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业统计核算:林业统计核算是对我国林业的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的一个综合性的概括。主要是以林业的经济活动为核算核心,将林业的统计指标继续拧综合的整理,形成完整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并为林业的生产发展、运行结果等提供系统性的反应。利用观察法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来对核算林业经济活动中的价值运动和实物运动,并为林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和相关服务。林业会计核算:林业的会计核算是通过会计的形式和货币为计算单位来监督、核算林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结果。其主要反映的是林业的财务信息以及资金的运转情况等。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林业统计核算与林业会计核算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在经济核算可全方位,多家度的来收集、整理林业的经济活动信息资料,进而来为经济的的建设发展与核算提供价值与实物运动的信息依据。并且,二者在核算过程中都有互换性、互通性和组合性的特征。
二、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不协调现状
(一)二者核算特点不能实现良好的协调
林业统计核算与林业会计核算两者在核算的特点上就不能会实现良好的协调。林业的统计核算中是将林业经济活动中收支货币的权利作为核算的时点,其货币兑换与否,需要以净产值的赢得销售利润作为核算的依据;而林业的会计核算是直接以林业经济活动的资金变动因素作为核算的依据来进行林业的会计核算,并且职能在确定货款权利后才能将资金纳入到收入当中。两者的核算特点与时间的不协调,进而阻碍了林业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
(二)二者在核算过程中经济指标不协调
林业统计核算的经济指标是将了林业中的人工造林面积作为核算的核心,来对成活率达85%的人工造林面积进行科学性的总体核算;而会计核算的经济指标是将实际的作业面积作为核算的目标,对荒地与荒山等新的造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的核算。
(三)二者的核算方法消耗不协调
林业的统计核算,是根据国民经济的总量指标来进行林业的统计核算的,其核算的消耗一般划分为非物质品消耗和物质品消耗两种;林业会计核算是根据费用的性质来进行归集核算的,并将核算的结果纳入到了费用的支出项。
(四)企业经济活动中经济指标的核算范围的不协调
林业的统计核算在企业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指标核算范围是企业的主营收支;而林业的会计核算在企业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指标核算范围则包括了企业的主营收支与副营收支两项经济指标,使得林业的会计核算更为全面、正确。由于林业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在核算过程中的标注不一致,经济指标核算资料的组合性、相互性和共享性等都较差,两者之间难以实现相互的融合与转化,缺乏一个全面的林业经济运行指标体系,进而使得二者之间的协调性不明显,不利于林业的管理。
三、完善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发展
(一)明确协调目标
林业部门在进行林业统计核算与林业会计核算之前,要先明确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性目标,才能进一步的确保二者在核算过程中的统一协调。1、统一核算林业经济指标通过统一的林业经济核算指标,有利于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统一与相互利用,要确保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的经济指标在固定的指标范围内,并且要确保二者的核算内容以及计算方法和时间上的一致性。2、建立完善的原始记录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原始记录管理机制,加强对林业单位所有林业经济活动的原始记载,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有效地提升经济核算中的统计质量,为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奠定基础,有利于耳针的协调统一。
(二)确定协调原则
林业的会计核算在核算过程中,要根据林业统计的宏观经济需求,来对会计专户进行一定的调整或增设,并补充完善会计报表,以此来推动林业会计核算的微观经济指标向宏观经济发展。在经济指标的核算过程中,由于林业统计的范围较广,内容丰富,使其在核算过程中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由此可见,通过统计学来进一步强化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研究,在林业会计核算标准充分满足林业统计核算标准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探索二者在林业总体经济现象中的总数量关系。
(三)改进统计指标
在进行林业的统计核算过程中,要坚持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林业生产成果的核算,并通过林业企业的经济活动来核算企业在销售收入核心情况下的现价产值,进而来促进林业经济指标统计指标的不断改进。具体优势:是对林业总产值的方法、范围的统一计算,并能有效地优化林业工业生产的总值核算程序;能将林业产品的总产值清晰、明了的反映出来;是对未销售出去的林业产品的成本核算。
(四)增加中间劳务消耗核算
在林业的经济会计核算费用表中要增设居民支付和非物资生产部门支付的相关表格,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会计科目进行重新归集。并且要根据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资生产部门以及个人的比例来分别对用途相同,但支付方式不同的项目进行分别支付。
四、结束语
一.. 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核算模式是指按手工会计下各级账户组织的核算。自现代会计产生以来,会计核算就是按照固定的账户体系进行的,它是在会计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称之为传统核算模式。该核算模式与手工方法相适应,在会计软件出现以前,一直是会计核算的唯一模式,即使在信息化条件下,仍然是很重要的、属于保留并扩充的一种核算模式。传统核算模式适应于手工核算方法,受数据加工能力的限制,必然具有缺陷。
二.会计核算模式分析会计信息化的目的是建立会计与社会、会计与技术、会计与管理等高度融合、实时、互动和共享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使会计工作从思想观念到核算方式、核算手段都将有重大变化,代表了21世纪会计发展的方向,标志着—个全新会计核算时代的来临。信息化促进会计核算模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深化了传统核算模式,促进了会计核算的深度、广度和活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时效。
