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平面设计设计教程

平面设计设计教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平面设计设计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平面设计设计教程

平面设计设计教程范文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虚像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大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中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一个误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把此问题纠正过来。教学中,要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识标】

展示学习目标(课前书写在黑板上出示)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会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问题。

【活动二:导学】

一、导入(2分钟):

猜谜语:生活中有一样东西,你对着它哭它也哭,你对着它笑它也笑。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呢?

1.欣赏自然界中的镜子:PPT演示桂林山水、云南大理寺白塔。

2.平静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把山水都倒影在里面,那么在生活中镜子有哪些呢?

二、自学( 8分钟):

镜子是生活中最常见不过的东西了,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完毕,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照镜子,观察自己的仪表,但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一件事,镜子里为什么会有一个“一摸一样”的你呢?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自学问题:

1.镜子里的像是怎样形成的?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相还是虚像呢?

教师点拨:平面镜成像实质是光的反射。

三、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步骤)

(1)如右图有蜡烛光源S,S发出的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 传播。S发出的光线遇到镜面会发生 射。

(2)作图: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光路图。

(3)分析:当人眼在如左图所示的方向看时,光线进入人眼,人眼看的时候就认为光线是从前方S’传来的,就 在镜子里面看到了S的像。

(4)解疑: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光通过镜子反射(拐弯)进入了人眼,而人眼没能判断出光线“拐弯”了,只认为光线是从前面直线传播传来的,即认为光线是从S’发出的,所以就看到了镜子中的像。(像这样由光的反向沿长线所构成的像叫虚像)

教师提问:1.镜子里面是不是真的有一支蜡烛?看到镜子里面的像是 像。

2.平面镜成像实质是光的 形成的。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 25分钟)

一、演示水中燃烧的蜡烛,通过水中燃烧的蜡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为学生实验方案的得出引路

二、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前一环节我们初步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

1.实验探究目的:像与物体之间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像和物体到镜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步骤演示:

①如下图,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三、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学生:以四人一组,由小组长带队,各成员分工协作。

教师:1.针对交流中暴露的问题要加以强调。

2.强调一些重要的步骤和操作技巧,比如:

(1)玻璃板要与镜面垂直。

(2)如何找出像的位置(物体放好后,从那一边观察)。

(3)如何判断物体与像完全重合。

(4)提醒学生多次变换蜡烛的位置,结论要建立在多组实验的基础上。

(5)教师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巡查、跟踪指导。

【活动四:展示交流】

学生:1.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后,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实验结论。

2.学生小组发言人上讲台向全班展示探究方案和结论。

平面设计设计教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09-1

对于我国的教育专业而言,艺术类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并且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上升,这也直接对艺术专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我国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设计专业,但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其教学方式和理念都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需要对理论和方法进行完善和健全。在教学的时候还存在过于单调的情况,由此,必须进行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而基础课程对于平面设计专业而言是非常基础的学习部分,会给学生将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创新。

一、对平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对教学进行创新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而对于平面设计而言,思维创造力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创造力达不到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出来的方案往往会比较俗套乏味,所以必须对基础课程教学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二、平面设计基础课堂展开创新的主要思路

(一)确保基础课程设置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课程设置对于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设置的合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现在而言,对其体系进行创新是符合教育和平面设计发展需要的。

在进行基础课程设置的时候,必须确保基础课程能够给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富含创新理念,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创新,设计出创新意识更强、更加新颖的作品。

(二)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现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以往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的时候,很难满足这个需求。怎样更好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实践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是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课程结构应该有开放性的特点

以往的教学存在过度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的情况,很多人都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进行实践,只需要在设计的时候动手就行了,将二者分离开来,这种情况是不符合实际需要,且违背平面设计本质的。虽然,平面设计的实践性要高于理论,但是,若是离开了理论,设计出来的作品就会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开放性教学,真正地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确保知识结构和学生能力的完整性,确保能够更好地将实践、理论二者结合在一起。

2、对创造性学习渠道进行拓展

现在在设计的时候,人们更加重视其中的创意,所以必须努力拓宽渠道,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合理调整课程的内容,在保留以往教学中创作训练部分的基础上,注意让学生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挖掘,更好地利用其中的色彩和图形,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作能力,并且老师还要在教学的时候有意识地提高创意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重视创意,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找出更多的表现形式。

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对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行激发,帮助学生找到更多的学习渠道,比如说网络,除拓宽学生获取知识渠道,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能力。

3、提高课程本身的整合性

在以往教学的时候,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往往很难真正形成一个体系,自身的整合性很差,现在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合理地对课程进行整合,加深课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对其课程考核进行合理完善

考试对于教学而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选择考试形式的时候,目的都是更好的了解学生地真实设计水平和能力。所以必须从平面设计的 专业特点出发,建立一系列科学的考核体系,成绩评价的时候才能更加地合理全面。老师在进行考核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是依靠自己的标准,还应该制定多维评价体系,更加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结语

科技和时代不断的进步,创意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增加,在平面设计中更是如此,只有进行课程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设计人才。进行课程创新的时候,必须保证氛围是和谐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力才会更好地发挥出来,老师也应该做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并将自己掌握的新成果和新理念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对其思维和创新进行更好的激发。

参考文献:

[1]王艳歌.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反思[J].文学教育(中),2012,(10).

