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道路是城市构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分区主要是依靠道路来划分的。城市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供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同时对城市的经济建设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道路功能众多、结构组成形式复杂多样、交叉点繁多、人行量很大、景观要求高,因此,也就注定了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的复杂性、综合性、系统性。由于城市道路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城市的发展,所以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不仅仅要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更应该注重人性化。规划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规划设计一旦完成,城市道路建设的雏形基本确定。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与城市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完美协调是我们规划设计师们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
1、城市道路横断面的人性化设计
横断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人性化的横断面设计应该做好以下工作。应该根据道路的平纵线型来确定合理的横断面确保以行车通畅及行人安全,这是横断面人性化设计的首要条件。我国的很多城市的主干道大多采用四板块、两板块形式,通过设置中央分隔带来防止行人随意横穿道路,保证安全,其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是,中间绿化带有时候也会影响行车视距,而留下安全隐患。而且中央绿化带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而且其绿化还不能向市民开放。其实,若道路比较平顺、视距通常,设计车速较低时,可以将横断面设计为单幅式或者三幅式,若有必要可设置中央隔离栅。如此不仅增大了行车道的宽度,增大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还确保了行车视线的畅通。将绿化带设置于道路两侧,不但补充了城市绿化空间,还可以供人们休憩、观赏,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宽阔、怡人的交通环境。
合理设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的宽度,是城市道路横断面人性化体现的又一关键点。很多城市由于规划设计时代久远,现代交通发展迅速,而造成交通拥挤。此时,通常会压缩绿化带、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以增加机动车道,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其实,这种以牺牲绿化带、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做法,不符合“人性化”的要求。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小汽车的普及,非机动车的比率越来越低,因此,可以根据城市交通的具体构成来确定城市道路的结构组成。比如,若在某一区域基本上没有非机动车辆,那么就可以考虑取消非机动车道,或者将其与人行道合并。
2、人行过街通道的设置
行人过街通道在城市道路设计时应该予以重视,以便创造一个人车和谐、安全便利的通行条件。通常在交叉路口、人流量较大的地段(学校、意愿、商场等),或者路段长度超过400米时设置人行横道。另外,供行人通过的时间也必须科学合理,若街道过宽,无法满足人行一次通过时还应该在中间设置安全岛等待区,以供人行二次通行。若路段人流量特别大时,道路中间的的安全岛不足以满足人流集散的需要时,应该考虑在此处设置过街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确保行人过街安全及交通畅通。天桥及通道的设置必须与该地段的环境相协调。路段设置对向公交车站时,最好是采取尾对尾的形式,并将人行横道设置于车站尾部,以防止行人从车辆前面过街而发生意外。
3、道路上的构造物设置
城市道路的构造物主要有高架桥、互通立交、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这些构造物的设置不但要满足其使用功能的需要,还必须与周边的环境融洽、和谐。比如,若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一个大型的立交,尽管可以加快交通,但是势必会给市民造成不舒服的感觉,从而不利于整个城市的环境协调。因此,大城市的中心区可以结合地形、地貌、建筑等情况设置一些中小型的立交互通,并注意其跨度、高度、宽度的合理性,不但可以解决交通问题还可以改善周围的环境。此外,人行天桥的过多设置是会严重影响城市空间环境,因此,中心街道宜设置地下通道。而在偏远的区域,则尽量缩短通道长度,以策安全。
4、路面结构形式的选用
城市道路通常可采取刚性路面与柔性路面这两种形式。我们应该根据城道路的分类、交通量大小、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养护维修等情况选用恰当的路面结构形式。在90年代以前,可能更多的考虑的是经济效益,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趋向于行车舒适性、环境协调性等方面的考虑。因此,现在城市道路路面大多采用的是行车更为舒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很多城市采用白加黑的办法对原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改造,在原有路面上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随着先进工业产品的不断出新, 各种改性剂和路用工程纤维对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性能的改善, 使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些都是提升城市道路品质,体现城市人性化设计的进步。
5、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时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道路的美观。因此,必须有专业的进行设计,景观设计的内容包括:绿化带、人行道铺装、天桥景观栏杆、小品等。优良的景观设计更能美化城市道路,美化城市环境。
6、结束语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强、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性工作。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其服务功能,充分考虑城市环境协调,充分体现其人性化的一面。笔者认为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必须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行人交通为核心,以城市环境为依托。