1.信息化深化了传统核算 莫式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系统,一方面仍然遵循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以会计科目为核算依据,用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作为提供信息的方式,保留了传统核算模式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在总账核算、序时核算、明细核算和会计报表方面大大深化了传统核算模式。从总账核算看,传统核算模式只能采用一种会计核算形式,不可能同时采用多种会计核算形式。而在信息化条件下,总账核算可全面实现6种会计核算形式并存,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从序时核算看,传统核算模式大多采用三栏式日记账,而且只用于货币资金科目的序时核算。而在信息化条件下,序时核算可同时采用三栏式、汇总式、凭单式、联合式和多栏式日记账,登记的科目也不再局限于货币资金科目,而扩大到其他科目。从明细核算看,虽然账簿格式仍然是三栏式、数量金额栏式和多栏式,但却增加了很多记账口径的现场选择。如三栏式明细账的记账口径有指定的某一个编码、所属编码、系列编码、前导编码和全部编码;又如数量金额栏式明细账的记账口径有单一编码、几个编码、部分编码和全部编码;还如多栏式明细账的记账口径有指定一级编码记它的二级、指定二级编码记它的三级、指定三级编码记它的四级。从会计报表看,灵活运用”三库理论”,不仅可以编制常规会计报表,还可以编制会计核算中的一些计算表,如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职工福利费计算表、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计算表、各种耗用材料汇总表和销售成本计算表等,甚至还可以利用编码技术、结合报表模块完成制造成本计算的分配、冉分配和汇总。一般而言,信息化编制任何表格所需的数据,只要与科目编码有关,相应数据表能提供,则都可以在三库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报表模块完成。匕述传统核算模式深化内容,在手工核算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信息化才能使其成为现实。
2.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深度如前所述,核算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而这又取决于会计科目设置的详细和关联程度。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科目设置表现为科目编码,有编码就有账。一方面科目编码至少可以达到四级,编码越详细,核算越深入;另一方面,可以打破传统会计报表的一维结构,采用二维结构的棋盘式报表体系,利用计算机高速完成各种复杂报表的填制,使会计报表反映的指标更全面,披露更深刻。如棋盘式会计报表同时采用两种填报口径,使用纵横交叉的表格结构,类似围棋的棋盘,故称“棋盘式表”,它能深刻揭示会计报表各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会计报表的一种全新表现形式。
3.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广度核算广度是指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主要表现为核算尺度的选择和指标的覆盖范围。在信息化条件下,除了传统的价值核算尺度之外,还可以设置其他数据库、表来存储非货币信息,如实物量尺度、人力资源信息等,并进行相应核算。在大型跨国公司,可设置多套账簿,分别采用不同的记账本位币核算,以满足经营管理及对外报告的需要,从面解决了传统核算模式下指标 一的缺陷。从指标的覆盖范围看,传统核算模式没有一个表能全面、总括反映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而信息化的“棋盘式对照表”却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4.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活度核算活度是指会计核算的灵活程度,主要表现为是否可采用随机核算。手工方法下,传统核算模式只能选用实时核算,不能采用随机核算,灵活性很差。而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可同时采用实时核算和随机核算的双轨核算制,所有各种电子账簿都能随心所欲地加工,以满足经济管理的随机性需求,从而大大提高会计核算的活度。一方面,信息化的实时核算可保证会计数据的原则性;另一方面,信息化的随机核算又可实现会计数据的灵活性,从而使得会计数据的严谨性与随机性和谐共存。
5.信息化提高了会计核算时效传统核算模式是人工速度,信息化则是电子速度,两者决不可同日而语。信息化利用网络传输电子数据,需要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因而信息化能大大提高会计信息产生和提供的时效I生。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各种信息即时传递,与实际经济业务没有或很少有时间上的延迟。 会计软件可以不受会计分期的限制,即时反复处理数据,生成财务报告。管理层可根据需要在任何时间内得到最新的财务数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203-02
前言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着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不协调的问题,尤其是在部门预算中的资金支出部分,与会计核算中的信息总结相差较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相协调一致发展,从而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进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
