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范文第1篇

摘要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施足底肥、精细整地、适时早播、地膜覆盖、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春播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以为提高新建县花生产量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是新建县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 600 hm2,年产量达1.7万t。但由于群众缺乏种植花生的栽培技术,多年连作,花生春播后雨水多,常发生烂种、缺苗现象,造成花生产量一直徘徊在3 750kg/hm2左右。为了提高种植花生的经济效益,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选择早中熟、产量潜力高、抗病的优质品种,新建县主栽花生品种有赣花6号、中花6号、中花7号、天府11等。为了一播全苗,种子需初选和精选,即带壳晒种,剔除已发芽、变色、霉烂的种子,晒种2~3d后选果,再剥壳精选果仁。

2种子处理

带芽播种不仅节省种子,而且出苗早,苗齐健壮。一般在30~35℃恒温条件下进行浸种催芽,要求种子湿润,如发现种皮干燥应立即用40~45℃温水喷淋,12h左右种芽露白嘴即可[1]。播种前用25%多菌灵拌种,如遇雨天须将发芽种子摊开炼芽待播。

3施足底肥

花生对磷、钾肥需求量大,在覆膜条件下,生长势增强,根系发达,吸肥量增大,加之中途不揭膜,所以在整地时要一次性施足肥料。底肥应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配施适量速效氮肥。一般产量5 250kg/hm2以上中等肥力的地块,施优质土杂肥30t/hm2、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氯化钾300kg/hm2。底肥要撒施均匀,做到先撒施底肥再整地。偏酸土壤加施375~750kg/hm2石灰,既改良土壤又增加钙的含量[2]。

4精细整地

选择土壤较肥沃、有排灌条件的地块进行覆盖栽培,并避开连作地块,以免造成病虫害扩大蔓延。地膜花生在生长过程中不便中耕除草,因此,整地质量比露地栽培要求严格,做到深耕细耙,达到畦面平整,表土疏松,无粗大土块以及可能刺破地膜的杂物。按地膜宽度开沟作畦,畦面呈龟背形。一般按80cm起畦,沟深15cm,畦面宽60cm,播种2行花生,用80cm宽幅地膜覆盖。对通透性较好的沙壤地也可按200cm开沟作畦,沟深20cm,畦面宽180cm,播种4~5行,用200cm宽幅地膜覆盖。整地作畦时注意开好围沟和腰沟。

5适时早播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播种可提早5~10d。一般在3月下旬当气温稳定在12℃以上即可播种,播种时要求土壤水分充足,表土10cm以内土壤保持湿润(含水量40%~50%),以捏土成团、落地散开为宜。为了省工省力,一般在畦面采用锄头耙沟或机械开沟后点播,蔸距18~20cm,每蔸播2粒,播种深度3~4cm为宜。密度视土壤肥力和品种而定,一般为15万蔸/hm2左右。

6地膜覆盖

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荚的作物,对覆盖地膜不仅要求厚度适宜,不破碎,耐老化,透明度好,而且还要有控制无效果针入土的性能。因此,地膜选用专用聚乙烯透明薄膜,一般厚度以0.008~0.012mm为宜。播种覆土后,在覆膜前用72%都尔乳剂或43%甲草胺乳剂2 250g/hm2对水750kg/hm2喷匀喷足畦面。覆膜时要紧贴畦面,拉紧铺平,膜边四周要用细土压实,膜上每隔2m左右压一点土块,防止鼓风翻膜以及大风吹破地膜。并要及时检查漏洞,发现有破裂的地方,一定要用细土封住破口。

7田间管理

7.1破膜放苗

播种后10~15d花生会陆续出苗,在子叶出土并张开时,或子叶未出土但可见真叶时,应及时开孔引苗出土出膜。放苗时间一般在晴天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阴天可全天放苗。用手指或刀片正对幼苗处将地膜开一十字形小口,引苗出膜,发现缺苗及时补苗。开孔放苗不宜过晚,尤其要防止阳光强时发生膜内高温烧苗[3]。

7.2控制徒长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水肥条件较好,地温高养分分解释放迅速,花生前期生长发育快,中期生长旺,结荚初期易发生徒长现象。因此,对植株封行过早、苗势生长过旺的田块,在盛花期后用15%多效唑450~750g/hm2对水750kg/hm2进行叶面喷雾控制徒长,但要避开果针。