参考文献:
[1]杨晓光,等. 交通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张彦军,朱丽红.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 交通标准化. 2006(12).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注意问题;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迅猛增长,国家土地使用的持续紧张,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将会是改善道路交通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做好道路改造对于增大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截至目前,全球各国为了保证城市交通的合理、有序的布局和发展,都采取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来进行优化和总结,从而使得其中的种种制约和影响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当前,城市交通道路规划的编制与设计对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与文明水平,适应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标准和要求,并实现了社会持续发展要求。
一、市政道路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1、体现城市特色
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我们周围的文化环境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人口密集的现代城市,怎样体现出每个城市的个性和特色,成为了城市建设中不可忽略的考虑因素。根据城市的环境、人文特色等实际情况,在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中体现出城市的特色,融入城市的文化氛围。
2、体现功能特色
除了体现出现代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交通以及游览等功能才是城市道路应体现出的主要功能。
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城市的道路规划随意性
城市的建设,道路规划先行。道路的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很重要,城市建设依附于道路的规划。所有的城市建设例如,城市的广场,社区街道,旅游景观等等的建设都应列入到城市道路规划的行列中。而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很难看到完整的道路规划,通常表现的很随意。可以理解出很多的原因,首先,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计划没有变化快;其次,从中牟取相应的利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个体的经验者,他们更愿意在利益的驱使下,为寻求更多的财力,将土地出让,这都将影响到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问题。
2、城市的道路规划中没有体现出“以民为本”的原则
首先,从道路规划过程看,人们群众参与的程度是不够的。其次,在道路规划过程中,领导们总是以自己的意志进行判断好坏是非,使道路规划的独立性和公开性被打破,人们的需要得不到反应。最后,城市的道路规划的约束力不强,降低了人们对道路规划的信任和关注。
3、不合理的横断面设计
长期以来,我国市政道路设计和规划都缺乏交通工程的设计理念,而将重点放在道路工程的设计上面。这一现状导致了道路设计规划的不合理,尤其体现在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上。横断面设计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对交通流组织、路段、节点通行能力、行车速度方面的定量、定性的分析。(2)缺乏对交通流构成和道路功能的基本分析。(3)对于各种设计规范的机械套用,而不对车速、车道数及车道宽度、道路功能之间的关系做深入的研究分析。(4)对于管线设置、道路隔离带设计、公交站台设置、绿化要求、安全和环保要求以及景观设置方面不能做到周密全面的考虑。
4、道路网络节点不通畅
对交通情况进行分析是道路设计前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交通流向、流量、周边路网、车速、车辆组成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有利于准确定位道路等级,确定道路规模。现代城市中,由于设计者对于实际交通分析的缺乏,使得目前的市政道路普遍存在各道路的车道数、路段和交叉口红线相同,路网节点的交通流相互等待或避让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也造成了道路网络资源的浪费。
三、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改进建议
1、系统性
在开始道路设计时,首先应重视这个区域城市环境建设的规划。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充分运用这个系统论原理。根据城市规划了解清楚这条路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定位。摒弃以往景观设计中拼贴、见缝插绿,只看局部,不看整体,缺乏系统的设计方式。要把这条路融入整个区域的绿色网络之中,进行系统的分析。
2、遵循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做好生态设计
充分了解区域规划和道路周边的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才能使景观创造达到各种因素的协调,尊重物种多样性的存在,减少对资源的破坏并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与再生。道路景观的创造和景观序列的划分,应结合周边环境的特点,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展现自然资源;并充分利用各种人的感觉要素形成各路段的景观特色及复合多样的景观框架。通过景观的创造和拓展,丰富和扩大目标范围,创造连接各城市或节点的城市绿色走廊和网络。
3、横断面的设计
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路缘带等都是市政道路横断面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分配,是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关键。合理的横断面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将通行能力和行驶速度作为考虑标准,在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下,合理制定机动车道宽度。(2)在对于道路的交通情况进行分析后,对原有的车道数量作出相应的调整。(3)优化隔离带及各种车道的分配比例。(4)考虑环保和行人、车辆的安全问题,调整中央隔离带以及绿化带的布置形式。(5)对于道路现状的改造,可以分期进行。
