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籍测量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籍测量 控制测量 RTK CORS 导线
中图分类号: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058-02
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且不同于一般地形图测绘,地籍控制网不但要满足测绘地籍图的需要,还要以厘米级精度用于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和满足地籍变更测量,可以说地籍控制点的高精度是保证整个地籍测量质量的前提和关键一环。地籍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静态GPS相对定位测量、GPS-RTK测量等方法,而随着GP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更多的新方法应用于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如城市CORS系统等。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并结合实际工作,对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控制测量方法的应用进行一些探讨。
1 地籍控制测量常用方法分析
1.1 静态GPS控制测量
静态GPS控制网具有定位精度高,控制范围大,平面和高程可同步推算,选点灵活,不需要通视及全天候作业等特点,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常用于基本控制测量,即首级控制网。有时为了提高整网的可靠性及均匀性,城市一级(或二级)控制网也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方法。静态GPS网可通过GPS高程拟合(即利用已知高程点建立区域水准面模型推求待求点高程)的方法求得,但由于受基线解算等因素影响,求出的高程精度相对较低。而在已建立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地区,可较长时间观测待求点WGS84坐标,内插似大地水准面,可得到较高精度的高程值。
1.2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作为城镇地籍控制测量最为经典的方法之一,仍广泛应用于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施测的范围多为建成区,导线测量能充分发挥优势,其特点是:(1)相对精度较高、检核条件多,能在测量过程中有效避免粗差的出现。(2)布设灵活方便,只需相邻两点相互通视,特别适合城镇地籍测量隐蔽地区及城市建筑区的控制测量。(3)可同时进行三角高程导线测量,同步传递高程等优点。导线测量每站需观测水平方向折角、垂直角,斜距及测距时主站的气压、温度、仪器高、觇高等,利用这些观测要素通过改正来推算待求点值。根据不同等级精度也规定了所有仪器能达到的测角、测边精度,起始数据精度,导线总长等指标,从而保证了最弱点中误差。影响导线精度的因素有设备系统误差、外界观测条件、作业人员技能等,所以在导线测量作业前,尽量根据技术要求选定好作业人员和设备,并做好设备的检校。
1.3 GPS-RTK控制测量
利用GPS-RTK技术实施控制测量能够实时提供待求控制点的三维坐标,具备灵活、快速、省时、省力及精度高等优点,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RTK定位的误差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同测站有关的误差,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路径误差、信号干扰和气象改正因素;二是同距离有关的误差,包括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因此,利用RTK进行控制测量时应遵循GPS作业的基本要求。首先,基准站应选择在地势较高且开阔没有遮挡的地方,以便增大基准站电台的发射距离及基准站能够接收到更多的GPS卫星信号;其次,基准站要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线及大面积水域等,以避免电磁波干扰或水面及建筑物等带来的多路径效应;第三,基准站应架设稳定牢固,避免观测期间晃动,影响测量精度。
RTK技术的控制测量具有以下优点:(1)误差分布均匀、相互独立,不存在误差积累,精度可靠度较高。(2)RTK测量技术能够实时地提供测量成果,不需要像常规控制测量那样分级布网,可以直接在所需点位的地区进行布设和测量,可以大大减少生产成本,减轻测量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测量速度和效益。其缺点也有以下几点:(1)受遮挡物影响,造成信号失锁,定位延迟。(2)控制范围较小,作业半径一般不超过15 km,定位精度随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3)受时间段影响,在某些时间段接收到卫星个数较少,在电离层高峰期作业会影响作业精度。
1.4 CORS控制测量
