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堂卫生标准及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食品安全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我所于2007年3月至8月对本市学校和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食堂、校内小卖部及学校周边的食品经营单位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共调查学校食堂53家,其中大学食堂3家,公办中小学校食堂40家,民办学校食堂3家,幼儿园食堂7家;校内小卖部39家;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80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情况,学校食堂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和基本卫生设施情况,食品索证、食品加工过程和仓储卫生情况,餐具清洗消毒设施情况和效果,冷冻食品、膨化食品、果冻食品的抽样监测情况。
1.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卫生监督员负责调查填写。对食堂餐具、冷冻食品、膨化食品、果冻食品分别按照GB2759.1《冷冻饮品卫生标准》、GB17401《膨化食品卫生标准》、GB19299《果冻卫生标准》进行抽样监测。
2 结果
2.1 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情况
表1显示,53家学校食堂均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100%,有324名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率为99.4%;39家校内小卖部均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100%, 49名从业人员均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率为100%;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有59家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73.8%,有122名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率为79.7%。
2.2 食堂卫生管理状况
44家食堂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合格率为83.0%。45家食堂的索证管理工作符合要求,合格率为84.9%。而民办学校食堂均未建立组织机构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未开展食品索证工作。
2.3 食堂卫生设施状况
按《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设置相应食品处理场所和卫生设施的有40家,合格率为75.5%。共采餐具240份,合格146份,合格率为60.8%(表2)。
表1 常熟市学校和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两证”办理情况
表2常熟市学校食堂基本卫生状况调查
2.4 食品经营单位卫生状况
有46家单位正常开展了食品索证管理工作,合格率为38.7%。有72家单位仓储设施符合基本卫生要求,合格率为60.5%。对经营单位销售的食品各采1份样品进行监督监测,共采119份,合格106份,合格率为89.1%,其中冷冻食品采41份,合格34份,合格率为82.9%;膨化食品采34份,合格30份,合格率为88.2%;果冻食品采44份,合格42份,合格率为95.5%(表3)。
表3常熟市校内和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卫生状况调查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校食堂能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食品采购、加工、销售、贮存,配置卫生设施、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有效预防了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大部分校内和周边食品经营单位都能经销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食品。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3.1 民办学校食品卫生状况堪忧
我市大部分民办学校硬件设施较差,学校食堂简陋,面积与就餐人数极不相称,厨房面积普遍偏小。食品原料加工、烹调、蒸饭、售菜等大多同一区域操作,餐具消毒未能有效落实,保洁设施和防蝇防尘设施不到位。食堂及校内小卖部的索证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小卖部内经销的食品大部分均为价格低廉,卫生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食品。
3.2 食堂卫生设施尚有待改进
近年来,各校均投入大量的资金对食堂进行了新建、改建和扩建,并能与我所及时联系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但一些老校老食堂(特别是城区)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整改到位,有9家食堂的备餐间未设置二次更衣室。
3.3 餐具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
本次调查发现的食堂餐饮具消毒合格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有:洗消设施和保洁设施不符合卫生要求,部分单位无专用保洁柜;消毒方法不正确,热力消毒的温度和时间掌握不当,消毒柜内餐饮具过多过紧放置,从而影响消毒效果;药物消毒的浓度达不到要求,浸泡时间不足;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等。
3.4 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存在安全隐患
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有一部分是未经规划允许,利用民宅破墙开店,无法办理相关证照,但受利益驱使,无证经营。有的超越卫生许可范围,擅自经营中餐和煎炸食品,但其基本卫生设施却达不到标准;有的利用自用的厨房供应学生餐,无防蝇防尘设施、无餐具洗消场所。在本次调查中,仅15家单位开展了索证管理工作,且日常卫生管理混乱,存在过期食品和无标食品销售,不同程度存在食物和杂物混放、食品着地存放的现象。
4 对策与措施
4.1 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