4、道路节点的设计
道路节点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快速路中的集散节点和路径转换节点、干路之间的相交节点和特殊道路与支路相交节点。按照以下原则对不同道路的节点进行设计,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道路功能。
4.1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
设计者在设计交叉口方案时,可以对现有的交通政策研究成果、城市规划及交通规划进行研究分析,加以利用,从而让方案能符合目前城市的实际情况。
4.2设计具有协调性
渠化规划设计干路交叉口,在交叉口增加进口处的车道数,扩大交叉口的空间资源,从而让
路口也具有与路段一样的通行能力。
4.3综合考虑进行设计
综合相交道路的类别、流量、公交站点设置、管线布置、周围环境等方面要求后,才能对道路节点的用地范围及形式做出正确的判断。
4.4从长远考虑进行设计
道路交叉口近期的设计实施,还必须立足于远期的交通需求,让建成的道路节点不仅能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还能满足以后的交通需求。
4.5秉持节约原则
对于现有设施,要挖掘其潜力,做到物尽其用。在能不建立交的情况下,尽量不建,保留现有环形交叉口,使用“信号灯+环交”的方式进行控制。立交的设计应当灵活运用当地地形,节约用地和资金,做出既简洁又美观的设计。
5、妥善处理好交叉口
城市道路交叉口众多,交叉又是最繁华最吸引人流、车流的地方,交叉口的竖向与平面布置也是道路设计的难点。在竖向设计中,根据不同纵坡需要调整路口以外道路的横坡弃,以保证交叉口不积水。转弯半径的缘石城设需仔细计算或用图解法给出,否则交叉口地面将是扭曲的,无法满足排水与行车的要求。在平面布置中,首先要注意转弯半径不可设置太小,太小则影响该路段的通行能力。其次,交叉口范围内的电力、电讯、有线等应全部走入地下。很多实例,交叉口密如蛛网的线路不仅有碍市容,也不安全,也使城市景观大打折扣。其三是转弯半径直圆和圆直点上应设残疾人坡道,这可反映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其四是交叉口因四周跨路应预埋各种管道,可防止日后对交叉口大动干戈。
结束语
总之,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道路系统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设计人员应不断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设计水准和审美水平,从而规划设计出科学、美观的道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姜雅琪,蒋灵翰.道路工程设计应注意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9(01)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镇人口的集聚,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以及小汽车进人家庭的客观事实,我国现有各类城市都面临着现状道路的容量不足,道路功能不分明,路网布局不合理,各类车辆与人流混行,城市公共停车场缺乏,高峰时段车辆拥堵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因此编制好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已成为各城市镇人民政府的当务之急。
一、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
应以城市用地规划为基础,组织主次分明又完整的道路网系统,使城市各要素之间以城市道路为骨架,构成一个相互协调并具有生机的整体。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体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出行、职工上下班的人流,以及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货流需求,确保城市道路上每天的人流及货运的安全、便捷和畅通。城市道路是城市面貌、景观的载体。路网规划中对新开辟的道路既要考虑线型走向又要考虑道路沿线的景观,并应尽量避开已建的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建筑,切实保护文化古迹和宗教建筑。要充分考虑旧城现状道路的利用和合理改造,既要有科学发展观的远见,又不可盲目地大拆大建。应使规划新建区、扩建区道路网与旧城区道路有很好的衔接。要设法消除旧城区部分道路交通的瓶颈。在改建旧区路网的过程中应反映城市历史、城市文化传统。并兼顾民族风貌的展现,对有保存价值的建筑和街道应切实予以保护。城市道路是城市地上、地下工程管线的走廊,道路规划必须确保为城市各类管线提供可容空间,使市政基础设施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考虑城市抗灾、救灾的应急要求和城市日照、通风的卫生要求。还应按照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风向资料,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骨干道路地走向,以利引入夏季凉爽的东南风和阻挡冬季严寒的西北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把道路按性质、功能,以及交通量进行分级,并各自形成系统,充分发挥各级道路的使用效力,并使得规划后的路网结构完整、功能分明、合理布局、畅行无阻。城市道路横断面宽度,应根据近、远期交通量的科学预测加以确定,切忌为了气派,搞“世纪工程”,一味追求“宽,大,平,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有大区域经济共同圈的发展理念,跳出过去就城市论城市的旧概念,要建立区域交通网络系统,对城市今后交通发展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要点
1、研究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发展战略
城市道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与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用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只有在科学的交通发展战略指导下,才能避免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大、收效小等问题,城市交通才能朝着健康、有序和良性的轨道持续发展。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发展战略研究必须在国家政治方针、区域发展战略、经济发展长波理论、城市发展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等宏观背景指导下进行。 借鉴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我国应该贯彻“优先”发展公交,扩大交通供给,控制交通需求的基本发展原则。
2、进行道路交通供需平衡研究
