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综合一体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缺乏对综合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直接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正确的认知有利于促进事物的发展壮大,而错误的认识势必会成为事物发展的重大阻力。目前来说,我国部分医院对综合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建设电子档案的过程中,不少医院存在诸多误区。例如,有的医院管理者认为档案信息化发展是劳民伤财,是盲目追新的项目,有的医院管理者认为数字化开发只是技术人员的任务,等等。上述误区的存在成为医院综合档案发展的绊脚石。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误区,一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尚未全面认识到自己在综合档案管理中的社会职责,尚未意识到这一工程的复杂性、系统性。二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对综合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主动管理意识,再加之缺乏具体经验,从而导致多种管理行为问题的出现。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来说,我国部分医院的综合档案信息均由不同部门分别保管,医院缺乏明确的档案管理手段与方案,容易导致档案管理出现混乱。再加上医院缺乏细化、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不同部门对自身的档案管理职能认识不到位,缺乏标准的档案收集范围,导致多种重要数据、信息的流失。此外,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支持,但目前来说,我国档案管理人员的平均素质还有待提升,部分档案人员缺乏档案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一部分档案人员不了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且缺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技术,严重阻碍了档案综合管理的健康发展。
(三)电子档案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部分医院电子档案建设力度比较薄弱,尚未充分发挥电子档案的优势。例如,缺乏完善的电子档案建设标准,导致视频、声音、文字等档案的格式转化均不合理,某些纸质文件在转化过程中也会出现部分信息无法被读取等多种问题。部分单位尚未对电子档案进行检索,没有按照要求对纸质档案进行编号,两者之间无法做到一一对应,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医院档案的利用。
二、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加强领导支持,是做好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医院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加大档案建设力度,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力度,并积极与国际社会接轨。与此同时,医院应通过会议、宣传、活动等方式,全面提升医务人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任务与职责,更好地促进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还应完善档案管理奖惩机制,将档案管理效果与质量直接与医务人员的考核结果相挂钩,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档案管理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保证。医院管理人员需结合医院发展实际以及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明确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办法与方案计划,进一步明确不同职能部门的权限、职责以及档案管理流程,进而使得各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医院综合档案工作手册的编制,针对性细分不同档案的目录标准、收集单位以及保管权限,在保障档案资料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基础上,方便对档案的查阅、使用。
其次,在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原则。具体来说:第一,安全性原则。只有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性,才能充分发挥综合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第二,实事求是原则。在法律标准制定过程中,不同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医院发展的标准策略,切忌一刀切。第三,利益平衡原则。必须坚持利益平衡原则,对不同档案的信息权利进行确认,按照权利义务相平衡原则,寻找电子、纸质档案的平衡点,进而促使两者利益最大化。第四,透明性原则。在具体管理法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公开、民主、科学的原则,积极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增强信息立法的公开性与透明度。
(三)加强电子档案建设力度
对于综合档案管理发展来说,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平台是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电子文件的保存以及前端控制,从而为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各级档案部门必须积极参与到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来,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加强与技术开发人员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平台功能的合理性与效率。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加强电子档案建设力度,强化电子档案原始记录性。具体来说,可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严格执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标准要求,严禁越权操作,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第二,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配置管理,定期进行网络维护,及时查杀病毒,保证网络完全。第三,做好电子文件保存工作,保证计算机库房温度、湿度合理。笔者建议,将电子文件保存在塑料保護套中,并将其放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保管,从而保证电子文件不受有害气体、灰尘、外界磁场等干扰。重视原始记录,保存档案原始记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其直接关系到档案凭证的法律价值。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抓这一工作并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关键词】 园林绿化 养护 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城市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园林绿化的主体材料是有生命的植物需要连续的养护和管理。只有通过精心养护与管理才能在保持现有园林绿化工程成果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人文价值。因此要让园林绿化工程持续的发挥作用,养护工作是关键。绿化工程的养护主要是指针对园林中人工栽种的不同植物品种采取不同方式的并对其生长最适宜的养护方法根据植物具体的生长情况和生长需要的主要养分等及时对植物进行修剪或是排水等措施。