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RS),作为GPS技术在测绘、导航等行业发展利用的方向,在我国许多地区迅速发展并部分建成使用。
CORS系统提供的网络RTK定位精度一般在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城镇地籍控制测量要求,在已建成CORS系统的地区或城市,利用其进行控制测量作业非常便利。CORS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RTK测量作业方式,其主要优势体现在:(1)采用连续基站,用户可以全天候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2)缩短了初始化时间,有效工作的范围较大。(3)不需要另架设基准站,真正实现单机作业,减少设备购置费用。(4)数据监控系统完善,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和周跳,增强差分作业的可靠性。(5)数据链通讯方式固定可靠,可以减少噪声干扰。(6)精度高,与单个参考站RTK测量相比,CORS提供的网络RTK测量采用多个参考站联合解算数学模型,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远高于单个参考站RTK。(7)作业效率高,相对于静态GPS测量的先外业联合观测后内业数据处理模式,CORS在服务范围内作业可得到即时坐标,更省时。(8)建立CORS系统后,可长期提供稳定、统一的参考坐标系,并规范基础测绘数据等。
利用CORS进行大比例地形地籍图测量控制测量作业,也受到GPS测量限制条件的影响,在建成区作业并不适宜。
2 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几种控制测量方法应用比较
以笔者参与施测的贺州某县1∶500数字化地籍测量项目为例。测区位于该县某风景区以南,以居民区和山地、丘陵地、水库区为主,该工程属于全国二调城镇地籍测量部分。布设四等GPS网一个作为测区首级控制,施测四等控制点12个;并布设城市一级GPS网作为首级网加密,施测一级控制点81个;GPS网采用四等水准联测约70%网点建立水准面模型作GPS高程拟合。二级、图根控制点测量采用导线测量、GPS-RTK控制测量、广西CORS控制测量等方法进行。及为了检验各种作业方法在不同环境精度及相互精度,通过二种以上方法测同一组控制点进行比较分析,操作严格执行规范。
2.1 广西CORS与静态GPS网点比较
在不同范围选择四等或一级GPS静态测量网控制点,与利用广西CORS系统提供的网络RTK检测进行对比,共检测控制点25个,其较差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最大较差为:dx=4.6 cm,dy=-4.2 cm,dH=-5.3 cm。平均较差为:dx=-1.22 cm,dy=1.14 cm,dH=2.16 cm。由较差计算得的中误差为mx=±1.58 cm,my=±1.67 cm,mH=±2.55 cm。从较差和中误差来看,广西CORS提供的网络RTK测量结果精度完全符合《城市测量规范》要求,可作城市二级以下控制测量,可否作城市一级或更高等级控制测量,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2.2 GPS类方法与常规方法对比
利用全站仪实测相互通视的GPS静态网点、CORS控制点及RTK控制点相邻点对的边长和高差,与点对测量坐标反算值进行比较,共检测点对62对。统计结果如下:边长最大较差为5.57 cm,最小为0.02 cm,平均为1.69 cm,间距中误差1.83 cm;高差最大较差为7.05 cm,最小为0.04 cm,平均为2.42 cm,高差中误差2.66 cm。几种方法的对比结果,平面差值在许可范围内,个别RTK控制点高差较值稍大,考虑城镇地籍测量对高程一般不作要求,因此几种方法皆能满足城镇地籍测量中控制测量的需要。
2.3 几种方法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比较
分别在建成区、山地、丘陵地、水库边4类不同的地形条件选择导线测量方法施测的控制点和利用RTK施测能得到固定解的控制点对,每组地形条件检测20对,共80对。在不同地形条件下,RTK测量与导线测量较差区分较显著,在建成区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和反射,较差值最大;在较开阔的丘陵地,较差值最小;山地由于山体对部分卫星信号遮挡,较差值稍大;大面积水域对RTK测量值影响并不明显。在距离较短的点对,RTK测边误差比导线较高,但点位误差却较小,可以得出在短距离测量中,导线测量相对于RTK测量精度较高。
3 结语
通过几种常用控制测量方法在大比例地形地籍图运用分析和比较,笔者认为每种作业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不同的等级及不同地形条件适用不同的作业方法。概括来说,静态GPS相对定位测量适用于等级控制点测量,导线测量适宜于建成区或较隐蔽区域,RTK或CORS适宜于开阔、遮挡物少地区。在实际作业中,可根据测区情况选用适宜的方法,也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方法,以提高作业效率,满足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1]贾峻峰.地籍测量基本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09(2).
