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作思路规划

工作思路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作思路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作思路规划

工作思路规划范文第1篇

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在公交主业改革的同时,继续加强对公交辅业的改革,通过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促进辅业的发展,减轻企业负担,为公交主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积极推进公交主业改革改制

根据建城[20__]288号文件和[20__]46号文件关于公交企业要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的有关精神,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格局。公交行业的改革改制一定要结合公交行业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公共服务性这一特点,积极稳妥地推进产业的多元化进程,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形成市场经济的主体,强化主业,剥离辅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积极推进辅业改制

加强对辅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革,按照“发展主业、创新辅业”的工作思路,通过辅业的剥离,减轻主业压力,促进主业发展。通过规范辅业的职能,明确其管理权限和范围,使之更好地为主业服务。

二、抓住当前时机,努力实现公交优先发展

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文秘站 根据[20__]46号、[20__]288号文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抢抓机遇,以力创公交企业优秀为目标,加快企业发展。

(一)在公交主业发展方面

按照武汉公交专项规划,协助相关职能部门优化公交线网,减少重复线路,开拓城郊线路,增大线网覆盖面,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场站和枢纽站的有利条件,调整部分公交线路,提高运营效率。根据乘客的需要,加大新增公交车的力度,充分利用公交的资源、信誉优势,积极拓展市内客运市场,提高市内客运市场的占有率和公交分担率。改善公交乘车条件,加快车辆更新步伐,积极选用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车辆,淘汰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条件差的车辆,强化人性化服务;合理配备空调车。

加快《武汉市公共交通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咨询服务》项目的实施,为下一步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打好基础。

(二)在公交运营方面

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一是要提高服务水平。采取有力措施,科学调度车辆和编制运行图,加大行车密度,及时疏解客流,缩短乘客候车时间,实现80的公交线路在客流高峰时段发车间隔在3-5分钟以内,平峰时段控制在6-8分钟以内。二是要降低企业营运成本,最大限度的吸引客流。通过进一步开展开源节流、降耗增效,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益运营。继续推广江城“节油王”王静的先进经验,降低单车油耗水平;努力优化人员结构,进一步降低人车比,减少企业人力成本;积极提高管理水平,努力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此外,要认真落实安全营运责任制,确保乘客乘车安全。

在营造良好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上,一是要加强与行业管理部门的沟通,取得理解和支持。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公交行业市场监管,严格规范中巴车客运行为,严厉打击“黑面的”,依法查处非法营运、妨碍公共交通正常运行、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为。推进中巴车的公司化改造,并在一定时期后让其逐渐退出公交市场。二是要改善社会环境,通过宣传提高公交人的社会认可度,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司乘人员的人身权利,争取有关部门对公交的支持和协调,督促乘客足额投币等。

进一步改善公交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方面,逐步提高公交职工工资收入,使在岗员工工资达到武汉市上年度社会平均水平。加大对公交首末站、枢纽站、调度中心等涉及公交职工工作、休息环境项目的建设力度,解决司乘人员“吃饭难”、“如厕难”等问题。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引导乘客理解、尊重公交职工向的劳动,提高公交职工的社会地位,保护公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在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在政府加大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的同时,要根据《世行贷款武汉城市交通项目》,与有关部门共同指导相关单位充分规划和利用好建设资金,做到“物尽其用”,并逐步解决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欠帐问题。

二是大力推进交通换乘枢纽和公交场站建设。要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场站建设工作,逐步缓解公交场站设施不足问题,使停车无场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三是在公交场站基础设施的开发利用上要有突破,充分挖掘存量资产的价值。

三、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作

在企业管理上,要紧紧围绕公司“三大战略”,在收入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加强对成本、对人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营。

(一)加强成本控制管理

积极探索成本控制及费用管理办法,制定指导性成本控制办法,建立健全合理成本管理模式。加强对企业管理费用情况的监督,合理控制成本的投入和管理费用的使用,在燃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主要支出上动脑筋、下功夫;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开支,杜绝管理漏洞;实施的部门预算制度,实行费用定额管理;加强信息化管理,实行办公无纸化,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费用。

