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生涯规划方案

高中生生涯规划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生涯规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生涯规划方案

高中生生涯规划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教育资源优势;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7-0015-03

一、问题提出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界定为:个人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与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外界机遇与制约因素以及对机遇与制约因素发展变化的预测,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制定发展计划、学习计划及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包括行动的具体策略与进程等。高中生从选择文理科到填报高考志愿,直接决定其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所以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尤为必要。

本文旨在通过自我评价导向的生涯发展测评了解具有教育资源优势的四星级优质品牌高中学校的学生所特有的生涯发展特点,借此进一步提出引导该类高中生针对个人兴趣、能力及对未来社会适应环境的应对策略。所谓具备教育资源优势的优质品牌高中所具有的特点如下:第一,从学校学生升学率来看,全校毕业生考入二本院校以上的比率在95%以上,升学率为100%,且升入国家985及211院校重点本科的比率在40%左右。第二,从硬件资源来看,学校为学生提供较好的食宿、教学设备、实验设备条件。第三,从师资资源来看,教师具有竞争力强、专业基本功扎实、特别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专注学生学业提升为主的特点;学校对于教师的能力选拔要求高,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学历提升、深造,注重校际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学习。第四,从校本培训和教育科研情况来看,学校重视对教师的校本培训,重视师德建设和教师的学历提升,注重教师的知识基础和教学技能、科研能力,专设教科研室,鼓励科学研究。第五,从生源来看,这类学校所录取的学生均为该市/县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以学业成就为主,注重个人成绩。一般来说,每个省、市地区都具有一两个这样典型的特色高中学校,这种学校在当地也具备较高的名望和声誉,引领着当地的教育导向。对于这种特殊高中学校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尤为

重要。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一至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不同年级学生900名,每个年级分别发放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包括有遗漏题目者、同一选题回答两个答案者、个人基本信息填写不全及回答问题有规律者)108份,回收有效问卷7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在792名被试中,男生410人,女生382人;文科生93人,理科生388人;高一年级311人,高二年级230人,高三年级251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采用的《高中生生涯发展问卷》是台湾学者苏玉婷(2002)在林杏台研究的基础上修订的问卷,适用于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包括两个层面:生涯态度、生涯行动,四个分量表:生涯感受、生涯信念、生涯探索、生涯计划,共40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良好,在某一维度上得分越高,表示在该维度上的发展水平越好。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94。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为0.898,具备良好的结构

效度。

3.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采取团体施测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三、分析与结果

1.教育资源优势背景下高中生生涯发展总体水平的特点

在生涯发展四个分量表中,平均数以生涯信念(32.81)最高,生涯计划(24.56)最低。而标准差则以生涯计划最高,离散情形较高,生涯信念(5.30)最低,离散情形较低。在生涯态度与行动两个方面,生涯态度平均数高于生涯行动,而生涯态度的标准差较低。在各维度中,生涯感受、生涯信念、生涯探索、生涯态度、生涯行动和生涯发展的得分均高于中位数(2.5),而生涯计划得分低于中位数。

2.不同变量下高中生生涯发展水平的差异

对不同性别、年级、科别的高中生在生涯规划发展水平上进行多观察值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在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在95%置信区间下进行F值检验结果,由表1可知,不同性别高中生生涯发展水平总体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生涯发展水平普遍高于男生,具体维度上,除在生涯感受及生涯计划两个维度差异不显著外,在生涯信念、生涯探索、生涯态度、生涯行动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高中生生涯发展水平在科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表2 生涯发展及其各维度在年级上的平均数及标准差

年级 平均分 标准差 p

生涯感受 高一 28.16 5.97 0.030*

高二 27.03 6.81

高三 28.49 6.22

生涯信念 高一 33.00 4.88 0.026*

高二 32.03 5.82

高三 33.28 5.23

生涯探索 高一 27.60 6.45 0.002**

高二 26.53 6.20

高三 28.48 5.67

生涯计划 高一 23.98 6.31 0.000 ***

高二 23.67 6.36

高三 26.09 6.76

生涯态度 高一 61.16 9.00 0.008**

高二 59.07 10.97

高三 61.77 9.99

生涯行动 高一 51.58 10.83 0.000***

高二 50.20 10.75

高三 54.57 10.53

生涯发展 高一 109.27 16.29 0.000***

高二 116.34 18.52

高三 112.75 17.27

根据在95%置信区间下进行F值检验,由表2(见上页)可知,不同年级高中生生涯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二年级的学生生涯发展水平最高,其次为高三年级,再次为高一年级。不同年级高中生在具体每个生涯发展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

1.教育资源优势背景下高中生生涯发展水平的特点

本研究的结果发现,我国高中生生涯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学校教育因素。目前我国高中职业指导工作开展范围非常狭小,仅有北上广一线城市部分高中开展了职业指导工作,且多是出于课题研究需要,大部分高中并没有专业指导课程,更没有具有专业资格的教师。二是家庭因素。很多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要高考成绩好、分数高,拿到高学历就等于前途一片光明,过分注重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兴趣、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三是学生个人因素。大部分高中生并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更不要说职业实习,对于职业的认识和了解非常粗浅,而且对于自我的认识尚未定型,还不够客观和稳定。

