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西文化不同点

中西文化不同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西文化不同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西文化不同点

中西文化不同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三门核电;通风系统;排风量

1 引言

厂房的通风系统负责引出厂房内有害的废气,引入新鲜空气,控制厂房的温度、湿度,维持房间的正负压等。三门核电化学楼通风系统在调试中出现了排风量不足情况,通过分析查找问题原因,针对原因制定解决方案,目前该通风系统已正常运行。通过对特定通风系统风量调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经验反馈,对电厂其它通风系统的调试工作提供参考。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化学楼的通风系统进行简介,其次对调试中出现排风量不足的情况进行说明、分析结果及实施方案的介绍,接着以该问题为例总结经验反馈,最后为结束语。

2 化学楼通风系统介绍

三门核电化学楼为三层封闭式建筑,主要用于油、水、气样品的分析与测定。化学楼二层内的实验室需要处于负压状态,避免实验样品、化学试剂等污染源对在房间内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化学楼二层房间设置了一套排风系统,各房间排风经风管汇总到通风竖井,再由安装在化学楼屋面的2台容量为100%的排风机排出。房间内的排风系统与通风柜排风系统设置连锁自动控制系统,保证房间总风量不变。化学楼二层各房间的送风由两套变频多联空调系统提供。

3 通风系统排风量不足

3.1 情况介绍

在通风系统可用的情况下进行风量测量与平衡,确保各房间内的通风量满足设计要求(误差在±10%范围内)。排风管线上的风阀处于全开位置时,测量每个房间内排风量。设计风量为15480m3/h,实测量结果为8988.8m3/h,实际排风总量严重不足,仅为设计风量的58.1%,远远超出±10%的误差范围。

3.2 原因分析

在排风机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引起系统排风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存在漏点,即存在“漏风”现象。通过现场排查及查阅设计文件等,排风量不足问题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3.2.1 建安不规范。化学楼通风系统在建安阶段施工方没有严格的遵照设计文件与相应施工标准导致通风系统存在缺陷漏点,调试中出现排风量不足的情况。通风系统中建安不规范的“重灾区“主要为以下三方面。

风管制作不合格。系统中风管采用0.7mm厚的镀锌铁皮制作,在制作过程中部分风管存在变形、扭曲、咬口开裂等现象。

风管与风阀、散流口连接缺陷。通风系统中的风阀与风管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安装中部分法兰连接螺栓漏装、少装,缺少法兰密封垫片,连接螺栓紧固不均衡等,这些都会增加漏风量。

通风竖井漏风。通风竖井为混凝土结构,砖块间存在缝隙、孔洞。在排风管与通风竖井硬性连接处,混凝土排风竖井没有将风管完全包裹住,两者间存在的缝隙。

3.2.2 设计不合理。化学楼通风系统设计方面存在不合理处主要为将隔离风阀的隔离效果理想化。系统的排风由2台100%的并联排风机提供,一用一备。两台排风机吸风口处各有一个隔离风阀。风机运行相应的风阀开启,反之,风机停风阀关闭。实际上风阀关闭时并不能完全的起到隔离作用,即其中一台风机运行时,会有少部分风量从另一台风机排出口吸入,减少了房间内的排风总量。

3.2.3 测量方法

风量的计算公式为:q=v·s,其中v为风速,s为通风面积。往往在风速与通风面积的实际测量中存在测量误差,影响风量计算结果。这种误差主要来源三个方面。在通风面上每一点的风速都不同,可以通过多点测量取平均数的方法测量风速。实际上测量中测量点选取不足或测量点选择不正确使结果产生误差。风管末端常常安装有散流口、百叶等,这些设备的形状复杂,实际通风面积测量困难,计算出的结果误差很大。测量人员不能熟练的使用测量仪器,操作仪器的方法存在问题。

3.2.4 环境渗透。在系统风量测量中,房间门窗开启,或是人员频繁进出房间,测量环境的不封闭也会对存在压力阶梯的房间风量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3.3 解决方案

