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市场化;思考
1龙文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龙文区的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城市主、次干道(街道)和公共区域的保洁由环卫部门负责管理;二是商品房住宅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大院由相应的物业公司负责管理;三是农村、安置小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由环卫部门和镇村联合多级管理。目前,龙文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已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环卫市场化率达100%,即通过政府公开购买服务,由有资质的保洁公司承包运作,从而形成了保洁公司负责作业、环卫部门或镇村监督考评的管理模式。应该讲,龙文区垃圾管理体制和主体是明确的,但垃圾随处可见、随处倾倒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那究竟问题出在哪里?龙文区现有常住人口18.29万人,流动人口约4万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共计22.29万人,按每人每日产生1公斤的生活垃圾测算,该区每日约产生223吨的生活垃圾。但是,每日进入蒲姜岭垃圾焚烧厂的生活垃圾平均只有174吨,这意味着每日仍有近50吨的生活垃圾囤积在区内的某个角落,一年就达18250吨,这还不包括农村和企业大量的建筑垃圾、生产工业垃圾、生活杂物等。长此以往,人们将被垃圾包围,垃圾也将逐步腐蚀生活的环境。
2龙文区城乡环境卫生问题成因
2.1保洁经费无法保障市场化的高标准
龙文区目前执行的保洁单价是城市道路4.86元/㎡.年、公园景区1.34元/㎡•年、农村和城乡结合部1.3元/㎡.年,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省内一些城市(区)保洁单价如表1所示。以城市道路保洁单价为例,龙文区按照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定位,城市道路需执行二级以上的标准,按照国标配套的定额是:每个环卫工人每班次的清扫保洁面积是3125㎡,每天至少需2.5个班次(每班次有效工时为6.5小时),根据国家和福建省定额标准进行测算,保洁单价将达到了12元/㎡•年以上。而龙文区现行清扫保洁的招投标成本是按照每人每班次负责清扫保洁面积8000~8500㎡(四级道路保洁标准为3375㎡•/人•班)每天1个班次进行预算,而实际中标额每人每班负责的清扫保洁面积超过了10000㎡。对照国标,相当于不到0.4个班次的环卫工人配备数量需要去完成2.5个班次的工作量。因此目前龙文区道路的保洁档次仍然较低,清扫保洁时间大多只有8~10小时,保洁空点仍大量存在。财政缺口使保洁经费受限,使保洁质量和标准都难以有效提升。
2.2城乡保洁责任体系存在多头管理
目前按照龙文区的城乡保洁责任体系划分:城市道路属环卫部门管理、公园景区和绿地属市区园林部门管理、下水道属市政部门管理、公路的机动车道属市公路局管理,农村、安置小区、镇道、城乡结合部等属环卫部门和镇、村共管。这种保洁责任体系的弊病:一是路面作业相互影响;二是作业时段不同,使区域洁净度不一;三是作业的质量标准不同;四是保洁专业程度不一致。各管理部门交叉管理,各自为政,推诿扯皮,使保洁合力难以形成实效。
2.3非生活性垃圾渣土管辖机制缺失
非生活性垃圾主要有建筑渣土、装修垃圾、工业垃圾等,其行业主管部门有执法部门(渣土办)、建设(房管)部门、环保部门。但是目前应管部门对垃圾渣土的专业性管理不够重视,管理机制处于失控的境地,而龙文区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阶段,但路面滴、撒、漏现象相当严重,小区物业和工业企业垃圾杂物、土头随处乱倒在工地、港道,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
2.4基层环卫管理机制缺失
镇村对于垃圾治理重视不够,有严重的“一包了之”的“大爷”情绪,同时镇村尚未配备专职的环卫管理机构和人员,未建立完善的镇村环境卫生综合考评机制、市场化的委托监管,也使区镇两级推诿扯皮的现象增多。而治理责任和服务思想的缺失,构成了卫生监管的盲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各镇村将突击式的应付检查作为农村垃圾管理的重点,而不是将心思放在长效机制的构建上。同时,群众(甚至保洁人员)卫生意识不足,对垃圾治理参与度较差,有的甚至破坏创卫成果,从而在垃圾治理上造成了恶性循环。
3解决城乡环境卫生问题的对策思路
3.1公布和保障环卫市场化指导价标准
环卫服务质量与当地财政状况息息相关,因此要在环卫劳动定额的基础上,公布全国各城市的清扫保洁市场化指导价,以确保财政资金足额供给。各地再根据区域差、人流量进行适当系数调节,严格执行。我们以龙文区为例,推算全国各城市的指导价以供参考。由于环卫清扫保洁是以人工为主,配合机械作业,因此,可在原市场化价格标准的基础上,以最低工资标准和保洁时间、密度的提高幅度为依据,确定龙文区的环卫指导价。对此,根据龙文区的人口密度,笔者因地制宜,认为城市范围内的道路、广场、公共区域等清扫保洁时间须达到16~18小时;农村保洁时间只需12小时。考虑到从2011年至今,龙文区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4次,从950元/月提高至1350元/月,如表2所示。因此,2018—2020年新一轮市场化运作,最低工资标准预计将比目前提高25%~30%,同时增加50%的保洁密度。据此,相应的清扫保洁市场化指导价(城市)的合理取值范围应在8~10元/㎡.年;农村的保洁单价应在2~3元/㎡.年;风景园林的保洁单价可保持25%~30%的增幅(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幅持平),维持在1.7~2元/㎡•年。按此标准,龙文区每年的清扫保洁经费需增加3000万元左右,扣除最低工资标准和物价指数的增长因素,实际用于提高保洁质量的投入估计在30%以内。2016年龙文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3亿元,而用于环卫清扫保洁约4000万元,按照目前的增幅,到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将近30亿元,而7000万元的保洁费应是在区财政的可控范围。综上,按城市线类划分,漳州应属三线弱城市,应比龙文区(漳州的新区)提高一个档次。因此,一线城市保洁市场化指导价应在25元/㎡•年以上,二线18~25元/㎡•年,三线12~18元/㎡•年,四线7~12元/㎡•年。
