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类项目管理

建筑类项目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类项目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类项目管理

建筑类项目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风险类型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49-01

在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中,由风险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正如徐绳墨教授在其著作《评英国建造学会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则)》中指出的那样“风险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管理正成为工程项目管理日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然国际和国内很多专家在工程风险管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成果,但是有关我国建筑企业在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情况下,如何进行风险控制与管理应用方面的研究还显得比较薄弱。本文从分析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类型出发,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1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类型

为了全面充分认识项目风险,并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管理,有必要将风险进行分类。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并从其风险管理需要出发,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可分为项目外风险和项目内风险。项目外风险是指有工程项目建设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自然风险:是指建筑工程项目所在地区客观存在的不利自然条件引起的风险,通常由恶劣的气象条件、恶劣的现场条件、不利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引起。

(2)政治风险:是指政治方面的各种事件和原因引起的风险,通常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工程建设政策法规发生变化、重大事故造成的社会风险等。

(3)经济风险:是指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企业经营遭受厄运的风险,主要由宏观经济形式不利、投资环境差、材料价格上涨、通货膨胀严重等因素引起。

项目内风险是指建筑工程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根据技术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点。

(1)技术风险:是指技术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损失。主要表现在:工程方案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在技术标准的选择、计算分析模型的选用、安全系数的确定等问题上出现偏差;工程方案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落后、施工技术和方案不合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失败等。此外,还包括工艺流程不合理、工程质量检验和工程验收未达到规定要求等。

(2)非技术风险:是指在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等非技术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损失。主要包括: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缺乏项目管理能力、项目目标不适当、项目规划不恰当等;进度计划方面,进度调整规则不适当、材料设备供应不畅通、设计图纸供应滞后等;成本控制方面,工期延误、不适当的工程变更、预算偏低、不恰当的采购策略等。

2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其风险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以下三大对策。

(1)风险控制对策,包括风险回避及损失控制。风险回避对策就是通过回避项目风险因素,回避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或不确定性。损失控制方法是通过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通过降低所发生损失的严重性来处理项目风险。

(2)风险自留对策,这是一种重要的财务性管理技术,包括计划性风险自留和非计划性风险自留两种。计划性风险自留是指风险管理人员经过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并有意识的不断转移有关的潜在损失;当风险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项目风险的存在,或者没有处理项目风险的准备,风险自留就是非计划的和被动的。

(3)风险转移对策,包括非保险或合同的转移方式及工程保险的转移方式两种。合同的转移方式就是通常通过签订合同及协商等方式将项目风险转移给设计方、材料设备供应商等非保险;而保险转移就是为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进行保险,是指通过专门机构——?保险公司以收取保险费的方式监理保险基金,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参加者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时,即用保险金给以补偿的一种制度。

3 结语

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对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理解单一和实际操作模糊的误区,而且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施也缺乏系统性、计划性、科学性。所以目前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成为了我国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中最易出现失误和造成成本加大的管理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归纳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目前存在风险的主要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捷,胡美新.改进的项目风险模糊评价研究[J].工业工程,2007(3).

[2] 孙亚男,聂彤彤,徐峰.构件化项目管理体系应用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2).

[3] 李洲.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J].建材世界,2010(6).

建筑类项目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酒店类工程; 项目管理;注意问题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tatus of hotel class project management and practical problems, I propose the following several problems that need attention and solutions.