各级政府及教育等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给予一定的扶持,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并把好准入关。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使其食堂的流程布局和卫生设施符合基本的卫生要求;完善监督管理,规范民办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
4.2 加大执法力度
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对学校周边的食品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集中取缔无证摊贩,严厉查处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进一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4.3 重视对相关单位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095-02
【关键词】 卫生;参考标准;学生保健服务
为了解南宁市各类学校的卫生状况和存在问题,南宁市卫生监督所于2008年按照《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对该市学校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南宁市小学、中学、大学、中专院校各10所学校,从各组分别随机选择60间教室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对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采光、照明、噪声、生活饮用水、学校食品卫生、传染病管理等进行监督监测。教室人均面积、黑板、噪声、厕所按《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评价;课桌椅按《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GB 7792-87)评价;教室采光、照明按《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87)评价;饮用水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评价。最后根据《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GB/T 18205-2000)进行学校卫生监督评价记分,对照学校基本卫生监督合格标准计分。各分项实际得分达到相应标准分60%以上判定为合格,总分达相应标准分60%以上判定为合格学校[1-2]。
2 结果
由表1可见,中学教室人均面积达不到卫生要求,合格率低于小学(χ2=12.06,P
3 讨论
调查显示,南宁市学校教室人均面积达不到卫生标准,特别是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的学生人数超过正常班容量,从而造成班级座位拥挤,走道狭窄,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与活动[6]。课桌椅与学生身高配套符合率小学较低,可能与学校对所配课桌椅卫生要求和标准不甚了解,对不合格的课桌椅给学生造成的身体危害缺乏认识,加上学校经费不足,课桌椅多年不更换有关。不合格的课桌椅对学生坐姿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引起疲劳、近视、脊柱弯曲异常[7-8]。教室照明不合格可能与灯桌距过高、灯管排列欠合理、日光灯管老化[9-10]有关。中、小学学生宿舍合格率较低,是因为很多宿舍是用旧的教学楼改造的,学生居住拥挤,通风不好,很容易造成传染病传播[11-12]。学校食品卫生部分较好,是由于学校领导重视,食堂卫生管理较好;但也有一些学校把食堂承包出去,存在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
建议:(1)学校要积极加大投入,改善食堂、饮用水、宿舍、厕所等生活与卫生设施和条件,并将其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以及相关办学条件评估指标体系中,使学校生活与卫生设施的改善与其他教学设施同步;严格控制重点学校、重点班级学生人数,使教室的人均面积达到国家标准;配备可调式课桌椅,并根据学生的身高及时调整;按照要求安装足够数量的灯管,且灯管排列合理,及时更换老化日光灯管。(2)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健全学校食品安全保障和控制体系;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卫生管理员公示制度;与其他部门联合采取措施,加大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确保学生饮食安全。(3)加大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积极改善学校的饮用水设施;将学校饮用水水质监测纳入卫生部门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范围,特别是自备供水和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加强直饮水和桶装饮用水的管理,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4)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加强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学校的技术指导,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4 参考文献
[1] 唐锡麟.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45-150.
[2] 白呼群,主编.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2.
[3] 聂素梅,王冬林.蚌埠市东城区中小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 22(6):594.
[4] 徐能义,李香兰,赵金龙.包头市区中小学校卫生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552.
[5] 彭军.富阳市37所学校卫生状况监督监测评价.浙江预防医学,2005,18(5):34.
[6] 敖包布.儿童少年卫生保健指南.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139-143.
[7] 冯一星.学校课桌椅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初探.中国学校卫生, 1998, 19(3):223.
[8] 叶厚隆,周亚清.嘉兴市中小学校卫生状况分析. 浙江预防医学,2006, 18(8):38.
[9] 张慧文.乌兰察市学校卫生工作调查报告.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 37(6):551-552.
[10]詹存萍,陶思影,赵淑芳.洛阳市涧西区小学校卫生状况调查.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3, 13(3):189.
