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管理智能化

工程管理智能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管理智能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管理智能化

工程管理智能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N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064-01

我国对于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十分重视,将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应用到工程施工中,提高施工单位的潜在能力,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工程的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与国外企业相比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一些信息化技术需要技术人员进一步改进。

1 智能化技术对工程管理的作用

智能化技术可以全面的提高生产效率,将复杂的生产流程简单化,为工程施工的专业化、信息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1 信息技术对于工程管理的作用

1.1.1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简化企业的业务流程

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很多以前繁琐的业务流程都可以通过办公软件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周期,可以既准确又快速的完成整个管理流程。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能的监控设备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个流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

1.1.2 可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使企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企业传统的逐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改革更加科学合理。

1.1.3 可以促进企业改变管理模式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由科研、招标、运行等各个独立的单位组成,这些单位管理工作的发挥受到小团体的限制。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小团体的形式,使企业成为一个大团体,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

1.2 网络技术对于工程建设管理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迅速准确实现对工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存储,与传统的信息的管理方式相比更加的标准化、规范化。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复杂的工程建设管理简单化,避免了人员管理中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网络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2 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目前我国各个工程施工单位的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一般大型企业智能化水平比较高,在项目工程施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些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资金的不足,对于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智能化水平还比较低。

2.1 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我国的智能化技术一般应用的范围比较狭窄,主要应用于前期工程的准备阶段,而工程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期的统计阶段应用较少,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1 管理过程信息化程度低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的项目还停留在管理人员凭借经验进行现场管理阶段,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的效率。

2.1.2 对于智能化技术的理解出现偏差

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理解出现错误,管理人员在平时的使用过程只重视智能化技术能够快速收集整理信息,忽视了在信息网络化和信息共享方面的作用。

2.1.3 市场上可用的信息软件比较少

目前市场上信息软件都以信息收集为主,由于信息管理软件是一些全方位、系统的软件,对于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要求比较高,使得目前市场上以智能化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管理软件比较稀少。

2.2 应用普及率不高

我国施工企业由于对智能化技术在施工管理中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一,使得智能化技术的普及率不高,智能化技术只在一些大型的施工单位中有所使用。每年使用智能技术来进行工程管理的施工项目仅占总项目的10%左右。

2.3 应用的深度不够

很多的工程管理部门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表面的信息上,缺乏对于工程信息收集和自动化管理软件的使用,并没有形成一个与企业员工交流的平台,并且对于信息缺乏深度的挖掘和处理。使用在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很多重要的工程信息,影响到整个工程管理的效果。

3 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3.1 技术的创新

要使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的应用更加广泛,必须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只有经过有效的改进和创新才能不断满足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需求。要做到技术的创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力度,研制出一个比较适合管理人员管理的系统,不能为了实现工程管理的智能化强行将智能化技术植入工程管理之中,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还会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一定要结合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需求,进行研发,以提高智能化技术的实用性。第二,加大对于智能化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为工程管理智能化软件研发提供资金的支持,促进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

3.2 人才的培养

实现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除了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外,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人力资源是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为了促进智能化技术的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必须要培养与之适应的新型人才。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高工作人员对智能化技术的掌握水平,对工作人员进行智能化技术方面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智能化技术的知识,具备应用智能化技术的能力。第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程管理水平,对工作人员进行工程管理方面知识的有效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有效管理的效率,这也是工作人员在工程管理岗位上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第三,重视对工作人员创新思维的培养,单位可以适当的举办一些活动,以培养工作人员的创新思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发展,将智能化技术灵活的运用到工程管理中去。

3.3 理论的研究

要实现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必须要进行有关方面的理论研究,我国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理论研究十分匮乏,而关于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的理论研究更是十分稀少,需要加大有关技术部门和高校研究机构对于智能化技术应用的研究力度,使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的理论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的体系。

3.4 加强对智能化技术应用的重视

目前,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十分狭小,各个施工单位并没有认识到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要使各个施工单位认识到实现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是未来发展的需要和趋势,具有广泛的前景,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4 结 语

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为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大对智能化技术和工程管理探索,让企业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做出贡献,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揭建亮.浅析建筑智能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11).

