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法律普及

家庭教育法律普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教育法律普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教育法律普及

家庭教育法律普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在家上学 合法性 规范化 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20-02

在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在许多地区出现了大量父母让孩子“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学前期至高中的各个阶段,形式多样,或父母在家教孩子,或将孩子送到私塾学堂入学。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3年的调查报告称,全国范围内有约1.8万的孩子在家里接受教育。

一、“在家上学”的内涵及价值

“在家上学”,又称“家庭教育”、“家庭学校”,是指儿童不在公立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由父母或家庭教师担任教学活动实施者,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的较为系统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更具个性化和开放性。学校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的学难以实现因材施教,有时甚至是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为代价。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无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孩子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例如野外、阳台等一切开放性的环境中,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体验真实的学习。同时,离开了学校的竞争和强制的环境,“在家上学”的孩子的身心也能得到更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在家上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理念上,“在家上学”有诸多的优越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但目前我国“在家上学”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存在很多争议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一)“合法性”问题

首先,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它强调了家长有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却并没有赋予父母在家教育孩子的自由(残疾或特殊情况的儿童父母除外)。其次,教育是国家普及文化知识和基本价值观的工具,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提升的奠基性工程。[1]因此,国家享有对公民的教育权。但“在家上学”以家庭教育权取代了国家的公权力,故其合法性颇受争议。

(二)“规范性”问题

“在家上学”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处于灰色地带,家庭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都没有得到有效审查和监管,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

在办学条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施教者资格问题,即施教者能否胜任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除了基本的知识素养之外,施教者还要有教学能力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第二,教学环境和资源的问题,即儿童的父母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为儿童提供学习材料、教学场地、外出活动或参加各类培训的费用。

家庭教育的教学内容的规范性也需要加强。家庭教育的教学内容取决于父母的意志,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也意味着有较大的随意性。尽管“在家上学”的发展初期需要多样化、个性化的自主探索,但是,家庭教育的规范性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重视。

(三)“社会化”问题

家庭学校之所以经历了比较艰难的发展期,原因之一就是其学生的社会化问题常常被当作反对家庭学校的重要依据。[2]在校上学的儿童能接触和认识不同类型同龄人,为儿童适应日后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但在家上学的儿童活动范围局限于家庭内部或者少数同龄人中,活动范围较小,不利于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如何实现“在家上学”儿童的社会化是对家长的一大考验。

三、建议和启示

“在家上学”是近年来我国家长自发建立的儿童受教育方式,有很多问题亟需探讨和解决。下面,本文将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试点“合法化”。“在家上学”处于法律空白状态,虽然《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有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但这条法律主要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而“在家上学”的目的让儿童更好的接受教育,从这一点来说,并不违法。人们之所以认为它违法很大原因是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排斥心理。我们需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异端”,大胆尝试,小心求证。可以先在部分地区试点“在家上学”合法化,让这种形式在试验中不断完善,建立多元教育模式并立的局面。

2.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家庭教育支持系统。“互助团体活动不足”、“学习资源有限”、“缺乏专业指导,难以实施”以及“教材难以选择”是父母在实施家庭教育时的几大困惑。[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试图整合学校、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资源,为家庭教育构建支持系统。首先,建立有效监督和指导机制。对施教人员、家庭环境的进行资格审查以及定期培训,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并及时给予专业指导。其次,建立多方沟通平台。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在家上学的网站在运行中,如“在家上学联盟”等,但这些平台主要限于家长之间的沟通,大部分是经验的交流。因此,可以建立一个综合化的平台,促进家长、学校等各界人士的多方沟通、资源共享和经验借鉴。通过为家庭提供专业指导和沟通平台,实现家庭学校办学的“规范化”。最后,针对“在家上学”如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设施方面难以面面俱全的问题,可以鼓励家庭教育产业的发展,为家庭教育开发教材、教具等学习用品。

3.利用社会教育活动弥补社会化缺陷。家长在指导儿童进行正常的学科知识学习之外,还要让儿童参与社会活动,如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增加儿童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同时,同一地区实施“在家上学”的家庭可以定期联谊和交流,增加儿童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弥补儿童学校生活经历的缺失。

人们文化素质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为“在家上学”创造了条件。家长在家中可以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及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习体验,有效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是基础教育有益的补充形式之一。面对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我们要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容许它与学校教育并存,相互竞争、取长补短,促进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武华.我国“在家上学”现象深度分析:中美比较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2(11):84-89.