(二)抓好人力资源管理

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配

合相关部门制定指导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理清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建立健全岗位设计、职能划分、能力评估等机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引导以岗定人,以岗定薪的管理模式形成,逐步规范下属企业及子公司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

四、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研究

工作思路规划范文第2篇

一、主要工作实绩

(一)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1、粮食生产又获丰收

粮食生产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克服长期低温干旱及雷暴雨等极端天气的不利影响,连续4年获得丰收,实现总产28.72万吨,较去年增加0.5万吨,完成预期目标的106%,属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其中夏粮面积47.36万亩,总产13.94万吨,秋粮面积44.39万亩,总产14.78万吨。

2、设施农业不断壮大

新增设施蔬菜2000亩、设施杂果1000亩、露地蔬菜3050亩,发展中小拱棚1.1万亩,全县设施蔬菜面积突破1.3万亩,蔬菜播种总面积达8.2万亩,总产量达15万吨。设施化程度的提高,极大的促进了蔬菜生产上档升级。

3、生态养殖健康发展

畜牧业步入持续均衡发展阶段,规模化、生态化已逐渐成为畜牧生产的主体。全县已有年出栏生猪千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28家、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场7个、出栏万只以上的肉鸡场40个、奶牛场6个。建成大中型及养殖小区沼气工程7个,还有7个工程正在建设之中,生态循环经济发展逐渐加快。“金永丰”、“沛民”、“猪将军”等6个品牌畜产品远销全国多个城市。全年出栏生猪30.1万头、禽类82.7万羽,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2.53万吨、0.98万吨、1.45万吨,完成市考指标的120%、196%和161%,畜牧业总产值达5.5亿元。

4、一村一品产业不断提升

全县已拥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0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个。新申报了48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和3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出产了涵盖农业各领域的一批有XX特色的农产品和工艺品。4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年产值预计可达6.658亿元。

5、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

全县2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了农业部“一体化”认证,4个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了市上验收。在全县建立了4个农药残留检测点、19个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1个动物防疫实验室和1个植物检疫点,对全县12个定点屠宰场派驻了动物检疫员,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产品安全防护体系。除日常监测检疫外,开展了7次大型联合执法检查活动、4次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配合省市开展专项检查6次,确保了人民生活安全。

6、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全县拥有农业龙头企业59个,固定资产总值9.2864亿元,经营收入达7.9亿元,带动农户93100户。深加工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了产品销售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12家,发展会员28096个,带动农户46539户,遍及全县21个乡镇168个行政村,其中30多家与超市签订了直供合同,实现了农民、超市、消费者三方共赢。

7、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全县新增新型农机具4958台,农机总动力达到36.13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完成机耕作业64.2万亩,机播作业81.1万亩,小麦机收41.5万亩,玉米机收5.6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面积81.45万亩,利用率达94%。全年无重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8、农村经营管理逐步规范

全县366个行政村实行了村务公开,经营管理逐步规范,农民负担不断减轻。全年成功流转土地22902亩,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166个行政村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试点,申请财政奖补资金2933.58万元,32.49万人受益。

(二)项目任务圆满完成

1、农业综合开发。在4个乡镇11个行政村累计投资1210万元,新打和改造机井90眼,配套设施齐全,提前半年完成了1.6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并启动了2011年3个乡镇5个行政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扶贫开发。年初确定的11个扶贫重点村完成投资1330万元,实施改厕、改圈、改厨630户,硬化出村道路58.3公里,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新启动了45个扶贫重点村建设,

已硬化道路168公里,修桥8座,完成投资3284万元。移民搬迁95户409人,85个贫困村全部与帮扶企业实现对接,帮扶工作全面展开。

3、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完成中央补贴资金816.48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4958台,受益群众3936户。玉米联合收获机从无到有发展到了81台。

4、沼气池建设项目。投资450万元,建成户用沼气池3000口,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全县农村户用沼气池总数达18000余