一、绿化工程养护的要点
l、浇水
新植的苗木由于是挖苗移植,会受到一定的损伤,造成根部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减弱。为了能让树木尽早恢复自身机能,必须对苗木进行适时浇水。通常对本年份新植树木的浇水次数应在三次以上,苗木栽植当天浇透水一次,15d后进行第二次浇水,如果遇到春季干旱少雨造成土壤干燥,第二次浇水应该提前,可以在第一遍浇水后的一星期内进行第二次浇水,第三次浇水应在第二次浇水后的20d内。如果春早所延续的时间较长,应该有第四遍浇水。保水差的土壤要注意观察并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新种植的苗木应视季节降雨量适时补水。
2、排水
土壤中过多的水分,将会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是死亡。因此,防止水分过多和及时排水也是园林养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树木对水涝的抵抗能力根据树种、树龄、长势及生长条件的不同会有所区别。常用的排涝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是地表径流,在这种排涝方法中,要将地表坡度控制在0.1%~0.3%,并且不留坑洼死角。其二是明沟排水,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大雨之后紧急的抢排积水。其三是暗沟排水,它采用地下排水管线与排水沟或市政排水系统相连接,效果极佳,美中不足的是工程造价较高。
3、修剪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的重要设施,同时还作为城市重要的可观赏风景。因此,其养护和管理工作除了对植物进行浇灌和施加养料工作之外,还需要定期进行修剪。修剪包括对草坪以及植物的修剪和杂草的清除。草坪的修剪比较简单,就是将长高的草剪短,一般是剪短到6-9cm最佳。其他植物的修剪主要是修剪其杂支,使其线条整齐和轮廓清楚。比如绿篱,就需要每年对凸出来的枝条和叶子修剪干净,使其外观看起来整齐,具有较大的可观性。杂草清除是整个修剪工作的一个重大内容,清除杂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这些杂草与植物争抢水分和养分,影响新植数树苗的正常生长。但是,除草工作不是要将所有杂草挖除干净,而是单纯将地表上的草给清除,其地下的根茎仍需要保护,主要是避免根茎死亡导致地面形成黄土现象,影响生态平衡。
4、施肥
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中,往往生长着很多地被类植物。在这些地被类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应当认真总结各类地被植物的养分需求,及时通过肥料对其进行养分供给,尤其是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带中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应当注重其生长土壤的肥力,保证其正常生长。全部按照一级养护标准进行养护。每年割草10次、绿篱模纹修剪4次、苗木施基肥1次、追肥2次,道路绿化每年分春秋补植两次,确保行道树无缺株。市区建立病虫害钡(报组织,定期编发《园林病虫快报》,苗木的病虫害生物防治率已达60%以上,防治工作已进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新阶段,多年来,市区没有爆发一起大规模病虫害。
二、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的措施
1、提升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一项工程的建设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取决于具体操作人员的素质因素。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养护与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必要的培训工作,对相关人员还要进行园林植保技术的指导,让员工了解常见的病虫害,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的质量。由于我国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因而需要成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对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细分,尤其是对一些不良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经验交流,实现工作经验的有效共享,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管理水平。此外,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具备充足的知识基拙才能有所创新。园林绿化企业定期给绿化养护管理的人员提供相关培训,使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养护的新技术、新趋势,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拙,这样才能为具体操作提供保障。在此基拙上,还应当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和实践,从而很好地解决绿化养护中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操作上,还应当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理念,使得操作人员在掌握安全技术的基拙上,能够实现安全施工。
2、加强宣传提高市民护绿意识
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涉及城市内部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是与整个城市各方面息息相关的公益性工程。因此,在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上,必须要与整个城市相协调,将全体市民吸引到养护管理队伍中去,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以及专业的养护管理人员。这样不仅提高了养护管理工作效率,还调动了城市人民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心。为了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可以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宣传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与每一位市民的关系。主要可以通过设立环保标牌或者是开展生态旅游观光、植物种植以及各大谋体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总之,要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提高市民的护绿意识,激发人们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唤起全民对生态建设的关注,尽快参与到绿化美化环境中来,营造绿色家园。
3、强化责任和监督机制
城市绿化建设工程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并不是单纯由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负责,而是由多个部门,多个科室人员一同完成。所以,为了能够确保养护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制定出一个有效的责任制度,督促各个单位和科室人员积极配合工作。具体要求每个单位以及每个科室的人员按照职称分派不同的工作,每一个区块均有专门负责,将责任制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另外,为了确保这些单位和个人能够在实际的养护和管理工作中积极主动,凭良心做事,认真负责,还需要制定监督制度。监督制度具体还包括园林内部的监察制度和园林外部的社会监督制度。内部监察制度具体指的是园林主要管理单位设置一个监察队,每天分不用时段对园林进行巡逻检查,并详细记录园林树木、道路以及设施等详细情况,一旦发现有人有意破坏园林设施,那么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同时,将被设施破坏事件及时反馈到园林绿化队,要求绿化队尽快到现场处理,保障园林完好叭社会监督制具体指的是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将城市管理工作公开化,接受四方的监督,同时努力听取市民中肯的建议,将城市绿化工程养护和管理工作社会化。