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振兴培训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不匹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了解和熟悉“三农”问题,具备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农业经济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能在农牧行业企业从事数据分析与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没有完全考虑人才目标的实现,课程设置重复率较高,同时该专业设置有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其中专业实践课包括课内实验(实训)、集中实践课程、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四个部分。转变应用型本科以后虽然在课程设置上做了修改,增加了实践环节,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重”专业基础课程,“轻”专业实践课程的情况。
(二)教学过程组织设计无法满足社会实际需求
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虽然在培养方案中列出了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授课教师仍然依据传统的理论授课方法,而非“问题导入”式组织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在实际组织与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训练机会很少,学生仍然缺少“观察—体验—反思—改进”的课堂训练机会,而且很多实训课程只是在班级内部进行的,无法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实践,无法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地方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作为高校并没有及时调整相关的教学方式,也没有真正发挥应用型本科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应用型特点,学院层面应该加强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视,提高教师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等的认识。学生的学以致用,需要教师能够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授课,所以要求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之前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或者从事过相关行业或者领域的研究。然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职教师大多数都是青年教师,很多是直接毕业来到学校任教,缺少实践经验,在学生专业课程实践指导这个环节比较薄弱,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教师匮乏。同时高职称的人才比较缺乏,主要都是以讲师为主,导致教学科研缺乏开拓性成果,这些都不利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一)抓好课程体系建设这一核心,实现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
首先,课程体系方面应充分考虑精准扶贫这一政策对专业领域人才规格需求及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具备一定弹性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是指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是本科高校培养什么样人的价值诉求和具体规定,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是否规范的衡量标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关键、最核心的决定性因素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应以服务农村发展为导向,助力乡村振兴,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区域脱贫。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一致。针对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模块构建中的系统问题,高校应尽快建立与当前形势相匹配的应用型课程,更新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吻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在核心课程的安排上给予倾斜,不仅是学时方面,更要结合甚至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重点基础课程、核心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组成。实践课程的设置兼顾实践性、创新性,更要突出与时俱进。
(二)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相结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深度融合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要发挥好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离不开高校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而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存在的实践能力欠缺现象确实普遍存在。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高校应多给青年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如进修、访学、有目的性的培训。其次高校应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或校外基地进行实习,在实践中操作,保证在校教师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接轨,有利于服务学生。也可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引进地方企业尤其是农牧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进行实践授课。或者也可聘请相应行业的企业人才或专家,定期为学生开设讲座或者进课堂,传递农牧业最新领域的相关情况,解决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就业的困惑,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潜能,也提高了他们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三)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1.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可依托“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研究院这个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主导的社会实践活动,可由专职教师带队,也可结合本院教师的科研情况,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社会调研,进一步加强高校与贫困地方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并通过这种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一、转变观念,加强师德修养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使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也不例外。外界丰厚的工资收入,优越的生活条件无疑对农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因而有的教师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及当前形势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水平,向扎根在山区的优秀教师,比如马宪华等同志学习,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在当今时代特别是在落后山区的重要意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要甘当人梯和红烛,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对工作要充满责任心,对未来要充满信心,从而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二、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学校全力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做到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尽量为教师提供方便。