7.3科学管水

做到旱灌涝排,满足花生正常生长发育。湿润地播种的花生苗期一般不浇水,严重干旱时应小水润灌。在盛花期前后,由于茎叶生长旺盛,叶面蒸腾量大,若干旱缺水会引起叶片“翻白”现象,应立即沟灌润畦,以促进花生生长,增加荚果产量[4]。

7.4根外追肥

花生生长后期,发现早衰迹象时,每隔7d用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也可与防病药剂混合喷施。

7.5防病灭虫

在开花期如有黑斑病发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喷施,隔7d左右再喷1次;青枯病可用农用药链霉素喷施。若发生蓟马、蚜虫为害,可喷施40%乐果乳剂800~1 000倍液防治。

8适时收获

一般根据花生生育期的天数,观察植株成熟的特征按时收获。当植株上部有几片绿叶,中部叶片变黄,下部叶片脱落,荚果网纹清晰,饱果指数达到70%~80%时抓紧收获,避免荚果地下发芽。收获后及时清除残膜,集中销毁,防止白色污染,保护土地环境。

9参考文献

[1] 陈新举.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37.

[2] 李大涛,王红雨,王玉霞.地膜覆盖花生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7):16-17.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花生;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036-01

南阳是河南省花生的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3.3万hm2以上。近年来,南阳市花生生产中大力推广了良种、地膜覆盖、垄作等农业新技术,花生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在花生生产中超标准使用化肥、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造成品质下降。因此,在南阳市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1 严格选地,区域种植

要选择地势平坦、理化性状好的轻壤或砂壤地,地力要求中等以上,土壤pH值6.5~7.5,全盐含量不高于2 g/kg,旱能浇、涝能排、不内涝、不高燥的生茬地或轮作倒茬地块。符合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环境要求,实行连片种植[1]。

2 选用优良品种

要选用审定推广的优质抗病、抗逆性强、高产、符合出口要求的豫花14号、远杂9102、鲁花6号、濮花17等优良花生品种,不选用转基因品种。播前15 d,将花生种子带壳晾晒2~3 d。播前3~5 d剥壳,结合剥壳分级,去掉杂果、虫果、秕果、烂果、霉果,挑选粒大饱满、色泽鲜艳的一级种子备播。用适时乐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3%进行包衣,用生物磷钾肥15 kg/hm2拌种。

3 精细整地,增施肥料

准备播种花生的田块,在秋作物收获后,秋耕或冬翻20~30 cm,做到无漏耕、无坷垃、耙匀耙细、上松下实。结合秋(冬)耕施有机肥30~45 t/hm2,培肥土壤,耕后耙地保墒[2-3]。春花生和夏直播花生在播种前要耙匀后起垄,要求垄顶平、垄坡陡,垄距80~85 cm,垄顶宽55~60 cm,垄高10 cm,易于机械化操作。起垄时将尿素75 kg/hm2、标准过磷酸钙225 kg/hm2、硫酸钾90~120 kg/hm2一次施入。腾茬较晚或墒情不足的夏直播花生要抢墒铁茬播种,实行免耕种植。春花生根据不同实际亦可平地种植。

4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一般南阳市春播花生在4月下旬播种,夏播花生要力争旱播,时间不宜超过6月10日,要求6月15日前播种完毕。播种时深度掌握在3~4 cm,用种量135~180 kg/hm2,密度大小根据土壤肥力、墒情等因素适当增减,一般春播花生栽12.0万~13.5万穴/hm2;夏播花生(麦后直播)栽13.5万~15.0万穴/hm2,每穴播2粒种子。春播地膜覆盖种植实行机械化地膜覆盖覆土引苗技术,按上述起垄标准操作,每垄种植2行花生。无机械化条件的实行人工开穴点播,播后覆膜[4]。覆膜花生要根据天气情况在适播期内足墒播种。春、夏直播花生亦应实行机械化播种或人工播种,密度大小根据播种季节、土壤肥力、土壤墒情及品种特性适当增减,一般用种量135~180 kg/hm2,播种深度3~5 cm。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破膜放苗

地膜覆盖花生在子叶出土并张开时先将膜开一小孔引苗出膜,并在破膜处覆土封口。植株见绿叶后选晴天在早晨或傍晚放苗。

5.2 查苗补种

花生齐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种。要催芽补种或在地头行间种些预备苗,补种力争早期完成。