一、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实施的时间较短,没有完全形成一定的体系,所以,有关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进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中出现许多问题[1]。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预算以外的资金,很多资金的支出并没有在预算的范围之内,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的时候,有一些资金支出是要规避正常的监督管理的,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经常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中,因为这种不在预算之内的资金运作不受到任何条件的束缚,因此,这就产生了会计核算中与部门预算中的资金不协调一致的情况,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益带来损失。第二,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中,预算人员工作的细致程度不够细腻,其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工作量比较多是一部分原因,预算的工作量大,预算的工作时间比较短,所以部门预算管理进行的比较粗糙,一些预算也并没有按照现有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预算,很多内容都是预算人员的主观臆断,进而导致了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制度为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中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措施,但是会计核算本身工作中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首先,并没有明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在会记核算中有两项支出的总结,分别是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但是在具体的会计结算,并没有对这两项进行严格划分,也没有相应的数据作为指引,所以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常常出现项目支出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在项目支出的会计核算范围本身包括经费的支出和拨出经费,但有的时候,这两项支出却都在专项支出下进行,使得会计核算与会计制度出现不一致的地方。而且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对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约束力差,在实际会计核算中并没有和会计制度相适应,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并没有落实到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设计存在误区偏差,以至于会计核算的环节中常常出现脱节的现象[2]。
(三)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间不协调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当中,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关系并不协调,首先,部门预算改革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的具体反映,而会计核算是对自己运作情况的监督,但是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当中,根据会计制度进行的会计核算,并没有完全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比如所在基础建设资金的核算工作当中,部门预算单独地对它进行核算工作,而并没有从资金上进行全面的会计核算,所以二者之间并不协调,而且,部门预算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有许多不相一致的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解决,再次,在进行部门预算时,必须要有准确的会计记录作为根据,但是由于会计核算和预算改革不相协调的问题使得部门预算工作无法使用到会计核算,进而进一步增加了部门预算工作的难度[3]。
二、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不协调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对部门预算的重视,对预算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结合各事业单位的审计的具体情况特点来设置合理的预算改革机制,在预算改革中,对不同的资金支出加以分类管理,分化各类支出到各下属部门,及时完善各项预算改革制度,当预算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及时请专业性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从而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损失,对部门预算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选择,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在预算改革工作中的严肃性,在事业单位进行招聘的时候,招聘具有专业化知识的各部门预算工作人员,加强对预算工作人员的培训,使预算工作人员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对预算工作人员设置合理的考核体系,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使部门预算工作能够促进行政事业的发展[4]。
(二)解决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学习,了解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制度内涵,加强会计的专业化知识,对于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研究,适当地对会计制度进行调整,相关会计核算部门要定期地进行沟通交流,快速发现会计核算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尤其是对有关资金的监督核算力度,还要完善相应的会计核算体制,加强对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定期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防止会计核算从业人员监守自盗,现象的发生[5]。
(三)加强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一致
政府部门要发挥相应的政府职能,不断更新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相关的有关法律政策,对现有的不适应新时展的法律相应地进行修改,根据国家制定并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有了法律作为相应的保障手段,部门预算改革更加正规地进行,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系统的调整力度,分清相关的责任制,使会计系统更加科学正规,对不合理的规则加以改变,及时修改与会计核算中相关的条例,因此,要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将出现的资金支出考虑到预算的范围之内,从而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管理,而行政事业单位不是营利性机构,对资金的支出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财政赤字的情况,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要提高从事相关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能力,从而促进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建立一种相应的奖励处罚的机制,将工作人员的年终奖金、平时奖金同考核制度相统一,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人力资源管理和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工作协调统一起来。
