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力资源部管理职能

人力资源部管理职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力资源部管理职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力资源部管理职能

人力资源部管理职能范文第1篇

一、直线部门经理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难题

1、刚被提升的部门经理角色转换问题:一般情况下,部门经理的提升是由于他的专业业务能力,而不是其管理能力。被提升的这些经理中很多是没有受过系统的管理专业教育的,即便是学习管理专业的人员,从一名普通员工到一名经理的角色转换,也面临管理能力的匮乏的问题。因为管理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实践经验的,管理能力的匮乏对刚被提升的部门经理提出了挑战。

2、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问题:在管理能力之中,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只有拥有了卓越的人力资源,才能实现卓越的奋斗目标。可是,一般的直线部门经理都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情,其实不然,真正带领员工完成具体工作目标是直线部门经理,而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如果直线部门经理不懂得如何面试、挑选符合部门需要的员工,不懂得如何发挥每一位员工的长处,不懂得如何提高本部门员工的业务能力,不懂得如何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等,这些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最大潜力的发挥,进而影响部门工作目标的完成。目前,直线部门经理的人能力资源管理技能问题不仅给直线部门经理人员提出挑战,也给企业的生存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挑战。

3、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合作问题:既然直线经理人员也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那么就会出现直线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协作问题。这里往往出现两种问题,一是两部门的相互越权问题,二是两部门之间出现空白地带。这需要在企业管理流程设计中明确两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直线部门经理与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的合作问题也是直线部门经理面临的一个难题。

二、直线部门经理如何实现与人力资源管理经理的协作

1、明确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职能:总的来说,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有: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测量与考评、报酬与激励、劳动关系与雇员保障等。直线部门经理首先要了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才能实现与其的协作。但是,这并不是说直线部门经理要学习非常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部门经理的重点是怎样去配合实现上述的功能,或者是明了这些功能的概况和如何运用。

2、了解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流程和原则是通用的,但是由于每个企业的自身情况和所处的竞争环境不同,所以每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各异。因此,直线部门的经理必须十分了解本企业的人事管理规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且实现对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协助。

3、遵守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是企业管理流程中的一部分,其本身有一定的程序性和稳定性。在既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下,直线部门经理必须遵守这一管理流程,否则必会出现管理混乱的状况。当然,如果直线部门经理认为现存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存在缺陷,可以倡导完善其管理流程,但在改变流程之前,直线部门经理必须遵守现有的流程,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畅。

4、实现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有效沟通:有分工就有协作,有协作就必需沟通。能否实现两部门的有效沟通,是实现两部门有效协作的关键。直线部门经理要经常参加人力资源部门的会议,反馈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提出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人力资源问题,寻求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支持。共同协商处理一些人事纠纷问题、共同协商制定人事规章等都是实现沟通的有效途径。

三、直线部门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1、本部门的人力资源供需分析:直线部门经理首先必须清楚本部门人力资源配备的现状,然后分析这种人力配备是否能够完成企业交给的工作。如果不能完成任务,直线部门经理要知道完成部门工作目标需要怎样的人力配备,并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招聘所需的人才。

2、掌握本部门员工的个人情况:企业员工是在直线部门经理领导下从事具体工作的,直线部门经理必须对下属员工的个人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比如其学历背景、工作经历、家庭状况、日常生活以及交往等资料。直线部门经理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在工作分配、上下级协作、日常教育与培训等方面游刃有余。

3、培训本部门员工的专业业务能力: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的培训应更侧重于通识教育,而直线部门经理对员工的培训应更注重专业业务能力的提高。直线部门经理对所属员工是有培训教育责任的,这往往被直线部门经理所忽视。员工的专业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部门工作的出色完成。

4、实现本部门的合理分工与协作。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同素异构原理,同样的人员配备,不同的分工协作,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作为直线部门经理,有对本部门工作和人员进行分配的权利,在充分了解工作要求与员工能力状况的前提下,实现人员与工作的最佳匹配,同时要实现工作的衔接与人员分工合理与协作。

人力资源部管理职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外包;风险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1-0043-03

[作者简介] 包 炜,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后勤集团副总经理,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江西 南昌 330013)