Key words: Hotel class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attentio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 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 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

设计是一个项目,尤其是酒店类项目的灵魂,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导致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作为酒店类工程,选择一家好的设计院,尤其是有酒店类设计经验的设计院是重中之重。从最初建筑平面布局到最后的装饰装修设计,最好是一家设计单位,如果是建筑设计和室内装饰装修如采用了两家或以上设计单位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1 二次设计单位参与项目的时间。

笔者认为这是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每家设计单位都有自己的设计风格,让两家设计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并相互了解各自的设计想法是十分必要的。我曾参与了一个五星级园林酒店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当时一次设计和二次设计单位为两家单位,施工完主体后,现场正在进行二次维护结构砌筑时,二次装饰设计单位介入进行室内装饰二次设计,从设计方案、平面布局等与一次设计的有很大的不同,两家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修改,现场施工也跟着进行变更,涉及到结构、水、暖、电各专业都进行了变更,不但造成设计单位工作量加大、现场施工费用增加,工期也向后推延。所以笔者认为二次设计单位介入项目的时间最好在一次设计期间。如在此期间不能确定二次设计单位,但最晚也应在一次设计施工图出来后就开始考虑进行二次设计。

1.2 审查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建设单位的意图。

酒店类项目不同与其他工程的之处在于酒店的评级有国家评定标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几星级酒店。在评定标准里,对建筑的面积、客房及套房数量、装修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在审查设计方案时看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比如建设单位计划建设成四星级酒店,我们就要审查四星级酒店应具备什么条件,而设计是否达到了这些条件,避免将来造成无法挽回的缺陷。

1.3 审查设计施工图中建筑及结构层高能否满足建设单位要求

酒店作为公共场所由于人员密集,客流量大,装修程度高,极易产生火灾隐患,一直是消防监督的重点,所以酒店设计中必定会有消防喷淋、排烟风管、强弱电桥架、空调水管、给排水管道、有些高档次酒店还会涉及到直饮水管、中水系统等,而大多数管道都会集中在走廊等部位,走廊位置有限,各种管道为避免穿越结构梁,一般都会在梁底布置,势必会占用较大的立面空间,加上顶棚装修造型及灯具占据的立面位置,酒店装修走廊部位的净空尺寸将降低很大的一部分,如果层高不能满足各个管道分管的位置,势必造成酒店走廊部位净空尺寸不足,装修完成后会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我接触的一个酒店项目,当时结构层高为3.5M,主梁高750mm,加上安装专业各种管道较多,加上管道安装、检修留出的空间,最后交给装修吊顶后净空只有2.4米,加上灯具安装,净空不到2.2米,无法满足使用功能,最后设计经过验算采用在梁上开洞,在粘钢加固,将走廊吊顶标高提高到2.8,增加了造价,延误了工期。所以在图纸设计阶段要提前跟设计师沟通,提前考虑。

1.4 设计中应考虑节能方面新技术

低碳、节能是目前最热门的话题,具体到酒店类建筑就显得有价值,虽然前期投入会比较大,但后期的运营成本将降低很多,这主要还是看建设单位的资金等,如资金比较充足,笔者认为将一些节能技术引入到酒店建筑内是很有必要的。

2. 施工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阶段是将设计意图具体实现的过程,由于施工阶段参与的单位比较多,各种工作上的交叉,工作安排都比较

2.1 首先应划清施工界面。

笔者认为这是施工阶段应首先要确定的,这关系到以后各个单位施工范围的确定及合同的签订。目前一般酒店类工程的采取总包-分包的施工模式,但此模式只限于工程主体方面,因为一般来说总包单位合同签订时,二次设计图纸正在设计或二次设计还未进行,除非是笔者提出的一次设计和二次设计同步进行的情况下,所以总包合同中一般不含精装修的施工部分,而水电安装专业往往也根据精装修的调整而有所变化,这就涉及到总包单位跟装修单位施工界面划分,所以在总包单位合同签订前,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建设单位的意图等详细的划分施工界面,界面划分越详细,将来施工过程中纠纷越少,成本和进度越好控制。

2.2 项目关键时间节点的控制

酒店类工程类似于工业项目的一点就是工期紧,一般酒店早一天开业,就能给建设单位早一天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建设单位会尽量的缩短建设工期,这就要求项目管理根据工程特点及实际情况和施工单位共同确定关键节点,如正负零完成时间、主体完成时间、装修单位进场时间及最总竣工时间(如有必要可在合同中详细约定),施工单位应按此安排进度计划,要确保各时间节点的顺利完成,项目管理可根据各时间节点内的具体任务,列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2.3 做好招投标和资金使用计划