[11]刘金英,丛庆,郑先丽,等.泰安市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综合评价.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4, 11(3):147.
[中图分类号] R155.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56-01
公共餐饮具的卫生状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初步了解我市餐饮具的卫生状况,为加强对餐饮具的卫生监督提供依据,现将我市2009-2010年食具大肠菌群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由深圳市博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
1.2 采样及检验方法 采样及检验方法依照GB 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1]之规定进行。随机抽取服务场所准备给顾客使用的食具,早点摊群的采样不包括由餐具消毒公司配送的餐具,采集样品数量依据餐馆大小而定。
1.3 评价标准 依照GB 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此,从二个方面对餐具消毒的合格率进行分析。一是按餐具数量方面的合格率分析;二是按餐馆餐具消毒合格率分析。如果某家餐馆多份样品中有一份是大肠菌群阳性,即判定该餐馆餐具消毒不合格。
1.4 统计方法 多样本率X2检验[2]。
1.5 数据说明 由于监督方面的城乡差异,只有部分乡镇进行了餐具消毒监测,样品采集少且分类不明确,所以,2.1、2.2所用统计数据以城区为主,乡镇食具大肠菌群监测数据仅在2.3的分析中使用,与城区作一个总的比较。
2 结果
2.1 2009~2010年食具大肠菌群监测合格率 2009~2010年检测样品情况见表1。
表1 天门市2009~2010年食具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
两年共检测食具5760份,合格3656份,合格率为63.47%。2010年合格率为70.55%,明显高于2009年的合格率53.0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35.92,P<0.01。两年共检测824家餐馆,其中262家合格,合格率仅为31.80%。而2010年合格率为41.01%,明显高于2009年的合格率21.5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161.81,P<0.01。
2.2 不同类型餐馆食具大肠菌群监测合格率
2.2.1 我们将餐馆依据其大小和服务人群分为4类 A:早点摊群。B:普通小餐馆,服务对象随机,最多可容纳10桌人同时进餐。C:大、中型餐馆,多可容纳10桌以上人同时进餐,可承办筵席。D:学校、幼儿园食堂。统计结果见表2。按餐具数量合格率分析,不同类型餐馆的合格率依次为:大中型餐馆>学校幼儿园>普通小餐馆>早点摊群;按餐馆餐具消毒合格率分析,不同类型餐馆合格率依次为:大中型餐馆>学校幼儿园>早点摊群>普通小餐馆。
表2 天门市不同类型餐馆食具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
2.2.2 我们将B类餐馆(普通小餐馆,服务对象随机,最多可容纳10桌人同时进餐)再分为二种 机关食堂与非机关食堂。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机关食堂与非机关食堂食具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
共检测餐具4184份,合格2554份,合格率为61.04%。 机关食堂样品合格率为82.90%,明显高于非机关食堂的合格率58.9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17.27,P<0.01。共检测餐馆668家(次),其中208家(次)合格,合格率仅为31.14%。机关食堂样品合格率为57.14%,明显高于非机关食堂的合格率28.7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85.60,P<0.01。
2.3 城区和乡镇餐馆食具大肠菌群监测合格率 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天门市城区和乡镇食具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
共检测食具7300份,合格3846份,合格率仅为52.68%。城区样品合格率为63.47%,明显高于乡镇的合格率53.0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1256.49,P<0.01。共检测1010家(次)餐馆,其中318家(次)合格,合格率仅为31.49%。城区餐馆合格率为41.01%,与乡镇的的合格率21.54%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X2=0.2,P>0.01。
