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概述
后山镇处于四川省叙永县南面山区,地势南高北低,农作物种植海拔660~1500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耕地面积3266hm2,其中水田500hm2,旱地809hm2。旱地作物以玉米、茶叶、烤烟、马铃薯、油菜、蔬菜为主。后山既是农业大镇,又是矿产品储量丰富的乡镇。近年来受国家生态资源保护政策的影响,大部分工矿企业关停并转,在保护了生态资源环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收致富困难。由于种粮比较收益偏低,农户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结合泸州市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开始发展酒用高粱,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县农业局粮油站的指导下,2010年开始种植酒用杂交高粱泸糯8号和常规高粱青壳洋。至2014年,在全镇适宜种植区累计种植高粱230hm2,产量122.55万kg,总产值504.86万元。其中高产示范面积79hm2,产量54.18万kg,产值229.63万元,高产示范片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全镇高粱的44.21%、45.48%,表现出了较好增产优势和增收效果。
泸糯8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糯不育系45A与糯恢复系35R配组育成的一个具有高产、抗病、糯质、早熟、再生力强及适于南方生态条件种植等特点的突破性高粱杂交种,于200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农艺性状好,生育期短,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青壳子洋高粱短5天左右。再生能力强,抗逆性强,品质好出酒率高的特点。增产优势显著,增收效果明显[1-2]。青壳洋高粱是常规品种,具高产,出酒率高,酒质好,株型紧凑,适合南方多熟制旱地间套红苔和豆类,抗性强耐膺薄的特点[3]。由于我镇属于中山区,种植海拔较高,培育再生高粱的条件不适合。因此,根据泸糯八号、青壳洋的品种特性,从着力提高单季高粱产量出发,总结出西南中山区以泸糯8号为主的酒用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期早播。据气象资料,3~4月我镇降水较多,气温稳定通过12℃一般在3 月中旬,因此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3月20日左右,抢晴播种。
2.2 培育壮苗。根据土地、人工安排,采用肥团育苗、方块育苗、塑料软盘育苗和撒播育苗等方式。采用撒播育苗时,选择肥沃疏松的沙壤土作苗床地,精细整理平整,施足清粪水,按200cm开厢,厢面135cm,每4.5m2厢面播种量75~100g。播种时用旱育保姆1包(350g)拌种1.5kg,撒播。播种后盖1cm厚细土,然后起拱盖膜。出苗后加强管理,确保苗齐、苗壮。为加强育苗管理,在高产示范区采取集中育苗的方式。
2.3 适时移栽。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我镇气温稳定通过15℃,因而选择移栽苗龄30~35天,一般在5月5日后移栽结束。
2.4 合理密植。泸糯8号净种作栽植3000窝/667m2,行距66~70cm(或宽行82~85cm,窄行50cm),株距33~35cm。每窝栽2株,每667m2栽6000株左右,与蔬菜套作的栽5000株/667m2。“青壳洋”应适当密植,净作栽植3500窝,行距66~70cm(或宽行82~85cm,窄行50cm),株距26cm,每窝栽2株,每667m2栽6000~7000株,套作的栽5000~6000株/667m2。
2.5 科学施肥。经近年来对全镇种植土壤肥力测定情况,实施配方施肥技术。根据高粱的需肥规律,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施肥原则是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重施拔节孕穗肥。磷肥全部作底肥,氮肥和钾肥按3U3U4的比例,即底肥30%,苗肥30%、拔节孕穗肥40%施用。一般地块每667O施优质土杂肥1000kg,人畜粪2000~2500kg,尿素22~26kg,磷肥40~50kg,钾肥10~12kg。
2.6 病虫防治。高粱苗期到抽穗开花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蛴螬、蝼蛄)、高粱条螟、桃蛀螟、大螟和蚜虫;主要病害有高梁炭疽病、纹枯病等。防治重点以苗期和穗期病虫害防治为主,具体防治时间和技术根据县植保站的病虫情报组织实施。为确保高粱产量和质量安全,推广使用绿色防控技术:一是采用诱杀的方法,即用玉米面1500g加90%杀虫单原粉50g,诱杀地下害虫;每667m2安插黄板20张诱杀蚜虫;在核心示范区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桃蛀螟、大螟、高粱条螟等具趋光性的害虫。二是选择使用生物农药如甜核苏芸菌可湿性粉剂30g/667m2、1.8%阿维菌素乳油80~100ml/667m2,及高效低毒低残化学农药氯虫苯甲酰胺10ml/667m2等防治穗部害虫。三是选择使用25%脒鲜胺乳油80ml/667m2、30%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乳油30ml/667m2、井冈霉素精粉100g/667m2等防治炭疽病、纹枯病等重要病害。
2.7 及时收割。由于后山镇属二半山区乡镇,属立体型气候,南北气温差异较大,同坝区相比高粱成熟期相差半月左右。一般收割期从8月下旬开始,至9月中旬结束。由于此期间降水较多,一般雨日在15天左右,导致收获时的气候条件较差,干燥脱水难度较大。因此,当高粱穗子九成籽粒变红、变硬即可收获,并及时作妥善处理,尽量避免或减少或籽粒霉变,保证高粱品质。
参考文献
[1]赵甘霖,丁国祥.糯质高粱杂交种泸糯8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8,02:20-21.
