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卫生原理

食品卫生原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卫生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食品卫生原理

食品卫生原理范文第1篇

第二条食品新资源系指在我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或仅在个别地区有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的物品。以食品新资源生产的食品称新资源食品(包括新资源食品原料及成品)。

第三条新资源食品的试生产、正式生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以下简称卫生部)审批。

卫生部聘请食品卫生、营养、毒理等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新资源食品审评委员会,负责新资源食品的审评。新资源食品审评委员会的审评结果,作为卫生部对新资源食品试生产、生产审批的依据。

第四条新资源食品在获准正式生产前,必须经过试生产阶段。

申请试生产新资源食品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向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提出申请,并报送有关资料及样品。经受理申请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技术审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初步审查和新资源食品审评委员会的审评通过后,报卫生部审批。批准后,发给"新资源食品试生产卫生审查批件",批准文号为"卫新食试字()第号"。

新资源食品试生产期为两年。试生产期满后,试生产审查批件自行作废。

第五条申请转为正式生产的新资源食品试生产单位,应在试生产期满前六个月,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后,报卫生部审批。审批通过的,发给"新资源食品卫生审查批件",批准文号为"卫新食准字()第号"。

第六条使用获卫生部批准正式生产的新资源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必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报卫生部备案。

第七条试生产的新资源食品在广告宣传和包装上必须在显著的位置上标明"新资源食品"字样及新资源食品试生产批准文号。

新资源食品在试生产期内,产品只限在卫生部指定的范围内销售。

新资源食品在试生产期内,不得进行技术转让。

第八条新资源食品在试生产和生产时,不得改变产品配方及生产工艺。

第九条对新资源食品,禁止以任何形式宣传或暗示疗效。

第十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新资源食品的经常性卫生监督。

对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和第九条规定的及出现卫生安全问题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警告并限期改进、责令停业改进,情节严重的卫生部可撤销其批准文号。

第十一条未获得新资源食品试生产批准文号和试生产期满未获得新资源食品审查批准文号的新资源食品以及被撤销其批准文号的新资源食品不得生产经营。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1987年由卫生部颁布的《食品新资源卫生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新资源食品审批工作程序

第一条新资源食品初审工作程序:

(一)申请生产新资源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提出卫生审查申请,填写《新资源食品审查申请表》并报送下列申报资料及样品。

申报资料包括:

1.食品新资源名称及国内外研究利用情况;

2.新资源食品名称、配方及生产工艺;

3.产品成分(包括营养物质、有生物效应物质及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分析报告;

4.食品新资源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报告或有关文献资料(外文资料应提交原文及中文译文);

5.个别地区有食用习惯的食品应提供有关该食品食用历史的证明资料;

6.该产品的质量标准;

7.产品标签及说明书样稿(正式打印件);

(二)受理申请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申报资料进行技术审查,并对连续试制的3批样品进行食品卫生质量检验,在申报者报送最后1批样品后的30个工作日内向同级卫生厅(局)提交检验报告和技术审查意见书。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在15个工作日内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并结合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技术审查意见提出初步审查意见。初步审查通过的,将申请表及申报资料(一式15份)送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初步审查未通过的,应及时退审。

第二条新资源食品试生产审批程序:

(一)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在收到申报资料后的30个工作日内,对资料进行全面复核,申报资料不符合要求的,在此期间通知申报者补报资料或安排复审试验;资料符合要求的,发收审通知。

(二)新资源食品审评会分别于每年5月和10月下旬召开,在审评会前10天通过复核审查的新资源食品,方可列入审评会审评。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应在审评会前40天将参加审评的新资源食品复核资料送达审评委员。

(三)审评会后,新资源食品审评委员会向卫生部提交审评报告,卫生部根据审评意见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审批通过的,发给"新资源食品试生产卫生审查批件"审批未通过的,应及时退审。

第三条试生产的新资源食品转为正式生产的审批程序:

(一)拟将试生产的新资源食品转为正式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须提前6个月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卫生厅(局)在接到申请后4个月内,委托省级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该产品进行市场抽样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提出审查意见报卫生部。

