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拓展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拓展训练 中职学校 班级活动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5.1
中职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一员,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不仅仅体现在专业上,更重要的是具备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包括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然而传统的班级活动形式及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中职学校的学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拓展训练引入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对未来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拓展训练的内涵
拓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 Development,又称户外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拓展训练强调的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由内至外的自我教育。这种以体验、分享为教育形式的拓展训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它并不灌输你某种知识或训练某种技巧,而是设定一个特殊的环境,让你直接参与整个训练过程。在参与、训练中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与思想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团队合作精神。现今,拓展训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目前的拓展训练已经经过不断完善,多用来磨练意志或者加强团队精神。将拓展训练引入中职学校的班级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加强学生之前的团结与合作精神,从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二、在中职学校班级活动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化,热衷于上网聊天,打网络游戏。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班级的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并对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然而目前中职学校班级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新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不能适应中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因此,如何使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择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这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将拓展训练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何将拓展训练引进中职学校,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既是中职学校事业发展的与时俱进,也是当代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实践。
良好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包括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具有面临各种挑战的勇气与毅力。在中职班级活动中应用拓展教育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有的学生缺乏自信,有的学生面对项目缺乏挑战的勇气,有的学生意志力差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拓展训练获得极大的改善。综上,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增加班级活动的乐趣,还有利于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与进步,值得在中职班级活动中广泛应用。
三、中职学校开展拓展训练的主要形式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娱乐,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形式。”中职学生喜欢参加各种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因此可以综合游戏作为中职学校进行拓展训练的主要形式。拓展训练借用游戏的形式,使学生们在一个个看似简单而又需要集体智慧解决问题的游戏中感受、分享、成长。教师也乐于在这种轻松欢畅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的亲身参与还可以观察学生对游戏的反应以及行为表现,有助于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拉近师生距离,并及时给予学生技术帮助和指导。
拓展游戏项目的设计既重视知识的拓展,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育的多元性和选择性。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体现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班集体健康成长。促使学校教育从“重知识”向“重育人”转换,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换,促进学生有个性地成长发展。
四、中职学校开展拓展训练的主要目标
在中职学校开展拓展训练应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主要目标。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团队协作,在拓展训练活动中,将学生分成小组组成团队面对各种挑战,大家在一起集思广义、群策群力地完成一个项目。学生们通过团队成员间的共同交流、互相激发、共同解决问题,战胜挑战来认识自我,体验感悟拓展训练的内涵,深刻理解团队精神的实质。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改变。”在拓展训练活动中,学生们没有因为困难而气馁,而是全力以赴的顽强拼搏,在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促进了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每一个拓展游戏项目的完成,学生们能真正体会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们感到团队的伟大力量,增强学生们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促进了团队精神和群体合作意识。
拓展训练是一种教育性培训。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中职学校的班级活动中可以全面推广。在改进传统以单调、理论灌输为主的德育活动形式方面,对德育效能的提升有明显的效果。并且在活动中能够启发、激励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教师不断创新进取。这不仅是我国传统班级活动课改革与创新的体现,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广大中职生们对活动的要求,从而满足他们身心发展与获得适应社会能力的需要。诚然,中职学校在班级活动中应用拓展训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想要将拓展训练最大限度应用于中职学校班级活动中,还需要不断研究,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还要注重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艳瑜.拓展训练在中职学校德育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素质拓展训练的概念及特点
