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通识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76-02 收稿日期:2016-08-12
作者简介:赵永成,辽宁大连人,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一次深刻变革,如何转型以及如何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面临的一大难题。本人认为课程体系改革是核心要素。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改革为例,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就是要将理论知识导向的学术型高等院校转变为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现代本科应用型人才应进行本科层次的教育,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区别于传统本科教育的特点,它应以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以市场需求和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教育,按行业、产业和企业所需的知识、技术、技能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培养的科学统一和有机结合。
(2)构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了解本科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区别,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培养学术型人才课程体系的不同,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而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方式。
(3)应用型本科的课程建设强调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要围绕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应用理论修养,强化知识应用。应用型本科大学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应根据本科培养要求,使学科基础理论达到本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同时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应用型课程体系的特色就在于把基础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课程结构转型为以应用学科的能力发展为主的课程结构。
(4)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不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抽象性,不把过多的时间用于原理的推导和分析,而是结合学生未来岗位要求与职业实践需要,强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其他领域。教育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课堂讲授,而是以课外生产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素质养成平台为辅助。
二、课程体系构成与实施
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地区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建立适应性强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
1.通识课程教学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该结合专业教育进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应该建立在专业教育基础之上,而目前的课程设置难以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形成良好的内在关系,以“应用能力”为中心的改革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教育的需求调整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针对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以“适用”为原则调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针对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优化和调整公共课程的授课学分和内容。
2.专业课程教学
专业课程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地区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建立适应性强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实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训与认证融合一体的课程体系。
(1)计算机二维、三维CAD技术组织教学。
计算机绘图能力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功,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该技术。对现代工程图学课进行改革,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计算机辅助二维CAD工程师认证考试(机械设计)”。从2012年开始共参加8期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工程师考试,通过率最初为70%左右,2015年后达到85%,通过后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国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师证书。
(2)数控编程技术与操作组织教学。
目前机械加工行业的数控机床越来越多,企业需要大批既掌握数控编程技术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我们对
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进行改革,先结合实际讲授“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然后进行6周的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或数控车床操作工(中级)培训,最后参加认证考试,从2013年开始,进行6期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培训,共348人,其中290人通过大连市劳动局进行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证部颁发的“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证书,通过率达83.3%。
(3)机床控制技术组织教学。
工厂设备的应用和管理需要掌握设备的结构和机、电、液控制理论与技术,我们在“液压传动”和“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结束后,进行4周机、电、液控制训练,通过训练学生基本掌握机械设备的机械、液压和电气的控制联系,使所学理论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4)工艺工装技术组织教学。
在机械加工车间需要具有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和夹具设计能力,以便进行现场服务或技术改造。我们在“机械制造基础”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后,安排了机械制造工艺设计训练和夹具设计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基本掌握简单零件的工艺和工装设计。
3.大力开展学生课外实践
设置各类实践环节,增加职业性强的技能课程,开展与各种能力培养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列入培养方案。成立了“第二课堂领导小组”,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大学生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自2014年以来,学生共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辽宁省二等奖2项,三等奖11项,学生立项奖8项。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是地方本科高校建O应用型大学的必由之路,根本目的是整合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有利于校企双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
2012年12月我们与大连机床集团签订高校教学培训协议,在大连科技学院建立教学点,由大连机床集团出技术人员和部分设备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培训。2016年5月与大连机床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通过学生的政府补贴,在高校的合作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形成校企合作双赢局面和良性循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经近几年在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使学生初步具有工艺、工装设计的能力,掌握了计算机绘图、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的理论和技能。
参考文献:
孙建京.应用型大学本科教学体系探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0(A01):20―22.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人才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032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自动化的程度在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而且提升了机械设备任务完成的准确性,当机械系统出现故障时,还可以进行及时的自我诊断和维护,而且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完善,机械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升。在我国,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时间还不太长,技术应用仍然需要作进一步改进。
2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方面,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较晚,工业技术还不够成熟,为了实现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目前看来,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由技术问题引起,我国虽然建立了很多机械制造厂,但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不够全面,但是受技术水平限制,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率还比较高。另一方面,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水平较低,很大程度上在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乏,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人才交接过程中经常出现断层情况。
3 自动化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1)机电自动化与机械制造过程的技术融合。机电自动化和机械制造过程的融合,是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应用体现,具体而言,机电自动化和机械制造过程的融合涉及到机械检修、修复、识别等内容。在机械设备管理中,技术人员需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机械设备的具体检修过程中,可以利用技术识别来分析和识别生产中出现的故障信息,然后需要将这些故障信息进行上传和保存,以为机械设备的后期维修进行参考。随着机电自动化技术在军事和医疗领域中机械设备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可以将微型化技术与自动化技术作进一步融合,促使设计制造出的机械产品具备体积小、运用灵活、耗能低等特点,进而不断提升自动化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2)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柔性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柔性自动化技术主要被运用于某些技术性操作环节,在这一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促进机械制造生产活动的高效进行,而且可以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针对机械制造活动的开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极大的缓解了人力劳动压力,为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借助数字化控制技术,在通过对计算机技术设备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促进机械自动化,从而有效促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在柔性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不仅提升了机械生产效率,而且使得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更多的保障。