3 讨论 (1)表1数据说明,我市2010年食具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2009年,但总的合格率水平较低。由于卫生监督所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经营者的卫生意识在逐步提高,但要达到规定要求,任务依然艰巨:因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过小,且食品卫生监督所对违法的处理须由法院执行,容易影响卫生监督执法的效率和威信;二是经营者卫生意识淡漠,得过且过,缺乏一定的职业素质。(2)不同类型餐馆食具大肠菌群监测合格率显示,大中型餐馆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其它类别,主要是大中型餐馆的管理者多时长期工作于餐饮业,比较注重饮食的卫生安全;二是由于市场竞争,大中型餐馆的投资较大,时常竞争激烈,稍有差池,容易产生负面影响而造成亏损。另外,有些大型餐馆是一些大的饮食集团企业在我市开的分店,管理规范,食品安全意识较强。学校、幼儿园餐饮具总数消毒合格率为71.08%,与大中型餐馆的合格率差不多,但其饮食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它是学生集体用餐的地方,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将普通小餐馆分为机关食堂与非机关食堂进行比较,机关食堂样品合格率显著高于非机关食堂。主要原因其服务对象相对稳定,且服务对象能约束经营者的服务质量。(3)城区餐饮具总数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乡镇。乡镇餐饮卫生监督管理起步较晚,由于人员和经费的原因,日常监督由乡镇卫生院负责防疫保健的工作人员代管,基层卫生院人员结构和经济状况较差,部分乡镇甚至没有开展食品卫生的监督工作,这也反应出乡镇食品安全存在着严重的隐患。
以上分析说明,我市餐饮的卫生监督管理虽然有显著进步,但存在明显的问题:人员和经费的不足,乡镇食品安全存在着安全的隐患;学校、幼儿园与大中型餐馆是人员进餐集中而且很多的地方,其卫生监督的频次与力度均应加强;普通小餐馆经营者卫生管理意识淡漠,亟待加强卫生知识的培训学习、卫生监督的执法力度。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卫生监督工作者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各职能部门和经营者的齐心协力。
参考文献
一、成立领导机构,强化责任意识
为了加强对学生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的安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明确管理责任。学校成立了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周校长为组长,张校长为副组长,成员为各班生活委员。领导小组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生活委员
二、自查情况
在学校食堂用餐的:现有学生400余人左右。学校本着勤俭节约,让利学生的原则,做好食堂销售管理工作,把食品安全做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并完善了食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卫生制度:
a、食品卫生:
1、应采购新鲜、卫生、无污染的菜肉米面等食品,不得采购和销售腐败、变质、过期食品以及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2、食品的防蝇、防鼠、防尘、防腐设施应正常使用。
3、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切生、熟食品的刀具及砧板分开使用。
4、加工前,菜必须洗净,食物要煮熟,保证饭菜卫生、安全。
5、盛放食品的餐具洗净,定期消毒,销售熟食品必须使用食品夹,不得随意用手取食。
b、个人卫生:
1、食堂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体检,符合要求者才能上岗。
2、要讲究个人卫生,工作时穿戴好清洁工作衣帽,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和理发,勤洗、勤换工作衣帽。
c、环境卫生:
1、餐厅、厨房等室内外环境按包干范围必须每天打扫,保持清洁卫生,每周要大扫除,做到室内六面光,地面干净,墙壁、门窗、天花板无污痕、无涂画、无灰尘、无蜘蛛网,室外无污物,水沟通畅,无臭味,无卫生死角。
2、锅灶、水池、炊具、台板、砧板、食品橱、冰柜等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
3、食堂周围水槽、水沟、剩饭菜池(桶)要经常清洗、清扫。
4、餐具和盛放熟食品的容器要洗净、消毒。
5、食品及原料的贮存应符合卫生、安全、整洁的要求。
6、发现采购、销售病、死、变质肉类(包括母猪肉)米面等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堂负责人负主要责任。
7、采购的食品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大宗食品必须提供该食品的有效证照及发票。
8、食堂负责人应加强市场行情的调查了解,尽量多想办法,采购价廉物美的物品,尽量降低成本,减少支出。每餐尽可能多的,制作多个品种,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
9、对剩饭剩菜,严格按要求进行处理。
(二)、就餐制度
1、严格按学校规定的就餐时间准时开饭,无特殊情况不得提前或推迟开饭时间。
2、要礼貌待人,不得使用粗暴语言。
3、开饭时及时检查饭菜数量,及时补充,确保足额供应。
(三)、食品验收制度
1、凡采购入食堂的食物,必须经验收后方可使用。要验质量,主要看食物的品质是否完好,有无污染变质,是否有齐全的生产厂家、商标、生产日期等标志,是否过保质期,有无产品合格证等;验数量。能称重量的,必须过称,以件计的,是否符合数量标准。
2、验收合格后,由验收人员在购货发票上签名,不合格的,及时向采购人员反馈,采购员必须与供货商联系退货,严禁不合格食物进入食堂。
3、未经验收的食物严禁进入食堂,在验收过程中,验收人员必须严格认真.