关键词:城镇 地籍测量 方法
城镇建设中的地籍测量内容主要以权属核查、野外数据收集、地籍调查、地籍测绘、数据库信息建立为基础,在实地测量中要以城镇土地的位置、面积、属性、用途、权属为出发点,详细的收集地籍信息,以保证城镇经济建设以及国土部门对地籍图和地籍数据的正常需求。本文从地籍测量方法的选择出发,论述了城镇地籍测量的常用方法,并细致的分析了地籍测量成果的保管与利用。
一、城镇地籍测量方法的选择
城镇地籍测量的方法应满足城镇地籍管理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成图质量和单位面积的测量经费。时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技术的发展,地籍测量应从科学技术、数据精确、组织合理等面方入手,选择经济有效实用的方法进行实地测量。
(一)测量经费的合理性
城镇的地籍测量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其需要对不断变化的地籍信息进行测量,同时还要考虑到经费支出问题,因测量方法的不同,单位面积所需的经费也不同。针对一个发展中的城镇这种测量经费往往无法接受,针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所以在城镇地籍测量中一定要选择适宜的地籍测量方法。
(二)城镇地籍测量方法的实用性
城镇地籍测量方法的实用性主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选择较为适宜的测量方法以满足测量过程中对坐标、面积、界址的需要。测量过程中对一般城镇和村庄都可以利用解析法和图解法进行测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物密集程度增大,宗地面积变小,界址密度也逐渐增大,需要利用现有的比例尺对现行的地籍图形进行似画,并根据实地测量绘制成地籍图。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部分解析法进行宗地坐标的划分,解析法可以计算出地籍数据,但有部分地籍数据还不够精确,这时利用实际测量确认部分解析的数据,以达到节省工作量和资金的目地,所以说城镇地籍测量要充分利用好测量方法,突出测量方法的实用性。
(三)原有地籍资料的可利用性
原有地籍资料具有一定的可追溯性,在地籍信息收集中一定要强化对原有地籍资料的再利用,这可以极大的缩短地籍测量图的成图周期,体现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目前,我国的土地测量单位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仪器与设备相对落后,在开展地籍测量时存在难度大,任务重的情况,实际测量中如果测区内有现成的地籍图,可首先进行选用,如有平面地物缺失可进行修补,然后结合实地测量数据对宗地勘丈数据和地籍要素进行绘图,这样既节省了资金又缩短了成图周期,达到了土地管理的要求。
二、城镇地籍测量的常用方法
(一)GPS静态控制测量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PS技术在测绘和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我们可以利用GPS静态控制测量的方法对城镇地籍数据进行测量。GPS静态控制测量具有控制范围大,平面及高程同步准确,选点灵活等特点,比较适用于城镇的地籍测量。在测量中利用GPS静态网通过GPS高程拟合的方法来进行测量,测量中受基线解算的影响有时高程精度会不太准确,这时可以建立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通过长时间对待求点的观测来得到精度较高的高程值。实测中还要注意静态GPS控制网容易受到天气、环境、无线信号的干扰,同时还要考虑GPS信号面对人流、行车、建筑物的影响因素,测量中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多次测量,强化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
(二)导线测量法
导线测量法是城镇地籍测量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施测的范围多为建成区。导线测量法的特点是精度高、检核条件多、布设灵活、方法简便等,在城镇测量中只需相邻两点相通就可以得出测量数值,并且可以利用三角高程导线进行测量,比较适合测量城镇中的隐蔽地区。导线测量每站需观测水平方向折角和垂直角,并根据斜距及测距时主站的气压、温度、仪器高进行测量。城镇地籍测量中还要根据不同精度的要求来调整仪器的测角、测边精度、起始数据精度、导线长度等,减少实测中的误差值,这里所指的误差值主要是设备和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所以在导线测量作业前,尽量根据技术要求选定好作业人员和设备,并做好设备的检校。
(三)GPS-RTK测量法
GPS-RTK技术利用GPS提供的数据能够为实控测量区域提供准确的三维坐标,这不但提高了地籍的精度,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RTK定位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主要可分为同测站误差和距离误差,同测站误差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路径误差、信号干扰、天气因素等,因此利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时要按着GPS的作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首先应选用适宜的基准站,减少遮挡增大发射距离和接收信号的准确;其次做好基准站的抗干扰措施,远离无线电、高压线、积水区等;再次基准站应架设稳定牢固,避免观测期间晃动,影响测量精度。
三、地籍测量成果的保管与利用
地籍测量后成图的保管非常重要,它所表达的内容除了地形和地貌外,还记载了土地的权属关系等一系列的数据,土地部门了为发挥其作用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所以必须对地籍的保管和利用加以重视。地籍测量成果的保管与利用主要分为三个主面:首先,明确土地权属关系后,利用地籍图对土地使用的范围、使用者、使用年限进行统计,避免过去因征地而引发的用地矛盾,并与户主进行联系,做好户主及面积的核对,理清可用地的范围为城镇建设打下基础;其次,做好地籍资料的收集与变更登记,这可以准确的反映出土地的面积与地价,使土地的使用与评估更具权威性,同时也更为合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调查测量;方法分析