必须改变单纯通过道路建设来满足无限交通需求的传统理念,应对城市道路设施总规模意义上的路网容量指标进行分析,应对城市交通供需矛盾、交流需求与交通供应的互动作用及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共生机制进行研究。 通过道路供应指导交通需求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道路资源,缓解交通矛盾。 对于城市中心区和新开发区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城市中心区,应以道路网络容量为约束,适当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强化交通需求管理(TDM)和交通系统管理(TSM);在城市新开发区,应以道路网络容量为前提,进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交通的先导作用引导土地开发。 只有从战略高度、需求与管理相结合角度分析路网设施总体建设水平与供应水平,才能为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定量参考依据。
3、加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
道路投资适度超前“战略”。必须大力加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道路投资适度超前”战略。 通过大幅度提高路网密度,尤其是支路及次干路网密度,来调整路网层次结构、提高路网整体供应和服务水平。 这就要求不仅还清“旧债”,还要迎战即将到来的机动化挑战。
4、理清道路功能,提高规划标准,优化断面分配
统一对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的认识,明确各类道路的技术标准、用地布局及交通管理要求,倡导系统性原则、远近期结合原则。 通过道路功能的合理定位,确定道路两侧土地使用特征,提高城市运转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适应城市交通的汽车化挑战,道路规划设计标准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应大力提倡“高标准规划,严过程管理”,必须进行城市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专用系统设计,实现交通空间分流。 另一方面,我国还必须大力提倡交叉口渠化改造设计和管理,借助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实现节点通畅。对于新建道路,必须根据运行车辆几何尺寸、设计时速等指标进行断面优化;对于分期实施道路,在道路断面分配时可适当考虑较宽的人行道、分隔带,而不必将远期所需机动车道宽度一次建成,因为有可能出现高等级道路路面使用寿命(15~20年)结束而交通需求仍未达到饱和的情况。对于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推荐2.5m或3.5m,因为该宽度远期机动化后可以改造成为机动车路边停车带或公交专用道。
5、贯彻“以人为本”原则,保护城市历史风貌
城市道路的核心应是为人服务,而不是为车服务,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目标应为道路断面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人更多,而不是车更多。 因此,在道路规划建设时,必须重视街道景观、 街头绿地小品及居民步行空间等的建设,从而改善居民出行环境,营造良好生存空间。 对于规划方案的确定、建设项目的决策,不仅仅是规划师与政府决策人员之间的事情,必须大力提倡公众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同时在道路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方面,必须站在城市长远发展高度进行决策,不能就交通谈交通,也不能就保护谈保护。 若对每一条街道都进行保护,则城市交通问题不能解决,因此可选择一部分景观优美、历史文脉浓厚、具有典型性的历史街区进行有重点、有选择的保护,突出其文化历史氛围,削弱其交通功能,不能籍口改善居民出行难、乘车难等状况,而对每条道路进行拓宽改造或让大的贯通性干路随意直穿历史街区,更不能在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路网规划方案中对旧城街坊全部拓宽改造。 这些旧城历史街区道路虽窄,但道路网密度较大,因此,可在合理划分道路功能的基础上,在保护区域外部布设主次干路,解决该片区居民乘车难问题,在区域内部应限制机动车通行。
结束语
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道路网络,其规划必须主动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规划的理论、方法、体系,以期成为道路建设的先导。
参考文献
[1] 杨战社.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城市交通[J]. 新东方. 2006(01)
[2] 郭靖.从月票到奥迪:从交通工具看市民分层[J]. 百姓. 2002(04)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是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过程,牵涉到众多的设计因素,能有效的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是,难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问题,尤其是在路线设计、路基路面设计以及整个设计使用年限等存在不足,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道路设计的各个要素,将有着很大的作用。
一、城市道路设计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也越来越多。但是,城市道路设计中也伴有一些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对城市道路设计实用性方面的缺陷,非常容易造成道路交通堵塞。例如,在城市道路
交叉口的设计中,通常出现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现象,导致交叉口的设计缺乏实用性,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能力等等。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在道路设计中,缺乏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车道线、红线等设计。实际工作中,对于城市道路的设计通常有着一定的规范标准,而有很多城市道路设计的车道线和红线却与道路设计规范不符,尤其是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导致市政交叉口的车辆通行受到一定的限制,继而造成对其他城市道路路段甚至整个城市的交通能力的下降。另外,道路设计一旦缺乏实用性,再加上过往行人量的影响,就会使得市政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大打折扣,城市道路设计的不合理,也会导致城市道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偏低,而且,城市道路不合理的设计也会产生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公交站点的建立
