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设计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设计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河道治理;任务;目标

1建设条件

1.1现状沟道排水能力

冬至河行洪多年未进行疏浚扩整,致使河道局部段岸坡冲刷严重,行洪能力逐步降低,遇到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1.2流域内地下水埋深由于受宁夏彭堡地下水库工程建成的影响(地下水库位于冬至河水库坝背水坡处),水库上游地下水位抬升,下游地下水位下降,据调查,区域内22%的土地面积地下水埋深大于150m,62%面积地下水埋深100m~150m,16%面积地下水埋深小于100m。地下水埋深主要受灌溉影响,每年2月份地下水埋深最深;3月份土壤开始化冻,融冻水开始下渗进入地下,使地下水缓慢上升,5月份灌溉用水开始,地下水位急剧上升;9月中下旬灌区停水,地下水位随之下降;11月上旬冬灌,水位又急剧上升;冬灌后直至第二年化冻前,地下水位都处于下降状态,地下水位的升降影响到土壤盐分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沟道排水量的大小。

2工程任务

2.1工程方案及任务

冬至河河道治理工程下段分为工业园区以上段(0+000-3+334.5)和工业园区以下段(7+521.6-11+041.8),其中:工业园区以上段和工业园区以下段,根据工程规模,河道防洪标准为IV等,堤防工程级别按5级设防,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规划治理段落河道园区以上段长3.335km,工业园区以下段长3.52km。根据我国《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对工矿企业规模进行划分。再根据《防洪标准》确定其等级及防洪标准,选定的防洪标准一般取下限值。本次设计的冬至河圆德慈善工业园区其人口规划4.54万人,用地826.67hm2,到2030年园区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资产总额37亿元,规模为大型,等级为Ⅱ等,防洪标准重现期为50年~100年一遇。本次圆德慈善工业园区段主方案采用裁弯取直方案1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砌护,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堤防设计。附加方案采用随弯就势和裁弯取直两种方案各按10年~500年的洪水标准进行方案设计比较(裁弯取直按10年砌护,20年~500年设防),报水利厅审查,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2.2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

通过多次实地勘察,进行了多次比较、论证,最终确定方案如下:计划治理沟道22.142km,其中上段治理沟道11.1km,下段治理沟道11.042km。根据沟道各段现状不同,从保证有良好的过洪条件、沟道运行安全且尽量减小工程量、少占耕地等各因素考虑,各段具体处理方式如下:冬至河上游段为自然沟道,沟道断面不规则,宽窄不一,根据现状行洪能力核算成果表上游段现状河道有足够的行洪能力,两岸居住的群众少且比较分散,为防止水流对两岸岸坡的局部冲刷,保护农田,采用分段砌护治理的方法,计划对河道两岸局部冲刷严重的地段进行砌护6处,砌护总长11.007km。冬至河下游段工业园区段由于圆德慈善工业园的加入,又有天然气管道、银武高速公路、银平公路、盐化公路以及光伏电厂等重要的防护对象,计划对工业园区段河道两岸进行全断面清淤砌护,砌护段落为3+334.5-7+521.6,左右岸砌护总长8.371km。其余段落采用分段砌护治理的方法,计划对河道两岸局部冲刷严重的地段进行砌护7处,砌护总长6.72km。局部支流入口段砌护5处,砌护总长2.4km,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肖家深沟支流入河段,为确保工业园区光伏电厂的安全运行,需要将该支流入河处进行延伸砌护,计划主堤砌护长1.1km,副堤砌护长0.6km。

3指导思想及目标

3.1指导思想

①树立以人为本、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人水和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固原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②贯彻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统筹防洪减灾与兴利、近期与远期结合,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维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为建立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3.2目标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线方案,方案比选,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涪陵李渡至南川双河口段路线全长约55.261公里,经过了重庆市近郊的3个区(市),它们分别是:涪陵区、武隆县、南川市。全线设计时速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24.5米。分布有跨江特大桥1644米/1座,大中桥16030米/45座,隧道6099米/7座座,与长涪、沿江、渝长(沙)高速公路交叉形成3个枢纽互通,还分别在涪陵区李渡工业园区、涪陵区龙桥工业园区、梓里场、鸭江、平桥设置5个一般互通,总占地4970.7亩。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涪陵李渡至南川双河口段还连接了涪陵火车南站、涪陵火车西站、涪陵港等运输枢纽。