(四)加强监督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我国事业单位内现有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有许多缺陷,无法完全满足部门预算改革制度的需要,因此,发展并完善我国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机制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加强监督管理改革制度,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性,增加会计制度向公众的透明性,加大对违规违纪现象的处理力度,约束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加大对部门预算改革的监督审查力度,并且要充分发挥全体人员乃至全社会的监督管理作用[6]。
三、结论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针对事业单位内各部门的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还是有许多问题的,而且二者之间并没有协调发展起来,如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发展,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对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表现,不断改进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中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加晔.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5:56+67.
[2]周宇程.试析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新制度下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212.
[3]黄爱莲.基于预算执行周期会计核算的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12:60-61.
[4]李伟.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90-91.
[5]邹德俊.基于预算制度改革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267+269.
关键词:会计;发展趋势;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1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
1.1会计核算集中化
企业特别是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要集中、全面决算,统一、全面核算资金、销售、成本和利润,以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而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级单位实行分级辅助核算,分别核算本单位内部的资金、销售、成本和利润,以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和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小企业,有的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较多的小企业实行记账,由记账的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等) 实行集中核算、全面决算,被记账的单位进行辅导核算。会计核算外包既提高了小企业的效率,又表现会计核算的集中趋势。
1.2会计核算国际化
会计核算和国际化接轨,主要是指会计组织以及工作人员为了进行核算工作而使用的标准化、可比性、相应性以及适用性的具有国际性质的技术方法。其主要要求是:国际标准化,会计核算使用的技术方法和国际上通用的会计标准在要求以及内容上是相似的;国际相应性,会计核算工作使用的标准和内容是被国际会计内容所认可的;国际适用性,会计核算的组织模式以及工作方法是国际上通用的。这里应该说明一下,会计工作向着国际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借鉴国外的执行方法,协调统一来完成的。在会计核算的环节上进行国际化是和国际会计标准相互协作的进程。会计核算工作和国际会计相互协作的内容主要是按照国际会计标准进行协作;并且还主要按照国际上执行的会计按例、会计所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一些国家区域比较先进的会计准则、指令等相互协作。
1.3会计核算规范化
因为在会计所进行核算的数据是复杂、庞大以及多方面的,所以核算必须要按照标准进行。会计核算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就是要求会计组织以及工作人员在开展核算工作的时候要按照规范话、一致性、统一性的标准技术、方法以及途径进行。会计核算标准化内容:①规范化,会计核算工作要根据相应的规范准则、步骤、形式、标准开展;②统一性,会计核算工作要根据相关的规则在既定的范围内进行;③一致性,会计核算工作根据既定的规则即使在不同的地域和时间内执行的标准是一样的。这里应该说一下,会计核算工作所遵循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经济环境发生了更改,对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也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整或者充实,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规范。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根据国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相应的标准执行,每个会计单位要按照真实产生的业务往来编制会计凭证,记录在会计账簿里面,在根据账簿编制财务报表。如果有不符合规章制度的,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会计工作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1.4会计核算信息化