[关键词] 谷子栽培 栽培技术 优质 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176-01
谷子营养十分的丰富,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优质的蛋白质,同时还含有很多像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谷子中富含氨基酸的数量也是十分多的,特别是人力所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均高出了大豆、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在谷类作物中,谷子中必须氨基酸的配比比较合理,营养价值十分高,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健康食品之一。在种植过程中为了获取高产和高质量的谷子,就需要对谷子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开展谷子种植。现就谷子种植过程中栽培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旨在为谷子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种子的选择
靖边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通风条件好,雨热同季,四季明显,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和低温霜冻,其次是大风和冰雹。因此,在选择谷子种子过程中应该选择具有抗寒性能优异的品种。其中公谷68号、公谷73号、公谷75号、公矮2号、公矮4号、公矮5号、白谷7号等品种都比较适合在该地区种植。
二、合理的轮作
谷子在种植过程中,不适合进行重茬或者硬茬种植,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执行合理的轮作制度。在谷子种植过程中合理进行轮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壤的肥力,同时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轮作过程中主要的轮作方式可以采用一年玉米,一年大豆,一年谷子,一年小麦的;或者一年大豆,一年高粱,一年谷子;或者是一年大豆,一年谷子,一年小麦的轮作种植等方式。
三、播种前的整地工作
谷子一般是在夏季种植,在玉米和高粱等作物收割之后,在茬口上播种谷子。在进行播种之前,首先应该进行秋季的灭茬工作,保证土壤的墒情,以免处理不到导致土壤跑墒情况的出现。在对秋季的地块进行翻耕之后,应该在早春土壤解冻之后及时的进行耙、压和耢相结合的整地方式,切实保证土壤中的墒情不会流失,然后对地块进行平整,保证地块的整地。以便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播种工作。如果在秋翻地上垄种谷子,则必须进行打秋垄的工作,以方便接下来的谷子播种工作。
四、谷子播种和定植密度
1.种植播种前的处理
在进行谷子播种过程中,首先应该对谷子提前进行处理,常用的种子播种前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筛选、晒种、盐水选种以及常用药剂拌种等几种方式。首先,晒种。在进行正式的播种之前应该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天气,将谷种均匀的摊开在晾晒的区域内里晾晒48小时左右即可。将谷种进行晾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利用太阳的紫外线将种皮表面存在的细菌和病菌杀死,降低谷子病虫害的发生。并增加种子内部酶的活性,提高种植的发芽率;其次,盐水选种。将需要筛选的种子用浓度大小在10%-15%的盐水进行漂洗一遍,然后将漂浮在水面上的秕谷捞出,然后将符合要求的谷种捞出用清水清晰一到两遍,将其均匀的摊铺在地面上,晾晒干即可;再次,温汤浸种。将筛选好的种子浸润在温度大小在55度的温水中浸种10分钟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灭粘附在种子上的白发病菌和黑穗病菌;最后,药剂拌种。在种植之前可以用浓度带下为50%的辛硫磷乳油50g兑水125公斤,拌种15公斤种子,将药剂均匀的包裹在种子的表面上,然后将其堆放在地面上闷种四个小时左右之后进行播种,采用这种拌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治地下害虫的侵袭;再次,采用师苗种子包衣。在拌种过程中要每100公斤种子使用167-200ml左右的量,将其兑水稀释4倍左右与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或者使用师苗与卫福混合使用,要求100公斤种子使用师苗167-200ml并向其中添加卫福250ml,兑水稀释4倍左右进行拌种处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治地下害虫和黑穗病。
2.谷子的定植密度
在播种期间和生长过程中如果谷子的密度定植不合理,将严重影响到谷子产量和质量,最终造成减产的现象,根据我们多年来的实验结果,谷子在播种过程中,播种日期最好选择在五月中下旬播种,最佳的定植密度为每平方公顷定植45万株左右比较适合。
五、田间管理
首先,镇压蹲苗。当谷子幼苗生长到两片叶子之后,要及时的进行顺垄镇压或者踩格子,保证幼苗能够深扎根,防治幼苗死亡;其次,及时的间苗。当谷苗生长到五片叶子时应该及时的进行间苗,保证其健康快速的生长;最后,适时进行中耕。在谷子生长过程中应该及时的进行中耕处理,消灭田间的杂苗,促进谷子的生长和发育,一般说来,在进行正式间苗之前应该趟一犁,不进行培土,第二遍要深铲深趟,第三遍要浅耕高培土,产生方头垄。
六、病虫害的防治
首先,谷瘟病,这种疾病在种植前的种子处理过程中就能有效的预防,但当植株出现该种疾病之后可以使用40%的克瘟散800倍液进行综合防治;其次,粘虫。这种虫害一般在六月下旬七月上旬比较容易发生,可以采用敌杀死、辛硫磷进行综合防治。
七、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种肥亩施测土配方专用肥5-8公斤效果最好,做到种肥隔离。无农家肥,亩施测土配方专用肥8-10公斤,同样要做到种肥隔离。
八、适时收获
收获时以蜡熟期为佳,此时谷子下部叶片变黄,上部叶片稍带绿色,谷粒已变硬。防止过晚收获品质下降,收获时勿将土块、根茬等带入穗中,防止谷中有砂子,影响质量。
参考文献
[1]董相玉,张国于.辽西地区谷子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 2011(01)
[2]王敬昌,马卫东.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及综合利用[J]. 现代农业. 2011(03)
[3]张晋元,张宏平. 我国谷子新育品种资源研究进展[J]. 青海农林科技. 2010(04)