家庭教育法律普及范文第2篇

一、家庭教育工作现状

__市现辖15个乡镇(区),240个自然村,总人口73万,儿童为15万。现有家庭教育领导机构17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个,家庭教育函授站1个,家庭教育函授点15个;社区家长学校6所,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394所;创办家庭教育刊物5种;13篇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家庭教育专兼职管理者、指导者达1581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达到了85 %。

二、具体做法和措施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确保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首先,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主管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宣传部、市妇联、教育局、民政局、计生局等15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同时,15个乡镇(区)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本地家庭教育工作开展。

其次,将家庭教育工作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到15个成员单位,使其明确目标任务,各负其责,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第三、建立健全例会制度、百分考核制度、定期通报制度、交流培训制度来规范家庭教育工作。市家教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家教例会,听取各成员单位以及家长学校负责人的工作汇报。为确保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我们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部门年终考核,对后进单位进行重点管理,责令限期整改,依此督促活动开展。另外,我们还通过召开家教推介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推广家庭教育先进经验和做法,培养家教工作骨干力量,研讨家教工作新思路,截止目前,共举办各级各类家教培训班130期、家教经验交流会36次、举办家教座谈会354场次,使6.1万对家长受益。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全方位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是推动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我们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原则,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工作。

1、在学校、幼儿园,将家庭教育工作渗透到德育教学之中。各中小学校围绕“我做合格小公民”,深入开展“今天我当家、看我露一手、给爸妈一个惊喜、道德行为表演、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市妇联成功举办了“卓达杯”我做合格小公民优秀征文、演讲比赛,广大少年儿童在参与活动中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升华,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涌现出了10名“十佳”小公民,105名“五小”行动标兵,364名道德实践好儿童,33个小公民示范基,15名个人、7个集体受到上级妇联表彰。另外,各中小学校还开设家长听课制、学校互访、校长接待日等制度,建立了家校联系卡,以举办“知心姐姐” 报告会、家教知识专题讲座,开办 “心海导航、月牙报”等家庭教育刊物等形式,对家长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在幼儿园,推行零岁方案,开展家长孩子亲子互动活动,开辟了幼儿活动室、建立了幼儿成长档案、家园联系卡,建立了亲子园。市幼儿园、通安幼儿园分别建立了占地400平米的亲子示范园,成为亲子教育的示范点。

2、在家庭,大力实施家长素质工程。我市于20__年启动了家长素质工程,围绕“如何对孩子实行早期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如何教孩子做现代人、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知识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两年来共举办10期家长培训班,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另外,在6.1万个0—18岁少年儿童家庭中开展了 “学习型家庭”读书活动,在市图书馆成立了读书俱乐部,鼓励家长阅读家教书目,撰写家教体会,“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活动期间,共收到读书心得386篇,在__报 “家教论谈”专栏刊登20余篇,表彰先进家庭 100个。去年8月份,又举办了家教经验交流会,会上3名先进个人、5个先进集体做了典型发言。

3、在社会,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几年来,我们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文明工程创建”活动之中。一方面,在全市上下开展了“好摇篮示范户、五好文明家庭、明星家长、优秀家长”评选活动,涌现出了廉州镇东街幼儿园郭立红、北街幼儿园园长周彦欣等130名先进典型,在她们的影响带动下,全市呈现出了“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我们把《婚姻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入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举办法律知识讲座48期,开展大型法律咨询5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6万多份,使5万名家长从中受益。

(三)协调联动,齐抓共管,为家庭教育工作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几年来社会各部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使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妇联、教育部门联合在中小学校、幼儿园组建了394所家长学校,成立了家园(校)共建委员会、母亲会、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家长学校进行督导检查,坚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使80%的家长学校达到有场地、有人员、有牌子、有教材、有计划、有安排的“六有”标准。去年4月份,围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和学生行为规范开展家庭教育问卷调查,并针对反映出的问题,开展家教知识专题讲座15场,使3000名家长树立了“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现代家教观念。另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培训家庭教育骨干600人次,确保了每个家长学校有1至2名教师受到专业培训。