一、人力资源外包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是一个组织对人力资源所进行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集中于人员的招聘、选拔、分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等事务性活动。随着外部环境的变迁和企业竞争的加剧,绩效评估、激励制度的设计与管理、员工发展、企业文化的营造等战略性活动逐渐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由一种维持与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具有战略意义的职能。同时,随着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出台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性工作越来越繁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部分时间用于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中。一般来说,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有60%的时间用于管理(即我们这里说的事务性工作),30%的时间用于咨询,仅有10%的时间用于战略思考。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重心的转移与事务性工作的不断繁杂使得人力资源外包成为可能。

资源外包(Outsourcing),英文一词的直译是“外部寻源”,这种管理模式首先是在实践领域兴起的,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柯达公司。1989年柯达将自己的信息部门委托给了IBM等两家公司。当时柯达面临着计算机设备投资的增加和从自动相机领域撤退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选择了外包。柯达与IBM的契约为10年,合同总额达10亿美元。柯达在实行业务外包的同时,将计算机设备出售给IBM,将信息部门的350名员工也转籍到IBM。此举将柯达信息部门的计算机关联投资减少了90%以上,年运营成本也减少了20%。这一成功的尝试引发了业务外包的。一时间,美国出现了大量的外包现象,企业、医院、学校甚至政府把整个项目交给专门从事某种业务的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外包影响到日本、欧洲,全球外包业务急剧增加,外包成为一股潮流。

实践的发展推动了理论的创新,1990年,Gary Hamel和C.K.Prahaoad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文章,发明了“外包”这个词。所谓“外包”,即组织把某个项目或者工作内容交给专门从事这种工作的公司。通过外包那些企业自身缺少能力或能力不强的部分,企业可以专注于能创造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业务,而将其他业务委托给比自己更具成本优势和专有知识的企业。

所谓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根据需要将某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交由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管理,以专注于人力资源的核心战略性活动,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二、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

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大体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外包项目的效果。企业投入了人力、物力、时间,如果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可能因为错过时机丧失获取竞争优势的机会。另一类风险就是在外包项目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如造成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薄弱,以及企业信息外泄等。具体来讲,人力资源外包风险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包服务机构的选择。目前,国内市场上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的数目众多,由于行业进入门坎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猎头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这些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既有世界顶级服务提供商,也有一个人一台电脑的独立顾问。由于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很难对服务商的背景、资质准确了解,而真实的水平往往在过程中才能被准确评估。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与服务提供商的优劣有直接关系,因此,服务商选择的决策风险不可忽视。笔者在一个客户企业曾经听到过这样的失败案例:该公司在进行人力资源薪酬、考核方案设计外包时选择了当地号称最有实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但是,在项目还未有任何成果时项目组突然解散,企业不得不重新选择咨询公司。后来了解到该咨询公司的实际资质与对外宣传极不相符,对方进驻的3名顾问中有2名是刚刚招聘的毕业生,其中一名离职后公司再无人员补充进来,项目经理自身的业务素质又不足,因而无法继续项目,造成项目失败。

(二)企业与外包服务本身及外包服务商的适应。许多关于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研究都把这种适应归结为企业文化问题,即服务提供商是否能够深刻理解、适应企业文化的特点,并对服务进行相应的客户化。实际上这种适应还应当包括企业对外包服务本身的适应,比如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制度、相关人力资源流程、企业执行力等是否能够保证外包服务的效果,因为外包的成果最终还是要通过企业自身的应用和实施发挥效用。

在实际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中,这种双方的适应磨合是普遍存在的,而适应的程度对服务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例如,某大型国有企业在对人力资源招聘、薪酬考核、职业生涯设计外包方案进行实施时,遇到几个问题:第一,按照设计方案,招聘工作应当从人员的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出发,而国企的背景、人际关系的影响造成在招聘的过程中方案往往无法得到严格执行;第二,薪酬体系的方案设计科学合理,打破了原有的平均主义,但是员工由于多年处于“大锅饭”的体制下,对收入差距的接受程度极小,方案推行的难度很大;第三,职业生涯的设计将企业现有岗位划分了职系,梳理了清晰的晋升通道,但是在实际干部升迁时,由于旧体制的影响,对所谓“资历”以及政工方面的因素过多的考虑使得职系往往被忽视,跨职系升迁调动十分普遍。这些问题使得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原因就是企业自身还没有准备好项目实施的平台,而设计方案本身对企业现状的考虑也存在不足。