针对排风量不足问题分析查找出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制定解

决方案。对于建安、测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及时改正,而设计问题需要通过设计变更完成。修整或重新制作不合格风管,重新安装与散流口连接的风管,补装风管与风阀连接法兰的垫片、螺栓等,重新涂抹、粉刷通风竖井墙面。改善测量风速方法,在通风面上按照等截面网格法选取测量选取至少9个点。对执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工具使用方法。对于大尺寸风口可以采用风量罩测量,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差。在测量风量过程中需要关紧门窗,保证房间内环境贴近设计要求。整改后重新测量后各房间总风量为14194.7m3/h,依据±10%的误差,排风总量与每个房间的排风量都满足,但都小于设计值,其主要原因是系统还是存在微小漏点,及先天设计不合理带来的缺陷。

4 检验反馈

通过对化学楼通风系统排风量不足问题的分析总结经验反馈,可以给电厂其它通风系统的调试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做到通风系统调试前消除建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少设计不合理带来的问题,调试中规范操作人员行为、选择最优化的调试方法、做好调试记录,调试后做好总结归纳。

消除建安对调试的影响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考虑。(1)适当延长建安的质保期。敦促建安施工方自查,减少建安问题遗留到调试阶段。(2)增强系统建设安装阶段的巡视。在系统建安过程中调试部门应该增加介入深度,提高巡检频率,跟踪关键设备的安装。(3)提高系统移交检查力度。将通风系统移交常见问题汇总编制成通风系统移交检查手册,在通风移交检查中有章可循,对于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重点关注。

通风系统设计专业性强,为减少设计不合理带来的影响,调试人员务必对通风行业相关规范熟悉了解,在设计方面提出异议时能够做到有理有据。

对于存在压力阶梯的房间排风量的测量,应当最大限度的控制非设计渗透量,保持房间处于相对密封的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合使用热线式风速仪与风量罩,直接测量出风量,避免通风面积的计算带来误差。

做好记录,方便生产阶段维修工作。为能保证系统安全正常运行,需通过预防性或纠正性维修对系统进行维护。调试阶段的各项工作都需记录并存档,如参加人员、使用工具、执行程序、调试试验数据、缺陷处理、备件更换等。对于记录应遵照调试管理程序,做到准确、完整、真实。在系统或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为快速准确的判断出故障原因并及时排除提供帮助。

5 结束语

对于化学楼通风系统调试中出现的排风量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为建安施工不规范,这个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虽然调试阶段可以对设计及建安缺陷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完善,但这不是将问题留给调试的借口,规范的建安施工及合理的设计是首要的。文章通过对化学楼通风系统在调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了问题的原因,为其它通风系统的调试提供了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中西文化不同点范文第2篇

中西方的同性恋文化,在法律与民众接受度两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研究发现,西方国家的法律接受度较中国为强,而在民众态度上则为弱。在西方世界,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虽历经波折,但其成果却不容小觑。至2013,美国已有8个州承认同性恋婚姻。在英国,“从2014年起,同性婚姻在英格兰与威尔士得到法律认可”。在西方其他国家,结果也同样乐观。“目前,加拿大、瑞士、挪威等国都已容许同性结婚。挪威最近通过的同性恋婚姻法,允许同性恋在教堂举行婚礼,可以收养儿童或者进行人工受孕”[6]。而在中国,“法律对同性恋婚姻可以说是一种规避,或者说我国法律在同性恋婚姻方面处于一种特殊的真空状态。1997年我国新《刑法》颁布将流氓罪取消后,法律对同性恋问题就再无迹可寻”。因此,同性恋合法化在中西方法律保护方面存在差异。而从民众接受度来说,即便西方法律已为同性恋者提供了更多保护,但民众以各种形式反对同性恋的新闻也屡见不鲜,如2013年法国十几万人反同性恋街头大游行。中国的反同性恋态度就相对比较和缓,除个例外,几乎很少有类似的有组织的反对活动。

之所以产生以上这种差别,主要是受中西方法律文化与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西方的法律文化中,“权利是西方法律文化的内容,保护权利是西方法律的一贯追求,实现正义是西方法律文化的最终目标”。在这种文化孕育下,人权与自由被充分提倡,因此西方民众在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方面就具有更强的法律意识,也成立更多的社会福利机构或服务机构,为同性恋者维权。相较于西方,中国的法律更多是“用‘义务’来强调法律的威慑作用”,并且“人治”文化已深入人心。因此,中国同性恋者为同性恋婚姻立法、保障同性恋自身合法权利的呼声就相对较弱。此外,在宗教文化方面,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西方民众从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上难以接受同性恋现象,因此接受过程缓慢且充满波折。在中国,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中庸之道”更是深入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因此,民众更倾向于不强出头,不随便惊动他人、政府或法律。更何况古语里还有“枪打出头鸟”的说法。所以人们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是相对温和,即便有些人秉持着反同性恋的态度,但也不会公然反对或形成大范围抗议。