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农村宅基地则为主要的关注点之一,农村宅基地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其进行调查测量有助于后期土地确权的发展。但由于农村宅基地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未形成专业准确的调查测量方法,因此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了较大的难度。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的当前农村宅基地调查及测量方法,进行简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1农村宅基地
我国农村面积较大,占据了我国绝大部分地域面积。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1]。其中农村宅基地为当前我国发展中,特有的一类土地性质类型。农村宅基地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权属为村集体所有。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农户或个人想村委会进行申请,之后进行审批进行房屋建筑的用地现状。农村宅基地,一般包括已建设房屋的土地、建过但已不能居住的土地、准备建筑的土地三类。
2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证照问题、均衡性问题、界线性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农村宅基地的良性发展。并且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较多的民事纠纷以及民间冲突问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针对此类问题,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2.1证照问题
1)办理证件,未建房屋。农村宅基地在应用的过程中,首先应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此后由上级部门进行资格审批,之后由相关部门发放《建设用地批准书》[2]。中间流程因实际情况,各地的规定现状有所差异。农户获取《建设用地批准书》之后,开始房屋建设。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农户已获取《建设用地批准书》,但未进行实际修建。2)无证建筑。农村宅基地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地方管理现状等现实原因的影响,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整体的管理现状差异度较大。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无证建筑也大量存在。此类建筑未经过上级部门审批,只进行了村委会的报备以及村集体的通过。部分案例中,甚至未进行村委会的报备,直接进行了房屋的建设。此类问题为当前实际发展中,主要凸显的问题之一。
2.2均衡性问题
我国农村宅基地在发展的过程中,关于宅基地的审批以及管理现状,基层管理在规范性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农村宅基地的发展。其中均衡性问题则较为突出,具体体现为:各农户之间宅基地分配不均衡,宅基地面积、数量等方面差异度较大。
2.3界线性问题
农村在发展的过程中,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关于地域界线的划分,部分地区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此类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质量,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然村之间的土地界线存在问题,最终造成农村宅基地在划分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冲突现象,以及民事纠纷现象。
3农村宅基地调查及测量方法的策略问题
农村宅基地调查及测量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实际管理办法等现状,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了较多的问题[3]。针对此类现状,笔者分析当前农村宅基地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例如:整体调查,细节划分、统一规划,明确权属、明确遗留问题,人性化测量管理、精确测量,明确界线。针对此类策略方法,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3.1整体调查,细节划分
农村宅基地在管理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为调查。为了有效的落实调查效果,并且提升后期的划分,政府部门应针对实际调查项目,组织专职人员逐户进行调查。调查的过程中,进行数据的记录和电子档案建立。并且针对异常数据进行特殊标记,以便于后期的划分和协商管理。调查结束之后,针对争议地区进行关联户的协调商议。以此进行争议问题的解决,以此促进后期的细节划分。
3.2统一规划,明确权属
调查结束细节划分完毕,为了有效的保障后期农村的统一发展,关于农村宅基地的权属问题,应进行严格的法规宣传,以及证照的发放。以此避免因权属问题,引起的。做好基层的政策法规宣传,确保农户的切身利益,保障农村宅基地的良性发展。
3.3明确遗留问题,人性化测量管理
农村宅基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了较多的历史问题。当前在实施管理办法的过程中,此类管理办法与历史遗留的宅基地的问题,也出现了较多的冲突现象。为了有效的改善此类问题,并且确保农户的贴身利益。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明确历史遗留问题,明确土地权属问题,通过人性化的测量管理进行宅基地的实际面积测量。
3.4精确测量,明确界线
农村宅基地界线问题,为当前影响农村宅基地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此类现状,为了有效的保障宅基地的稳定发展,调查测量人员应严格参照地籍资料,进行实地调查测量[4]。并通过GPS技术以及无人技术,进行精确的测量核准。以此解决农村宅基地的界线问题,避免因界线问题产生的纠纷现象。