(二)卫生部根据审查意见和该产品试生产期的产品卫生、安全状况以及是否违反《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情况审批。审批通过的,发给"新资源食品卫生审查批件";审批未通过的,应及时退审。

食品卫生原理范文第2篇

青海省海东地区出台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的规范管理,其合法权益,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的基本素质、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的提高,海东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

一、适用对象。 为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的临时聘用人员、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人员和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临时聘用人员指地、县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因单位人员紧缺或承担阶段性工作任务,以合同形式聘用从事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性、辅助管理、工勤等工作的人员;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人员指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教育卫生见习生、计生协管员、新农保协理员、纯农牧户和城镇困难家庭毕业生到基层服务人员等;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指由各级政府投资开发,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岗位人员。

二、聘用岗位和条件。

1、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按工作性质分为三类:一是专业技术类是指被聘用于专业性、技术性工作岗位的人员;二是辅助管理类是指聘用于辅、事务性工作岗位的人员;三是工勤类是指聘用于后勤服务工作岗位的人员。

2、编外聘用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品性端正;二是具有海东户籍或属海东生源;三是应聘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须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对口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四是应聘从事辅助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须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应的工作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五是应聘从事工勤岗位工作的人员,须具有相应的工作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六是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特殊专业技术和技能岗位的年龄可适当放宽;七是身体健康,能胜任所聘岗位工作;八是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人员及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聘用条件按省上相应的政策规定执行。

三、聘用原则和程序。

1、原则。编外聘用人员实行总量控制,应在核定的数额内由地、县分别通过公开考试招聘,其中地、县临聘人数原则上不能超过总编制数的10%(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人员及公益性安置人员除外)。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面向区(县)内公开招聘。编外聘用人员的使用实行限额管理,坚持谁聘用、谁负责,谁聘用、谁出资的原则。涉密、财务等关键性岗位不得聘用编外人员。凡有下列情况的,用人单位可向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提出编外临时聘用人员的书面申请:一是本部门、本单位编制偏少,编内人员难以完成现有工作任务;二是因职能增加,暂时未能调整编制,急需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三是专业技术岗位现有人员满足不了工作要求,需引进特殊人才的(亦可按《海东地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试行办法》办理);四是有特殊任务,需增加工作人员。

2、程序。一是凡在限额内确需使用编外聘用人员的,以地直、县为单位,在本单位(县)规定限额内,将拟聘人员数、资格条件、岗位要求等,报经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局审核、地区编办核准并报行署批准后,按管理权限分别由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通过公开考试择优聘用。二是招聘编外临时聘用人员由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根据各用人单位设置的工作人员岗位、条件等基本情况,通过制定和报批招聘方案、招聘信息、报名和资格审查、组织笔试、体检和考核、确定拟聘人员、公示等程序进行;招聘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人员按省上相关招聘原则和条件进行;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按《关于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通知》(青人社厅发[20xx]18号)执行。三是招聘的编外临时聘用人员,试用期2个月,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由用人单位与招聘的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招聘的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人员及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按照相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备案。

四、管理和待遇。

1、管理。一是编外聘用人员劳动合同原则上一年一签,特殊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需要,也可两年一签或三年一签。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聘用合同必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聘人员,并在终止和解除聘用合同后7日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备案。如需续聘,按相关规定程序签订续聘合同,办理续聘手续。编外人员在合同期内的日常管理由各用人单位负责。编外人员应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义务。二是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编制、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对全区编外用人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地、县人力资源社会部门负责对本级、本地区编外用人过程中人事和社会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地、县编制部门负责对本级、本地区编外用人过程中用人数量的核准和监督工作;地、县财政部门负责对本级、本地区编外用人过程中经费支出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地、县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本级、本地区编外用人工作的综合监督工作。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对编外聘用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编外聘用人员的考核管理应与在编正式职工一视同仁。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对编外聘用人员进行年度考核。重点考核德、能、勤、绩,考核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由单位主管领导提出考核等次意见并经主要领导审核同意后,填报年度考核登记表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审核备案,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辞退;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人员及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按省上相应管理办法进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备案。四是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工作人员时,应拿出不少于20%的职位,专门用于招聘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人员。五是海东地区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时,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教育卫生见习生,经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认定后,按省上有关规定在笔试总成绩中加5分,对按相关管理办法进行考核连续3年获得的,在此基础上再加2分。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人员中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县以下基层事业单位的另加2分。五是编外聘用人员的评优奖惩原则上与在编正式职工同样对待。