卫生、民政、计生部门充分利用新婚夫妇学校、孕妇学校、早期教育函授站,进行 “三优知识”普及。几年来,共组织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专家深入15个乡镇(区)开展优生优育知识咨询90多次,接待咨询人员1.4万人次,免费发放三优知识宣传资料9万余份。对2.25万对新婚夫妇和2万对准爸爸、准妈妈进行了“三优知识、胎教知识、早期教育”等知识培训,切实从源头做好家教工作。

新闻宣传部门,通过开辟专栏、进行专题采访等形式加大家教知识、家教典型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三八节、母亲节等重大节日,录制家庭教育专题片,截止目前对15名先进典型进行了。另外在电视台制作“家教在线”节目14期,广泛宣传现代家教观念,节目自开播以来,受到孩子和家长的一致欢迎。

三、当前家庭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家教理论研究的空缺和家教专业人才队伍的缺乏,是制约家教工作向纵深发展的瓶颈。就我市而言,将家教问题作为专门课题研究的专业人才不多,且还是利用业余时间,作为个人爱好对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强力推动,很难在家教领域深层次研究上出成果,即使有也难以在成果转化和普及上出成效。

2、传统的、简单的、说教式的家教方式难以适应信息时展要求。随着信息网络传媒的迅速兴起,给儿童学习和娱乐开辟新的途径,同时也给社会和家长带来巨大挑战。善于捕捉信息,从网上吸纳新知识的少年儿童很难再接纳传统中的谆谆告诫。父母科技网络知识的普及滞后于子女,子女也往往视父母啰嗦,甚至无知而不愿与父母沟通,从而产生代沟,父母普遍感觉现在的孩子不好教。

3、家教经费的投入力度不够,也是家教工作面临的困难之一。政府没有专门的经费用于家庭教育工作,社会有关部门从事这项工作,也是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一点做些力所能的工作,很难从更深层次上去考虑和推动这项工作。

四、今后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设想

1、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变堵为疏,是做好家教工作的当务之急。家长和学校面临的最大敌人是互联网对孩子的冲击,迷恋网上游戏、网上不良信息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日益显现。“不准未成年人进电子游戏室”简单的以堵的方式只会取得一时效果,不会产生长久的效应。变堵为疏,不如研发建立更多的健康、活泼的互联网站,为孩子们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空间。组织专家、学者和孩子、家长在网上交流,开展网上谈心活动。各学校运用现有设备,建设公益性网吧,同学们可以在学校自由上网,捕捉促进身心健康的信息。同时家长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学习网络知识。中央省电视台、广播电台儿童频道、教育频道不定期开设家教讲座,用全国最优秀的师资,最新的研究成果普及家教新知识,基层组织家长收看,共享最好的资源,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挖掘和培养家教师资本土队伍,变用为培,是做好农村家教工作的根本。家教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对经济还不发达的广大农村而言,克服过去临渴掘井的被动局面,善于发现、挖掘家教本土人才,如将教子成才好家长吸纳为家教师资队伍,以身说法,增强家教知识更有说服力。

家庭教育法律普及范文第3篇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同违反宪法、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以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的顺利发展。那么有关乡镇法制宣传月活动总结与反思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乡镇法制宣传月活动总结与反思,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乡镇法制宣传月活动总结与反思

为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我县于20_年x月24日至x月28日开展了以“与法同行,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全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我们的做法是:

一、广泛发动,使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

为使这次活动开展得有成效,我们首先要搞好宣传发动,使活动的意义深入人心。我们在接到上级通知以后,立即组织召开了县综治办、县团委、县关工委等单位参加的联系会议,县依法治县办还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2016年全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周活动》的通知,县直中学和各乡镇教育办也分别召开了师生大会,使全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得到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确保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

二、精心部署,使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根据中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寓教于乐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组织法律学习活动,我们联合教育局在全县高中生中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在初中生中开展制作法制手抄报活动,在全县小学生中开展讲法制故事活动,各乡镇司法所在全县中小学,上法律(政策、思品)课。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法律知识,加深了法制观念,又丰富了校园文化,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2、组织学生观看教育片。我们和县宣传部、文化局联合组织城关中小学观看了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片《隐形的翅膀》。县一中还组织新生到看守所现场观摩体验,听犯罪青年现身说法,教育学生知法、守法、远离违法犯罪,增强免疫力,他们还开展了警校共建安全文明走廊活动,请交警派人来讲课一次,并长期协定,每学期来校讲课两次。