二、中西方同性恋观的差异体现的文化意义

通过以上探讨可知,同性恋文化在中西方社会都同样存在并且在文化繁荣的时期和地区蓬勃发展,这样的共同性源于文化演变规律中的“情(性)欲原动力律”以及中西文化互根性的特点。因此,同性恋现象与文化并非是一个部落、地区、国家或种族内的文化异类,而是人类共有的性选择现象。它无关乎一个国家或种族是否先进,也无关乎一种文化是否优秀,它只是一种情感的正常表达。因此对待同性恋文化以及对待同性恋者,一味地反对是不可取的,与看待其他任何文化一样,需辩证地看待同性恋。这样的处世待人之道不仅是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了同性恋文化和同性恋者,更是体现了自身文化的优越性。

尽管同性恋文化在中西文化中有其共同性,但其遭遇却有着较大不同。这样的不同源于中西法律与宗教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偏“理性”且讲求权利捍卫,而中国人偏“感性”且讲究履行义务。对于中国人来说,“感性”的思维方式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人际交往中情感的表达,常以感情的深浅来行事,因此汉语里也常有“重义气”、“讲感情”等词来夸奖一个人的品德。讲求义务的履行则是体现了中国人的奉献心、责任心以及善良品性,而“中庸之道”更是进一步鼓励了中国人中庸谦和、不走极端的待人处世之行为。以上皆是我国华夏文明的优秀之所在。但是这种处世之道同时也使人们容易忽视对自身权利的捍卫,导致委曲求全,遇事不敢声张,更可能造成对社会不公的冷漠,导致了中国同性恋者过多默默承受着社会的异样眼光与压力,从而将情感焦点更多转向与私人的小爱,而无视了对整个同性恋大家族的维权与大爱。因此,在权衡权利与义务、捍卫自身正当权益方面,中国同性恋者应学习西方“理性”“维权”的意识,更加主动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更多人真正了解与理解同性恋文化,让整个同性恋大家族能尽早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发展。

三、结语

中西文化不同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异;重要性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响应《新课标》提出的文化意识的目标要求,重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并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词汇及语法知识,能阅读、会写作。更重要的一点:还必须让学生了解所学目标语国家的文化。然而长时间以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一直没有把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放到一个足够重视的地位。在实际的教学中,某些教师认为只要掌握了单词、语法,我们就能和外国人无障碍地交际。然而在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中英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以致语用失误,交际失败。我认为英语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这样会促进英语教学也会使英语教学不失其完整性,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成为一名跨文化交际的使者,而不是一台仅会背诵单词、句型的机器。

一、中西文化差异

学生为何会误用,错用英语,理解不了外国人真正意思呢?是因为我们听不懂他们所说的单词,词组,句型吗?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我们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间的区别。在人们的交流与交谈中,中西文化差异大量存在。如问候、称赞、致谢、道歉、委婉语、禁忌语和身体动作语等。举几个例子来说,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表扬”时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一般会“谦虚”地说“没什么”“哪里,哪里”以对别人表示礼貌,而西方人则常常会自信而高兴地回答“Thank you”在中国,我们见面打招呼会说,“您吃了吗?”而英国人常以询问天气为寒暄语,这与中英两国的历史、地理情况是分不开的。另外,在中、英习俗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在汉语中,“牛”是勤劳的象征,因此有“俯首甘为孺子牛”、“气壮如牛”等句子;而在英语中则有“work as a horse, as strong as a horse”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向来用牛来耕田,而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地。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1.学习英语,就要增进对英语国家的了解,懂得一些外国的文化。因为中英文化意识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这种差异有时会成为交际的障碍。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就会使交际失败,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2.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也是为了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三、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1.为学生创设英语文化环境。良好的英语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进入学习角色。教室内的标语、课程表应该均以英汉同时出现,办英语墙报,设立英语图书角等,让学生置身于英语文化环境中,从而对英语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组织学生观看地道的、优秀的英文电影、电视、录像等。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