5.3 化学除草

花生播种后要及时喷施播后芽前土壤处理剂,可用50%乙草胺1 125 mL/hm2+扑草净750 g/hm2或50%普杀特水剂1.5 L/hm2对水900~1 125 kg/hm2对地面进行均匀喷洒,地膜覆盖的在施药后覆膜。没有实施芽前处理或芽前处理不理想的花生田块可在花生出苗后用精禾草克、精盖草能等在杂草三至五叶期喷雾除草。

5.4 中耕培土

一般可中耕2~4次,第1次在齐苗后结合清棵(尤其是春花生)进行,中耕要浅,注意不要压苗。第2次在清棵后15~20 d结合平窝进行,要深锄细锄,行间深,穴间浅,同时培土封窝,防止压枝[5]。第3、4次在果针入土前或刚入土时进行,浅锄细锄,创造下针结果适宜条件。

5.5 防旱和排涝

足墒覆膜花生和足墒露地种植花生,苗期一般不需浇水,欠墒播种或苗期过于干旱的应浇水救苗。花针期和结荚期需水较多,遇旱应及时灌沟润垄,确保果针及时入土和荚果充实膨大,要小水细浇,忌大水漫灌。花生生长中后期(饱果成熟期),雨水较多,应及时防水排涝,严防沤根烂果。

5.6 防止徒长

花生下针后期至结荚前期株高超过40 cm时可人工去顶,即用手摘掉花生主茎和主要侧枝的生长点。禁止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6 综合防治病虫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预测预报,做到适时适期防治和合理用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用药,禁止在病虫大发生后期大剂量喷施农药。防治蛴螬、种蛆等地下害虫用白僵菌剂15 kg/hm2,或48%乐斯本乳油3 L/hm2与细沙15 kg/hm2拌匀,顺播种沟施于沟内。防治蚜虫用灭蚜威菌剂3 750 mL/hm2,或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5 000~10 000倍液对水喷雾。防治棉铃虫等害虫可在幼虫3龄前用阿维菌素49.5~60.0 g/hm2或速得利3 750 mL/hm2对水900~1 125 kg/hm2喷雾;成虫在盛花期前用0.1%草酸喷洒植株,每隔5 d喷洒1次,连喷3 d。防治花生叶部病害可用中生菌素300 mL/hm2或井冈霉素150 g/hm2对水进行叶面喷洒。

7 适时收获,及时晾晒

当植株表现衰老,顶部停止生长,花生饱果指数达到60%以上时,就应收获。南阳市春花生一般在9月中旬成熟,夏花生在9月中、下旬成熟。收获后先在田间带果晾棵,半干或全干后再摘果,以免花生捂霉,杜绝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几率。花生全干后及时入库,按无公害食品要求妥善保管[6-7]。

8 参考文献

[1] 潘丹英.无公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2(3):17-18.

[2] 齐卫,马甲营,黄晓伟,等.花生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5(3):47-48.

[3] 刘克钊,陈捍军,黄梅芳.花生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1):29-31.

[4] 杨军庆,耿建军.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12(3):19-21.

[5] 王彩霞.花生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30,37.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范文第3篇

一、品种与栽培技术配套

生产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户一旦选定品种后,就会将产量和效益全都寄托于品种上,而结果往往令很多农户失望,就会出现在同一区域甚至同一村庄里,有说某品种好的,也有说此品种差的,使未种植过该品种的农户又陷入迷茫中,这是因为重选品种而不重栽培技术产生的现象。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我们简单分析如下:1.“配套”栽培技术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棉花品种对棉花产量、效益的贡献率在30%左右,重要的是要管理好。有农户往往认为:“管理上也很到位了”,“一直都是这样管理的”,或“其他品种也是这样管理的”等等,听上去也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却忽略了现今品种更换快、来源广的问题。现有的栽培措施或栽培习惯是在前期长时间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而过去的品种相对较少且多是本地自育品种,栽培时间久,栽培措施也相对较成熟。我区目前的棉花品种来源广,各棉花品种在新疆各地的生长习性、生育特点差异较大,如果仍然沿用过去的老模式来管理,必然难以取得好的产量、效益。配套栽培技术就是根据品种在当地的生长习性和发育规律,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制定对应栽培措施,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品种其栽培措施也会有所不同。2.配套技术的管理要素影响棉花生长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要素,包括光照、积温、土质、水资源、病虫害等,这些因素是我们人为无法改变的;二是人为管理要素,包括品种、播期、密度、水肥运筹、化调、病虫害防治、打顶等,这些因素是我们可以人为控制的,也是栽培管理的主要因素。管理要素的制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因素并结合选定品种的生育特性来决定,自然因素变化了就要相应地调整管理要素。只有根据不同时期棉苗长势,及时调整栽培措施,才能塑造出合理的田间群体和个体,获得理想的产量和效益。3.重视“田间诊断”不同的棉田会因自然因素和管理因素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问题,要想准确判断问题所在及寻找补救措施,就必须第一时间现场看苗判断,这就是“田间诊断”。一般情况下,各个种业公司、科研院所等的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资料具有普遍性,是一个原则性的东西,在栽培实践中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掌握,重点就是要看田间棉苗实际表现。一般来说,有一定经验的棉农都可以根据苗情做出判断,从而及时调整下一步管理措施。从我们在技术服务中观察看,管理要素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以把握的就是水肥运筹,绝大多数低产棉田出现问题,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旺长、贪青、晚熟等。“田间诊断”是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对棉花获得高产、高效具有重要作用。4.多向专家请教在栽培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尤其是对一些刚推广的新品种,棉农对其生长习性了解少,难以把握,这时就需要及时向专家请教,通过现场面对面的讲解,使农户尽快掌握品种生长习性、栽培管理要点以及棉田常见问题的判断和补救措施。一方面,专家会教授管理品种的知识,另一方面,教会棉农看苗诊断的本领,对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栽培中的几个误区