凡编外人员中工作表现的,由聘用单位给予必要奖励,如有违法、违纪以及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由用人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相关规定解除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依照相关规定处理。六是每年由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牵头,编制、财政、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定期对编外聘用人员工作情况及聘用单位聘用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凡不按规定违规进人、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拖欠工资待遇等损害临聘人员合法权益的用人单位,将按有关法律及政策严肃查处。因管理不到位或政策不落实而导致编外聘用人员群体性上访或出现违法行为的,按有关规定追究地、县政府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2、工资和社会保险。一是工资待遇。编外聘用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其工资待遇根据所聘岗位、职责任务确定。编外聘用人员的初聘工资标准不低于省上制定的海东地区工资标准。工资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和用人单位自筹解决。

其中: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人员、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工资标准按省上相关规定执行。编外聘用人员与正式职工同样实行通讯费、交通费和烤火费补助制度,其补助标准不能低于一般办事员标准。编外聘用人员与用人单位在编人员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二是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编外聘用人员在聘期内的工资实行按年增长机制,其增长幅度原则上不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三是社会保险。编外聘用人员在聘期内按规定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并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费用按规定分别由聘用单位和个人按比例承担。四是编外聘用人员与在编人员执行同等的职称评审和技能等级考评等人事政策,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编外聘用人员的培养及职业发展。

编外聘用人员的人事档案由当地人才交流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统一管理。人才交流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做好编外聘用人员的档案、党团关系、职称评审、考工定级等管理服务工作。五是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教育卫生见习生服务(见习)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经参加面向社会公开考试招聘进入我区事业单位工作的,其服务和见习期限计算为工龄,不再实行试用期。

食品卫生原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卫生护理士官院校 英语精品课程 建设

一、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的定位

1.“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学员具备胜任部队岗位能力为目标

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要全力贯彻为学员服务、为部队服务的方针。“以服务为宗旨”既是卫生护理士官院校办学导向,也是卫生护理士官院校办学目标。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就是要建立一套高质、高效的课程服务体系,体系的核心就是服务。服务标准与服务质量要由学员、部队和社会来检验。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是卫生护理士官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卫生护理士官院校教育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职业指向性,因此在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要全力寻求教育与部队建设的结合点。所有的教育要素要指向部队需要、指向部队服务岗位,培养学员具备部队岗位胜任力,同时兼备对所有职业具有普适性的核心能力是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内容开发与建设的核心。

2.“能力本位”是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基础

综合能力观,即岗位操作技能与普适性能力并重的新的能力观,这种复合型的职业能力是当代社会对劳动者职业能力的典型要求。培养学员具备综合能力是卫生护理士官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能力本位下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开发与选择的依据。

二、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卫生护理士官院校建设的重要环节,有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也是评定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卫生护理士官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应形成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群体。高水平的主讲教师是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保证之一,要为主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的环境,保护他们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教育水平。对参加课程建设的青年教师应严格要求,给他们压担子。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参加科研或生产实践,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让他们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作用,形成稳定的教学梯队。

2.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要与技术进步相适应,要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新的课程体系既要有本专业、本课程的特色又要有普遍适应性。此外,护理士官教育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征,在教学内容中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内容要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在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实践性训练,既反对忽视基本理论对实践的重要作用和人才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又要防止把能力的培养误认为就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处理好基本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课程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的整合重组和精选优化既要注重技术教育,又要注重人文教育;既重视专业教育,又重视综合能力培养;既充分发挥课程在课程群中的独特作用,又注意加强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增强其内在逻辑性,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的结合上构建护理士官人才培养的课程框架。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紧紧围绕护理士官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构建“学习包”等形式,形成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相配套的系列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要。