口。金永丰大型沼气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

5、信息入村工程。104个农村信息站点已全部建成,全县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达到396个,累计各类信息28775条,网上成交金额287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40%和359%,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6、长庆油田供菜基地建设。投资514万元,建成5000亩蔬菜供应基地,占地10亩的蔬菜加工检测中心运行良好,累计实现净菜供应4.85万吨,经营收入达73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12.3%。与长庆油田6500万元的订单农业,创出了产销直接对接的新路子。

7、金圪塔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成功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500余亩,成立了“金土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280万元。占地100亩的50栋日光温室大棚正在建设之中,明年开春可投入生产。

8、良种补贴项目。完成投资843.4万元,补贴小麦良种41.84万亩,玉米良种41.96万亩,水稻良种0.36万亩。

9、农民科技教育工程。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57场次,培训新型农民15220人次;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100人,农业综合开发培训农民3000人次,农机驾驶员培训150人,学历教育培养乡村农技干部63人。

10、温饱工程。覆盖山区及沿渭14个乡镇83个村,总投资22万元,实施面积22255亩,超额完成255亩。

11、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两个小麦万亩丰产示范片亩产达505.4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出183.7公斤;两个玉米万亩丰产示范片亩产达600.1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出267.2公斤。

(三)不稳定因素逐步得到化解

1、畜牧长临工问题圆满解决。47名长临工中44人已经领到补偿金,共发放补偿金48.194万元,其余3人正在积极做工作,长临工队伍情绪稳定。

2、农民身份曾受聘在基层农技机构工作过的人员发放养老补助资格审核工作已结束。全县符合发放养老补助条件的人员共755人。

3、种子体制改革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8名分流职工挂靠到县农场,解决了养老金缴付问题。其他政策性安置到我局,但无工资的人员个人养老统筹缴纳工作协调良好,所有人员思想平稳。农牧企业包袱逐渐减轻,发展平稳。

二、具体工作措施

1、抓好关键环节,确保丰产丰收。一是做好病虫监测预警。建立了10个病虫测报点,组建了30人的村级植保员队伍,病虫情报22期、制作电视专题节目2期,预警准确率达95%以上。二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共进行玉米秸秆还田36万亩,玉米灭茬旋耕覆盖38.45万亩。三是抓好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科技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使农民科学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县45.6万亩耕地施用了配方肥,占全县耕地面积66%,为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2、实施科技项目,推进高效农业发展。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机化推广、良种统供、农民培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品牌化、高效化发展。

3、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民务农积极性。加强项目监管,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三、存在问题

1、设施农业发展较慢。我县经济底子差,难以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设施农业发展较慢。

2、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功能弱。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企业拉动力不强。

3、农业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规范完善的产业化经营和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农户、基地和龙头企业之间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民的质量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法律意识较弱。

4、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基础上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成为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

四、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重点,全面实施“74321”工程,加快XX现代农业发展,稳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主要工作目标:实现肉类总产2.2万吨、蛋类总产0.6万吨、奶类总产1.1万吨、蔬菜总产14万吨、粮食总产2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0元。

(一)做优四大产业

1、稳定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积极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加快改造中低产田,优化品种结构,抓好高产创建,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攻单产、促总产、提品质,实现粮食总产25万吨。

2、发展设施农业,做优蔬菜产业。以长庆油田生活后勤服务基地为中心,以设施建设为重点,打造5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做好蔬菜加工,严把蔬菜质量关,提高蔬菜附加值,巩固产销对接模式。以金圪塔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基础,扩大设施蔬菜规模,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设施蔬菜,努力把尚村镇打造成我县第三大蔬菜基地。带动全县发展设施蔬菜1.6万亩,使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5万亩,总产突破14万吨,向10万亩的发展目标迈进。

3、发展生态养殖,做强畜牧产业。以金永丰、天马、秦韵等规模养殖场为龙头,围绕瘦肉型生猪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肉牛、奶牛基地建设。抓好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治工作,加大沼气工程建设力度,新建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3处,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综合利用工程10处,户用沼气池2000口以上,大力推广“畜—沼—菜(果)”生态模式,示范带动全县生态农业循环发展。力争年出栏生猪30万头以上。

