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大学成人教育

农业大学成人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大学成人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大学成人教育

农业大学成人教育范文第1篇

一、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成人永远是社会的主体和中坚力量, 他们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程度。人类知识不断更新, 许多在职的成人为了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提升自己的职业技术水平,增强社会竞争力, 因此选择了继续教育这条路。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有所区别, 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力量指导下建立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纲领, 将思想与理论结合起来, 重视培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柔性的现代化人才。在日常的课程模式需要多样化, 在构建教学体系的时候要杜绝学科本位的影响, 而是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这是进行课程建设的最重要的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人所共知,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了培养人才,高等学校需要制订培养人才的计划,在此计划中教学过程是主要的组成部分,而教学过程又是由几十门课程组合而成的。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门课程就相当于“细胞”,它是关系到培养人才的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设想几十门课程,若每门课都能达到优质课的水平,则肯定教学质量会得到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就会得到保证。这就是说,课程建设决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远的战略问题。课程建设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抓,要持续地长期地坚持下去,要不断地上台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提高教学质量的成果。但是“,百年树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为它服务的课程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上述表明,从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观点出发,课程建设是有着重要的深远的战略意义的。

1.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改革的意义

改革成人教育课程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可见,成人高等教育依旧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非常关键的环节,履行营造学习型社会的职责,真正达到经济发展方面的实际标准,和社会发展标准保持一致,不但是成人高等教育的责任,同时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提,是成人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坚实保障。

改革成人教育课程是科技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科技水平明显提升,学科之间彼此影响、彼此推动。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拓宽基础,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这样才有利于逐步增强学生的整体能力,才能达到现阶段经济发展在成人高等教育方面的实际标准,为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储备大量的专业化人才。

2.深化教学改革在课程建设中的意义

深化教学改革。改革是“趋利除弊”,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不断革除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发扬教学工作中的优点,一句话,就要进行教学改革。但是,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深入,这就称作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改革要深入,要向纵深发展,它应该深入到哪里呢?由于课程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细胞”,因此,深化教学改革就应该落实到课程。课程改革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都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工作。课程改革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而这些改革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将教学改革深入到课程本身之中,才能将改革触及到教学过程中本质性的东西,才能引起教学质量的飞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建设对于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与现实意义。

3.课程建设中加强基础工作的意义

加强基础工作。从社会科学来讲,有所谓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是第一位的,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就是“空中楼阁”。在高等学校里,工作千头万绪,从哪里抓起?当然,要从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抓起。但是,教学工作从什么地方抓?首先,要加强基础工作,要抓基础,否则,基础不扎实、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人才培养也都是会落空的。教学工作的基础在哪里?那就是基本的“细胞”-课程;基础的建设是什么?那就是课程建设。只有课程建设抓好了,每一门课的课程改革都有了进展,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都得到了提高,才会使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扎实,才能使高等学校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落到实处,这就是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的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课程建设与加强基础工作的关系。显见,只有开展了课程建设工作,才能使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得到加强,使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任务得到落实。因此,将课程建设看做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建设。

二、少数民族地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改革的原则

为改革民族地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根据课程建设的理论,课程发展的规律以及我国农业院校成人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结合民族地区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制定民族地区农业院校新的成人教育课程建设改革的原则。

1.注重民族特色。以新疆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民族学生构成及学业学术需求为例来看。2014年,新疆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生在校生人数为4496人,民族学生为1798人,约占总数的40%。其中畜牧兽医专业是由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蒙古族等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维吾尔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学生占全专业学生总数的60%左右。在学业上以畜牧兽医、农业水利技术、园林、园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专业为主,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南疆四地州,学业完成后还回到自已家乡工作。

2.注重农业院校课程构成及特色。我国民族地区高等农业院校的历史较大的一类都是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由农学院独立发展而来的,农业院校在学科专业上,坚持以农科为特色和优势向农、理、工、经、管、文、法协调发展,向近农、后农、非农产业领域延伸,形成一个以农科为特色和优势的与农牧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群。课程结构的制定应从区情校情出发,明确服务对象,使学科建设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特点紧密结合,突出地区特点、民族特色和学校的学科优势。

3.反映时代精神,突出成人教育的特点。反映时代精神是各类教育教学计划的共性。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职成人,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对象相比,他们生理、心理发展基本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已经形成,个性比较稳定,自我意识较强,而且经历了社会生活的磨炼,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置课程式时要充分考虑到成人学生的这些特点,课程式设置要有利于发挥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成人学生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的形成。