施工阶段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各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的招标工作,根据各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列出需要招标的施工单位及材料计划并做好资金使用的计划。

2.4 现场施工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

现场的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是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主要负责,但作为项目管理单位,对现场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仍有不可推卸的职责,毕竟施工的质量和现场安全是一个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切不可因此而忽略现场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类项目管理范文第3篇

1项目管理文件的分类及编号

⑴明确项目的管理各方,也即项目管理文件的流转各方,该项目包括淮南市审计局(跟踪过程审计)、淮南市重点局(政府方管理代表)、安徽理工大学(使用单位)、代建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⑵明确项目的管理文件需解决哪种形式的问题,也就是上述的5种类型;⑶明确解决问题所属的专业类别,该项目包括建筑、结构、幕墙、强电等;由此,我们在定义项目管理文件编号时,按照以上不同的管理主体、形式、专业,形成表1的编号索引表。其中,工作联系单(G)可由业主、施工、设计、勘察、监理单位提出,例如我方提出涉及建筑类的工程事务管理联系,编号为BG-001[B(施工)G(工作联系单)001(序号)],代建单位的工作联系单编号即为Y(B)G-001;工程联系单(J)可由业主、施工、设计、勘察、监理单位提出;技术核定单(H)、费用签证单(F)、材料确认单(M)则一般仅为施工单位提出,编号为H-001(序号)。

2项目管理文件的流转程序管理

2.1项目管理文件的流转程序控制思路⑴项目管理是以《工程建设合同》为蓝本的全面管理,我们对于项目管理文件更要清晰合同中的根本说明,例如在合同中关于工程变更事件有以下描述“:工程变更事件发生后,承包人须于2d内将变更签认报告送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收件后3d内确认,后送发包人审核,发包人收件后7d内确认。以上逾期确认的视作同意。”在合同中,即对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在文件的审批时效有要求,更对施工单位有申报时效的要求。⑵工程项目管理必须要符合工程建设当地的管理要求。该项目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既有监理单位、代建单位、使用单位的管理,还要接受淮南市重点局、审计局的过程监督。尽管如此,我们在项目管理文件的工作上还是要争取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尽量简化各类项目管理文件的流转程序,以提高管理效率。对此,我们对各类文件的流转程序进行了分类:①工作联系单:由施工单位发出,一般仅为日常工作事务,不涉及图纸变更;变更,完成“监理单位代建单位使用单位”的流转程序即可;②工程联系单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建单位、使用单位、设计单位中流转、确认,审批完成后抄送至淮南市重点局、审计局;技术核定单、费用签证单同时需要管理各共同确认;《材料确认单》,在“监理单位、代建单位、使用单位、设计单位”流转即可;③以合同为依据,控制合理的流转时效。我们对不同项目管理文件的流转时间进行了相关规定。a.工作联系单:对于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各单位原则上1d内出具意见,回复、解决时间一般不超过3d;b.工程联系单:对于施工单位提出涉及工程施工的技术问题,各单位原则上1d内出具意见,回复、解决时间不超过5d;c.技术核定单:在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收件后3d内),送代建单位,代建单位3d内确认,送发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4d内确认;d.费用签证单———监理工程师收件后2d内出具意见代建单位收件后2d内出具意见安徽理工大学收件后2d内出具意见重点局收件后2d内出具意见审计局收件后2d内出具意见;e.材料确认单:在材料看样定板确定的当天内完成意见签署。

2.2项目管理文件的流转程序控制手段⑴形成文件《关于统一“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工程”项目管理文件的函》,且参建各方均在文件上签署了同意执行的意见。⑵形成管理台账,能够反映文件的编号、各单位的审批时间、流转状态。⑶加强监督,部分单位对于项目管理文件的批复一般会有延期的情况,有了各方统一的管理规范,可以通过口头、书面、会议等多种方式进行相互监督。