[4]王自力,刘忠玲,秦家范,李军霞,张正伟. 洛阳丘陵旱地谷子种植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 2010(11)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引言】:玉米是一种根系非常发达的植物,也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的农业发展经过几千年的完善,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农业结构。而产量问题一直是种植者们密切关注的问题。而玉米不仅可以作为粮食,还可以作为酿酒、养殖的重要材料。所以开展技术研究,尤其是提升产量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也可以为后续的实际种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环节
1.1 整地环节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且植株高,所以从土壤中需要的养分和水分也相对较多。这就给栽培时的耕作层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如果耕作层太浅会导致扎根太浅,容易出现倒伏的情况。所以在栽培过程中,整地工作就显得非常关键。为了防止作物的倒伏,需要将深松技术进行推广使用,深度要大于30厘米。
1.2 选种环节
为了确保产量,种植者们也应该在选种环节上进行有效管理,要采用更加优质的品种进行栽培。选种环节有几个注意事项。首先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例如土质、土壤紧密情况等,或是根据地形来进行判断。例如地势平坦的土壤上可以种植相对耐密植的品种;地势高的坡地可以采用稀植品种等。其次要根据实际的作物需求来改变品种。如果是用于商品或是自身食用,则可以选一些相对高产的品种;如果用于饲料则主要注重品种的蛋白和赖氨酸含量等。最后是对于一些新品种,在种植时也不可过于盲目,要在慎重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高产、稳产的品种来种植。
1.3 播种环节
播种环节要根据土壤和环境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可过早播种。因为种子如果长时间处于土壤当中会有苗期病害的可能性。播种时要做到深度相同,大约在5cm左右,同时结合天气情况进行深浅的调整。例如雨水较多可以浅一些,过于干旱可以加深播种深度。而出苗前需要进行统一的灭草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除草剂的使用。除草剂会对作物和土壤都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注意除草剂的使用剂量。
1.4 栽培环节
为了能最大化提升产量,就需要选择合理的栽培方式来进行辅助,并结合土壤的实际状况得到最有效的结果。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受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方式为宽窄搭配和间作栽培两种方式。宽窄搭配指的是选择相对生育期晚的品种,然后在每垄进行种植,并在大垄和小垄之间实施增产的方式,即解决单位面积上的穗数问题。而间作栽培是一种提升空间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但是栽培对于环境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使用时也需要根据作物的高度、品质等具体参数来决定,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也可以适当进行提升。如果就同一品种而言,密度要根据实际需求的产量决定。
1.5 施肥环节
施肥环节可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根据幼苗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追肥。通常12片叶需要追施肥量的65%-70%,可以促进后期的籽粒灌浆和增加籽粒的作用。
2.栽培后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对于作物来说,除了本身的栽培以外,后续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病虫害防治,是显著提升作物产量的措施。笔者总结了现阶段常见的病虫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方案。
2.1 土壤下的虫害
土壤下通常有地老虎、蝼蛄等,会对作物的根茎部进行危害,会导致作物的减产,甚至于绝收。所以针对于这些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在春耕时节,配合犁地的过程进行害虫的处理,对于发生虫害严重的地区要进行药物控制,最大化保障幼苗不受侵害。例如可以采用50%辛硫磷乳油的方式,与水混合后得到合适的比例,再混入化肥中进行使用。如果虫害仍然严重,则可以利用25%辛硫磷微胶囊剂撒于沟垄当中。
2.2 黏虫
黏虫主要危害作物的叶片,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作物的叶片全部吃光,是玉米作物中常见的害虫。且由于黏虫具有迁飞的特性,会使得冬季的黏虫频繁进入。对于黏虫的处理方式现阶段一般采用诱杀和药物两种结合的方式。诱杀利用黑光灯或是田间的枯草把进行消灭,药物可以利用4.5%的氯氢菊酯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的1000倍液进行喷雾。
2.3 玉米螟
玉米螟主要危害雄穗和花丝基部,会导致作物的籽粒出现霉烂。防治方式可以利用杀虫灯,也可以利用赤眼蜂来进行消灭。在6月底的时候进行释放赤眼蜂,让赤眼蜂对玉米螟进行消灭。而药物防治方面可以采用白僵菌粉进行喷雾防治或1.5%的辛硫磷颗粒撒入心叶。
2.4 丝黑穗病
丝黑穗病,又称黍黑穗病、黍小孢黑粉病。俗称灰穗、火穗等,对于玉米、高粱的危害程度极大。对于丝黑穗病的防治工作有几个重点。首先是选用相对优良的抗病品种,并辅以有效的管理。例如减少种子的留土时间,以减少病害的侵入。同时也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由于土壤中含有致病原是导致丝黑穗病的主要原因,所以针对于种子和药剂的处理工作就非常重要。2%立克秀进行药物控制,如果程度较重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药量。
2.5 晚收
可以在收穗时延迟1星期左右收获,等到玉米苞叶变白后,乳线消失时再进行收获,可以保障玉米的充分成熟,从而提升品质,减少含水量,这也是增加产量的一种有效方式。
3.结语
通过研究,不难看出为了保障人们未来日益提升的粮食需求,提升粮食产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环节。为了保障产量,就必须要在如何提升产量上入手,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进行协调配合。综上所述,对于现阶段种植的技术,需要种植者们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探究出更有效的N植方式,实现玉米的高产,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园艺与种苗,2013,01:22-26.
[2]张爱花.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5,20:117-118.