4.注重应用性、职业性、实用性特点。成人学生学习目的很明确,是为解决当前实际问题,因而他们往往把学习直接与工作、与自身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力求首先获得本职工作所急需的知识,并及时应用于社会实践,这要求我们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尽可能使教学内容与成人学生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在不影响学科系统性的前提下,坚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既要考虑未来的需要,也要考虑现实的需要,重于应用及提高成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科学地设置课程,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课程结构,就要增加或减少课程,但绝不能理解为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或是机械拼凑,而应正确处理课程之间关系,实现有机结合。应增加相关性强的新课程,淘汰相关性弱的课程和落后的课程。要加强基础,突出主课;明确各种任务,避免内容重复,这就需要找出课程间的最佳组合点,实现有机结合。

三、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忽视成人教育的特点。成人教育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社会性,表现为社会组织,全民参加;二是非正规性,指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及行为方式超越了普通教育常规,采取“按需施教”。现行的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两个特征。表现在课程门类不齐全,不能为成人学习者提供充分灵活的选择机会。其次,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方面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发展及个体的需要。再有,现行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忽视成人学习的独立性、实践性、实用性和选择性等诸多特点。

2.课程目标以学历为导向。成人教育是一种为成人提供的各级各类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实施终身教育。但成人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调资、转岗、提干、分房、晋级等都与学历息息相关。于是,许多成人学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门都看好这一市场,课程建设过分强调以学历为目标导向,偏向于为学历而学习,其实际效果和目标差距很大。

3.课程结构不合理。我国成人教育课程在设置上普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各校课程设置大一统,各类学校,各地区无特色无区别。必修课程一统天下,选修课很少。重理论课,轻实践课;重知识型课,轻智能型课;重专业性课,轻基础性课。重视分科课程,轻视综合课程。重视智育,轻思想品德教育。

4.专业设置重文轻理。目前,成人教育的招生专业偏重文科,偏重热门专业,对理工科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个别学校注重经济效益为争生源,不顾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情况,盲目申报新专业、热门专业,甚至个别专业有其名,无其实。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原有的专业重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造成教育投入的浪费和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调,也限制着自身的发展。

农业大学成人教育范文第2篇

一.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的现实背景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长期以来,我校成人高等教育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受普通本科教育的影响,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上沿用全日制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着重于理论探索和学术研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自身的身份不相适应,与当今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相距甚远。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

长期以来,我校成人高等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被看成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在课程设置上也沿用普通高等教育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科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处于从属的、被忽略的地位,更没有安排实践教学。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不科学,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所占比例过大。专业课设置中,没有实践教学环节,不能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三类课程之间有些内容重复,有些内容脱节。同时,必修课学时比例过大,选修课课程种类少,学时数也较少,没有重视学生自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技能的培养。

(三)针对性不强,不能体现成人教育自身特色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性和发展规律,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显著区别。成人教育长期沿用普通教育的培养方案,在学员对象、学习过程、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明显缺乏针对性,没有体现成人教育自身的特色。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成教生源成份的变化,应届高中毕业生、大专、中职以及中专等生源的比例逐渐增加,急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四)培养方式单一

企业和社会参与教学、教育的机会少。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环节脱节,学生不能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动态,不能及时跟踪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难以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高。

(五)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一直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随着养殖业、饲料工业和兽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迫切需要综合素质高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成人教育“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面向市场,突出特色

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应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按照畜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设计。要根据成人的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考虑学员对岗位的适应性和就业弹性的需要,综合培养,充分体现成人教育自身的特色。

(二)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技能

在修订培养方案过程中,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完善,开设综合性较强的设计性实验;增加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整体设计力度,增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开专业实践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渠道,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根据专业特色结合专业认证、专业技能考核等内容制订适合本专业能力培养的考核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整体优化,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培养方案的修订应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角度出发,对全部课程进行通盘考虑,整体优化,合理调整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注重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协调。适当降低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时,增加专业课的学时比例;适当降低理论课的学时,增加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合理布局,理顺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各课程之间自然衔接,有机融合。通过不同的课程组合,设置多样化的选修模式,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

(四)规范基础课程,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原则

坚持规范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既要保证达到国家统一的培养规格要求,又要突出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多元化特点。规范基础是前提,包括文化基础、学科基础以及各专业主要课程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同时,培养方案要根据专业情况、学生情况以及学校教学资源状况,尽量开设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课程。根据成人生源从事的岗位不同,对专业需要的侧重点的差异,可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在专业选修课设置上,可按不同专业方向灵活设置不同课程模块。