2.性别变量差异特点

纵观前人研究,性别对生涯发展的影响结论不一。Busacca L和Taber B. J及台湾学者苏玉婷在2002年的研究均显示,女生的生涯发展水平高于男生。也有研究认为男生在职业发展清晰度、自我评价积极性上优于女生。还有的研究未发现高中生在职业生涯发展水平上出现性别差异。本研究的结果支持性别因素对生涯发展水平有影响,且女生的生涯发展水平高于男生,尤其在生涯探索维度,女生能够比男生更主动地运用周围资源进行自我、职业环境以及个体生涯决策的

探索。

3.年级变量差异特点

大多数研究认为生涯发展存在年级或年龄差异,即随着年级或年龄的升高,生涯发展水平也越高。本研究的结果与以往研究相同的是存在年级差异,但并非呈正相关递增,而是出现转折,即高二年级的生涯发展水平最高,其次为高三年级,高一年级最低。或许这点也是具备教育资源优势学校学生的特有特点,高二年级的学生面临选择文理科的特殊阶段,这类学校的学生在作出科别决策时相对于其他学校更为慎重和投入,很多学生会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与学长、班主任或有过此经历的兄弟姐妹沟通,探索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科别。这一大的方向确定了以后,高三年级的择校和专业选择就相对容易很多,而高一年级尚处于知识累积阶段,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因此规划水平不高。

4.科别变量差异特点

现有研究认为,高中生的科别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影响不大,也有研究显示不同科别的高中生在职业探索上有差异,文科生显著高于理科生。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文理科对于高中生生涯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理科生高于文科生。具体体现在生涯信念、生涯探索、生涯计划、生涯态度和生涯行动五个维度上。理科生对生涯发展的观点和想法,包括个人对生涯发展任务的觉察,对生涯发展路径的自我坚持,以及对未来职业环境的选择比文科生更能够坚持自我决策,受外界(父母、亲友、社会期望)的影响更少,且理科生在面对生涯发展时所采取的计划决策,如确定生涯发展方向、规划发展路径时其行动力比文科生更强。

五、结论

对于具备教育资源优势的高中生,其总体生涯发展水平不算高。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在性别、年级、科别等变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高二年级生涯发展水平高于高三及高一年级;女生的生涯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理科生涯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文科生。

主要 参考文献:

[1]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2]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D]. 漳州:漳州师范学院,2012,6.

[3]王瑜.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及其相关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1.

[4]安妍.高中生生涯规划现状及其生涯辅导[J].教育时空,2010,4.

[5]王林媛,朱珠,万燕.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初探[J].理论视野,2011,9.

[6]金一鸣.中学的职业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

高中生生涯规划方案范文第2篇

《浙江省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于2014年9月公布,提出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文理不再分科,考生可以从政史地、物化生和技术(包括通用和信息技术)中选择三门高考科目。据统计,“7选3”科目有35种选择组合。如何进行“7选3”科目选择,直接决定考生将来报考的专业。面对如此多决定自己未来人生走向的重要选择,许多学生开始困惑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生如果能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可以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终达到人生目标。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于2015年公布。意见指出:普通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挖掘兴趣特长,确定未来发展方向,使之做好高中三年规划,为以后工作、学习做好准备,帮助他们更好地成人成才。建议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从高一开始,在全校开设生涯规划课,开发校本教材和课程纲要,注意收集整理课程资源。

针对新高考改革方案和指导意见,金华市区普通高中开始行动起来,开展各具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教育活动。我校也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活动。我作为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也承担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工作。在上课和平时接待来访学生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校里只有少部分学生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将来做什么,抱着走一步是一步的想法学习生活。当被问及:“你知道什么是7选3吗?你知道如何选课吗?”大部分学生感觉很茫然,不知道怎么选择适合自身的高考选考科目。很多学生来心理咨询的原因就是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业和生涯规划。在教学过程中,我了解到市区各所普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体情况都不一样,而且少有单位和个人做过相关的调查,因此萌生了做相关调查研究的想法。

我根据自编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了金华市区七所普通高中,包括省一级、二级特色示范高中和普通高中,了解了这些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情况,发现普高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

(一)领导和教师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新高考改革方案是2014年9月颁布的,生涯规划指导意见于2015年,此前省教育厅没有硬性规定所有普高都要开课,有少部分普高开展了课程。七所普通高中,有一所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最早,成效也最为显著,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指导意见》后,市区普通高中陆续开课。大部分学校开课时间不久,领导和教师教育观念没有及时跟上新课改步伐,很多人认为课程可有可无,有些单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课,开展活动少。新课改实施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很多教师观念落后,没有适应新课改要求,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用,不愿上课。

学校领导不重视导致课时数偏少,基本在高一年级开设,有些学校只上半学期,没有形成高中三年的系统课程。开课为了应对“7选3”选考科目选择,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意义远不仅如此。不仅为了更好选择选考科目,还能通过教育的形式,提高学生个人生存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实际职业世界并且探索未来,培养规划未来的决策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能够从容应对实际中各类状况,有效自我管理和调整,选择合适自己且有意义的职业,不断完善自我。

以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在职高开设,普高尚处于起步阶段,适合高中生生涯指导的软件系统少,学校没有购买相关软件,有经费不足的原因,也有思想认为没必要的原因。除了开课,很多学校相关教育活动开展也少。