3.2提高市场化准入门槛
改变按道路、镇街、村落划分标段,由不同资质保洁公司分别承包的方式,引进上市公司或大型国企,整合市场和资源,以县区为单位一个标段统包,由真正有实力的公司承担保洁任务。同时,在市场化中采用PPP的模式,中转、设备、车辆由中标企业一次性投资,按折旧纳入市场化预算,环卫部门按合同每月核拨,以减少财政压力。推行先进的“桶换桶”垃圾不落地收集方式,以高品质的公司管理来提高保洁标准。
3.3建立多渠道筹资新体系
对环卫市场化资金应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体系,转为区、镇、村三级负担的筹资新体系。按区域划分经费负担体系:城市道路、景区公园由区财政全额负担;农村、安置小区、镇道等由区、镇(村)各负担50%。村按村规民约的形式向村民收取20~30元/年的卫生费,不但能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也能弥补镇(村)级的配套资金。
3.4实施齐抓共管的市容监管体系
一是将原属各部门管理(公路、园林、市政等)的环卫保洁职能全数划归环卫部门管理,配套资金同时划转环卫部门,整合环卫保洁职能,形成一把扫帚扫到底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二是城建、房管、执法、(渣管)部门应加强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小区装修以及渣土车的管理,推广湖南、广东等地的模式实施建筑渣土押金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土头临时堆放点的管理,强化文明施工和扬尘的管控,实施“痕迹”执法,全面杜绝渣土撒、漏和乱倒的现象。
3.5建设“智慧环卫”管理模式
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应用GPS定位,对接“数字城管”,建设以“智慧环卫”为核心的大公共事业管理平台,以云服务方式随时为管理者及作业人员提供所需服务。及时分配任务,反馈整改成果,同时对管理范围所涉及的人员、设备、车辆到作业面和垃圾多发点以及工作流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合理规划管理和考评模式,提升作业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形成规范化、智慧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3.6建立并完善大环卫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镇级环卫机构建设,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区镇分级管理模式。二是在加强区级乡镇综合考核的基础上,推广四川等地先进经验成立城乡整治办,将市容环境卫生纳入镇一级的政绩考核评价,从而形成“镇村日常巡查监督、环卫部门定期考评、区整治办协调监管”的分级管理模式,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常态化工作格局。三是将小区、店面、企业垃圾上门收集纳入市场化范围,使整个市场化运作体系不留死角。四是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风水学、致富学等,利用网络、动漫、壁画、LED、广告车走村入户,进学校、入企业,开展“美丽庭院”“卫生家庭”评选,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推介,引领群众从配合垃圾治理到参与治理、美化家园的工作中来。城乡环境卫生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配以强力的执法以及群众的宣传发动,才能将此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转变为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马庆斌.我国城乡一体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2(3).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垃圾处理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垃圾处理作为城乡一体化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城乡一体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决策,实践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也是反应一个地方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解决好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改善环境面貌、推进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紧迫任务。对于以上的情况,我于2017年对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菜园村以及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进行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做对比,为政府决策方针提供参考。
二、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及乡镇所属主要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清运现状调研得出:现有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基本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置”模式,并形成一定规模化,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其不足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
1.农民本身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在处理成分复杂、数量较大的垃圾时,采取的方式往往是沤肥、焚烧和填埋等看上去科学的手段。但是这种方法本身便是不彻底的,会导致严重二次环境污染的出现。前端垃圾收集采用露天垃圾池,池内蚊蝇丛生,雨天污水横流,居民素质较低,垃圾随弃严重。