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结合远景交通流量及沿线地形条件,推荐重庆三环公路涪陵李渡至南川双河口段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进行建设,路基宽度24.50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桥涵与路基同宽。

1. 路线起终点及走廊带确定

1.1 路线起点

涪长高速公路的水磨滩至涪陵长江一桥段,桥、隧构造物密布;路线平纵线形标准较低,多处平面半径小于450米,纵坡大于4%;其中花桥至李渡互通段,公路右侧附近区域已兴建众多大型厂房或民居。因此,节点位置的选择十分受限,结合涪陵城市规划、可能的跨江桥位的情况,本项目路线可能的起点位置有水磨滩、李渡、斜阳溪三处,起点的确定将结合接线方案的工程造价、高速路网间的衔接、对城市建设的干扰程度等方面综合比选。

1.2 路线终点

武水高速公路白马至双河口段,桥、隧构造物密集,地形复杂,路线纵面为连续长大上坡路段;同时受白云大山脉的阻隔,拟建公路路线布局十分困难,因此,武水高速公路的节点位置选择十分受限,可能的节点位置有两处即:白马和双河口附近。路线终点的确定将根据路网近期和远期的交通需求,结合接线方案的工程规模、建设难度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

1.3 路线走廊带

结合区域内其他高速公路的布局、涪陵城市规划、渝淮铁路和地方道路的布局、主要场镇的分布、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情况,拟建公路可能的走廊带方案有两种:①沿乌江通道布线的东线方案②沿S303线走廊布线的西线方案。

图1 拟建公路走廊带方案

东线方案1:自涪长路斜阳溪节点,于涪陵城区东侧跨越长江,与沿江公路共用约10公里,沿乌江通道布线至白马节点,即C+D线。

东线方案2:自涪长路李渡节点,穿越规划的李渡工业园区,与沿江公路共用7.2公里,沿乌江通道布线至白马,即K+N+C+D线。

西线方案:自涪长路李渡节点,穿越规划的李渡工业园区,沿省道S303的酒店~鸭江一线布线,止于双河口节点,即K线。

2.路线方案比选

2.1 东、西路线方案

通过定性的比较、论证,最终推荐了西线方案(K线)。从表1中可以看出K线方案投资明显较省,东线方案长大隧道、桥梁多,因此,推荐西线(K线)方案。

表1 东西路线方案比较表

主要工程数量 西线方案(K线) 东线方案(C线)

路线长度(公里) 55.261 62.256

路基土石方(万立方米) 553.843 1147.9716

防护排水(万立方米) 60.0128 60.3908

路面(千平方米) 762.480 646.19

涵洞(道) 79 29

人行天桥(座) 6 7

大桥长度(米/座) 17092/49 15050/41

隧道长度(米/座) 5120/5 28595/11

互通式立交(处) 8 4

占用土地(亩) 4970.7 3149.15

建安费(万元) 377567.2489 583669.9441

推荐方案 K线

2.2 跨长江大桥桥位、桥型及其线路方案

长江特大桥作为重庆三环高速公路的重点工程,桥位选择应按照符合路网布局、路线总体走向、城镇规划、城市组团布局的原则,同时以河床无深水基础、江面较窄、桥梁长度较短、施工方便、桥梁造价较省为目的,结合工程地质、通航要求、河道冲淤、水文条件等自然特点,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桥位。

经桥位、桥型进行比较后,以下从工程经济角度,对涪陵青草背桥位及其线路形成的K线方案、涪陵狮子碑桥位及其线路形成的A、B线方案进行比较论证,见表2。

表2 桥位、桥型及其线路方案比较表

主要工程数量 K线方案 A线方案 B线方案(K+B+A段)