(二)专业师资数量缺乏

职业生涯规划课是心理学分支学科,心理辅导教师适合上这门课。但普高专职心理教师人数少,一所学校最多一位专职心理教师,有些学校没有专职心理教师。心理教师平时既要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要上心理选修课程,有些还兼任学校其他工作,时间精力都不足以承担过多的课程教学。如果三个年级都开课,教师人数严重不足。

(三)教师培训时间不足

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法承担教学工作。心理辅导教师也要经常参加培训,知道课程最新进展,提高专业技能。大部分学校一学期只有一次专业培训,次数远远不够,且很多培训内容缺乏有效教学指导。

(四)学生不重视,缺少职业生涯体验时间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属于必修课,但不是高考科目,学生不用考试,很多学校缺少评价方法,导致有些学生思想不重视,对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包括了解相关职业、体验活动不愿意参加,或者敷衍了事。新高考改革后,学生学习压力仍很大,作业多,很少有时间参与职业生涯体验活动。

(五)缺乏统一的课程纲要

由于浙江省的生涯规划指导意见中并没有规定统一的课程纲要,各校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缺乏统一标准,每所学校各行其道,显得有些混乱。开课主要目的是选考,课时安排集中在高一年级,缺乏三年系统规划,尤其缺乏可操作性的课程评价方法。除了一所学校,其余学校都没有提出详细的课程评价方法。而课程评价能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无进步,培养了哪些能力,明白继续努力的方向,使教师尽早找出实施存在的不足。通过课程评价,教师及时调整上课内容和重点,给学生一定压力,使之用心学习和体验,多花时间在课堂学习和职业体验活动中。

(六)没有三个年级的系统职业生涯课程规划

由于高一学生要面临“7选3”,所以课程一般都_在高一,缺乏对三个年级课程系统规划,上课随机性强。高二、高三安排极少课时或不安排课时。

(七)职业生涯教育活动计划不够详细

各校(除了一所普高)都提出了职业生涯教育活动计划,但计划不够详细,没有规定什么时间要达成什么目标。

(八)对课程实施效果测评少

部分学校对课程实施效果测评采用单一的问卷或访谈形式,测评后没有及时反馈。其余学校仅上完课,没有测评。

二、对策

为了解决金华市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的方法和对策,给上级主管部门和各所学校提供参考。

(一)学校重视是开展课程的前提条件

只有学校领导和教师重视了,课程与相关教育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更新观念,适应新课改要求,职业生涯规划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大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必修课,从某种角度来看,甚至比高考科目还重要。开展课程能使学生尽快规划人生,明确未来目标,进而对高中三年做好学业规划,更好地选择选考科目和填报高考志愿。“我的未来不是梦”并不只是一句口号,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句话可能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实现。只有学校领导重视了,课时才能得到保障,才不会被其他课“冲掉”。

(二)加强培训是培养专业师资的有效途径

课程开设起来了,缺乏专业师资怎么办?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人数有限,临时招聘教师又困难重重,只有加强培训才是培养专业师资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和学科骨干教师是课程的后备师资。学校应组织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学科骨干教师参加校外专业培训,也可以请专家或授课教师在校内开讲座。内容既要有学科前沿知识,也要切合各校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多培训几次,教师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知道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作用了,就会喜欢上课,进而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三)建立课程评价和实施效果测评体系

建立有效可操作性的课程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的课程成绩,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使之认真参与职业探索和职业体验活动,有利于课程长期持续发展。建立实施效果测评系统,对师生做问卷和访谈,获得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珍贵经验,了解不足,及时予以改进,使职业生涯规划课不仅“开起来”,还“开好”,逐渐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四)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各校加强联系交流

市区普高有一所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得较早,已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一套体系,出了一些成果,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其余学校可以去参观学习其宝贵经验。各校之间加强学习交流,有领导层面的交流,也有授课教师间的课程研讨。通过协商,各校采用统一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内容、评价方法、实施效果评价、配备师资和培训等有所规定,形成完善的高中三年课程体系。

(五)立足本校实际,制订发展规划

每所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程度不一样,学校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其他学校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要立足本校实际,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发展的三年或五年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开展课程。要形成有本校特色课程模式的目标,长期规划必不可少。

(六)开展多种相关教育活动

生涯课程重视职业探索体验,学生在课余要花很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活动进行职业探索和体验,有助于促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发展,也是对课程的有效补充。

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安然度过青春期,发展出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完成自我实现。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明白自己的位置,在思想和行动上为进入大学做好充分准备,有效避免学生迷失方向,走上歧路。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

高中生生涯规划方案范文第3篇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生涯发展探索和成为社会人的准备期。2014年,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出炉,给予了考生“七选三”的选考自,让“自主选择”成为了学生基本的发展。新高考“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给了学生更多自的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七选三,有35种选择方案,怎么选?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是选择的第一步。认识自己既有标准化的工具,也有非标准化的工具。标准化工具就是通过专业化机构或测评软件,对基本心理特质进行测量与评估,帮助学生进行生涯选择;非标准化的工具,就是通过对自己的一些成长经历的回顾来发现自己的生涯兴趣和选择倾向。霍兰德职业测评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生涯选择工具之一。近年来,我校将霍兰德兴趣测评应用在高中生生涯规划上,对学生的生涯选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霍兰德职业测评的基本思想及模型结构解析

