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189-02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技术在普及的同时,也不断地更新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无处不在。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基地,自然也要把计算机教育列入首要的教学课程体系之内,以便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技能,满足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需要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发展实践,全面提升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以下四个方法。
一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中职教育领域,由于中职教育本身是以专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因此,所有的教学都按照既定的规律,都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执行。计算机教育更是如此。传统的教育,更注重技术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个性特点的角度,去带动专业教学,而不是用专业教学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如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对计算机课程不感兴趣、专业技术一般的学生,对游戏却十分感兴趣,而且玩起来很专业。因此,笔者就从“游戏”的角度着手,通过这个角度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交流中渗入相关专业技术教学。这样也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他们在相关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又如,有些学生个性内向,不太喜欢在课堂上发言,此时教师没必要在课堂上对他们提出太多的要求,而是应该在课后给以更多的帮助;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对一些小技巧很感兴趣。因此,笔者通过“修改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注册表以实现某些特定功能”这样的课堂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外,在《Dream weaver MX》的教学中,笔者联系其他教师,组织了一次校园网首页设计大赛,让学生按照学校概况等文字材料,图片素材等参赛,最后通过教师团队和学生代表评定,将评选出的网页放在校园网上进行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 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中职学生还处于成长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过于单调的教学方式,或者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都有可能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中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导入各种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Word的教学中,在图片、艺术字等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在课堂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制作贺卡,如制作生日贺卡、教师节贺卡、新年贺卡、母亲节贺卡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贺卡,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又如,由于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处理时,会遇到较大的难度。在这一部分中,内容涉及表格排版、美化、函数应用、排序、筛选等内容。教师分开教学,让学生各个击破,这是一种正确的教学方式,但是当学生完成各个部分的学习之后,教师应该综合:SUM(求和函数)、AVERAGE(求平均值函数)、MAX(最大值函数)、MIN(最小值函数)、COUNTIF(统计函数)等知识,给学生布置“制作全班考试成绩总表”的任务。如让学生按照全班同学名单及成绩的表格,完成如下任务:(1)美化表格,适当排版;(2)制作统计表,求每位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每科的平均成绩,各科的最高、最低分;(3)按照学生的平均分进行排名;(4)筛选出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名单及不及格科目。这样,就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应用于一个实际的项目中,不仅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够全面地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完成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三 开展分层教学,提高班级的学习效率
事实上,在教学中必须要承认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也就需要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但要用好分层教学,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完成层次的划分,当然,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分层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身份地位的分层。所以,教师的分层,更多的是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能力特点和特长,以及社会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层次划分。
从培养模式角度上看,大概可以把学生划分为应用型、理论型、特长型等。然后再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不过必须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类型的学生,都应努力成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对于理论型学生,教师应该注意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质,从理论基础着手,针对其研究能力展开教学活动,当然,理论研究能力,不能等同于大学生或者专业人员那样的研究能力,而是主要强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理解理论,并充分地发挥理论的作用,并能够对相关理论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强调其在计算机中的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理论的培养,这样就可以为其进行计算机专业的更深入的课程的自学、研究打下很好的基础。
对于应用型学生,则要根据他们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在进一步夯实他们在专业知识上的基础外,还要进一步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其动手能力。比如,在课堂中重视对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特长型学生,由于他们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编程等方面表现异常突出,通过特殊的训练和培养,能够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就出成果或者在毕业后马上出成就,继而成为某一领域的奇才,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中的某个方面的培养,比如就计算机安全方面,则需要强化这个方面的培养。
四 创设情境,实践教学
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本来就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学,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够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兴趣,那可能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网络技术,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但是并不是要学生在机械的、刻板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思考,而是需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探讨和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设置教学情境,以情境带动教学,启发学生进行实践。例如,教学视频编辑软件时,利用课前学生准备的1~10分钟时间,通过屏幕播放一段欧洲杯小组赛的十大进球剪辑,在所有学生机上演示精彩视频文件。通过精彩的剪辑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在不受任何拘束的欣赏、评论过程中进入课堂教学。
接着让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学习,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收集自己喜欢的球星,或者球队的进球,然后编辑成一段精彩的视频剪辑,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后,由教师进行指导,最终形成完整的剪辑片断。