4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在调查和测量方法落实的过程中,实际的发展现状较为稳定。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此现状下,为了有效的保障农村宅基地的良性发展,并且提升农村宅基地的调查及测量方法,未来农村宅基地的调查与测量方法落实,应朝着整体调查,细节划分、统一规划,明确权属、明确遗留问题,人性化测量管理、精确测量,明确界线的方向进行发展。
作者:卢文忠 单位:潮州市潮安区国土资源局测绘队
参考文献:
[1]段文.农村宅基地的调查方法及地籍测量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6):19.
[2]钱圣安.浅谈农村地籍更新调查之宅基地调查[J].中国房地产业,2016,(8):38-40.
关键字:地铁;控制测量;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地铁地面控制测量包括地面平面控制测量(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精密导线网测量)和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两部分。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由两个等级组成,一等为卫星定位控制网,二等为精密导线网。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城市坐标系。应沿地铁线路独立布设平面控制网。投影面高程应与城市现有投影面高程一致,若线路轨道的平均高程与城市投影面高程的高差影响每千米大于5mm时,应采用其线路轨道平均高程面作为投影面高程。对已建成的卫星定位控制网和精密导线网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每年或两年复测1次,且应根据控制点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复测精度不低于初测精度。
1.1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
1.1.1外业测量
1、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1-1的规定。
表1.1-1卫星定位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
2、卫星定位控制网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1)观测前进行星历预报,选择卫星状况良好的时间进行观测;
(2)天线定向标志指向正北,且经整平、对中后,其对中误差应小于2mm;测前、测后测定天线高各一次,互差应小于3毫米,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3)观测时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开机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观测开始后,及时记录或输入有关数据并随时注意卫星信号或信息存贮情况,并记录观测手簿。
(4)每日观测完毕,及时将存贮介质上的数据进行拷贝到计算机中并进行数据处理。
1.1.2数据处理
1、基线处理
卫星定位控制网外业观测基线解算时,对于小于8km的短基线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和双差固定解;对于8~30km的长基线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对周跳较多或观测数据质量欠佳的时段进行删除或用分段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解算。基线解算采用卫星广播星历坐标值作为基线解的起算数据,基线解算结果中基线长度中误差输出值不超过2。
全部数据应进行同步环、独立环及重复基线检核, 检核时需要满足下列要求:
(1)同步环各坐标分量及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列格式要求:
式中 ——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环闭合差;
——标准差,即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固定误差;
——比例误差系数;
——卫星定位控制网中相邻点间的平均距离(km)。
(2)独立基线构成的独立环各坐标分量及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列各式要求:
,,,
——独立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3)复测基线的长度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同一边复测的次数,通常等于2。
2、网平差
(1)将全部独立基线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城市现有WGS-84坐标系的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并提供WGS-84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坐标差观测值的总改正数、基线边长及点位和边长的精度信息。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应满足下列各式要求:
≤ ,≤,≤
(2)在所使用的城市坐标系中进行约束平差及精度评定,约束平差采用的起算点与原测相同,平差完毕输出相应坐标系中的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角以及相关的中误差、相对点位中误差的精度信息、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等。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同名基线无约束平差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下列各式要求:
≤,≤,≤
1.2精密导线网测量
1.2.1外业测量
1、精密导线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表1.2-1的要求
表1.2-1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2、观测时应执行以下要求:
(1)使用I级或II级全站仪进行,全站仪以及温度计和气压计应检定合格有效;
(2)当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其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A、采用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小于4";
