管理要促秧复壮,防止早衰。主要措施:遇有降雨要及时排除积水,做到雨停水净,不存积水。浇水要看天气,久旱不雨时及时浇小水,力争不发生浇水后遭遇降雨的情况,以防根系窒息和诱发病害。浇水宜选清晨进行,严禁中午前后浇水。浇水要快,不要形成积水现象。雨季到来前要重施1次化肥,施硫酸铵450 kg/hm2,或尿素300 kg/hm2,以防雨季脱肥。叶面喷肥和激素,补充养分和预防病毒病。雨季过后,光照充足,温度适宜,辣椒会再发新枝进入第2次结果高峰期。此期要恢复到第1个产量高峰期的肥水管理水平,即7~10 d浇1水,浇水结合追肥,以保持植株健壮不早衰。生长期间的辣椒有时会出现落花、落果和落叶等“三落”现象。其主要原因有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少;土壤积水或过于干旱;夜温过低影响花粉萌发和受精正常进行;花芽分化期温度不适,土壤营养状况差;夜间温度较高,由于呼吸消耗而使花蕾和幼果养分供应不足等。防止措施:实行合理密植,保持株行间良好的通气性;氮磷钾配合平衡施肥,特别要防止氮肥施用过量;防止田间积水和土壤过分干旱。属于病虫害引起的“三落”应以防为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2.9采收

辣椒是多次开花多次结果的蔬菜,及时采摘,以利于提高产量,增加效益。采收过迟不利于植株将养分向上部果实运输,影响上层果实的膨大。采收过早,果肉薄,色泽光亮差,影响商品质量。青熟椒的采收标准是:果实表面的皱褶减少,果皮光泽发亮且颜色呈黄绿色。

3参考文献

[1] 刘洋.日光温室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6):70,170.

[2] 祁勇.塑料大棚春提早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10):86-87.

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设施辣椒;秋延迟;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069-01

提高秋延迟辣椒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可以丰富蔬菜种类,便于人们的饮食选择。现总结设施辣椒秋延迟栽培技术,以促进辣椒的高产、优质、高效。

1 品种选择

宜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需具备生长势强、抗病毒病、前期耐热、后期耐低温的特性,常用品种有苏椒五号、洛椒98A、汴椒1号等。该类品种生长势强,抗病毒病,耐贮运,经多层保护可延迟到春节前后供应,产量可达75 t/hm2以上。在徐州地区一般7月中下旬育苗,9月上旬移栽。

2 播前准备

2.1 营养土配制

将大田表土、腐熟圈肥、腐熟大粪干按照6∶3∶1的比例过筛,再分别加入氮磷钾复合肥、草木灰、50%多菌灵1.50、5.00、0.08 kg/m3,并混合均匀。

2.2 种子消毒

秋延迟辣椒育苗,播前宜用20~25 ℃的温水浸泡种子6~8 h,再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30 min,洗净后放在28~30 ℃下催芽,每天淘洗1次,略晾后继续催芽,经3~4 d,有60%左右的种子出芽时即可播种。

3 播种

采用营养钵护根育苗。播种前浇足底水,播种后覆土1.0~1.5 cm,同时及时覆盖地膜保墒,并搭低拱棚覆盖遮阳网遮荫。苗床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 ℃,夜间15~20 ℃,当大部分种子出苗时,及时揭起地膜,在大雨之前,及时加盖塑料薄膜避雨,注意盖膜时通风降温和雨后及时揭膜散温。

4 苗期管理

注重调节苗床温度,如采取遮荫、通风、避雨和雨后及时浇井水等措施,使苗床白天温度最高不高于32 ℃,夜间不高于20 ℃,以防苗子徒长和有利于花芽分化。同时,通过遮防虫网、喷药等措施及时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以达到预防各种病毒病的目的。