4、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道文化展示区建设为契机,建设沿山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名优特色农业产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实现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接待收入1300万元。

(二)强化三大保障

1、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品”认证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产地检疫和定点屠宰检疫,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新建农药残留检测室1个、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基地5个,进行农药残留样品检测10000个以上,确保畜产品产地受检率、屠宰检疫率、出场肉品持证率、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全部达到100%。

2、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保障。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和疫病防控实验室的作用,强化动物疫情预警监测和疫病防控,保证物质供应和应急储备,确保畜禽建档率、挂标率、免疫率全部达到100%。

3、强化植物疫情防治保障。加快苹果非疫区疫情监测站建设项目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县、乡、村植保网络体系,抓好村级植保员培养和技术指导。抓好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警预报、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治管理,严格植物检疫,确保植保防灾救灾的社会效能。

(三)创新两大机制

1、创新农业规模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板块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2、创新农产品营销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引导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营销大户和科技人员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实现“信息共享、利益均占、风险共担”。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县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

(四)实现一个目标

努力把*建设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1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0元,增长15%。

(五)抓好七项工作

1、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板块农业。着力打造西安金圪塔现代农业示范园、西安金永丰农业生态养殖园区、长庆油田生活后勤基地、XX秦韵生态养殖示范园区、西安竹林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五大农业园区,以园区建设带动主导产业优化聚集,培育特色板块农业。

2、加强项目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加强沼气、良种补贴、温饱工程、都市农业等项目建设,做好45个扶贫重点村建设、1.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工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3、发展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在做好4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主导产业提升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新申报示范村和示范乡镇的产业提升工作,积极培育“一乡一业”、“一县一业”,推动我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4、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396个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和XX农业信息网的维护管理,年农产品供求信息15000条以上,实现网上销售农产品1200万元以上。

5、加强科技培训,为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撑。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和创业能力。培训农民人数不低于1.2万人次。

工作思路规划范文第3篇

一城市规划引领城镇化建设

城市设计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支撑,一个城区的布局,从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城区的发展水平和对外形象,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就需要对我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高起点规划。新型城镇化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依托和强劲动力,我区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要求在规划城镇布局、整合政策资源、创新城市管理等方面下更大功夫,推进和谐城中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在全市乃至全省城镇化建设中做表率。

二提前完成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我区城市规划要注重提升市域发展定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规划品位,打造建筑精品,构建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完善、公共配套齐备、产业集聚、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区体系。全区各相关单位要全力以赴,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月底以前完成小孟工业园区效果图、城市化效果图设计,在月底以前必须形成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三有机统一工业强区和都市新区

要充分结合工业强区、都市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打造现代化城区。根据全区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密度,明确各类区域的总体功能和发展定位,使各功能区合理分布、有序发展、优化布局。充分考虑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必须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最大的竞争优势来保护,加强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加快培育以绿色环保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解决人口增长与土地使用面积少的矛盾,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大力实施安置房建设,进一步改善失地农民、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要大力推动城市道路体系建设,解决交通出行问题及拥堵问题。要充分考虑地上地下规划,充分利用有限城市空间,论证超高层商住楼的相关问题,不断提高城市品味,强化人文环境。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细化城市管理标准,促进我区北部商贸区与老城区充分融合,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确保群众生产生活便利。

工作思路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流域规划环评 梯级开发 生态流量 工作思路

1 福建省流域的特征

福建省由于其地形的特点,决定了其河流的特点,这些特点是:

1.1 河流短促、独流入海。福建省河流全长3000多km,地形为山多平原少;山高谷深,河网呈扇状分布、河流湍急,除汀江外基本上都为省内独流入海的河流,水量充沛,水动力条件好。因此,流域规划可以在省内完成,与外省基本上没有关系。

1.2 总水量充沛,但分布极不均匀。单闽江的年径流量就与黄河相近,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季节性强,许多河流的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相差超过十倍,在自然状态时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因此,许多县市都是当时小水电开发的模范县。