五 结束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事实上,计算机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一方面,其理论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其实际操作也具有复杂性和相当的难度。这就意味着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和体系,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勤努力,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陈姊忆.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7)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imed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t takes our college this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tent and function of project oriented teaching, and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network specialty, discuss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security system and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process.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major; practical teaching; project driven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办公和商务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技术已参透在各个行业领域,使得现在的企业的运营管理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当前社会需要大量的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网络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网络管理以及网络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1],这些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要构建好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
2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许多地方高职院校虽建设好了网络实训室,但由于实训室内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少,没有对实训室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设备利用率较低[2]。由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长期存在偏重课堂上对知识原理的讲授,而轻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实践内容侧重于验证课本所学的知识点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践。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入学底子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和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系列问题,这为教学工作带来了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以及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就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象。多数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采用教师教授,学生跟着学和操作的固定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大多是以模仿为主,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上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在实践教学内容这块由于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企业交流较少,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有很大差距,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技能系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面对企业复杂的信息网络化环境是无法胜任的[3]。
3 项目导向教学内涵与作用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把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实际的项目有效地结合,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通过逐步展开项目而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在该模式中由老师先提出项目任务问题,学生可通过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4]。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将理论知识、操作实践与工程应用进行高度结合,把原本比较分散的知识点整合到项目中,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要点,而且熟悉整个项目流程,增强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日后的就业竞争力。
4 基于项目导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项目导向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由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以建网、管网、用网为核心能力来培养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以项目任务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对应的知识、能力来选取相应的教学项目内容。下面就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做相关的介绍。
4.1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知识面宽,应用的技能点比较多。我们通过企业调研和其他高职院校的走访,以及对我院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网络相关项目按照网络规划分成3种项目级别,分别是小型家庭办公网络、中型企业单位网络、大型综合型网络。并且每个网络项目开展过程中可细分成网络组建、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3方面的工作[3],这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是相对应的。
在每个项目设计时,要求每个项目的知识点包含教学大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对每个项目分细化为若干个项目子任务,让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任务中去。通过以项目任务驱动的模式实施教学,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的培养。
4.2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实训室规划与建设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应用性、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而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室的规划与建设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建设网络实训室时,以项目的情景为依据,根据项目任务中的设备要求来进行实训室的建设和规划。由于计算机网络设备比较贵,技术更新换代周期比较短,这些给实训室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更高效利用实训室,在规划时,使硬件和软件共享度高的任务规划在同一个实训室[5],我们由此规划的实训室有网络基础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工程实训室、网络管理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和锐捷网络实训室,其中锐捷网络实训室是我院自2007年就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共建,合作建立高水平实训室。