(一)霍兰德职业测评的基本思想

约翰・霍兰德是美国霍普金斯大W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认为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并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的职业兴趣类型可归纳为六种,每一种类型都可以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估;环境也可划分为相应的六种类型,划分的依据是由环境中占优势比例的人的职业兴趣来体现的。这六种兴趣类型之间并不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表现为:相邻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度最大,相隔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度次之,相对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度最小。由此,霍兰德提出了六角形结构模型(见图1,RIASEC结构模型),显示不同兴趣类型之间的心理相似程度。

(二)RIASEC结构模型解析

实际型(Realistic)。动手能力强,偏好具体任务,擅长与物体打交道,喜欢从事机械、电子、建筑、农事等方面的工作,喜欢摆弄和操作工具,较不喜欢社交、与人接触的活动。

研究型(Investigative)。擅长对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喜欢与符号、概念、文字、抽象思考有关的活动,喜欢从事理化、生物、医药、程序设计等需要动脑的研究工作,较不喜欢领导、竞争等需要企业能力的工作。

艺术型(Artistic)。喜欢自由自在、富有创意的工作环境。喜欢借助文字、声音、动作或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对美的感受。乐于独立思考、创作,喜欢从事音乐、文学、舞蹈、美术等艺术类工作,较不喜欢从事文书处理等方面的传统性工作。

社会型(Social)。温暖、友善,乐于助人,喜欢与人接触,偏好对他人进行传授、培训、教导等方面的社会活动,较不喜欢从事需要技术、体力等机械操作方面的工作。

企业型(Enterprising)。对领导角色和冒险活动感兴趣,精力充沛,个性积极,有冲劲,社交能力强,善于沟通协调。喜欢从事销售、管理、法律、政治方面的活动,不喜欢花太多时间做科学研究。

常规型(Conventional)。偏好对数据资料进行明确、有序的整理工作,乐于配合和服从。喜欢从事会计、秘书、银行等数字计算、文字处理方面的工作,较不喜欢从事艺术活动。

霍兰德代码的首字母能提供受测者兴趣、品质和其他人格方面的特征,尤其是当首字母得分远高于其他类型得分。例如,某位学生的霍兰德代码是I,首字母得分远远高于第二和第三个代码,说明该学生善于研究思考、逻辑分析。

二、霍兰德职业测评在高中生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六边形结构模型的内涵,对学生的测验结果作深度挖掘,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涯困扰。下面,我根据自身的辅导实践,结合案例尝试对一致性和区分度作一番解读。

(一)霍兰德代码的一致性解读

霍兰德用一致性来描述不同类型在心理上的相似程度。其中每一种类型都有与之相近的两种类型,这说明类型之间有相互一致的地方。例如对“RI”(实际―研究型)而言,都具有关注事物而非人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示其内在兴趣范围的同质性愈高。

从一致性的角度来看,类型与类型之间无冲突可言,只是人们在使用这些兴趣的强度上,有弱势与强势之别。从六边形结构模型来看,相邻类型所组成的人格模式在一致性上最好,相隔次之,相对最差。对个人而言,良好一致性的人格模式反映个体兴趣的和谐程度,有助于对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和预测性作出解释。个体若能找到与兴趣类型一致的职业环境,则是较理想的职业选择,可以预测他在工作中容易感到满足,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

在霍兰德职业测评中,有一部分学生的代码一致性较高,以学生A为例,霍兰德代码前两位是AS(见图2),即艺术型和社会型得分较高,表明A善于表现和创新,热衷于艺术性强、社交性强的活动。在随后与A同学的个别交流中发现,A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热情、开放、外向,喜欢与人交往,乐于助人,以文会友,喜欢用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对于美的感受。

一致性高的学生通常更容易理解和体验到自身的内在一致性,对职业的选择方向也比较明确或更容易澄清。A适应的环境是能发挥创造性能力,独立自主,并且能够有较多的和人打交道的环境,如企划、设计、媒体工作者、作家、杂志编辑、教师等。建议其专业选择以文科类为主,如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新闻传播类。建议A在七选三的选择中至少选择一门文科类。

我们在测评中发现,也有一部分学生一致性较低,这是否表示来访者内在的兴趣有冲突?以B同学为例,其I和E的得分均高(见图3),表示她既可以对“企业型”的事很投入,也可以对“研究型”的事有兴趣,这其实并不相悖,可以寻找能同时满足两者的工作环境,也可以将其中一种作为获得报酬的职业,将另一种作为满足娱乐的生活追求。通过与B的个别交流发现,作为班长的B个人能力强,行动积极,精力充沛,十分自信,独立性强,善于组织管理,喜欢解决疑难问题,能够处理错综复杂的事情,做事谨慎认真,自我要求严格。依照其当下的兴趣倾向,B在要求高度理性智慧和经营头脑且又独立的环境中,比如研发、决策等环节,更能发挥个人才智。建议其专业选择可考虑政法、财经、企业管理、工业管理等。

(二)霍兰德代码的区分性解读

区分性是指六种兴趣类型强度差别的程度,即一个人六种类型中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差值。区分性越高表示这六个类型中有的兴趣组型特别突出;区分性越低,表示六种兴趣类型间的差别不大。