论文摘要 从土壤选择、栽培方式、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魔芋的高产栽培技术。
魔芋因其食、药用价值等功效正日益为人们所喜爱,在贵州省修文县的分布较广,栽培历史悠久,加工业发展也较迅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因缺乏相关的栽培技术方法,产量低而不稳,但通过近几年的栽培研究,不断摸索,笔者总结出了一套魔芋的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普及魔芋高产、稳产栽培,促进魔芋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土壤选择
魔芋喜肥怕瘠,喜湿怕旱,喜阴怕晒,喜凉怕热。宜种植在海拔900~1 500 m、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的沙质壤土,以山间谷地、斜坡地最为适宜。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土壤pH值6.0以上。
2 品种选择与种前处理
2.1 品种选择 在修文县栽培品种主要有花魔芋、白魔芋、疏毛魔芋等。白魔芋品质最好,但花魔芋的产量比白魔芋高,适宜性更广。一般选择无病、无伤、圆形或长圆形、顶芽矮壮(小于3 cm)、叶柄痕较小、芽窝较浅的小球茎或根状茎作种芋。根状茎一般用2年生植株较好。
2.2 种前处理 栽种前将芋种晒1~2 d, 种前用1 000万IU的农用链霉素600~700倍液浸种1h,或用40%福尔马林1∶(200~250)倍液浸种20~30 min,然后将种芋捞出凉干即可播种。
3 栽培方式
3.1 轮作 轮作是魔芋栽培中切断病源传播的最好方法,3年1轮较好,重点避开十字花科、姜等易感染软腐病、白绢病、根腐病的作物。一般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较安全。若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最好。
3.2 间作或套作 因为魔芋的叶片与叶柄成“T”或“Y”字形,光线穿透力较差,叶面积指数小,对光的利用率低,所以间套作选择植株高过魔芋的作物较好,如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杜仲、蓖麻等经济作物。使高秆植物在上层得到充足的阳光,而魔芋在下层得到适当的阴蔽。
4 整地施肥
4.1 整地 冬前深翻土地,春后深耕细整,开厢排沟。
4.2 施基肥 魔芋的根为弦状根,根系较浅,吸收力弱,必须培肥土壤和科学施肥。魔芋对有机肥的需要量极大,一般以腐熟堆肥2.4万 kg/hm2 ,或沼渣2.2万 kg/hm2作基肥。有条件的地方应根据魔芋对氮、磷、钾肥的需要量、土壤供给量及利用率计算出其应施用的纯氮、磷、钾量。魔芋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施用氮肥260.9 kg/hm2、磷肥930 kg/hm2、钾肥(硫酸钾)280 kg/hm2。在施肥过程中不能偏施氮肥。基肥的比例应占施肥总量的70%~80%,特殊地段用80%以上作基肥,且以缓释性肥料为主。施肥时将基肥施于沟内或在沟旁另挖施肥沟施入,也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少数萌芽伸出地表时施于土表,然后培土。
基肥一般在栽种前10~15 d施用,在两行种植沟间挖施肥沟,将基肥混匀施于沟内,或先挖深12~15 cm的种植沟,在沟底施堆肥或沼肥,在其上斜放种芋,其上再施基肥约3 cm厚,再盖土。基肥要集中施用,接近种芋,但又不直接接触,使其肥料利用率达到最高,但又不伤种芋。
5 栽种处理
5.1 播种期 种植魔芋必须要在种球茎的生理休眠期解除后,平均气温回升至12~14℃,最低气温10℃左右时才能播种。修文县一般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栽种。品种不同,栽种时间也不一致,一般花魔芋萌芽所需温度稍低于白魔芋,因而同一地区花魔芋可稍早种植。
5.2 密度及用种量 魔芋种植密度一般较稀,球茎膨大较好的根状茎发生多,单株产量就较高。但密度过稀,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叶面积系数过小,阳光通透直晒地表,使土壤温度升高达35℃以上,对根产生不利影响。 “Y”字叶型的品种较“T”字叶型的品种宜密植。魔芋种植密度与种芋的大小有关,种芋愈大,密度越稀。为了加强通风透气及便于田间管理,一般采取宽行、窄株栽种。不同年龄的种芋栽植密度也不一样。一般100 g左右大小的花魔芋种,栽植株距为25 cm、行距60 cm,用种量约6 500 kg/hm2; 种芋150 g左右的株距31 cm、行距60 cm,用种量8 000 kg/hm2左右;种芋重200 g时,株距38 cm、行距60 cm,用种量8 900 kg/hm2左右;如果和玉米套种,可以150 cm开厢起垄,垄面100 cm,沟深15 cm,垄上种2行,沟中种玉米。
5.3 种植方法 一般采用高畦窄厢,每厢开2沟,宽畦浅沟可增加栽种沟数。根状茎可依同一方向将种芋横放沟中;小球茎依其大小按15~20 cm放1个;250 g以上的种芋可采取窝栽或沟植,依种芋大小,沟深10~15 cm。种芋平地均按45°斜植,若为倾斜地,则应顶芽顺坡向上种植,如果不斜放,种芋就可能因球茎顶端的芽窝积水而引起球茎腐烂。覆土深浅要按地块的土层深厚而定,一般覆土6~9 cm。
6 田间管理
6.1 除草
魔芋的根多平行分布于土壤上层,中耕锄草时易伤根,一般在春耕整地后用除草剂彻底清除杂草。魔芋展
叶后,只能拔除杂草,以防止伤根、伤叶。
6.2 覆盖 这是栽培魔芋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管理工作。栽种时覆土6~9 cm,然后再盖1层5~10 cm厚的秸秆或草,一般盖秸秆或草2.25万kg/hm2以上,以盖秸秆后不见土为宜。这样既可保持土壤疏松湿润,避免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提高前期地温,降低中期地温,以利魔芋生长发育。
6.3 培土追肥 ①中耕培土。在栽植后30~40 d魔芋开始萌芽出土时,可趁根系尚未布满土层前进行浅中耕,以增进土壤的通透性,或培土与施基肥相结合同时进行,一般培土7~9 cm。②追肥。追肥分3次:第1次于5月底至6月上旬进行,以促进魔芋上部生长;第2次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主要是促进魔芋地下部发育;第3次于8月下旬,用磷酸二氢钾75 kg/hm2对水1 000 kg/hm2左右灌根。
6.4 病虫害防治 魔芋的病害主要有白绢病和软腐病2种。病害一旦发生,对魔芋的损失极大,在防治工作中,要严格进行芋种消毒,在生长的中后期发病时,应在发病初期用药剂进行防治。白绢病一般用井岗霉素1 500 g/hm2对水900 kg/hm2,或用多菌灵3 000 g/hm2对水900 kg/hm2喷施魔芋植株基部;每10 d喷1次,连喷3次。软腐病:①发现病株立即拔除,以减少病菌遗留土中;②用农用链霉素1 000万IU 600~700倍液,或70%敌克松500~600倍液浇泼植株基部;每10 d浇1次,连浇3次。虫害主要是蚜虫、螨类及叶蝉等,用一般杀虫剂、杀螨剂即可防治。
6.5 适时收挖 收挖过早会降低产量,收挖过晚则降低产量和质量,收挖最佳时间是在魔芋植株倒苗后10 d左右为宜。
参考文献
[1] 张荣全,杨美碧.水城县高海拔地区魔芋栽培技术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0,28(4):43-45.
