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法律知识

初中生法律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法律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法律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法律意识;培养;政治课堂

所谓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性认识,是实际上支配人们法律活动的思维方式。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课程标准以及青少年的法律素质现状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育功能,那就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主旨目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己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做好榜样示范,提高政治教师自身的法律素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职业最重要、最典型的是其典范性。许多优秀教育的经验表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如果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进自己却不能守法,就会使不校的法制教育苍白无力。作为初中政治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自己就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权力机关在教育立法方面进展很大,陆续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教育法律,依法治教部题已经提上日程。思想政治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教育法制观念,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成为知法、懂法、能够依法行教的新型教师。其次,教师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教师从事法律教育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是法律教育活动本身是否具有社会价值的保证。教师的责任应该是真正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站在社会发展的立场对各种法律制度加以符合实际的评价与解释。推崇符合人民利益和意志的规范。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是中学生系统学习法律知识,进而培养法律意识的主阵地。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提高法律素质。教师应当将法律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学生的实际,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在坚持课堂主渠道教育的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法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报纸和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如中央电视台的法制频道,《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栏目,尽量多地搜集与法律条例相通的法律案例和时政大事,切实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中不应单纯讲解法律知识,更应注意法律意识的培养。要以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 以增强中学生道德法制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育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公民是组成现代社会的细胞,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及尊严,不依附于任何人。在法律面前,公民独立地完全平等地承担着法定义务,同时平等地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平等地接受法律监督,不允许有任何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这种公民意识是现代法律意识的基础。

三、选取生活实例,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根据公安部门不完全的统计,在全国的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占有相当的比例,并呈现逐年增加、年龄渐小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娇身惯养外,更重要的是法律意识的淡薄,有的甚至没有法律概念。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法、懂法,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减少违法犯罪。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我在跟学生研究“当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时,选取了这样一则案例:公民建俊霞曾被李自超打成重伤,一直怀恨在心。这天,她发现李自超5岁的女儿李敏敏独自一人在家门口玩,便哄着将她和自己9岁的女儿带到村里的蓄水池边,唆使女儿将李敏敏推入深达六米的水池,致李死亡。建俊霞想以3000元私下了结此事,但李自超夫妇没有同意,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案件很快被逮捕归案,最后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建俊霞死刑。我发动学生展开系列讨论:建俊霞没有亲自杀人,为何要判处他死刑?李自超夫妇依法报案的做法对不对?建俊霞当初被李自超打成重伤后,应该怎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李自超将人打伤,能不能因女儿已死而逃脱法律责任?学生兴趣盎然,讨论激烈,整个课堂形成了“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良好局面,在不知不觉中法律知识潜入脑海、深入心田。通过学习,他们能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一同学中午上学路上遭遇社会不三不四青年敲诈勒索,及时拨打110,闻讯赶来的警察及时截住了尚未离去的一名作案者,并最终将逃之夭夭的另一名青年捉拿归案。

四、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初中生法律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牵引增长论” 回归分析 实证检验

一、模型的建立

本文在传统的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补充和改进:

第一,参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统计手册》的分类,按照外贸模式和经济特征将发展中国家分为四类:主要制成品出口国;一般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主要石油输出国。

第二,回归分析中加入了Chow检验以便更精确的测算有关经济变量间相关关系的稳定性。Chow检验既能判定回归系数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稳定性,又可确定稳定性改变时的时点。

第三,为保证对统计结果做正确的解释,在做回归分析的同时还将进行以下几项特征检验:Dubin-Watson检验(简称D.W.检验);拉格朗日乘数检验(简称LM检验);自回归条件下的异方差检验(简称ARCH检验)。

根据以上改进,充分考虑经济变量影响的时滞性,运算后加入了滞后变量,统计检验将根据以下一般最小二乘方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行:Rij=C+∑AiXt-k+μ(*),其中Rij是因变量,表示在t年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实际增长率;C表示常数项;Ai表示回归项i的系数;Xt-k表示自变量,代表t-k年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μ表示随机误差。