路线长度(公里) 13.019 24.774 22.471

路基土石方(万立方米) 107.1684 357.2007 233.3140

防护排水(万立方米) 23.0508 44.2175 38.6294

路面(千平方米) 265.25 467.19 348.73

涵洞(道) 26 37 32

人行天桥(座) 3 9 9

跨江特大桥(米/座) 1713/1 2438/1 1713/1

大桥长度(米/座) 2440/7 3160/8 4073/9

互通式立交(处) 4 3 3

占用土地(亩) 1538.50 2277.20 2105.30

本项目建安费(万元) 120920.802 170803.065 150910.373

推荐方案 K线

经表中建安费、建设难度、土地资源、投资等方面的比较,推荐k线方案。

2.3 鸭江至武水高速公路接线方案

鸭江接双河口为K线,鸭江接白马为D线。根据结论,D线方案建设里程较长,以长大隧道群为主,工程规模较大,工程投资明显高于K线,同时沿线地形、地质复杂,结构物众多,乌江通道附近弃渣困难、与319线干扰大,工程建设难度极大。K线方案地形、地质条件明显较优,桥、隧等构造物较少,工程投资节约7.4亿元,弃土场选择、进出场道路方便,工程建设难度较小。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推荐鸭江接双河口的K线方案,本项目终点也相应推荐双河口。

3. 方案综合选定

经比较论证,在长寿、涪陵区段,三环公路选择了在涪陵李渡跨江的过境方案,起点设在涪长高速公路李渡;拟建公路推荐了靠西侧沿S303线布线的西线(K线)方案,终点推荐了连接双河口的方案。

对于局部路线方案,涪陵城区过境段,推荐了穿越李渡工业园区、于李渡长江大桥上游1.7公里处跨江的线位方案;鸭江与长沙通道武水公路接线方案,推荐了沿S303线布线、终点接双河口的线位方案。

对于蒿子坝至鸭江段,地形、地质条件相对简单,路线走廊带方案明确,受规划的南涪铁路限制,可供选择的线位方案较单一,本次研究未提出其他有价值的方案,下阶段应对局部的线位方案进行优化、比选。推荐方案的主要工程规模见表3。

表3 推荐方案主要工程规模表

4. 结语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山地整理;快速城市化;生态保护

Abstract: In the mountain city which is extreme shortage, through concentrated into a piece of mountain finishing, resulting in a contiguous focus of the available land for construction, breaking the bottleneck of lack construction space, change the layout of the mountain urban land is fragmented, road system decentralized inefficient infrastructure operation and other defects, provide the conditions for 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Key words: mountain finish; rapid urbanizati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U412.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一、山地城市面临的用地空间不足之困境

十堰市位于鄂西北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由西向东绵延百里,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和中低山地貌地形,山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2.9%,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土地资源始终是制约城市规模扩大的关键因素。

在这种低丘缓坡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格局有两种选择,一种利用河沟谷地枝状发展,分成多个小台地,一种是集中大范围平整的整体方案。

前一方案初步工程造价较小,高程设计比较灵活,但台地分级多,道路通常迂回曲折,难成系统,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用较高,各场地之间交通联系不便,长期运营费用增加;后一种方案需要大范围进行土石方量的平衡,一次性成本较大,可以形成大片集中的建设用地,便于以后的工业建设的规划布局,对长期运营发展有利。

当年二汽(现在的东风汽车公司)开始在十堰建厂时,主要选择在海拔250 米以下,坡度小于5%的河谷阶地平坦地区。也形成了十堰城区初期的枝杈形布局结构。

经过几十年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城市空间的日益扩展与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建设单位自行开挖边角山体和局部山体的现象逐步增多,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逐步加大,开发强度逐渐提高,一些海拔300米左右、坡度稍大的地区也被利用作为建设用地。城区的枝杈形用地空间布局逐渐向带状城市演化。

近年来随着十堰市对外交通条件的迅速改善和湖北省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实施十堰将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依靠建设单位开挖局部零星山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建设空间拓展的需求。在十堰市市辖区范围内,符合常规标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已经极为有限,而且用地分散,不可能再找到完全满足条件的大片建设用地,集中大片的山地整理已势在必行。

为了合理科学地利用山地,十堰市自2007年起在城区范围内开始进行规模成片的山地整理,截止2011年已累计整理成片山地约2.5万亩,修建配套市政道路21.7公里,为城区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提供了建设空间,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了一批城中村,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十堰市山地整理的原则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山地整理在十堰城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初步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1、科学选址,坚持“三少一多”的原则

山地整理从选址开始就由规划部门提前介入,经过了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系统等多方面研究、多方案的比较,优先选择耕地菜地少、拆迁少、现状建设少、山体多的“三少一多”区域,从周边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区域开始,以有利工程的启动实施。