[2] 严泽湘.魔芋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3(4):6-7.
[3] 李端波,姚强,潘明艳,等.魔芋配方施肥试验的研究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86.
[4] 崔鸣.魔芋病害综合防治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J].陕西农业科学,2007(5):159-161.
关键词 红小豆;春播;丰产;栽培技术;晋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29.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075-03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Spring Red Bean in North Region of Shanxi
LIU Zhi-ping FENG Gao XING Bao-long YANG Fang
(High Latitude Crops Institutute to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Datong Shanxi 037008)
Abstract Seeding date,planting density and amount of fertilization are the main elements affecting the output of the red bean.After recent years of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 in the Northern Shanxi,a set of planting technique suitable for use in this region for high output of red bean was summarized,which was the 'one excellence and four appropriations,one protection and five early' guideline.The 'one excellence' guideline was to select the fine varieties.The 'four appropriation' guidelines were to seed at an appropriate time,to properly plant,to properly apply the molybdenum fertilizer and bacterial manure accompanied with nitrogenous fertilizer,phosphatic fertilizer,and potash fertilizer and to seed accurately.'One protection' guideline is to protect the seedlings to sprout completely and grow neatly,evenly and healthily.The 'five early' guideline was to early thin out,to early apply fertilization,to early cultivate,to early manage the field,and to early prevent the diseases,insect pests and weeds.
Key words red bean;spring sowing;high-yield;cultivation technique;North Region of Shanxi
山西晋北地区是山西省红小豆主产区,年平均气温-4~14 ℃,年降雨量380~550 mm,年日照时数2 300~2 800 h,年无霜期130~190 d,年≥10 ℃的有效积温2 900~4 000 ℃,其间地域辽阔,沟壑纵横,黄土深厚,山川、盆地交映,光热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生态与气候类型非常适宜红小豆的生长发育。但目前晋北地区红小豆单产低而不稳,究其原因,除因红小豆多被零散种植于山、旱地外,耕作管理粗放外、缺乏与之配套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也是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探索干旱条件下春播红小豆丰产栽培技术具有深远意义。
1 选地及茬口安排
红小豆属豆科短日照喜温作物,具有一定固氮养地能力。其耐旱、耐瘠薄,耐荫,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各类土壤均可种植,适于在中性偏酸土壤、疏松的腐殖质土壤或沙土地种植,红小豆喜肥、抗旱、不耐涝,一般不适于低洼、积水地种植。选用砂壤土,土壤要求耕层深厚、疏松通气为好,以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前茬无药害影响、富含有机质的中等肥力以上砂壤土最为适宜。在砂壤土地种植红小豆可提早成熟。红小豆喜温、喜光,一般在8~12 ℃开始发芽,全生育期要求≥10 ℃以上有效积温1 900~2 500 ℃。红小豆对光照反映较敏感,播种过早会延长生育期而不能提早成熟。
种植红小豆,前茬应选择3年未种过豆类作物的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茬口,因为禾本科作物是虚根系,入土浅,这2种作物轮作,使土壤中不同层次的养分得以均衡利用,因而增产效果显著。其次是西瓜、甜瓜和南瓜等茬口,红小豆忌重迎茬,重迎茬易导致根腐病、枯萎病、病毒病等病虫害多发与加重,以及营养的过度消耗,特别是磷、钾、钙、钼、铜等微量元素含量减少,造成营养失调且同一层次同一养分消耗太大,在常规施肥条件下易造成缺肥和偏肥现象,连作还会使土壤中的噬菌体和噬菌素(毒素)大量繁衍抑制根瘤菌的发育,此外根系分泌的酸类物质过多,也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根瘤减少,大田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势弱,生育迟缓,病虫草害严重,产量与品质降低,轻者减产10%,重者减产50%左右。因此,红小豆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主要轮作方式为小豆—谷子—玉米、小豆—玉米—高粱、小豆—小麦—玉米等。