[2] 王娜.建筑智能化与绿色建筑[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1).

[3] 杨岁波.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在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4,(1).

工程管理智能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信息管理智能化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产业的基础,承担着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据统计,2009年1月至10月我国电力工业生产简况如下:

“十一?五规划”即将完成,从电网的“十二?五规划”可知,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高速的态势,伴随着社会对电力工业也将保持旺盛的增长需求。电力项目按照超前规划、适度发展原则进行建设,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能源的高效开发及利用,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发电厂、变电站等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繁重,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信息管理,对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电力项目信息管理

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随着电力项目的计划、启动、规划、实施等项目生命周期活动内容的展开,大量项目的文件、报告、合同、照片、图纸、录像等各种各类信息会不断地产生,需要对其进行诸如收集、分类、加工、过滤、归档、储存等处理,以实现对项目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所谓电力项目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电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活动的总称。项目信息管理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等内容。

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直接影响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风险、质量和成本。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组织地对电力项目全生命过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是电力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力项目信息处理技术在电力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又为大型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控制提供了全新的信息管理理念、技术支撑平台和全面解决方案。

1.1项目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项目信息管理是涉及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参与活动的人员等要素,是多要素、多学科、多手段的管理活动。项目信息管理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它要运用许多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具有以下四大基本原理:

1.1.1信息增值原理信息增值是指项目信息内容的增加或者信息活动效率的提高。它是通过对项目信息的收集、组织、存储、查找、加工、传输、共享和利用来实现的。

1.1.2增效原理项目信息管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开发信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包括信息和知识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要素的渗透、激活与倍增作用,从而能够节省社会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企业效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3服务原理项目信息管理与一般的管理过程相比,具有更强烈的服务性,项目信息管所有过程、手段和目的都必须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必须通过服务用户来发挥作用。

1.1.4市场调节原理信息管理也受到市场规律的调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信息产品的价格受市场规律的调节,信息资源要素受市场规律的调节。

1.2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特征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具有管理的一般性特征。例如,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等,在信息管理中同样具备。但是,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作为一个专门行业的管理类型,又有自己的独有特征:与电力企业制度紧密结合,设备及人员信息需要高度集中。正是有了信息的集中统一,才使得信息真正成为一种资源,并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电力项目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设备、人员的相关信息,使电力运行安全可靠。

2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向电力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组织外的有关部门(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它通过提供作为决策依据的统一的信息来为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日常的作业服务。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应向主管部门提供四种主要的信息服务:确定项目信息、搜集项目信息、处理项目信息及使用信息为项目服务。

以“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为例: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条码(无线射频钮)”作为设备标识器,各个需要巡检的设备上安装一个“条码”,内部存储特定的代码,标识着设备的状态、参数等所有内容。当工作人员巡检时只需带着巡检器(掌上电脑)到现场读取各设备标识器的数据即可,由于巡检器机身小巧轻便、操作简单方便,十分适合现场使用,同时它还解决了巡检到位问题以及省去了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对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及减轻数据的输入工作量起了很好的作用。当需要进行设备状态检修、设备缺陷管理和设备性能动态分析时,将工作站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调出,设备的历史状况便一目了然了。

2.1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组成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无线射频设备标识器(条码)、巡检器(掌上电脑)、客户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器组成。

2.2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2.2.1巡检内容的编制灵活

巡检路线按部门、专业、巡检员分类;

每一条巡检路线按设备、部件、项目分层组织;

每一条巡检路线可定义巡检或点检两种模式;

2.2.2巡检项目齐全,巡检工作人员录入方便

系统设定了“观察类”、“记录类”、“代码类”、“测温类”、“测振类”五种巡检项目类型。

2.2.3强大服务器软件的信息处理与统计功能

①信息查询信息查询是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主要部分,通过不同的查询功能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获得所需的结果。系统提供五种查询方式:工作查询、异常查询、缺陷查询、结果趋势查询、漏检查询。