2)实践教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双师型教师是实现项目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很丰富的实际项目经验,并且要求授课教师对要授课的项目非常熟悉,了解非常透彻,操作娴熟。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引进来是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是没有实际项目工作经验,这也是制约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教学水平,而且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在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集体备课、举办专题研讨会、教学观摩、互派访问学者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整体水平;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派送年轻教师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实际项目锻炼,我院与多家企业单位合作,利用寒暑假期安排教师到公司、企业单位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和生产过程,提高解决网络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可将企业单位的技术项目引入到实践教学中,以便丰富教师的项目实战经验和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三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网络技术人员来上实践课和请企业的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
4.3学生综合评价机制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实操性非常强,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理论笔试加操作的考核模式,注重学生完成项目能力考查,对学生的评价紧扣实践教学项目,通过采用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和实现项目目标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动手能力情况以及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情况。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已无时不在、无处没有。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成为网络发展的三个趋势,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然而,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学生就业情况却不尽人意,对口就业率低,而且工资待遇偏差。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是专业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模式落后,尤其是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文化课程过多、核心能力课程设置不足,未能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及良好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没有真正按照岗位能力设置课程,无法紧跟技术快速发展、向学生传授先进技术,无法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职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必须进行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岗位职业能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目标定位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动态的、发展的,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从工作的性质大致分为三类:研究型、开发型和应用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工作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IT网络蓝领。
根据市场需求调查,面向中职学生的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岗位可分为三类: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构建与工程、网络应用,具体的就业岗位主要有从事网络组网和维护工作的网络管理员,从事网站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的网络技术人员,从事网络产品营销及技术支持工作的网络售前(售后)工程技术员,以及电子商务员、办公文员等。
通过调研和分析,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管理人才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为三个基本要素:技术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后两个要素合称为职业素质。中初级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结构如图1所示。
三、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岗位需要和职业能力要求,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形成了以“计算机应用、网络组建、网站建设、网络应用”为专业核心能力,以项目课程为主干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本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和拓展能力等四大模块组成。公共基础课模块突出职业素养的培养;专业课程分专业基本技能模块、岗位职业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三个层次。
根据网络人才的岗位需要,考虑到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认知结构和非智力因素参差不齐的实际,岗位职业能力模块划分为三个专门化方向:网络构建与工程、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应用,各专门化方向课程由专业特征课程组成,于第二学年实施分流培养,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和社会对中职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及实施
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设计与开发是基于“做中学”、“项目教学”、“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着重强调三点:一是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托,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教学内容;以“做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以“用”导“学”,在完成工作项目任务过程中,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建构认知结构,掌握专业核心能力。二是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加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根据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各类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不同的教学、辅导、检测以及管理方式,促使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专业建设与改革必须从市场需求出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建构主义”、“项目教学”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做中学”项目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晓霞.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
[2]徐国庆.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J].职教论坛,2009,3
1、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据《中国教育年鉴(2008)》记载,截至2007年,高职(专科)院校在学校总数、招生总人数、在校生总人数上,占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61.21%、50.15%、45.65%。
1.1 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解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问题,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我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发展机遇。但由于毕业生总体人数的下降、高职学生录取分数低、校企合作困难等问题,高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2 培养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清晰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清晰。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3 重视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
