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范文第1篇

日照市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南翼,全市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沙沟村位于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西北部,距镇驻地约2公里。全村共有560户,1760人,分为11个居民小组;全村共有土地1568亩,山场600亩,茶园360亩,少量林果50亩,小(二)型水库1座,塘坝5座。该村村民以外出打工、种植、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

(一)生活垃圾污染

各种不易降解的工业制品大量进入农村并被广泛使用,如电子产品、塑料和注塑产品等,但对于这类难降解工业制品却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给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二)草堆、粪堆、垃圾堆三大堆随意堆放

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全部露天堆放,这不仅占用了大限的土地资源,同时还使垃圾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不断向外界释放,污染周边环境。

(三)生活污水排放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和不足的问题,污水的排放也是农村的另外一个污染源。每年农民日常生活产生超过的生活污水全部直接排入周围的环境,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构成了极大的环境隐患。

(四)生物质燃烧导致大气污染

我国广大农村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燃料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时间是以秸秆甚至乡间杂草作为主要燃料。这些秸秆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烟尘,成为农村一个重要污染源。

二、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存在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缺口大。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村民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环境治理工作缺乏长效管理。同时,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又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经济效益的相对较低和奖励机制的欠缺,直接造成治理资金投入的不足,制约了治理工作的开展。如去年主要道路两侧美化、亮化资金缺口比较大。

(二)基层组织实力不强,农村环境治理普遍存在人员、设备、资金、制度的欠缺,治理工作走上“边治理边污染”的恶性循环。行政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按照“以各村自主投入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模式,在基层组织经济实力不强的情况下,农村环境治理中人员、设备、资金、制度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与此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上的严重,专职保洁员队伍和长效管理难以落实到位,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治理后又出现反弹,部分村道和居民生活区“脏、乱、差”的情况再次出现。

(三)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极大的冲击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和传统陋习的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特点,由过去单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转变。

三、沙沟村解决目前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资金的投入

加大资金的投入是解决目前新农村环境问题的首要措施。沙沟村在党委政府和中级法院的帮助下,多措并举筹集资金,先后硬化村内道路12条,对主要道路两侧排水沟进行了修建,对村内多处地方进行了绿化、对公共厕所进行了整修、对墙面进行了粉刷绘制,安置了健身器材,配备了多处垃圾箱和专职保洁员。

(二)综合治理环境

沙河沟村在河道治理方面,清除河道下面积压的垃圾、淤泥还应该将河面上覆盖的一些对于河流有严重危害的植物做到彻底清除,定期为河道清理杂草。在党委政府和当地水利部门的帮助下将进行河道治理和护坡。

(三)增强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解决目前新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从根本上强化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保证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顺利实施。沙沟村定期向农民宣传,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签订责任书,消除农民一些陈旧的观念,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可以在新农村的未来发展中形成一股全新的风貌,鼓励当地农民自主地对当地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草堆、粪堆、垃圾堆的老大难问题,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

帮助农村制订建设总体规划,包括建房、道路、排污、排水和公共设施,都要有规划,不能到处乱建。

努力改变农村“三无”现状,争取实现“三有”。一是要实现家家建有厕所,或村上建标准卫生公厕,消灭解手要“打游击”的现象;二是建有鸡圈和猪栏,做到鸡要圈养、猪要关养,不能把禽畜与人混住。三是继续抓好改水、改厕、改灶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建沼气池或使用煤气、太阳能 四、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保洁队伍,营造农村环境保护浓厚氛围。一方面,各村要高度环境治理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建立长效保洁队伍,确保村道、河道清理保洁日常化、制度化。由专职保洁队员加强村道、河道巡查,及时清理路面垃圾和打捞河道漂浮物;另一方面,推行基层干部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基层领导环保责任意识。

(二)坚持发展,加大投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针对目前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现状,要始终坚持发展经济这个中心。一方面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环境保护治理专项基金,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努力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在全体村民中进行中国梦的宣传,加快农居点体育、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三)健全制度,落实长效,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一方面要建立一支稳定的专职保洁员队伍,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农村基层保洁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明确保洁员岗位职责;另一方面,要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安排专职基层干部负责村容村貌和卫生设施的日常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范文第2篇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管委会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池西区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会议,一是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业务干部为成员的长白山管委会池西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了《长白山管委会池西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年度工作计划。三是对各村实行季度验收考评制度,为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大力宣传,层层动员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池西区以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指导,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三清四改两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义,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保证,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3.采取措施,完善机制

3.1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工作成果考核 为了充分调动全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池西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对每个成员都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区3个村的环境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验收考核,对于完成好的村予以表扬,对于不重视此项工作,敷衍了事的有关人员进行了批评,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