3、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在宣传周期间全县法制副校长共讲课65余节,除此外,各校还利用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学习法律知识,真正使法律占据了每个中小学生的心灵。

4、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署假过后,一些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又在学校附近抬头,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趁这次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开展的东风,由政法委、治县办牵头,成立了公、检、法、司、教育、城管等几大家组成的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办公室,各乡镇相应成立由派出所、司法所、教育办、城管站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由于组织严密、工作慎重认真,全县两天之内基本消除了学校周边的污染源。目前,全县各学校两百米之内,再也见不到“三室两厅”了,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

三、各部门齐头并举,大力宣传法律法规

1、开车宣传,制造氛围。九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由治县办牵头,各有关单位联合组成的宣传小组开着宣传车,行程六百余华里,深入到二十个乡镇码头和县直中学进行宣传并送发资料,进一步激发全县各中、小学要搞好活动周的热情。

2、利用阵地深入宣传。在宣传周期间,全县各单位在其所辖范围内围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刑法》、《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县电视台还开辟了专栏报道宣传周活动,并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刑法》的有关内容,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法制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的树立和培养。

四、认真总结,使活动成效长期保持

我们为了使这次全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的成果得以巩固、开花,我们认真地进行了总结、评比,评选出了安福中心校、城北中学、等单位为活动开展得好的先进单位,通过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很高,和一支常抓不懈的法制教育队伍,学校师生学完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宪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国旗法》等法律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乡镇法制宣传月活动总结与反思

为积极贯彻实施法制宣传日活动,我公司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交通”这一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让大家都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使法制的力量深入人心。现将我公司活动情况汇报:

1、活动主题和指导思想

今年法制宣传日的活动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交通”。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为载体,动员全省交通系统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交通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交的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活动步骤和内容

3、营造宣传氛围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法制宣传日活动,12月2日主持召开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了局关于贯彻落实省交通厅《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确定了本次活动主题和指导思想以及活动内容,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在这次活动中的职责分工。

活动内容实施

弘扬法制精神、知法、守法、护法是每个公民的崇高义务。公司历来重视对员工法制精神的培养,此次法制宣传活动要在全公司范围内营造更为浓厚的法律氛围,提高广员工的法律意识。具体活动内容有:

(1)悬挂横幅。为了配合本次“法制宣传日活动的开展增强宣传力度,在公司办公室门前悬挂“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高速事业发展”的横幅标语,营造浓厚的法律宣传氛围。

(2)省法制宣传办在省会西清公园举办大型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公司要求大家自行去省会西清公园参观和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资料。同时要求大家在家观看关于法制宣传日的报纸和电视宣传,使大家更深层地了解法律宣传的重要性。

(3)为了真正把普法活动落到实处,让职工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利用每周五下午学习时间,组织大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法规》等相关内容,在学习中,领导带头讲学法、普法、用法制服务于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和体会。通过学习宣传,进一步在职工中牢固树立依法治国,依法治交,执政为民,依法维权的观念。

(4)为积极响应“法制宣传日活动,坚持学与用相结合。结合公司工作实际,加强京石高速公路通信管道维护工作。在石总经理的安排下,由管道维护部牵头组织人员,将重新喷刷京石高速公路通讯管道沿线的关于通信管道维护的警示牌,以加强对京石高速通讯管道维护的法制宣传。

活动意义

通过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交通”为活动主题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不但在广大职工中掀起学法、守法的法制宣传热潮,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的法制意识和权利意识,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交的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交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乡镇法制宣传月活动总结与反思

一、灵活多样,开展了法制教育活动

在法制宣传日的活动过程中,我校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了“教”、“听”、“看”、“读”、“写”、“赛”、等灵活多样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喜闻乐见,强化了教育效果。

(1)教。坚持将法制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品德课、班队活动等对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高班会课、队活动的质量,我校各班开展了以“关爱、守纪、文明、表率”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展示,同学们自编自演了许多活泼生动的小节目,在活动中锻炼了才干,寓教于乐,使法制教育活化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2)听。听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一方面,我们利用小广播组织学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明确各种常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领导、法制副校长、心理咨询老师等为学生作专题报告,教育学生要知法懂法,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小公民。通过一系列的法制报告,使学生受到了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高尚的道德引导。