1.高产量等于高效益我国长期以来的棉花收购政策基本上未按质论价,形成了产量就是效益的观念和事实,导致植棉户一味地追逐产量,造成了新疆这个国家优质棉产区原棉品质连年下降的局面。这种局面将随着棉花市场化的推进而有所改变。今年,新的棉花补贴政策已初现端倪,轧花、棉纺企业将逐步推向市场与国际接轨,国家对棉花的补贴将直补到棉农。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后,按质论价将是其唯一选择,相关的收购政策也将随之改变。决定棉花品质的因素有2个方面:一是由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的,也就是由品种自身决定,这是决定棉花品质的关键;二是因栽培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中,积温、光照影响大,人为因素中,水肥管理影响较大。因此,在选择和栽培时需要综合考虑,力争实现效益最大。2.水肥是产量的基础近几年,棉花种植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①近几年,春季灾害性天气较多,棉花苗期根系生长受到抑制,造成前期棉花生长发育进程缓慢。②抗虫棉面积逐年增多,多数抗虫棉品种生育期普遍较晚,为了促进抗虫棉提早成熟,多在6月底前要求打顶结束,为了能在棉花打顶之前达到一定的生长量,只能过早地投入水和肥,从而使棉田过早形成郁闭,光照利用率下降,植株中下部较空,只有顶部几个晚熟、较轻的棉铃,品质也较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协调好棉花纵向生长和开花的进程,如果棉花纵向生长过快,则郁闭加快,落花落铃严重;若开花进程快于纵向生长,说明缺水。因此,要充分利用灌水、施肥和化调措施协调好棉花纵向生长和开花的进程。3.新品种或新品系肯定比老品种好对于“新、老品种”只是一个相对于审定时间而言的界定,和品种的“好、坏”没有本质的联系,不是所有的新品种都比老品种好。以新陆早48号为例,相对于目前已审定的“新陆早六十多号”,它是老品种,但从早熟性、丰产性、机采性方面看,还没有别的品种可以超越。任何品种的选育都是针对当前或有蔓延趋势的生产问题而确定的育种目标,都有它的优缺点,关键看你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由哪个品种能更好地解决,这是我们选择品种的根本。

三、结语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锦花1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一、主要经济性状

该品种产量水平高,增产比例大。2005—2006年参加院内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亩产荚果248.8kg,比对照CK(平均亩产217.3kg)增产14.5%,平均亩产籽仁180.4kg,比对照鲁花12号(平均亩产籽仁154.4kg)增产16.8%。2007年进行大区对比试验,比CK增产显著,农户反应较好。2010年参加辽宁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经多点试验,荚果平均亩产195.1kg,比对照CK增产6.5%。

二、植物学特征

锦花11号,属于早熟直立“旭日型”出口小花生品种。疏枝型,平均生育期121d左右。株高46.4cm,分枝数7个,单株荚果数14个,百仁重57.1g,株型直立,紧凑,抗倒伏,叶绿色,连续开花,开花量大,下针集中,结实率高,双果率一般占90%以上,不易落果,荚果普通型,网纹浅,籽仁圆柱形,粉红色,出米率69.6%。该品种田间长势整齐一致,高产稳产。