三.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

目前,青岛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动物科学专业共有高起本(学制5年)、专升本(学制3年)和专科(学制3年)三种培养层次。根据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结合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了模块式、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明确培养目标,以学员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成人高等教育动物科学专业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其培养目标应该更加体现其行业要求。通过对我省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掌握了本专业岗位群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要求,增强了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活动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于学员工作的实际,注重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突出应用性与职业性,培养动手能力强,能在畜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市场开发、经营管理及科技推广工作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方案的基本组成及学时比例

培养方案共分为6个基本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在专业选修课模块中,又根据学员的从业特点,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包括养猪实用技术、养牛实用技术、养禽实用技术、养兔实用技术、养羊实用技术和特种经济动物实用养殖技术等6个不同的专业方向,有利于学生的专业选择和个性化学习。培养方案中各模块学时数比例如下:高起本:公共课36.3%,专业基础课35.3%,专业课21%,公共选修课3.3%,专业选修课2.6%,实践课1.5%;专升本:公共课28%,专业基础课32.3%,专业课29.5%,公共选修课3%,专业选修课4.9%,实践课2.3%。

(三)以创新教学模式、整合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学校根据社会和学员需求的实际,确定相应的知识点和重点课程,突出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的作用,探索并创新具有成人教育岗位适应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一是注意课程衔接。成人教育群体构成复杂,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差异较大。我们注重专科与本科知识的有机衔接,在一些基础课、专业课的设置上,尽可能避免一些课程的简单重复,把教学重点放在对专科知识基础中更深层次、更广内容的新知识、新技能的拓展。同时,注意照顾部分专科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适当开设与专业内容相关的选修课,以弥补这部分学生的知识欠缺。二是整合课程内容。科学界定各门课程的知识宽度、深度,确定各门课程之间的合理衔接,删除重复课程或重复内容,注重引进新知识、新技术,使教学内容适应最新职业岗位需求。加强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上的统筹和协调,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做到专业贴近产业发展实际,课程贴近岗位实际,教学贴近学习规律实际。三是精简理论,强化实践。针对成人教育的学习特点,课程设置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工作实际,精讲理论,强化实践。

(四)以因材施教和分专业方向教学为出发点

明确本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把基本规格同多渠道选择相结合。根据本专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技术要求设置基本课程,在基本课程之外,根据不同学生拓展专业或加厚基础的需要,开设不同的专业模块,扩大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

农业大学成人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支撑教学;信息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重要的发展方向。我国自1999年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先后有69所院校加入网络高等教育的行列,十几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与管理经验。网络教育的高速发展强烈冲击着传统成人高等教育,在风起云涌的信息化大潮中,成人高等教育难以靠传统教学模式维系发展与保障质量。举办网院的高校根据自身优势,纷纷实施成人教育网络化,而地方院校也在这个变革的浪潮中,抓住发展的机遇,努力推进成人教育网络化。

在成人教育网络化进程中,单纯网络化对于成人学历教育并不完全适用,网络教学不能替代面授o导。其原因首先是地方普通高校多不具备实现成教完全网络化的条件,再者完全网络化也是与成人学历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不相符的;但是通过网络化教学平台实现远程支撑教学还是可行的,既利于发挥和融合传统成人教育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又利于保持成人学历教育特色。作为地方普通高校,华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采取了远程支撑教学方式,基于网络学习平台,以网络导学与学习作为面授教学辅助手段。基于这一思路,学校开展了系列的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步实现了远程支撑教学,取得了一些经验。

二、华北理工大学成教网络化概况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各省市逐渐重视成人教育网络化工作,河北省教育厅组织部分高校于2007年召开了第一次成教网络化协调会,2014年启动了河北省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由省电大牵头建设,建成后实现省内高校间成人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华北理工大学是省内较早开展网络化建设工作的高校之一。

华北理工大学始终高度重视成人高等教育,为全国开办继续教育较早的普通高校之一。1958年开始招收专科层次的成人教育学员;1970年起开展继续教育培训;1989年起全面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层次有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等,学习形式有业余、函授等。目前,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已覆盖工、医、理、经、管、文、法、艺等学科门类,本、专科专业数已达到63个,在校生达2.9万人。面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华北理工大学开展了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成人高等教育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导学教学模式,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建设,为传统教学提供远程支撑,努力破解工学矛盾突出、教学质量保障难等问题。