(3)看。组织影视教育活动。我们在播放室为学生播放了法制教育资料片和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还组织学生去大戏院观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片,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学会自立自强,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读。开展“红读活动”。即组织学生阅读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书刊。学校开放好图书室,提供学生阅读。组织学生参加图书馆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参加图书馆服务的同时,积极阅读健康有益的书刊,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和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

(5)写。举办法制教育征文活动。配合影视教育和读书活动,开展征文竞赛激发了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促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

(6)赛。我们开展了师生同学法的活动和法制教育竞赛活动。学生一头,我们举办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加大了普法的推动力。将有关法律知识的宣教融入班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班会上中受到法的熏陶。教师一头,我们组织了“五五”普法知识竞赛。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全方位推进了我校依法治校的水平。

二、家校互动协调,营造了法制教育氛围

(1)加强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使学校环境更具有艺术性;利用好橱窗布置,使校园环境更具有激励作用;开辟法制教育专栏,使校园内处处见法;利用播放室定期播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建设规范化校园的环境,形成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

(2)建立校内法制教育基地,为我校法制教育的规范化提供了阵地和保证。

家庭教育法律普及范文第4篇

一、 学校在开展普法教育的做法和内容

(一)广泛宣传形成氛围

1、对教师进行宣传

召开教师例会,宣传普法的历史意义。通过学习了《青少年保护条例》、《环境保护法》、《交通法规》、《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使教师较深刻地掌握了与小学生相关的、或者关系较密切的法律,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效果的法制教育,更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学会一些劳动技能外,也必须掌握一些小学生应掌握的法律常识,让他们自小树立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这样提高了教师对学校法制教育的认识,促使教师产生进行法制教育为已任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搞好法制教育。

2、对学生进行宣传 1 2 3 4 5 6 7(3)学校特别重视学科教学中结合,渗透法制教育。因为在小学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蕴藏着法制教育的哲理和契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机地,顺其自然地,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特别是思品课更是进行法制教育的最佳教材和最佳时机。

(二)活动扎实有效

1、开展远离,珍爱生命主题活动

12月7日,四年级各班响应学校“崇尚法制,追求和谐”的号召,开展了以“珍爱生命,远离”为主题的中队活动。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问询家长,了解了很多有关的知识。主题队会上,大家纷纷上台发言交流,认识了什么是,有哪些种类,同时也深刻意识到了给个人、社会、家庭带来的严重危害。一个个血淋淋的因吸食而造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小故事,令学生震惊之余,都暗暗下定决心要远离,珍爱生命。队会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们就深圳市咳嗽水事件,悉心指导了学生许多有关的防范常识,但愿这些常识会确保孩子们永远不受的侵害

2、开展“乘安全之舟 扬生命之帆”主题队会活动

12月7日下午,利用班会课时间,按照少先队大队部的计划,我校各个年级围绕“安全”这一主题,开展了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其中,三年级同学在活动中,首先观看了有关安全的录像片,随后各中队辅导员以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从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课间安全及网络安全等方面对同学们进行了教育,宣传了加强安全防患意识的重要性,教给了同学们面对侵犯时如何正确防范;最后,同学们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畅谈身边的一些不安全的事例,讨论怎样关爱自己,也关爱别人,让彼此都能在一个“安全之舟”中学习、生活!

1 2 3 4 5 6 73、开展“关爱生命 安全出行”班会活动。

各班利用思品或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以“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

在活动中,同学们首先观看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的安全教育录像片,了解了道路交通事故情况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学习了行人的交通安全常识,骑自行车的交通安全常识,乘车的交通安全常识,发生交通事故后怎么办等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随后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身边的一些不遵守交通安全的事例,讨论出行时怎样关爱自己,也关爱别人,真正做到交通安全从我做起!