2、统一规划,坚持集中成片的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根据城市建设空间拓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山就势,集中成片整理以集约利用土地,同时选择性地保留部分山体以保持片区山体轮廓线的完整性,形成十堰市城市独特的天际线,保护“山城”风貌。

3、多方案比较、保证工程经济性

根据规划用地性质要求和地块大小进行场地平整方案设计,尽量土石方就地平衡,避免盲目开挖,减少二次平整,保证城市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能够畅通接入,节约综合建设成本。

4、坚持环境保护,及时治理

开挖山体采用“搬山不挖山、开破不开整、挖到马鞍部”的方式,即山体整体开挖、并挖到马鞍部位以减少创面,优先开挖已经破损的山体,并及时进行植被恢复、边坡治理等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5、 以分水岭为界,尽量保留现状流域划分

由于沟壑纵横、地形起伏复杂,山地整理项目基本上是在保证现状流域

6、多部门配合,高效地组织协调

每个项目都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协调指挥部全程负责,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科学化高效率的组织管理,建设、规划、土地等相关部门和城司、供水供电部门积极配合,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山地整理项目的典型案例

(一)龙门工业园山地整理

十堰经济开发区龙门工业园位于十堰城区东部白浪片区,向西距离城市中心区北京路7.5公里,向东距离六里坪镇区7.2公里,至武当山镇40公里。

规划区将成为十堰东风汽车基地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西与东城开发区工业园区、西城开发区工业园区连接,向东向六里坪方向拓展,处于在交通联系的主轴线上。其区位优势明显、外部交通便利,但也突出存在着可建设用地缺乏的制约因素。

1、自然地形地貌

规划区地形比较复杂,山地、坡地和沟地交织,主要由以“V”形的均匀寺沟为主轴,及其沿线的支沟和山体共同组成。整个区域中山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80%。山脉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多数海拔均超过300米,最高峰位于规划区北部与十堰经济开发区与茅箭区东城开发区交界处,高程为388.5米;沟壑用地高程在200米左右。地形高差大,坡度陡,可直接利用的平缓地很少,布局分散,难以满足规模化的大工业建设需要。

规划区以十堰经济开发区和茅箭区界山为界,西部属于马家河流域,东部和南部属于茅塔河流域,规划区内主要河流是一条大体呈“V”字沿均匀寺沟流动的小河流,在规划区东北角汇入茅塔河。

2、山地整理方案制定的原则:

从现状地形地貌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区域内山体尺度小,沟壑纵横, 50%以上的坡度分布均匀尺度细微,没有较大尺度上由于坡度产生的适宜建设的区域,区域内开发建设难度基本接近。这种细密的结构必然对城市建设产生很大制约。工业厂房这种大尺度的建设必须较大面积的平整场地,适宜的坡度也仅0.5%左右。山地整理势在必行。

本规划区域周边有现有城市主干道环绕,但与现状建成区的平坦地势相比,存在很大高差,现有道路的标高对区内山地的开发整理形成制约。

1)规划区道路必须与周边道路衔接,满足周边区域连接通道的要求。

2)规划区内山体整片开挖,土石方必须就地平衡,场地坡度满足工业区建设要求。

3)利用规划区周边与建成区之间的山体形成过渡区和生态隔离带,消化高差的同时,减少边坡挡墙和山体。

3、场地利用方案比选

从用地角度出发,对区域范围内地形地貌、竖向标高进行研究,研究未来规划区域可能的建设格局与形态,与周边区域的衔接关系。

规划区大体呈一个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9公里,由现状建设区围合的三角形区域。现状建成区主要位于马家河、茅塔河沿岸,并向两岸沟壑纵深发展,现状建成区标高普遍在180—210之间,西南高东北低,随河流走向缓慢降低。

规划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与建成区之间有自然山体分隔,适合集中发展,且工业用地对地形坡度要求较高。规划建设用地格局采用周边山体保留、中间大范围平整的整体方案。大范围进行土石方量的平衡,一次性成本较大,可以形成大片集中的建设用地,便于以后的工业建设的规划布局,对长期运营发展有利。

以现状分水岭为界,整片进行山地整理,将规划区西部和北部高程高、体量厚的山体保留,片区南部台湾路沿线山体保留,为开发区营造绿色生态背景。规划区中部形成高程在240米—270米之间、坡度在0.5%—3%之间的开阔场地,布置大、中型企业,在与建成区联系的部位采用小台地过渡,布置小企业和配套公共设施及生活服务区各台地之间高差控制在3—6米左右。