4.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所用的材料,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固化。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课程目标,抓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教材内容应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要求,积极引入本课程领域中的最新科技成果。教材的形式应便于学员自主学习,启发学员思维,便于使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反映课程的特色。

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

卫生士官教育的教学方法必须体现出卫生士官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尽可能地创造生产实践环境,让学员作为实践的主体,教师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考试)、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模拟实训等,并提倡和鼓励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开展教学。

三、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课程的精品化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卫生护理士官院校应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在政策导向、课程评价、技术保证等方面建立起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保障机制,使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在管理机制上畅通,措施上得力,技术上有保障。要建立评价标准,规范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以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体现出课程的特色。

1.建立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

课程评价是办学主体依据自身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被评课程的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教材建设、课程管理、教学效果等诸方面的价值判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课程的评价与检查,以评估促进精品课的建设。

2.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是确保出精品的有力措施。精品课的建设要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使精品课的建设融入教师的日常授课中。此外,精品课的建设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精品课的建设是个复杂的过程,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很难获得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充足的资金支持是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中“精品”含金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陈立德.论高职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3,(6): 22-26.

食品卫生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PBL;实验教学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预防医学应用性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实验教学是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素养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核心课程之一[1],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更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直接纽带,实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为主,学生被动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机械地照搬实验指导内容,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启发、讨论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PBL将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引入教学,将学生从被动学习和机械记忆中解放出来,老师作为引导者,应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真实性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2]。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资料查阅、分组讨论和总结归纳,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本次课程的学习。在此探索、求证的讨论式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纵观国内关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项目,绝大部分研究者较为关注教学内容滞后与学科发展现状、实验课缺乏考核激励机制、实验课程比例设置不当等问题上。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方面也有研究者提出改善意见,但对于PBL模式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鲜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现将本次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简单汇报如下。

2.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近些年来营养与食品卫生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但很多院校所使用的实验课教材仍沿用几十年前的模式与内容[3],远远滞后于学科发展的现状,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很多学校都是采用经典的凯氏定氮法,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才突然意识到这一经典方法的巨大漏洞,同时也力证这一方法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与实践有机结合。此外PBL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突破传统模式,调整实验内容。我们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习指导》第三版教材为基础,对实验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1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数量。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主要分为验证性、演示性、综合性、设计型、案例讨论及现场实践几种类型,将PBL模式应用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实验都必需完全采用该模式,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各种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灵活运用PBL模式。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主要实验类型为验证性,而授课过程多以教师为主导地位,无论是实验原理、实验具体操作、所用仪器还是注意事项均讲解详细,学生则完全被动的机械照搬实习指导操作,实验课结束后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实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适当减少验证性及演示性实验数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应用性实验。

对于保留的验证性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并查阅相关文献,找出可以采用的不同实验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分析实验原理及方法优劣,总结出最佳实验方案。对于同一实验可同时使用多种实验方法,让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出现的新趋势、新技术及新问题纳入到实验教学中,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凯氏定氮法,虽有漏洞但也具有一定的经典性,为此在开设该实验的同时让学生查阅文献,查找其它的能够弥补凯氏定氮法缺陷的新的测定方法。

2.2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

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可以在平时实验课上进行,也可以在学期末作为考核学生实验成绩的一个方面。例如在学习了蛋白质这部分理论课后,对应的实验课上带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比较不同食物蛋白质的功效比值”,“实验依据的原理是什么”,“设计实验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如何进行具体操作”等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疑问查阅文献并讨论设计实验,带教老师对其设计进行指导后,学生可进行具体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在学期末开设的设计性实验可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如可以让学生分别从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角度比较不同品牌的市售鲜奶。带教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鲜奶中主要的营养素成分及常用的评价鲜奶的卫生学指标有哪些”,“各种成分及指标常用的检测方法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可以让结果更有代表性”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查阅文献设计实验课题。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题目设计实验,在增加学习兴趣,温故知新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2.3在实验教学中增加讨论教学比重