4、六年级举行法制宣传主题队会

“请听题: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多少周岁的未成年人?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这是从五(4)中队的中队长在向第一小队的同学出法制知识竞赛的必答题。

12 月14日,按照学校大队部的统一要求,五年级各中队举行法制宣传主题队会。各中队的中队干部们查阅资料,精心准备,设计了丰富多彩的队会活动,有的是法制知识竞赛,有的是小品、案例分析,有的是法制故事会,五(3)中队还运用了多媒体,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活动氛围。此次队会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向同学们普及法律常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班会、红领巾广播台、板报、宣传栏,开展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故事会、趣味普法、法制展览、法制专题宣传等活动,以进一步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让同学们从活动中学会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1 2 3 4 5 6 7二、学校在开展普法教育的创新做法和特色内容

(一)建立制度健全组织

学校领导法制意识强,学校法制教育氛围浓厚。为切实加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有效推动学校的法制教育,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法制教育工作,策划法制教育活动,使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依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了教师基本工作条例、教师岗位职责、教师师德规范、教职工考核条例、学生行为规范评比条例、建立帮教网络、学生心理咨询室、心理疏导个案、行为偏差学生谈心等规章制度,使全校师生员工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依法从教。

“ 三不做,八不准”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产生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师师德规范,它明确提出了教师“三不做、八不准”的要求,学校教职员工人手一份,老师们生动地称之为育才二小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不做”,即不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不做违反教育法规的事;不做有损育才形象的事。 “八不准”,即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向学生家长索要钱物;不准接受学生家长请吃请玩;不准带手机进课堂;不准在职教职工从事有偿家教;不准开低级趣味的玩笑;不准利用学校的办公设备进行非工作性的活动;不准在工作日内打牌。“三不做、八不准”成为育才二小向全体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公开承诺,接受公众监督。学校要求教师时时处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每个教师按照示范性学校的标准去要自己。

1 2 3 4 5 6 7(二)家庭社区密切配合

家庭教育有其独立性,因为家庭氛围不同于学校环境,孩子监护人的使命不同于孩子教师的职责,亲子关系不同于师生关系;因此,家庭教育有着极为丰富的形态,各具个性,各有特色。

学校教育融入家庭、社区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联盟,是我校形成全方位法制教育体系的措施。本学期以来,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法制教育观念,使家长和学校有良好的沟通,同心协力的帮助孩子健康安全地成长。学校不仅让家长成为法制教育的有力同盟,还与社区形成法制教育统一战线,充分利用社区法制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参观访问,参观街道举办的《为了明天法制教育图片展览》,从交管局借来交通安全专题教育片,并利用午会时间播放,组织学生撰写观后感。学校努力挖掘法制教育资源,将法制教育专家请进学校,进行法制宣传讲座活动。不定期邀请公安、交警、消防、街道办等有关人员来校给学生传授自我保护、交通法规、防火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法制宣传月期间,根据活动方案的安排,学校还给家长一封温馨提示,教育孩子慎用止咳水。

(三)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思品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把问题学生作为品德教育中重点帮扶的对象。对问题学生的帮教工作,我们提出了以下的管理措施:

1、建立起问题学生的档案。我们对学校汇总起来的每一位问题学生建立了一份个案,在此个案中,分析了该生存在问题的原因,明确了帮教对象(一般为班主任老师),设计了具体的帮扶措施。

1 2 3 4 5 6 72、进行跟踪调查。我们要求帮教的老师,每月对帮扶的对象开展细致的调查,并根据具体的表现反复抓,抓反复。

3、召开帮教工作研讨会。为了让大家能互相切磋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由学校德育处组织,定期开展帮教研讨会,会上大家就自己的实际问题探究教育的新举措。

4、定期召开家长会。家校合力是教育孩子的有效办法,学校定期召开问题学生的家长会与他们共同商讨教育大计。

(四)开展别具特色的“礼仪教育”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如今,“礼”依然为当今社会所需要,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所提倡。为此,我校在抓好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的同时,还进行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等宣传工具,引导学生都能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早上好”等话语已成为我校学生的普遍口头语,并使同学们都意识到“礼”在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都能以诚待人,不断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养成优良品行。

(五)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和集体主义教育

学校开展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演讲比赛、“祖国在我心中”征文评比、“革命烈士故事会”等活动。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走访、探问老人,为老人做实事。向贫困学生献爱心、向雷锋学习、祭扫烈士墓、参观禁毒图片展等各种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1 2 3 4 5 6 7三、学校普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虽然学校经常在学生中间开展“绿色上网”的教育活动,学生也能在思想上认识到其危害性,但形形的网络游戏依然吸引着部分学生。学校只能起到教育作用,而无法监控。