苗期要尽量控制浇水,并严防雨水进入苗畦。严格控制苗床湿度,避免立枯病和猝倒病的发生。若遇干旱,可浇水1~2次,定植前7~10 d停止浇水。

在辣椒定植前的大苗期,仍处于高温季节,此期常遇雷阵雨,若在中午前后因来不及盖棚膜避雨,苗床遇大雨后要及时排水,再轻浇井水,以降低苗床温度,防止大雨后高温蒸苗。当苗龄50 d左右,苗高15~18 cm,有9~12片叶,茎节间短而粗壮,叶色浓绿,门椒花已现蕾时定植。

5 定植

5.1 整地施肥

一次性施足底肥,施用优质圈肥37.5~52.5 t/hm2,深翻30 cm,整平做垄,采用南北向大小行小高垄,大小行距分别为70、50 cm。先按垄距开沟,再将腐熟鸡粪37.5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150~300 kg/hm2施入沟内与土混合,再做垄,垄底宽40 cm、高10~15 cm,定植前10 d左右大棚覆膜闷棚,灭菌消毒,并调节棚温,以适宜的温度定植椒苗。

5.2 定植

垄上开沟放水,按穴距25~30 cm栽植,待水渗下后封沟,将垄面整细后,覆盖地膜。栽植密度6.00万~6.75万株/hm2。

6 定植后管理

6.1 温度管理

辣椒在定植后至秋分前,要加大放风,严防雨淋,晚上不闭棚。如定植后晴天午间出现棚内温度过高时,应采取短时间盖花毡遮荫。使棚内温度保持白天26~30 ℃,夜间16~18 ℃。开花坐果期,晚间闭棚保温,确保夜间温度不低于15 ℃,白天注意放风降温。霜降后注意保温,白天减少放风,晚上严密覆盖。11月后,若准备延迟到元旦或春节上市,则要在大棚内设2个小棚,晚上在小棚上加盖草苫,以利防寒。

6.2 施肥管理

门椒坐住后结合浇水施1次尿素225 kg/hm2。进入盛果期,结合浇水每隔20 d左右追施磷酸二铵225~30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结合喷药用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

6.3 防生理落花落果

一是依据辣椒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搞好大棚内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养分调节,创造适宜于辣椒正常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二是使用激素对辣椒进行处理。如用20~30 mg/kg防落素喷花,或用20~30 mg/kg 2,4-D涂花柄。

6.4 整枝

门椒坐果后,全部去掉门椒及以下的侧枝。结果后期,摘除植株底部不合格叶,如老叶、黄叶、病叶,并疏掉无效枝。10月下旬,当每株坐果10~12个时打顶,必要时清除部分上层小果。

6.5 病虫害防治

喷洒灭扫利、功夫等,防治蚜虫、茶黄螨、烟青虫等。选用抗病种,防治病毒病。

7 采收

可在初冬时,果实长大、果皮较硬而有光泽时一次性采收,也可延迟到元旦或春节一次性采收上市。

8 参考文献

[1] 孙振荣,滕汉玮.设施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2(10):52-53.

[2] 侯运和,刘婷.设施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2(5):263-266.

[3] 孙吉禄.设施辣椒高效栽培技术[J].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2011(12):49.

[4] 潘明辉.无公害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0(12):30.

[5] 袁立新,王宣,史书强,等.辽西滨海区玉米间种辣椒高效栽培模式[J].辽宁农业科学,2011(6):87.

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范文第4篇

一、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大方县辣椒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生产加工设施逐渐完善,企业拉动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贵州大方天椒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大方县琼芳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百里花食品有限公司等5个辣椒加工企业;10个辣椒专业合作社在大方已建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生产辣椒粉、油辣椒、出口干椒、辣豆豉、泡椒、豆豉素辣椒、鸡辣椒、糟辣椒等系列产品10余种。干辣椒产品主要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油辣椒、糟辣椒、豆豉素辣椒等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大中城市,初步形成了“大方辣椒”在国内辣椒市场的网络体系,确立了“大方辣椒”的市场地位。