2 精细整地
整地与施肥是红小豆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整地质量的好坏与播种质量、种子出苗、种植密度、排水等密切相关。经验表明,精细整地对于红小豆苗全、苗齐、苗均、苗壮,促进开花、多花、多结荚均有重要作用。红小豆拱土能力弱,若整地质量差,则不利于红小豆出苗,也不利于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
种植红小豆前要精细整地,一般应耕翻深20 cm以上,在上年秋后或早春及时耕翻,且宜早不宜晚,晋北地区属干旱冷凉区,春旱较为严重,故优选秋深松春浅耙为主,秋深松多于10月底至11月初。春整地宜早不宜晚,一般在春分耕地,春整不宜过深以利防旱冻墒。耕翻后及时耙地起垄,平整地面,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深浅一致,松紧适宜,耕层表面无坷垃,地平土碎。秋整地采用浅翻深松的耕法,深松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秋深松的好处在于可起到松土、加深土层厚度、增加有机质、消灭病虫草害、改善土壤透气、透水性能,增加保水、调温及促进微生物活动的作用,从而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根本的改善,有利根系生长,扩大吸收面积,促进翌年作物根深叶茂。因此,农谚有“秋耕一篓油,春耕累死牛”、“秋后不深耕,来年虫子生”、“早秋耕田不用问,碎草杂柴顶上粪”、“白露翻地一碗油,秋分翻地半碗油,寒露翻地白打牛”的说法。
3 良种选用及播前处理
在红小豆生产中,选择优质、高产品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土壤肥力,选择适宜该区域种植的、熟期适宜、粒大、结荚多而集中、商品性好、增产潜力大、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如中红9号、龙小豆3号、京农8号、晋小豆3、晋小豆6号及保红947等品种。为提高种子纯度,种子播前须经机械精选或人工粒选,剔除不饱满、秕瘦、青豆、有病、带菌、霉变、虫口粒、杂色粒及破碎粒,选出无病虫的饱满籽粒,实现“母大子肥、种大苗壮”的目的,达到精量点播的种子标准,即净度>98%、纯度>99%、发芽率>95%、粒型大小均匀一致并进行发芽试验,发芽率达90%以上方可作种子用;种子用钼酸铵、硼肥、根瘤菌剂拌种或浸种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如果加用农药一起处理,还有防治地下害虫和蚜虫的效果,可用微肥或根瘤菌剂配合种子重量1%的大豆种衣剂包衣或用微肥或根瘤菌剂配合种子量的0.2%多菌灵+0.2%福美双+0.1%辛硫磷进行湿拌种,也可用微肥或根瘤菌剂配合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或种子量0.4%的50%辛硫磷拌种,可有效防治根腐病、蝼蛄、地老虎等病虫害,药剂拌种后必须当天用完,不能隔夜;种子播前进行晒种可有效提高种子活力并提高发芽率与芽势,使出苗整齐,易产生壮苗并提早出苗1~2 d。晒种时应薄铺勤翻,防止中午强光曝晒,造成种皮破裂而导致病菌侵染[1-4]。
4 精细播种
4.1 精细适期播种
自然条件下,影响作物播种期的因素有温度、湿度、无霜期和土质等,但影响播种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红小豆是喜温作物,适时播种有利于苗全、苗匀、苗壮、多花多荚、适期成熟和提高产量与品质,是保证红小豆高产稳产的必要措施。红小豆种子在地温10 ℃左右时即可发芽,一般当5~10 cm地温稳定在15~20 ℃时幼苗就能很好地出土[5-7],播种过早因地温偏低,发芽缓慢,易烂种缺苗,不利保全苗,且易生长过盛而徒长倒伏。播种过晚易感染病害,使营养生长期缩短,花荚减少,百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红小豆播种期主要受地温和土壤水分条件的制约,一般是在耕层地温稳定在14 ℃以上,土壤水分含量适宜的情况下播种较为适宜。一般来说,晚熟品种要适时早播,早熟品种要适时晚播,气温较低的地区要适时早播,气温较高的地区要适时晚播。晋北地区是食用豆主产区,最适播种期为5月中旬,故当地有“小满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晋南复播区最适播种期为6月初至中旬,复播应在前茬收获后尽量早播,播期越早,产量越高。
4.2 种植密度
一是土壤肥力较差情况下,种植密度宜大些,随土壤肥力升高,种植密度适当减小,即“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原则。二是地势高,气温低,较为干旱,红小豆生长矮小,密度应大些,地势低,气温高,水分充足,红小豆生长高大,宜稀植,即“水地宜稀,旱地宜密”原则。三是与高杆作物套种,光照条件差,宜稀些,与矮杆作物间作,密度宜增大,即“高套宜稀,矮间宜密”原则。四是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须早播,应适当稀植,早熟品种,生育期较短,需晚播,应适当密植,即“晚熟宜稀,早熟宜密”原则。五是依据品种特性,开花结荚分散,半蔓或蔓生型品种,宜稀些,充分发挥个体的增产潜力;植株生长紧凑,结荚集中的直立型品种,单株所占营养面积较小,宜密植,也就是说,直立种密,半蔓种稀,蔓生种更稀,即“小个体,大群体”原则。总的来说,应依地力、品种特性、种植区域、栽培方式及当地气候条件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4.3 播种方式