3.2完善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使这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成效能够得到长期保持,池西区完善了村级卫生管理机制,并以领导小组文件下发了《长白山管委会池西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建立长效机制。

4.狠抓落实,彰显成效

4.1全面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 2012年池西区被列为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全区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周密制定整治方案,全面提升全区环境卫生质量。该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0万元,省财政配套50万元,长白山管委会财政配套50万元。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包括3个村(西参村、东岗村、东参村),户数2599户,受益人口6751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设水源地防护围栏360米,警示牌3个,保护房3座;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设施,建设人工湿地3000平方米;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购买垃圾箱262个,垃圾收集车3辆,垃圾运输车3辆(不封闭),钩机、铲车3辆,垃圾分类站3座。

4.2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全区农村新修公路9.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改造维修村部2个、文化室2个、夜校1个;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安全饮水铺设管线2万余米,解决8000余人吃水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村级绿化面积有所增加。进一步完善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酬劳制度,清理了村级债务和村级义务普九债务,农民的生活环境、文化娱乐生活有了新的提高。农民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的生活水平,营造了村民和睦、环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5.加强措施,全面推进

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范文第3篇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形成环境整治合力

近年来,延吉市严格按照省、州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认真制定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和工作安排,坚持规划引领、广泛发动、合力共建、打造精品,全面启动以创建“美丽乡村”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领导机制,全面落实整治任务。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列为全市突破性工作任务,进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规划、林业、畜牧、环保、妇联及各镇等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部门包保帮扶创建工作机制,每年召开动员大会,下发《延吉市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严格实行农村环境整治目标责任制,分别与各镇、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全市上下形成了分工明确、协调有力、措施到位、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二是督查激励机制,保障任务顺利实施。加大环境整治项目的指导工作和督查力度,定时通报环境整治项目工程进展情况。同时,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与镇村评先选优挂钩,对环境改善效果明显的镇村进行奖励。几年来,下发农村环境整治财政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极大的调动了镇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实行帮扶机制,形成环境整治合力。为加强环境整治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全市环境整治包保责任制,市级领导每人包一个村,每个部门负责帮扶一个环境整治项目,每个驻村企业帮扶一定资金和物资,真正形成了环境整治合力。

四是强化宣传机制,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切实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宣传力度,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不断强化村民参与共建管理意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栏目进行广泛宣传,让“美丽乡村”建设深入人心,掀起人人参与的创建热潮,相继打造出了省级“美丽乡村”――仲坪村、春兴村等几张名片。同时,积极推进村级环境卫生包保责任制和“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创建“美丽庭院”950户,“干净人家”2860户,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延吉市的农村面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延边州的整体形象。为此,延吉市立足实际,积极推进“七改”(改路、改水、改房、改墙、改厕、改绿化、改亮化),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改善村居环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上档次,提品位,用城市理念谋划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质升级。

一是因地制宜,突出民族特色。坚持规划先行,在完成4个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总体规划和主要公路沿线、高铁沿线的村屯规划。同时,坚持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按照重点投入、特色鲜明、集中兴建,不搞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等原则明确工作方向。在近郊村注重城乡一体建设思路,集体打造现代化农民小区,丰富绿化美化亮化效果,形成一路一灯、一街一景、层次分明、动静结合的城乡新景观。在远郊村注重保护农村山水田林自然风貌,力求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村一景”,确保村村都有亮点。在泥草房和危房改造上主打“民俗”牌,跳出以往在原地翻建的模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突出朝鲜族民居特点,集中建设了柳新村、春兴村等一批新型农居村落,打造宜居舒适、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范文第4篇

一、突出重点,不断扩大农村改厕成果。

2013年我镇的改厕工作重点放在省改厕示范村创建上,按照镇补、村贴,农民自己承担一点的办法,全镇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998户,超额完成了改厕任务。对于新建住房一律实行无害化卫生户厕,不再搞重复投资。

作为省政府重点落实的新五件实事之一,2014年的改厕工作,要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坚持科学改厕、因地制宜、方便实用的原则,认真抓好五个环节:一是抓好整村推进。以村为单位,逐户展开,一户不漏,确保完成一个,建成一个改厕普及村。要做到改厕、环境整治、健康教育“三位一体”,即在改厕的同时,全面清理露天粪坑和积存垃圾,整治村庄环境卫生;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使广大群众正确使用,科学管理,确保改厕效果。二是要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和血防工作要求把农村改厕与发展清洁能源、推广农村“一池三改”相结合;与村镇建设规划和农村住宅建设相结合,抓好新建房配套改厕,严格新建房屋审批关,确保新建住房一户,改厕达标一户。三是抓好载体,以创促改。要以创建卫生村(居)为抓手,改厕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同时,结合新农村、帮扶村建设,把农村改厕纳入进去,整体推进。四要按照“政府导向、多元投入”的原则,确保财政配套资金按时足额落实到位。今年将按照“资金跟着项目和实施进度走”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努力做到财政补助资金同步到位。五是要认真抓好改厕质量。按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技术规范》要求,继续做好技术培训。各有关部门和村(居)要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尽可能组织施工队统一施工。