[2]关晓琳.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创新教育再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3,(06).

[3]李爱红.探索平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变革[J].浙江工艺美术,2008,(01).

[4]周远屹,齐春媚.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0).

[5]张艳.《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0).

平面设计设计教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做评用”一体化;平面设计;项目

1.引言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也称作视觉传达设计,是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表达的融合,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达的方式,运用符号、图片、文字和色彩等视觉元素,通过多种表现方式创造出用来传达观念和信息的视觉表现。[1]

平面设计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方向之一,课程主要涉及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出版物排版等典型工作任务,每门课程对应学习掌握不同的设计软件,每个项目要求在“教学做评用”一体化模式下完成富有创意、内容丰满、形式新颖的作品,达成设计任务。

2.“教学做评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我院平面设计类课程已经开设多年,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此类课程的教学弊端。

2.1 学生缺乏积极性

以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没有更好的监管办法。在教师演示时很难控制学生注意力、走神现象严重,等到操作时再查书上的步骤,失去了教师演示的意义,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差。

2.2 不能学以致用

以往教学模式学生的工作任务主要来自于书本,书本上的设计任务完成了就是学会了,这就造成了学生只会模仿课本的例子,难于发挥想象力,操作技术不全面,不能承担修改和变动的任务,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2.3 设计缺乏创意

创造性源于个人的积累,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人生阅历浅、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感悟力低,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涉及范围更加广泛、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学任务更加体现时代气息和创造力。

针对这些弊端,课题组成员展开新一轮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调研和在校生调研,参考职业资格规范,重新梳理了平面设计教学模块的课程体系、核心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修订了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整理归纳和反复推敲,提出“教学做评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方案。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典型工作任务载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做、评、用等教学环节,实现提高学生鉴赏、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3.“教学做评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

3.1 教师教――教师主导

3.1.1 课程准备

首先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分析相关企业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引入课堂的教学项目,制定新型课程标准。要求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一线,教师每年每门课程至少开发2-4个教学项目,项目设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根据教学项目的工作任务,进一步确定工作角色。大多数平面设计类项目都可以分为产品设计、素材采集与处理、产品制作、印前处理等任务流程,据此划分不同角色,可供小组分配使用。

教学项目设计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适度拓展教学内容,即在项目实施中增加设计原理、表现技法、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文化内涵、创意原则、运营模式等行业岗位应知应会的内容,为学以致用打下基础。[2]

教师积极建设课程资源,根据教学项目和教学模式编写新型教材,本专业平面设计类课程已经先后出版教材5本,结合实际岗位需求设计教学项目,包括实用性、趣味性、创新型教学项目20余个。不断完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教学项目视频、动画、课件、讲义、行业信息、参考资料等。博客、QQ、微信等多渠道与学生保持沟通无障碍,利用与学生的互动和信息反馈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改善教学。

3.1.2 任务提出

课堂上,教师首先根据教学项目提出具体要求,任务流程和技能操作等不易说清的问题可使用教学视频或录屏视频,并发放项目指南。每个教学项目都配有项目指南,介绍该项目的教学目标、能力要求、角色分配、学习建议和学习进度,提供教学资源、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供学生分析和实施任务时使用。教师定期布置自主设计任务,主题由学生自主确定、学生独立实施并展示作品,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1.3 任务分配

学生收到项目指南,熟悉项目具体要求以后,教师将精心设计的一个或多个情境化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分配并对任务分配情况进行详细登记,以便任务实施过程的跟踪和落实。[3]

3.2 学生学――学生主体

3.2.1 任务领取(选取)

学生在明确项目具体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任务或选取任务,并参考项目指南中的角色划分进行角色任务领取,每个人需填写角色任务单,小组组长需填写小组任务单,任务单将记录任务的完成过程和结果,并附有任务考核评价栏。

3.2.2 任务分析

学生收到角色任务单后,要对自身角色的主要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组长最终确定每个组员的角色任务,制定整体项目解决方案,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沟通能力的培养,组长将根据角色任务难度及完成情况,给出组员小组考核成绩分数或名次。