区分性与职业选择的稳定性显著相关,高区分性的个体,其职业选择、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更容易预测。区分性高的人,兴趣较为集中,如B,最高分企业型(E)95分,最低分常规型(C)9分(见图3)。区分性低的人,兴趣较为分散(见图4)。

低区分性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六个类型分数普遍很高,说明这个人对什么都有兴趣;第二种是六个类型分数普遍很低,说明对什么都没兴趣,这类学生相对较少;第三种则处于中间,各项兴趣强度中等。以D为例,她的最高分为社会型(S)61分,最低分现实型(C)46分,区分度极小。与其进一步交流发现,D同学从小就很听话,生活中的许多决策都是听从父母安排,包括年少时参加各种兴趣班、专注投入学习,都是遵从父母之命。对未来的人生规划,D表示“走一步看一步”。处于探索中的青少年,兴趣分化程度较低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于此类兴趣区分度低的学生,排除测试过程中是否存在^大的干扰因素,如测试的学生因急着出去打球,五分钟内草草做完测试题等。如果没有此类干扰因素存在,那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过往的生活故事,将故事与个人优势和兴趣作联结,并从学科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性格等方面给予引导。

三、对霍兰德职业测评的实践性思考

1.生涯辅导强调主体的生涯探索行为,对自我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以及工作世界的探索,霍兰德代码巧妙地让自我探索与工作环境探索之间产生连接,当然,它提供的是和个人兴趣相近且内容互有关联的一个“职业群”,而不是某一个特定职业。故在测评之后,需要进行个别交流,给学生一个更为生动、个性化的辅导体验,促进来访学生对自身的反观和判断。

高中生生涯规划方案范文第4篇

生涯发展是指个体在终生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心智成熟的变化、社会角色义务的转换以及其环境之间交互的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衍生出不同的生涯抉择,进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包含各种生活角色、工作与休闲活动的综合性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知识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处于多层文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中。时展所带来的这种快速变化也必然会给当今人们的生涯发展和生涯心理带来诸多影响。

1 高职大学生生涯发展现状调查

对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是心智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正是他们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进入职场和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准备期”。

但是,大学生们在“准备期”内做好了准备了吗?为了了解大学生中的高职类学生群体的生涯发展状况,笔者和同事们对无锡工艺职业院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600名学生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

问卷一是关于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情况等方面,问卷二应用李亚真(2005)编制的大学生生涯发展量表作为问卷内容。该量表分为生涯态度和生涯行动两种,生涯态度再细分成生涯感受和生涯信念两个维度,生涯行动再细分成生涯探索和生涯计划两个维度。其中,生涯感受是指个体面对生涯发展的心情感想,包括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个人方向及未来生涯形态的感想与期待;生涯信念是对个体对生涯发展的观念想法,包括对职业规划与选择等生涯任务的觉察、性别刻板印象、社会声望影响等;生涯探索是指个体面对未来选择工作及生涯发展,采取探索自我及工作的主动性,包括对自我特质、工作环境、偏好职业的了解,可透过周遭师长、同学、家人、媒体等资源达成探索活动;生涯计划是指个体面对未来选择工作及生涯发展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包括确定职业选择及生涯发展方向、拟定职业选择或生涯行动计划及备用方案。本量表共有23项,主要关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规划、生活态度、人际关系、人生规划等方面的考量,采用五分计法取平均值,得分越高说明生涯发展越成熟。

《大学生生涯发展状况调查问卷》主要用来考察被试者的年级、专业、性别、家庭所在地,兼职经历和担任学生干部情况等的调查,采用了课堂考试的方式,对实施测量的客观环境进行了控制,回收率100%,提出无效问卷10份,获得有效问卷590份。问卷调查的学生男女生比例相同,覆盖了理科、文科20多个专业,调查数据为本课题提供了充足的说明材料。

表一生涯发展状况调查对象

[年级

男生

女生

兼职生

普通学生

学生干部

普通学生

一年级

100

100

100

100

190

10

二年级

100

100

95

99

187

10

三年级

90

100

98

98

183

10

总计

290

300

293

297

560

30]

表二生涯发展状况调查结果

[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男生

女生

兼职生

普通学生

学生干部

普通学生

总体

生涯

感受

2.38

2.12

2.59

3.19

2.29

2.55

2.26

2.85

2.22

2.49

生涯

信念

3.26

2.85

3.51

3.02

3.05

3.39

2.81

3.38

3.17

3.15

生涯

探索

3.12

3.40

3.72

3.47

3.44

3.69

3.22

4.05

3.89

3.56

生涯

计划

2.73

2.90

3.56

3.01

2.91

3.29

2.63

3.35

2.87

3.02

生涯

态度

2.50

2.65

2.89

3.18

2.47

2.90

2.40

3.18

2.58

2.75

生涯

行动

3.14

3.35

3.67

3.35

3.02

3.40

3.29

3.95

3.08

3.36

生涯

成熟

2.57

2.95

3.47

2.88

3.30

3.34

2.88

3.61

2.65

3.07]

2 高职大学生生涯发展现状

2.1 整体差异。高职大学生的生涯发展度的评价分为3.06,说明高职大学生的生涯发展水平整体并不高,其中生涯探索和生涯行动的水平略高于生涯信念和生涯成熟度,最低的是生涯感受。