②考核统计功能主要功能是对巡检工作人员的日常巡检工作的统计,以便考核巡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主要包括:路线统计、到位检查、工时统计、异常统计。

异常统计用于统计设备有无异常情况或是有哪些异常情况;路线统计、到位检查、工时统计用于统计巡检工作人员到达巡检现场各个检查点的时间,以及在各个检查点耗费的时间。

漏检统计用于巡检人员在应巡检周期内未检查项目的条数,以及哪些已派发而未下传的点检计划。

③报表功能系统设计有各种完善的报表,并且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定制各种报表。

④缺陷管理系统可以按巡检人员、巡检日期、缺陷类别、设备等方式作为检索条件,方便地统计设备的缺陷情况,同时也可以将设备缺陷转给其它系统,以便与其它系统集成。

3结论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承担着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电力工程建设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大,任务紧迫,环境复杂,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业主对项目质量、工期、安全、投资效益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应当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制度、方法和手段,实现项目管理的现代化,促进工程建设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进行。信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而且提升了工程管控水平。目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深入工程信息的挖掘利用,可以强化工程信息整合处理能力,推进工程效益的有效管控。本文结合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完善的管理程序。新晨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是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单位用来辅助对变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日常巡视和检查工作的信息系统。此系统的使用将改变以往设备大修制定计划需要再三催促各部门上报计划,而各部门进行上报时又需要翻查大量资料统计设备信息,不但工作效率低还有可能漏报的状况,现在大修计划的制定只是举手之劳的事,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管理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借助系统的帮助不但可以及时掌握设备的第一手现场资料,而且可以快速地进行处理。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健康水平,保证了各项生产任务优质高效地完成。

参考文献:

[1](美)维埃拉著,董明等译:《SQLServer2005高级程序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

[2]刘,熊璋,王剑昆.《基于智能标签的射频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实现》计算机工程.2003,29(20):162-164.

[3]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管理规范》,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

[4]董士波编著,沈维春主审.《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

[5]杨旭中,张政治.《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

[6]《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便携手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7]徐莉,赖一飞,程鸿群.《项目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8]RolandGareis.HappyProjects!MANZ,Vieena,2005.

工程管理智能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 智能化 工程管理 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公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综述

1.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广阔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在社会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越来越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节能环保理念,政府在升级社会公用基础建筑的方面也在不断努力,应用更多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最终实现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的实现。因此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广阔,且有一定的需求量,因此智能产业要不断发展,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智能化起步较晚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不仅涉及建筑行业,而且还有应用信息技术、电气工程的相关技术要点,因此对于整体的工程管理模式要求较高。我国的智能化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在建筑智能化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误差,将影响整体的智能化应用有效性,同时我国一些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导致我国的公共建筑的智能化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工程管理的模式也不够成熟。

3. 公共建筑智能化整体水平低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起点比较低,而且没有形成成熟完整的发展体系,目前,尽管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但是整体水平还是相对较低,在公共建筑智能化方面,很多细节都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管理模式比较传统,导致项目的工程期较长,发展缓慢,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致使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整体水平偏低。

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包含了诸多的高新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都比较复杂,在管理上需要科学的统筹安排,以及技术的协调一致。除此之外,技术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影响到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公共建筑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要承受较多的人口以及较为密集的活动,因此对于技术的要求更为严格,尤其在管理模式上是一项严峻挑战。

1.涉及到的技术错综复杂

我国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工程,与电气工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都联系紧密(如下图所示)。错综复杂的技术只有配合一致并统筹协调,才能最终实现智能化。由此这些技术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满足公共建筑智能化的社会需求。

2.各个行业协调一致比较复杂

在智能化的领域中,不仅是技术错综复杂,而且跨越的领域比较多,如何实现这些技术领域的协调配合,并顺利解决其中的矛盾冲突问题,是在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的关键。因此,在工程过程中,对于设计的相关部门要协调安排好项目实践,并保证在每个环节的技术应用能顺利实现,在时间上没有断档的现象。同时,对于各个承包单位的总体规划,要从宏观出发,注意整体的管理。