学校关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发展,积极开展成教网络化工作。学校继续教育学院早在2001年就到人大网院做过调研,经探索于2006年提出了成教网络化基本思路;2008年开始了第一批成人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2009年制定了成教网络化建设技术方案,2010~2011年开展了成教网络化教学模式研究和网络平台建设调研;2012年引进成教网络化教学管理平台并正式上线;经过个性修改、调试推广,于2015年初实现全部学生上线学习。在近几年探索中,学校成教网络化模式融合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高效与面授教学的利于知识获取与情感交流优势,工学矛盾突出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支撑教学实践

(一)学校重视、科学规划成教网络化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确立了成教网络化教学改革地位。学校非常重视成人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办公会多次商议,批准了相关系列文件,将成教网络化工作列入了学校《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学校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建设指导思想和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指导思想是:成教网络化教学改革要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网络教育规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适合于在职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特点,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学习支持服务到位,教学效果显著。通过成教网络化教学改革有效解决工学矛盾,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合格实用人才。建设目标是: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进行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导学教学模式,建设立体化网络课程资源体系,构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与教学服务平台,大力提升函授、业余教育教学质量。

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推进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先后开展了省教育厅项目《终身教育网络化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建设》《工科院校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工作,为实施成人教育远程支撑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备。研究确立了成人教育网络化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改革要突出4个转变:即教学思想观念由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转变;教学形式由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远程支撑教学转变;教学评价方式由结果评价向形成性考核方式的过程评价转变;管理模式由传统管理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服务转变。

统筹规划成教网络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按照建设目标,先后制定了有关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网络课程建设管理、网络课程制作技术参考标准以及格式规范、网络化导学教师要求及工作量计算、学员网络学习要求等一系列指导文件,规划了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确立了教学模式创新、平台建设优先、资源建设为核心、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改革思路和点面结合、分段推进、逐步提高的实施原则。

学校在政策上将成教网络导学工作量列入任课教师教学工作量,网课建设按项目立项建设并按照校级教研项目对待,优秀网课可按相应级别精品课对待,在政策层面为成教网络化建设提供了保障。同时学校在资金保障上给予大力支持,截止目前在该项工作方面总计投资260万元,2015-2016学年拟再投入50万元。

(二)优势互补构建成人教育网络化导学教学模式

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既要体现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导学”优势,又不能脱离成人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实现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优势的有机整合,优势互补,并紧跟现代信息技术趋势不断发展,构建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模式。因此,成人教育网络化导学教学模式构建第一条原则是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优势互补的原则。要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实践教学组织、学习评价与考核等不同的维度应坚持4个结合:即远程教学与面授教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虚拟实验与现场实训相结合;在线形成性评价与课程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第二条是体现成人教育特征的原则。充分注意成人对象的学习特性,包括学习兴趣、求学动机在内的主观方面因素和学习准备、已有经验等客观方面因素,体现成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第三条是发展性原则。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对教育教学的过程和环节产生影响,注意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中的发展。

通过几年来实践探索,确立了突出“面授为主、导学为辅”特色的成人教育网络化导学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环节包括:必要的面授辅导、虚拟课堂教学、课件自学、网上答疑、实验、课程作业、考试等,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强调面授环节的教师中心作用和网上辅导答疑的教师主导作用,在虚拟课堂、课件自学、作业等环节的自主学习中则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实现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双主学习。

(三)基于成教网络化开展培养方案改革

培养方案是实施远程支撑教学的基础,为此学校对成人教育培养方案进行多次修订工作,确立了修订基本原则:即充分考虑成人教育实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适合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考虑传统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围绕修订原则开展三方面改革:即改革传统专业培养方案,构建基于网络的成人教育导学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优化配置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整体优化课程设置,合理调整科学教育、工程教育、技术教育的比例,突出工程技术教育,强化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几年的实践改革,对原培养方案删繁就简,明确核心课程,精简总量,三年制总学分控制在70-80学分;突出实用,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用知识与技术培养,增加了以新技术为主的专题讲座选修课;强化了形成性考核,增加了网络辅助教学的教与学的要求。新方案的改革充分发挥网络导学优势,更好地完成了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目标。

(四)校企合作研发成教网络化教学特色平台

根据成人教育网络化导学教学模式实现远程支撑教学要求,设计了学校成教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模块。平台建设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弘成公司达成协议,引进开发了华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与教学服务平台。该管理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管理平台、教师平台、学生平台;功能模块涵盖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各系业务,完全满足成教网络化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需求。