为保证多元回归有足够自由度和计算的质量,t统计量数值偏低的回归量将不被考虑(但仍会列出)。按照“牵引增长论”的原假设,所有变量均取自实际增长率而不考虑价格因素。如果回归的结果是非稳定的,则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之间的联系是动态变化的;价格竞争在发展中国家外贸和生产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就拒绝了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发展被动机械的取决与发达国家的生产和需求水平的假说。否则,假若回归是稳定的,则前者与后者之间存在数量上的依赖关系。

二、对1979年~2005年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率和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相关性的检验

刘易斯对“牵引增长论”最具代表性的量化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是依赖于发达国家产量增长的固定函数。其逻辑是: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是历史遗留的国际分工造成的;初级产业是其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产品主要出口到发达国家;而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又是由发达国家经济成长状况决定的;因而南方的出口代表了经济发展,最终取决于北方的生产数量。这种联系从19世纪开始至今。

我们用(*)式对1979年至2005年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率与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进行回归检验,主要结果见下表:

除了最不发达国家的D.W.值外,表中的各组的特征检验值的D.W.、LM和ARCH值都接受零假设。没有发现回归中的剩余项有自回归或异方差的错误,说明统计结果是可靠的。各项回归中的 R2值和F值仅略高于前一部分检验中对应的数值,没有一项R2值属于高相关程度。回归量系数值则出现了重大的差异,从1.827到4.112不等,且全部高于1。回归量系数值显著的高于刘易斯方程计算得出的系数值。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自1979年以来年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即使以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品的最不发达国家组的回归系数1.827也高于刘易斯的传统数值0.8707,从而拒绝了0<Ai<1的统计假设。对比各分组的R2值和Ai值,可以看出如下的排列顺序:主要制成品出口国>其他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回归系数值的排列反映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和外贸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出口增长比发达国家生产增长幅度的差值就越大。这种排列更说明南北方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并不一定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停滞。实际检验得出的结果正好相反,紧密的南北方经贸联系与南方出口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Chow检验显示,发展中国家组、非石油出口国组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组回归方程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并不稳定。这种非稳定性也证明了南北方之间出口与经济增长的联系是动态变化的而非机械固定的。按刘易斯的基本方程可将发展中国家组的数值表达为:

Rt=-6.551+3.814Xt-0.93Xt-1

(2.932)(5.48)(1.342)

R2=0.546,D.W.=2.21(括号内为各系数的t值)

这些数值与刘易斯方程中的数值有很大差别。后者的相关系数平方值接近1,而D.W.值却很低,显示回归剩余项存在严重的自相关问题。从特征检验的结果看,(**)式没有自相关性的错误,在采取准确性高的变量的基础上,所获得的R2值只有0.546,t值也大为降低。这说明南方国家出口表现并非完全依赖于北方国家的经济增长。Xt的系数为3.814,反映出自1979年以来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率超过发达国家的事实,这表明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不可能在长时期内由北方经济增长的因素单独解释,需求以外的因素势必发挥着积极的作用。Xt-1的负值和Chow检验的非稳定性则显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并非一般是正向的或稳定的,两者的关系经历了发展与演变,有别于机械的“牵引增长论”所说的固定联系。

三、一些结论

1.刘易斯高估了南北方之间经济和外贸联系的密切程度。多数发展中国家组的R2和F值的显著水平并不高,只显示出中等的甚至较低水平的相关性。

2.从19世纪起世界初级产品出口与制造业间的非稳定性联系的事实被“牵引增长论”的双方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出口方面的价格竞争和产品替代可能是造成非稳定性联系的原因。“牵引增长论”则从根本上排除了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的可能性。

3.实证检验还否定了“被牵引”的发展中国家出口慢于作为“引擎”的发达国家需求增长的假说。在近30年来的时间里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快于发达国家进口增长,前者并未受到后者变动的严重影响。