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要通过很多途径来进行培养和提高,其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形式,但是,这种方法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注重理论和知识面的拓展,而对于实践创新和动手能力来说,相对比较欠缺,要想全面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关于素质拓展训练,它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盛行于欧、美、日等国家,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在中国的不同领域被采用和模仿。素质拓展训练,它以团体为载体,通过不同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让参与的成员进行交流、配合、互动和鼓励,进一步增强个人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集体观念、沟通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适应能力。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教育新模式,他改变了传统的单项的教学方法,转而使用逆向思维的模式来进行。它使每一名参与者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设定的场景,按照要求和特定的条件,以组和团队为单位,以具体的活动为形式,利用组织者提供的道具、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先听讲解、后参与、再总结、然后再实践提升的特点。
2.大学生和高校班级存在的问题
2.1 ?W生的个性突出,自控能力弱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人们婚姻家庭观的变化,社会离婚率明显上升,单亲家庭增多。这一社会现象在高校的反映,就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逐年增多。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形成了单亲家庭学生群体独特的思想和性格特点。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有的从小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代老人共同生活,有的与离异父母中之一方生活,缺乏父爱或母爱,受到家庭的关爱相对较少,有的父母注重生活上的关心,而忽视了对子女的管教,有的把管教子女的责任推给对方,把精力投入到重新组建的家庭上。残缺家庭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家庭遭遇变故,这对他们的思想、性格、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缺乏正规全面的家庭教育,加之过早接触社会和曲折困难的生活经历,这部分学生往往是个性比较强、不良习气多、自控能力弱、情绪波动大。
2.2.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和疾病的比较多
根据学校入学时心理测试结果发现,有20.3%学生存在一种或几种心理问题。与普通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自卑压抑,通常对自己家庭状况、个人经历隐蔽较深,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过度敏感,疑神疑鬼;对挫折缺乏正面认识,心理脆弱,思想“包袱”不能自我化解;不善于与人交流,沉默寡言,时常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等等。有的学生存有狭隘偏执心理,存在这种心理的学生思考问题简单、认识事物片面、处理情况盲目。个别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在受到某一事物的强烈刺激下,时常出现心理畸变,进而导致事故案件发生。
2.3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淡薄,班级凝聚力不强
在高校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出生就在长辈们的溺爱和关心下长大,这些学生在家庭的成长环境中,使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中表现的比较自私自利、个性比较鲜明,同学之间平时交流较少,互帮互助的意识不强,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顺的事,表现的比较急躁,处理事情不冷静,抗挫折能力差等,使这些大学生在毕业后融入社会的能力比较弱。再加上现在的高校学生上课的模式,大多数是采取合堂上大课的形式,学生之间了解交流少,对班级的归属感弱化,班级凝聚力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班级的集体荣誉感荡然无存
3.素质拓展训练对高校班级管理的作用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值得认真研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训练方式,素质拓展训练与传统的教学和高校班级管理相比,它是不断利用自然环境和经过人工智慧设置的各种复杂环境,以心理挑战和技能训练为重点,达到“激发个人潜能、熔炼各类团队、改变思维方式”效果、它是学生通过体验而达到自我提升的实践活动,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对高校的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全面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3.1 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促进身心健康
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组织形式多样,训练内容丰富,这些活动更符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挑战性,许多项目还有一定的运动强度,有的活动在完成中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要求,有的是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进行,这些活动和项目的完成,无形中是对学生体能、意志和精神等多方面的挑战与考验。有些活动不仅是对学生体能的挑战,更是对学生技巧性的锻炼。通过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在活动中更能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通过拓展训练活动,使学生能够用积极的健康的心态面对困难、接受挑战,在不顺和逆境中,挖掘学的潜能,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2 有利于培养班级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从小娇生惯养,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与别人交流沟通少,集体意识淡薄,而拓展训练活动恰恰是要通过沟通交流,协商和配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和教训。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增进了学生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改善了人际关系。把拓展训练引入到学生教育管理中来,通过行之有效的体验活动,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和谐同学关系的建立。进一步提升班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班级凝聚力。
3.3.有利于培养班级成员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高校学生进入大学后,虽然没有在高中时的学习压力,但是在教学方法上依然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学生的素养都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素质拓展训练不但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和配合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现象潜能,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组织开展,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文素养也得到全面发展。
3.4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素质拓展训练是把有关的情景和情节运用到活动中,在“做中学,先行后知”的学习形式,拓展训练之所以深受高校学生的欢迎,主要是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传统的学习方法,它不利用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不利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长期下去,使学生厌学,心理上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而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它突破了传统的方法和方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利用新的教育理念,采取模拟现场和场景,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协调配合,以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各项活动和任务,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综合素质;拓展计划;职业学院;素质教育