在共同开发过程中,基于弘成公司基础平台,进行了大量的个性化建设,充分考虑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特点,同时结合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势,重点进行了导学督导监控,学生形成性考核监控,管理人员权限分配,课程资源管理,班主任管理,学院网站等个性化功能模块开发,为有效实施网络化导学、落实远程支撑教学奠定了基础。

(五)点面结合同步推进成教网课资源建设

按网络化教学改革要求规划网课建设。网络课程建设是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现远程支撑教学的资源保证。为了尽快推进网络化教学改革,实施远程支撑教学,学校采取基础教学资料和示范课程同步建设方式开展成教课程资源建设。通过制度引导与政策激励积极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先后制定了成教网课建设指导意见、网课建设标准、网课建设指南、网课立项建设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确定“点面结合、精品优先、立项建设、自主开发、分期建设、滚动实施”的基本原则,即网络课程资源与网络导学基础资源同步建设,首先铺开建设基础资源以保证网络化基本需求,同时以精品课程资源、优势专业课程为基础开发成教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方式采取立项建设的方式,以自主开发建设为主,适量引进优势资源,推进资源校际共建共享;按学期分期建设基础资源与网课资源,每学期滚动建设。

引进现代化录播系统不断提升网课资源建设质量。学校重视录播系统的建设,几年来学校总计投资160万元,建设了5间高标准现代化录播教室,普通三分屏录播系统教室2间、高清三分屏师生互动录播室1间、电子白板高清录播室1间、3D虚拟演播高清演录播室1间,初步形成满足不同录播要求、形式较为丰富、录播视频从高清到标清的录播环境,同时配套引进了国际流行的网课制作软件,便于实现教师课件制作的个性化和新颖的学习互动性,极大地改善了以往网络课程资源制作单一的状况。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扎实推进。通过近几年的持续建设,目前已开展5批网络课程资源示范建设,建成网课66门,本年度拟计划再建40门;网络导学基础资源建设从2012年开始铺开建设,已开展5个批次建设,共建成上线419门课程基础资源。

(六)管理创新推动远程支撑教学实施

管理信息化推进成人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信息化环境下,只有管理创新才能推动远程支撑教W高质量实现。学校重视成教网络化教学管理创新,积极转变管理模式、建设配套制度,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以教学服务、技术支持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一是创新成教网络化教学管理模式。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注重管理职能转变,通过开展工作流程标准化建设推进传统管理业务与新增网络管理业务融合,形成岗位职责、综合业务工作流程、办事流程为一体的标准化管理系统。二是建立健全网络化教学模式管理制度。制定了网络导学教师工作要求及导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网络学习学员管理规定,网络课程建设立项管理办法及网络课程制作技术参考标准等系列文件,规范网络支撑教学环节管理与网络课程建设。三是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建设。发挥传统督导评价与网络督导评价的组合优势,重点建设由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督导、网络教学支持服务评价、学生学习形成性考核评价、教师授课与导学教学评价等组合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证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多层次、多形式培训提升教学与管理信息化能力。学校重视各层次人员网络化教学理念的更新与信息化能力培训。尤其近年来持续开展面向网络化导学教师队伍、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队伍、学校网络化教学管理队伍、函授站(教学点)管理队伍、成教班主任队伍、实施网络学习的成教学生的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共举办平台技术培训6期、平台用户使用培训10期、网课建设培训8期、课件制作软件培训3期、站点管理培训4期,总计培训约500余名教师与管理人员。通过培训统一思想,更新理念,提升了继续教育学院管理人员和成教师生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远程支撑教学实施,学校成人教育网络化教学改革工作初见成效。通过成人教育网络化导学模式改革、网络平台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构建了成人教育数字化学习环境,营造了远程支撑教学与管理的校园氛围,提升了师生信息化能力,初步实现了成人教育远程支撑教学。目前,实现全校28000余名在籍成人教育学生、5个校区、13个函授站(教学点)网络化远程支撑教学,在线资源总量达到479门,基本满足成教学生在线学习使用。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网络平台关注度和网络平台使用率逐年提高。

学校通过成人教育网络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符合成教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有效模式。成人高等教育与远程支撑教学深度融合,基本实现了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成人教育网络化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成人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空间。

四、问题与思考

学校在成教网络化探索与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难,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与思考,也是进一步深化成教网络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管理队伍信息化

在成教网络化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地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长于原有模式管理,在网络化教学环境中则表现出管理队伍信息化、专业化水平明显不足,同时管理经验也不够。因此,实施远程支撑教学的高效现代管理,队伍信息化建设是重要一环。学校在实践中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管理队伍信息化。一是理念更新,通过成教网络化理论研究与学习,使成教网络化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开展信息化培训,结合平台调试、使用、推广开展技术培训,使管理人员与广大师生熟悉平台操作;三是推行双线管理,管理人员既要完成线下原有管理工作,同时兼顾线上平台管理业务。通过实践,较好实现了远程支撑教学管理工作。