龙门工业园总面积1193公顷,建设用地约768公顷,山地整理面积约530公顷,保留的绿地山体面积约392.3公顷,占总面积的27%。山地整理为高标准,格网状的大规模工业区布局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空间,目前龙门工业园已成为众多企业投资建设的热点区域。

(二)天津路商住用地整理项目

天津路商住用地位于十堰市城市东部新区,是中心城区东扩的必经区域。用地东以天津路为界,南到长子沟南侧付家湾、北到徐家湾村五组,西到重庆路与天津路分水岭。现状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冲沟。其中较大的两条沟五房沟和长子沟分别位于南北两边,与天津路基本垂直。该区域距离十堰东部新城商业中心区很近(向北430米),向北1500米为十堰大学,与火车站片区有规划主干道连接,交通十分便利,地块完整,环境优美,适宜建设配套齐全的中高档宜居型社区。

场地设计按照《天津路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规整用地、搬山填谷、坡地式布置,达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场地南北向沿天津路一侧基本按天津路的标高,北高南低,坡度1.5%;场地东西向设计为西高东低,东侧接顺天津路标高,北侧的五房沟平均坡度为6%,南侧的长子沟平均坡度为4%,中间段自东向西先为缓坡,坡度为3%,后半部分坡度加大,平均为8%。场平设计根据用地性质的不同采用了与工业用地相比较大的坡度,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降低了土石方填挖量,降低了造地成本。

四、山地整理项目的启示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设计范文第4篇

1.快速转型,加强专业学习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儿园(以下简称“翡翠幼儿园”)项目启动于2010年,建设目标是“绿色建筑三星级校园”。为打造完美的生态校园,在筹建期,筹建教师快速从“教育人”向“建设人”转型,研读建筑图纸,认真分析功能定位和建筑细节,全程参与园所筹建。

2.关注细节,优化方案设计

项目动土后,为力求室内精装、景观、弱电等设计方案的最优化,我们精心搜集素材,和设计师谈未来办园方案、谈幼儿园孩子的活动特点,与其沟通、磨合、共同创意,将“生态教育”的理念融合其中,致力于绿化、香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建设。

二、空间艺术表达和体验—校园文化的物化发展

1.空间的故事——优化形象标识翡翠幼儿园坐落在融汇科技灵感与生态灵性的生态示范区,幼儿园得名于园所旁美丽的翡翠湖湿地公园。园所的空间故事融入了幼儿园的标志设计中:芽型的LOGO似一只翠鸟倏地从翡翠湖面划过,带起了一弯美丽彩虹;青如黛色的湖面微波粼粼,港湾中一群小船就像我们的孩子般,喧嚷着即将起航。

2.空间的情感——美化建筑设计

(1)视觉充分表达空间的文化张力

幼儿园文化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就是通过空间的着意安排转化到每个人的视觉感受中。为表达积极的生命成长与可持续生态发展的共生共荣,我们在基本空间视觉设计中采用了悦动明快与怡然自得的色彩和符号。葱郁欲滴的垂直绿化搭配鲜亮活泼的橙色建筑立面;中国红元素的大厅辅以绿色廊柱似的参天大树为每个可爱的生命举托着稳定和安全……漫步在翡翠幼儿园里,随处都能找到生命的欢乐色彩,和谐巧妙的搭配潜移默化地缔造了这个幼儿园所孜孜追求的文化底蕴。

(2)视听觉协奏曲

为了让孩子们自然地感知声音在人类生活中的美妙,园所在大厅空间设计中,大胆运用涡旋状的天顶来刻画空间模糊性和流动感,轻揉着空旷大厅的曼妙回音,演奏着视听觉共鸣的协奏曲。置身其中,整个大厅充满着流动和想象的氛围,充分契合儿童的秉性,有利于释放他们的心灵。

(3)听觉和触觉的通感

我们充分展示“墙面文化”。在大厅的弧形墙上,可爱的卡通形象在视觉上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敢说敢唱的开放氛围。同时,我们将这种欢乐歌唱的情境谱写成园歌,从听觉上进一步将流动、活跃的氛围带入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4)触觉和思维的互动