3.重点把握后期检验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进程中,不仅要重点把握项目进行中的管理,而且还包括在工程后期的相关验收程序。这一程序中,要对于公共建筑的整体功能进行明确,并在验收过程中,及时发现相关的技术漏洞,并在技术上予以支持,使后期验收发展为一套规范化的体制。

完善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途径

1.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技术领域划分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因此很难讲其划分到一项某一行业领域内。在完善我国工程管理模式的时候,首先要将建筑工程智能化的技术领域明确清晰,对于任何一个环节设计的技术应用都要明确,无论是自动化工程,还是信息网络,还是通讯技术,只有将各个领域统筹综合应用,才能不断优化工程管理。

2.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

管理模式上,要积极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根据公共建筑的基本特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智能化工程进行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发展,因此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从前期的规划到后期的监督检验,都有完整的体系,不断促进智能化的发展。

3.拉动其他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也能带动其他产业的进步,尤其是当今一些新兴产业,以及相关的高新科学技术产业,例如信息工程、信息网络、软件工程等等,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对于建筑智能化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技术趋于成熟,智能化才能实现,并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结束语: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尽管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并与其他相关的产业有机结合,统筹一致,在管理上积极采用现代的管理模式,是建筑的智能化与其他行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海.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08)

工程管理智能化范文第4篇

(一)公共管理

管理是促进人类协作劳动、维持和谐生活的重要手段。管理工作在社会生产以及生活的各方面均有表现。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领域与非公共领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构成。公共领域主要是指社会公共利益,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是其主要组织形式,承担着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并且遵循社会公共生活的制度和规则。

(二)城市规划职能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城市发展进行计划与控制,城市规划通过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从而制定实现规划目标的战略、途径、方法以及行动纲要,并通过引导社会实践以及干预城市各方面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需要依靠一定的可操作手段,其需要在社会不同范畴以及层次实施。城市规划在经历不同经济体制的影响后,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已经成为国家管理以及宏观调控中的重要工具。在城市化趋势不断加深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城市规划将具备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二、传统城市规划职能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传统城市规划中对城市规划的定义就是为了实现一段时间内城市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目标,对城市性质、规划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明确,从而合理开发城市资源,科学划分城市空间并且实现各种公关基础社会的部署与建设。这一观念是对我国过去城市规划理论及实践目标进行总结归纳而得出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传统城市规划职能定位存在不完善、不科学、不主动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传统城市规划缺乏创新精神,城市规划既然是以城市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为目标,那么就应该有效掌握城市发展的潜在规律和特点,而在传统城市规划中,没有明确和预测城市性质、规模以及发展方向,这就使城市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二是传统城市规划的内容以及手段比较单一,只考虑对城市土地以及空间的规划,行政手段使用的频率比较多,出现了“重规划,轻管理”的局面,三是传统城市规划中,对各项建设进行规划和安排后,没有强力的监督与管理部门,无法发挥保障作用,导致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国过去长期实施计划管理体制有一定的关系。在实施计划经济制度时期,国家财政是城市建设投资的唯一主体,既是创业者,又是投资者,能够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不断修正城市发展规则,但城市规划仅仅对城市各行业发展以及建设的需求进行空间布局。城市建设中没有对立的利益冲突,城市规划的作用以及矛盾被隐藏起来,城市规划职能定位的偏差所产生的影响也不是非常显着。改革开放后,城市各项资源由市场进行调配,许多市场主体进入城市建设领域,导致各方面的利益冲突越发激烈,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传统城市规划职能定位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规划职能定位

(一)城市规划中的计划职能

城市规划的侧重点在于对城市土地以及空间的利用,计划职能是城市规划中的主要职能。因此,首先要确定规划目标。城市规划的目标可细分为三方面,其一是基础目标,即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协调发展,最大程度满足城市居民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其二是现实目标,即城市社会及经济发展的现实目标;其三是理想目标,即区域城市发展战略及城市化发展水平、城市性质、发展方向、规划期限、规划范围、城市发展规模、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近远期发展目标以及五年建设目标等。其次,要编制科学的规划方案,在此过程中,确定目标并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后,规划单位需要按照相关规划纲要进行细节规划。最后要进行决策和审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审批主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向政府或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二)城市规划中的组织职能