2.给学生展示有关英语国家的实物与创设情境。课堂中在讲解具体的英语文化知识时可以多利用实物,比如讲到英、美的餐桌文化时,可以给学生展示刀叉,餐具。讲到西方的货币时,教师可以搜集该国家的钱币,在讲解西方的典型节日时,可以模拟该节日的一个场景,让学生深有体会,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听课的兴趣与注意力,这对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喜爱也大有裨益。

3.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可以上网查阅相关文化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同时,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多种媒体资源,进行充电,为更好的进行跨文化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4.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涉及family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陈述中西方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并列出family tree(家谱图)。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中西方的家庭类型:Extended family(大家庭)、Nuclear family(核心家庭)、Single-parent family(单亲家庭),并且在课堂上讨论中西方家庭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从中则可了解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

5.教师应当对课程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比如中国人喜欢吃什么,如饺子,面条等;外国人喜欢吃什么,如牛排,三明治等。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中西方关于餐具,餐桌礼仪等也可酌情进行扩展。还可以扩展到西方的Christmas Day,教师事先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氛围。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教师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并组织学生学唱圣诞歌曲等等。并与中国的春节在过节前的准备,过节中的活动等一些列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两个节日的异同。

四、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能力培养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还不能仅仅把视线停留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上,因为这样还不能达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这里还涉及到了文化理解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异国文化,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尽量不要用自己的文化、道德、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衡量异国文化。同时,不要让学生盲目跟风,追随异国文化,应比较两种文化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进行恰当的交流。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了解和学习英美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而这又对教师提出了层次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教师应多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中西文化不同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 中西文化 文化导入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158-02

前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媒介,是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文化是语言的根本所在,是语言的思想内涵;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人们认识水平和交往能力提高。语言能够直接反映人们的生活体验和风俗习惯,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文化,所以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前提是先了解该民族的思想文化。中学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国家文化,基于英语文化背景展开英语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英语素质能力发展,还可以增强学生在异域文化中的交往能力。

一、中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实施中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整体上说,把英语文化导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传播,打破地域限制,帮助学生消除异域文化语言交流的隔阂,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1]从局部上说,实施中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英语知识,让他们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和学习。

二、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教学内容

(一)基础文化知识

中学英语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因此,其特点是讲究实用性和基础性,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必须根据该特点进行,加入一些英语国家的基础知识教学,像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西方文化知识体系,从而为正确理解英语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全面学习西方文化,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角度认识英语以及英语文化,增强学生知识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二)民族文化观念

语言形成于特点文化环境中,它代表着一种民族特色,从根本上说,中西文化差异体现为思想观念不同。实施中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时,必须融入有关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基于本民族思想文化,让学生学习理解西方文化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西方思想文化来分析英语问题。[2]

(三)本土文化词语

英语教学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词汇、语法和语音,词汇是构成语言的重要部分,是最基础的英语教学内容,在文化导入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英语本土文化词汇知识学习。英语本土词汇也就是英语中的“俚语”,这些词汇往往极具当地文化特色,富有历史韵味,它形成于特殊文化背景下,要想真正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必须全面了解学习词汇及其文化内涵,不能死抱着教材解释不放,要让学生全面正确地学习英语词汇,扩宽学生知识面。

三、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实施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时,教师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性、实用性两个基本原则。其中,科学性指的是文化导入具体内容以及方法手段科学有效,中学英语教学必须遵循教学客观规律,基于新课标思想要求,科学设计文化导入教学活动,避免把教师个人主观思想随意添加到英语文化导入教学中,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3]实用性指的是文化导入具体内容要和英语教学有联系,文化导入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精心挑选文化导入材料。

(二)适度性和相关性

由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有具体规范,所以,英语教学必须坚持适度性和相关性原则,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根据适度性和相关性要求来确定文化导入内容,教师应选择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的西方文化知识,来深入讲解分析,如果在课堂上讲一些无关紧要的知识,只会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相关性指的是文化导入内容要和教学内容或者扩展知识相关联,为学生语言学习创设具体文化环境,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运用英语词汇。