B、前后视边长相差较大,观测需调焦时,宜采用同一方向正倒镜同时观测法,此时一个测回中不同方向可不考虑2C较差的限差;
C、水平角观测一测回内2C较差,Ⅰ级全站仪为9",Ⅱ级全站仪为13"。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Ⅰ级全站仪为6",Ⅱ级全站仪为9"。
1.2.2数据处理
精密导线网数据处理及网平差采用经过鉴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严密平差。
(1)附合精密导线或精密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不应大于下式计算的值:
式中——测角中误差(") ,取±2.5";
n —— 附合导线或导线环的角度个数。
(2)精密导线网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n —— 附合导线或导线环的角度个数;
N ——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3)导线网测距边进行气象改正、加常数和乘常数改正后,在进行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
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2.1外业测量
1、水准测量应满足以下主要技术要求:
表2.1-1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水准测量应执行以下技术要求:
(1)施测时沿统一线路进行往返测量,联测沿线的所有水准点。
(2) 施测采用DNA03及配套铟瓦尺进行,水准仪和铟瓦尺在检定有效期内,测量时并配置稳定、结实的专用木质三脚架和5kg 的尺垫。
(3)i角检验:水准仪作业期间每天检校一次,当i角保持在15″以内时,可用于施测作业,超限时停止作业查明原因。
(4)数字水准仪观测方式
往、返测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后视标尺—>前视标尺—>前视标尺—>后视标尺;往、返测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前视标尺—>后视标尺—>后视标尺—>前视标尺。
(5)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在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气温突变时、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不得作业。
(6)观测时应遵守以下事项:
A、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使用数字水准仪前,还应进行预热,预热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
B、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角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C、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应为偶数。由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D、观测间歇时,全部在水准点上结束。
2.2数据处理
1、水准测量外业工作结束后,应首先进行观测数据质量检核。检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测站数据质量、水准路线数据质量、往返测高差较差及附合路线闭合差,上述数据质量全部合格后,方可进行平差计算。
2、计算取位,高差中数取至0.1mm,成果取至1.0mm。
3、每条水准路线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Δ;当附合路线和水准环多于20个时,还需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全中误差MW。
水准测量每千米的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MΔ按下式计算:
式中MΔ —— 每千米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mm);
L —— 水准测量的测段长度(km);
Δ—— 水准路线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n —— 往返测水准路线的测段数。
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全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MW —— 每千米高差中数全中误差(mm);
W —— 附合线路或环线闭合差(mm);
L —— 计算附合线路或环线闭合差时的相应路线长度(km);
N —— 附合线路和闭合线路的条数。
4、水准网平差前进行水准标尺长度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水准路线闭合差改正。
5、待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后,进行整体严密平差,并计算每千米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高差全中误差、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和相邻点的相对高差中误差。
复测及成果分析
对已建成的地铁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应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每年或两年复测1次,且应根据控制点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复测精度不低于初测精度。当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控制点坐标较差不大于15mm时,维持原测成果不变;当较差大于15mm时,采用周边稳定的控制点进行约束平差,求取其新成果,并对原测成果进行更新。高程控制网复测成果与原测高程成果较差的小于倍高程中误差时使用原成果,大于倍高程中误差时应复测确认,如确认检测成果无误,则说明水准点有沉降现象,要更新使用新成果,约束相近的稳定的水准点成果进行平差,求取下沉点的新成果。
参考文献
[1] 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S].