(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成教网络化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资金缺乏,造成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水平不高、速度滞后、总量不足,这成为制约成人高等教育实施远程支撑教学的瓶颈。学校虽然建设了相当数量的各类资源,但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且以基础资源为主,距离建设丰富、多样、个性、优质资源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MOOC的建设,国内校际、校企、行业、企业课程联盟的发起,自建自享不具优势,资源共建共享成为资源建设发展趋势。为此,学校也尝试参加了如MOOC中国、煤炭行业远教联盟等,以求课程资源瓶颈问题的突破。

(三)远程学习支持服务

地方普通高校不具有成教网络化管理的成熟经验,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管理服务意识差、管理措施不到位、教师传统教学惯性大,尤其是网上学习支持与服务还较难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尝试从规范管理角度推进网络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政策引导教师同步开展线下辅导与线上导学,改进平台、提供多样资源利于学生学习,取得一定效果。当然,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人力、物力、资金、政策多层面的支持。

(四)混合学习模式教学质量监控

以成教网络化实现远程支撑教学属于典型的混合学习模式,该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不同于传统成人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网络教育。构建新模式下的教学监控体系是有效落实远程支撑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在实践中保留了原督导体系,同时开展了网络平台监控模块开发,正在逐步实现新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但二者如何有机结合仍是当前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五)网络学习平台建设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出现,传统的基于I n t e r n e t的平台只能提供单一的学习端口,难以满足当前多样化的随时随地学习需求。当前成人教育网络化平台主要基于I n t e r n e t,要跟上时展,亟需开发基于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功能强大的、适应多种学习需求的教育教学网络平台,但地方普通高校一般不具备开发能力,因此校企合作应是较好的解决办法。

开拓建设以实现远程支撑教学为目的的成教网络化发展之路是当前地方普通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在实践探索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与实践,才能有效实现远程支撑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成人学历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国,崔亮,马水东,张文丽. 基于网j化教学创新地方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5(1).

[2]曹坤明.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初级网络化助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5(6).

[3]王志国,崔亮,马水东,张文丽.成人高等教育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J].成人教育,2012(9).

[4]王志国.浅谈成人函授教育中的质量问题及其对策[J].成人教育,2008(6).

农业大学成人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合大学;职教师资;办学优势;区位优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84-0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三大教育类型之一。职业教育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现都已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已引起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不断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对提高中职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中职教师队伍结构,完善中职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建立一条稳定的合格职教师资来源渠道,才是解决职教师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问题的根本措施。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优势和地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在职教师资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探讨。

学校办学优势分析

基础雄厚,历史悠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有70多年的建校历史,学校始终坚持“民为国本,食为民天”,以推进旱区农业发展为己任,为我国农业及农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校有一大批著名农业科学家在校执教和从事科学研究,建设了一大批能满足各种教学需要的、功能完善的教学设施,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现设21个学院(系、部、所),64个本科专业,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史、医、教育11个学科门类,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及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及省部级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台(站)。这些条件都为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办学经验丰富,教师队伍一流 经过七十多年的教学积累,学校不仅有治学严谨、成果丰硕、造诣精深的老专家、老教授,还有富于创新精神、逐浪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思想活跃、充满生机的青年教师。现有专任教师1490人,其中,教授257人、副教授368人,博士生导师247人,硕士生导师668人,形成了从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到成人教育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万余人,硕士研究生7100余人,职教师资本科学生1000余人。而且还积聚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专家和实力推广专家,形成了实力雄厚的科学研究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这些优秀的人才为职教师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证。

实习、实验条件完善,实训基地功能齐全 产学研结合是我校办学的基本定位和特色,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学校分别建有校内、校外、创业基地三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基地以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农场、教学林场、工程训练中心、校办科技企业为重点,由学校整体投入,增加其教学功能,强化育人职责。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学院为单位,以专业为依托,以专家教授和科技成果为纽带,瞄准企业和具有典型性的地区,本着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建立。目前,已正式挂牌成立了260余个学校层面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创业基地主要依托杨凌示范区,在科技企业中设立创业学分,鼓励学生积极进入科技企业创业锻炼。从学校这26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中筛选出了50余个基地,用于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同时,还结合需要建立了20多个专门的职教师资实习实训基地。所有这些实习基地的建立为职教师资培养提供了实习场地保证。