“十一五”期间,通过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优化。通过评选100所高职示范院校,重点建设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院校。通过开展精品课程、品牌/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带动高职院校加强课程建设,学校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课内实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上述措施的实施,深化了教学改革,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1.4 存在的问题
近10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急速增长,带来诸多办学与教学问题。
(1)办学经费不足。
(2)生源数量、质量无法保障。
(3)职业培养偏理论,实训不足,学生在责任意识、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等方面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和行业需要。
(4)专业设置趋同,服务地方经济针对性不强,毕业生就业质量差。
(5)虽然广泛开展了课程建设,但在日常教学中实施效果不明显。
(6)缺乏政策支撑,校企合作困难,实习、实训基地流于形式,实习、实训质量缺乏保障。
(7)师资队伍迅速扩大,教师普遍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兼职教师制度实施困难,实践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8)教学质量监控有待加强。
2、“双体系、三模块、两段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2.1 原课程体系剖析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专业、团队、课程建设过程中,明确了培养目标,确立了改革方向,建设了2门省级精品课程,并于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2011年中央财政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研讨我们发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原课程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开设全面,但缺乏特色和针对性。
(2)课程体系松散,缺乏针对能力模块的课程设置,缺乏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整合与优化。
(3)实训力度不够,实践效果有待提高。
2.2 “双体系、三模块、两段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在建设期间明确专业改革思路,重构“双体系、三模块、两段式”课程体系,优化整合岗位能力模块课程。
2.2.1 课程体系构建理念
通过调研,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确立“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网络管理、网络应用开发和网络工程3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具体岗位定位如表1所示。在分析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获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需知识、技能和素养,归纳基于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的“双体系、三模块、两段式”课程体系,具体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解析如、表2所示。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突出技术服务型课程体系特点,把服务客户作为培养职业素养的抓手,努力落实“技能与服务并行”理念。
2.2.2 重构“双体系、三模块、两段式”课程体系,突出核心岗位能力培养
“双体系”是指在课程体系中,包含知识和实践两个体系。知识体系由公共基础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网络管理能力模块、网络应用开发能力模块和网络工程能力模块组成,涵盖网络技术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可持续性提供知识保障。实践体系包括专业基础实训、专业项目化生产性实训(网络管理能力模块的项目化生产性实训、网络应用开发能力模块的项目化生产性实训、网络工程模块的项目化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这2个体系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交替进行,相互融合。
“三模块”是指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工作中网络管理员、网络应用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岗位对应的网络管理能力、网络应用开发能力和网络工程能力3个专业能力模块作为专业能力培养的重点,分别设置在第3~5学期,实现1个学期相对集中1种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培养方式,如图1所示。
“两段式”是指在3个重点培养的专业能力模块中,每个模块又分为一体化教学阶段(14-17周)和项目化生产实训阶段(1-4周)2个实施阶段,如图2所示。一体化教学阶段在一体化教室进行,由专业教师指导学习该能力模块的知识,并操作练习。项目化生产性实训阶段在思科网络实训室和项目实训室进行,在教师指导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学生参与网络管理、网络应用项目或网络工程的生产性实训。
2.2.3 加大项目化生产性实训环节,夯实实践技能
为强化学生岗位能力,企业专家建议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减少教学时数,加大项目实训学时数。3年综合性项目实训共计11门课程,14周,420学时。以第4学期的网络应用开发能力模块培养为例,首先实施为期6周(12学时)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一体化教学,第7周开展为期1周的项目实训。接着进行为期8周(12学时)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NET网络应用开发一体化教学,第16-18周实施为期3周的网站设计综合实训。综合实训由实训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设计校园论坛、在线考试和济宁运河商城网3个网站,学习过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学生能力依次提高。集中实训环节教学进程如表3所示。
2.2.4 坚持“双证书”制度,融合“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全部课程
为将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融入专业教学中,使高职毕业生取得专业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成立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将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CCNA)认证考试的课程纳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思科认证课程中的计算机网络基础(CCNAl)在第2学期开设,路由协议和概念(CCNA2)、交换和无线技术(CCNA3)在第3学期开设,广域网技术(CCNA4)在第5学期开设。学生学习完相关课程后,考取思科网络支持工程师(CCNA)证书。通过“双证书”制度,为学生搭建了国际网络认证的平台,既保障了学生基础理论的知识水平,又反映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2.2.5 增加岗前培训教学内容,融合服务客户理念
学校通过与山东亿维集团公司合作,了解企业对新员工岗位培训需求,将企业的岗前培训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与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相结合,在亿维公司各部门进行,由亿维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学院指导教师共同完成。该部分主要是岗位拓展和职业素养形成,共计30学时,主要包括典型IT企业文案学习、客户观念、服务形象定位、客户服务标准、服务目标和岗位技能实训5个任务。通过培训,强化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
2.2.6 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学段制、集中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学段制”,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管理能力模块、网络应用开发应用模块和网络工程模块3个核心专业能力模块,将核心教学和实训设置在第3~5学期进行,每学期分一体化教学和项目化生产性实训2个学习阶段,加大项目化生产性实训的学时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企业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集中式”,在第3~5学期,集中进行为期14~17周的一体化教学和1~4周的生产性实训。例如在第3学期,主要集中培育学生网络管理能力,集中学习服务器安装与配置、路由与交换、网络安全;在第4学期,主要集中培养学生网络应用开发能力,集中学习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NET网络应用开发。教学中加大这些课程的学时数,强化学生在该能力模块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开展为期3周的实训,集中培养该能力模块的实践技能。
