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会计课程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263-03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重要性的凸显,相关的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也专门对中高级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相应的规划。职业教育在中国制造业及服务业升级转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目前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专注于相关行业的初中级从业人员,是处于第一线的技术型工人或服务人员,因此就必须要求这些从业者具备优秀可靠的职业素养及娴熟过硬的职业技能。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虽然近些年职业学校自身发展很快,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在不断地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教学模式,学生要么因为理论知识太复杂从而丧失对该门课程的兴趣,要么专注于理论而缺乏实操演练,缺乏对实务工作的具体了解与掌握。
会计专业作为目前职业教育中比较成熟而且开出率比较高的一门课程在课程设计及教学教法上的改革越来越多,有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以笔者所在的单位惠州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校而言,该校是全国示范性中职学校,对于教学改革极为重视并一直努力践行教育教学改革。该校从2008年开始在校内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改革,该校的会计专业作为学校的主干专业一直以来也是走在了学科建设的前列。笔者试图就该校的基础会计课程为例,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角度来解读和建构基础会计的课堂教学,以希望解决原有教学方法所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等问题。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简介
一个职业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独特的工作过程,而职业能力则是由具体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来体现的。所以,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归结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完整化。这就是为什么职业教育界会提出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来进行课程设计的初衷。工作过程系统化起源于德国,又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并经中国著名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引入并补充论证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的适应中国职教特点的一套理论及方法。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该方法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所进行的课程设计方法。该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它将知识具化在一个或几个工作任务中,学生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它所涉及的知识点;围绕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实施任务;最后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实施完成来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及掌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知识的“解构”与“重构”有效地解决了“学科体系”所存在的弊端,真正地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相比较传统的学科理论教学,后者更贴合实际,更适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因为其操作性强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笔者结合会计行业本身特点与会计教学考虑从以下方面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设计。
(一)课程设计
1.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企业对于会计岗位的工作设置及能力要求,并将工作过程描述与专业课程体系数据转换的关系。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我们会发现目前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主要去向为小型企业的基础会计岗位。小企业基于成本和规模考虑,业务比较单一,账务处理也比较简单,因此通常不可能设置较细分的会计岗位。所以这类企业对于所招聘的会计专业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全盘账务处理能力,最好能做到一人多岗。因此,我们在设计以工作过程系统的教学中也应该基于这种需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于会计核算业务的整体理解与掌握。
2.将基础会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过程描述与专业课程体系数据进行转换与对应。要想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则首先应该将会计岗位的“行动领域”转化为教学范围的“学习领域”。我们通过进行市场调查对会计岗位进行一系列的解构,将其包含在岗位中的任务及对应的能力进行提炼,并将其与专业教学相对应,建立如下所示关系图。
3.分析职业行动领域,重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下的专业学习领域。基础会计课程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原理并构建起企业业务流程的认识,并掌握企业主营业务的会计处理。而这些知识点分解于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会计岗位需要通过证、账、表等工具对业务进行核算与记录。按常规的教学模式,现在通行的基础会计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包括会计概述、复式记账原理及记账方法、企业主要经营业务会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报表等章节知识。这是学科体系下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通过分解知识点逐渐堆积起对于学科的认识。这种方法有其科学性但也有较大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会计整体缺乏认知,知识点单一缺乏系统性的了解,课堂理论学习量大等。因此,结合前述分析,建造一套基于工作过程下的教学环节。初步构想(见图2):
此表上半部分为工作过程,而且是一个非常系统和连贯的工作过程,下半部分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对于会计基础工作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即证、账、表的填制、审核、报送等。通过在各个工作过程覆盖知识技能的应用,使得基础会计的教学既能不间断地让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工作能力得到学习与实践,同时整个教学过程更贴近企业实际,让学生对于专业有更为直观和形象的认识。
并且我们在此表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整个教学过程(如下页表1所示):
(二)实施过程中配套资源设计
目前惠州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已经有其他专业(如计算机网络、汽车维修等)正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教学的探索。如果在会计专业能按此文所设计的思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结合其他专业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可能还存在一系列的资源配套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或改革。
1.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师资队伍除了大力推行双师型师资以外,还可以考虑在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上仿效香港职业教育模式,对于进入职教的教师必须要求其先取得专业从业资格并达到一定的实务工作年限。另外,可考虑聘请行业专业担任职业学校的专业顾问或客座教授(讲师),并定期邀请他们举行专业讲座。再次,可考虑对于校内教师的考评体系中增加实务工作时间要求,同时可以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实行学校与企业人才双向交流与任职,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2.学校考评体系的调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可能会打破原有的课堂组织方式,即从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学的模式转化为圆桌模式或小组模式。教师更多地担任一种引导者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下教学与学生的关系可以用表2来表述。
在此状态下,原有的课堂氛围及课堂环境均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学校原有的对于课堂的考评和对学生的考评体系都可能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笔者建议可对相关专业进行试点,对于课堂的考评不再局限于相对死板的课堂环境及课堂纪律等,而应该给予教师相对宽松的课堂设计环境。对于学生的考评则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考评体系,而着重于过程及项目的考评。强化实操能力掌握,淡化应试分数考核。
3.配套教材。在实行新的教学模式下,原有的配套教材无法适用。可以考虑编制校本教材的方式来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在编制配套教材时应考虑邀请行业专家或专业人士结合具体的会计工作要求进行编写,并在应用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总结
总体而言,对《基础会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设计,能够较好地改变现行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系列问题,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没有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的情况下都会存在不成熟或不健全的地方。笔者提出对于《基础会计》课程的设计主要并希望能通过在校内部分班级予以试点实施,以检验此种方法的效果及不足,并希望能借此机会对全校性的财会专业教学教研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及促进作用,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及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 李晓峰,左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2,(21).