2.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现在农民的思想比较落后,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都比较差,思想上面认识不够,这也给垃圾处理更好的进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转采用敞蓬车转运,垃圾及污水沿路抛洒,二次污染严重。
3.采用填埋、焚烧或直接露天堆放,对水及空气环境再次污染。
4.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而上级部门也没有用来处理垃圾的专项资金,因此农村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环卫工人人员不足,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积极性不高。
5.村里没有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设施,包括分发到每家每户的垃圾桶、村里的垃圾敞篷车,都是一体的,并没有具体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部分,增加了处理垃圾的难度。政府没有建立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缺乏垃圾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后续手段。没有规范的垃圾回收点,目前的废品收购仍处于自发的废品市场化状态。
6.农村垃圾桶一律采用绿色的方形垃圾桶,并没有根据当地特色设计一款可分类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和垃圾中转敞篷车。
7.机械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农村全部采用环卫工人隔几天每家每户进行垃圾清理,清理效率低。
三、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几点对策
1.进行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网络的建立和健全。想要城乡环卫真正的实现一体化,需要进行工作网络的健全,需要加强领导,进行专门机构的成立,需要专门进行这项工作的负责。需要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纳入到平时的工作和考核中去。将城乡的管理体制真正理顺,实行县、镇、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打破城乡环卫一体化结构,走村收集、镇中转、县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最终实现统一化管理。
2.积极做好线上线下宣传工作。重视各个方面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将各方面的优势真正的发挥出来,进行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从而给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将地方电台等媒体手段利用起来,宣传工作开展的意义,让人们认识到其重要性。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激发群众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自觉性。
3.加快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根据新编制的《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统筹考虑我县城乡环卫设施发展相对不平衡的实际情意,逐步完善县、镇、村环卫基础设施。要大力提高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收集设施上,逐步淘汰简易垃圾堆放点、露天垃圾桶点,实现垃圾收运的分类化、容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
四、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解决方案
1.了解到农村日常生活垃圾比较多,农村自家种植蔬菜和厨余垃圾比较多,从颜色具体分类的垃圾桶,蓝色:厨余垃圾,包括剩饭剩菜、蔬菜叶等;绿色: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张、金属、塑料凳;红色:不可回收垃圾,包括瓜果壳、灰土等。
2.了解到农村日常生活垃圾比较多,农村自家种植蔬菜植物比较多,我们可以从颜色具体进行分类:不同垃圾不同时间进行回收,每户发放统一的表格,写着每日可以扔的垃圾种类和时间。如可回收垃圾是每周一、三、五进行回收,每周二、四、六回收菜叶、植物等垃圾。
3.政府对可回收垃圾进行统一采购,使用户在生活垃圾分类也能收到益处。
五、调查结论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城l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一定要注意“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难解之题,必解之题,各地环卫管理部门应该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当地的垃圾收运、处理方案。同时建议我们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共创美好的卫生环境。需要政付部门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根据各自特点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总结.找到合适于本地区的行之有效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吉崇矗张云,隋儒楠.沈阳市典型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及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6(2).