近几年,大方县辣椒平均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干椒约3.9万吨,年产值3.9亿元。东盟是大方干辣椒的主要出口销售市场,仅马来西亚丰源公司销售量就有4000吨。辣椒生产已成为大方县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为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大方县政府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生态农业研究所、贵州省农院园艺所为技术依托,建立大方辣椒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推广创新辣椒栽培技术,优选提纯繁育大方辣椒种,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亩产量;修建辣椒现代育苗中心、产地培训指导和技术交流中心、产地田间清洗、精选棚、组合式冷库、装备现代农机器具,增强了辣椒产业化经营抑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建设辣椒产地批发市场,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促进辣椒产品的粗、精加工,成立辣椒专业合作社,加快了大方辣椒的流通转换增值,并在当地农工组织的支持、引导下,通过招商,拟定与广州中山大学联合开发辣椒产业,在大方修建辣椒碱、辣椒精、辣红素等芳香料加工厂,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更为推动辣椒产业高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产业发展特点

1.利用资源优势实施品牌战略

大方县地处工业欠发达、森林植被好、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水资源优质的乌蒙山区,经农业部重庆农业环境监测中心和贵州省环境科学院抽样测试,土壤、空气、水资源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标准的面积约10万亩。2008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皱椒之乡”;2009年获得省农业委员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认定面积4万亩;荣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定,年准售量1万吨。

2.建立标准化辣椒出口示范基地,确保辣椒产品质量安全

2011年,在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农业委员会的扶持下,新建标准化无公害皱椒出口核心示范基地3万亩,示范区涉及大方镇、竹园、响水、羊场、理化、双山等9个乡镇。实施过程按照辣椒栽培技术科技化、种植规模、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商品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原则规划示范基地,制定了无公害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管理措施,建立辣椒生产、化肥农药使用档案、产品营销台帐,确保了流向市场的无公害辣椒产品质量安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建设大方现代农业辣椒产业科技示范园区

辣椒产业按大方县产业规划打造“三园一中心一基地”,突出项目区的四大功能:研发孵化功能、示范带动功能、集聚扩散功能及休闲旅游功能。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集辣椒生产、科研、繁育、展示、加工、培训、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辣椒科技示范园。

4.以科技为支撑,推广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近几年,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大方县实施了特色辣椒“三个一”高产、超高产栽培示范与研究科技攻关课题,组织实施了一亩地超高产辣椒栽培试验,进行了辣椒种植密度试验、肥效试验、新品种引进试验、地膜覆盖试验、辣椒种植模式研究等辣椒超高产栽培技术等试验,为大方县皱椒高产栽培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组织实施了1000亩高产栽培示范和3万亩标准化无公害辣椒出口基地示范,主要推广除草剂、除草膜进行节劳降耗生产示范,推广辣椒抗旱栽培合理使用抗旱剂、保水剂高产栽培示范;推广辣椒栽培合理使用生物菌肥、生物抑菌剂、磷活化剂高产栽培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辣椒高产栽培示范。通过几年的实施,大方县总结出了一套大方辣椒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5.以项目为依托,建立大方皱椒良种繁育体系

这些年,在农业部、贵州省农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大方县启动了大方辣椒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一方面,实施大方皱椒优选提纯复种工程,进行大方皱椒种质资源收集,建立皱椒种质资源圃和辣椒良种扩繁基地300亩,筛选出大方皱椒品种经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另一方面,加强大方皱椒良种繁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大方皱椒良种扩繁基地2000亩,建立田间繁殖网室,修建冷库、田间周转棚、智能化烤房、田间实验室、配备拖拉机、梨土机、旋耕机、太阳能杀虫灯等现代耕作机具,为保证辣椒良种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6.建立皱椒产品流通体系,实现产、供、销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载体,通过龙头企业的拉动、推动使大方皱椒产业稳步发展。目前,马来西亚丰源公司、贵州大方天椒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大方县琼芳食品有限公司在大方县拟建辣椒生产基地4万亩,给农户订保护价,实行订单收购。大方县县委、政府出台了推进大方皱椒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投入资金扶持企业,推行“党政引导、项目拉动、科技支撑、农户种植、公司(专业合作组织)连结市场”五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格局。