[3] 万荣泽,何春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
【关键词】会计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灵活考核;岗证一体化
一、课程定位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原《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还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证的必备知识课程。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先行课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和就业打好基础。本课程通过让学生认识会计,熟悉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工作流程,熟练完成“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的基本账务处理工作,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助于培养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现代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特点,体现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将《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的两门课程整合为《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打破了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脱节的状况,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我们学院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专门人才。因此会计课程的设计要符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根据我们学院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该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实现“四化”,即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基础,将教学过程工作化;以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为重点,将教学内容过程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教学做”一体化;以从业资格考证和初级会计资格考试为手段,实施“岗证”一体化。为此需要改革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
三、以会计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体系,按工作任务选取并序化教学内容
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理念,就要打破原有的以会计理论知识体系为框架的课程体系,建立以会计工作过程为框架的课程内容体系。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是:取得、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资料整理归档。根据该工作过程以及学生考证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该课程设置为六个项目来学习,按每个项目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来安排教学内容。具体见下表(表1)。
四、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是一门实用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实践知识的传授。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理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学生就业后往往还要跟着师傅重新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现代高职教育的理念是要将学生培养成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已是当务之急。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该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和素质为教学目标。教学中“以某真实企业某月份里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主线(整个课程教学一例到底,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认识),让学生站在该企业会计人员某一岗位的角度来处理经济业务,从而完成该企业这个月的会计工作。为完成该企业这个月的会计工作,教师将具体的任务落实在每次课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技能不会,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然后教师教学生做(一方面强调操作的注意点和技巧,另一方面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么做),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做(这一步可以检验学生学的情况和做的效果)。此过程可以让学生“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学”来指导实践,通过“做”来理解并深化理论。“学做一体”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这样的良性循环会让学生觉得学习会计课程是一件快乐的事:学得轻松,学得成功。
表1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课程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 技能知识点 理论知识点
项目一
认识会计 任务1 认识什么是会计 会计含义
任务2 认识会计的作用 会计职能
任务3 认识会计方法和会计工作基本流程 会计方法
会计工作基本流程
项目二
原始凭证 任务1 识别原始凭证 识别原始凭证,熟悉经济业务和
经济事项 会计假设
会计对象
会计要素
原始凭证的种类
任务2 填制原始凭证 会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
任务3 审核原始凭证 会审核原始凭证
项目三
记账凭证 任务1 认识记账凭证 会根据经济业务选择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的种类
任务2 填制记账凭证 会根据原始凭证,运用借贷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 会计科目
借贷记账法
任务3 审核记账凭证 会审核记账凭证
项目四
会计账簿 任务1 认识账簿 会设置账簿,能选择各明细账的账页 账簿的分类
任务2 登记账簿 会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
任务3 对账 会对账 财产清查
任务4 错账更正 会更正错账 错账更正方法
任务5 结账 会结账
项目五
会计报表 任务1 认识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分类
任务2 编制资产负债表 会编制资产负债表
任务3 编制利润表 会编制利润表
项目六
会计档案 任务1 整理、装订会计资料 会整理、装订会计资料
任务2 保管会计档案 会保管会计档案资料
五、改革考核体系,建立灵活的考核体系
该课程必须改变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要手段的单一的考核方式。要建立以实践能力评价为核心,加大过程考核力度的考核体系。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要实现“五个结合”:将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专项技能考核与综合技能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职业能力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自始至终将考核的目的指向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体考核内容见下表(表2)。
表2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的考核体系
考 核 项 目 比例(%)
平时表现 出勤、课堂讨论、作业 10
专项训练(平时) 实训态度与认真程度 5
原始凭证的填制 5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0
会计账簿的登记、对账、结账 15
会计报表的编制 10
会计资料的整理和装订 5
综合训练(期末)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20
理论考核(期末) 各部分的基础知识 20
合 计 100
六、总结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改方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该课程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蒋欣文.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刍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熊婷,程博.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财会通讯,2010 (8).