产学研结合紧密,适合“双师型”教师培养 学校依托杨凌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和产业化运作。1999年以来,与全国50多个县市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7个、科技专家大院35个。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学校科技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首批进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创办各类科技企业20家。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各种科技示范基地为职教师资培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场地,使专业实践得到了有力保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条件。

学科优势明显,为职教师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条件 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学科都有自己的博士点、硕士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博士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05个硕士点。此外,还有4个专业学位以及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授权。这些都为职教师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为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可能。

与师范院校相比,专业技能培养更有优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所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与师范院校相比,各有各的优势,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于专业技术上的优势,师范院校的优势在于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上的优势。但综合性大学一般都有比较长的发展历史,办学经验丰富、有一批治学严谨、成果丰硕、造诣精深的专家、教授及教学名师,在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很好的经验。综合性大学的教师大多都是不仅搞教学,而且承担科研和推广工作,理论与实践能有机结合,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更有优势。因此,与师范院校相比,我校专业技能培养更有优势。

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分析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重大部署。2009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以杨凌为依托建设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把杨凌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新思路。《批复》中要求,通过5~10年的努力,把杨凌示范区发展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批复》从支持信息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服务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2010年6月5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要求全省上下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以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和富裕杨凌为目标,大力支持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示范,加快推进杨凌示范区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意见》在国务院《批复》的基础上,提出杨凌示范区还要发展成为陕西涉农工业发展的战略高地,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型城市。所有这些都为座落于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成为职教师资培养的有利条件,使学生不出杨凌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任务。

职教师资培养取得的成效与特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紧紧围绕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和杨凌示范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职教师资教育教学品牌”,现已形成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一体化的、独立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培养培训成效 截至目前,学校已面向全国培养职业教育类人才2880多名,涉及农业水利工程、园艺、动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0余个专业,覆盖我国新疆、内蒙、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区,成为我国最大的职教师资本科人才输送基地。现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位点3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8个,中职教师硕士在校学生51人,在校本科学生1044人。根据教育部、陕西省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的要求,学校还对北京、上海、浙江、江西、内蒙、、山西等24个省市的573名中职骨干教师进行了国家级培训,对陕西省10个市、县767名中职学校骨干教师进行了省级培训,合计培训1340人。

理论研究及成果 学校十分注重理论和科学研究工作,共主持完成职教师资和职业教育方面研究课题15项,在研科研项目7项。各项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基地已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7项;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各类研究论文50多篇;获优秀论文奖5项。基地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光明日报》于2007年7月18日以“西北农林科大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为题报道了我校职教师资品牌建设;《中国教育报》于2007年9月7日以“面向地方需要突出技能训练”为题报道了我校职教师资培养的成效;《陕西日报》于2006年3月19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突出品牌特色,实现产学研结合”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办学特色 (1)基地秉承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和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充分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把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贯穿于职教师资培养的全过程,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的遴选、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实习实训基地的选择等方面处处呈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2)学校把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进而推进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来抓。基地以服务现代农业,着力提高中职骨干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先后开办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机械加工和种植养殖等14个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专业;开办了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水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1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逐步形成了我校特有的以现代种植养殖、计算机应用和机械制造领域为主的培养培训专业群,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3)基地在管理、教学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建的“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职教师资本科招生就业模式和“三突出、四双制”的职教师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被兄弟院校和单位应用及借鉴。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创造条件,寻求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在综合性大学开展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着不被学校重视和处于边缘化的危险和困难,因为综合性大学的教育重点不是职业教育,也不是职教师资培养。那么,要想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就必须创造条件,寻求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唯一的条件就是通过职教师资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特色,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能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只有做到了这些,才会得到学校更大的支持。

正确处理好普通高等教育与职教师资本科教育的关系 职教师资本科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二者不仅培养目标定位不同,而且培养模式、就业岗位也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术定向性,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职业定向性。在培养模式上,二者的专业设置依据不同,课程体系设置不同。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注重的是学科的层次性和完整性,职教师资本科教育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注重的是技能的训练和应用性。另外,二者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也不尽不同。因此,要根据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处理好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区别。

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职教师资培养必须按照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要处处体现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明确各专业所应掌握的技能,制定各专业技能体系,依据技能体系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

国家要在宏观政策上予以支持 应尽快出台“关于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意见”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招生、培养、就业、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提高职教师资的吸引力,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宏泰.我校产学研紧密结合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A].赵忠,李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办学探索与实践(第一辑)[C].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41-145.