2、由于部分家长法制观念薄弱,因此产生了学校教育与家庭实际生活中学生行为出现矛盾。

家庭教育法律普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入 基础教育 质量经济

基础教育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地基”,具有一定的独立价值,不依附于更高一级的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在我国主要是指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高中教育。从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的通过及实施至今,我国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一词从另一层面说明了我国离全面实现普及义务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农村及偏远地区仍有很大一部分适龄入学儿童无法正常地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基本普及实际上只是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的普及。由此产生的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水平的差距使得我国基础教育整体的质量还很薄弱。三级教育体制的整体质量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以及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效果,教育质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投资办学并不只是政府的责任,社会各利益相关体均应该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教育的发展。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教育成本应由在教育中获得益处的各个方面来承担,这种分担遵循“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基础教育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获得较高预期收益的途径之一,是一个使国家、社会、个人均受益的活动,所以基础教育的成本,理所当然地要由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分担与补偿。其中,个人分担是指一个家庭为使自己的小孩能接受教育和接受好的教育而支出的那一部分投入,即家庭教育投入。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育,都需要家庭教育投入的支持。

一、相关概念

1.家庭教育投入

家庭教育投入主要是指为达到某种社会的或家庭自身的目标,由家庭负担的教育费用。本文所说的家庭教育投入主要使用其狭义的概念,即家庭为子女接受教育而直接支付的物质成本。

家庭教育投入按其结构,又被分为必需投入和扩展投入。必需投入为子女欲接受教育,家庭为其支付的最低成本,主要包括交通费、食宿费、校服费、书费和文具费等。扩展投入是家庭为使子女享受额外的教育或优质教育而特别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家教费、课外辅导费和其他费用等。

2.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中的基础,在当代基础教育的改革中,对基础教育之基础地位的认识,我国教育界也还是众说纷纭。现已普遍肯定的是基础教育涵盖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及高中教育三个阶段的教育,其中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为九年义务教育,我国现阶段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最能反映家庭教育投入影响教育质量的阶段之一。现阶段,我国在基本实现“两基”的基础上,正致力于将高中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政策。基础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教育主要指九年义务教育,而广义的基础教育还应包括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

3.质量经济分析

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大师朱兰曾经断言:如果说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将走上舞台的中心。从经济学视角看,质量是用来衡量产品和服务所具有的功能属性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只有使顾客满意,并且不断提高顾客满意程度,与质量相关的经济活动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而质量经济分析是以人们在质量活动中如何做出权衡和取舍作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研究如何使质量活动的价值增值最大化。[1] 其目的在于理解和把握质量活动中价值增值的特殊规律,从而将其有效地运用到与质量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质量经济分析有多种方法。本文拟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来研究家庭教育投入对基础教育及其质量的影响。

二、基于家庭教育投入三因素分析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投入作为社会投入支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缓解和弥补我国目前教育经费短缺的局面,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投入及其结构的优化。本节拟从家庭教育投入的量、家庭教育投入的结构以及家庭教育投入的取向三个层面分析家庭教育投入与基础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思考基础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1.家庭教育投入的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提高受教育的层次。家庭教育投资意识的加强,使得家庭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也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受教育者由家庭分担一部分费用这一现象,体现了谁受益谁负担的公平原则。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来看,个人和家庭通过教育投资能获得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在充满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受过良好教育、劳动能力强的人容易得到就业机会,获得较高的预期收入,反之则不能。高学历带来高收入,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比例关系递增,这就促使家庭教育投资潜力的增强,自身需要靠多投入来获得高收益。基础教育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理应不需要家庭过多的成本分担,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成本中家庭的投入比重较国外高,大部分家庭通过给子女报各种类型的“兴趣”班,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投入多的家庭的子女,无论是素质上还是知识水平上,确实高于教育投入不足的家庭。如果我国经济水平发展到能使所有家庭都能够分担得起一定的教育成本,那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

然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得不同家庭的收入水平有高低之别。但是每个家庭希望子女能够接受优质教育的心都是一样的,无论是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他们教育投资的倾向也是趋同的,不会因收入的高低而影响教育投资的力度。但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分担教育成本,对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又增加了一层负担。很多家庭的子女会因为家庭收入不堪重负,丧失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对于经济较落后的贫困地区而言,教育是他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径。而贫富差距使得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子女不能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从而增加了区域间教育的不平等性。