7.加强皱椒产业组织化建设,组建辣椒专业合作社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辣椒产品流通、采取多渠道生产经营的民间组织。根据县委政府和各级农业部门的安排,2008年成立大方皱椒产业协会,并组建黄泥塘、马场、响水三个片区专业合作社,拥有会员1000多人,在周边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窗口5个,建立标准化辣椒基地1万亩,推行政府引导+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进行盈利分成,调动了椒农的积极性,为辣椒基地农户掌握政策、掌握各种新技术、掌握价格信息、掌握市场需求提供了保证。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方皱椒产业缺少实力雄厚、幅射面广、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只有4家规模较小的加工企业,生产技术跟不上,产品单一,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差,销售的主要是初级产品(辣椒个),加工产品销量小,导致大方辣椒经济效益未得到充分体现。

三是大方皱椒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小。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大产业、大基地在大方只有两三个乡镇形成规模,其他皱椒主产乡镇领导重视不够,还未形成规模。生产的科技含量低,农民科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低,需加强培训。

四是机制不够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属于起步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控制方式比较滞后,缺乏科学技术支撑;从业人员培训、农业建设考核等机制还不够完善;皱椒产品质量控制专业技术人员,辣椒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及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弱。

四、辣椒产业发展思路

1.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品牌建设

投入资金利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路边专栏,宣传画册等广泛宣传大方辣椒品牌形象,做到家喻户晓,路人皆知。并且要求天椒公司、琼芳公司等皱椒加工企业与国内外行家理手搞好联合与合作,实行内引外联,确保信誉,开辟新的市场营销网络,与客商保持长期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确保大方辣椒市场占有率。

2.以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强基地建设,实现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以辣椒核心示范基地为扶持的重点,推行“4个1”的辣椒产业发展工程,建设1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田,10亩创新技术示范田,100亩高效示范样本田,1000亩示范基地,辐射带动20万亩的辣椒种植,全面扩大辣椒的种植规模。

3.以政府引导为基础,强化领导体系

继续把开发辣椒产业工作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严格执行推进辣椒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优惠政策,投入资金扶持辣椒产业,按照毕节试验区辣椒产业发展规划有序推进辣椒产业的开发,确保持续稳步发展。

4.以辣椒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线,建立辣椒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在示范基地、营销市场、产品经营领域、加工领域,组建辣椒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室,建立辣椒产品质量追踪制度,制定技术规程,生产管理措施,产品销售台帐,确保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进入市场,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大产品流通,实现品牌增值效益。

5.以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单位,强化创新技术推广,提高生产水平

改良育苗方式与栽培技术,积极推广温室大棚集体育苗,降低育苗成本,培育适龄壮苗。提早辣椒种植时间,组织辣椒不同生态区域多点试验示范,研究辣椒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规模化发展辣椒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秸秆生物发酵;日光温室;越冬栽培;辣椒;产量;品质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是地球一大可再生资源,也是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生物资源。如何进行科学利用,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大难题[1]。以后,中国农业连年丰收,秸秆数量猛增,因没有成熟的秸秆消耗转化技术,致使秸秆乱堆乱放甚至野外焚烧,既浪费了珍贵的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同时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2]。

北方地区日光温室蔬菜越冬栽培一直存在栽培障碍。改善日光温室蔬菜越冬栽培的环境条件,提高蔬菜栽培质量,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采用秸秆生物发酵栽培措施,研究该措施对日光温室内栽培环境的影响,在解决当地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障碍问题的同时,探索出一条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的途径[3]。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09-2010年在辽宁省阜蒙县富荣镇棚菜示范区进行。试验场地为相同面积(均为667 m2)、同等肥力条件的2个日光温室,进行统一整地和施用等量底肥(667 m2施农家肥6 t),温室日常管理为同一管理模式(设置滴灌,揭盖草苫、通风换气等)。

1.1.2?试验材料

2009年9月7日铺设玉米秸秆,667 m2用量4 t。试验以辣椒为主作蔬菜,9月20日定植。采用的生物发酵菌种为复合有益微生物菌种——沃丰宝生物制剂,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圭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个处理。