从师德、师风、专业素养、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不断创造条件,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鼓励教师积极订阅报刊杂志,主动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增强自身素质。通过培训,让教师理解“参加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三、加大科研力度,抓好课改培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近年来大家都很熟悉这样一句话:“一个只能埋头教书的教师,充其量只是个‘教书匠’。只有既教书又投身教学改革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才可能成为教育家。”这说明,教师成才的途径有很多,但有一条是必经之路,那就是搞教学研究。为此,学校提出了“人人有课题,时时搞研究”的倡议,号召广大教师能够把研究当成教师工作的需要,当成教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提出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计划,每个任课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教学困难拟定一个研究课题,在研究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教育规律,在研究教学困难的对策中突破教学阻碍,获得经验和方法,实现自我超越。
四、注意苦练教师基本功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教师,何谈赢得学生的依赖,何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来。没有高水平的知识,创新能力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能力,所谓使命感、责任感就是一句空话;没有独立人格和主体性,也不可能真正有创新精神。这诸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无穷的创造性,因此,应注重内强素质,外练操作能力,开展教师大练基本功、大比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我们能认识到教师的素质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通过自身知识的内化形成和积累的。
五、调整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
确立三项原则,顺应民意作决策。“心中有民”必须在做决策、谋思路的过程中,客观务实不糊弄、一以贯之不折腾、尊重民意不刮风。在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我们提出了“更加注重可持续、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的原则。更加注重可持续就是着眼长远发展,围绕一个目标,一届一届地干,不搞一任领导一套思路、一任领导一个规划。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就是坚持速度和效益并重、形象和效益并重、结构和效益并重,不光注重各项指标数字,而且还要重视对财政的贡献、对长远发展的支撑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就是坚持民生为本,倾听民意,关爱群众,心系百姓,多层次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三项原则是以民为本、为民执政的基本理念,也是县委、县政府要长期坚持的基本理念。
实施六大战略,紧贴民心谋发展。“心中有民”必须把加快发展、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以来,围绕把武陟建成繁荣富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和谐稳定的新兴中等城市这一目标,我们强力实施“城乡统筹、工业振兴、交通支撑、旅游提升、人才培育、开放带动”六大战略,每一项战略都围绕“为民发展”来推动。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在2014年建设30个示范村的基础上,今年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奖补资金加快4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出台扶持工业企业稳增长十项机制,帮助企业破解资金等难题,保持骨干企业稳定增长的基本面,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实施旅游提升战略,加快文化旅游景区和黄河生态湿地开发建设,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施交通支撑战略,坚持放大武陟区位优势与方便群众出行并重,谋划“回”字形路网框架,实施S104、S308等干线公路和一批县乡村道路建设。实施人才培育战略,每年确定人才需求目录,重点引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化等紧缺人才,并加强现有人才队伍的培训教育。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用开放的思维、开阔的眼界来破解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广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开放促发展、以改革增活力。
启动六大工程,围绕民需抓基础。“心中有民”必须把夯实执政基础、建强为民服务的平台载体作为重中之重。结合武陟实际和群众需要,今年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全面启动基层基础堡垒工程、阵地工程、慈善工程、文化工程、平安工程、清廉工程“六大工程”,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难题。堡垒工程就是配齐配强“两委”干部,选好带头人,提升农村“两委”班子战斗力.阵地工程就是建设提升基层组织阵地,改善农村“两委”办公环境,为农村干部建没办公场所和服务群众的平台。慈善工程就是通过建设村级慈善幸福院,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文化工程就是逐步在每个村建设一个文化广场,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平安工程就是建设好村级群众厂工作站,川群众的方法及时解决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清廉工程就是规范农村干部行为,教育引导农村干部干净干事、清廉干事、为民服务。
关键词:农村教师;现状;建议
近年来我县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教师队伍趋于稳定,队伍建设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谈一谈个人见解,与同仁交流。
一、可喜的变化
1.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历水平基本达标
近十年来,随着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毕业分配,民办教师的再进修深造,再加上学生人数高峰期的过去,我县教师队伍逐渐摆脱了人员短缺的困境。我们清退了各乡镇聘请的代课教师,教师队伍基本稳定,结构愈来愈合理,教师的学历水平已基本达标,基本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形成了一支敢打硬仗、恶仗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教师在职培训层次多、范围广、力度大
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才,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师原有的知识体系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之需要,出现了教师知识陈旧、教法落后的现象。因此,教育管理部门非常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每年暑假都安排多个层次的师资培训。例如,新任教师培训、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等。培训任务充足、培训范围广泛、培训安排合理,通过假期培训,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3.教师学历水平提升蔚然成风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已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感受到教育新形势的重重压力,纷纷报名参加高等院校的函授学习,更有一部分教师报考高等院校上学深造,特别是青年教师进修、函授、自学已蔚然成风,师资力量正在一步步加强。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出身、学历、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各种原因,我县教师队伍结构复杂,其中有过去的民办教师转正来的,有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的,有通过招工吸收来的,还有极少数民办教师。他们出身不同,学历更是复杂,有高中文凭,有大专学历,还有本科学历,众多学历中有函授的,有自考的,还有脱产学习的,有师范专业的,也有非范专业的。因此教师的能力差异较大,这极大地阻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2.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