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脑钠尿肽;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c)-0065-0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不稳定斑块破裂、脱落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此病发病率日益升高,也成为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对疾病的早期发现,病变程度的判断对疾病早期干预至关重要。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ACS病程中存在全身性炎症反应,炎性标志物在疾病的早期诊断、病程的监测、预后的判断上有一定的意义[1],现已经在临床上逐渐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利尿钠肽(BNP)、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在ACS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的120例ACS患者,分为UAP组62例,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另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及健康对照组4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66.9±9.6)岁,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65.5±9.8)岁;稳定型心绞痛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6.6±9.5)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64.7±9.4)岁,各组间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诊断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 AHA)1998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①伴其他心脏病者;②呼吸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及心功能Ⅲ或Ⅳ级;③合并感染、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④伴脑血管病;⑤各种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病;⑥周围血管病变;⑦近期有严重外伤史和手术史;⑧近2 周内使用抗凝药物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所有研究者入院即取肘正中静脉血,经抗凝,离心,分离血浆。CRP测定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BNP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D-D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
1.2.2 冠脉造影方法及评价 按照Judkins法[3]检查,3条主要冠状动脉及大分支任何1条直径狭窄≥50%则可诊断为冠心病。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或右冠(RCA)中有1支狭窄者归为单支病变组,以上2支和3支狭窄分别归为双支和3支病变组。左主干(LCM)病变者为双支病变;LCM合并RCA病变则归为3支病变,累及3支病变以上归为多支病变。
1.2.3 心功能检测 所有患者入院后3 d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 MHz,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LVEF将各组患者分为心功能较好(LVEF ≥ 50%)的Ⅰ组和心功能欠佳(LVEF < 50%)的Ⅱ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值比较采用q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MI、UAP、SAP及对照组四组患者CRP、BNP、D-D水平比较
各组间均值经q检验分析,四组CRP、BNP、D-D统计学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AMI组CRP、BNP、D-D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UAP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SAP组,三组CRP、BNP、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不同病变支数分组CRP、BNP、D-D水平比较
经过冠脉造影方法发现,AMI、UAP、SAP三组170例患者中单支冠脉病变86例,双支48例,3支36例。三组间CRP、BNP、D-D水平经q检验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支病变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组,双支组明显高于单支组(P < 0.01)。见表2。
2.3 结合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心功能分组,对比分析两组BNP、D-D水平
依心功能亚组比较BNP、D-D水平,经q检验分析比较,BNP、D-D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AMI、UAP 和 SAP 患者心功能Ⅱ组的 BNP 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 < 0.01)。见表3。
3 讨论
不稳定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是ACS的病理基础。心肌缺血及坏死时会释放炎症因子[4],这些炎症因子又能够侵袭不稳定斑块,导致斑块破裂、局部血栓形成阻塞冠脉,冠脉血流中断引起心肌缺血综合征[5]。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组织损伤时增高,与损伤程度正相关[6],其敏感度高。在ACS患者中心肌缺血或坏死都导致CRP水平升高,且敏感度高[7]。因此CRP可用于预测未来的心血管危险及发现早期的ACS。在本研究中,AMI、UAP、SAP三组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随着冠脉损伤的严重程度加重CRP水平逐渐升高,在不同病变支数分组中,随着冠脉损伤范围的扩大BN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在SAP组中即观察到CRP较对照组升高。因此不仅可进行危险分层的判断而且对CRP早期诊断有辅助作用。但CRP对组织损伤的反应缺乏特异性,需要排除其他致升高原因。
D-D是一种分子量最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反映机体血液高凝与纤溶亢进的指标。急性心肌梗死中凝血和抗凝出现失衡,血栓形成,纤溶系统激活,粥样斑块中的纤维蛋白降解,经活化因子交联,纤溶酶水解,生成D-D,因此D-D水平可显著升高[8]。UAP中不稳定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局部血栓形成,也存在凝血与纤溶平衡紊乱,D-D也不同程度升高[9]。本研究中,AMI、UAP、SAP三组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D-D水平逐渐升高,在不同病变支数分组中,随着冠脉损伤的范围的扩大D-D逐渐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其水平变化有利于ACS的诊断、危险分层及疗效评价,尤其对于多支病变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10]。