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第一,更加多元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融合了多种技术的学科,在未来社会的应用发展中,仍然需要和多种学科技术相融合,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第二,更加集成化。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机械设计制造都是将设计、制造、生产以及管理相互分离开来,在未来社会中,我国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融合程度,从而实现机械设计、制造、生产以及管理的高度融合,从而更好的满足我国工业发展的需求。第三,更加节能化。现代社会的建设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较高,但是当工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我们便不能仅仅考虑机械运转效率和产出,如何使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共存将成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机械的制造材料需要能够承载节能原料进行生产运转,最大限度使用原材料,尽可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循环使用可用能源,都将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未来的发展课题。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推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发展,我国必须加强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具体而言,我国可以建立专门的技术人才培养机构,吸收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项教育培养。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在高校设立相关专业,进行专业化人才培养。通过这种方式,为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5 总结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自动化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过程中,应该注重机电自动化与机械制造过程的技术融合以及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而且还应该针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超.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J].河南科技,2013(06).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方向
前言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本身包括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形式,而这些技术形式在机械设计制造环节实现的有效控制,也较好的提高了相关环节的效率与质量,而为了保证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正是文章就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目的所在。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
为了能够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进行较好的研究,我们首先需要明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具备的优势,这里作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与相关资料文献,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概括为应用安全、生产效率高与工作质量高等几个方面。具体来说,在应用安全这样优势中,这是由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较于人工操作具备着更高的安全系数,而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生产环节来说,安全与利益是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所以企业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就必须用尽一切手段保证生产的安全,这也使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我国当下制造企业中广泛应用,而这一应用也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失误所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而在生产效率高与工作质量高这一优势中,这主要是由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够根据指令自动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进行不同设备的操作,这就使得生产效率大大优于人工,此外只要是合格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设备,就能够短时间内既保证产品的质量也保证产品完成量,所以我们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具备着高效率、高质量的产品生产优势[1]。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实际应用
2.1 农业机械领域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实际应用中,农业机械领域是其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应用对农业机械精度与我国农业生产都能够带来不俗的促进效用。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也存在着一定差距,而据作者调查得知我国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发展主要集中在农业节水与节肥方面。为了能够较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应用就需要结合国外先进技术与我国农业实际,在技术上将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进行完善,此外我国还必须以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机械设备,通过对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优化,保证这一应用的较好进行,农业机器人的研发就是这一优化的具体表现之一[2]。
2.2 工业领域
相较于农业领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为了更好的对这一应用进行分析,作者以Pro/E数控加工的过程为例。所谓Pro/E数控加工,指的是以操作员、机器和图形互相融合的方式,完成几何图形数字化、形成器件加工轨迹与操作仿真到数控程序的整体过程。一般来说想要实现Pro/E数控加工,我们就需要在Pro/E数据库中存放各项环境参数,并严格按照加工工艺步骤来设计加工轨迹。在具体的Pro/E数控加工的过程中,存放于Pro/E数据库中的参数主要为数控零件技术要求、几何图形、尺寸和器件在工艺上的要求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则会驱使数控机床完成工作,这样就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这正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工业领域的典型应用[3]。
2.3 虚拟领域
除了上述两个领域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虚拟领域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例如将CAD技术与CAPP等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就能够实现自动绘图,弥补以往手工绘图存在的效率不足问题,这种应用模式多见于建筑领域的设计环节。值得注意的是,CAD技术与CAPP等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还能够在制图出现错误时进行修改,这就使得这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应用能够较好的缩短生产工期、提高产品质量。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3.1 与大数据产业结合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中,与大数据产业结合是这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种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通过大数据收集并处理的数据有效推动自动化产业发展方面。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其本身涉及了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工业网络等多种技术形式,这就使得以往其在运用中往往需要较多的数据处理环节支持,而这一现象在与大数据产业结合后将发生改变,真正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效率的提高。除了上文中我们提到的几方面领域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与大数据产业结合的过程中,在交通产业的设备自动化中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这一应用能够对交通中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与气象监测部门相连接,这样就能够实现用户出行所需交通等信息的实时传递,这对于我国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较好的促进效用,也能够看出与大数据产业融合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功能性的提高[4]。
3.2 基于“互联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在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影响力不断提高,而将“互联网+”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相结合,也是这一自动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其对于以往传统数据信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在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作中,信息安全较为容易出现危机造成的信息管理问题较为常见,而引入“互联网+”技术,就能够较好的实现数据信息的安全测评,自动制定应急处理方案,这就实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自动防护,大大提高了这一自动化的稳定性与安全性[5]。
3.3 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也是其较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这一发展方向与我国政府提倡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较为贴合。为了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环保领域的较好发展应用,我们必须首先将环保理念引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这样就能够逐步通过自动化境地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最大程度上降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带来的环境污染。
4 结束语
作为提升我国工业生产能力与生产效率最有效途径之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必须引起我们重视,这样才能够较好的保证我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环保事业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农应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3,02:65+51.