(三)信息安全。企业在外包合作过程中必须向服务商披露大量信息,例如,企业战略、经营方案、经营指标、人员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特别是在一些项目中,如人力资源规划等,也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以外的如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虽然目前国内的服务机构在合作时都会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安全保障,但是由于在我国,目前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外包行业的运作,一些运作不规范的外包商有可能泄露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机密信息,特别是如果出现外包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那么企业的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护。如何在保证服务商为外包服务的顺利开展获得足够企业信息的同时,保护企业信息安全也是外包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

(四)外包与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关系。企业选择人力资源外包,就必然会产生企业对自身人力资源职能的定位问题,这里包含了两层含义:

1.如何应对企业自身人力资源职能边缘化。随着人力资源外包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外包服务的内容已经逐渐涵盖了人力资源的主要职能,从简单的档案管理、薪酬福利发放到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员招聘、人力资源规划。在这种趋势下,选择进行外包的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技能可能会越来越少,企业可能随之产生对外包的依赖性,逐渐使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削弱,久而久之造成对外包服务的评估能力下降或者无法准确认识企业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需求,而且一旦与外包机构的合作终止或出现问题,将给企业带来管理风险。

2.如何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定位。随着人力资源外包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很多人力资源从业者都产生了一种担忧,就是随着人力资源职能外包的范围越来越大,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责权是否逐渐被削弱而最终使人力资源部失去存在的意义。这种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的潜在风险实际上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即原有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定位模糊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人员流失。

三、规避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对策

人力资源外包决不简单是将一些职能“扔”给服务机构而高枕无忧,在外包的决策、实施等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对外包项目本身、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对于整个企业经营造成消极影响的风险因素,企业不但需要识别这些因素,而且需要制定详细可行的应对方案,这就要求在外包项目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参与者,包括高层管理者、项目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等各方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具体来讲,企业为了规避人力资源外包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择外包的内容。企业必须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哪些可以外包,哪些是不适于外包而必须限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这就涉及到对外包的定位问题:人力资源外包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日常琐碎工作中解放出来,释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战略性的工作。试图把人力资源的所有职能,特别是战略性职能全部外包是不现实的,估且不谈成本问题,这样一是会增加重要经营信息泄露的风险,二是会使人力资源部门陷入无事可做的窘境。理性的做法应当是将事务性的工作,如工资发放、档案管理等外包出去,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职能,如人力资源战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等工作中,既规避了风险,又无形中提升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减少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外包过程中的危机感。

另外,外包内容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企业自身在规模、性质、文化、制度等方面确实没有对一些职能进行外包的可能和必要,切忌迷信或者跟风,应当从企业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宜、最有效果的内容进行外包。

(二)做好外包之前的准备。在进行外包之前,特别是在将如薪酬考核方案、人力资源制度设计等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项目外包之前,企业应当做好几方面的准备:首先,应当做好对员工的宣传工作,营造变革的气氛,保证服务实施的效果;其次,要在内部管理流程方面进行优化,为外包服务的实施搭建顺畅的通道。这就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进行外包的决策之后,做好内部的功课,完善内部管理,转变人员思想观念,从领导者的层面保障服务的顺利实施。

(三)选择外包服务商。对服务商的选择,除了价格外,应当从公司实力、客户群体、专业背景、客户口碑等方面综合了解,针对所要进行外包的内容,选择专业可靠的服务商。特别是客户口碑,作为在传统的信息渠道的补充非常有帮助:通过曾与服务商合作过的客户的反映,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该服务商的水平资质。企业的项目负责人(通常是人力资源部专人负责)必须在服务机构调研、选择时考虑周全,尽量选择实力雄厚、公司历史较长、有本行业企业服务的丰富经验、在合作的内容上具有专长、以及客户评价良好的服务商。

在与服务商签订合同时,也要特别注意考虑来自服务商方面的风险问题,在外包项目预期效果、阶段考核、信息安全、损失赔偿等方面的条款应当明确详细。

(四)明确人力资源部门在外包过程中的职责和定位,保证过程的参与和监控。虽然外包可以把人力资源部门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外包过程中的参与和监控也决不可以忽视。不断的参与,可以保持和提升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使人力资源管理者从与外部专业机构的交流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避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边缘化,同时更好地行使其战略方面的职责,而且这种学习的机会也可以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满意度,减少人员流失。更重要的是,作为与外包服务机构接触最为密切、频繁的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要承担起对服务的监控和评估职能。要建立起服务商的评估机制,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评审、反馈和沟通;同时,由于大多数信息资料都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披露给服务商的,因此,在信息安全的保障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当与相关部门进行协作,建立起文件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避免机密信息的外泄。

总之,人力资源外包本质上虽然是把繁琐复杂的工作交给服务机构处理,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管理者及人力资源部门的负担,但是要保证服务的效果并且规避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需要进行充分的计划、准备工作,要求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及全体员工在外包的前、中、后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当然,随着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行业在国内的发展,规范程度的提高和企业对外包服务的理解认识的不断加深,文中提到的一些风险将会随之减弱,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也会逐渐加强,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积极效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参考文献:

[1]黄婕.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9).