(三)阶段性和灵活性

阶段性和灵活性原则主要应用于文化导入教学方法中,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教学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文化导入教学设计必须充分依据教学客观规律以及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分阶段开展文化导入教学。课堂文化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灵活选择教学手段,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所有学生异域文化交流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四、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师生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意识

培养师生英语教学文化导入意识是保证文化导入教学目标实现的必要前提。首先,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实施英语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英语学习、交流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分析中西文化,帮助学生找出两者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探究英语词汇知识。其次,学生应自觉提高异域文化交流沟通能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平时注意加强西方文化知识积累,增强全面认知西方文化的能力,同时学会整合归纳所学知识,构建自身英语知识体系。比如,在上新标准英语(外研版)初中二年级下册“Module 1 Hobbies Unit 1 Do you collect anything”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收藏物品带到教室里,先让学生自己对收藏物品的价值以及文化内涵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展开分组讨论,自由阐述收藏物品的特点,尤其是分析蕴含的思想文化。这种讨论活动可以增强学生文化思想观念,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英语水平和文化思想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二)文化导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1.引出教材中的文化素材。引出教材里的文化素材就是把有关知识文化背景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首先,教师对教材中词汇的由来进行举例分析,像为什么一年有365天,一星期有7天,还可以挖掘英语单词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像给学生讲述古罗马神话中日期的由来,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影像资料、图片、语境模拟等手段把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感受异域文化,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比如在上新标准英语(外研版)初中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What did Zhan Tianyou do”一课时,教师在上课前可以给学生展示影音、图片等有关材料,介绍Zhan Tianyou的故事,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这种课堂导入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教材,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入把握教材内容。

最后,对中西文化差异和思想观念区别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像单词“dragon”,在中西文化里都解释为“龙”,但在中国文化里,它代表着一种头上长着鹿角、全身覆盖着金色鳞片的蛇形吉兽;而在西方文化里,它代表着无恶不作、到处破坏的凶兽。在学习这种词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区别不同文化中词语含义的差异,提高学生跨文化思维能力。

2.英语文化进入课堂教学。中学英语教学基本都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有意识地把英语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各环节。同时,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根据教学要求收集整合文化知识素材,开展“课前十分钟”活动,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英语文化知识用英语表达出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解文化知识时要进行旁白解释,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加入一些西方流行文化介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扩宽学生知识面。[4]

3.英语文化丰富课余生活。要真正学好英语文化只在课堂上花45分钟学习是远不够的,教师应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充足时间和机会去学习英语文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西方传统节日,像愚人节、圣诞节等,通过节日活动体验西方文化;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比如推荐学生了解圣经故事等,吸收西方文化精华;组织学生欣赏英文原版电影,让学生通过感官体验,更好了解学习西方文化。[5]

4.英语文化开展系统教学。开设“英语角”或者采取选修课形式来实施文化导入教学,有组织地开展英语文化系统教学。中学英语教学讲究实用性、基础性,为此,教师可以选择像《英美概况》这些书籍资料来给学生介绍西方国家文化概况。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日常生活,感受西方人的衣食住行,从而对西方文化思想以及思维方式有初步了解。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主题开展英语演讲活动或者开设英语知识讲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边玩边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从而加深他们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实施中学英语文化导入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实现新课标要求的必由之路。开展合理的文化导入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英语知识,提高学生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强化其终身学习意识。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导入教学不能急于求成,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先明确语言和文化两者关系,不断改进文化导入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当然,中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策略并不只是上面提到的这些,更重要的在于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英语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宝林,王朝一.西部中学英语教学应加强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J].安徽文学,2011,12(10):243.

[2]刘佳.论英语教学中引入中西方文化的必要性[J].学园,2011,10(12):30-31.

[3]李淑君.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5(12):35-36.