[2]单华伦,朱伟,张春雷,李磊.发达农村生活垃圾特性调查及治理技术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6(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乡统筹、资源整合、动态管理”为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整体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着重解决影响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的村内“三大堆”无序堆放及“三边、两线、一头”沉积垃圾污染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爱护生产生活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卫生习惯,创造整洁、优美、舒心、和谐的人居环境。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1、总体目标:全局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各环卫所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继续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加快清理农村“三大堆”及“三边两线一头”沉积垃圾,进一步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逐步达到卫生状况明显改观、村容形象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的目标。
2、主要任务:
(1)继续扩大托管范围,保持全市行政村托管率100%,托管资金收缴率达到100%。镇社区驻地、公路沿线、村庄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业户垃圾有偿代运处理率达到100%,农村保洁区域逐步扩展,从道路保洁,逐步延伸到排水沟清理,路边清草、小广告治理、墙面保洁、村头垃圾治理等。
(2)进一步完善镇、村环卫设施配套。加快各镇街区垃圾中转站建设进程:正在建设的,要与镇街区做好沟通,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尽快建成运营;还没有建设的,要抓紧规划设计、抓紧开工建设;水电路未配套齐全的要配套完善,正常运行;加大大型垃圾收集转运车辆、设备设施的投入,提高中转运输效率;在镇区、村庄合理配置垃圾桶、果皮箱,方便村民投放。
(3)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沉积垃圾清理活动。计划用3个月的时间,全面清除农村主要道路的“三大堆”,清除占压农村主要道路的砖瓦、沙石等建筑材料,清除主要道路两侧排水沟及房前屋后“三大堆”及其他杂物,清除或规范主要道路两侧的菜地及杂草树木等,清除或处置“三边、两线、一头”沉积垃圾。将镇村周边及沿路单位、企业、门店等的生活垃圾处置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实现“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
(4)通过电视、报纸、农村广播等手段在广大农村进行爱护环境卫生的宣传。从村容村貌整治着手,培养农村居民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对孩子感动教育做起,建立良好的乡风民俗,营造爱护环境光荣,污染破坏环境可耻的氛围。从村庄的环境卫生规范管理,扩展到家家户户的庭院卫生提升,再进一步扩展到个人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
(5)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卫生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环卫所及管理、保洁人员的服务意识教育,大力实施精细化作业和立体化保洁,制定严格的作业质量标准、考核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切身体会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带来的清洁与舒适。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月1日-2月29日)
通过召开会议、信息报道及公开栏等方式,大力宣传本年度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任务目标和方法步骤,确保把活动精神传达到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调动起全体干部职工参与行动的积极性。
(二)工作落实阶段:(3月1日—11月30日)
根据市里工作安排,对照我局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对重点工作内容分阶段、有重点的逐步推进:
1、农村沉积垃圾清理
(1)村内“三大堆”清理:主要清除农村主要道路“三大堆”;清除占压农村主要道路的砖瓦、沙石等建筑材料;清除主要道路两侧排水沟内及房前屋后“三大堆”及其他杂物。村内要因地制宜修建沙石路或硬化村内道路,配套排水设施,铺装或绿化人行道;清除或规范主要道路两侧的菜地及杂草树木等。
(2)“三边、两线、一头”沉积垃圾清理:清除或处置“三边、两线、一头”沉积垃圾;对农村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杂草杂土等实行分类管理,生活垃圾投放入桶,其他垃圾投放到村设置的指定场所,彻底解决垃圾围村问题。
(3)镇村容貌规范管理:将镇村周边及沿路单位、企业、门店等产生的生活垃圾,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单位自行配置垃圾桶,由环卫部门实行有偿服务,实现“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
2、开展农村改厕试点工程。
为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减少污染,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计划选择一个镇街区进行农村改厕试点工程,改厕工程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全市先试点后推开,争取在近几年时间内在全市所有镇街区全面推开。
3、加快中转站建设速度。全面完成在每个镇街区建设一处垃圾中转站的任务目标。并在每个中转站配备一个滚筒筛,配齐车辆设备,将所有垃圾中转站全部投入运营。
4、完善、规范环卫数字化管理平台。
(1)继续完善督查调度机制,规范环卫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大投入,拓展监控范围,充分发挥各重要路口监控设备的作用,对全市建筑垃圾运输进行监管,以充分利用环卫数字化管理平台在作业管理检查考核上的优势,实现环卫管理由动态向静态转变。