[2]刘颖,钱慧敏.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管理的探讨[J].企业活力,2006,(2).

[3]陈方.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规避[J].人才资源开发,2006,(1).

[4]刘叶云,周飞.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的规避[J].企业技术开发,2006,(1).

[5]王长福.人力资源外包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5,(7).

[6]韩红.人力资源外包(HRO)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5,(5).

[7]严群英.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与对策研究[J].兰州学刊,2005,(5).

[8]潘文燕,余一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利弊[J].经营与管理,2005,(4).

[9]陈通,赵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动因及风险应对步骤[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2).

人力资源部管理职能范文第3篇

并购前期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主要侧重于进行数据分析、对比,探索并购双方雇佣体系和人力资源差异性,在并购运作前期,让两家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在前期并购阶段就相互熟悉,对两家公司的现有组织架构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在并购完成后的公司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两种性质不同的经营主体,存在诸多差异。除产权制度及相对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差异外,人力资源及相对应的雇佣体系是二者在经营管理上的最显著差异。两种产权形式下雇佣体系和人力资源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国营企业注重整体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发展,笔者现有企业注意部门间及人员差异性的配置,经前期多次磋商后,由于国营企业公司并购后将持有现有公司的70%股份,因此在前期组织架构设计上就基本参照国营企业的组织架构来进行重新设计,除了现有董事长因持有股份作为董事会成员留任外,所有高层的留任基本上都遭到并购公司的否决,因此人力资源部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遣散现有高层的难题,并购方案签署以后由董事长亲自向在职高层职业经理人宣布并购事宜,同时向他们提供丰厚的补偿,并利用人脉给他们介绍其他好的职位,以安抚高层管理人员忽遭遣散的不安心理。

二、做好后期的人力资源稳定、磨合和储备工作

1.虽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已普及,国企和民企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仍然存在差异,在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员工对企业有长期和稳定的心理预期,普遍存在着实质上的“长期雇佣”关系,而这种雇佣关系可以抵消员工对企业的某些不满意因素,降低员工流失率,国企对于员工的主动解约率也大大低于民企。而正因为这种稳定的雇佣关系,国企员工通过主动性能力提升获得更大职业发展空间动力则弱于民营企业。民企大多处于竞争相对激烈的完全市场化行业,这种压力最终会以制度的形式分解成对员工的压力,形成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筛选机制,通过人员的不断更替来保持公司的活力和竞争力。民企的员工无法形成对企业的长期稳定预期,而更多关注自身价值的提升和下一个职业生涯站点的高度。国企与民企两种不同的雇佣体系对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结果就是形成了聚拢在两种体系之下不同诉求的两个群体。因此在国企派驻新的各个管理层人员进驻并购后的民企后,两边员工预期的稳定性是并购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重点,人力资源部必须将两种雇佣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吸引两边体系的优点,形成能激励国企员工及民企员工稳定发展的雇佣体系。

2.并购后由于双方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和企业文化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购后的整合过程肯定会引发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著名的库珀斯——莱布兰咨询公司对并购整合过程的研究,被并购方员工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对于人力资源的成功整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紧张、不安、焦虑、自我保护、信任度下降等负面心理状态及由此引发的生理变化,往往被称为“并购综合症”。国企员工在企业内部一般都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稳定心理预期,并购的发生使员工与原国有企业的心理契约被打破,在心理契约重建过程中,被并购员工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本能的会害怕变革,很少有员工会积极地参与到并购中去,绝大多数都只是被动地接受并购,甚至有部分员工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抵制并购。并购过程中的员工心理和行为改变,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往往会牺牲团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支持。二是员工流失增加。由于心理上的恐慌,许多人不等整合就开始离职。三是工作效率下降。在并购前后的一段时间里,被并购公司的计划和目标会变得模糊不清,尤其是那些有可能被合并、重组或撤销的部门,这种目标的模糊会对员工的工作精神造成极大的损害,进而促使整个组织无法协同运作。因此人力资源部的重点管理职能要将员工关系放在重点,并积极配合并购方的企业文化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实施,让员工了解并购后的优势,如有员工确实因为组织架构的重设需要重组、合并或撤销,人力资源部就要做好员工关系的工作,主动与员工沟通,并做好并购方高层管理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