BNP是在心室容量过度扩张和压力负荷过大时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具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等作用。其在心力衰竭的判断和预后评价中已经得到证实和临床运用[11]。近年来Asada等[12]发现,低氧诱发的心肌缺血也导致血浆BNP水平也明显升高,而且BNP水平与心肌缺血成比例,因此BNP水平不仅能提示缺血损伤,而且能反映缺血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13]。在本研究中,心功能欠佳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AMI、UAP、SAP三组冠心病患者中随着冠脉损伤的严重程度加重BN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在不同病变支数分组中,随着冠脉损伤的范围扩大BN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不仅说明BNP在心力衰竭的判断和预后评价中价值,而且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病变程度和范围的重要指标,其水平高低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综上所述,血清CRP、BNP、D-D水平与AC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CRP、BNP、D-D水平,不仅能早期发现 ACS,而且能够反映冠脉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
[参考文献]
[1] 刘宗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D-D、CRP、UA、CK.MB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M].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28(12):963-964.
[2] 叶任蹇,陆再荚.内科学[J].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1-162.
[3] 孙奡燕,张景轩,葛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MMP-9与冠脉病变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11(7):1545.
[4] 程丽娟.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生化指标[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1):67-69.
[5] 胡学俊,柯永胜.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进展[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0,31(1):37-41.
[6] 甘富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57-1159.
[7] 陈大宇,刘艳萍.D-二聚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2153-2155.
[8] 王丽凤,郑延松,刘文艳.D-二聚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5):359-360.
[9] 邓晓蕴,李莉,谭晓艳.D-二聚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0,16(5):391-392.
[10] 张海燕,白岩松,李春盛.D-二聚体在急诊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1):92-94.
[11] 杨燕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水平的变化与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4):1095.
[12] Asada J,Tsuji H,Iwasaka T,et al. Usefulness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predicting dobutamine induced my-ocardial ischemia [J]. Am J Cardiol,2004,93:702-704.
一、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在车工实习教学中的意义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需要采取适合学生特点且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行动导向教学,即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不但可以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促使其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车工是机械加工的基础工种,它的应用非常普遍。车工的实习教学又是一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企业、学生的需求,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传统的车工实习教学中,教师的备课、讲授、示范、巡回指导等环节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听讲、观察、模仿、练习等环节中,处于被动的学习接受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限制了其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其相关知识的汲取。另外,所学内容只是单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例如,在学习一个零件的加工时,教师只对其如何加工进行教学,而对于这个零件和其他部件的配合情况,如受力情况、磨损情况等不能充分讲解。学生学习不到应知道的相关知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用工的需求。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合作学习者,知识的获得不再是传递、传授、传播的过程。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和学习是一体的。工学一体化,能反映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全面的劳动要素、完整的教学过程,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职业经验和社会经验、职业理论、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管理等知识。所以,根据车工实习教学的特点和技工学校学生的实际,笔者尝试在车工实习教学中引入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在车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学习。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是提炼出来的学习任务,包含了“工作”的
方方面面。
1.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
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又称为职业行动领域。但是,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工作,可能并不具备教学所要求的综合性、典型性。工作过程的顺序也不是学习的顺序。所以,真实环境下的工作并不是教学,或者说教学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一定不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再现。典型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工作任务。一般情况下,根据企业实用的需要,将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找到学习内容的一个合适载体。在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前,要根据学情分析、授课条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企业实际等,设计典型工作任务。例如,锥度螺纹轴的加工,就是笔者在车工实习教学中开发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这个典型工作任务包含了外圆、阶台、沟槽、外圆锥面、螺纹等基本元素,需要注意的主要是它的完整性与综合性。