中西文化不同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中国文化失语症 成因 对策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沟通交流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人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大热情,但是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尚未形成成熟的英语表达方式,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在国际语言表达中的缺失,进而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积极应对这一问题已经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成因

(一)过分强调英语的学习,教学方法不科学。

在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教学要求与课程设置较为笼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形成制约作用。虽然英语教学已经与学生社会能力、文化感知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仍缺少不同文化的形象对比,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表达中有所缺失。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侧重于对词汇量、语法、句型等方面的要求,对于母语与英语的融合、中西文化的融合则有所忽视,进而成为“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根源。

(二)母语及母语文化的正、负迁移的不均衡性。

奥苏伯尔在其“认知结构理论”中提出: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会产生一定的学习迁移作用,这种迁移包含了正负两种作用。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其正迁移作用体现在英汉文化的融合、利用英语对本土文化进行表达等。例如中国成语“一箭双雕”则对应“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这些寓意丰富的词汇翻译,往往被教师忽略,进而使负迁移作用更加明显,也就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后续学习造成的消极影响较多。教师过于强调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点,虽然这样的强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英汉文化的更多差异性,但是容易造成教学当中语境缺失、不连贯等问题,难以产生融合与共鸣作用。对于英语教学正迁移作用的忽视,使学生忽略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共通之处,加重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

(三)大学英语教材中本土文化内客所占比例较低。

在当前大学英语教材中,对于本土文化的引入、介绍等资源较少,虽然英语教材不断改革完善,其中的内容更加丰富,教材设计也更加新颖,但是教材内涉及的内容多数以西方文化为主,对其宗教、民俗、生活、文化等介绍较多,而系统的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介绍的知识相对较少,尤其是以中国文化为主的英语教学更是少之又少。在当前英语教学中,仍以传播西方文化为主,无形中造成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忽视,形成中国文化与英语表述间的鸿沟,“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应对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完善英语教学方法。

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中,需要明确教学任务、知识范围、教学深度、课程结构、教育模式等。为了应对“中国文化失语症”,在教学当中需要明确中国文化教育对于促进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沟通能力,而中国文化的表达也是跨国交流内容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国文化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理念,对中西文化平等、客观、理性地对待,在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能够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保持尊重。同时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化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更生动、更形象的文化表达方式,能够在英语交流当中熟练地介绍中国文化,以此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症”问题的困扰。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中西方文化价值。

培养正确的中西方文化价值有利于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认同感,具有独立而完善的文化人格,认识到文化的平等性。中国文化走向国际需要英语这座语言的桥梁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心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素养,以此实现中西方语言的平等交流,在鼓励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本土文化修养。大学生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建立必须有教师作引导,坚持理解、平等、尊重原则,在语言交流中需要体现出文化包容特色,在语言沟通上要善于换位思考、客观评价。如果仅以务实为原则进行中外语言沟通,则会造成表述生硬,甚至产生歧义。这就需要双方能够相互理解,深入了解语言沟通内涵,在充分了解并尊重的基础上实现更顺利、更深入的交流,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需要在教学当中突出语言的中立性,而不是过于强调英语的优越性。

此外,在英语教学当中,教师还需要将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只有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有机融合,才能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语言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更利于实现本土文化与英语文化的融合,学生在日常英语表达中才能主动探究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和表达途径,从而主动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

(三)优化教材,提升教师英语教学水平。

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中涵盖了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内容。以教材的优化应对“中国文化失语症”是最为有效的切入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有中国文化的渗透与融合。例如在听力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听力素材,在英Z阅读教材中可以选择一些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原文或者译文。英语教材的优化不仅仅是英语教师的责任,更是英语教育领域共同的职责所在。英语教材的优化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同时需要在学生的复习预习当中起到应用作用。例如在学生预习任务的布置中,可以重点安排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做一些文化分享、调查报告等活动,从而建立起本土文化融合与英语沟通的桥梁。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其首先需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文化立场,在英语教学当中尽可能多地模拟中西方文化冲突场景,培养学生的文化宽容能力和应对文化冲突的能力,能够在文化冲突发生时进行解释,以文化立场的不同解释冲突现象,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协调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强化自身跨文化语言表达能力,主动参与学术研讨,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侧重于案例分析,并对自身教学能力进行自我评估,从而实现从教材到教学能力的协调优化,为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不断探索实践。

三、结语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使国际文化活动更加频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需要以英语进行表达,从而实现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播。面对当前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英语教师需要积极应对,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进,在教学当中引入中国文化教学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文化价值观,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和语言沟通能力的英语人才,以此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症”问题。

参考文献:

[1]华瑛.从中国文化失语症反思外语文化教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2]朱丽华.应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