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政府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政府的行政管理是其进行公共管理的主要表现。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基础,合理使用公共权力,从而实现公共利益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城市规划中的组织机构可细分为政府、人大常委会、行政主管部门、规划设计院等机构。为了加强城市规划中的民主与法制,城市规划协会、城市规划委员会以及城市规划艺术委员会成为各城市开展城市规划活动的正式结构。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确立,越来越多市场主体进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因此,需要加强规划协调。城市规划作为公共管理的一部分,既要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又要保护群众的利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要遵循“城乡统筹、合理规划、确立方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城市发展原则,正确认识近期建设与远期利益、局部规划与整体统筹、现代化建设以及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工程管理智能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一)质量检验阶段

这个阶段依靠检验单位和检验人员,利用各种检测设备和检验仪表,选择最符合的测试方法,对建设工程的质量活动和施工的不同工艺工序进行监督检查,对整个施工过程严把质量关,杜绝不合格品的产生。

(二)统计质量阶段

统计阶段质量管理是指工程建设施工阶段中,运用统计的方法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分析和控制、研究施工质量状况,提出解决措施,减少不合格品,防止发生质量事故。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达到所要求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整体性的控制过程。从产品的管理出发,加强预防以及全员参与,在建设施工进行过程控制,确保每一个工序的顺利进行,保证整体的产品质量,实现最终的工程质量的目的。

二、智能化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一)智能化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与业主的选择有很大的联系,同时,对于一个工程成功的标准不仅仅是从工程进度以及成本和质量来说,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工程的使用方是否满意。据调查,目前智能化工程的建设,真正按进度、实施质量要求,最终投资而且完成用户(业主)满意的,只有极少数(20%),绝大多数工程都不同的存在问题,不少工程无法验收,或者验收完了弃之不用。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豆腐渣工程”,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智能建筑由于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在这个领域中还不是很成熟,相关的专业人士相当的缺乏。对智能系统的定位单位非常缺乏,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功能没有目标以及方向,也没有在设计阶段形成初步的需求理念,对于先进技术的采用是否适合自己的现状,应该到什么高度,也没有依据以及标准。系统施工过程中,工程有时为了赶工期,工程施工时间被压缩缩短,导致智能化工程安装及调试时间太短,试运行时间预留不够,造成智能化系统质量问题多,返工量很大,工程质量严重受到影响。

(二)施工各方配合的原因导致质量问题分析

首先,对于施工的各方的配合来说,每一个工程参与方出发点都是不同的。对于各个承包建设工程中的各项指标,工程总体控制状况以及工程质量等等没有做到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在实施中都没有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以于在进行施工中之间的配合是相当的不顺畅。对于业主来讲,考虑的是确保对功能的完善,装修公司考虑的是工期等,对于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相互配合以及协调的内容没有一个统一的安排(见图1专业配合关系图),并且这种现象在各个参建单位在协调以及配合中都存在。因此,各个参建单位之间的协调以及配合是保证质量的一个前提。如果协调不好各个施工方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能力有所影响,也会阻碍各参建单位之间的沟通。如果质量问题大大的出现,严重的对于工程的交付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导致的质量问题分析

当前,许多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除了项目管理人员之外,其他的专业系统调试人员以及专业的施工队伍技术人员基本没有。有一些工程在中标后,将安装工程的主体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或者一些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造成工程质量一塌糊涂,并且存在很多质量的隐患,给业主方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有些施工人员不熟悉图纸,技术方案无法确认,工具材料配备的不到位,施工任务分配不明确,技术交底进行的不彻底,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没有得到培训,没有检测的质量要求以及质量标准,施工人员对于自己的施工任务以及工序程序和质量标准不是很清楚。

在工程中,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的主体,技术能力直接就体现在工程的质量的等级中,因此,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人员的培养,当前,很多施工人员注重是任务的完成,不计结果,不究原理,不重视过程控制,对过程细节没有重视,因此,也就造成了很多简单问题的重复犯错。