(2)将物联网技术全面应用到垃圾清运管理,将全市所有镇街区、村庄垃圾桶全部贴上电子标签,纳入调度指挥中心统一管理,加强对垃圾清运的管理。
(三)查找问题、制定方案阶段(6月1日—6月20日)
结合工作责任分工及我局工作实际,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等形式,广发征求我局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整治,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具体分工落实,找好贯彻。
四、工作要求
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是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作为“乡村文明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局干部职工都要引起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全市“乡村文明行动”工作开展做出积极贡献。
1、加强领导,落实分工。成立市环卫局“乡村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局长同志任组长,对整个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安排,负总责。副局长同志任常务组长,具体抓好此项活动的落实,确保“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乡村文明行动”的指导协调和推动落实工作,真正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宣传科宣传阵地的作用,宣传此次活动的意义和目标任务,并不断发掘活动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及重要事件,通过环卫信息报、环卫网站及其他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调动起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中航环卫的互联网+微生态运营模式,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环卫、电商物流、金融、电信、新能源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在乡村、在社区的综合运营中,实现“幸福村居”的终极目标。
过去一年,“互联网+”迅速成为社会和业界追捧的热词,甚至在刚刚结束的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依靠“互联网+”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也成为地方政府谋篇布局新一年工作的侧重点。对于想要分一杯羹的环保经济来说,“互联网+”的意义在于,为生态维护又增添了循环业态下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2016年1月21日,国家发改委了《“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提出要加强推进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完善污染物监测及信息系统,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与互联网连接和共享。
政策的出台为国内环保企业在互联网领域大展拳脚提供了依据,而“互联网+”频繁被提及的背后,实质上彰显的是当前国内经济业态的一种全新未来,也正是有了“互联网+”理念,越来越多的行业像一张不断新织的大网,实现了万物互联的格局。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甚至是社会形态变化的一种趋势,各行各业都希望能通过“互联网+”带来无限可能,完成自身的弯道超车。在这场竞技赛中,中航环卫则把与“互联网+”的这场“联姻”,与微生态运营结合起来。
“互联网+微生态”中航模式开启环卫行业革新大潮
尽管“垃圾围城”的城市困境,持续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但遗憾的是,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仍处于粗放型阶段,各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源头减量和分类收运体系仍未健全。而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还在不断增长,全国垃圾年产量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远超GDP增速,预计到2020年城市垃圾产量将达3.23亿吨。
垃圾前段智能分类、后端无害化处理迫在眉睫,中国的城市垃圾问题突出,政府在新常态下全力推行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也让环保企业看到了发展机会。
中航环卫控股集团董事长曹虎认为,在这场“互联网+”的革新大潮中,目前环境产业从“政策+污染驱动”向“政策+市场驱动”转变,环保的产业链已由过去的污染治理,向前道的预防、中道的监测、后道的治理和修复拓展,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的内生动力和市场的主体地位将会起决定性作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据介绍,中航环卫率先开启环卫行业革新大潮,在互联网+微生态运营方面,立足于以社区或村为载体建设的“村级生态微站”,采取分级管理模式,户收集――镇(村)集中――镇转运――县(市)处理村内生活垃圾集中运输到村级“生态微站”,并做好分类处理。通过垃圾智能分类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亦可进行回收利用处理,其余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使用密闭式垃圾运输车集中运输到镇级“微生态”垃圾处理中心实现垃圾中转。按照村镇垃圾收运流程,环卫作业人员需每天按固定路线、时间、游走村镇间收运垃圾。
同时,针对社区旧货有许多可以循环使用,但缺乏有效的交易渠道等情况,由中航环卫开发的“生态微站”旧货交易平台,基于“微站”资源回收站的实体支撑以及绿社区平台的网络支持,使得住户旧货售卖的信息能畅通地传达到各居民家中。此外,中航环卫建立绿岛资源回收站,对垃圾进行付费回收,最大限度地从源头对垃圾进行减量,这对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实现生活垃圾终端减量化、资源化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互联网+微生态”运营模式,实现环卫、电商物流、金融、电信、新能源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全覆盖。
五位一体公共服务全覆盖解困农村综合治理“最后一公里”