处理1:应用秸秆生物发酵栽培措施,小区面积220 m2,每小区栽植辣椒720株,36株/畦,共20畦。设置3次重复,随机排列。

处理方法:(1)秸秆铺设。在长100.0 m、宽7.5 m的标准日光温室内每隔1.5 m挖南北向宽40 cm、深30 cm纵沟;将玉米秸秆顺沟铺满并踩实,秸秆在沟的两端露出槽15 cm[4]。(2)菌种配制。将菌种、麦麸和水按1∶15∶15配比进行混和(用量参照使用说明)。(3)灌水撒菌。菌种配好后,在铺好秸秆的槽内灌透水,使秸秆充分吸水,并在其上面均匀铺撒菌种。(4)覆土做畦。在撒好菌种的秸秆上覆盖种植土15 cm,做成80 cm高畦(作业道70 cm)。(5)打孔通气。用钢筋在畦面上隔20 cm均匀打孔,打孔需穿透秸秆层[5]。

处理2(CK):日光温室辣椒普通越冬栽培,小区面积220 m2,每小区栽植辣椒720株,36株/畦,共20畦。设置3次重复,随机排列。

处理方法:空白对照耕层内未铺设秸秆,即普通栽培。

1.2.2?调查方法

1.2.2.1?测定指标及使用仪器

采用物理测量方法进行试验数据的采集,如辣椒植物学性状,环境因子如温度、水分、CO2浓度等。主要仪器有直尺,游标卡尺,温度计(气温、地温),空气湿度计、土壤烘干仪、CO2浓度测量仪等。辣椒果实称量工具为磅秤。采用仪器分析方法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如辣椒生化性状,果实品质分析等。主要仪器有LI-6400XT光合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全自动定氮仪等仪器。

1.2.2.2?环境因子测定方法

2009年11月中旬开始日光温室环境因子的监测。在小区内取不同的点,来设置各种环境测量仪器。

温湿度计分别设置在温室种植区的前脚、中部、后部(距离后墙80 cm)3处,在距地面50 cm处悬挂,均匀分布在温室3个小区内,小区内不设重复,共计9处,数值取平均值。

地温计设置在温室种植区的前脚、中部、后部(距离后墙80 cm)3处,分别埋设10 cm、15 cm、20 cm深度地温计,随机排列;均匀分布在温室3个小区内,小区内不设重复,共计9处,同等深度数值取平均值。

在每小区采用5点采样法采集土样,不设重复,采用烘干法测量土壤含水量并取平均值。

选定温室种植区的前脚、中部、后部(距离后墙80 cm)3处进行辣椒生化指标测定,采用LI-6400XT光合仪测量,并在每个小区观测,各项数值取平均值。观测时间为观测当天9∶00-15∶00。

1.2.2.3?辣椒生化性状及产量测定方法

2010年2月初开始采收辣椒果实。辣椒果实产量统计方法:以前5次采收的辣椒果实总质量为前期产量,之后至拉秧(7月9日)采收的果实总量为后期产量,前期产量和后期产量之和为总产量。

1.2.2.4?辣椒果实品质分析测定方法

果实的取样方法:2010年5月10日在试验区每个处理内随机抽取9个点(每个重复3个点),各点取4~5个果,分别混合在一起,送至检验中心检测。检测指标主要有可溶性糖、VC、蛋白质、硝酸盐、水分、干物质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1?秸秆生物发酵对日光温室内环境温度的影响

2.1.1?对日光温室内气温的影响

日光温室气温越冬阶段变化曲线见图1。从测取的不同日期日平均气温数据中可以看出,秸秆处理的日光温室环境日平均气温比对照要高。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平均较对照高2.46 ℃。同时可以看出,日光温室气温在11月中旬开始逐步走低,至翌年1月初温度最低,之后气温逐步走高。这说明在此期间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环境的气温提升至关重要。