三、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丰产性好,产量水平高,增产比例大;熟期适中,与白沙熟期基本一致;抗逆性强;抗病性,高抗叶斑病和病毒病,叶斑病抗性为2级,白沙1016为3级。综合抗性均强于白沙1016;品质好,籽仁美观,种皮无龟裂,有光泽,商品性好,适口性好。

四、栽培适应性

2006—2010年该品种在省内的北镇、绥中、葫芦岛、义县、丹东等地的试验和生产示范中均表现了很好的增产效果。除可适合全省各花生产区春播种植外,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也可夏播种植。

五、栽培技术要点

1.注意选地、精细整地,锦花11适于具有中等以上肥力的沙壤土种植,要求坚持轮作倒茬,秋翻耙压,早春顶浆塌垅,做到防旱保墒。

2.增施粪肥,锦花11是高产型喜肥品种,所以要施足基肥,一般亩施农肥3000kg,花生专用肥25kg,二铵5kg,生育期间追施尿素10kg。

3.不要种在涝洼地,雨大及时排水。

4.合理密植,锦花11属直立型品种,可适当密植,一般垄距45—50㎝,株距13.3㎝,每穴两粒,亩保苗1-1.1万穴,2-2.2万株为宜。单垄单行种植,每穴2株,每亩10000-11000穴,播种深度3-4cm为宜。

5.适时早播,在辽宁省春播区一般在4月末5月初播种,春季当地温稳定在12℃ 以上时(一般为5月初)即可播种,地膜覆盖可提前10d。

6.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保叶防衰,促丰产丰收。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范文第5篇

摘要介绍了杂交棉千株千斤栽培技术,包括选择优茬、培育壮苗、爽土移栽、培土壅根、肥水管理、植株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杂交棉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棉;选择优茬;培育壮苗;肥水管理;植株管理

为充分挖掘杂交棉增产潜力,探索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2009年太湖县种植业管理局在太湖县徐桥镇利用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杂交抗虫棉品种鄂杂棉11f1进行了棉花千株千斤栽培试验。试验结果和多年高产栽培实践表明,实现杂交棉千株千斤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在于棉花高产生态环境适宜和栽培技术及时到位。现将杂交棉千株千斤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择优茬

选择地势高爽、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耕层深厚、排灌配套、无(或轻)枯黄萎病、一熟或两熟套栽、前茬矮杆早熟、棉行留幅宽的棉田。开好墒沟、腰沟、围沟,确保雨水及时排得出、地下水位降得下,棉花不受涝受渍;遇旱能及时灌溉,满足棉花生长的水分需求。

2培育壮苗

选用生长势强、结铃性强、铃大吐絮畅、品质优和抗病抗逆性能好的中熟杂交抗虫棉1代品种。营养钵育苗移栽,选用直径7.0~7.5cm的大制钵器制钵,制钵水分以手捏床土不沾、能成型,或手紧握成团、齐胸落地松散为准。制钵前、点籽前、盖籽时都要对土壤消毒。一般提前制钵,待气温稳定在15℃以上,冷尾暖头抢晴天播种,上午点籽。播种至齐苗前,要严密覆盖,高温高湿催齐苗,床温保持30~35℃。出苗70%~80%时,床内温度保持在25~30℃。为防止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可在膜的两侧每隔2.5m左右揭开小口通风,高温时两边掀开,两头通风散湿,采用晴天通风,晚上覆盖方法,保温保湿促苗生长。出真叶后,揭开膜晒床2~3d,晒白为止,同时进行药剂防病,不能浇水,夜间盖好。注意炼苗与蹲苗,保证移栽时棉苗茎粗杆矮、红茎1/2、子叶完好、真叶3~4片、叶色深绿、无病无虫、白根盘钵。

3爽土移栽

移栽苗龄以真叶3~4片为宜,一般30d以上的棉苗抗逆性强、发根力强、易于成活、缓苗期短,进入移栽适期后选择晴好天气、棉田土壤疏爽时移栽。温度过低,土壤潮湿,尤其是寒潮过后的第2天上午,不能移栽,以免僵苗不发。单等行种植,行距1.5m左右、株距45cm左右[1]。1行或2行棉花1畦。拉绳定距开沟定距移栽,开沟深度略超过钵体高度;随起苗随栽苗,轻起苗轻运苗轻栽苗;壅足土、壅实土、浇足水,使苗钵与大田土壤融合,保证早活棵、早发苗。