[3]杨亚西,刘跃,余杰. 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 财会通讯,2010(8).
[4]郭铭芝,郭泽沛.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创新会计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9).
Abstract: In today's rapi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educations for 21st century's college students. Basing on colleg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cours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odule design idea of course development and elaborates the design idea of each module's function.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功能模块;基础教育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function module; basic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69-01
1功能模块分解
1.1 用户管理模块。对每个登录用户进行管理,提供安全机制,系统的主要用户为学生、教师和系统管理员,他们可以方便地通过浏览器完成人机交互。
1.2 Web课堂模块。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网上学习系统提供了网上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有教师上课的电子讲稿、CAI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参考资料等。
1.3 网络解答模块。为学生提供了网络解答环境。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可通过任何一台上网的计算机直接进入网络解答系统,利用网络向老师提出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答疑效率。分为答疑板答疑和在线答疑。
1.4 网络作业模块。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学生查看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及在客户机上完成作业、教师查看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批改作业、学生查看作业成绩并下载批改后的作业。
2模块设计
2.1 用户管理模块。
2.1.1 登录模块。该模块是完成用户登录的功能。用户进入该系统后,输入用户名(学号、教师编号或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系统将用户输入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信息相比较,如果相同,则登录成功。而且在登录的同时,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能够确定用户的身份,不同身份的用户所拥有的权限也不相同。在用户登录网站后只能进行该用户权限范围内的操作。
2.1.2 用户信息维护模块。管理员或具有管理权限的教师具有使用这个模块的权限,维护用户的个人信息。管理员输入用户名、密码,经过身份验证后,进入管理页面,可进行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及管理员信息管理。
2.2 Web课堂子模块。
2.2.1 教学日历和大纲模块。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类资源存放着各科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学生可通过这些资源掌握学习进度、学习的重点及难点。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了扩充知识面的参考材料,以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2.2.2 教师讲稿和教材模块。教师讲稿和教材类资源存放一些优秀的讲稿和各科课程的参考教材,学生可通过阅读教师的讲稿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方便快捷地阅读教材。
2.2.3 CAI课件模块。CAI课件类资源分单元存放着各科课程的CAI课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所需单元的课件,进行自学,学生通过访问Web服务器选择课程目录,当学生选定某课程的某一章节时,系统将会把授课内容以网页的形式传给客户端,自动播放课件内容实现课件点播。学生不仅提供了一个类似电视+VCD教学的教学环境,而且,学生还可以选择教学内容,随意控制教学内容的快进、倒退、音量,并且还可以随意跳转到自己需要的页面上。
2.2.4 参考资料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上传到网络上的参考文献或书籍,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3 网络解答模块。
2.3.1 在线答疑模块。在线答疑模块提供了网上实时交谈功能,实现了学习交流的同步。当用户登录到网上交谈系统时,系统首先会判断用户的身份,教师具有对在线用户管理的权限,可以拒绝在网上发表不宜言论的用户,而学生不具有此权限。
2.3.2 答疑板模块。采用了BBS形式,提问与回答的过程是异步的,使答疑变得高效而系统。网络解答板主要包括用户登录、问题浏览、问题增加、问题解答和问题管理等几个功能子模块。
用户登录模块用于验证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由于学生和教师使用答疑板的过程是不同的,用户登录时应注明自己的身份(教师、学生),用户输入用户名、口令,选择合适的身份(学生、教师),提交到系统,系统根据用户身份,到相应的数据库中查找,如找到则通过验证,登录到系统,否则提示非法用户。
问题浏览模块可将答疑情况表中的基本信息以向后次序显示在窗体上,它的好处在于能够及时了解新近出现的问题,掌握课程学习的动向,这无论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很有必要的。
问题增加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用户的,当学生登录到某位教师的答疑板后,就可以向教师提问。针对疑问进行解答是答疑系统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
问题解答模块主要是针对教师用户的,当教师登录到答疑板后,通过问题浏览看出哪些问题未解答,就可以对未解答的题目进行答疑。
2.4 网络作业模块。
首先,由教师创建作业,并根据需要选择将作业文件上传。作业时需要填入作业有效的截止日期,当过了截止日期后,学生将不能打开该作业。教师还可以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删除操作。
然后,由学生来完成作业,当然,学生并不能随便完成作业,只有在选修了老师教的该门课,并且在老师通过批准之后才能在作业里边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将作业文件下载到本地机,在完成作业后必须在截止日期之前进行提交(上传作业文件至指定位置)。
学生提交作业以后,在教师登录进入查看学生完成的作业界面就会看到已经提交的学生的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将作业成绩及评语保存到该学生的作业记录之中,反馈给学生。
本文基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发而设计的系统模块的分析,对系统模块的设计做了简要的概述,希望为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基础会计》 课程体系 改革设想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同时也是财经、管理类其他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度与认可度,更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摆在会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下文将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设想。
一、现行的课程体系及其弊端
现行的基础会计教材大同小异,其章节安排一般如下:
第一章,总论。介绍会计的概念,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职能和任务,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等。