1.3 河流开发程度高。目前大多数流域都进行了多级梯级开发,随着大量中小型水电的开发,在全省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水库,以南平市为例,已建、拟建的水电站就有1011座。我省河流的水电开发程度超过了国内外的控制水平,河流的流态从湍急河流,变成了静止的湖面,生态环境和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很大。随之产生了很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流域的规划环评变得十分迫切。

2 福建省流域规划环评的特点

2.1 目标明确,要求高

福建省流域环评是在福建省人民政府直接指导下进行的,省政府颁布了《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试行)》,对质量和时间都有十分明确的要求。省环保厅和省水利厅都十分重视,这是我省环保部门直接参与综合决策的一个重要途径。流域规划环评的目的是通过对流域综合规划的环评,解决流域在环境综合整治中的难点问题,把有限的环境容量优先分配给支撑海西发展的重点产业以及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相关产业;要求流域环评能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实现流域的和谐发展。流域环评要重点解决梯级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确定各节点的最小生态流量、筛选重点整治的水库、讨论与其他规划的协调性。

2.2 全省各流域同时进行,数量大、时间紧

福建省流域中大于500km2的流域有68条,小于500 km2的流域有905条,有近千条流域需要环评。由于在《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试行)》中规定在未完成规划环评的流域,停止审批有关项目。因此,必须要求所有的规划环评在短期内完成,才能及时跟上经济的发展。

2.3 大部分流域的规划项目已进行了开发

我省大部分河流规划中的水电项目已进行了开发,水工程控制程度较高,据第一轮规划环评的统计结果,各流域的开发利用程度都在40%以上,有的流域甚至高达88%以上,环境问题已经显现,这成为我省绝大多数河流规划环评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4流域综合规划内容丰富

我省的流域综合规划不是单一的水电开发规划,内容一般包括水资源规划、水能发电规划、水运规划、灌溉规划、防洪排涝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综合内容。并以水能开发规划为主线进行编制,形成梯级开发。但流域规划中常很少涉及河流的生态功能、水产养殖功能、旅游景观功能、城市排污口设置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充实。

2.5 环评所需要的资料十分缺乏

由于第二轮规划环评是以小流域为主,因此,不论是水文资料还是水质资料都很缺少,甚至没有。规划环评的基础材料十分缺乏,而要对900多条小流域进行实测又工作量太大,无论时间和经费都难以实现。

3 我省流域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1 大部分流域已经人工化

根据钱正英等“人与河流和谐发展”中对国内外流域开发程度的划分,第一类是指完全或基本保持自然状态的河流系统: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基本上未建具有控制能力的水工程,开发利用程度小于10%的流域,这在我省已基本没有了;第二类是人工化与自然复合的河流系统:人类活动有一定影响,流域中建有一定有控制能力的水工程,开发利用程度一般在40%以下,这在我省也已很少;第三类是指已人工化的河流系统: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水工程控制程度较高,天然河流已改建为不同类型的人工河流系统,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开发利用程度在40%以上。

用这个标准评价,我省大部分河流已经人工化了,对生态环境已造成较大的影响;但要想拆除水库恢复到自然状态,不论对经济还是社会影响都是十分困难的。

3.2 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保证

生态用水是保持河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梯级开发引起的大量的脱水段或减水段造成对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以汀江干流的现状来说,脱水段占到开发河段的22.72%,回水河段占到开发河段的69.04%,这些河段的生态流量得不到保证。又如闽江古田溪的脱水段造成居民用水和农业灌溉的困难,水量减少又降低了水体的纳污能力,如上世纪90年代三明市的氨污染事件,下游工厂排污的情况是正常的,只是由于上游水库的放流减少,使下游河段污染物积累,造成氨的浓度升高,引起大面积的死鱼。

因此,流域规划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根据当地生产、生活、生态及景观需水要求,统筹确定合理的生态流量,落实相关工程和管理措施。为了维护河道生态用水,必须保持河流的最小下泄流量。但是大多数电站目前都无法保证河流的最小下泄流量,甚至连保证最小下泄流量的设施都没有。因此,必须优化水电站的运行管理,实行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调度和运行模式,避免电站运行造成下游河段脱水段(或减水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水环境和水生生态的不利影响。