3结论

建筑类项目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法;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管理学科的分支,运用项目管理法到工程管理中,会对工程管理产生重要影响,而管理水平影响建筑整体效益。所以,建筑工程管理中用好项目管理十分重要。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法概述

1、项目管理法含义

项目管理法基于项目经理责任制,研究怎样才能高效完成项目目标,按项目内在逻辑实施组织、计划、协调及控制,更好适应内外环境,优化组合及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保证工程均衡,通过现代化管理,达到企业项目目标,实现较好效益。

2、项目管理法的目标、对象及特点

项目管理法是为了让建筑工程项目实现需要质量标准、规定时限及批准预算,全方位对该过程进行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工作。

项目管理法中各项目均是一次性,需要采取系统工程观念及理论、方法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其特点为程序性、全面性及科学性。项目管理法目的与工程项目目的一致,因此,项目管理法基本内容由项目目的决定:一个协调、二个管理、三个控制。一个协调是组织协调;二个管理有合同管理及信息管理;三个控制有费用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建筑项目生产要素有材料、劳动力、机械设备、技术及资金等,要素特征有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以及集合性,表现出互相结合多维立体关系。

二、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应用项目管理法

1、明确项目负责人

要想更好的发挥好项目管理法的作用,须充分依靠项目责任人,如果推行项目经理制,则项目责任人就是项目经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须做到:对所涉及到的法律有着较深的研究、熟练掌握项目管理的各类方法技术、懂得管理的有关知识、善于进行项目的经营。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项目经理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其个人,其也是代表了一个团队。此团队不仅仅需要有较强的领导才能和较高的思想觉悟,还需要有着充足的实践经验。此外,项目经理还需要在项目管理中加强自身不断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项目管理新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自己能力和知识能随时展而不断进步,不断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2、建设项目运行机构

从项目管理法出发,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组织系统的建立、运行及调整都是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内容。设计、建立组织系统是通过设计和筹划组建可以达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任务的机构,制定制度、确立分工、明确责任以及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内部员工规范化的活动及流通信息实现组织目标。对于组织运行而言,其主要指的是组织系统建立之后,每一个部门和岗位依照组织的要求进行组织行为。最后,对于组织的调整,则是组织进行运行的时候,对照组织目标检验组织系统各环节,改善与组织发展、运行不适应的内容。

对于项目管理法而言,其组织职能通常有组织设计、运行、联系、行为及调整等内容。作为项目经理部的关键,管理机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运行的效果。实践证明,好的项目施工组织大多是一级核算两级管理、队为基础。对于工程质量和进度而言,则是需要项目部直接对业主和其上边单位来负责。通常来说,项目经理部决策层主要有:项目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主管生产副经理、主管质量安全副经理。

3、制定规章制度

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则将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作有利的指导,进而能够有效的规范组织及个人有关行为,保证建筑工程开展的顺利。此外,在遵循相应规程和标准的前提下,还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同时,制定规章制度还要和监督、核算、计划、责任、奖惩等结合起来。同时,制订有关的规章制度还要有科学的依据,可以让员工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接受,对于其具体的执行与检查则需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为了更为有效的调动员工积极性,采取适当的奖惩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让部分员工受益,让部分员工受罚。

2.3.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在进行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时,需要把“五无一创建”当作目标。“五无”指的是没有大型机械设备责任事故、没有重大交通事故、没有超过重伤工伤事故、没有火灾与洪灾等事故、没有恶性治安事故;而“一创建”则主要是指创建一流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此外,安全管理体系还需要尽量做到注重教育,以人为本,奖罚分明,从严管理,做好安全事故防范,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进行安全管理,有一环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度,充分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理念。首先,从项目部领导一直到最基层的管理人员,组建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机构,保证该机构可以有效地作安全管理,保证建筑工程及网络安全。