3、并购后的人力资源储备:并购中人力资源问题涉及心理、法律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应成立专门的项目组来负责处理并购过程出现相应问题。企业并购是一个动荡激烈、矛盾冲突激化的转换时期,会出现很多突发性的事件,员工稳定性降低,人力资源部在发起并购行为的同时,应迅速锁定被并购方目前掌握企业核心资源和关键工作诀窍的员工。企业间的并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员流失,人力资源部在并购消息公布以后应迅速召集关键人才和员工的会议,告知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根据能力结构、个人发展目标、工作经验等要素承诺其未来在公司的位置,在并购后的企业管理上应尽可能地使用原企业的员工,降低人员磨合成本,使并购方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并购企业的核心资源,缩短整合时间,降低整合成本。同时也要防患于然,做好相应渠道的人才储备,以防关键人才和员工的突然流失给并购后期运营造成人才断层的困局。

人力资源部管理职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

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对于组织整体绩效管理具有战略意义,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支持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部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研究、人力资源部门的战略地位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等,对人力资源部门绩效的研究虽在一些研究中有所涉及,但直接针对人力资源部门自身绩效管理的研究并不多,并且主要集中于理论模型构造与管理思想的创建,相应的技术手段与工具的开发研究很少。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的探索。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TomE.Lawson,ReginaL.Hepp(2001)提出了PACA评价指标模型,此模型主要从企业绩效,顾客满意度,雇员满意度、忠诚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施等角度设置评价指标,从而对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进行评价。NancyM.Sorensen(1995)主要从人力资源部门传统职能的八个方面对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进行评价。这八个方面主要包括员工培训,员工跳槽率,缺席率,薪酬水平,雇用成本及辅助,年均成本,失业补偿金,员工的福利(包括休假,医疗补助)等。EdwardE.LawlerIII.(2004)指出,应从企业效应,服务成本,成本收益率,追踪外向型服务的情况,人力资源实施活动对劳动力的效应等方面评价人力资源部门绩效。KYeung,BobBerman(1986-1998)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价人力资源部门为增强企业绩效而做出的贡献:一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系列活动影响领导者和组织内成员的价值观等,从而增强组织能力的情况;二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举措提升雇员满意度的情况;三是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向顾客提供免费问答和培训等活动,从而增强顾客和股东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情况。

国内学者田志锋从战略层、管理层和职能层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并据此提出了一个以外部环境为基础平台,包含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管理组织和管理职能三个维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估体系框架。李丽根据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思想,综合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的结果,最终选择了与企业经营绩效具有紧密联系的人力资源部门绩效指标,认为应从财务方面、顾客方面、内部业务流程方面以及学习和成长方面来评价人力资源部门绩效。巩艳芬等人根据人力资源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从素质、岗位和绩效三方面建立了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张莎等人也是借用平衡积分卡原理,认为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评价可按创新学习,绩效管理,职能工作和显性业绩四个模块来设计指标。

二、因素提取和框架建立

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绩效应从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素质和内部员工满意度两方面来考核。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素质是人力资源部门胜任人力资源工作的基本条件,内部员工的满意是人力资源部门绩效实现的途径,内部员工满意最终推动企业战略绩效任务的完成。

1、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素质

(1)职业化技能。职业化素质包括职业化技能、职业化态度、职业化道德和职业化行为规范四个维度。职业化技能从技能角度考核员工有没有能力来担当工作任务,可从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影响别人的能力和帮助别人成长的能力等这几个方面来考核。其中专业知识包括人力资源战略、组织结构设计、工作分析、招聘和培训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和绩效管理、薪酬体系的设计、劳动关系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包括统计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律、财务管理和计算机基础等知识。

(2)职业化态度。职业化态度就是需要员工用心把事情做好,有良好的态度和心态,用心做好每件事,做到敬业、负责和主动。

(3)职业化道德。职业化道德是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判断,它告诉人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可以从忠诚、保密、尊重和提供准确信息等几方面来考核。

(4)职业化行为。职业化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职业形象上注意衣着整洁、大方、得体,举止成熟、稳重,待人处事周全,不喜形于色,可以从衣着、言行举止等方面来考核。