3.3 师生共做

平面设计类教学项目的实施要特别注意作品的实用性、观赏性和独创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指导不能一味要求“一致性”。

任务实施:

在教师指导下,每位组员制定自己的角色解决方案,完成具体的角色任务并进行自评,之后与组内其他成员的角色任务进行连接,共同完成教学项目。组长组织进行小组评价后,上交每位组员的角色任务单和小组任务单,准备项目演示和答辩。各组在答辩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后,最终做出项目综合评价。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尤为重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合适的角色、讲究的教学方法,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除了应用常见的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外,还要着重使用趣味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4 师生共评

课程评价由评价形式、评价范围、评价方位形成师生全方位立体评价体系。

3.4.1 形式多元

评价方式由一元转向多元,平面设计类课程特别适合过程考核、技能测试、作品展示、项目分析和设计、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定期举行作品展,将学生自主开发的作品进行公开布展并讲解,给学生搭建一个相互学习、提高鉴赏力和创新力的平台,可给予一定奖励或计分。

3.4.2 范围多元

评价范围由一元转向多元,树立以“综合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核和评价观念,分别从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全面的评价学生。特别是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能力的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有所提升。

3.4.3 方位多元

评价方位由一元转向多元,分别从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位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同时引入技能大赛考核机制,选拔部分学生参加校级、市级乃至国家级技能大赛,根据技能大赛的级别以及获奖级别将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并可申请免试。

3.5 师生共用

3.5.1 与其他课程模块相结合

平面设计类课程要达到学以致用,还可以和其他模块相结合。例如和网页设计类、软件设计类课程相结合,进行网页或软件的界面设计,就可以合理其他模块的产品布局、丰富产品内容,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效果。现学院已开设界面设计课程,使平面设计类课程应用到其他领域。

3.5.2 校企合作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利用学院技能社团和创新创业工作室,积极参与社会设计项目投标,接受企业订单,为作品明码标价,实现自我价值,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又有利于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创作水平[1]。我系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完成网页维护项目3个,宣传册设计项目2个,装帧设计项目2个,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水平,还创造了产值。

4.“教学做评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

平面设计类课程应用“教学做评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不仅发挥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增加了“评”和“用”,“评”使学生加入到评价机制中来,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学习、开阔眼界的机会;“用”拓宽了专业发展方向,架通了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企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奕.对平面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4(03):146-147.

[2]胡北辰.创新教育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4(03):185-186.

[3]赵家敏.“教学做评一体化”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105-106.

平面设计设计教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关键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通安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注意建设过程中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问题,科学评价交叉口的安全隐患,提高交通安全的预防性方法,为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改善措施指明方向。

一、我国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许多城市交叉路口设计不合理,长远规划和设计综合考虑不周全,导致交叉口区域过大。当车辆行驶到该区域时,由于交叉口内车辆的相互影响,导致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变长,从而影响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2、很多十字交叉口主要表现的问题是通过距离太大,甚至有些交叉口的通过距离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的5倍,在有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口,由于交叉口的通过距离过大,使交叉口信号周期变长,交通信号灯的利用率降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在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由于交叉口通过距离太大,行人在过街时一直处在交通流动穿行中,易引发交通事故。

3、受现在交通管制条件影响,我国大部分城市只在主要道路的平面交叉口上设置了交通信号灯控制设施,有一部分十字交叉口没有设置任何交通管理设施,使得车流在行经交叉口分流和汇流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交通事故频繁;且在部分信号灯控制的十字交叉口,信号灯的配时设置不合理,造成左转车辆往往在对向红灯时间内不能及时的驶出交叉口,存在与横向交通流发生冲突的隐患。

4、我们大多数城市道路交叉的路口,甚至是一些小型和中型城市,没有左转车道的概念。虽然有些道路路口设置了左转车道,但没有留下专用左转车道或左转车道设置有不合理,如左转车辆和直行车辆共用一个车道,导致突然要求变更车道,减缓车辆通过交叉口路口,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交叉通拥堵。

5、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十字平面交叉口对交通流“路权分配”的标志、标线措施设置不合理。导致通过这些十字交叉口的车流是在无先后次序、无控制的混乱情况下行驶的,使交叉路口处交通事故颇多。另外,许多平面交叉口处的地面标线由于长时间缺乏管理,致使交通标线含糊不清,也使得车流通过交叉口混乱,增加行人过街的安全隐患。