2.1.2?对日光温室内地温的影响

日光温室辣椒栽培环境不同深度地温变化曲线如下,10 cm、15 cm、20 cm地温相应变化曲线分别见图2~4。

从数据图中可看出,秸秆生物发酵处理的日光温室内日平均地温比对照要高,只是不同深度的日平均地温提高的幅度不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10 cm处地温较对照平均高1.31 ℃,15 cm处地温较对照平均高0.96 ℃,20 cm处地温较对照平均高1.20 ℃。同时,日光温室地温在11月中旬开始逐步走低,至翌年1月初最低,之后日光温室地温逐步走高,与气温走势相似。这说明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在此期间提升地温是至关重要的。

2.2?秸秆生物发酵对日光温室内环境湿度的影响

2.2.1?对日光温室内空气湿度的影响

不同处理辣椒栽培环境的空气湿度数据见表1。从表中数据看出,秸秆生物发酵处理的日光温室空气湿度比对照要高,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平均较对照高4.94%。而从空气湿度的阶段变化上看,无明显规律。日光温室内空气中的水分主要来源于作物叶面蒸腾和地表蒸发。该结果表明,秸秆生物发酵处理的日光温室环境水分的蒸发量要大于对照温室,从而间接说明,该处理的日光温室土壤持有水分要多于对照,表明该处理使温室土壤的保水能力得到提高。

2.2.2?对日光温室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日光温室内土壤含水量数据见表2。从表中数据看出,秸秆生物发酵处理的日光温室土壤含水量要比对照高,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平均较对照高30.05%。而从土壤含水量的阶段变化上看,无明显规律。这说明秸秆生物发酵处理可有效地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缓解灌溉水的下渗,同时使土壤的保水性能得到提高,从而改善日光温室越冬栽培环境的土壤水分条件。

2.3?秸秆生物发酵对日光温室内CO2浓度及辣椒光合作用的影响

从表3数据可看出,秸秆生物发酵处理显著地提高了栽培环境CO2浓度及辣椒叶片的胞间CO2浓度,分别较对照提高37.32%和30.88%,有效地增加了辣椒光合作用的原料(CO2),其他指标也相应得到改善。从图5看出,9:00左右温室CO2浓度最高,随着辣椒光合作用的逐步增强,CO2的消耗逐渐加快,温室内的CO2浓度逐步降低,接近中午时趋于平缓,但仍较对照高100 μmol/mol左右。而对照的CO2浓度则无明显变化,说明没有外源CO2,辣椒生长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削弱了辣椒的光合作用,影响其光合物质的积累,进而阻碍产量的形成。

2.4?秸秆生物发酵对辣椒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分别在辣椒的始花期和盛果期进行植物学性状调查及比较,结果见表4。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秸秆生物发酵处理的辣椒植物学性状的各项指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秸秆生物发酵处理的辣椒平均株高较对照高13 cm,平均株幅较对照大5 cm,平均茎粗较对照高0.21 cm,果实性状也好于对照。这说明通过秸秆生物发酵处理,可全面改善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环境条件,从而促进辣椒的生长发育。

2.5?秸秆生物发酵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从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秸秆生物发酵处理的辣椒前期产量、后期产量及总产量均高于对照。通过数据分析对比,秸秆生物发酵处理的辣椒前期产量较对照高33.14%,后期产量较对照高21.32%,总产量较对照高26.32%。经方差分析,秸秆生物发酵处理的辣椒各时期产量与对照各时期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2.6?秸秆生物发酵对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

辣椒果实的品质分析于2010年5月14日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完成,不同处理辣椒果实品质见表6。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检验辣椒果实品质的重要数据指标VC和干物质含量,秸秆生物发酵处理明显优于对照。秸秆生物发酵处理的辣椒果实VC含量为643.9 mg/kg,干物质含量为5.8%;对照辣椒果实VC含量为413.3 mg/kg,干物质含量为5.4%。秸秆生物发酵处理的辣椒果实VC含量较对照提高55.79%,经方差分析,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他指标则差异不大。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3.1.1?在外界环境气温最低的冬季,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通过采用秸秆生物发酵措施,可产生大量的热量,有效地提高日光温室环境气温2~3 ℃,提高环境地温1~2 ℃。