本文的实证检验基本否定了“牵引增长论”的有关假说,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出口成长并不依赖于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而且两者的联系总体上是动态变化的。这就是本文的一些简单结论。

参考文献:

[1]尹翔硕:(1997),“中国出口制成品结构与生产结构的差异”,国际贸易问题第4期

[2]张幼文:(1997),《对外贸易政策与经济发展》,立信会计出版社

初中生法律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法制教育;渗透;初中政治;教学

G633.2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态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要把法制教育贯穿于政治课堂中,在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态度的正确认识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达到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目标。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当前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仍然以学生的成绩为重,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标,忽略了在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法制教育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教科书中的重点知识,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会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对法制教育产生厌烦的心理,导致缺乏学习兴趣,最终使法制教育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2.教师自身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初中的政治教师自身就缺乏法律意识,对必要的法律知识也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在日常的政治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不足,很难在政治教学中合理而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这也是影响初中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复杂的社会对法制教育的影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当前各种社会思想错综复杂,而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混乱的社会思想很容易对学生的三观产生影响,对学生辨别能力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措施

1.提高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作为新型课堂的主导者,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此外,学校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政治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安排教师参加法律知识的相关培训活动,还可以邀请法律专家到学校举办法律讲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法律的机会。另外,政治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重法律知识的积累,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使自己对法律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且对其充分理解,能够做到在政治课堂上能够灵活地渗透法律知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法制教育的水平,同时也提高课堂效率。

2.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的现代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政治教学中也逐步引入了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法律知识和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对法律法规进行理解。例如在给学生传授宪法相关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宪法的创立过程的专题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宪法的神圣地位,加深学生对宪法的起源、地位、特性、作用及法律效力等法律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在用多媒体展示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后,从典型的案例着手,带领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法律知道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维非常活跃,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树立,分辨能力还不高,很难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抵制。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青少年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政治教师在ρ生进行法制教育时,要遵循法律源于生活的观念,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将法制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例结合起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关注生活,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加深学生对法律概念的理解、认知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结语

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可以让学生遵守法律法规,不做逾越法律的事,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初中政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岑光庆.初中政治教学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18-18.

初中生法律知识范文第4篇

 

一、前言

 

初中的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部分,为了使初中学校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制教育并行,学校积极开展了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当法制观念在政治的课堂上被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保证在学生步入社会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也能够理解社会上什么事情是可以接触的,什么事情是完全不可以触碰的。

 

二、法制与法治

 

法制和法治的区别其实还是很大的。法制代表的是国家对于法律的制度,而法治则是指国家依法治理社会公共事务,从内涵上讲,法制是小层面的人民群众可以接触的且必须遵从的制度,而法治则是国家政府机关部门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层面。

 

三、法制教育对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很多年间,初中的政治教育凡是涉及到法律层面的都会被忽略。这不仅仅是初中政治教师对于法律知识的不理解,还代表了其对于法制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的教科书当中既然被补充了法律的知识,那自然代表着初中生是需要这些知识的。但由于教育的忽略,导致学生错失了对于该部分法律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可能就因为不懂法律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现今社会很多的少年犯罪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孩子不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从而自己冲动行事,进而触犯了法律条例。可见,其实在初中的政治教育当中,法律部分的教育是应该被重视的。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在未成年期间本身就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初中的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教授孩子做人的道理,更是为了帮助其树立其自我保护的意识。法律是一项很好的自我保护的手段,初中的政治教育需要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从而使初中生更好的接触法律,懂得法律,使其在遭受侵害时,知道怎样来保护自己。

 

四、法制教育与初中政治教育的融合教学方法

 

(1)更新法制教育观念

 

面对学校与教师对于法制教育的忽视,学校要在社会大环境的要求下及时更正自己的思想,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学习环境。教师也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念,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教师在充实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而使法制教育与政治教育真正的结合起来。对于更新法制教育观念这一方面,学校要积极进行宣传,利用板报、讲座等多重形式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引起对法制教育的重视,从而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观念,学生也就能够欣然接受法律知识的学习。