3.3对饮用水源的影响日显严重

水库的建设必然使河流的水生生态系统发生变异,水中生物变成以静水生物为主,因此,在许多水库中藻类和水浮莲等会得到大量繁殖,有的还会有藻毒素产生,既对饮用水造成威胁,又大大影响景观。富营养化对饮用水源的水质和水处理造成不利的影响,如近年闽南九龙江拟甲藻的爆发,永安的饮用水源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饮用水源处理困难而欲搬迁,三明市的饮用水源也从沙溪河搬迁到支流东芽溪,目前三明市的集中饮用水源地都不在主干流上。

3.4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由于大坝的阻隔,游鱼类、水生生物的通道被隔断,因此鱼类的种群发生了变化。如闽江建溪的胭脂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闽江尤溪的等游鱼类水生生物的通道,对游鱼类有重要作用的河流,但因原在大坝的建设中没有建设相关设施,因此,对游鱼类的影响最大。其次由于水库的建成,水产养殖业虽然得到发展,由此形成的养殖污染是不可忽视的。水产养殖一方面要求有优良的水质,另一方面又会排出很多污染物而污染河道,产生富营养化,成为一对矛盾。

3.5 航运规划基本没有实施

梯级开发就其本意来讲是可以提高航运的等级,如沙溪梯级开发时原设计是提高沙溪口到永安的航道吨级。但实际上,福建省除了水口电站有船闸的设施外,其它电站都没有过船的设施,非但没有增加至航道吨级,反而连航运都中断了。

3.6 存在低温水对灌溉的潜在影响

对有灌溉作用的河段,一要注意其脱水段(减水段)的水量能否满足下游灌溉的要求,二要注意水库的低温水会不会对农作物灌溉造成影响。但我省的坝高较低,低温水的影响还不明显。

3.7 水库的库容侵占了大量土地、林地和湿地

从全省看,有的水库侵占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区域,使野生动植物的生境发生变化,形成对生物物种的威胁。耕田的丧失对农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粮食减产。

3.8 淹没区移民产生较大的影响

水库的淹没,引起一部分居民的搬迁。而如果居民的迁移处理得不好,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移民的安置地又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3.9 防洪排涝设施对环境的影响

流域规划中都规划了防洪排涝的项目,是目前规划中的重要工程内容,但要注意,在防洪堤选线时不能把湿地围在里面作为房地产的开发地,减少了蓄滞洪区,要注意防洪堤岸的生态性,不要影响鱼类的生长。

4 福建省流域环评的工作思路

4.1 以流域为主线,以地区为单位,整合流域规划环评

流域规划环评是规划环评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的一种,因此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评价才能发挥作用。面对近千个的流域规划环评,如果一条条进行,不但在时间、精力上是不可行的,并且,把各流域分割开来进行环评,范围太小,本身就缺乏总体性和系统性,也不符合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的初衷。因此,在第一轮68条大于500 km2的流域规划环评中,我省以水系为单位,组合成22个流域进行评价;在第二轮905个小流域的评价中,仍应以流域为主线,以地区为单位,尽量合并,再将905个小流域划分为几十个环评项目进行,这样不但保留了流域规划的总体特点,又突出了小流域相互间的关系,使其更符合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4.2 突出重点,顾及全面,筛选出重点流域和重点工程

由于这次环评的流域众多,不可能都同等程度地开展工作,因此要从众多的环评流域中筛选出重点流域和重点工程,解决重点流域和重点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

重点流域筛选的原则应为:涉及饮用水与自然保护区的流域;有新工程(包括防洪堤等)需要上马的流域;通过重要城镇的流域;已发现有重要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解决的流域(如引水发电脱水段大于1/10河段的流域)等。对重点流域和重点工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工作,兼顾一般性流域。

4.3 重实效,科学合理地解决评价资料的来源

应根据流域特点进行资料采集,因地制宜制定监测方案,尽量采用现场快速监测的方法进行;采用类比方法获得所需要的水文资料;对流域面积大,山高路险的地区可以采用卫片等方法进行调查。