“一体化”,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NET网络应用开发等课程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是教师布置项目,简单讲授项目所需知识点,演示操作过程;“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项目设计需要的知识、技能,并适当练习操作;“做”是学生分小组实施项目设计,角色扮演,小组长即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各自独立完成所负责的设计任务,共同合作完成整个项目。项目完成,学生提交项目,教师点评、考核,通过点评,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举一反三。
关键词: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网络课程资源;高职教育
作者:张海平,张建,张建辉
高职教育是围绕过程教学而展开的,课程设置得当以及课程质量的高低,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抓好课程建设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高校自身建设的根本大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牵头建设单位,该校网络技术专业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建网”“管网”和“用网”三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了符合网络工程生命周期规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成了一批有特色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并运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了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符合网络工程生命周期规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一)开展扎实的专业调研
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制定了详细的专业调研计划。调研小组包括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青年教师,调研的区域主要面向珠三角,调研的对象涉及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品服务类等企业和事业单位,调研形式采取了网络、电话、走访等多种形式,调研内容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岗位工作任务与职责、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反馈、学生问卷调查等。经过长达8个月的调研工作,调研小组针对原始的调研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论证,进一步确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人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2][3][4]。
(二)确立清晰准确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
在开展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基础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方法,以专业调研为起点,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通过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和企业专家参与的头脑风暴会议,确定职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流程、能力和职业素养等,以网络信息化工程实施所形成的“项目计划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工程验收运行维护网络应用”网络生命周期为主线,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立本专业所要培养的“建网”“管网”和“用网”的核心能力。具体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目标,见表1。
表1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pagenumber_ebook=33,pagenumber_book=31
(三)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建网”“管网”和“用网”三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归纳相关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及核心职业能力,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归类整合职业行动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行动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得到岗位群到典型工作任务映射表、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关系映射表和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方案。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专业技能进阶规律,设置了“建网”“管网”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和“用网”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其中“建网”“管网”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体现了本专业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用网”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增强了本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最终构建融“就业核心竞争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为一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二、特色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有特色的优质共享型网络课程资源是保障课程体系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在设计好课程体系以后,采用美国著名的Blackboard系统构建了一个集网络教学、数字资源管理、在线视频课堂和学习社区诸功能为一体的网络课程资源群。
按照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规范,每门课程制定了《课程开发概要》,确定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参数指标。每门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单元教学方案、教学案例或项目等。单元教学方案中的核心是单元学习路径,学习路径上拥有所要学习的各种课件资源素材,例如设计文档、微课、操作视频、动画、图表、报告等。课程资源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课程体例设计方面。把课程分为三类:A类课程为理论基础课;B类课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C类课程为综合实践类课程。不同类型课程有不同的体例,如A类课程借助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及各种工具软件,以体验方式学习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诸如各种概念、标准、网络协议等。
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按照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充分借鉴企业工程项目要素,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如《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与施工》课程,不同于传统的以综合布线7大子系统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而是以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流程为框架,取某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施工项目为案例,从看建筑图开始设计到现场按技术规程施工,按工程项目规范验收。学生易于接受且学有所用,掌握真正的布线工程技能。
主流职业标准认证衔接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对照NP中级认证的考试要求,在课程资源中融入了职业认证的所有元素,如《高级IP路由实现》和《园区网络部署》2门课程对应的是CCNP认证的路由部分,覆盖了大部分的ROUTE考试相关的主题。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再辅以一定量的训练,便可以直接参加思科或者华为的初级、中级认证,成绩优秀的可以挑战IE级别的认证。
学生学业评价方面。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建设兼顾了学生成绩考核的要求。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计了线上的测试题,并对线上的学习轨迹进行记录。在线下课堂上,依托现有的实训设备和仿真软件,学生参照单元学习路径上的微课、动画和指导书进行实操,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同时,职业认证与学业评价融通,获得中级认证以上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三、应用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