2.2 年级差异。年级不同在生涯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很明显的差异,生涯感受是随着年级的增高水平也升高,生涯探索、生涯计划、生涯态度、生涯行动、生涯成熟的调查值也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仅有生涯信念上出现了异常,一年级的生涯信念值最高,大二出现了下降趋势,大三又上升了,达到了最高值。

2.3 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在生涯感受和生涯成熟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男生的生涯感受度明显高于女生,女生的生涯成熟度明显高于男生,其余几方面,男生和女生的差别不明显。

2.4 兼职与否差异。有无兼职在高职大学生的生涯发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差异很明显。兼职的学生无论在生涯感受、生涯探索、生涯计划、生涯态度,还是在生涯行动、生涯成熟等几个维度值都明显高于没有做过兼职的学生,总的看来,兼职的学生生涯发展成熟度较高。

2.5 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的差异。学生干部在生涯发展的各个维度上的值明显高于普通学生。当过学生干部的高职生的生涯发展成熟度3.48,而普通学生的生涯发展值为2.92。

3 高职大学生生涯发展现状分析

3.1 高职大学生生涯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在生涯发展的几个维度中,生涯探索、生涯行动、生涯信念高于生涯成熟平均值,说明高职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生涯信念,深知自己所处的重要的人生阶段,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中,也积极付诸于行动,但是缺乏计划性,没有详细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人生生涯发展规划,导致对生涯发展自我感觉迷茫、困惑,甚至有的学生感到消极,造成目前很多大学生有生涯探索的冲动但规划能力不足,有强烈的生涯信念却常常感到消极迷茫的现状,这也是大学生们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发展的过渡阶段的必然状态,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是由学校即将步入社会的阶段,是从思想、生活等方面都必须要独立的时期,由于有很多他们未知的不确定因素,他们对社会、对未来、对自己会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在生涯态度与行动两个方面,生涯行动高于生涯成熟平均值,生涯态度则低于生涯成熟平均值。一般而言,态度和行动应很好的统一,而本研究中生涯行动的平均值略高于生涯态度,这说明大学生面对生涯发展,在态度与行动上还不能很好地整合。

3.2 不同年级的高职大学生的生涯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生涯信念和生涯感受两个维度值,并不是随着年级的增长递增,而是二年级低于一年级,三年级又逐渐上升了。经过访谈了解到,由于一年级新生刚进入大学,社会角色由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对未来很憧憬。一年级的学生多是全心准备功课,很少能够针对自身生涯发展与抉择问题加以探索或全盘计划,或者说在抉择上不如高年级或者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的学生从容,因此自身的生涯探索、生涯计划、生涯态度以及生涯行动和生涯成熟都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发展的愈成熟,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年龄的增长,参加活动的增多,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影响,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逐渐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对职业的需求,对未来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愈成熟和有信心,对前程规划已有一定的经验,故而探索与计划能力有所提高,所以高年级在探索与计划这些方面均较低年级成熟。

3.3 性别不同,生涯发展各维度也有差异。在生涯感受和生涯态度两个维度值,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女生的生涯成熟和生涯信念上高于男生,在生涯探索、生涯信念、生涯计划等方面表现相近。这种女生的生涯成熟和生涯信念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社会、文化的进步的原因。传统观念,女性的社会功能被定位于家庭,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女性在社会职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能力也被社会肯定,自然有更多的女大学生想争取事业的成功,与男性一拼高低,常常会对自己生涯的各方面(如工作、自我表现、他人的赞许)持较高的期许,对自己女性的角色也更为自信,成熟度日趋提高。男生要体现自我价值、对家庭事业都要负责的观念仍然很强烈,因此会有积极的探索行为、较详细合同的规划并执行计划的行动,因此在生涯探索、生涯计划和生涯行动方面表现的更积极。

3.4 有兼职经历的学生比普通学生在生涯发展的各维度上都明显表现优异,同样,学生干部的生涯发展比普通学生的生涯发展的成熟度明显优异。根据社会的认知理论,生活经验是一个人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来源。兼职工作和担任学生干部可以通过工作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拓展视野、提升心理素质,可以更合理的计划,以此提高组织能力。通过工作体验可以增进对同伴的了解和职业世界的了解,以此扩大生活交际范围,也可以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特点会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并对世界观和自我两个方面有更深的探索和了解,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方向以及未来生涯发展做出规划。

4 提高高职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各个高校也基本上开设了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很多学校的就业指导还只停留在宣传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以及举办校园招聘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忽略了对大学生进行生涯发展的指导,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针对学生的生涯发展情况进行不同的指导。

首先,要了解阻碍高职大学生在生涯发展的因素,让学生从自我角度思考个体生涯发展,协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我和职业事业,促进他们事业和人生的发展。进行生涯发展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参与到其中,才能意识到问题的所在,真正的找到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办法。

高中生生涯规划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生涯教育;职业规划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促进了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全面开展,这对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科学规划人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大学生接受了职业规划教育后,反而对自己的选择与前途迷茫了。某高校研究所调查显示,逾5成大学生认为目前就读专业不理想,近2成大学生对就读学校不满意,3成学生对所学专业热情不高, 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因不满意所考入的大学或专业选择复读,甚至厌学,这已经是个普遍性的问题[1]。笔者认为,中学时代(包括初中高中)是职业生涯的萌发期,从中学进入大学也是人生转折的重要节点,我们有必要在中学阶段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工作。