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青联[2002]14号),自此,全国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陆陆续续开始制定针对本校实际情况的综合素质拓展计划。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制定并执行了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等四个环节的计划,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以下,笔者就从综合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意义谈起,对计划实施过程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剖析,并探讨科学推进素质拓展计划的有效途径。
一、综合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
(一)实施素质拓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校内校外素质拓展活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学习中来,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助于他们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政治素养和爱国热情,有助于帮助他们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实施素质拓展对培养社会需要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参与各类校内校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接触社会、接触更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了解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参加学术与创业活动可以提升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文化艺术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与审美能力,培养他们高层次的兴趣爱好。
二、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现状
(一)计划理解不透彻。在素质拓展培训会后,部分班级和学生未能形成对素质拓展的统一思想与规划,未能参与到后续的党委、团委、院系组织的各级素质拓展计划中来。
(二)活动组织盲目性。以班级为单位的素质拓展计划小组没有针对自身特点制定系统性、思想性、可行性高的素质拓展实施步骤,只是随即地、被动地组织一些活动。这使得素质拓展成为了一项以获取学分为目的、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失去了素质拓展计划本身的意义,打击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三)申报项目简单化。各班级、社团、小组在申报素质拓展计划时填写过于简单,整个项目只有基本框架,没有具体策划、缺乏具体实施步骤。这导致素质拓展计划难以得到批复,即便批复实施效果以及评价反馈也较差。
(四)参与活动被动性。学生对于综合素质拓展计划的认知仍停留在学分上,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深层次意义。对于自己参与计划的目的很盲目。这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较为缓慢。
三、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健全体制,保证环节流通。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率先构建了三层素质拓展计划申报与实施结构,其中,校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用以指导和认证校级素质拓展活动;系部学生拓展中心用于对本系部素质拓展活动进行初审与指导;班级设立素质拓展小组,主要用于制定素质拓展实施计划。
(二)搞好宣讲培训,重在计划指导。素质拓展计划涉及申报、认证、授予学分等多个环节,学校需在各环节设置培训宣讲活动,发挥自身指导作用,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理解综合素质拓展计划的目的、实施步骤。
(三)打造优质品牌活动,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党部、共青团、学生会等各级学生组织应依据自身特点与训练目标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校园素质拓展活动。精品活动应具有特色鲜明、实效性强、可参与度高等特点,方便让广大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就目前来看,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的品牌活动有“暑期社会实践”“综合素质大赛”“挑战杯大赛”“人文论坛” 等等。这些多样化的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素质拓展活动氛围,对于学生锻炼自身能力、发挥自身特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总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发挥课外活动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举措。为了积极响应这一计划,学校要积极为青年学子的综合素质提升打造了良好的平台,指导他们完成素质拓展活动,从多方面为其能力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星级大赛;班级文化;学生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中,班级是最基层学生管理组织。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辅导员开展班级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级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一个班级在长期学习、活动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体意识,并在这种意识驱动下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在狭义上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育起来并遵守的共同愿景、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纪律习惯等方面的总和[1]。
大学的班级文化是通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文化环境和群体氛围来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它是有效的教育因素和手段。通过班级活动,有利于班级文化的构建,进而利于促进班级的管理和工作的开展。树立班级共同的文化可以达到同化班级内部成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功能,实现大学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
造价1033班在两任辅导员的带领下,班级学生友爱合作,互相帮助,很好地建设了班集体,被评为福建省文明班级,2013年就业率高达100%,就业签约率高达72%,班内多人获得省部级大赛大奖。
二、以星级大赛为契机,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为充分发挥先进团支部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和团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共青团的光荣传统,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自2011年发起星级团支部大赛活动以来,通过树典型,立榜样,深化和挖掘了学院优秀班级、个人,有效地带动了班级内涵的建设。
1.以星级大赛为契机,凝聚班级合力
星级团支部大赛的筹建过程是一个历时至少一年的精心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支部成员要积极为班集体出谋划策,每个学生都要做好本职工作,严防本班发生各类违纪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辅导员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勤奋拼搏,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而为大赛努力奉献自身,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造价1033班,自筹建星级活动直至毕业,班风良好,班中同学很有爱,2013年毕业率100%,真正把“爱心型”五星级团支部的精神落实到生活和学习中。
2.以星级大赛为契机,加强学生课外拓展
“95后”大学生普遍比较“宅”,是网络的一代,由于星级团支部需要确定各班类型并提交相关素材,使得各班级必须开展大量课外素质拓展活动来积累素材。通过活动,不仅让学生自愿地走出宿舍、走出网络世界,还活跃了班级内部气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团结氛围。同时,增强了班内同学的素质,深化其对自身的认识,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班集体这一大家庭。
3.以星级大赛为契机,促进班级思想政治教育