二、注重长效,大力开展卫生镇村建设。

开展卫生镇村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央提出的“村容整洁”要求的有效措施,我镇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坚持镇村联动,整体发展,全面落实农村新五件实事中的环境整治工程。着重强化农村改厕、饮水卫生、除害防病、健康教育等基础性、先导性工作。

一是建立爱国卫生工作激励机制,坚持长效管理,把卫生创建与文明创建、环境优美村(居)创建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推进,共同提高,不断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

二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垃圾密闭收集、中转清运的工作机制,配套和完善环卫设施。要结合改厕,清除镇区和镇村结合部的露天粪坑与旱厕。要清洁镇区内的河道,研究镇村污水截流管网建设项目,有效治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现象,改善全镇河流的水环境质量,解决群众呼声较高的河水严重污染现象。要进一步提高集镇绿化覆盖率,有效控制扬尘污染,治理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油烟排放和噪声污染。

三是积极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卫生镇村建设的重点是镇容及环境卫生、“五小店”卫生、环境保护、四害密度、单位居民区卫生、市民对全镇卫生的反映等,重点部位是镇村结合部、农贸市场、建筑工地、河道河坡等。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包块管”的原则,各单位、各村(居)要在全面整治的同时突出重点,积极开展镇村结合部、河道河坡、占道经营、农贸市场、建筑工地、五小店、除四害等专项治理。要重点开展农贸市场周围环境综合整治,彻底解决该地段“脏、乱、差”现象。

四是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月”等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全镇各行各业清除各类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同时开展卫生社区创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评比活动,使社区和单位卫生达到国家卫生集镇标准要求,提升全镇环境卫生整体水平。

三、标本兼治,开展除四害活动。

充分认识卫生除害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广泛动员群众,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结合创建卫生镇村活动,认真制定除四害工作方案,坚持采取以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突击与经常、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方法,从环境整治、清运积存垃圾入手,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和四害栖息繁殖场所,把镇村结合部、河道、农贸市场、屠宰场、农村畜圈、厕所等作为重点场所加大整治力度,同时开展“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完善各项预防措施,控制和降低四害密度。

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统筹乡村发展、实现乡村一体化为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构建环境整洁、生态优良、民风文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通过在全乡范围内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逐步提高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逐步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逐步建立乡村一体化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确保20*年全乡实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村达100%,使全乡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三、运行模式

根据我乡实际,因地制宜,采用建立垃圾焚烧炉的运行模式:

1、集中收集。每个村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卫生保洁员负责将村内垃圾存放点的垃圾统一收集到村垃圾分拣处理场。

2、就地分拣。保洁员将垃圾分拣场内的垃圾进行按类分拣。先分出有机物和无机物,再把无机物又分成可利用的和不可利用的两类。

3、集中焚烧。将分拣出的垃圾进行集中焚烧处理。

四、扶持政策

全乡各行政村全部列入农村卫生环境长效管理,乡政府考核到村。卫生保洁考核达标(95分以上)的,按每人每月1元补助到村。未达标的按每人每月1元×得分数%计算补助到村。

五、实施步骤

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要求,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1、宣传发动,全面部署阶段(4月1日--4月底)。主要任务是制定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广泛宣传发动,召开工作会议进行部署。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阶段(5月份)。主要任务是已通过村庄整治验收的村在5月10日前。未通过村庄整治验收的村在5月底前建立并实施垃圾收集分类机制。

3、督查落实,总结提高阶段(6月份)。主要任务是检查评估,建章立制,完善长效考核机制。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协调。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工作是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一个重要抓手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针对当前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所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各村和乡属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务必抓出成效。各村和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做好村庄保洁员的选聘;制定完善人员、车辆和设备管理制度;搞好各村卫生保洁情况督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顺利开展。

2、深入宣传发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切实转变广大农民的卫生观念,让农民真正了解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益处,逐步提高卫生意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自觉主动地搞好日常保洁和垃圾收集,配合支持村保洁人员工作,夯实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工作深入开展的群众基础。

3、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筹资的新路子,扩大资金来源,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个人捐资,支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乡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所需资金进行补助、奖励。各行政村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并积极探索建立垃圾有偿清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