2.典型工作任务的组织与实施
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以后,应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由教师提出任务设想,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工作是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特点来决定。一般来说,对于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内容,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比较广、难度较大的典型工作任务,则应分组合作完成。一体化课程,是在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价的整个解决专业问题的全过程。
(1)明确任务。由教师下发图纸,提出任务设想。例如,“锥度螺纹轴”的加工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使用普通车床,在3小时之内完成一件锥度螺纹轴的加工,达到图纸的质量要求,并符合节能和环保的要求。然后,小组一起讨论,最终确定目标任务。
(2)获取信息。根据已明确的目标任务,小组内的学生根据分工搜集和查阅相关资料、信息,获取有用的
信息。
(3)制订计划。由学生根据明确的任务和所获得的有用信息,对图纸进行分析,确定加工工艺路径,对工具、量具、刀具和材料进行选用。
(4)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任务中的分工,然后按照已确定的步骤进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灵活运用讲授、提问、讨论、演示、巡回指导等教学方式达到教学目的。同时,采用相互竞技、互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更为突出。在实施计划过程中,保证每个组的计划顺利实施,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安全生产。
(5)检查评价。生产实习的评价标准一般以检查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工作协调能力、职业道德、职业习惯为主要内容,不能只评价操作技能和产品质量。评价可采用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的形式。应对完成任务的全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以过程为主,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而且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学会反思、学会发展。
三、应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的体会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这种看似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从单调、枯燥的学习环境变为开放、活泼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2.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
通过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而且在教师有目标的引导下,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沟通、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职业能力。
3.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工作室 组成 优势
2009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国内技工教育的现状,下发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教学阶段性试教工作。此前,国内各技工院校已经开始争相探索如何建立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室,以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云南技师学院等为代表的一批一体化技能工作室陆续建立,通过试教、总结、完善和提高,其经验在全国各技工院校得到推广。截至2012年9月,全国已经建立了79个一体化工作室。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笔者认为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条件是:一体化场地、一体化师资、一体化教材和一体化载体;一体化教学的特征是:学校办学与企业管理一体化、企业车间与实训教学一体化、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体化、学校学生与企业职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与生产任务一体化;一体化教学的重要过程是:按照典型载体技术与职业资格的不同要求,实施不同层别的能力培养和模块教学;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内涵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一体化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一体化教学工作室的组成
参考制造型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及布局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体化工作室包括以下几个组成区。
1.示教区
该区域功能为工作室电源控制、多媒体控制、音响系统控制、银幕控制、电动窗帘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工业网络控制及视频监控等,是一体化教学工作室的总控系统。这一区域模拟现代制造企业的管理,使管理者(老师)通过集中管理设备管理工作室内设备的电源、工作状态,以及通过网络数据汇总监控工业网络数据。
2.实训操作区
该区域是学员任务实训的区域和实训设备及器材安置区,在开展实训工作的同时可以进行理论教学,实现“做、学、教”一体 。
3.资讯区
该区域主要为学员提供相关专业性资料以及网络资讯查询配置等。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学习精神,让学员熟练运用各种资讯查询和搜索手段,自行解决问题。
4.讨论区
该区域是学员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研讨的场所,以及组织小组理论教学和任务分析等教学活动的场所。
5.物料管理间(领料区、回收区)
该区域相当于制造企业中的原料仓库。任何一个制造企业都离不开原料仓,因此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元器件、耗材、工具等的管理也要遵循企业的做法。先让学员自行制作清单,再到物料管理间领取材料。整个过程比照企业通用流程,并作为培训的一部分内容,使学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验企业管理。
6.更衣区
该区域主要为学员提供职业仿真环境。在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学员需要存放好私人物品,按照角色分工,穿戴不同颜色的工作装。这样可为学员营造出企业氛围,并且通过角色的引入使实训更加具有真实性。
此外,一体化教学工作室还包括消防及清洁区和实训成果展示区等功能区域。
三、一体化教学工作室的优势
传统实训室存在实训内容和设备技术含量较低,实训力度和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网络化、信息化的实训设备有待开发等弊端,造成学生到企业后上手慢、适应期长,不能很快达到企业的技术要求。而一体化教学工作室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一体化工作室实现了理论教学、实操训练、岗位与技能培训、技能竞赛、职业鉴定、科研和技术推广等多项教学活动的融合。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课程改革与一体化工作室建设,技能实训课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能较好地实现“培养适应企业现代技术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