食品卫生原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实验教学 问题及对策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实验教学受课时、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多是按部就班地操作,被动地遵从教师的指点和实验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实验教学目的不吻合。笔者通过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工作的总结,以期探索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预防医学高级人才的实验教学模式。

1.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传统。

传统实验教学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好并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分析评价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最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纲及演示进行效仿。此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黑板面积有限,提供的信息量受到限制,例如,由于黑板面积的限制,更多内容需要老师口头讲解,因此学生的接受度受到限制;黑白文字无法生动地展现授课内容,特别在展示仪器的操作上,在一些高端仪器的操作上,如气相色谱仪,直接在仪器前示范操作,由于仪器放置场地的原因,部分学生无法直观了解操作的详细步骤,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1.2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需要的待检测样品、试剂都是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学生在听完讲解后只需按照实验指导的步骤操作得出预期结果。例如:油脂中脂肪酸的测定实验,实验的操作工程简单,加之试剂又是先前准备好的,降低学生的参与性,不能充分了解试剂的作用原理,同时油脂样品也是准备好的,使得学生被动地完成实验操作。这样的模式能有效保障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和结果的一致性,但学生没有参与整个实验流程,使学生忽视原理理解的重要性,降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性,未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1.3实验考核方式单一。

实验课的考核单纯根据实验报告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没有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和操作过程,以至于少数学生不认真学习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和结果,影响学习效果,挫伤多数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认真学习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个别同学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不但不反思自己实验数据不理想的原因,反而抄袭他人的优异实验结果,没有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改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

授课老师在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方式的问题。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理论课教学中已经被广泛运用[1],这种教学方式集合了视频、动画、声音、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元素,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再辅以教师的适当应用,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可以使授课内容更生动和直观。例如,实验原理和操作可以通过视频、动画来体现,而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这样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知识的被动接受程度。多媒体教学手段虽有多种优点,但是也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的实验课及实验课的不同部分分别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融合,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授课老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做到教学内容适应时展的需要,最后,才能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质量。

2.2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注重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不仅为学习检测方法的实践教育,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验课的部分内容在课堂上的时间比较充裕,如油样中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这一实验课程样品制备步骤少,样品上机检测时间一定,适当丰富一些与课程有关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明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显示指导意义。如在课堂上增加油样的取样和试剂的制备,学生不仅学习了一种检测方法,还能从样品的取样、试剂的配置和检测分析方法这一整套流程中了解油样中脂肪酸的测定及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对于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预防医学人才有积极意义。

实验课上除了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制约了这种能力的培养[2]。对于常用技能实验,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验证食物中某营养素或有害物质含量,而是将日常生活经验融入常用实验技能实验中。如鲜奶的卫生实验不仅是对新鲜牛奶的卫生状况加以评价,还可以增加隔夜乳等试样,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改善考核制度。

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领会和反馈,老师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整合一些与实验内容相关的讨论问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就能既正面引导学生学习,又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同时在最后评分时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予以加分,保护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除完成常规的实验报告格式外,对自己实验数据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评价。多数学生的实验报告中缺乏对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评判的能力,或者语言描述不符合科学语言,写空话等。如豆奶粉中蛋白质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值偏低,大多数学生不管自己在实验中有没有操作失误,讨论部分统统描述为取样不准确、消化不完整等笼统的语言,而对实验中导致样品丢失的具体操作却没有描述,这反映了学生思考、总结和文字表达力有待加强。但也有少数同学能从取样、消化、蒸馏到滴定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导致样品丢失的原因入手,得出影响结果的原因。对于认真评价的学生予以加分的同时,在第二次课上占用5分钟时间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判断结果、分析原因、推敲用词完成整个实验并提交报告,这样的评价方式既防止同学间抄袭实验报告,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2.4结合现实情况,提供新信息。

营养与食品卫生科学是一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学科,授课老师不能以单纯教实验的目的教学,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科技前沿、实时动态,将这些内容糅合到实验教学中,不但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意义。而且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前沿的科学动态,并将这些课本上简单描述的科学理论贯穿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今后发展有初步认识。

总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使理论教学不再空洞抽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只有不断地通过探索和实践才能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新形势下既懂医学理论又精通实验技能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