[2] 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
[3] CJJ/T 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S].
[4]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S].
关键字: 水下地形测量; GPS; 平面测量; 水深测量
前言
水下地形测量的目的为项目可研阶段河道或海域的数值模拟计算以及相关方案设计提供详细的地形资料,同时也为项目相关专题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
水下地形测量除满足项目技术任务书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国家相关法规标准,主要包括:《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海港水文规范》(JTJ-145-2-201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D2009)等。本文是基于GPS技术讲述了水下地形测量的方法[1-2],主要包括平面测量、水深测量、GPS控制网测量、成果图处理等相关工作方法。
1. 水下地形测量
水下地形图测量比例尺1∶1000时,地形测量基本等高距为0.5m。比例尺1∶10000时,地形测量基本等高距为2.0m。地形图图式按测绘信息地理局标准图式编制,测量图幅按国家标准图幅分幅。测量采用横断面法进行,断面线布置成与等高线或水流方向大致成垂直,水下地形点的密度以能显示出水下地形特征为原则[3]。测量水下地形部分的1∶1000测线间距控制15m,测点间距控制为10m;1∶10000测线间距150m,测点间距100m。水底地形复杂或水工建筑物地区适当加密,以真实地反映出地形、地貌。
1.1 平面测量
测点的平面位置应采用南方S86型GPS接收机,岸上架设基准站,接外挂电台,蓄电池供电,5米天线发射差分信号,辐射半径15公里的区域。移动GPS接受机采用固定解记录数据。
测区最远端离岸较远时,受转换参数、校正参数、GPS本身的误差影响,使测量成果产生一定的误差,误差大小无法检查。为了进行保证GPS记录高程的质量[4],应在基准站附近设立水尺,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把高程引测至水尺,在测量的过程中比较水尺与GPS记录高程的差异,用以检查GPS接收机的工作状态与测量精度。避免出现粗差,保证水面高程的精度。
1.2 水深测量
水深测量应采用SDE-28测深仪进行测量,测量中,测深与平面定位同时同位进行,以消除滞后误差,GPS接收机接收天线应与测深仪的换能器在同一铅垂线上,在地形转折变化的水深点或特征点处,应将特征点进行直线插补。
内业提取两者对应的数据进行处理与编辑,处理成*.dat格式数据。测量过程中注意RTK差分格式,水深数据是否记录。
水域测量每天应收听天气预报,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注意人员与仪器的安全,雨天与雾天禁止水域测量。
水域测量的跨线检查在测量全部结束后,沿与测线方向垂直进行跨线测量,检查点数不应少于5%。通过比较水深数据的差值,差值均为不大于0.4m。
水位测量采用的SDE-28测深仪能够实现自动记录数据。为使水位观测资料能贯穿于外业观测的全过程,在水下地形测量之前,安装调试好测深仪,启动后每隔为1秒钟连续记录相应水位值。为了检验测深仪记录数据的正确性,每天测量开始前与测量结束后,应用打水板与测深仪数据进行比^、记录。每天工作开始后与结束前,相关改正数据传入计算机保存。
断面测量采用上面相同方法,每个断面之间的间距都小于200m,河流转弯处加密断面。在水位上涨时进行水深测量,测点间距控制为不大于5m,水底地形复杂或水工建筑物地区适当加密测点,以真实地反映出地形、地貌。同时两台RTK在河两岸上同步测量,以完成断面测量。
2. GPS控制网测量
为了确保GPS整网的精度和便于碎部测量,按照基础控制“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采用分级布网的方法布设测区内GPS控制网。
GPS控制网的观测应采用5台双频静态接收机同时进行作业,平面精度为3mm+1ppm,在进行GPS控制网观测过程中按下列要求进行:
a、作业前按《GPS规范》要求编制GPS卫星星历预报表和作业计划/调度表,选择最佳的观测卫星组以及观测时间段,以确保观测质量。