一、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阶段缺乏职业规划教育,会直接导致中学生由于缺乏对自我、社会与职业的基本认识,在升学或因失学而无奈就业时,存在专业或职业选择的迷茫。当前开展中学职业规划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减少填报高考志愿的盲目性。大部分中学生会考虑过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但是他们对社会职业类型了解并不全面,对各种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也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很难做出具体选择。这直接导致在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陷入盲目状态,一般的中学老师与班主任,只能根据学生估计的分数和往年的分数线推荐几个学校,至于学生喜欢什么专业、能选择什么专业,则很难指导。对家长而言,由于家长在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有限,他们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也不尽理想。对学生自身而言,尽管高考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其今后的专业,然而面对这有可能决定自己一生的事情,相当部分的学生在选择时是盲目的,真正结合自己兴趣和理想进行选择的所占比例不是很大。

2、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个人的兴趣爱好从14岁开始趋向稳定,而对职业的喜好和价值观也正是在中学阶段变得现实而具体,能真正开始考虑职业的选择。美国学者金斯伯格认为,处于11-17岁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他们有了独立的意识和价值观念,知识和能力显著增长和增强。在这个阶段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满足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促进中学生明确自己的独特性、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为他们树立稳定、远大的职业理想打好基础。清华大学生涯教育专家樊富眠教授也认为中学阶段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能帮助学生思考未来的自己,减少未来选择职业时的困惑和迷茫。

3、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职业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能有效地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终身教育融为一体。在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阶段性的、连贯性的职业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形成初步的人生规划与设计能力,以及树立终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这一点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更为重要,他们中间有近一半不能升学,未经过任何的职业规划教育就直接走上了社会。即使有幸升学的学生,几年后同样会因为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而无法对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以至于盲目选择专业,最终导致“学习无动力、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成为就业困难的主要群体。

4、有利于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在当前,由于中学生填报志愿不当,他们进入高校后,很多学生无法顺利适应大学环境和专业学习要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学业不良、沉迷网络、不思进取、就业迷茫等,使高校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新生适应性教育中,而且往往也难以收到很好的成效。在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本身而言,中学也未与高校进行合理对接。前文述及的大学生在进入高校接受职业规划教育后,才发现自己的专业选择错了,但此时往往已“生米做成熟饭”,要改变结果必须付出极大的勇气和代价。如果从中学阶段就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将更有利于做到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

5、有利于促进中学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中学偏重于应试教育,侧重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社会、企业的联系,这不利于构建学生完善的职业品格,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开展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将会推动中学教师去了解社会各行业的职业要求,促进学校去邀请社会各界事业有成的杰出人士参与到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建立教育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联系机制。与社会成功人士的良好互动,也必将有利于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中学提升素质教育工作。

二、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设置

当前中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的迷茫主要表现在:对自我缺乏深入了解、对职业与社会缺乏认识、对职业目标或专业目标认识模糊、缺乏正确的规划方法、对规划的行动力不足等。我们必须针对现状,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美国将中学职业规划教育目标定为自我发展、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管理;英国将教育目标分为自我发展、生涯探索和生涯管理;加拿大将教育目标定为增强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学生职业设计技能,加深他们对教育规划的理解,获得更多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能[2];我国台湾地区将教育目标设定为自我觉察、生涯觉察、生涯规划等。结合我国实际,我们可以根据生涯规划的“知己―知彼―抉择―确定目标―行动”等环节开展教学工作。

1、自我探索(知己)。自我探索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包括心理特质、兴趣爱好、能力、生活观、价值观及个人的优缺点等,这是生涯发展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学生处在一个心理成长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虽然脱离了童年的幻想期,但对现实并没有形成理智成熟的认识,大部分中学生不了解自身的兴趣,不了解自己以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更不清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能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自我认识意识较差,因此,自我探索应当成为职业规划教育的重点内容。当然,中学阶段的自我探索内容相对于职场人士而言,内容会有所区别和侧重,毕竟中学生并没有直接进入职业领域,他们已有的职业意识仅仅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和他人的谈论。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自我探索”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自我概念及生涯概念,引导学生探索自我的兴趣、性向、价值观及人格特质,了解工作与个人的关系,使学生能理解“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这是帮助中学生踏上最佳生涯发展路径的重要起点。

2、环境探索(知彼)。环境探索是指对自身周围与职业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过程,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可以分为社会环境探索与职业岗位探索。前者主要包括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职业的分类与需求状况、社会对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对自己期望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情况和发展趋势等信息;后者主要包括了解具体的职业、所处组织的相关信息和个体的家庭背景等。之所以要将环境探索纳入中学职业规划教育内容,是因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从现实来看,中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普遍具有盲目性,对所选的专业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也并不大了解,其填报专业的信息主要来自家长与老师的意见,并不是很符合学生本人的需求,最后很可能选择了自己不适合的专业。在教育工作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通过职业的类别与工作角色,教育、训练机会与工作间的关系等教学内容,引导中学生认识职业分类和各类职业的独特性、了解各种职业的条件,选择几种适合的或可能的职业作初步的尝试,形成自己初步的职业观。