红小豆的播种方法主要是条播和点播(穴播),条播适于平作区,单作以条播为主,人工开沟撒播种子或机械播种。间、套作和零星种植常用点播。播量多少直接影响种植密度和幼苗壮弱,播量过多宜形成高脚苗,降低幼苗抗性。播量过少易缺苗断垄。一般播种量控制在30~45 kg/hm2,播深3~5 cm为宜,留苗12万~18万株/hm2,穴播,穴距15~25 cm,每穴3~4粒种子,穴留苗2~3株。地膜覆盖种植时,采用75 cm地膜,机械覆膜播种一次完成,膜间行距60 cm,膜上行距40 cm,双行区,穴距20~27 cm,每穴留苗1.5~2.0株,留苗密度约15万株/hm2。高垄点播时,垄距65~70 cm,垄高15 cm以上,垄上株距10~15 cm,行距12~15 cm,用小型点播机精量点播。播后固墒及时镇压,随播随覆土随踏实。秋起垄一般在9—10月进行,以尖垄为主,岗地白浆土,不宜起大垄,起垄同时进行秋施肥,翌年春季土壤化冻3~5 cm时进行镇压保墒待播;春起垄一般在4月中旬进行顶浆起垄,垄距60~70 cm,起垄同时进行深施肥,镇压后待播。春起垄不宜采用边起垄边播种一次完成的方法。这种作业方式不易控制播深,易造成深浅不一,出苗不齐、不全。经验证明,秋起垄比春起垄增产10%。高垄栽培方式可单作,也可与玉米、高粱、向日葵等作物间作,可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其比例以4∶2或2∶1为宜。红小豆的播种方式受各地气候条件、种植制度与耕作水平、土壤肥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各地条件合理选择栽培方式[6-9]。
5 肥水运筹
红小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 kg红小豆籽粒,约需要氮3.42 kg、磷0.85 kg、钾2.28 kg,红小豆苗期磷素的吸收量约占全生育期的0.004%,初花期约占13.8%,结荚期约占50.7%,成熟期约占35.5%;氮素的2.2%来源于肥料,24.5%来源于土壤,73.3%来源于固氮。“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根据红小豆的营养特点和需肥规律,全生育期应掌握好“四肥”即基肥、种肥、花肥、鼓粒肥的合理施用,把握“基肥和种肥为主,追肥为辅,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的原则。基肥约占总肥量的2/3,以施人粪尿、草木灰、炕土以及猪、鸡、羊粪等为最好。于起垄时结合松土开沟深施土中8~12 cm,施腐熟农家肥15~45 t/hm2、过磷酸钙22.5~30.0 kg/hm2。种肥约占总肥量的1/3,随播种同时施入,种肥要尽量与种子隔离开,以防烧芽、烧苗。一般地力上种植,可以施氮磷钾复合肥225 kg/hm2或施磷酸二铵150~180 kg/hm2、尿素75 kg/hm2、磷酸钾75 kg/hm2;除沙荒地外,一般地力不宜单施尿素,以防止贪青晚熟,施肥以深施覆土为宜。开花前可追施复合肥并灌水,促进茎叶生长和开花坐荚。在开花期,浇水追肥有明显的增花保荚作用,结合浇水于初花期施尿素75~150 kg/hm2和硫酸钾75 kg/hm2,促进多花、多粒、壮粒,花期叶面喷施磷肥和硼肥,效果更好。鼓粒肥于结荚鼓粒期以根外喷肥为主,可喷施磷酸二氨钾、硼、锰、钼酸铵、硫酸锌等微肥,利于增加花荚数,促进籽粒饱满,达到显著增产效果。对于有脱肥现象的地块,进行叶面喷肥补充养分,方法是用尿素12 kg/hm2+磷酸二氢氯2.25 kg/hm2,对水450~600 kg,在睛天15:00—16:00进行叶面喷施;对于大面积心叶发黄、缺铁地块可以400倍宜铁灵防治;叶面喷施钼酸铵能够显著增强其根瘤菌的活力和固氮作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红小豆的开花、受精和饱果,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除了在播种前用钼进行拌种及浸种外,一般推荐采用叶面肥喷施的方法。因为钼肥微量施用效果才最为显著,而且喷施有利于作物叶片和花器的吸收,也有利于钼肥的肥效发挥,同时喷施钼肥操作简便。目前常用的钼肥主要是钼酸铵,喷施时掌握钼酸铵150~225 g/hm2对水450~600 kg,在初花期、初荚初果期喷施即可,喷施时应避开中午强烈阳光照射或雨天,并充分溶解,现用现配。
红小豆需水量较多,耐湿性较好,每形成1 g干物质需吸收600~650 g的水分,且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也有较大差异,苗期植株小,生长慢需水量较少,耐旱能力较强,一般只要田间出苗情况良好,苗期不进行灌溉。苗期水分过多不利蹲苗,分枝期土壤水分过多易引起倒伏和落蕾落花。现蕾至结荚期是红小豆的水分临界期,此时需水较多,对水分最为敏感,鼓粒前期需水较多,鼓粒后期需水则较少,因而红小豆全生育期应掌握好“两水”即开花水与鼓粒水的合理运用。可结合天气和土壤水分状况在此时期灌水1~2次,以延长开花结荚时间,增加单株结荚数和单荚粒数。鼓粒灌浆期是红小豆生殖生长旺盛时期,同样需要一定量的水分,此时期水分不足,会使红小豆荚瘪粒小,减产明显,甚至绝产,应视天气和土壤水分情况合理灌溉。
6 田间管理
红小豆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根据红小豆生育期间气候、墒情、苗情、肥情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调节群体结构,依照小豆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科学管理,满足红小豆生长发育的需要,促进光、温、水、热、肥的有效利用,保证株、粒、重得到最大限度的平衡发展,是红小豆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简而言之就是“抓全苗、促壮苗,争早发,多开花、多结英,增粒重,创高产”。
6.1 间定苗及查苗补苗
红小豆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漏播、断垄、缺苗断穴的现象要及时补种或移苗,对于后补种或补栽的苗要施些偏心肥,这是抓“四苗”的重要措施。当幼苗出齐后第1复叶展开时间苗,第2片三出复叶展开时定苗,结合间苗和定苗拔除病株和弱株,留大苗和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均、苗壮,不出现“拉腿”地段。
6.2 化学除草