在幼儿园大厅,一个灿烂的巨幅孩童笑脸墙拉近了空间和孩子们的距离。巨幅笑脸墙是由几千张小照片组成的微观世界,这些照片记录了翡翠幼儿园从奠基到建成、从首届新生报名到入园亲子体验……既有幼儿园的建设历史,又有孩子们的成长历程。这种展现方式有利于引导孩子们感受时间、体会成长,培养良好的自我思考的习惯和兴趣。

(5)思维和心灵的启迪

空间的生命在于让孩子们释放各自的秉性与心灵。翡翠幼儿园通过多感官体验的精心安排与设计,最终要实现的是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和培养,塑造孩子们活泼、开朗、温暖的性格与内心世界。

三、自然、建筑与孩童的共同成长—校园文化的精神继承

1.倡导环境育人,提高教育实效

作为国内首家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的校园,翡翠幼儿园透过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创造性地利用内部空间和外部场地,一地多用、合理规划,使整个园所建设突出了空间共享、自然为本、人文关怀、信息整合的特点,让孩子从建筑本身随处感知生命的快乐。

2.构筑生态家园,初显文化特色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开发区;绿化;养护;管理;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green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green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Lianyungang Development Zone, green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Development Zone; green;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于近年来业已形成的大开发、大建设、持续扩大绿化面积的良好平台,以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为目标,紧紧围绕“整体提升,全面拓展,打造亮点,科学管理”的工作思路,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强力推进园林绿化工作。截止2011年底,全区绿化总面积已达到105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39%、37.6%、8.5M2。其中:道路绿地780万M2、小区绿地20万M2、单位绿地240万M2、生产绿地10万M2。2011年底,我区按区域划分为中心建成区、临港产业区、高新区、大浦工业园、江宁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六个区域已经建成并竣工移交的绿化面积为662万M2。

1、开发区绿化养护管理机构

全区绿化养护运行机制市场化,由区建设局具体负责全区绿化养护作业的发包、考核、监督管理。建设局市政管理处负责日常巡查、考核管理工作。

2、开发区绿化养护存在的不足

2.1 绿化水平参差不齐,绿化形式单一。部分公园的绿化表现手法欠佳,不能贯彻设计师的设计意图,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导致绿化效果不理想。部分公园只停留在地面栽植,以平面布局为主,地面种植草坪,配以独木,点缀花灌木,给人以绿地生树的感觉,立体美感不足,多层次的绿化空间未能形成。

2.2 植物栽植位置不合理,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一些乔灌木与地下管线的距离不符合有关的技术规范要求,给管、线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利因素,且因管、线维修经常移动位置,树根经常移动位置,树根经常受损,影响树体生长。管理不到位,绿地草坪放任生长,杂草混生,病虫防治跟不上,造成病虫害发生、蔓延,草坪质量下降。木本花卉及乔灌木修剪不到位,枯死枝清理不及时,影响美观及来年生长。

2.3 绿化保护意识尚未形成。一个绿化工程美不美,是否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固然重要,但绿化养护更为关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如果不进行绿化养护或养护不到位,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园林建设必将失去其本来意义。只有实施良好的养护,才能取得预期的绿化效果,才能给人以愉悦的心情、美的享受。其生态、减灾、教育等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尤其是很好的养护可以提高广大市民的惜绿、护绿的意识,激发参与支持园林绿化事业的热情,巩固现有绿化成果,从而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

2.4 养护工作缺乏创新,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现在采取的一些养护措施,方法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低,养护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技术业务素质普遍会低,养护工作缺乏创新,养护效率较低,效果较差。

3、开发区绿化养护管理措施

3.1强化领导组织牵头,扎实推进,绿化建设成果喜人

2005年3月,成立了开发区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开发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强力推进绿化工作,为实现建设“花园式开发区”的总体目标,我区以美化城区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区形象为工作主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建设、高效能城区管理的方针,严格组织施工,高质量完成园林绿化环境综合整治建设。2005年疏浚了引水河,对河道岸坡进行了绿化,实施了排淡河、运盐河景观改造工程,完成了港城大道景观改造。2006年实施了310国道两侧、昆山工业园(振兴路、虎平路、二号路)、新港路、平山路、纬一路、经十九路、东方大道、昌圩湖路、北京东路、盐浦路、西环路、顾圩路、正大路、黄海大道等绿化景观工程。完成近60项绿化工程,总绿化面积200万M2。2007年,我区财政投资建设的绿化项目共14项,总面积125万M2。2008年实施了以花果山大道为主的8条道路、台北盐场安置小区等3个小区景观工程,全年完成绿化面积90万M2。2009年,开发区新增中云车站广场等工程配套绿地2.3万M2,改造完善出口加工区、昆山工业园及道路景观25条,补缺绿地3.5万M2,全年完成绿化48万M2。