b、每点观测时,详细做好野外记录,如点号、点名、接收机天线高、开关机时间及同步观测点号等内容。
c、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未进行以下操作:关机又重开、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采样间隔、改变天线的位置、关闭或删除文件。
d、不在接收机旁使用对讲机,防止其他人或物体靠近接收机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e、进行观测时各项主要技术指标:卫星高度角≥15°,有效卫星总数≥5,观测时段数≥1.6,采样时间间隔:10S,观测时段长度≥60min,观测时间为180分钟。
f、观测时认真整平、对中仪器,对中误差小于2mm,并在测前测后各量取一次接收机天线高,较差均小于3mm,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天线高。
GPS网数据处理方法:基线预处理采用南方公司的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所有基线处理完毕,把可用基线输出成适用CosaGPS软件的数据格式;基线向网平差采用南方公司的CosaGPS软件进行平差。
3. 成果图处理
地形图在成图软件AutoCAD上进行编辑,将外业所作碎部测内容编辑到地形图中,对地形图的线性、符号、注记字高等等一一进行编辑,最后存储为AutoCAD的格式。
根据外业测绘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编辑,首先将DGN格式文件转换成AutoCAD DWG格式,在成图软件Cass9.0上进行编辑,最后存储为AutoCAD的格式。编辑采用人工干预的方法对立体测图时表示的所有线条要素参照外业调绘图认真逐一进行修改,其主要内容包括:
(1)图层、图块、线型的设置存放
地形要素的分层存放,符号以块(Block)方式存在,块和线型均以插入方式编入图形文件中,以脱离原符号库和线型库。
①增补外业调绘的地形图要素,主要有独立地物、工矿要素、房屋层次、管线性质、电力线性质及走向、河流、沟渠等,全部按照地形图相映的图式符号表示在数字地图上,并按调绘的地形图加注了名称及性质的说明文字。
②将外业测绘的高程点及高程值用展点程序转注到数字地形图上,并绘出等高线。等高线要赋高程值。
③植被符号、注记名称大小按《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要求执行表示。
④为使图面美观,计算机编辑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捕捉功能。高程点注记和文字注记放置最佳位置,图面线划和符号无重叠。
⑤说明和地名注记字体:字高、注记按照《图式》规定执行。
(3)图外整饰,图廓整饰
图幅上方正中注记图号及流水编号。图廓坐标及图号均应注记坐标整公里数。详细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
(4)图边拼接
作业员之间、作业组之间按照接边的一般原则进行了图幅间的接边,图幅间接边后要整个测区图幅的接边检查,以检查整个图面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图幅间接边时,接边误差均小于2倍中误差,则接边情况良好。
4. 结语
国内采用GPS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已广泛应用,GPS技术测量精度高、效率快,为水下地形测量工作提供了便利。本文对水下地形测量工作中的平面测量、水深测量、GPS控制网测量、成果图处理等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为同类项目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宇, 马洪蛟. 提高水下地形测量GPS定位精度的探讨[J]. 现代测绘, 2004, 27(1):42-43.
[2] 闫永辉, 徐建新, 吴文强,等. GPS-PPK结合测深仪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 人民黄河, 2013, 35(5):128-130.
[3] 吴文. 浅谈水下地形测量技术[J]. 科技资讯, 2011(21):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