4、食堂工作人员要根据季节变化和当地实际,努力提高操作水平,力求做到菜肴多样化,配餐科学化。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价格,食堂不得擅自提价。
(四)、安全管理制度:
1、提高安全作业观念,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毒工作,门窗无人时要上锁。食堂晚上实行值班制。
2、食堂操作场所和贮存室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不准在厨房卖小食及点心。学校教职工及学生未经工作人员允许,不得进入食堂,更不准进入操作间、原料间。
3、发现从业人员有可疑传染病者应立即向学校汇报采取相关措施。
4、上班时要全面检查水、电、煤气、炉具、消毒柜、冰箱等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防发生安全事故。下班要关好水、电闸、油气总阀门及门、窗等,做好防范工作。
5、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贯例和相关操作规范进行,严防工伤事故。不准随意移动电器设备;不准随意改变电器功能;不准乱搭、乱拉电线、电源。使用电动电器设备前使用者一定要先学习设备使用说明书,掌握使用方法后再进行 操作。如不按以上规定操作,造成事故后果自负,设备受损个人赔偿。
8、食堂内不准会客,更不准陌生人及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出。
9、积极做好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一旦发生情况,立即向学校分管领导及校长汇报,并保护好现场,封存可疑食品,以便查清事故原因,追究责任。
10、每餐都及时留有样品。严禁销售剩饭剩菜。
11、餐厅卫生由专人及时清扫,全天保持整洁。
(五)、违犯学校规章制度的情况,食堂负责人要配合总务处及学校查清责任归属,对直接责任人,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严格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
三、存在的问题:
1、我们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的部分问题。例如:部分蔬菜清洗方式不符营养卫生的要求;出售食品时,工作人员卫生防护措施不到位;个别工作人员对教职工及学生的疑问解释不到位,容易造成误解。
2、学生多是周边农村来的,年龄较小,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保持餐厅环境卫生方面,意识相对较差。
3、由于市场的原因,蔬菜、肉类等食品,难以满足每个人的口味。
一、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严格卫生监督队伍管理。
(一)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深入贯彻《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对各地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导以及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卫生监督体系三年建设评价工作。组织实施好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改善执法条件,完善保障措施,提高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建设。贯彻落实《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推动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国家和省级卫生监督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开发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等业务应用软件。建立国家卫生监督基础数据库。加强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落实统计报告制度,加强职业病、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化妆品不良反应等监测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统计、处理和卫生监督信息。
(三)规范卫生监督检验检测工作。组织开展卫生监督现场快速检测规范研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和标准,提高执法技术能力。在调研基础上做好国家和地方的卫生监督检验机构的认定、命名、授权工作,强化规范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员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各级卫生监督员的管理。组织修订《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贯彻《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卫生监督员国家级师资库。按照新的《卫生监督员培训大纲》和《卫生监督员培训系列教材》组织开展国家级师资培训和省级卫生监督员骨干培训。开展全国卫生监督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工作。
(五)建立健全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卫生监督稽查工作,逐步健全卫生监督稽查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规范稽查行为,建立稽查信息通报机制,组织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专项稽查,不断深化稽查工作。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一)加强医疗服务和采供血监督执法工作。
1.继续加大对医疗服务市场监督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完善医疗服务监督制度建设,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建立完善医疗服务监督的长效机制。注重投诉举报,加大执法力度,狠抓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非法行医大要案、典型案件的查处,严格责任追究。组织开展对医疗服务监督人员的培训,加强卫生监督人员能力建设。加强对地方执法和办案工作的指导。加大正面宣传和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提高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
2.继续开展全国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安全监督检查,尤其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采供血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基层卫生监督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对血液安全依法监督责任意识和执法监督水平,加强社会监督,逐步规范血液安全监督的内容与方式,积极探索与建立血液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二)积极稳妥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
制定《卫生部**年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卫生部关于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暂行规定(试行)》等配套文件,逐步规范巡查工作流程,继续深入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组建巡查队伍,培训巡查人员。督促、指导和推动大型医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医疗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帮助医院发现问题、整改提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医疗服务问题,发现优秀典型,弘扬高尚医德医风。
(三)完善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的法规和技术规范,严格健康相关产品及生产企业的许可,深入开展食品和化妆品专项整治工作。