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向企业的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企业财务状况通常是以会计信息---即财务报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通过期初、期末的会计核算信息,我们可以考察企业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持,考察企业管理当局对受托经管责任的履行情况。
2会计管理的发展趋势
2.1会计管理重视系统管理
会计管制着重于管制体系方面,就是对会计体系的整体开展全方位的管制。体系中包含很多不同的客体,所以包含这很多不同的分系统,对于分系统也要作为一个单独的元素单独进行管制,就想对资金系统以及成本系统的管制。会计体系中因为每个部分进行管理的内容不一样又产生了很多管理步骤不一样的管制体系。主要包含会计估算、会计决定、会计掌控、会计考察、会计审核、财务策划以及会计分析,共同组成了会计管制系统。这种会计管制体系也是对会计工作全过程的管制。
2.2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显著特征,是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实施战略管理。企业要适应市场,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 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依据企业的战略,相应要研究会计战略。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就是重视财务战略管理。财务战略是指对影响企业全局,重大、长远的财务活动进行的决策。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战略的中心。
2.3会计管理重视无形资产管理
随着经济基础以知识为基础的前进,企业管制的重点从有形资产管制转移到无形资产上。因为企业在无形资产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这些无形资产的投资主要是人力资源以及知识产权。所以,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于所拥有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的工作,在2007年最新下发的会计标准规范中也着重强调了无形资产,其主要包含:专利技术,由企业开发研究的科研成就;非专利权,主要是指销售模式、管理模式、技术方法等;商标权,企业申请的代表企业形象的商标;著作权,由企业研发的软件、出版的名著等;商誉,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土地使用权利等。
3会计学的发展趋势
3.1会计学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增加了会计范围,会计朝着管理范围扩张,朝着和会计关联的范围扩张,充实了会计的内涵,让会计朝着综合方向发展前进。会计学综合性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综合全部的会计学科目,把之间具有关联的会计分支都综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展开探讨,探索研究其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前进方向以及学科、方法、理论体系,还有规则规范等等。②把分支会计学科中,性质相似的学科归纳为一类展开探索研究,例如会计基础、会计专门以及会计部门学科等,是把会计归纳后按照不同的学科性质展开探索的。③把分支会计学科中性质相似的学科放在一起展开对比进行探索,例如管理会计对比成本会计进行探索,管理会计对比财务管理进行探索,中外会计原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探索等。
3.2会计学向具体化方向发展
会计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不仅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帮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掌握会计知识的过程,综合两者,才能够产生能够加强经济管理的会计学分支学科。会计内容的强化,是专门性的,主要针对一些专门的学术知识展开探究。这种专门性的学科就是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的具体化发展研究。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核算;问题;解决对策
一、所得税会计的相关概念
(一)所得税的定义
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或个人所得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所得税范围很大,一般说来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范围又比公司所得税的范围大,涵盖公司所得税的范围,还包括流通渠道的收入所得、劳务派遣的收入所得、资产转让的收入所得、分红分息、租金、捐赠等。
(二)所得税会计的定义
所得税会计与会计是有本质区别的。在现阶段,我国对于所得税会计的定义,是确定纳税方纳税所得的一种会计理论体系和核算的方法。由于我国国情的不同,不能以国际上对于会计的概念来定义我国所得税会计的范畴,这其中有固有的历史差距和时代变迁造成的区别。
(三)所得税的特点
所得税本身是一种费用,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显示的收益分配的费用。企业向税务部门所缴的所得税,是企业一种收益的分配,只不过是分配给了政府。这种分配可以说是企业为了获得经济收入所必须产生的费用,属于企业运营的成本。这种成本不是在企业与市场之间发生的,而是在企业与政府之间发生的。对于企业来说,所得税本身又有永久性和暂时性的差别。永久性是指企业的所得税只在当前发生,不会在未来出现。也就是说,企业的所得税必须在发生收入的时间节点内缴纳发生收入所得的费用,而不能延后分期纳税。暂时性是指企业纳税前的收入和纳税后的余额在未来回转发生,也就是说企业在当前所缴纳的税款,会在未来某一时间转回,使纳税后的收入变成暂时性费用,不具有永久性的意义。
(四)所得税会计的特点
所得税会计是核算的方法,而核算的方法又有许多种。目前我国常用的核算方法有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损益表债务法、递延法。对于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会计来说,使用的都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递延法。它是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情况来确定企业的纳税基础,再按照两者在应付税款的时间和抵扣税款的时间上的差额,确认递延后的资产所得税和负债所得税。递延的事情发生在纳税时或纳税后,造成未来可能会少纳税或多纳税的不同结果。
二、我国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现状