3.2强化科学管理探究,狠抓举措,绿化管理成效显著

在强力推进绿化工程的过程中,强化科学管理,按照精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管理的工作指向,不断总结和探索盐碱地绿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并充分放大近年来所取得的盐碱地上绿化管养工作经验效应,继续开展临港产业区绿化带土壤改良技术攻关工作,从设计、施工到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绿化工程施工排盐技术操作规范》、《盐碱地绿化养护管理技术作业标准》以及《绿化养护管理考核细则》。积极深化市场化运作机制,整合区内优势资源要素,探索服务外包等先进管理模式,加快引进市场中介研究机构和专业化管理队伍,借力发力,借梯升高,努力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自2005年以来,我区临港区域新增盐碱地绿地400万M2 ,为了确保“不但要苗木成活,还要苗木长好”的目标实现,我们主观上加强重视,客观上讲究科学,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一是注重科学指导,摸索制定一套较为系统全面的连云港盐碱地绿化养护规范。努力克服盐碱地上植树难、成活率低等不利因素,立足栽植技术攻关,形成了《开发区盐碱地绿化养护施工规范和作业标准》、《开发区盐碱地绿化养护施肥标准和用水方法》等独具特色的降碱排盐绿化种植技术规范。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和周边先进地区的交流和学习。二是狠抓计划管理,制定详细的现场养护的周计划、月计划和年度计划。依据计划对现场作业的标准和质量进行检查跟踪。三是注重细节作业,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不断推陈出新,对区内主干道路绿化景观组织完善提高。仅2008年和2009年两年,顺利完成了大浦路、新光路、东方大道、黄海大道的整治,使车行人行的视线交汇点景观得到了有效改善。

3.3强化长远发展机制,立足提档,绿色生态园区初见雏形

2010年是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关键之年,我区继续依托临港开发,推进建设“盐田绿洲”,努力打造新型生态化工业园区。继续坚持“路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在绿中”、“以树为主、因地制宜”的工作知道思想,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环环扣紧、层层抓牢。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档次和水平,为了实现区内的绿地增量提档,我区早在年初就重点明确了“九条道路、四个小区、一条河道、一条高速”的绿化建设任务,全年新增绿化130万M2。我区园林绿地总面积达到了960万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4建立养护资金

增加投资是提高公园绿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政府要划拨专用经费用于公园的绿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园绿化水平。

3.5 合理规划栽植位置,提高绿化养护管理技术

树木种植之前,要事先做好规划,与建筑保持适当距离。充分考虑地下管道、线路的位置及以后的开挖、移动,将树木种植在远离管道、线路的地方,维修管道、线路时,也应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树木的损伤。对绿地草坪实行精细管理,及时灌溉、修剪、施肥,做好病虫害防治。木本花卉的修剪本着年年有花开的方法,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乔灌木的修剪要根据其自身生长特点和规律,剪出相应造型,各自形成微缩景观,符合观赏要求;及时清除枯死枝、病虫枝,使其富有生命朝气。

3.6增强人民群众的护绿意识

广泛宣传绿化的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爱护绿地、爱护公园的绿化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爱护绿化成果的自觉性,教育和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爱护绿地的意识,使绿化造福人类的思想家喻户晓。

结束语

总之,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是实现园林价值向使用价值的转换,提高园林景观质量必不可少的一项长期的、反复的且技术要求全面的经常性工作,也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养护队伍的建设,规范绿化养护的日常管理,强化专业技术操作技能,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水平和技术含量,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档次,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美观的城市园林新景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涛.再议绿地养护[J].中国园林,2003(2):51~52.

[2] 朱伟华,丁少江.试论对城市绿化养护承包公司的管理[J].中国园林,2000(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