1.做好《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化妆品卫生规范》(**年版)的颁布准备;完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拟定《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食品卫生监督协查通报暂行规定》,修订《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指南及评分表;加强危险性分析方法在食品卫生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应用,做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修订工作;开展食品卫生法规宣贯和《食品卫生法》宣传周工作;认真履行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职责,做好食品法典相关工作。
2.规范涉水产品监管审批范围,逐步建立统一的化妆品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国产涉水产品的许可程序、条件和要求;以戊二醛和次氯酸钠类消毒剂的卫生许可改革为切入点,探索消毒产品审批改革模式;加强对检验机构的动态监督管理,开展对健康相关产品检验机构的飞行检查,严肃处理存在弄虚作假等行为的检验机构。
3.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卫生信誉度分级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对乳制品、婴儿配方食品、蜜饯三类产品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卫生信誉度管理。严格实施化妆品、消毒产品、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进一步提高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卫生条件和自身管理水平。对化妆品、消毒产品、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卫生信誉度分级管理试点工作。
4.进一步提高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水平。积极推广《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重点查处非法采购和使用劣质食用油,违法使用添加剂和使用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行为。对餐饮业全面实施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对农村的学校食堂和餐饮单位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公共卫生管理进农村、进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农家乐旅游点、农村家宴、建筑工地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监管措施。
5.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健康相关产品国家抽检工作,开展对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违法问题的专项整治活动。围绕与消费者健康密切相关的重点问题、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落实好**年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的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计划,对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结合**年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计划的要求,对餐饮业原料使用和保健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批号及标签标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实施《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四)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的监督管理。
1.紧紧围绕各地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职业病危害人群,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行业,开展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的监督检查,狠抓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查处。职业卫生以煤矿、制药行业、农药生产企业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为重点,放射卫生以放射诊疗机构和核设施为重点,采取自查、交叉检查和重点督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落实情况。
2.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取得各级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管理,规范诊断鉴定活动。
3.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监督工作,采取措施扩大对重点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群体的监护覆盖面。继续做好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地区初期评估工作,适时开展阶段总结和交流。继续做好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审工作,制订管理办法,完善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发挥示范企业的示范作用。
4.加强放射防护监督管理,规范放射诊疗机构许可工作,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监督检查。开展对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的重点监督检查。查处一批、曝光一批不合格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
(五)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力度,做好生活饮用水和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
1.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组织制定重点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规范公共场所经营行为;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修订工作。
2.组织开展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加强自建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和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有重点地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宣传培训,提高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水平;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要求,建立全国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疾病监测网络。
3.加强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总结推广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量化分级试点经验;做好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管理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