我国最早的所得税出现于1983年,当时它只不过是一个小税种,占据企业税收的比重也不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它已经走进中国税收的舞台。但是,既使是所得税在税收中比重逐渐增加的今天,由于我国目前对于所得税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相关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研究的缓慢,使我国的所得税并不被许多企业所重视,所得税会计核算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一)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陈旧
目前企业普遍应用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还是依据不健全的税法,通过减去企业纳税前的利润,得出纳税后的利润。这种传统的方法,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存在所得税的问题,其实是将企业应纳税作为会计所得税,很显然,这种核算的方法是简单而片面的。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法律与制度的统一。但实际问题却是,法律和制度之间存在因果的变化性,这种变化性会导致企业所得税核算出现错误和遗漏。企业纳税前的利润和企业纳税后的利润的标准并不统一,必然造成纳税后的利润不准确。很多影响纳税前后的因素有本质的区别,产生的结果也是差距很大。如果扔按照当前的税法和制度来执行,势必会越来越拉大两者之间的差距,造成矛盾的激发,引起企业和纳税部门的多方不满,不利于国家的税收工作开展和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工作的推广。
(二)对所得税会计没有明确的认识
在很多企业看来,所得税会计只是会计的一个附属工种,却不知所得税会计是企业所得税核算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纳税的成本,节约企业的资源。
(三)我国的所得税会计人才缺口巨大
我国的所得税会计人才缺口巨大,严重缺乏熟练掌握所得税知识和经验的相关人才,这是造成我国大部分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出现问题、所得税会计核算开展缓慢或成效不明显的决定性因素。
三、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独立标准
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对于所得税会计的规定也不明确,缺乏独立的标准。比如,一些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损失、活动推广费用、招待费、差旅费、因为偷税漏税所缴纳的罚款等,都应纳入所得税会计的核算范畴之内。因为这些费用从表面上说是会计负责的范畴,实际上属于税法规定的范畴。这就使税收和会计的两种不同的财务体系没能够各自独立起来,税法和会计之间互相纠缠,互相影响,不能做到独立自主,自成一体,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来说,在业务上没有绝对的区分和界定,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核算结果不正确
目前很多企业常用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递延法,这是一种使用互相结合进行关联核算的方法。这种方法不用对不同时间节点内确认的所得税金额的差异进行调整,因为时间节点差异而得到的纳税金额在转回时,按照计算所得的应当转回的所得税税率进行费用转回。然而,这种核算的结果不一定正确。第一,如果税务部门规定的征收企业税款的税率发生了变化,或者企业开启了新的纳税项目进行纳税,按照当前这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递延的方式进行核算的话,是不会对企业纳税账户的余额进行相应调整的。因此,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递延的税款余额也就不能反映出企业未来几年内缴纳税款的情况与变化。第二,企业要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递延法来核算企业应该缴纳的所得税费用,就要用到转回时的原有的所得税税率,而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很难保证与原有的所得税税率保持一致,这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递延法来核算企业应该缴纳的所得税费用的工作量和核算的难度。第三,我国目前广大企业采用的核算企业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果我国的广大企业还在使用这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来进行企业的所得税会计核算,会导致企业的所得税会计与会计准则的原始规定彻底脱节,不利于企业会计水平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提高和开展,也不利于我国所得税会计与国际会计标准之间缩短差距,加强交流和学习,会极大的促进我国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所得税会计的长足进步。
(三)政策理论不相符
我国企业目前广泛采用的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递延法,然而这种方法与现行我国的会计政策还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最集中的问题体现在,递延方式在资产债务表因为某些原因变更之后,还是否可以满足现行会计政策的要求,还是否符合现行会计政策中关于会计方法的定义范畴。实际上,很多企业所用来核算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递延法,仅仅是用来核算企业所得税的费用和余额,属于一种对企业未来应缴所得税款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少)的一种预判。可是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却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递延法规定为企业的所得税会计,作为现行会计政策改变的评判,这样的规定,与会计政策极大不相符,也与会计变更理论差距很大,不仅不会帮助企业作为明确的政策指导企业的所得税会计工作,促进企业的所得税会计工作推广和开展,还会增加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工作难度和压力,增加不必要的繁琐程序和工作量,严重制约企业所得税会计制度的完善与健全。