十字路口上的公交车站点,为不阻碍十字路口的交通,通常都配置于距路口相对较远的位置,因此在乘客转乘车时,就必须走较长的路程,偶尔还需要穿过十字路口。结果显示,大家知道垂直方向上的
公交车的站点,相隔距离基本上是道路的高度差,如此就便于乘客的转乘。因此,十字路口的公交车站点能够分部于十字路口的正中间的路边上,如此在架起的东西路与南北路的路边的垂直交叉处可运用阶梯式的人行道上下连接,那么垂直方向转乘的乘客就能够更加便捷地利用转盘式人行道下到任意一个生活区,同时能够利用人行道上到或下到另一个方向的去。
三、在车辆的道路规划中进行人性化设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交通拥堵成为城市交通最大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现象,好多立交桥和高架桥出现,这是为了使得城市枢纽互通互利,逐渐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但是立交桥和高架桥的建立对于周边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查笔者发展,近几年立交桥和高架桥的设计一般都选择在较为宽阔的地区,这就说明在城市交通道路的设计过程中,特别是车辆道路的规划中,逐渐开始进行人性化设计。同时对占地面积上考虑,可在主干道用简单的跨线立交来解决主干路的各个主要相交路口,其他的支干道相交口可采取封闭交叉口,实行“一进一出”的措施,即左转或者支干道直行交通可选择先右转支下游立交桥调头后行驶回来。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减少占地要求,也可以实现交通缓压。
四、平面设计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平面设计也是无比重要的工作环节,同时也是容易被道路设计工作者忽略的部分。比如在设计比较弯曲的道路时,道路弯曲段半径的设计通常依据周边建筑的限制及道路本身的需求来确定,以此为根据确定的道路平面在转弯处也会是特别流畅的,但是有时候不可避免的会与设计规范相差较大。因为道路的设计曲线有好多规范的具体要求,所以我们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需要按照严格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来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参考城市道路周围的状况和建筑物特点。
五、在主干道确定基础上进行路网的完善
在确定城市主干道路基础上,还应针对主干道周边路网进行相应的完善设计。避免高架桥上交通通畅、桥下拥堵等情况的发生。通过对主干道路沿线、高架桥沿线路网的完善减少左转道、增加单行道,以此实现主干道路下的快速分流,有效减少拥堵情况的发生。这一道路路网设计需要根据老城区、新建城区以及主干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根据不同区域交通情况、周边道路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实现路网的完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进行新建成区道路设计中,应根据住宅区各小区的规划设计、主干道路上下口情况分析与设计进行路网完善设计。采用多小路路网设计方式实现交通效率的提高,实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目的。以香港交通设计为例,为了有效利用土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香港建筑间距较小,这就限制了宽路的建设。但是香港道路中针对自身的特点以小路建设为基础、利用道路单项设计与禁止左转设计等方式提高了道路交通效率,以路网密度实现了交通的便捷。在我国城市建设中,也应积极借鉴这一设计理论,运用路网的完善、道路通行情况设计等实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目的。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张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道路规划建设成为现阶段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在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市民持续增加的交通和环境需求,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促进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城市道路的布局、规划、设计方面要多多学习借鉴并总结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经验,制定出符合城市文化和发展需求的道路交通规划方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因此,必须结合城市的文化,对整个城市道路做出合理、科学的布局和规划,以创造出适合城市的道路,美化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 傅诚.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06:96-98.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山地道路;生态;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道路设计对于城市和其他地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加强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现实情况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质量不合格、安全得不到保证等,需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因此,要加强对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视程度,掌握不同城市道路的设计技术,以便更好地解决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出现的种种难题,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一、道路设计的技术概况
道路设计的技术是多种多样的,设计者们在设计道路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认识和设计理念,使用各种新的设计技术方法来不断增强道路设计的水平和程度。其中包括全球定位系统、三维动态技术以及数字地面模型技术等。
(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
首先,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经常会用到全球定位系统这一技术。这一技术是美国国防部建立的,包括静态相对定位和动态差分定位两种。其中,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对于沪杭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运用这一技术,来测量道路位点误差极小,精确度非常高,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使得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而动态差分定位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实时处理和事后处理两种,这一技术能较好地进行道路勘测,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二)三维动态技术的应用