 

(2)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面对计算机技术的发达,初中政治教育当中自然也要融合多媒体教学的手段,以多媒体作为教学的依托,从而帮助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相互结合。法律与政治的知识都是属于理论性的东西,初中学生的贪玩天性使其不会愿意接受这些知识,为了改变初中政治课堂上的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放映视频图片等带有画面感的知识,教师利用视频等趣味性的东西来改善政治教育园与法律知识的枯燥乏味,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学习来激发学习法律的兴趣,进而对法律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抽象意义,利用法制教育的宣传片等从侧面向学生表明法律的真正含义。

 

(3)在实践中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授学生法律知识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还可以多多开展课堂实践。教师将生活当中真是存在的案例在课堂上对学生一一讲解,并以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说出自己对于事件的真实看法,从而树立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社会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了解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法律知识运用的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思想观点错误的学生及时进行纠正。教师在教学当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法律,又能够在教授其做人的同时教授其法律,使其在步入社会以后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初中学校通过将法制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多方面的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规范教育,帮助其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也帮助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

 

五、结论

 

初中学校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在政治课堂上进行观念的灌输再合适不过了。同样是对于学生思想的教育,只不过一方面关乎了道德,一方面关乎了法律。但在社会上就是这样,一旦在道德的底线上越界,就是触碰了法律,所以法律是在道德的层面之上对人最好的约束手段。在初中生当中不但要树立道德观念更好树立法制观念,使其能够在社会当中做更好的自己。

初中生法律知识范文第5篇

一、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整合各种德育资源加强中学生的法制观念

“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

首先要让学生知法。中学思想品德课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先让学生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同时让学生明白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由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即:一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让学生懂得法律与日常生活中的规矩的区别,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法律对我们具有保护作用,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开法律,我们享受法律的同时需要法律的保护。

其次,让学生明白与自己健康成长具有密切关系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道什么是犯罪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即凡不履行法律规定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让学生知道犯罪的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知道刑法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法不可为,违法必受法律的制裁。让学生在思想上对法律有最基本的认识,为学法打好基础。

二、结合学生实际渗透法律教育,让学生感受法律尊严

在思品教学中,许多学生总是认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许多学生甚至接近于法盲,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在思品教学中,针对这种现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大了法律知识教育力度,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律常识教育,如教学《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一内容时,向学生介绍有关正当防卫法律常识的教育,在教育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侵害、实施自我保护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意外情况,对正当防卫的定义、范畴、标准具有准确的理解,尤其是对防卫过当等概念的理解更为重要。二是利用教学拓展活动强化法律知识教育。如教学《走进法律》这一内容之后,可组织了情景剧辨析讨论活动,从网上下载几段教学情景剧,如涉及损坏他人财物、侵犯人身安全以及侮辱他人人格等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评述,在此基础上补充相关法律知识,生动形象地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运用宣传载体强化法律知识教育。在板报中专门设立了《法律园地》,安排每周一期,摘取各种法律常识要点进行宣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法律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对法律常识的了解。

思品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中发生的涉法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感知,对学生的思想发展与行为规范产生警示作用,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增强教学成效。如教学《法不可违》这一内容时,除了运用教材中事例之外,还可补充发生在本地的较大影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从学生熟悉的案例入手,对学生强化法律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案例中人物因为违法而付出的重大代价,进而深入分析这些涉案青少年身陷囵囫的思想深层次原因,让学生明白:法制意识淡漠、法律知识缺乏,是造成这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思想根源。

三、拓展思品教学空间,震撼学生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应当充分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强化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构建立体生动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思想震撼,增强教育成效。也可组织学生参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图片展览活动,展览采取图文并茂方式向学生介绍了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而造成的悲剧,学生在参观展览后还听取了政法系统老干部法制讲座,深化了法制教育成效。还可组织学生走进市少管所,听取在押人员的现身说法,学生面对面听取他们的痛哭流涕忏悔,思想上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效果,这种警示教育的效果会令学生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