四、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的所得税会计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相关的所得税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还存在很多空白和漏洞。因此,建立健全我国所得税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是满足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先决条件和迫切需要。这种法律法规的健全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元化的,要分四个步骤走。第一,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严谨、规范的所得税法律法规,要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色性出发,而不是以国际的税法作为唯一的参考和规范,要做到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要在相关所得税的法律法规中明确企业的义务和责任,要严格强制企业执行所得税会计的法律和规定,把所得税会计作为一项企业必须具备的工作和责任来抓,企业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执行。第二,在针对我国国情所制定的有社会主义经济特色的所得税法律法规中,要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基是多少,什么样的企业有什么样的税基,税基有什么样的变化,变化后的税基该怎么确定。企业的所得税会计要在法律规定的税基顶定义下,开展所得税会计核算工作,以税基作为参考和基准来确定企业的成本、纳税项目与企业核算所得税的具体方法和流程。第三,要加大对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执法力度,不能让国家制定的所得税法律沦为空谈。要在法律中严肃指出企业没有按照法律的规定,违法违规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应当指明对违法企业的制裁规定和惩罚力度,敲山震虎,警钟长鸣,起到法律应有的震慑作用,维护法律的至高权力。第四,要深刻贯彻落实所得税的法律法规,应在全社会开展普法宣传,让所得税法律深入人心,成为企业必须遵守的规范。同时,要求企业开展所得税法律的学习和教育,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防止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规范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因为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同,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也很多,导致目前我国的《会计法》,并没有出台一套可以让所有企业值得参考和遵循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没有一个科学统一的规范。企业所使用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都是依照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所进行的。有的企业使用常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递延法,有的企业使用应付税款法,有的企业使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有很多企业考虑到前文提到的政策理论不相符的问题,采用完善资产负债表的方法,代替或放弃递延法,希望得到更加精准的结果。然而,实际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递延法之间的变化关系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会计政策的变化。所以,无论企业如何改进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只要会计政策发生了变化,都势必要受到影响。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有必要规范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出台一套行业标准。在这套标准中,无论会计政策如何变化,都不能脱离于标准方法的范围之外,都要在标准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风险控制之内执行。这样一来,不管会计政策怎样变化,企业只要依照标准方法,进行有效的变化,都能够把政策变化对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难度和负担,增加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率,推动企业开展所得税会计核算工作的动力,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
(三)协调矛盾,理顺关系
我国目前现行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之间存在一些矛盾,这些矛盾集中体现在企业的成本费用上。现行的财务制度中把企业罚没的资产、偷税漏税的罚款、违约金、滞纳金、捐款、租金、分红等列在企业的成本费用之外。而现行的会计制度,企业是可以将罚没的资产、偷税漏税的罚款、违约金、滞纳金、捐款、租金、分红等列在企业的成本之中的。这就造成了一种矛盾,却又很难说企业违反了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规定。因此,现阶段,要想让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能够正常开展,为企业的经济建设和财务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必须要协调这种矛盾,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政府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协同合作,增强交流和沟通,把这些影响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问题进行整理和讨论,制定一个能够满足多方利益和要求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既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保证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法律效力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实施和发展,为我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俊梅,郭凌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所得税会计核算影响研究———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J].财会研究,2015(7):41-43.
[2]付光富.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六步法案例解析[J].商业会计,2015(21):35-36.
[3]刘晓彤.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4):158-159.
[4]魏伶倩.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