4培土壅根

苗期浅中耕,破土增温,通氧、通气,以利于棉苗根系深扎扩展,提高吸水吸肥能力,适当减少中耕化学除草次数。蕾期一般中耕松土2~3次,深度5cm,可以结合施蕾肥进行。蕾期养根是防止早衰的关键[2],蕾期至初花期应结合中耕进行培土,棉花高培土10~13cm,可提高地温,增加活土层,有利于微生物活动,提高保肥能力;有利于保墒、抗旱、排水,增强抗风防倒伏能力;有利于行间通风,减少烂铃。在棉花生长前期,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田中铺设厚3cm左右的麦草或稻草,可防止雨后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疏松,减轻枯、黄萎病的发生。对遭受大风暴雨倒伏的棉株,应及早扶理、培土壅正,以改善田间光温条件。

5肥水管理

基肥施饼肥1 125kg/hm2、含氮磷钾45%以上优质复合肥450kg/hm2、硼砂30kg/hm2、硫酸锌15kg/hm2,于整地时棉行全耕层施或覆膜移栽前棉行两侧开沟施。苗肥于活棵后施碳铵225kg/hm2或尿素90kg/hm2和稀粪水浇棉行,如果天气干旱或棉田偏干加大水量,肥水结合促发苗。第1次花铃肥于棉花进入初花期施[3,4]。如果蕾期遇干旱或涝渍,棉苗长势弱、发棵搭架慢,见花就要施。一般施40%以上高氮钾含量复合肥375kg/hm2左右或尿素225kg/hm2加氯化钾150 kg/hm2,于棉株根部30~40cm处开沟深施。笫2次花铃肥于棉花进入盛花盛铃期(距第1次花铃肥20d左右)施尿素450kg/hm2左右,方法是距棉株根部50cm左右开沟深施。盖顶肥可在田间土壤湿度较好时撒施,长势强、后劲足棉田于打顶后5~10d施尿素150~225kg/hm2;后劲不足、有早衰趋势棉田增加用量,分2次施,于打顶前后施尿素150kg/hm2左右,约15d后再施尿素225kg/hm2左右。现蕾后看叶柄有缺硼症状,7~10d喷1次禾丰硼等优质硼肥3~4次;在受旱涝灾害棉花瘦弱时和棉花生长后期叶面多次喷施1%~2%尿素,缺钾明显田和后期长势偏旺田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

6植株管理

大多抗虫杂交棉在蕾期就要开始系统化调,按照“早、轻、勤”和“前轻、中适、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从进入现蕾期始即棉株8~9张叶片、2~3台果枝时起10d左右轻喷1次化控制剂。第1次用助壮素30~45ml/hm2,第2次用助壮素45~60ml/hm2,第3次用助壮素60~75ml/hm2,全生育期化控6~8次,每次用量略增。各次具体用量视棉花长势长

相,生长偏旺时用量增加、间隔时间缩短;反之,生长较弱时用量减少、间隔时间延长。因田因品种因行距适当利用叶枝,及时去除多余叶枝;适时摘除叶枝顶心和主茎打顶,促进果技果节生长;及时去除赘芽、无效枝节,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优化群体结构和有机营养分配。

7病虫草害防治

对重茬田、往年有枯黄萎病发生田,在棉花移栽时于栽苗钵穴内或结合浇移栽水施(或浇)多菌灵等杀菌剂2~3 g/株,也可于移栽后结合施苗肥将上述用量浇灌棉苗根部,对减轻两病发生危害都有显效。对重茬多年、往年发生红叶茎枯病的棉田,尤要注重增施有机肥、钾肥,增施盖顶肥,可明显减轻该病的发生和影响,保证棉花活熟到老,增加后期成铃,提高铃重。苗期防治好蓟马、蚜虫、红蜘蛛,中后期防治好棉铃虫、斜纹夜蛾、烟粉虱,全期防治好盲蝽蟓等虫害[5,6]。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尤其是药剂防治要及时准确,确保示范田不受虫害影响。整个生育期中耕除草3次。

8参考文献

[1] 曾潜,李景龙.杂交棉栽培最佳株行距研究[j].作物研究,1999,13(4):28-29.

[2] 王孝刚.华中地区杂交棉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科技培训,2009(10):23-24.

[3] 费月跃,黄志勇,吉菜龙,等.杂交棉花铃期栽培管理技术[j].农技服务,2009(8):22.

[4] 符广群,周月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