2.3.2建立文明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文明建筑工程对于企业建筑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的增强企业竞争力,让企业步入现代化管理的新时代。文明建筑工程需要高安全度、高质量作基础,它能够有效的降低浪费、节省投资,减少了原材料的过度消耗,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采取文明的建筑工程也能够有效的改善工程原貌,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4、过程控制

2.4.1投资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时,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提升自身经济效益来获得最大利润。同时,施工中还需要有计划协调资金筹措、资金需求投入量、资金分配等,实现合理投资。对于项目部有关部门,则需要对工程单价及总价构成进行较好的了解,以此来有效的控制工程中资金流动。

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建筑施工中资金运动并非简单的资金周转循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资金既可能有价值形态出现变化,也可能会价值量有所改变,可能会由成品资金形态转变成货币的形态。在流动资金的形态进行转变时,分离利润,强化工程生产,从而在工程全过程运行中得到收益。

2.4.2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指的是控制工作质量,以便于更好的保证工程产品质量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范围以及合同所设定的标准。同时,工作质量在各工序环节及每个因素中均有反映,所以,工程质量的好坏由施工工序质量的好坏所决定。

2.4.3进度控制

周密详细而又合理的进度计划对进度控制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进度控制对建筑工程进度起着跟踪检查的功效,并进行调整、分析和控制。进度控制将项目动用时间作为最终控制目标,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计划性,需要编制相应的进度计划,按照计划施工。计划就是个人、组织为实现所设定的目标从而制定相应行动方案的过程。而控制则指的是建筑进展中,比较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找出偏离并及时加以纠正。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多角度、全方面对比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进而找到二者的最大效比值,保证这两个始终在最佳的状态。

三、结论

作为管理学的一项较为特殊的方法,项目管理法是建筑业长期发展的结晶,对于现如今的社会发展可谓意义非凡。建筑不断的实践积累让建筑工程管理有了长足发展,项目管理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者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不断学习管理技能,最终达到科学化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宗厂,陈巍.工程项目成本从事后静态控制向全过程动态控制转变[J].东方企业文化.2010(01)

建筑类项目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代建制;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对传统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改变了以往集权、单一、封闭的管理模式,逐步得到了规范,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前期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项目缺乏全面科学论证,容易发生投资失误;机构设置不合理、项目管理效率低下,引发资源浪费;竞争机制引入不充分,存在规避招标行为,容易产生寻租空间以及造成投资失控。

2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的改革路径及分析

2.1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政府投资项目主要由业主单位组建“基建办”或“建设指挥部”来进行建设管理,但这种一次性业主的管理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组织结构松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部分管理人员缺少有关专业知识,甚至不清楚基本建设程序,随意调整设计方案、现场质量进度管理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投资管理控制不到位,超投资、超规模、超标准的“三超”现象屡禁不止。这类临时机构在管理中缺少对项目概预算编制准确性及适用性的约束,对“三超”行为的控制不严,缺少成因分析及事后追究。建设及使用方对投资使用效益并不关注,使得项目建设标准与实际使用要求不相匹配,高标准建设低效率使用时有发生。加之各受委托单位总是着眼于其自身的合同目标,目标的阶段性分割和各目标责任主体之间界面的存在,可能导致项目总体目标的散失。

第三,监管失衡,监督工作难以到位。在这种自建模式之下,形成了“建、管、用”同体化的局面,容易产生利益共同体,加之机构内部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的难以得到及时纠正。

第四,缺乏后评价机制。临时机构一旦完成项目建设即行解散,项目竣工验收后的评价制度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执行。

在整个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政府在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越位与缺位并存的局面,缺乏一个组织机构能摒弃部门界限代表政府来完全履行出资人的职责,进行管理监督和专业化的过程控制。