4.4 突出公众参与

评价中要突出公众参与,其中部门和专家咨询是公众参与调查的重点,也是取得资料的重要来源;而类比调查则是进行环境预测的重要方法。

4.5 尊重现实,实事求是地提出整改措施

尊重现实情况才能正确提出整改建议,在梅溪干流的78.6公里河段中建了20个电站;古田溪的达才溪在约5公里的河段中建了5个电站,其密度之密是少见的。如果要求这些河流都基本恢复其原有状态与原有的自然功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从工程设计、统一管理等方面,对各电站的开发、利用和改造作分类指导,并提出改造和管理的要求,才能使规划环评的成果得到落实。

筛选需要整改水电站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低水头(5米以下)的电站;装机容量低(小于500kW)的电站,超过设计时限的电站水库;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的电站水库;对饮用水造成影响的电站水库;涉及自然保护区的电站水库。对不合格的电站采用行政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并根据流域特征确定近期和重点工程。

要进行能减小水库电站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方案。例如,目前大部分电站没有最小下泄流量的设施,应当用什么工程措施加以解决,产生的富营养化问题应如何减轻等。

这次流域规划环评规模宏大,其获得的基本资料将十分丰富,建立一个流域环境数据库的条件已经成熟,应该进行立题研究,使规划环评的成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李巍,王华东,王淑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1995,3(3):5-9.

[2] 周世良.开展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J].福建环境,1999,16(2):2-4.

[3] 周世良.福建省流域综合规划环评初探[J].海峡科学,2007,(6):11-12.

工作思路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科技档案;档案管理;工作思路

从当前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科技档案管理现状不佳,存在诸多问题,这与管理者秉持传统思想观念、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为了尽可能地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应当强化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也就是做好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规划,加强科技原始资料、科技档案分类、科技档案整理、科技档案归档等方面的监管,尽可能保证科技档案的应用价值,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便于企业更好地进行科技项目的研究或为科技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从而使企业更好发展。由此看来,合理规划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思路,有序、合理、规范地实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原则

参考相关文献及笔者工作经验总结,确定企业之中科技档案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出于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管理作用的目的,遵循统一领导,分析管理的原则,合理地实施科技档案管理,可以对企业的全部档案实施综合管理,如根据科研项目档案的内容及其作用,合理分类科研准备方面、研究实验方面的、总结鉴定验收方面的档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以此来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效果。

其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因科研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分类等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资料丢失、资料破损等现象,导致档案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出现,在实施科技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遵循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的原则,对涵盖企业全部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档案文书进行监管,并且严格监督档案整理、分类等工作,避免档案被破坏。

二、做好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

相关调查显示,国内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档案收集不齐全、科技档案制度不健全、科技档案人员素质不高等,导致科技档案管理现状不佳。针对此种情况,应当结合科技档案实际情况及其管理情况,合理规划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思路,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必然能够提高档案管理效果。对此,笔者的建议是:

首先,建立科学档案管理制度,理顺科技档案管理归档程序。科技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技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基于此,应当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规划制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进而统一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合理实施科技档案管理。另外,还要注意理顺档案归档程序,以便档案归档工作的能够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档案遗漏或档案丢失的现象。

其次,加大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科研项目档案中明确了科技的成果及研究过程,对于有效应用科技及深入研究科技有很大帮助。为了保证重点科研项目档案的使用价值,科技档案管理实施中应当将重大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作为重点任务或内容来对待,将此项工作的责任具体落实到管理人员的头上,以便管理人员能够认真对待,规范化、合理化地监督控制重大科研项目档案。

最后,加大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目前一些企业之中科技档案查阅依旧采用手工方式,导致档案查阅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对此,应当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构建科研档案信息化平台,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科技档案。

三、结束语

因管理者秉持传统思想观念、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导致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不佳,未能有效保障科技档案的使用价值,致使科技档案在企业部门之中的应用效果不佳,未能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对此,笔者建议遵循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原则,合理规划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思路,如理顺科技档案归档程序、加大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加强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等,可以大大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科技档案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戴志艳.加强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实践意义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4(6):290-290.

[2]房秀霞.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6):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