[2]李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投资,2013,11:106.
[3]刘超.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J].河南科技,2013,06:105.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法是指在专业教育思想以及理论指导下,以技能培训为导向,用一种具体的方法作为形式、以培养内容为依托,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和实践的培训的教育模式。新时代有新的要求,职业院校也需要做出相改变,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模式的转变,专业化的人才教学模式是这个时期较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经济的不断发展,专业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分工也越来明确,机械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受到人们重视,致使在招生上出现了盲目招生现象,招进来的学生基础不劳,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再按照按照原始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就会出现底子好的学生进度慢,底子差的学生学不会的现象,这也会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当下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具备扎实专业技术能力人才,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因材施教。
二、C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一)构建科学的基础知识构架
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是一切教学方法的前提,为此要建立一个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给学生构建一个科学的基础知识构架。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宽度和深度、素质以及强能力的不同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也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政治思想 以及基础理论知识等理论文化水平,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课程的设置上,公共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实践课的时间应该按照学生的水平进行合理调控。在教学范围上,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将知识进行不断的延伸,结合社会的需求和科技的发展进行结合教学。
(二)创建分层模式课程体系
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课程分流体系,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流培养,例如研究型人才需要重视其理论方面的培养,可以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课时增加,对于适用性人才应该更加重视实践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设置一些选修的课程,让学生在进行分流学习的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情况,进行自主性学习,从而实现不同目标的人才培养目的。在分层模式课程体系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初级培养阶段,可以对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实行一定程度的分层式教育,从而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拟定教学目标,灵活安排学习方式,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加强教学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例如,在计算机和英语方面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水平分为不同层级的班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材选择上,可以选用难度较小的教材,按照初级课程的设置进行教学,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加大辅助的力度,树立基础较差学生的信心和能动性,进而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联想的教学方式,减少上课时间,增加实践和模拟工作环境,增加学生的自主化思考空间,同时可以适当地进行见习和实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动手能力,并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均衡发展。
(三)加强外语以及计算机教学
不管是适用性技工人才还是研究性技术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在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下,把外语以及计算机方面的学习列入教学计划中, 本着全面优化的原则,需要将一些死板、老套的课程予以改进和重组,增加计算机以及外语方面的学时。
(四)采用学分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职业院校建立学分制,并将选课制作和学分制度做为教学核心。选课一方面可以实现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在进程、课程、专业以及教师方面进行自由的选择,实现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且还能拓宽学习的知识面。在这种制度的管理之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这也是分学分制和选课制教学的目的,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完成机电自动化一体化的人才培养。通过这种方式一部分学生可提早完成学业,去实习见习,更好地实践自己,可以实现提前找到工作。这也是分层制学习法的补充,适用型人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定位为研究型人才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巩固,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五)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虽然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模式提早进入实践环节,但是由于专业本身的特性,适用性和研究型的学生都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动手。学校在实践课程安排上,第一应充分地利用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第二还需要和校外企业进行合作,推动学生实践,切实感受工作环境,查漏补缺,结合自己和社会的发展制定学习计划,找出学习方向,提升学习效率。学校还可以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实践兴趣,实现学生的综合化培养。
三、结束语
根据目前社会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建立一个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日益发展的环境里,更应该注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这是社会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法是可以以专业教育思想以及理论指导,以技能培训为导向,用一种具体的方法作为形式、以培养内容为依托,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和实践的培训的教育模式。职业院校也需要做出相改变,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人才教学模式专业化,推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机械自动化以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并促进其发展。虽机械化具备了高效率、高性能、节约能源等优势,但仍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机械自动化确实与传统机械有着本质意义上的不同,它的智能化手段完全可以代替人的大脑及其肢体进行操作。但并不是说这种机械自动化就是完美的,其最终的操作权还是由人来进行控制。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加深,讨门对于机械自动化的认识还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初始化状态的情况下,对于高深的机械技术没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与掌握,这就导致机械自动化体系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必须加强机械化人才的培养,真正意义上促进人们对于机械自动化知识的学习,进而促进自动化的全面开展与使用。