2.2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的改革路径及分析

上述管理方式其弊端的形成并逐步显现的根源是行政垄断。20世纪80年代鲍莫尔等人提出了“可竞争性市场”理论,即一个市场是可竞争的,就必须不存在严重的进入或退出障碍。政府的行政垄断行为导致市场资源运用的低效率,妨碍市场竞争,同时可能导致利用政府权利牟取集团利益,从而减少了公共福利,侵害了公共利益。而破除行政垄断成为了制度变迁中制度需求的成因。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建设项目的实施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大中型建设项目投资和经营的私有化进程的发展;业主方希望建筑业提供形成建筑产品全过程包括项目决策期、实施期和生产运营期的服务;建筑业在项目融资和经营方面参与程度的加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建筑业的影响。这些变化迫使传统的建设项目实施模式予以完善和改进。以上种种变化成为了制度变迁中制度供给的来源。

根据我国入世承诺,WTO的《政府采购协议》会成为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的约束和实施依据。因此采用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实施,符合入世后我国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和政府职能的大方向,弥补了政府项目的所有者缺位和概预算软约束的问题。政府重新定位为:建设项目合同条件下的影子业主、建筑市场秩序的监督者、项目建设公共目标的推动者以及项目建设过程中纠纷的协调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度设计者在借鉴国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试图进行的制度创新。2003年建设部在对湖北省建设厅关于政府投资工程管理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请示的批复摘要中提到:“对于经营性的政府投资工程,应当实行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对于公益性(非经营性)的政府投资工程,可根据投资规模采用:设立政府投资工程集中采购机构(如工务局),也可以由政府通过招标择优选定工程管理公司负责其建设组织实施”。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对重大项目及限制类项目实行核准制,对一般竞争性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同时将在全国范围内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项目实施中推行代建制。

相对于理论研究,我国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上的改革探索出现的比较早。最早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进行探索实施代建制的安徽省,在1998年就成立了公益性项目建设管理中心,而重庆于1998年在重庆江北机场建设中开展了“代建制”的试点工作,北京则在2004年3月颁布实行的关于《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指出:北京市对新批准包括奥运项目在内的政府投资项目要依法实现百分之百招标,对公益性项目要试行“代建制”。

3代建制的现状分析

各地代建制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政府指定专业代建公司模式、政府常设性代建机构模式、项目管理公司竞争代建模式。

江阴市主要由江阴市建设局下属的江阴市人民政府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对教育、卫生、广电、保障房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实施代建,无锡市则新组建了市政府直属的市公共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对无锡市区的市政道桥和重大社会事业公共建筑、环境工程项目及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张家港市则是由建设局下属的张家港市建筑工务处对市级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建设用房和政府指定的其他项目及构筑物、配套设施进行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这几类模式均为政府常设性代建机构模式。

现阶段代建制的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不断完善,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由政府指定专业代建公司,此模式可以体现政府意愿,但由于缺乏竞争性,其管理能力和水平长期不能得到提高。而常设性代建机构虽利于政府管理协调,但其机构职能的设置类似于政府机构,不可避免的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存在交叉和重叠,不利于机构精简和职能转变。较为可推广的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由项目管理类型的公司竞争代建,通过招标,引入有资质、有能力的管理机构,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

下阶段推行“代建制”过程中,应以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第一,需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界定代建项目的范围。第二,完善并细化落实代建管理制度,建立合理奖惩考核机制,激发代建方的主观能动性。第三,理顺代建方、委托方以及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形成管理合力,避免职能交叉重叠。第四,积极培育代建市场,开展“代建制”的实践,积累 “代建制”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提高代建机构工程管理能力。

此外,“代建制”的推行也不应局限于纯公益性的政府投资项目,对于一些具有准公益性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国有企业投资的经营性项目也同样适用。从实践经验来看,对基础设施类项目,如采取市场化政府经济行为进行融资,更应该配套实施“代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既定的目标。

推行代建制,满足了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将“花别人的钱”变成“花自己的钱”的制度需求,通过市场竞争、合约控制等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了制度供给,选择高水平的代建单位,实施专业化的管理来保证投资效益和项目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