[2]谢莉花.综合型大学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3):77-82.

[3]桂早芳.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性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S1):247-251.

农业大学成人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

吉林省创业教育自2003年起步,相对国内其他省市较晚。当前我省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与创业相关的教育课程,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举办创业讲座并邀请国内外各届专家授课;借鉴和吸取了国内外以及兄弟省市优秀的创业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业教育大多由人力资源和就业保障厅、省教育厅、科技厅等部门组织开展,各级政府十分注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同时,伴随着各种创业园区和创业实训基地的建成,许多民营企业也将目光转移到了青年群体的创业活动上。并针对创业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创业技能培训。

实际的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多种教育主体,分为高校、政府、社会三大部分。他们的性质、出发点、目的都各不相同。以高校为主导的创业教育,是指各大高校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教育培养对象,开展的专门关于创业理论和创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主要的课程内容是一些基础性的创业理论和前期创业计划制定等等。而以政府为主导的创业教育则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所开展的定期以创业培训和创业技能为主要课程内容的教育。而以社会为主导的创业教育,是除去政府和高校这两个特殊主体外,通过其他途径所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其中包括一些创业协会、商会、特殊教育团体、民间团体针对自身成员所展的教育活动等等。

一、吉林省的高校创业教育

当前吉林省高校的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以创新课程和创业课程为主。2004年,吉林农业大学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该学院学生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学习自主创业课程,学院将《创业教育指导》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开设了《创造学》、《成功学》、《创业管理学》等选修课程。而长春工业大学则引入了KAB创业教育项目,同时开设了《创业学》、《创业基础》等课程。白城师范学院则出版了专门研究创业教育问题的《创业教育系类丛书》,并开始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列入学校的公共选修课。延边大学则是在2008年与延边州就业局共同合作引进了SYB、SIYB课程,充分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招收了有兴趣的在校大学生开展培训,并在几年内已经有近千名大学生取得合格并顺利毕业。

二、政府为主导的创业教育

以政府为主导的创业教育的开展,主要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各级就业局牵头。如我省人社厅就引进了国际劳工组织的KAB、SYB、SIYB等课程,平均每个月都举办关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培训课程。培训项目自2001年正式启动,十余年间里,全省共批准成立创业培训机构119个,举办创业培训课程班8300余班次,培训各类创业人员达25.4万人次,培训成功创业的人数共达11.4万人,并累计带动56.1万人次实现了就业、再就业,成功实现了人均带动4.9个就业岗位的倍增效应。同时,我省人社厅还举办全省师资班,用以保障创业培训教育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截止目前,吉林省已有400多名创业培训师,分布在省内各个市(州)、县(区)及创业教育培训机构,每个县(市、区)平均都有5-10名创业培训教师指导创业并提供后续服务。同年,延边大学与延边州就业局合作将SYB课程引入大学校园;2009年辽源市就业服务局与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校联合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了创业教育培训。

三、社会为主导的创业教育

以社会为主导的创业教育通常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受教育者通常不是普遍的或者随机选择的,社会性的创业教育针对特殊的受众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培训,对于达到创业或者改善创业企业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目前,吉林省专门的创业培训在机构已有127家,并建立了规范的创业培训模式和体系。知名的如万易大学生创业园、新浪大学生创业园等。

四、吉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认可创业教育蓬勃开展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吉林省的创业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种不足之中有一些是先天就存在的,还有一些是在后来创业教育实践进行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和出现的。

1.吉林省创业教育具有相对滞后性和差异性

吉林省的创业教育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全省40多所高校中开展专门创业教育课程的学校仍然寥寥可数,以至于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了解创业的具体内容和内涵。学生对于专门创业教育的了解度和认可度都十分低,我们在吉林省各高校中的抽样调查发现,46%的大学生没有参与过创业课程的学习,还有12%的大学生参与过创业课程的学习却认为没有什么收获。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职人员的个人能力影响着创业教育效果

当前各大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老师大部分并没有取得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资格,通常都是由原先教授企业管理学科、商学的老师兼任,还有则是直接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兼任。这两类教师的共同劣势在于虽然他们可能对相关理论有所掌握自身缺乏创业经历,没有创业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没有创业失败的深刻感悟,因此讲起课来难免有一种纸上谈兵之感,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结语

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作为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也是起重要作用的。十七大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十七大还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我国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改善民生为重点的重大社会建设领域,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实践这一战略的重大举措。因此作为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的开展,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树立创业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周振堂.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及保障体系的构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