一、机械制造的概念和特征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于1984年为现代机械下了如下定义:现代机械是“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这一概念的引入,为当时机械设计和制造提供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总括,使机械理论雏形有了明确的意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征也是极为明显的,总结概括如下:机械自动化的设计制造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和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可以满足机器对于其功能的精细化要求,针对不同的产品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机械产品。通过这一设计过程,使得产品可以实现从输入端产生的输出要求,完成其功能的完美呈现。机械设计始终围绕着产品功能要求进行布局,制造过程也是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生成,最终这一系列过程的完成,是要满足机械生产的需要。机械设计制造在朝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方向稳步向前推进。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意义
首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可以满足工厂对机器的要求,并且利用先进技术不断的创新。产品的开发都有功能需求的设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目前来说比较成熟,足够满足各类用户对机械产品功能的需求,另外,科学需要创新,岁月为机械累计的相关知识正好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技术基础,便于他们研究创新然后,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便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机械自动化生产方式特别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并且可以提高产品生产的稳定性、生产效率。既保证了生产的效率也保证了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值得一提的还有,机械自动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监视、保护、诊断、报警等系统功能,这就大大的提高了机械自动化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增强了其可靠性。一系列完善的预警措施,可以减少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可以降低生产中的故障率,双赢最后,机械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无可替代的优点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如果人工批量生产的话对资源一定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可是机械自动化产品是知识型和科技型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大量的减少批量产中对资源带来的浪费行为,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一)智能化
机器的智能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无论是什么,只要是在现代的社会都需要智能化的机器。换句话说,也就是只要不是智能化的机器,就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因此,智能化的机器对于现代的社会来说是机器重要的,这是人类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存在。现在的机器可以使机器吸收人工智能,让在有着不同学科的基础,不断的灌输进运筹学、计算机科学、高等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力学等科学知识,使机器具有同人类一样的判断推理能力,拥有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坚决的自主决策能力等。这样的机器不但可以完成一些按部就班的工作,甚至一些人类都无法完成的工作他们也可以毫无困难的完成。因此,使机械自动化产品具有低级智能或者拥有人的部分智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机电一体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也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应运而生,比较严格地定义,机电一体化的产生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是在结合各项技术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是现代化进步的产物。在现代机械设备的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对其起到了推动作用,二者相互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出现和发展也表明了机械设计和自动化的产生。
(三)微型化
传统的机械往往给人一种过大过笨重的印象,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机械设计制造呈现微型化的特点和趋势,其产品本身个体小、耗能低、运动灵活等特点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也使得机械能够获得广泛应用,不再是笨重的代名词。但在我国的很多高精尖领域仍未能广泛应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外形设计和内部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工业环保绿色化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发展机械自动化的同时注意到发展的环境,机械自动化在生产中势必要大量的用电,消耗了能源的同时,还会排出大量的气体等有害物质给我国的资源环境造成了污染,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指利用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废渣综合利用,废液(水)综合利用,废气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实现工业环保,实现发展机械自动化的绿色化。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五)网络化
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许多机械自动化产品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因此机械自动化产品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亦是一种必然。由于网络化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测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械自动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快乐。因此,机械自动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结束语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本身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工具,其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有过不足,但总体来说对于人类实现文明更大程度上的进步和发展,其意义是十分关键的。当下在机械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各个新的发展形式和表现方面,将是我们未来的重要努力方向,如何才能将这些发展趋势尽快的实现完成,将是我们在遵循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过程中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说我们要实现这些发展趋势就要立足现实,努力进取。
参考文献:
[1]邹超群.探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4,06.
[2]闭业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