3.1.2?在外界环境寒冷干燥的冬季,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通过采用秸秆生物发酵措施,可改善土壤结构,有效缓解灌溉水下渗,提高日光温室内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灌水次数,避免因多次灌溉造成室内高湿,保持土壤水分均衡,避免忽干忽湿,有效地改善辣椒栽培环境的水分条件。

3.1.3?在外界环境CO2浓度稀薄的冬季,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通过采用秸秆生物发酵措施,可释放出大量CO2,大幅度提高日光温室内环境CO2浓度。秸秆生物发酵处理的环境CO2浓度及辣椒叶片胞间CO2浓度分别较对照提高37.32%和30.88%。弥补了温室内CO2的不足,从而促进辣椒的光合作用,加速光合产物的积累,促进了辣椒的早熟和产量的增加。

3.1.4?在外界环境最不适温室越冬栽培的冬季,采用秸秆生物发酵措施,秸秆发酵后产生的有机和无机养分,可增加土壤养分供给,使养分供给更全面。辣椒果实的VC含量和干物质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55.79%和7.41%,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辣椒的果实品质。

3.1.5?在外界环境极端恶劣的冬季,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通过采用秸秆生物发酵措施,可全面改善辣椒栽培质量,增加日光温室越冬栽培辣椒的抗逆性,提高抵抗低温冷害的能力。同时,促进辣椒提早成熟上市,增加前期产量,增产幅度33%以上;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增产幅度26%以上。

3.2?讨论

该项试验研究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秸秆生物发酵在辣椒越冬栽培中的表现仍有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试验论证。为了能够使该措施最终在当地辣椒越冬栽培中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需注意和解决以下问题。

3.2.1?秸秆的来源问题

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中,应用秸秆生物发酵措施的栽培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但如何提供充足的秸秆是一个问题,由于在当地铺设秸秆大多在8-9月份,主要农作物(玉米)还未成熟,秸秆难以获取,只能用上年的秸秆。而上年的秸秆除了大部分用作燃料烧掉外,少部分喂了牲畜,剩下的就很少了。用上年的秸秆涉及到保存问题,因为经过夏季雨淋后秸秆会发生腐烂,不能用作发酵或效果差。因此,秸秆来源成为制约该项栽培措施在当地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中应用推广的因素之一,充足的秸秆是保障该措施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

3.2.2?地表土下沉问题

秸秆发酵分解后,原有体积逐渐缩小,导致地表土下沉。地面下沉容易损伤辣椒根系,在影响根部吸收的同时增加染病的机会,进而影响辣椒的生长发育。如何缓解秸秆发酵后地表下沉,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3.2.3?土壤酸化问题

秸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会逐渐酸化土壤,致使土壤偏酸产生负效应。在应用该措施的同时怎样配合施肥,是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秸秆生物发酵措施仅在当地日光温室越冬栽培辣椒上成功应用,对象单一,代表性较差,缺乏说服力。相关试验表明,在黄瓜和番茄上应用效果良好[6-8],该技术具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总之,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应用秸秆生物发酵措施是利大于弊的。在北方冬季最寒冷时期,通过应用该措施,使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的温度、气体、土壤及水分条件得到充分的改善,创造更适合冬季日光温室栽培辣椒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可有效解决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障碍问题。不但使辣椒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得到提高,增加了辣椒的抗逆性,而且可改善辣椒产品品质,促进辣椒产品提早上市,增加辣椒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最终使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为农作物秸秆的转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马增奇,王静学.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J].现代化农业,2005(3):32.

[2] 杨孝海.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3(8):28-30.

[3] 邹海明.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05,25(5):78-80.

[4] 张世明,徐建堂.秸秆生物反应堆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 林淑敏.设施园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二):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后期管理[J].蔬菜,2011(12):33.

[6] 郭敬华,石琳琪,董灵迪,等.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日光温室黄瓜生育环境及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