强化生态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过去几年我国为改善村居环境,建设幸福村居进行的主要工作,但目前大部分乡村虽然实现了环卫一体化管理,却没有完全解决乡村物流配送、金融综合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如今,中航环卫互联网+微生态模式可有效解决村居环境综合治理、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的难题,并将金融综合服务下乡、电动汽车下乡、 电信、文化、票务、旅游等多项便民公共服务导入村居,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村居民创业。
曹虎表示,中航环卫“互联网+微生态”以建设“幸福村居”为目标,以镇为中心选址建设“镇级中心生态 微站” ,网络布点至各行政村选址建设“村级生态微站”。据了解,通过“互联网+微生态”方式来解决乡村综合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当地政府只需负责协调提供建设场地,其他配套公共服务则由中航环卫负责投资、建设、经营,并纳入至当地的环卫一体化 PPP 项目当中,助力“幸福村居”的建设。
深入开展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实践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关于印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通知》厅〔〕28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依照城乡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开展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塑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农村新面貌。
二、基本原则
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1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分级实施的原则。各街镇、村(居)为本辖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
积极引导、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参与,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环境综合整治的整体合力。
鼓励、支持各地从自身实际动身,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体现特色的原则。区别对待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村改居社居委和中远郊行政村等不同区域。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发明性开展各项工作,不搞“一种模式、一刀切”
强力推进,4坚持重点突破、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原则。选择影响力大、代表性强的街镇和村(居)作为示范点。形成典型,同时坚持以点促面,带动全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
治标与治本相结合,5坚持夯实基础、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环境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绿化大会战、和谐社区和文明镇村建设相结合,不时巩固和提升成果,总结经验,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耐久、深入开展。
三、总体目标
全面清理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中远郊腹地农村“脏、乱、差”现象,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推进镇容村貌整治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保证机制,建立完善农村保洁站(办)健全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落实长效管理制度,达到农村卫生状况明显改观、镇容村貌明显提升、人居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的目标。
四、工作任务
建立保洁队伍、建立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两治理两建立”即:治理环境卫生、治理镇容村貌。
(一)开展集中整治活动
1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集镇整治
修缮和出新道路沿线的围墙和建筑;取缔露天茅坑,全面清理“十乱”即乱搭建、乱堆放、乱停放、乱占道、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拉杆线、乱摆摊设点、乱涂写张贴、乱设招牌广告。全面清理残墙断壁。改造旱厕;疏浚河道沟渠和下水管道,清掏淤泥杂物,清理垃圾杂草,清除污水;整治骑路经营,完善市场设施,规范集贸市场。
2道路沿线整治
清除流露垃圾,全面清理环境。清除飘散的杂物和白色垃圾,清除粪堆等。全面整治沿线村容村貌,修缮和出新围墙和破残建筑,清理乱涂乱画,撤除有碍观瞻的招牌和广告,规范乡村店招牌设置;撤除清除露天茅坑、简易旱厕、废弃猪圈和擅自搭建的临时建(构)筑物,迁移拴养牲畜和柴草堆,清除路边堆放建材等。全面疏浚、疏通沿线排水沟渠,清除淤泥,清理杂草,清理污水。加强对马路边、河道边、坝埂上等处毁绿种菜、开荒种菜现象的管理。
3村庄内部整治
衣物晾挂整齐规范。无卫生死角,全面清理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乡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范围内的流露垃圾。农家院落应做到房前屋后可用物品堆放整洁有序。无蚊蝇孳生地。墙体无乱涂、乱画、乱张贴。
(二)落实长效管理
1组建专业保洁队伍
加强农村专业保洁队伍建设。依照乡村社区管理要求。
配齐专职人员,1加强街镇级市容所(科)建设。各街镇要进一步加强市容所(科)队伍建设。增强工作力量,街镇级市容所(科)负责集镇道路、集市、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工作。并督促辖区各村(居)建立市容环卫保洁站(办)保洁站(办)负责本村(居)范围内的清扫保洁任务。
提高保洁实效。2建立村(居)级保洁员队伍。原则上村(居)级保洁员数量按在册人口数4001比例配备。村(居)级保洁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村(居)内主要道路、公共场所、乡村旅游景区、河道、公厕保洁及垃圾清运。有条件的村(居)要推行村(居)环境卫生市场化保洁。