(四)施工工艺方面出现的质量问题

首先,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未按相关施工规范标准及工艺流程施工(如图2为智能化工程管路施工工艺流程图。),穿线线缆距离超长、各种规格线缆敷设混乱,线缆端头无标识或标识不牢靠,线路接头过多及接头处理不当引起断路或者短路。常见的主要有:墙壁线路被电锤打断、铺装地板时气钉枪打穿了线缆管或护套线。其次,由于接地不良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者由于弱电设备接地没做到位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电梯内无采用电梯随行专业电缆,无设置抗干扰器,导致监控信号不稳定,图像质量差等。KBG管的切割,严禁采用电、气焊切割,管子切割后,应用扁锉打磨光滑后才可使用;配管和桥架跨接要接地;桥架和配管线缆敷设后要盖板,防老鼠或者其他破坏,加盖锁螺丝时注意破坏线缆;电缆敷设分先后顺序,整齐排列,避免重叠交叉,并考虑足够的余量,电缆敷设后应及时编号和挂记号牌。

智能建筑中安装有多个子系统如通信自动化系统,消防联动控制及火灾报警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对接地的理解和要求各个子系统都不太相同。第三,由于在进行设备安装时线路连接在压接中不牢靠造成虚接,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等等。

三、智能化项目质量问题解决措施研究

(一)提高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完善施工方法和手段

对于施工质量的确保就要加强其管理工作:①发挥旁站监理的作用,专业监理工程师在项目上要配备,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和相关行业规范,做好关键工序的检查、重点部位和验收工作,旁站监理记录并要如实填写。②强制性文件:对工程项目要及时采用书面文件的方式进行质量目标控制,对存在问题的整改通知必须明确指出整改事项的回复期限及完成期限。③充分发挥第三方抽样检测的作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设备、材料的进场检查工作,不合格的设备、材料不得进场使用。

(二)关注设计变更、有效进行施工方案调整

智能化工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技术更新快以及产品更新快,因为有些项目在建设中施工的周期比较长,在建设中有的产品就有可能技术更新或者停产。在这当中,设计单位以及建设单位就要对产品进行调整,对于智能化产品的外型以及安装。接线和系统联网等工艺都不同。因此,施工单位就要根据设计调整后的产品经相关单位同意之后提出有效的方案,保证工程的质量。

(三)人力资源控制

让具有条件和相应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上岗,参与施工人员的质量关要把好,严格控制缺乏技术能力的施工人员上岗,对于特殊工种作业需要有资格证的人持证上岗。施工人员的数量严格控制,按工程进度和工程的规模合理的调配,工程能够确保有序进行。做好岗前培训,使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业标准和施工技术要点。

(四)物资控制

把好设备材料的质量。在进行对设备以及材料的采购中,一定要严格遵循设计文件的要求来进行采购,并让材料供应商出具检测报告以及出厂合格证书等资料。同时,供应商应选择有实力的供应商,保证能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严格控制好材料的领取制度,对于进出场的材料以及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同样,对业主提供的产品也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障进出场的物资能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五)施工过程控制

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质量保证的关键问题,过程控制总体原则是:对完成的每一个过程工序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检,自检合格并经监理验收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严格按照编制好的各种施工流程施工。施工的流程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系统调试验收阶段、工程收尾阶段。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和技术交底,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差错和问题及时处理,要彻底弄清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后在施工,要明确合同约定的施工范围和安装形式,充分利用设计交底提前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变更而造成的返工和浪费和影响工期。

结语

市场机遇的不断增多,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用户对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而临的挑战也在增多,为了更好的发展建筑智能化工程,一定要在管理上进行创新,同时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具有技术密集、施工工艺复杂、工期长的特点,对施工的时候,进行施工设计时要从使用方便性、可维护性、结构合理性、整体统一性、外观一致性等多方案而进行全面考虑,设计出一个完善的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王万新.论智能化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J]. 建筑知识,201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