第二章,账户和复式记账。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原理以及借贷复式记账法等。
第三章,复式记账的具体运用。介绍从资金筹集到利润分配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发生的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
第四章,会计凭证。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审核、传递和保管。
第五章,会计账簿。介绍帐簿的种类、登记和错帐的更正。
第六章、财产清查。介绍财产清查的种类、方法以及清查结果的处理。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介绍几种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
第八章,会计报表。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和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要报表以及一些重要的附表。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会计教育工作者们对会计类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如有的教材增加了对会计法、会计准则的介绍;有的教材增加了对会计学科体系的介绍;还有的教材增加了案例,改掉了过去传统、单一的说教式结构,并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口语化等等。但总体来说改革的力度不大,其课程体系仍然是首先介绍会计学基本理论,然后是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最后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初学时懵懵懂懂,等到稍微有点概念了,学期也接近尾声,课程也临近结束了。尤其是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更不可能开到实训课程,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即会做简单的分录,但无法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联系起来,更谈不上阅读和分析报表了。甚至有学生怀疑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基本理论到底有什么用。尽管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理论联系实际,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所以,改革《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对会计教育工作者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对新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的一些设想及分析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而许多专业开设《基础会计》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而是注重实践性环节,要把培养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对会计业务的认知能力上。笔者认为,新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应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主要安排会计职业概述、会计工作所需账证、会计业务流程、复式记账法、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模拟实训等六章内容。分别阐述如下:
第一章,会计职业概述。重点解决“会计是干什么的?”和“会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这两大问题。具体可安排四节内容,分别介绍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和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会计职业的基本情况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的历史与未来以及会计的管理体制等问题。
美国许多大学在传统会计课程之前先行开设一门对会计学做总体介绍的课程。以南加州大学为例,其开设的第一门会计课程为《会计信息基础概念》,主要内容包括:会计职业、准则制订、自我规范和国际化;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税务及审计与企业的关系;会计工具介绍;道德观、价值判断、沟通技能与人际关系、会计专门问题探讨等。该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功能,尽管不在会计或其他相关学科中深造,也具备日后继续学习会计的知识与才能。这种做法的确有它的科学和合理之处。笔者认为,我们没有必要照搬照抄美国的做法。但是,在《基础会计》的第一章适当地安排类似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为学生建立起对会计的基本印象,为以后章节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对会计职业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
第二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本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会计工作所需的传统账证。具体可安排三节内容,分别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对如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可略过不提,而应侧重于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用途和种类,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本章内容最好放在会计模拟实验室中讲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会计工作的环境,还可以观摩往届学生完成的实训材料。授课方法可突破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法,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开展师生的双向交流。
第三章,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本章主要向学生讲述在会计核算中将凭证、账簿和报表有机结合的方法和步骤。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第二章主要内容的理解。讲述本章切忌深入,只让学生了解、掌握各种账务处理程序以及其优缺点、适用企业即可。
第四章,复式记账原理。本章可安排三节内容,分别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原理。本章讲述的重点同样不应放在理论的阐述上,重点是让学生先认识会计科目、了解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内容属于哪类会计要素、记住借贷复式记账规则。为下面一章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第五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由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过程组成,其主要经济业务大部分都发生在这三个过程中。本章可围绕这三个过程安排五节内容,分别讲述资金筹集和设备购置业务的核算;物资采购业务的核算;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销售业务的核算;经营成果的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每一节可分四个层次:(1)学习本节所需的知识点,如:企业的筹资渠道、物资采购成本的构成、产品的成本项目等;(2)应设置的主要账户,介绍账户的核算内容、性质、结构以及明细账的设置;(3)发生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模式,应尽可能地归纳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条线要清楚;(4)综合举例。