2完善环卫配套设施
原有垃圾房(池)全部撤除。1配备规范化垃圾桶。垃圾实行容器化收集密闭化运输。
区城管局统一设计,原则上按照每10-15户(每个楼道口)放1只垃圾桶的要求进行配置。统一样式和颜色。
配备垃圾收运车辆。原则上每个街镇配备不少于1辆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车,2配齐垃圾清扫和清运工具。各街镇、村(居)要统一配置必要的垃圾清扫工具。有条件的村(居)也要配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每名专业保洁员要确保配备1辆生活垃圾收集三轮车,及时收集、清运村庄垃圾桶内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日运,防止发生二次污染。街镇要统一村(居)清扫保洁人员服装和工具。
各街镇要在辖区主次干道沿线,3合理配置果皮箱(桶)依照相关规范。街镇道路、车站、市场周边等合理布置果皮箱(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小区内部道路、乡村旅游景区道路两侧要合理布置果皮箱(桶)有条件的村(居)村内道路沿线也要布置果皮箱(桶)
加快推进街镇垃圾转运站建设,4加快垃圾转运站建设。每个街镇要有一座垃圾转运站。确保尽早投入使用。
3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和保洁制度,1健全工作职责制度。切实加强对街镇、村(居)两级环卫工作人员的管理。明确市容所(科)市容站(办)管理职责、清扫保洁人员工作职责及垃圾清运、村庄保洁的具体要求,制定工作规程,切实增强环卫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实行环卫监督员制,2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台帐管理制度、村庄保洁检查登记制度等。加强村(居)民自治。村民组长或村(居)委会指定一名热爱公益事业、责任心强、村(居)民中具有一定威信的村民担任本村(居)环卫监督员,增进村(居)民之间互帮互助、互相监督。落实好“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把环境保洁、村容秩序落实到每家每户,责任到人。
纳入政府目标管理,3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区对各街镇、村(居)督查考评体系。同时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集中整治期间,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将每10天组织暗访一次、通报一次,通报存在问题,限期整改。转入长效管理后,每月检查一次、讲评一次,纳入全区乡村管理考核工作之中。考核结果原则上每月统计公布一次,每季度通报一次,对组织检查、明查暗访和群众投诉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限期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并在区级新闻媒体曝光。
与区下拨专项补贴经费相挂钩,考核结果实行“五挂钩”与区级考核相挂钩。与区委、政府对街镇的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相挂钩,与下拨村(居)级环卫保洁经费相挂钩,与村(居)清扫保洁人员报酬相挂钩。同时要积极做好迎接全市检查考评工作。
检查频次不得低于区级组织的检查,各街镇相应建立对村(居)检查考评机制。检查结果上报区指挥部备案。年度检查中,一次排名垫底的街镇,》报通报批评;两次排名垫底的街镇,由区纪检、组织部门对街镇党政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三次排名垫底的街镇,追究街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
每年评选出20户“清洁家庭”,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清洁家庭等评比活动。授予荣誉匾牌;评选出6个先进村(居)第一名1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3个,第一名奖励2万元、第二名奖励1万元、第三名奖励5千元,用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经费补贴。
五、实施方法
分三个阶段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年12月上旬开始。
(一)重点突破阶段(2011年1月31日前)各街镇、村(居)综合整治乡村出入口道路、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中远郊腹地农村的市容和环境卫生。全区各街镇、村(居)中树立一批开展速度快、力度大、效果明显的典型。
(二)拓展延伸阶段(年3月31日前)以点带面。把集中整治延伸到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乡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区域,探索建立镇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快速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4月1日起)不时总结经验。建立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管理长效机制,组织开展检查考评,纳入全区乡村管理长效考核之中。
六、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副总指挥由郝力群、黄韦华同志(常务)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各镇(街)负责人,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文广局)农林水务局、住建局(交通局)财政局、卫生局、规划分局、城管局、环保局、团区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城管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组织检查、指导和考核各街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协调解决综合整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收集信息,编况通报,总结交流经验,推动工作落实;指导各街镇、村(居)建立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明确目标整治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和联络人,各街镇都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街镇、村(居)党委(党工委、党委、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