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关键设计

1、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

车行道间设置安全岛,旨在控制车辆路线或为保护行人安全设施的安全。适当的渠化系统可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增强安全性和增强驾驶者的信心,驾驶没有适当的渠化可能会适得其反。但需避免过度的渠化,它往往使驾驶者产生迷惑,从而降低了通行能力,甚至可能比渠化前的效果更差。

(1)交叉口外部通行区域设计

根据调查得到的交通量确定进口道不同转向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结合道路宽度、信号相位设计,确定左转、直行、右转的车道数量;出口道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匹配。同时根据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进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设计。

结合每条道路路段的交通设计情况,统筹分析与考虑,将交叉口的进出口道与路段进行衔接,渐变段、展宽段应满足规范要求。

(2)人行横道线、停车线设计

交叉口内部通行区域的大小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辆的通行效率,而人行横道线、停车线设计决定了交叉口内部通行区域的大小。

人行横道线、停车线按照前文所述的渠化设计方法完成后,作出右转车辆的行驶轨迹线,如果在相邻两条人行横道间的右行路线长度小于6m,次要道路流向的人行横道应适当后退,这样可以给右转车辆提供等待行人的空间。

当在交叉口的四个角设置三角导流岛时,右转车辆将提前分离出来,行人通过三角岛过交叉口,这时人行横道的设置不需要考虑右转车辆。

(3)交叉口内部通行区域设计

结合交叉口外部通行区域设计、信号设计,在有利于交通安全、提高通行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左转待行区设计、导流线设计、停车让行线设计。

交叉口渠化设计完成后,可以结合交通组织、信号设计,计算各个相位的饱和度,评价各个进口道是否满足设计通行能力的要求:通过施划交通流线,模拟车辆的行驶轨迹,评价是否满通安全性的要求。最为直观的方式是通过交通仿真软件模拟交叉口的运行状况,综合评价交叉口是否满足通行能力以及安全性的要求。

2、交叉口竖向设计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是为解决相交道路的交叉口以及周围建筑物在立面位置上的行车、排水和建筑艺术的等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合理确定交叉口范围内相交道路平面的设计标高,使得相交道路在交叉口范围内交通安全、排水通畅和建筑造型美观和谐。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的基本要点:

(1)在平面交叉口处,应保持主要相交道路主要道路的设计纵坡与横坡不变。

(2)两条等级相同且交通量相近的道路相交时,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应尽量保持道路的纵坡不变,改变纵坡相对较小道路的横坡,使其与相交道路的纵坡保持一致。

(3)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可以适当的提高交叉口的中心控制点的设计标高,使其成为一个凸形交叉口,在进行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时,以利于交叉口的排水、行车和景观的衔接。

(4)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应尽量避免凹形交叉口,为利于排水,交叉口应至少有一个方向的道路纵坡应满足地面水的排出,且应在另外的三个方向设置雨水井拦截地面水。

(5)在交叉口范围内,由于各种因素,车辆在交叉口内的运行速度一般低于正常路段的运行速度,所以在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时,应尽量保持道路的横坡趋于平缓,通常情况下,正常路段的设计横坡应大于交叉口内的横坡。

3、区域道路平面交叉口

绿地、工厂、居住小区等的区域道路的平面交叉口采用交通平息理论,对区域交叉口采用下列措施进行设计,以降低交叉口的行车速度。

(1)减小交叉口的转弯半径

减小交叉口的转弯半径是指减小交叉口处的缘石半径,致使机动车行驶在交叉路口时降低速度,让驾驶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在通过交叉口时确保行人过街时的安全同时,可以给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大的驻留空间,改善道路的交通安全环境。

(2)交叉口缩小

交叉口缩小是将道路平面交叉口处的宽度缩小,拓宽交叉口人行横道,减少人行横道的长度,从而缩短行人过街的时间,以保证行人过街的安全。同时,道路的宽度和转弯半径也相应的缩小,降低了行车速度,减少了交通安全隐患,提高了城市环境景观的质量。

(3)交叉口圆盘

交叉口圆盘就是指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中心岛,渠化交通用环形道路组织。进入交叉口的不同交通流,只允许其按照逆时针方向、绕中心岛作单向行驶;车辆在环岛内以较低的速度交织行驶。采用交叉口圆盘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车辆的速度,消除交叉口的冲突点,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同时还可以对中心岛进行绿化,改善交叉口绿化环境。

结束语

道路交通网的重要枢纽点是平面交叉口,从目前经济发展进程中城市道路交叉口出现的交通需求新特点与交通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交通安全关键设计,提高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君华.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J].山西建筑,2009(24)

[2]韩凤春,曹金璇.平面交叉口的安全设计[J].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1)

[3]倪铁山.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9)