2、内部员工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分为外部客户满意度和内部员工满意度。由于外部客户满意度的数据难以取得,在本文中只考虑内部员工满意度。内部员工满意度衡量的是内部员工对人力资源服务和产品是否满意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力资源部门要站在员工需求角度,通过提供令员工满意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来吸纳、留住、激励、开发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命感、忠诚感和献身精神,从而提高效率和增加企业效益。

内部员工满意度测量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来获得。从主观上看,可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员工的面访等方法获取,其具体调查或面谈内容参见表2。从客观上看,可以包括如下六个指标:劳动争议的数量/频率;年度的人力资源流动率;新员工到岗时间,借以反映人力资源部招聘的时效性;试用期留住率,借以反映招聘的质量;员工投诉解决率;员工建议回应率。三、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量表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在相关文献调研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可得性,设计了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的量标。指标体系包括三级指标体系,指标权重根据专家赋权法进行了设定和分解,具体见表1和表2。

四、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中,应该注意以下四个问题。首先,在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考核中,不应有人力资源部门来进行统计、汇总,而应当临时成立一个专门的考核小组来进行统计、分析。其次,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参与职业化素质、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绩效评价机制、对员工的培训机制、与员工的沟通、员工的心理感受的考核。再次,劳动争议的数量/频率、年度的人力资源流动率、新员工到岗时间等这六项客观指标可由考核小组分析、统计得出。最后,每个指标分数越高,表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做的越好。总分数得出后,与本行业的平均分数做比较,如果低于本行业的平均分数,则说明本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急需改进。

【参考文献】

[1]TomELawson,ReginaLHepp.MeasuringthePerformanceImpactofHumanResourceInitiatives[J].HR.HumanResourcePlanning,2001,24(2):36-44.

[2]NancyM.Sorensen.MeasuringHRforSuccess[C].TrainingandDevelopmentSteps.1995.P:49-51.

[3]EdwardELawlerIII,AlecRLevenson,JohnWBoudreau.HRMetricsandAnalytics:UseandImpact[J].HR.HumanResourcePlanning,2004,27(4):27-35.

[4]KYeung,BobBerman.ADDINGVALUETHROUGHHUMAN.RESOURCES:REORIENTINGHUMANRESOURCEMEASUREMENT[J].HumanResourceManagement(1986-1998),Fall1997,36(3).

[5]田志锋:人力资源部门绩效指标体系及科学计量探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5(5).

[6]李丽:平衡记分卡在人力资源部门的应用探讨[J].财经论坛,2006(10).

人力资源部管理职能范文第5篇

为期两天的2015年离退休运动会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已经顺利返程了。由于路程不一,有的路程较远,需要七八个小时。我们与各厂领队商量之后,决定今天顺路在这里一起吃午饭,主要表达三层意思:

1、两年一度的离退休运动会,是老前辈们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老前辈们难得相聚的盛会。因此,大家在一起吃顿便饭,以便更加促进交流,增进感情。

二是表示感谢。离退休工作集团高度重视。前两天,朱学成副总裁、人力资源部姬利生部长出席开幕式。由于国家局经济运行司过来检查工作,开幕式一结束,朱副总裁就赶回玉溪。人力资源部姬利生部长一直在曲靖,时刻关注运动会情况,昨天也出席了运动会闭幕式。由于今天集团开一个重要会议,昨天晚上姬部长就赶回玉溪了。今天,受朱副总裁、姬部长委托,特别向大家感谢。

感谢老前辈们对离退休运动会参与支持。这段时间以来,大家一起训练,一起磨合,一起分享,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牺牲了与家人一起的欢聚时间。这几天,正是老前辈们的前期精心准备,大家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精力充沛、精神焕发,在比赛过程中,精诚团结,精彩纷呈、精心动魄。从各位老前辈们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更能感受到不断超越,勇攀高峰的山高人为峰企业精神。

同时,感谢老前辈们对离退休工作的理解。随着集团离退休人员进入高峰期,人数逐年增多,以及城市建设日益加快,居住环境改善,大家居住日益分散,使得信息沟通、日常拜访工作难度加大,使得离退休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多多少少会有不周到之处,还望老前辈们继续理解和支持。

同时也感谢在背后默默无闻的各位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正是你们细致、细心、细微的工作,把我们每一次活动顺利完成。

三是借此机会向各位老前辈报告一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