星级团支部大赛明确要求班级要确定自己的建设主题,在确定主题时,必须探讨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在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不断变化的思想状况,扣紧每个学生的脉搏,有的放矢;可以举办班级大会,探讨班级缺少或班级想要深化的精神内涵。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柔性化和内化,融入星级大赛中,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深入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规律,把握这种发展趋势。从而把这一工作做得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更富有成效。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工作。高校班级建设需要不断努力[2],通过重点活动如星级团支部大赛,可以促进班级学生自觉认识到他们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引导班级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保证班集体的稳定、和谐和奋进。
参考文献:
一年级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大部分学生个体正式迈出家庭、初步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思想和行为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大学期间的发展状况。笔者通过对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07级学生(样本量124)GPA排位的研究发现,86%的学生最终(三年)成绩排位与一年级成绩排位不超过3个位次(含)的变化。而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是在一年级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学习问题。与学习方面类似,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有同样的情况。对于集体而言,笔者通过对教科院数届班集体成长的观察,尤其是对优秀典型班集体的仔细研究,发现优秀班集体在大一阶段就已经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和融洽的同学关系。而出现学生问题较多的班级,在相同时期则相互不熟悉、同学矛盾较多。新生入学阶段是新生之间建立人际交往圈最为集中和关键的时期。据相关学者研究,“朋友网络的规模和强度越大,个体越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社会支持,有利于建立起个体对于组织的情感依赖。”可见在班、团集体的形成阶段,外界作用和初始引导对集体形态、集体文化、集体意识的形成有着节点性的关键作用,而往后班团集体的发展将存在较大程度的路径依赖。因此,认真的做好迎新工作,帮助新生解除适应,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塑造和谐班级氛围,就成为基层院系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通过对教科院新老生的访谈及调研,笔者认为三个方面对于新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新生应当完成对自我的重新审视和正确定位;其次,新生应当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最后,新生需要一个团结友爱、和谐互助、共同成长的班集体,并以此为依托拓展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交往圈。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系统的教育引导和学生长期的努力,而创新的方式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前文所述,拓展训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信任过程。拓展训练对于学生自我定位、习惯养成和人际交往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促进,对于解决新生群体的共性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有必要把拓展训练方法应用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
二、新生适应性教育拓展训练模式的制定及应用
拓展训练选择的实施对象是教科院2008级本科新生,人数为103人。为取得更好的参与效果,实施时间选择在开学报到一周内,也就是新生对环境、集体充满新鲜感,具有强烈交往愿望和表现意识的班级形成阶段。依据可控原则和效用最大化原则,笔者将103人分为三组(分配与班级相同),分别为34人、34人、35人。拓展训练依据标准化流程分组进行。笔者选择在新生入学初期(第三天),大家相互缺乏了解、比较陌生的阶段开展拓展训练。由于场地的限制和安全因素的考虑,笔者选择在室内进行拓展训练,并在制定拓展训练模式和项目时,以心理辅导类项目为主,尽量减少运动幅度较大的体育类项目。同时,针对新生普遍的心理特点和共性需求,笔者将拓展训练设计为4个模块,分别是相识教育、相知教育、团队合作及梦想瓶项目。每场拓展训练整体耗时2.5小时-3小时,现场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们积极的思考,认真对待每一个培训项目。在赞美训练中,学生们能够真诚的发现和寻找同伴的优点和特质,并勇于表达;在团队合作训练中,学生们努力设计队旗、口号、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团队文化,体现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笔者发现,通过氛围的营造和行为模式的建立,笔者可以比较容易的引导学生情绪、促进相互交流,协调学生关系。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拘束到活跃,从生疏到熟识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拓展训练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们能够较为充分的表达自己,也能够尊重他人、接纳他人。笔者可以通过适时地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也可以通过各种简单易行的游戏来帮助建设团队,以此促进团队(班级)的成长。总体而言,拓展训练操作容易,覆盖面大,能够帮助学生自我教育,共同成长。笔者基本达到了全部预设目标。
三、新生拓展训练结果的评测与意义
笔者把拓展训练作为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从方案设计到实施过程都还不是很成熟,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其效用也将进一步跟踪和调研,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几个软性指标从一定程度上证明拓展训练的积极意义。
1.新生参与积极性高,拓展训练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拓展训练,选择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周,处于新生刚刚获知组织归属的班级意识形成阶段。这个时段的新生面临全新的班级组织、同学老师、生活环境,具有强烈的交际愿望,而拓展训练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能较好的满足这种需求,现场所有新生全员参与,态度积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2.新生人际脉络形成较快,环境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在全新的集体里,成员之间认识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接触和集体活动的共同参与。拓展训练强调人际交往和团结合作,在各项环节的参与中,有意识的引导每位新生在短时间内强化记忆同班同学的基本信息,并通过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相互认识,大大加速了班级内部新生之间的认识速度。根据现场各小组随机调查(样本量超过10人),参与项目培训学生平均新增认识人数超过14人,并且能够相对全面的掌握这些同学的基本信息(如籍贯、兴趣爱好等),同时为以后认识更多的同学奠定了基础。新的人际脉络的形成,能有效帮助新生克服全新环境陌生孤独、心理恐慌等问题,学生们相互熟悉,彼此了解,在学期初期就可以互帮互助,共同应对挑战,大大提升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3.学生基本情况掌握迅速,新生班级、党团支部建设更为合理
在拓展训练中,新生的基本情况、个人才能充分显露。这有利于学生工作老师在短时间内获取新生的基本信息,了解新生的心理状态,方便后期辅导工作的开展。同时,在拓展训练过程中,一批具有凝聚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也为日后的班级和党团组织建设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在拓展训练中,表现出色的同学多数参与了日后的班委选举,并担当着班级组织、协调,服务身边同学的任务,发挥着较好的上传下达、核心带动作用。
4.新生班级氛围和谐,学习风气日上,矛盾相对较少
拓展训练较好地促进了新生对班级的认同,也加速了新生人际脉络的形成。班级委员的合理产生和有效的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关爱、共同进步的风气日上。新生之间相处也更为融洽,矛盾产生相对较少。
5.学院认可度增强,各类学生活动覆盖率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