由于近几年来,教育系统未统一分配大中专毕业学生,所以中小学教师出现老龄化现象,小学更为严重,有些乡村小学几乎全是中老年教师,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一部分老年教师在教学上遵守旧思想,沿用老方法,迷信死教条,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敢大胆尝试,对新理论不能彻底接受,故步自封,这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部分教师不善于学习,参加培训走马观花
部分教师一直从事某个年级某个学科的教学工作,校长也认为他们有经验,这个学科的教学非他们莫属。但长期以来,致使这些教师知识面狭窄,局限性太强,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拔高使用。还有部分教师课余时间仍不加强学习,不探索新理论,不钻研新教材,学习气氛不浓,常常自以为是,凭经验教书,墨守成规,使教育教学失去活力,成为一潭死水。
三、思考与建议
1.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函授、进修或者自学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通力协作,给教师多提供学习进步的机会,对参加进修函授学习的教师实行政策上倾斜、经济上补贴的方法,使其尽早学有所成,尽快成为学科尖子和带头人,从而树立典型,培养模范,以少带多,促进全体教师水平的提升。
2.合理分配工作,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建议教育局合理分配师资,为农村调入青年教师任教,为农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解决农村小学老龄化问题。建议各位校长发挥教师优势,合理分工,引导新任教师“结对子”“拜师傅”,推行青蓝工程;对于中青年教师给任务,压担子,分专题,发课题,要成果;对于老年教师适当安排工作,指导新人,发挥余热。而且要打破教师长期从事某个学科教学的格局,可让教师由低到高滚动代课。这样一来,既推动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使教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扭转了六年级、初三和高三教师短缺的局面。
3.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我们要求教师在工作间隙不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大力开展教学研究,使其具有专业的知识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 预防职务犯罪;经济发展;环境
一、加强预防调查,堵塞制度漏洞
为了准确把握职务犯罪的规律性,进一步预防职务犯罪,该院加强对市各相关单位的预防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总结出调查报告,对其在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易发职务犯罪漏洞及隐患提出预防性建议。通过预防调查,协助我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建立规章制度,引导项目负责人依法经营和管理。同时,认真做好重点工程项目物质采购、承包发包、招标投标等关键环节的预防性调查监督工作,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健康运行提供了一道高效、安全的防火墙。
二、加大预防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该院充分利用"工农检察旧址、纪检监察部旧址"、"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中心"以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街"这三个基地,不断深入开展预防警示教育。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要求,结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内容,组织干警对设在我院的市职务犯罪警示教育中心的展板内容进行更新,并组织重点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到我院开展警示教育,打好警示教育预防针。同时,在驻所检察室设立"警示教育展览厅"。组织新任干部、全市重点工程项目相关人员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和看守所,帮助他们从思想上、作风上增强自我教育及自我防范意识。
三、严格档案查询,把好准入关口
坚持把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作为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宣传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抽出专人负责行贿档案查询工作,并重新配置了查询工作所需的专用设备,规范完善了查询流程,严格落实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项目投资招投标等领域的行贿犯罪档案 "一次一查"制度,认真把好预防职务犯罪的首要关口。实行《工程项目招投标廉洁准入制度》,规定所有工程招标必须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一旦发现投标单位或其负责人有行贿犯罪记录,给予一票否决,积极开展行贿档案查询,发现有问题的及时取消相关单位或个人的投标资格。
四、剖析典型案例,扩大预防效果
针对重大、典型职务犯罪案件或窝案串案进行深入剖析、查找规律、"以案说法"、做好总结,并作为"廉政讲座"以及经验交流的典型教材,扩大职务犯罪预防效果。由我院预防科干警组织某一行业或单位的干部职工观看预防公益广告和典型职务犯罪案例影视资料,使参与的每个人都能深刻感受到职务犯罪给自身和家庭带来的严重危害,使其身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感染。选派法律素养高、表达能力强的检察官组成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为行业或单位干部职工上一堂警示教育课,精心挑选发生在该行业的职务犯罪案例,让听课人员了解该行业职务犯罪滋生的特点、重要环节、原因及防治对策,牢固树立不能犯、不想犯、不敢犯的理念,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去年,该院根据上级检察机关预防工作重点,在涉农、征地拆迁、重点工程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以及发案单位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讲座,教育的相关单位及乡村干部均有参与。
五、加大监督力度,落实检察建议
近年来,该院针对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领域及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堵塞漏洞,促进各项监督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并健全,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犯罪,使发展少受挫折、经济少受损失、干部少犯错误,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信用卡诈骗活动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如发现某银行工作人员在信用卡审批办理中未依照规定程序履行审查职责,导致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为预防此类犯罪的再发,该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强与银行联系,并制发检察建议,建议从制度的执行、督查、,相关人员岗位责任意识等方面加以整改,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堵塞漏洞,同时进行不定期回访,监督检察建议的落实情况。某银行根据检察建议和要求,立即召集发卡业务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加大员工办理发卡业务的合规性审查,从而有效降低了职务犯罪的发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