第六章,会计基本理论。本章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会计实务归纳会计理论,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对象和会计方法、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通过前面五章的学习,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会计术语,理解起来就要相对容易很多。
第七章,综合模拟实训。主要提供一个工业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作为实训资料;要求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在组内设置出纳、记账、成本、主管等不同的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范围,按照从建账――制作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简单会计报表的程序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实践。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内容,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最后将各组完成的成套核算资料总结交流,由教师讲评规范。通过规范化的综合模拟实训,不仅可以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工作的技能和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会计凭证的传递、记账规则、对账结账以及会计档案的管理。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达到了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融会贯通的目的。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有条件的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无论是在涵盖的经济业务上,还是在业务操作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准则的出台无疑是对传统课程体系的一次巨大冲击。文中新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的设想打破了传统课程体系陈旧、单一的模式,本着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实践到理论再到综合实践的原则,将专业技能、基础理论与会计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尽管对教师素质和实训室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必将为培养新时期的会计人才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姚金凤:基础会计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2]周剑:刍探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经济师,2006(1)
[3]毛玉萍:加快《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适应“升本”要求.科教文汇,2006(6)
关键词:《基础会计》 网上教学 教学设计
1、课程情况总体说明
1.1 课程性质
《基础会计》是开放教育专科会计学、金融、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专业和开放教育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会计学、金融、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专业本课程属于必修课,物流管理专业本课程属于选修课。
1.2 课程特点
本课程是会计学科的一门入门课程,也是财经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的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专业术语较多,操作性较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
1.3 教学目标、教学整体要求
《基础会计》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管理等)打基础的。本课程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
1.4 课程适用学生类型
本课程适用于会计专业初学会计的学生,也适用于非会计专业如金融、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生学习相关会计知识。
1.5 学员学情分析
会计、工商管理、金融、电子商务等专业都开设《基础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层次、自身情况都不同,有的学员已经考到了会计上岗证,参加学历教育,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会计,有的学生从事与会计职业相关的工作,有的学员对会计学习兴趣比较高,想通过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有的学员可能就是想拿个文凭,学习热情不是不高。在教学过程应注意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授课相结合,提供较多的渠道让学生参与学习。
2、课程网上教学思想说明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开放教育学生可以借助网上资源随时随地学习,学员不仅可以登录中央电大在线、江苏电大在线平台和市县级电大在线平台,获取课程网上教学辅导资源(包括本课程的IP课件、重难点教学辅导文本、学习课件和教学大纲、考核说明、综合练习、往年试卷等),还可以将学习疑难在课程论坛中发帖获得老师的在线解答。网络是没有边界的,很多公共网站和专业网站也是学员学习会计知识的重要场所,如中华会计网校、上市公司网上公开信息等,通过网咯资源,让自己的学习变得方便、快捷、实时、有效。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员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效率不是很高,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员掌握情况,布置的任务过于宽泛,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以下课程教学的思路。
3、课程网上教学设计
(1)在江苏电大基础会计教学活动讨论区开设“××电大学员《基础会计》学习讨论区”。将这讨论区作为本教学点基础会计网上教学的主阵地,任何关于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的动向都可以在这里体现。
(2)具体课程教学安排举例。(如表1)
(3)网上辅导。每个教学点都可以利用江苏电大的网上教学辅导,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学习重难点指导,期末复习要求,知识问答,学习辅导,方法指导及往届试卷等。也可以在江苏电大提供的教学辅导的基础上,结合本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增加新的辅导内容。
(4)网络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本课程计划安排四次以上的作业,除中央电大统一下发的作业外,每个教学点可以自行在讨论区里布置相关作业,作业布置是注意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数次作业.要求学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辅导教师应认真批阅,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作业成绩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并且强调网络作业占分比重要高于纸质作业。对有普遍感到难解答的作业题,可以由教师做详细解答,放在讨论区供学生参考。
(5)模拟实验。根据本课程实验大纲的规定,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该课程的模拟实验,辅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并根据模拟实验教材的要求及模拟实验的完成情况评定成绩。这部分内容网上教学比较困难,可以结合面授课程来完成,面授课上将做账实物给学生展示,辅导凭证、账簿的填写、报表的编制。辅导老师可以在课余将实务操作的相关理论题放在网上讨论区里,让学生完成。也可以出一些错账的案例,让学生讨论错在什么地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水平。