3、生涯抉择(抉择)。在进行自我探索与环境探索之后,需要进行生涯抉择。所谓生涯抉择,就是在职业生涯路线上选择自己的目标。对于一名中学生而言,他怎么选择专业?选择专业应该考虑哪些方面?怎样才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从客观角度来看,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的,因此,学会科学的抉择与决策方法非常重要。实质上,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抉择方法,例如自然发生法(依据高考分数能被录取的学校专业随便选择)、目标趋势法、拜金主义法(选择待遇最好的行业)、假手他人法(由父母或老师代替自己抉择)等,但这些抉择方法并非根据自己的能力或性格而做出,因此缺陷明显[3]。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掌握个性化原则、群体无害性原则和目标可操作性原则,引导学生学会“界定明确具体的问题、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收集有关的资料或向他人询问、权衡各个可能选择方案的利弊、选择适宜的方案”等生涯抉择的基本步骤,并掌握SWOT分析法、平衡单法等比较科学的抉择方法。

4、初步规划(行动)。形成明确的职业规划是我们开展这项教育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根据美国学者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学生尚处于职业生涯探索的初期阶段,因此他们在现阶段制定的职业发展规划只能是初步规划,但这并意味着初步规划不重要,学校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后,应当要求学生撰写自己的初步职业规划,以利于巩固中学生对自我、对职业世界的探索成果,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更趋明确化。学校可以制作职业规划书模板,重点围绕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学业成绩等自我探索部分(可借助相关测评工具进行),以及家庭环境、高校与专业的探索、职业世界探索等环境探索部分,让中学生通过平衡单法或SWOT分析法等途径,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或者高考目标,完成自己的初步规划。也许初步规划的目标难以达成,但是通过生涯规划,能够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涯观念,掌握抉择的方法与技巧,如此以后,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可以更有效地了解生涯规划的历程,掌握自己的生涯发展。

三、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途径

早在1994年,原国家教委便颁发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正式在普通中学引进职业指导,但是因为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个《纲要》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现实中,一些中学老师也理解职业规划教育的作用,但因为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欠缺,难以正常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学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1、建立必要的师资队伍。中学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必须依靠专业的师资队伍,但从目前的教育环境来看,中学没有意愿配备职业规划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制约中学职业规划教育的瓶劲到问题。对此,除了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外,学校自身也要有意识的去培养一批懂得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指导的兼职教师,例如可以派遣学校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等教师参加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培训班,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指导方法,指导中学生认识自我,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设计。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社会资源,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邀请本地的企业界、商界、政界、学界、文艺界的成功人士到校与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交流,也可以邀请本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为中学生生开展职业规划讲座,以此来充实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

2、将职业规划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应该以什么样的课程形态出现?是开设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还是将职业规划教育内容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笔者认为这两者都是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通过不断完成各种与职业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实现的,因此开设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能让中学生系统地学习职业规划知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但这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与充足的政策、资金保障。更为简约的方法是,将职业规划教育融入现有各科课程的教学中,这需要学科教师要深入了解现有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与生涯相关的活动或材料融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目前有部分重点中学在“劳技”课程中融入了职业生涯规划入门教育,也收到了一定成效。针对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对职业规划教育内容重视不够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采取团队辅导、讨论法(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操作法(通过具体活动进行体验)等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增强教学效果。

3、开展适当的职业体验活动。中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较强,学校除了利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实践课,组织学生实地参加一些具体的职业体验活动。适当参加职业体验,不仅是学生适应职业环境、社会环境的需要,也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益处。具体而言,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本地发展较好的企业去进行实地参观,了解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生产线,感受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本地的高校,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情况,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通过职业体验和参观考察,学生能够亲眼观察某份工作是怎么进行的,亲耳聆听职场人士的经历与体会,亲身去体验在工作场景中的感受,亲自获取来自大学生的信息,相信这样职业体验活动,能够触动学生并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4、注重家庭教育与同伴教育。中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受家庭和同伴的影响较大,中学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时不应忽略这两股力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支持是影响青少年在关注他们的未来和自身发展期望时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父母通过为子女提供心理自主的机会能促进青少年思考和规划个人未来的主动性[4]。实际上,从高考志愿的填报工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学生受家庭的影响与干预程度很大。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力量,让家长多鼓励孩子在假期从事临时工作,让家长讲讲自己的职业故事,鼓励有条件的家长通过网络了解社会职业发展相关信息,以发挥家庭在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同伴一起度过的,同伴交往能够促进学生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能够促进学生对未来发展进行积极探索,学校可以利用同伴教育,在课堂上或网络中组织讨论交流活动,发挥同伴教育的积极作用。

5、建立职业咨询与指导机构。尽管中学会师资力量、办公场所、经费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较大,但是建立一个能正常履行职责的职业咨询与指导机构还是很有必要。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职业规划是有强烈的个体性的,我们不可能通过课堂教育让他们全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这就必须依靠职业咨询与指导机构,通过谈话、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学生指明方向、解除疑惑,找出咨询者的职业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5]。至于如何创办机构,笔者认为可以依托于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开展职业咨询工作,也可以借助民办培训机构的力量,引进培训机构的力量以补充学校师资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关于在中学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EB/OL][2009-12-11] .

[2]张海春,段彦艳.国外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览[J].教学与管理,2008(12).

[3]黄中天.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78(第1版).

[4]王瑜.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