其次,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可以运用三维动态技术。这一技术能够较好地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方案之间的比较和鉴别来选择最优方案,有助于提高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技术指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使得设计周期大大缩短。
(三)数字地面模型技术的应用
最后,数字地面模型技术也能运用到城市道路设计中去。设计人员能运用这一技术对道路的地面形态进行真实模拟,免去了亲自到勘察现场进行勘察的麻烦,以此来做到道路选线的工作。此外,运用这一技术能够准确计算出高程值,也不需要进行现场放线测量就能得到路线的断面线的数据。同时还能通过数字地面模型对道路的面积、体积以及高程值等进行精确计算,提高了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山地道路设计的技术问题
山地城市道路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形多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各种安全事故,比如滑坡、泥石流等,再加上自然环境复杂,使得山地道路选线工作比较困难,道路交叉口较多,这样就对山地道路的设计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山地道路选线设计的技术
首先,从道路选线设计来看,山地地形条件复杂,使得选线尤为困难。因此,山地道路在进行选线时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和标准进行。对于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来说,都要全面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根据地形情况进行道路的设计工作。
(二)山地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技术
其次,从道路横断面设计来看,山地的道路横断面包括路堤、路堑、隧道等对中形式,因此在设计横断面时需要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势情况将车行道和人行道安排在不同的平面之上,并且设置绿化隔离带,对道路进行阶梯状布置,从而增大道路的铺设面积,方便道路两边与建筑之间的联系。
(三)山地道路路基防护设计的技术
再次,从路基防护设计来看,由于地质地形条件的复杂性,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一定要设置一定的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通过设计挡土墙来减轻土壤风化,还有在开挖时采取放坡的方式进行保护,在施工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勘察报告确定放坡系数等。
(四)山地道路排水设计的技术
最后,从排水设计来看,在设计山地城市道路时,必须进行排水设计,建设相应的排水设施例如截水沟等防止水对道路结构造成破坏。
三、城市地下道路设计的技术问题
城市地下管线、地铁隧道以及地面建筑物、构筑物等对城市地下道路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比起地面道路来说情况更加复杂。所以在进行地下道路设计时,设计人员更要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对地下道路设计中的各种设计都要加以高度重视。
(一)地下道路线形设计的技术
首先,在地下道路设计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线形设计问题,它包括平曲线中的视距问题,在地下道路设计时为了消除视觉上的偏差,要求采取必要的交通导行方案措施,以便缩短同向曲线之间的长度。
(二)地下道路排水系统设计的技术
其次,地下道路应该设计出完善的排水系统,因为地下结构如果排水不及时就会直接影响到道路上的车辆及人员的安全,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道路设计时要在出入洞口出处以及地势较低的地点设计截水沟和集水池,同时还要设计反向纵坡,防止道路工程外的水流入地下道路中影响道路畅通。
(三)地下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的技术
最后,在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要求具备完善的系统,包括排烟、消防、排水系统,必要时还要设置发生灾害时的报警信号系统等,确保在发生火灾等灾害时能够尽快组织人员撤离地下道路。由于地下道路受到侧墙的影响,在行车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所以必须在地下通道中设置相应的吸音设备和隔音设施来降低噪声污染,减少噪声对行人的影响,为行人、车辆以及停车场等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为此,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具有阻止燃烧并能降低噪声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这样既能降低地下道路中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又能将人员以及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保证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针对不同的城市道路采取不同的设计技术和方法,使得道路设计技术能够满足人们安全出行的要求,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全文在论述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城市山地道路和地下道路在设计时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的完善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为城市道路安全运营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车伍,申丽勤,李俊奇.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J].公路,2008(11).
[2]张崇厚,高晓磊.中国北方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生态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
[3]张明军,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