一是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技术。当田间单子叶的杂草发生普遍,双子叶杂草很少量发生时,可在红小豆出苗前选用禾耐斯、地乐胺、金都尔进行防治。当田间单、双子叶杂草混合发生时,可在出苗前选用地乐胺、地乐胺+禾耐斯、阔草清+禾耐斯(或金都尔)等进行防治。二是茎叶处理除草技术。在红小豆2~3复叶且杂草五叶期前使用阔草清+高盖、虎威+威霸(或精喹禾灵)等进行防治。
红小豆播后苗前为防止草荒可在土壤表层喷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目前常用除草剂有金都尔、杜尔、精禾草克、拉索、乙草胺、拿捕净等。配方为96%金都尔1 500 mg/hm2+75%宝收18 g/hm2,或用12.5%拿捕净1 200~1 500 mL/hm2对水750~900 kg喷雾。苗后处理采用拿捕净、高效盖草能、精稳杀得等除草剂。出苗后,如果杂草较多,在红小豆2片复叶、杂草二至四叶期,用12.5%拿捕净1 200~1 500 mL/hm2+25%虎威900~1 200 mL/hm2,对水750 kg,进行定向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除草要注意严格掌握药量,苗后除草喷头要戴防护罩,切记药液不能喷在红小豆植株上,防止除草剂药害。
6.3 中耕锄地
红小豆是喜温作物,由于北方春季气温低,幼苗生长缓慢,加之出苗后遇雨会使土壤板结,因而红小豆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铲趟、松土,以提温保墒,破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加速幼苗健壮生长,也可使用化学药物除草。小豆开花前应进行3次中耕,做到三铲三趟,防止草荒,后期拔除1次大草。
中耕深度要掌握浅、深、浅的原则。第1次中耕应在2片对生真叶完全展开时结合定苗进行,深度以打破犁底层,起到放寒增温,抗旱耐涝作用;第2次中耕应在第1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起到碎土、灭草作用;第3次中耕应在第3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封垄前进行,结合中耕起垄培土,中耕培土能助小豆植株直立,有效减轻植株倒伏,起到松土、灭草、改善土壤状况、提温减病、防旱排涝、扎根抗倒伏作用,故农谚有“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根深、棵壮、节间短,细中耕除草防病又抗旱”的说法,充分说明中耕锄地的重要性。
7 综合防控病虫害
多雨年份易发生叶斑病、白粉病等病害,可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喷洒,也可用甲基托布津、苯莱特等防治。在白粉病、锈病发生期可选用粉锈宁等药剂进行防治。在叶斑病发生期用代森锌500倍液或多菌灵1 000倍液及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防治红蜘蛛可选用虫螨克星、爱福丁、哒螨灵等药剂;防治豆蚜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等药剂;防治螟虫类可使用敌敌畏、马拉硫磷乳剂、氰戊菊酯乳油等药剂;防治豆象可用辛硫磷浸种并在花期用氯虫苯甲酰胺加辛硫磷喷雾。定苗后视虫情用功夫或氯氰菊酯、灭多威等药剂防治1遍蚜虫、红蜘蛛、棉铃虫、地老虎等害虫。红小豆花荚期主要害虫有棉铃虫、钻心虫、豆天蛾、豆荚螟病。可用40%氧化乐果1 000~1 500倍液、敌敌畏1 000~1 500倍液,300~375 kg/hm2药液防治。
8 收获与贮藏
红小豆品种多为无限结荚习性,只要温湿度适宜,花期可以很长,成熟期也很不一致,往往植株中下部的荚果已经成熟,而上部的荚果仍为青绿色或正在灌浆鼓粒,若种植面积较小,可分期摘荚收获,若种植面积较大,应在田间75%的荚果成熟时一次性收获,晾晒促成熟,并及时脱粒,籽粒高温曝晒后(含水量低于13%)冷晾入仓,保持低温(低于20 ℃)密闭缺氧保管,以防止变色,在适宜条件下保存,有效发芽率可达3~4年。若收获过早,则粒色不佳,粒型不整齐,秕粒增多,影响产量,收获过晚易裂荚落粒,籽粒光泽减退,粒色加深,异色粒增多,外观品质与商品性降低。收获时最好留根于土壤,丰富的根瘤菌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水平。
红小豆种子入仓前用磷化铝进行熏蒸可有效防治豆象的发生,磷化铝是用赤磷和铝粉烧制而成,因杀虫效率高、经济方便而应用广泛,用作粮仓熏蒸的磷化铝含量为56.0%~58.5%,市场上3.20 g/片的规格较多,熏蒸红小豆原料只需3~8片/t,仅用1~2片/m3。磷化铝毒性主要为遇水、酸时则迅速分解,放出吸收很快、毒性剧烈的磷化氢气体,可将少量磷化铝药片用纸包好放入容器底部,上面装入红小豆,并密闭盖好,这样就会有磷化氢气体慢慢释放出,可有效抑制豆象的发生。
9 参考文献
[1] 贾明洁.红小豆细菌性叶枯病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2] 王燕,张作果.辽西地区红小豆节本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19):14-15.
[3] 代景伟.种红小豆搞 “十改” 产量效益提上来[J].农民致富之友,2012(23):43.
[4] 宋慧,冯佰利,高小丽,等.模拟连作条件对小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C]//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成都: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2011:169.
[5] 郭洋.不同氮处理对小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6] 邓小鹏.不同播期红小豆产量结构形成及其调控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
[7] 任继宇,任继强.夏播红小豆的高产栽培[J].农业知识,2000(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