平面设计设计教程范文第5篇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根据职业教育的这一培养目标,中职学校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必须结合本校实际与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岗位为前提,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探索具有中职特色的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想法,拓宽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新思想和新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延续到课堂之外。

关键词:

中职;平面设计;实践;探讨

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近些年来,平面行业在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市场不断增加的同时,对人才的质量,尤其是对综合实践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作为中职学校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师,需要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研究,以实践教学为出发点,根据设计岗位的人才需求以及市场特点,探索具有创新性的中职平面设计课程。

1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

以岗位培养为出发点的实践课程,是以企业平面设计岗位情景的课堂模拟方式进行实践课堂教学,把企业的工作制度、工作形式等引入课堂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轮流任职平面设计企业中所需的不同岗位,负责相应工作内容,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进行模拟。从承担项目、市场考察、分析研究、创意设计,到完成设计、印刷成品等,通过这一方式,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零距离”就业。校企结合也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的最佳方式之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以探索开发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前提,共享资源,共建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从教学来说,强化和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从广告行业来说,可以通过实习选拔有能力的学生来服务于现有广告公司,壮大公司实力。这样不仅保障了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岗位上实训,提高了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了职业意识。

2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出发点的课程内容

让学生能真正走出课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实施教学,即按照企业项目生产模式成立设计小组,根据课程安排的设计项目内容,收集具有价值的设计参考资料,并根据调研材料创作方案、讨论方案、实施方案。另外,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等分组命题,布置不同程度的课题,完成六大类型的平面设计作品:产品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画册设计、产品广告设计、传单设计、艺术绘画创作等。这些设计项目由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分布任务,学校提供了配置较好的电脑室,50人的班级,分成了10个小组,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每组成员分别完成六类不同程度的作品。确定每类作品的要求后,便让学生收集具有价值的设计参考资料,制定创作方案、讨论方案和实施方案。

3设计过程中的细节准备

3.1设计初稿的拟订。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是确定自己要进行的设计方向,拟订作品的表现形式,达不到要求的作品重新构思创意与制作,激发学生深入构思创意,为求作品精湛,初稿经过各自反复推敲,由专业老师把关确定下来,为下一步的电脑制作作好准备。

3.2效果图的制作。作品的电脑效果图主要通过photo-shop、Illustrator以及coreldraw等几个设计软件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作品效果图的尺寸大小、色彩模式、格式等,为后面的作品成品印刷要求作准备。制作过程中学生还会碰到技术问题,老师得及时给予指导,技巧运用,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色彩运用是否协调,产品形体塑造透视是否准确得及时给予更正,各组成员建立团结的合作关系,遇到问题先在内部解决,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作品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竞争能力。

3.3作品的排版。各小组设计制作完成作品以后,接下来就是印刷前的排版,因为这个要考虑到印刷费用问题,所以,怎样排版更合理、更节省经费也是个大考验,各组在作品进行排版前,得按广告公司的印刷机器的尺寸规格编排,印刷后还得将各个作品分别裁剪成独立作品以便做最后的包装与装饰。

4以答辩辩论形式的课程评价

经过前面的学习与工作实践过程,设计任务课程进入评价环节,也就是对学生在实践课程各个阶段工作过程进行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综合评价。为此,笔者针对学生的设计过程制订提问评价方案:1.作者介绍作品并自我评价作品的长处与不足。2.如何确立设计项目方向?3.设计灵感来源,作品表达何种意图?4.学生获取资料信息是否全面?5.介绍设计项目的工作流程,简述对作品制作的感受与体会;6.介绍设计项目的市场效应,设计风格是否适应市场需求?7.设计主题是否契合?创意设计是否突出?8.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9.对学生小组团体协作精神以及职业道德的评价;10.对作品整体效果的评价。以上各个问题分值权重都做好具体的量化分数,形成系统的书面评价材料。答辩前学生必需做答辩前准备,设计作品都要结合科学的理论依据,学生在回答时做到胸有成竹,以原有的各设计小组为单位,各组成员分别应对专业教师的提问,问答可以具体落实到个人,让每个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整个实践工作中的长处与不足,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优势给予鼓励,并对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最后各组的总分统计,评比出优秀作品。通过这次实践课程教学探索让我们的课堂与社会接轨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从中获得一些心得和体会,整个过程中,把课题设计引入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成为平面设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出一定水平的广告设计方案、广告设计成品等一系列的广告设计形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应市场人才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创作人才。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必须结合本校实际与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出发点,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探索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做结体的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即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利用学生喜欢实践探索的心理,减少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教学中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王艳.职业学校实践技能教育浅谈[J].考试周刊.2010年第27期.

[2]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