2.家庭教育投入的结构

家庭作为教育成本分担者之一,对教育投资意愿的加强,在缓解我国整体教育经费不足的同时也满足了个体对教育的需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投入实质上是“个体需求满足者”。虽有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保障,但毕竟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财政保障水平也有差异,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对教育的需求程度是不一样的,此时,家庭教育投入在满足不同家庭子女多样性的教育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投入支出,主要分为学校内教育支出和学校外教育支出。学校内教育支出的主要构成内容有校内伙食费、校服费、文具费等。学校外教育支出,主要包括家庭给子女报的培训班、特长班、补习班的费用,家教费,购买课外书以及参加体育文化活动的费用等,当然还包括一些上网费、交通费等间接支出。

透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家庭用于学校外的教育支出项目要远远多于学校内支出。这就说明了这个阶段家庭用于学校外教育的支出占整个家庭教育投入的比重过高。

3.家庭教育投入的取向

家庭教育投入取向取决于家庭对于教育资源的选择行为,反映家庭对教育资源的一种偏好。优质教育资源对于绝大多数家庭均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其选择成本也是相当高的。所以,现阶段我们面临着两个问题。

首先就是很多家庭至今没能够分清“优质教育”和“优质教育资源”之间的区别。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将优质教育资源等同于优质教育。他们对优质教育的关注和思考,主要聚焦在资源的扩张和提升上,缺少对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思考。[2] 虽然优质教育资源在推动产生优质教育的过程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不一定导致产生优质的教育,例如现今的许多学校,在办学硬件设施上已经具有相当高的现代化水平,但是并没有相应产生优质教育。所以,不能将优质教育与优质教育资源等同起来。其次家庭教育投入过分倾向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会使得原本稀缺的优质资源过度紧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优质资源本身的最佳配置。结果影响其效用发挥,使得基础教育整体质量水平下降。此外,这种投入取向还使得部分“薄弱”的教育资源处于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例如乡村学校的衰败与希望学校的空置,是与家庭教育投入取向的变化分不开的。

三、对策建议

1.基础教育公平问题

家庭教育投入作为缓解国家教育经费短缺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但问题是,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投入存在一个过度现象,高收入家庭的高教育投入总量使得富裕地区的部分学校占据更多的优质资源来投资办学,因而在教育领域也形成了一种“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的现象。此时,需要政府正确地倡导家庭教育投入的观念,帮助每个家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富裕家庭应该适度减少教育投入,把收入的一部分捐赠给贫困地区学校办学,从而缩小区域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2.减负与减压问题

我国一直在倡导中小学生“减负”问题,但减负令的执行效果一直都不尽如人意,从家庭教育投入的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一方面原因。很多学生反映现在的压力和负担比减负前更重了,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外,辅导机构的作业占据了他们全部的业余时间,他们已经完全失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更谈不上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一个应付考试的机器而已。政府应该加大减负令的执行力度,颁布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校外辅导机构的发展。并且要积极地宣传素质教育,转变家长的传统观念,从而达到减负的目的。

3.“择校热”问题

“择校热”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疾”,它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的平等,对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择校,主要选择的还是某个学校的优质资源。所以,政府首先要积极引导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取向,防止其盲目地追求高质量教育;其次政府应该实施财政倾斜政策,保障农村学校和偏远地区学校的办学经费;再次政府要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防止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失,使每个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教育。

四、结论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仍应该是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国家拨款仍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家庭作为教育成本分担者之一,其对教育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政府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但通过分析,我们看到近几年我国家庭教育投入由于实际操作中的一些瑕疵,出现了一些比如中等收入及以下的家庭的教育总支出高于高等收入的家庭;贫困家庭过度攀比,盲目追求优质教育;家庭教育投入的增加反而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性。而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家庭对教育的投入,离不开家庭教育投入结构的优化以及家庭教育投入取向的渗透。基于此,政府应该在今后的教育经费拨款和教育资源配置上有所倾向,采取有区别的策略,降低个人家庭教育投入的总体水平,引导个人家庭教育投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